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之藥 | |||
拼音 | kǔ kǒu zhī yào | 簡拼 | kkzy |
近義詞 | 良藥苦口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píng),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duì)改正錯(cuò)誤很有好處 |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dá)者能受之! | ||
成語用法 | 作主語、賓語、分句;用于規(guī)勸 |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一般 |
苦口之藥 | |||
拼音 | kǔ kǒu zhī yào | 簡拼 | kkzy |
近義詞 | 良藥苦口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píng),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duì)改正錯(cuò)誤很有好處 |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dá)者能受之! | ||
成語用法 | 作主語、賓語、分句;用于規(guī)勸 |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