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安徽導游詞 > 介紹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介紹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范文

發(fā)布時間:2024-05-02

介紹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介紹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范文 篇1

  一 樓山書亭

  樓山書亭位于進入牯牛降風景區(qū)的新火吳村的村口。樓山書亭曾經(jīng)是吳應(yīng)箕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吳應(yīng)箕以身殉國之后,當時的社會名流以及吳家的后人,就把他生前所作的《泥灣觀兵》題壁詩,臨摹勒石,做成一塊很大的石碑,安放在亭子的正中間;同時,還有時人因敬佩吳應(yīng)箕的“詩文”和“為人”所做的對聯(lián),也刻在一塊打磨平整的、長方形的條石上,存放在樓山書亭中,以此作為對吳應(yīng)箕永久的紀念。兩幅對聯(lián)的內(nèi)容分別是:

  書與劉城稱二妙;

  謚同黃觀號雙忠。

  另一幅對聯(lián)的內(nèi)容是:

  擊筑為屈秦千載以還懷易水;

  揭竿思復(fù)漢百年仍是仰高田。

  現(xiàn)在的這座“樓山書亭”,是村民們集資于20xx年在原址上復(fù)建的。復(fù)建后的書亭基本上保持了舊亭的式樣和風貌。

  二 樓山橋,

  眼前這座橋,是因紀念當?shù)貧v史文化名人、明末文學家、復(fù)社領(lǐng)袖、中國十大古典悲劇《桃花扇》中的重要角色吳應(yīng)箕而命名的。吳應(yīng)箕,字次尾,又字風之,號“樓山”。過了橋,標志著進入牯牛降風景區(qū)的主景區(qū)。

  橋南頭的景區(qū)標志牌有關(guān)于這座橋梁名稱的具體內(nèi)涵,但此處不妨略作補充:原池州市西門大街曾因紀念吳應(yīng)箕的抗清義舉而取名“樓山街”,這個名稱從明末清初一直沿用到公元20xx年底。20xx年初因撤鄉(xiāng)并鎮(zhèn),原“樓山街”、“樓山居委會”的名稱,方才被“杏村路”和“古舜居委會”的名稱所取代。剡溪河畔開闊的山間盆地和龍門里幽深的峽谷,曾經(jīng)是吳應(yīng)箕起兵抗清大后方,據(jù)此,特將池城一條古老街道的名稱移植于此。

  三 石公橋:

  位于剡溪河干流上的這座橋名叫石公橋。明代萬歷年間,牯牛降山南有位才子,名叫鄭之珍,字汝席,號高石。他在寓居剡溪河畔時編創(chuàng)了《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并因此而一舉成名。當?shù)乩习傩諏λ浅W鹁。為了緬懷他,就將他當年曾?jīng)經(jīng)常走過的這道橋取名為“石公橋”。當然,原來的橋是木板橋,現(xiàn)在這座簡易鋼混橋是在原址上復(fù)建的。

  四 戲鱷灘

  戲鱷灘。河中數(shù)塊凹凸不平的巨石,形似噴泉自河中斜噴而出,人們因物象形取名“石瀑”。前面兩塊狹長的巨石,背面有條形花紋,很像兩條鱷魚爬向河岸,鱷魚身后緊追不舍的形似兇猛的河馬,正追著鱷魚戲耍,故名“河馬戲鱷”灘。

  五、五福泉:(五福亭)

  這泓清泉名叫五福泉。“五福”一詞,典出《書·洪范》:“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用白話文表述也就是:構(gòu)成幸福完美人生的五大要素是:長壽,富貴,健康平安,修行美德,善終。

  不過,這泓“五福泉”的內(nèi)涵,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鄭之珍是牯牛降山南祁門清溪人,但他卻長期活動在牯牛降山北剡溪河畔一帶的村落中,并且在剡溪河畔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在中國戲劇發(fā)展史上極富盛名的鴻篇巨制《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一舉成名之后,太平焦村的蘇氏家族又把他請去為他們家族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子代父死”的孝道故事,編撰了他的第二部作品《五福記》。剡溪父老鄉(xiāng)親為了祝賀鄭之珍《五福記》的誕生,就把這眼泉水取名為“五福泉”。

  史有明載:鄭之珍小時候因為出天花,留下嚴重的目疾后遺癥,給他帶來終生之痛。他本來天資聰穎,才華橫溢,但卻終生不第。為什么?一是不能排除當時的考風不正,二則因為他的目力不好使然。從一般常見情況說,目力不好的人是不能用冷水洗臉的。然而,鄭之珍當年寓居剡溪河畔編撰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時,就經(jīng)常到這眼泉水處來,掬這泓清泉洗臉,借以滌除疲勞。久而久之,目疾竟然痊愈了,使他不僅順利完成了洋洋數(shù)十萬言《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并且接著又完成了《五福記》的創(chuàng)作。其人其事,追本溯源,有奇跡誕生,就會有傳說紛起:有的人說是鄭之珍寫了《目連救母》勸人為善的好戲,感動了佛祖,是佛祖保佑了他的眼疾痊愈的;有的人說是這股“靈泉”洗祛了鄭之珍的目疾,賦予了他“靈氣”。······說來也怪,這泓清泉打從叫著“五福泉”之后,還真的給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帶來不少福祉:誰家大人或小孩頭疼腦熱,取這里的泉水煨制一些土方中草藥,服下之后,還真能藥到病除。如今,牯牛降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借助旅游開發(fā)的好時機,將這泓歷史名泉,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各位游客,是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為各位游客祈福的真誠表示。同時,又在這泓清泉旁邊建了這座“五福亭”,給各位游客提供一個從容納福的場所。此刻,以泉凈手或是在亭中小憩,都可以認為是與福祉的一次“無縫對接”。

