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癥下藥 |
拼音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簡拼 | dzxy |
近義詞 | 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 反義詞 | 無的放矢、舉措失當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癥:病癥;下藥:用藥。針對病癥用藥。比喻針對具體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41卷:“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例子 | 他也許要借這原始的集體的力給后代的散漫和萎靡來個對癥下藥吧。(朱自清《聞一多先生怎樣走著中國文學的道路》) |
英文翻譯 | prescribe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
歇后語 | 害什么病開什么方 |
謎語 | 醫(yī)生開處方 |
成語故事 | 三國時期,倪尋、李延都因頭痛發(fā)燒去請名醫(yī)華佗治病,華佗診斷兩人病情后,給倪尋開了瀉藥的處方,給李延開發(fā)汗的藥,兩人感到奇怪。華佗認為倪尋病由內(nèi)部傷食引起,李延則是外部感冒,兩人吃藥后立即見效,人們認為華佗是對癥下藥。 |
成語辯形 | 癥,不能寫作“證”或“正”。 |
成語辯析 | 對癥下藥和“有的放矢”;都有“言論、行動有針對性”的意思。但對癥下藥偏重在針對不同的情況確定措施和辦法;“有的放矢”偏重在有目的;有針對性。 |
產(chǎn)生年代 | 近代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