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
拼音 |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 簡拼 | qsbwh |
近義詞 |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 反義詞 | 掉了瘡疤忘了痛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復句式 |
成語解釋 | 師:借鑒。不要忘記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后工作的借鑒。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 |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于人 |
例子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張衡傳》:“奢淫諂慢,鮮不夷戮,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也! |
英文翻譯 | learn from the past experiences |
成語故事 | 戰(zhàn)國初,晉國大臣智伯掌握了大權(quán),他派人向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索要土地。趙襄子拒絕,智伯聯(lián)合魏、韓出兵圍困趙,趙派謀士張孟談去游說魏、韓,他們?nèi)衣?lián)合消滅了智伯,要封賞張孟談,張不要并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
成語正音 | 之,不能讀作“zī”。 |
成語辯形 | 之,不能寫作“只”。 |
成語辯析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和“前車之鑒”;都表示記取以前的教訓。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多指從自己過去的事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前車之鑒”多指從別人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