  亭柱上有聯(lián)一幅,歡迎評點:孝由心動生百善;亭傍泉筑名五福

  六、

  龍門潭

  龍門潭。此處兩岸危崖高聳,碧流深潭橫亙,渾如兩軍對壘,一觸即發(fā)。因其形勢險要,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把這道景觀叫著龍門。龍門,既是龍門景區(qū)名稱的由來;同時,又似乎具有某種特殊的象征意義。從特定的層面說,它是整個明朝歷史的最后一道門:——龍門以內(nèi)深藏著朱明王朝最后的悲壯;龍門以外在當時則完全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的天下。

  話題似乎應(yīng)從這個地方開始:

  朱明王朝從朱元璋1368年正式稱帝到1644年農(nóng)歷3月19日崇禎皇帝朱由檢景山公園上吊自殺,其間連頭帶尾經(jīng)歷了277年的時間。但,這只是出于歷史紀年層面的一種表述口徑;其實,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qū),還是被控制在福王——南明弘光小朝廷朱由崧的權(quán)力轄區(qū)之內(nèi)。弘光小朝廷覆滅之后,繼之又有僻處福建的唐王朱聿鍵,以“隆武”帝的名義組織反清復(fù)明的武裝斗爭。吳應(yīng)箕當時所組織的抗清復(fù)明武裝,就是這種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chǎn)物:既是他與同仁一種自覺的行動,又與隆武帝的“圣旨”密切相關(guān)。撇開歷史的局限性不說,吳應(yīng)箕投筆從戎,組織抗清復(fù)明武裝斗爭,并不意味著他知其不可而強為,關(guān)鍵在于他要用自己淋漓的鮮血和堅強不屈的氣節(jié)踐行自己的生命承諾。關(guān)于這方面的內(nèi)容,在現(xiàn)存《吳氏宗譜》中有著詳細的記載;后來在章建文先生編著的《吳應(yīng)箕研究》一書中也有著詳細的論述,這里就不細說了。再把話題折回到“龍門”與明朝歷史關(guān)門大吉的事件上來。

  現(xiàn)今貴池區(qū)泥灣一帶曾經(jīng)是吳應(yīng)箕抗清復(fù)明軍事部署的第一道防線,而這龍門以內(nèi)漫長幽深的峽谷,則是吳應(yīng)箕的復(fù)營——密議軍機的指揮部所在地。當隆武帝的圣旨輾轉(zhuǎn)傳遞到吳應(yīng)箕的復(fù)營——總指揮部時,不慎被叛徒告密,立即引來清軍的重兵圍困。終因寡不敵眾,兵敗龍門。當時在隱蔽處局部目睹了那慘烈場面的吳應(yīng)箕的長子吳孟堅,事隔30年后故地重游時,曾寫下追述當時場面的《壓氣培歌》,就是今人讀來,也仍然令人蕩氣回腸!

  基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一個時代結(jié)束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所以說,龍門不僅是這個景區(qū)內(nèi)一處頗富刺激性的景觀;同時,也是兩個不同時代互易其位的一道“標志性”關(guān)卡。

  龍門下方的碧水深潭,就是龍門潭。潭中之水澄碧透亮,美如翡翠。從特定環(huán)境層面上說,這因該是華東地區(qū)最好的水,——因為這是從華東地區(qū)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中滲流出來的特級水。

  七、龍門石谷

  這里的石頭姿態(tài)各異,色彩豐富,黑灰色的石頭最多。它們叫變質(zhì)巖。這些石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碳酸鈣,是由石灰?guī)r變質(zhì)而來;換句話說,是牯牛降地區(qū)在擺脫海水侵襲之前長期沉積的碳酸鹽類物質(zhì)。假如從科普的角度說,這些顏色各異、成分復(fù)雜的石頭們,又給從事地質(zhì)科學研究的工作者們,提供了充分展示才情的平臺。

  八、勸善橋 駐馬亭

  勸善橋。因紀念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問世而命名。當然,現(xiàn)在此處舊名重提,更兼有與時俱進的內(nèi)涵,做人總是要多多與人為善為好。比如,經(jīng)過這座吊橋時,不要擁擠,彼此互相謙讓,為他人的安全著想,自己也安全。

  駐馬亭。龍門以內(nèi)是吳應(yīng)箕的復(fù)營,換句話說就是吳應(yīng)箕組織抗清武裝的后方總指揮部。據(jù)說,當年,吳應(yīng)箕所部將領(lǐng)進山密議軍機時,經(jīng)常將戰(zhàn)馬羈放在這個地方,F(xiàn)在,牯牛降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結(jié)合旅游開發(fā),把此處建成了具有紀念意義的游憩場所,給人們懷古探幽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

  九、中流砥柱

  一塊扁平的巨石屹立于河道中間,逼得河水從它的兩側(cè)繞過,使人覺得它頗為“霸道”;山洪爆發(fā)時,波濤翻滾,似野馬奔騰,橫沖直撞,而這塊巨石卻能巋然不動,又使人覺得它挺講“原則”的。因為它不愿輕易隨波逐流,故而人們就把它叫著“中流砥柱”。它與河中黑灰色石頭一樣,都是大自然造山運動的杰作。

  十、鐘鼓石 碧玉潭

  河對岸一塊扁平的巨石,形似鼓,故名石鼓。這邊一塊巨石,朝向河床的一面圓圓的,且上小下大,形似一口鐘,故名石鐘。將這兩塊石頭合并取名,叫做“鐘鼓石”。“鐘”與“鼓”之間有一潭清水,像翡翠一樣碧綠,人們便很自然地叫它“碧玉潭”。無論是鐘聲還是鼓聲響起,這潭碧水都不可能無動于衷。所以,游客們便習慣地把這組景觀叫做“鐘鼓聲震碧玉潭”。

