魑魅魍魎 |
拼音 |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簡拼 | cmwl |
近義詞 | 牛鬼蛇神、為鬼為蜮 | 反義詞 | 志士仁人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 |
成語解釋 | 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左丘明《左傳·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
成語用法 | 聯(lián)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于書面語 |
例子 | 如今把事實(shí)指出,愈使魑魅魍魎無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ㄠu韜奮《患難余生記·進(jìn)步文化的遭難》) |
英文翻譯 | ghosts and monsters |
謎語 | 鬼多;四鬼 |
成語故事 |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率軍征討小國陸渾,路過洛陽城旁的洛水時,公然在周王室境內(nèi)陳兵示威,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楚莊王無禮地問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孫滿解釋說鼎是國家的象征,國家強(qiáng)大任何魑魅魍魎都不敢接近。 |
成語正音 | 魑,不能讀作“l(fā)í”。 |
成語辯形 | 這四個字的左邊都是“鬼”,不能寫作“盪”。 |
成語辯析 | 魑魅魍魎和“牛鬼蛇神”;都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但魑魅魍魎僅用于書面語;比喻的壞人很少有所指;“牛鬼蛇神”常用于口語;比喻的壞人是有所指的。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