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人之危 |
拼音 | chéng rén zhī wēi | 簡拼 | crzw |
近義詞 | 落井下石、乘虛而入 | 反義詞 | 雪中送炭、濟困扶危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動賓式 |
成語解釋 | 乘:趁;危:危險,災(zāi)難。趁人家危難的時候加以要挾或陷害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蓋勛傳》:“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
成語用法 |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同趁人之危 |
例子 | 那種乘人之危,大發(fā)橫財?shù)娜,是缺德的人?/td> |
英文翻譯 | capitalize on sb.'s disasters |
歇后語 | 爛汽車過朽橋 |
謎語 | 車禍;救護車 |
成語故事 | 東漢涼州刺史梁鴻的屬官蘇正和不畏強權(quán),依法查辦武威太守。梁鴻擔心會牽連朝廷高官,想殺了蘇正和滅口,就找好友蓋勛商量對策。雖然蓋勛和蘇正和是死對頭,但他還是認為不能趁別人危難時候去害別人,這是不仁的表現(xiàn)。 |
成語正音 | 乘,不能讀作“chènɡ”。 |
成語辯形 | 乘,不能寫作“成”或“趁”。 |
成語辯析 | 乘人之危和“落井下石”;都有“趁別人危難時加以傷害”的意思 。但乘人之危語義范圍廣;泛指趁人遭到危難時用要挾、引誘等手段去侵害別人;從而達到個人目的;而“落井下石”指乘別人碰到危險時加以打擊、陷害;置于死地。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