  十一、香果墩

  這個平整的小高地,當?shù)鼐用窳晳T上把它叫著“墩“之所以取名為“香果墩”,就是因為它置身于香果樹叢生的特定環(huán)境之中。牯牛降作為安徽省境內(nèi)第一個以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為特征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香果樹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

  香果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屬于落葉大喬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葉對生,橢圓形;ò咨,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序上有多枚白色大苞片,結(jié)果時變?yōu)榉奂t色并留在果實上。果實紡錘形。種子有不規(guī)則的翅。為我國特產(chǎn)植物。香果樹材質(zhì)優(yōu)良,用途廣泛;枝皮纖維柔細,可制作蠟紙或人造棉原料。

  在景區(qū)峽谷深處,香果樹家族的“高祖”、“曾祖”們,恭候岸畔林間,隨時接見進入景區(qū)造訪的各路游客。

  十二、迷宮

  這里有一個迷宮,里面七彎八拐,稍不注意,就會迷路。據(jù)說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一些當?shù)鼐用癫厣矶粗,還真得避過了不少的殺身之禍呢。據(jù)地質(zhì)考察得知,在古代,這座山體結(jié)構(gòu)極不穩(wěn)定。地殼變動時,山體相互擠壓、沖擊,在向下滑坡滾動過程中,“搭建”起大小不等的地上洞穴。這個迷宮就是這樣自然形成的。誠然,雖然是“迷宮”,但無論游人走在它周圍的任何一條木質(zhì)棧道上,或者是穿越“迷宮”,最終都能夠到達石板步道上。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十三、栓牛石

  拴牛石。據(jù)神話層面的傳說,在皖南境內(nèi)之所以有這么一座形似一頭神牛的大山屹立此處,主要就得益于這根巨大的“拴牛石”。

  據(jù)說,遠古的時候,從天而降的“牯牛”,起初并不安心于民間的勞作。于是,玉皇大帝一怒之下,便將手中的龍頭拐杖扔下凡間,化作了這根巨大的栓牛石,將“牯牛”永遠地拴在了這個地方。后來,由于這頭牯牛長期身處民間,由原來的高高在上而逐步轉(zhuǎn)化為腳踏實地,對民間的疾苦有了深入的了解,善良的天性獲得了徹底的覺醒,真心誠意的為當?shù)乩习傩辙k了許許多多的好事。玉皇大帝賞罰嚴明,準備給原本是天界的“牛倌”扎扎實實的提拔一下,可是這牛倌的“牛脾氣”又上來了,好歹不肯上天赴任。玉皇大帝寬仁為本,認為這牛倌作為“空降干部”為民間百姓確實做了不少好事,與老百姓相處得可以說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很給天宮長臉的,于是就成全了這頭牯牛的心愿;并且,念動咒語,將最初的栓牛石一變而為功德碑,把牛倌的許多好處都記載在這塊功德碑上面。如果誰能識得天文,肯定能夠讀出其中的“天機”;否則,就只好把這個問題帶回家從容研究了。

  十四、田園風光

  在兩座小山崗之間,有一片梯田。梯田上方,是散落在林間的民房,粉墻黛瓦、錯落有致。這個地方原來叫著檀家園。春暖花開時節(jié),梯田中油菜花一片金黃,流光溢彩,耀人眼目。放眼望去,山林滴翠,黃花耀金,粉墻黛瓦點綴其間,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

  十五、西風廟

  西風菩薩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民間神話人物,在《康熙石埭縣志》上有關(guān)于“西風菩薩”的記載。因為他不是“國家級”的“名神”,所以對于外地的游客來說,不一定有多少了解。然而,人們對“濟公”這個神話人物,卻是耳熟能詳?shù)摹念惐鹊慕嵌日f,“西風”就是石臺當?shù)鼐用褡约旱?ldquo;濟公”。

介紹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范文 篇2

  牯牛降坐落在石臺、祁門兩縣交界處,距石臺縣城里22公里,核心區(qū)面積逾10萬畝。牯牛降古稱“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山岳風光秀美綺麗。境內(nèi)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 最高峰“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頂天而立。登臨極頂,南望群山連綿,黃山諸峰盡收眼底,北眺長江如練,蜿蜒西去,美不勝收。尤為神奇的是秋高氣爽之時,峰頂常有碩大的圓弧狀七色光環(huán)浮現(xiàn),隨風漂浮滾動,此稱“佛光”,為牯牛降景觀一絕。

  牯牛降作為國家級森林生態(tài)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保存有大面積的中亞熱帶原始森林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因其山形酷似一頭牯牛頂天立地而得名。牯牛降是黃山余脈向西延伸的主體,自古享有“西黃山”之名,其主峰海拔1728米。這里不僅保存著結(jié)構(gòu)復(fù)雜功能齊全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有“綠色自然博物館”之稱,而且自然景觀古樸原始,集雄、險、奇、幽于一身,“佛光”堪稱牯牛降一絕。 據(jù)安徽省牯牛降綜合考察隊調(diào)查共有植物1300余種、動物園100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理學18種,動物有25種。受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鵝掌楸、香果樹、永瓣藤、銀杏、獨花蘭等,動物有云豹、金錢豹、梅花鹿、白頸長尾雉、黑鸛等。被譽為“綠色的自然博物院”、“華東野生動植物的寶庫”。

