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
拼音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簡拼 | zzcc |
近義詞 | 眾擎易舉、萬眾一心、戮力同心 | 反義詞 | 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同床異夢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墻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jié)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
成語出處 | 《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例子 | 段祺瑞既得國務(wù)員同情,便以為眾志成城,正可一戰(zhàn)。(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八回) |
英文翻譯 | union is strength. |
謎語 | 最大的志 |
成語故事 | 春秋末年,周景王突然廢止小錢而造大錢,搜刮百姓的財產(chǎn),他把從民間搜刮來的銅鑄成大鐘,大臣都反對,司樂官州鳩也不能勸阻他。一年后大鐘造成,拍馬的人都說聲音好聽,州鳩認(rèn)為要天下百姓擁護才行,告誡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
成語辯形 | 城:不能寫作“誠”。 |
成語辯析 | 眾志成城和“萬眾一心”;都含有“團結(jié)一致”的意思。但“萬眾一心”只指千萬人同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不僅有“萬眾一心”的意思;還含有“力量無比強大;不可推毀”的意思。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