  牯牛降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秀麗的自然風光為開發(fā)生態(tài)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牯牛降的原始森林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有國家珍稀瀕危保護的眾多野生動植物,被科學家譽為“華東物種基因庫”,是安徽省第一個國家級以森林生態(tài)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qū)。牯牛降被生態(tài)學者稱為“綠色自然博物院”,擁有華東地區(qū)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是國家級以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主的綜合自然保護區(qū)。蘊藏著大量的動植物種類和植被群落,野生動植物有20xx余種。牯牛降不僅物種豐富,而且風光旖旎,古稱“西黃山”--奇松怪石、云海松濤、日出晚霞、佛光暈影,無不神奇詭秘,令人贊嘆。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黃山十大景區(qū)之一、國家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景區(qū)、 華東物種基地、綠色自然博物館。 1988年5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牯牛降成為安徽第一個國家級的以森林生態(tài)類型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qū),20xx年2月又被國土資源部錄入國家地質(zhì)公園名錄。區(qū)內(nèi)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7%以上,空氣清新,含有大量的負氧離子和芬多精,高與正常值8倍以上,有清心洗肺的功效,景區(qū)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被科學家譽為“華東物種基因庫”和天然的“森林浴場”。 黃山市牯牛降旅游發(fā)展公司于20xx年在保護區(qū)內(nèi)投資開發(fā)了祁門牯牛降風景區(qū)開展森林生態(tài)旅游,在景區(qū)內(nèi)修建了游覽步道、竹木別墅、紅茶坊、徽州藝館、水上娛樂中心、親水平臺、停車場、登山棧道、晃橋、拓展營地等設(shè)施。為方便游客游覽景區(qū)秀麗的峽谷景色,修建懸空木棧道。開通了大歷山、雪花尖森林探險步道。

介紹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范文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滁州瑯琊山風景區(qū)旅游觀光,我是滁州光大旅行社的導游很高興能夠為大家擔當此次的導游服務(wù)

  這天大家來到滁州,自然要了解一下滁州的來歷,滁為地名專用字,無實際含義,但有首詩寫的好,(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朝詩人韋應(yīng)物在滁州西澗這首詩中道出了滁字的妙用,滁州西邊有一條河流叫做西澗,早晨水漲,傍晚水落,這一漲一落的過程稱之為滁,這天我們游覽的瑯琊山風景區(qū),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被國務(wù)院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去。20xx年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4A級旅游風景區(qū),全山森林覆蓋率達79.3%,植物有672種,另外,山中還棲息了131種鳥類,樼鹕焦欧Q摩陀嶺,相傳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瑯琊王司馬睿避亂來到滁州,這以后他過了長江到了南京,成為東晉的開國皇帝,他認為滁州是他的福地,于是將自己當年的封地山東瑯琊郡的瑯琊二字,賜予了這片山嶺。瑯琊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約115平方公里,主景區(qū)約8平方公里,有狼牙墨苑、醉翁亭、歐陽修紀念館、深秀湖、瑯琊寺、南天門、這六大景區(qū)。立刻我們將要到達的就是主景區(qū)醉翁亭。

  好!各位游客,此刻我們站在那里能夠看到一股清澈的溪水,因溪水如玻璃般清澈透明,所以被稱為玻璃沼,它的上游是瑯琊溪,大家這邊看一下,那里有兩個泉眼,終年交替,只有一個泉眼流水,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推崇的謙虛禮讓的傳統(tǒng)美德。所以它名為讓泉,醉翁亭記中|“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于兩峰之間者讓泉也”說的也是這口泉水。瑯琊山上有很多泉眼,單單能說出名字的就有72口,這些泉水里內(nèi)含豐富的礦物質(zhì)和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所以我們滁州的百姓很多人喜歡拿著桶到山上取泉水回家飲用,期望以此到達延年益壽的效果。有這么一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瑯琊山就是憑借著這么一篇文章【醉翁亭記】而名于天下的。此刻我們來到的是醉翁亭的大門口,那里也被稱作歐門,中間有醉翁亭三個字,以前在門口還有幅楹聯(lián),“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他的作者是薛時雨。薛時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緒年間醉翁亭的修復(fù)者。薛時雨自幼苦讀,才華出眾,尤為仰慕歐陽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時,曾不顧路途遙遠,經(jīng)常從鄉(xiāng)下獨自步行五十多里,來醉翁亭拓印歐文蘇字碑,薛時雨35歲進士中舉,開始在嘉興做知縣,之后又升為杭州知府,他做官時,處處以歐陽

  修為榜樣,寬簡愛民,剛直敢言,因為經(jīng)常為民請命,違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教書,大力興辦教育。先后在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jīng)書院、南京惜陰書院任主講,55歲以后還鄉(xiāng),晚年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整理刊印了【儒林外史】,二是募集巨資修復(fù)了已經(jīng)成為一片廢墟的醉翁亭和豐樂亭。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幅楹聯(lián)的含義“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以前來醉翁亭的路,不是我們這天大家上山的路,而是從后山繞上來的,從后山到醉翁亭的路程大約是要走六七里的。薛時雨與歐陽修所隔的年代久遠,最初的醉翁亭只是一個孤零零的亭子,而此刻的醉翁亭則是經(jīng)過歷代宦官的修繕,已經(jīng)成為一座七亭九院的院落了,“翁去八百載”雖然歐陽修仙逝已經(jīng)有八百多年了,但歐陽修所留下的文章在,精神在,詩與酒的風采在,所開創(chuàng)的醉鄉(xiāng)文化保留至今,源遠流長。為什么稱滁州為醉鄉(xiāng)呢,待會兒進入里面以后再給大家解釋,此刻請大家隨我進入歐門吧

  進來以后大家眼前看到的白色粉墻有著徽派風格,漏空的花窗,又能體現(xiàn)江南園林的特色。滁州地處江淮之間,是南北文化的交匯點。中國的園林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北方園林主要以皇家園林為主,特點:規(guī)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建筑體型高大。北方園林的代表如,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南方園林主要以私家園林為主,特點: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瓏。私家園林的代表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上海的豫園等。中國園林講究開門見山,粉墻遮蔽視野,起障景的作用,花窗起漏景的作用。讓人隱隱約約看到里面的景色,卻又無法看清,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大家看一下墻的左右兩邊有個像把手一樣的東西,大家能猜出它是干什么用的嗎,猜不出來阿,告訴大家這是拴馬用的,拴馬樁,早期的醉翁亭前面是一個空曠的操場。讓我們一齊進入里面一睹它的真面目

  此刻我們來到的這一重院落,是不是有種坐井觀天的感覺呢,那里叫做天井,它在建筑學里起過度建筑物的作用。大家看那里有塊碑刻的是著名文學家沈思曉的作品【解酲閣記】。我想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酲”字的含義吧。給大家解釋一下,咱們中間的男士想必都有過醉酒的經(jīng)驗吧,酒意有十分,當喝到七八分時,那種似醉非醉,飄飄欲仙的狀態(tài)就稱之為”酲”。解酲也就是解除這種迷醉的狀態(tài)。

  剛剛在門口就跟大家提到過,我們滁州是醉鄉(xiāng),其原因在那里給大家解釋一下。當年太守歐陽修在滁州為官期間,雖然在政治上不太得意,因為他是被貶到滁州的(一貶宜林,二貶滁州,三貶亳州),但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卻有著很大的收獲,共創(chuàng)作158篇詩詞歌賦,還修建了三個著名的建筑,醉翁亭,豐樂亭,醒心亭。登高攬勝,慶祝豐收,建了豐樂亭,寫了篇【豐樂亭記】,在醉翁亭里吟詩作賦,寫了篇【醉翁亭記】!咀砦掏び洝恐卦趯懢笆闱椋矩S樂亭記】以敘述事物為主。這兩篇文章作為宋代文章的杰作典范,雙雙入選【古文觀止】。【古文觀止】是一本收錄了中國古代名

  家大作的一本書,觀之就是到這就沒有了的意思,所以它代表了古文的最高境界,一般古代有名的文學家只要有一篇文章被收錄到那里面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而歐陽修竟然一個人有兩篇被收錄到那里面,這是多么難能可貴阿。歐陽修的學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為歐陽修完成的【醒心亭記】。三座亭,三篇文章都是以酒為載體,以情為媒介,寄情于水,成就了滁州這個獨一無二的醉鄉(xiāng)。中國的酒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酒鄉(xiāng)有很多,如河南的汝陽,貴州的茅臺鎮(zhèn),山西的杏花村等等。而醉鄉(xiāng)只有一個,就是我們滁州。剛才大家只是聽我在口頭述說滁州為醉鄉(xiāng),此刻大家看一下,那里還有碑文為證。碑文的右邊起第四行“釀溪為酒,滁陽為醉鄉(xiāng)”此刻大家隨我踏著酒國長春的匾額到里面去參觀醉翁亭吧。

  這座醉翁亭是歇山頂式建筑,飛檐翹角體現(xiàn)了中國古建筑的特色“秦代開始出現(xiàn)了規(guī)模龐大的阿房宮”,漢代建筑高大巍峨,四四方方,唐代建筑雕梁畫棟,注重細部裝飾,而且建筑手法上采用斗拱和大屋檐。我們此刻看到的醉翁亭就是宋代建筑的代表,飛檐翹角不僅僅在外觀上增加了立體感,給人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同時又有實用價值。飛挑的屋檐起卸力的作用,既能緩解雨水沖刷在屋頂?shù)牧Χ,又能保護地基不受雨水的澆淋。這座亭子共有16根立柱分立四方,亭中間設(shè)有茶幾,這是歐陽修在亭中處理政務(wù),并且于賓客把酒言談,吟詩作賦之用,16根立柱的構(gòu)造和亭中所設(shè)的茶幾在其他的亭中是不可多見的。

  醉翁亭為我國四大名亭之首(北京陶然亭,蘇州滄浪亭,長沙愛晚亭,滁州醉翁亭)醉翁亭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醉翁亭始建于公園1046年的北宋慶歷六年,滄浪亭基本上于醉翁亭同時建成,但比它稍微晚一點,滄浪亭為蘇舜卿取自古詩句“滄浪之水清兮,能夠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能夠濯我足”中的滄浪二字,愛晚亭和陶然亭則是清代的建筑,比醉翁亭和滄浪亭還要晚四五百年,愛晚亭是取之于唐代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陶然亭取之于白居易的“更待菊黃家釀熱,與君一醉一陶然”。說醉翁亭是四大名亭之首,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從時間上來說,它是建亭最古老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醉翁亭記】在文學造詣上比其他幾個亭子更具有價值,他是當時瑯琊寺的知客僧智仙和尚專門為歐陽修建造的,什么叫做知客僧呢!(相當于此刻專門管接待的辦公室主任)那里有一幅楹聯(lián),上聯(lián)“飲既不多,緣何能醉!”意思是,酒喝的并不多,怎樣就醉了呢!歐陽修自己不也在【醉翁亭記】中說過“飲少輒醉”。一般人認為是,歐陽修在政治上受打擊,情緒低落,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其實這是一種誤會,歐陽修在滁州情緒是很好的,歐陽修在滁州寫詩近百首,其中有關(guān)飲酒,交友的資料可占一大半,所以酒是不可缺

  少的寄托和媒介。然而歐陽修出于身體原因,患有消渴癥(此刻所謂的糖尿病)盡管酒逢知己千杯少,還是常常“頹乎其間”下聯(lián)“年猶未逮,奚自稱翁!”年齡不到老邁的程度,為什么稱自己為老頭呢!“逮”就是“及”,“達”的意思,歐陽修當年只有38歲,正值年富力強的中年時期,他在【贈沈遵】的詩中就說的很明白,“我年四十猶強力,字號醉翁聊戲客”原先是和大家開了個玩笑。

  在這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歐陽修的生平,歐陽修字永叔,好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縣沙溪鎮(zhèn)),因永豐縣屬廬陵管轄,故在他的文章中長落款廬陵歐陽修。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歐陽修出生于父親歐陽觀任綿州軍事推官的地方(今四川省綿陽市)。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鄭氏用荻桿畫地教他識字。(畫荻教子)16歲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因【左傳】中荒誕的事情加以抨擊,沒有考上,后得到婿晏的指點,之后歐陽修把女兒嫁給了他,歐陽修24歲的時候考取了進士,后任知縣,知州,館閣?保擦謱W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等職。身歷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目錄學家、經(jīng)濟學家,尤以文學成就最高。他一生三起三落,30歲時寫的【與高司諫書】便第一次顯露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使朝野為之轟動,因論救范仲淹,貽書譴責司諫高若納,景佑三年(1036)五月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區(qū))慶歷新政后,有連續(xù)上書【唯詔言事上書】、【本記】、【論韓琦范仲淹之賜召對札子】、【朋黨論】、【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用心鼓吹改革,大膽揭露時弊,勇敢的駁斥舊社會勢力對新政的污蔑及對范仲淹等人的詬陷,康定元年(1040

  ),歐陽修被召回京,復(fù)任館閣?保笾G院。

  修游玩慶歷三年(1403)。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歷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史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歐陽修是這一改革運動的用心參與者和鼓勵者。慶歷新政雖然失敗,但由于歐陽修正直敢言、見義勇為、犯懺權(quán)貴,排擊奸佞,所以一向為守舊失利所切齒,曾數(shù)收到誣陷。在王安石變法中,雖然對新政的其他措施并未正面便是過反對意見,但這與守舊派不顧是非。凡有更改必加以反對的頑固態(tài)度不同。慶歷五年,范、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今屬安徽)太守。在滁州做了2年零6個月的太守以后,又分別上任去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做知州。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嘉佑二年(1057)二月,

  歐陽修來到滁州在瑯琊寺認識了智仙和尚,并且很快結(jié)為知音,為了方便歐陽,智仙特地在此為歐陽修修造了這座

  小亭。歐陽修親自為亭做記,這就是很有名的額《醉翁亭記》。在歐陽修寫成的《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兩篇雖然只有四百多字,但字字珠璣,膾炙人口,立即引起了社會轟動,當時沒有印刷條件,只能相互傳抄,于是歐陽修讓人刊石為碑,立于亭前。但是出于但是得這塊碑屬于“急救章”(也就是所謂的豆腐渣工程)字體較小,而且筆畫清淺,所以沒過多久,字跡就模糊不清了。40多年過去以后,滁州的知州王詔覺得碑文磨損實在是一大損失,想重新篆刻又實在不易,因為寫碑的人不但要書法要好,而且名聲要高才行。想來想去,覺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壇魁星蘇軾是最適宜的人選。當時蘇軾在穎州做官,于是王詔就寫了一封信拖人送到穎州請?zhí)K軾寫碑。

  蘇軾當即就同意寫碑,蘇軾同意為歐陽修寫碑文有兩個原因,一是蘇軾是歐陽修的學生,是歐陽修冒著風險把他從平民青年中選拔出來的,第二是蘇軾和歐陽修在政治上的抱負十分一致,而且十分崇拜歐陽修。蘇軾在接到王詔的信之后,用心用意的認真書寫這兩片碑文,碑文寫好送回滁州時蘇軾還附了一首(次韶王滁州見寄)的長詩,高度贊揚恩師歐陽修的人品和文品,由歐陽修,蘇軾寫的這兩塊碑,就被人們稱做“歐文蘇字碑”,這兩塊碑也是瑯琊山的鎮(zhèn)山之寶,一會我們將會在寶宋齋里一睹它們的風采。

  大家這邊看一下,那里有二塊摩崖石刻“醉翁亭和二賢堂”是南宋時期留下來的。

  那里叫做二賢堂,是滁州百姓感謝兩位父母官,歐陽修和王禹稱為滁州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而建的,二賢堂始建于宋代紹圣二年(1095年)王禹稱也是北宋年間的一位官員,他比歐陽修早來滁州50年,不和貪官污吏同流合污,而且都是被貶到滁州為官德人。自唐代后期開始我國文學創(chuàng)作上出現(xiàn)很多華麗的詩藻,南北朝發(fā)展到了鼎盛,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以華麗無實為主要特點,而在那時王禹稱首先意識到這種創(chuàng)作風氣會給文學帶來不好的影響,于是最先提出了“古文運動”(也就是像古人學習寫文章,因為在初唐以前,古人的作品都是以寫實為主,不在文字上面追求詞藻的華麗。但王禹稱倡導的“古文運動”由于受到當時潮流的影響,收益不是很大,歐陽修就傳承了這一觀點,把古文運動推到了一個高峰,歐陽修曾在朝中做到禮部貢舉的職位,主持科舉考試,他就按照自己的觀點選拔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文學青年,之前我已經(jīng)跟大家提到過,蘇軾是歐陽修冒險提拔出來的,其實三蘇、王安石、和曾鞏都是他當主考官時提拔出來的。歐陽修一生三起三落,第一次被貶宜臨(此刻的宜昌)在滁州時是他被貶第二次,之后又高升去了揚州做太守了,第三次被貶到泊州。而王禹稱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是一貶再貶,被貶到滁州之后又被貶至湖北的黃岡,最后客

  死他鄉(xiāng)。

  左邊墻上的這篇文章也是歐陽修的作品,坐坐《朋黨論》他在這篇文章里提到了君子之交與小人之交,君子之交是志同道合的人就算很久不聯(lián)系,但只要朋友有難的話就算是而肋插刀也再所不辭。而小人之交只是酒肉交情,因為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齊的。右邊墻上就是歐陽修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寶宋齋,大家看到這塊玻璃框里的四塊碑文就是瑯琊山的鎮(zhèn)山之寶“歐文蘇字卑”,他們又被稱做為“宋代雙絕碑“分別為《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這兩塊石碑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洗滌,有些地方已經(jīng)破損了,但是自然災(zāi)害是有限的,最可怕的還是人為的破壞。大家看到這段裂的碑身和鑿平的痕跡,是在文-革期間被紅衛(wèi)兵破四舊時留下的杰作。明代之前這四碑刻都是露天放置的,之后在明天啟年間南太仆少卿,馮氏父子為了有效的保護這珍貴的文物,就為碑文建造了這座精美的廊坊以避風雨剝啄,而且為這個房屋起了“寶宋齋”這個名字。顧名思義寶送倒了過來就念詩宋寶,宋代珍寶之意。

  這邊是馮公祠,是滁州百姓為紀念建造“寶送齋”的馮氏父子而建造的,馮若愚明代崇禎年間南太仆寺少卿,他的兒子為當時滁州的知州馮元彪,有人會問南少仆寺是什么職位呢?太仆寺是古代國家管理馬政的中央機關(guān),卿士一把手的意思。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打仗的工具,養(yǎng)馬管馬自然就成了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最初在南京定都,所以把太仆寺設(shè)立在一江之隔的滁州,把軍馬安排在那里訓練,調(diào)配,離南京又近又方便管理。朱元璋的兒子朱隸當了皇帝之后,遷都北京,顧于對軍事方面的思考,設(shè)在滁州的太仆寺即不能不遷,又不能全遷,最后只能一分為二。遷往北京太仆寺管理黃河一北的范圍,留守滁州的部分管理黃河以南六州馬政。因而又稱“南太仆寺”。

  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塊石頭,叫做菱溪石頭,邊上的石碑上刻的是《菱溪石記》記載了這塊石頭的來歷。石頭為什么被叫做菱溪石呢?是因為它是采自滁州邊上的菱溪。原本溪水中有6塊石頭,其中4塊較小的石頭都被愛石者取走了,而留下的2塊是因為太大太重而無法搬運,一向留在菱溪當中。之后歐陽修來到滁州以后,經(jīng)常去溪邊看這其中一塊

  石頭,也就是大家此刻所看到的這一塊,大家都很好奇為什么太守會特意去看這塊石頭呢?歐陽修就用了三頭牛把這塊石頭拉了回來,親自動手用水把它沖洗干凈,不讓旁人幫忙。歐陽修對這塊石頭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有人說這塊石頭是女媧補天留下來的那一塊,也有人說這是天空上掉下來的隕石,經(jīng)過專家考證這是寒武紀巖石,構(gòu)成于5.7億年之前。是由于海底的石灰?guī)r,砂巖長期沉積構(gòu)成的。

  此刻的這座亭子叫做意在亭,環(huán)繞著小亭一周的是一條石渠,名字叫做曲水流觴,又叫做九曲流杯。觴,是方底的酒杯。這是古時候一種供人游戲的飲酒設(shè)施。參加游戲的人沿著渠邊坐下,把酒杯放在渠水上游,當酒杯漂到誰的跟前時,誰就吟詩作賦。如果說不上來,或說的不好就要罰酒一杯。這是古代文人的一種休閑娛樂方式。起源很早,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有所描述,這種園林游戲的建筑在全國只有北京的故宮、以及紹興、蘇州等地才有,而我們那里的酒曲流觴有比其他地方的先進一些,先進在哪呢,大家隨我們到意在亭的后面看一下,那里有個半月形的池子,如果所有人都把詩做出來了,就沒有人被罰酒了,那么酒杯就順著水流到這個池子里,古人利用水流的原理,輩子只會在池子里打轉(zhuǎn)而不會流走,游戲結(jié)束時所有人就走到池子旁端起酒杯大家一飲而盡,這時也就是整個游戲的高-潮。大家之后跟我往里走。前面是影香亭。

  如果說意再亭是眾人集會飲酒做詩的地方,那么影香亭就是一人自斟自酌、品酒賞梅的清凈去除,大家看影香亭周圍水池是正方形的,亭子周圍的石壁是正方形的,亭柱是正方形的,石桌都是正方形的,唯一的敗筆就是中間石凳,是圓形的。其實最早的石凳也是方形的,之后毀壞了就用圓凳代替方凳了。影香亭為典型的北方園林藝術(shù)代表,處處體現(xiàn)中軸對稱。影香亭的名稱,取自于北宋詩人《山園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中的“影,香”二字。從這個半圓門里大家看到的就是古梅園,園內(nèi)這一株梅樹就是當年歐陽修親手種下的,所以又稱作歐梅,這株古美的開花期很遲,差不多與杏花同時開,所以又稱做“杏梅”距今也是九百多年了。據(jù)說這株梅樹代表了一段友誼,宋代大詩人梅蕘臣與歐陽修是好朋友,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之后,一向期望梅蕘臣能到滁州來看他,和他在一齊體會與民同樂的樂趣,于是他在此種了這棵梅樹,見到這株梅樹就像見到梅蕘臣一樣,可惜的是梅蕘臣一生也沒有到滁州來。這株梅樹同樣也應(yīng)征了《朋友論》中的君子之交。梅樹下面的梅臺壁上游清代人提寫的“花中巢許”四個字。大家聽說過許由和巢父的故事嗎?傳說遠古時期,當時的人民領(lǐng)袖蕘帝把自己看成重名利的人,想想這句話覺得玷污

  了自己的耳朵,竟跑到穎水邊上去洗耳朵,這時巢父正好牽著頭牛到河的下游飲水,看到許由的舉動,就問了原因,許由倒出事情前后,巢父就笑著說,你不就應(yīng)在水的上游洗耳朵,以免污水留下來,把我的牛也給玷污了。之后兩個人一齊躲到了山里,農(nóng)耕而食,徹底的享起了清福。后面這個亭子叫做“古梅亭”里面中間的這個梅字是個象形文字,古梅亭掛著那幅畫,畫的就是梅花盛開的樣貌,因為一年上山的游客有很多,不可能所有的客人都能到梅花盛開的景色,所以就把它畫下來,不管游客什么時候來,都能欣賞到,

  那里是“新寶宋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領(lǐng)導指示重建寶宋齋,回復(fù)國寶歐文蘇字碑,于是整理并重新刻成碑,我們來看一下《醉翁亭記》,全篇僅有411個字,其中有21個“也”,25個“而”。18個“者”但整篇文章看起來并不閑的羅嗦和擁擠

介紹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介紹安徽迎客松的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此松是黃山松的代表,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nèi)外賓客來黃山游覽. 迎客松的生長方式很奇特,它們都扎根在巖石縫里,沒有泥土,枝丫都向一側(cè)伸展.不錯,漫山遍野的黃山松就是生長在這樣的一種環(huán)境.它們的根大半長在空中,象須蔓...

  • 介紹安徽天都峰的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導游鄭凱之,大家可以叫我小鄭。今天我來帶領(lǐng)大家游黃山,希望大家玩的愉快。請大家跟我走,正前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塊貌似仙人的石頭,那就是遠近聞名的仙人指路。...

  • 介紹安徽齊云山的導游詞范文(精選5篇)

    朋友們,我們今天將要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走過的行程,385年前,這位偉大的旅行家曾在公元1620xx年和1620xx年,三年內(nèi)兩度踏上徽州這塊土地,這在他一生的旅行生涯中是絕無僅有的,因他一生重復(fù)去過的山只有齊云、黃山、天臺、雁蕩四座。...

  • 介紹安徽萬佛湖的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萬佛湖風景區(qū)。萬佛湖位于六安市舒城縣龍河口鎮(zhèn),原名龍河口水庫。龍河口水庫1958年動工興建,1960年建成受益,以后陸續(xù)興建配套設(shè)施,1969年竣工,歷時十一個春秋,歷經(jīng)無數(shù)困難與艱苦,僅用人民群眾的雙...

  • 介紹安徽瑯琊山的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區(qū)瑯琊山。我是那里的地接導游某某,當然大家也能夠叫我。首先我代表瑯琊山景區(qū)的全體工作人員歡迎你們的到來,接下來我將帶領(lǐng)大家欣賞瑯琊的美、瑯琊的秀大家明白瑯琊山因什么而出名...

  • 介紹安徽八里河的導游詞范文(精選3篇)

    八里河風景區(qū)主園區(qū)位于潁上縣八里河的南湖公園內(nèi),包括世界風光、錦繡中華、碧波游覽區(qū)三個部分,占地面積3600畝。步入錦繡中華門,來到蘇式園林,這里綠柳婆娑,繁花竟放;人工堆砌的假山,巧奪天工;依臨荷花池建設(shè)的回廊,跌宕有致。...

  • 關(guān)于介紹安徽的導游詞(通用3篇)

    安徽位于中國經(jīng)濟最具活力的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作為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要沖和國內(nèi)幾大經(jīng)濟板塊的對接地帶,在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格局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位置。深厚的歷史積淀,孕育了深厚璀璨的文化底蘊。...

  • 介紹安徽迎客松的導游詞范文(精選4篇)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黃山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迎客松屹立在黃山風景區(qū)玉屏樓的青獅石旁,海拔1670米處。樹高9.91米,胸圍2.05米,枝下高2.54米。...

  • 介紹安徽天都峰的導游詞范文(精選4篇)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山風景區(qū)。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靳瀚鴻。接下來,就讓我為你們介紹黃山吧!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qū)之一,世界游覽勝地。登黃山可從前山或后山上。慈光閣是前山票房,今天我們就從前山上。大家跟著我橫穿公路走臺階道。...

  • 介紹安徽齊云山的導游詞范文(精選5篇)

    黃山白岳甲江南。白岳者,齊云山也。齊云山位于休寧縣境內(nèi),景區(qū)面積60平方公里,雖無黃山的雄偉高峻,但峰巒奇異,別有一番清秀可人的風情。齊云山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畫,七十二怪巖,巖巖皆景。...

  • 介紹安徽萬佛湖的導游詞范文(精選4篇)

    各位旅客你們好:現(xiàn)在我們來到舒城縣的萬佛湖旅游景點。萬佛湖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湖中60多個島嶼,大多開發(fā)利用,幾十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墨如畫,巧奪天工。...

  • 介紹安徽瑯琊山的導游詞范文(通用4篇)

    瑯琊山險峻而秀麗。其山峰聳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數(shù)百年的松樹、梅樹蒼勁挺拔,特有的瑯琊榆、醉翁榆亭亭如蓋,瑯琊溪潺潺流淌,讓泉、紫薇泉散布山間,歸云洞、雪鴻洞神秘莫測。九洞十一泉,處處引人入勝。...

  • 介紹安徽八里河的導游詞范文(精選4篇)

    安徽省阜陽市八里河風景區(qū)位于安徽省潁上縣南部的八里河鎮(zhèn),南臨淮河,東瀕潁河,北距潁城八公里,西迄阜陽60公里,東南距合肥170公里。主園區(qū)占地3600畝,有世界風光、錦繡中華、碧波游覽區(qū)、鳥語林 。...

  • 介紹安徽八公山的導游詞范文(通用4篇)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淮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八公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128平方公里,峰巒疊翠,清泉密布,景色優(yōu)美,歷史文內(nèi)涵深厚,由152種樹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

  • 介紹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范文(通用4篇)

    一 樓山書亭樓山書亭位于進入牯牛降風景區(qū)的新火吳村的村口。樓山書亭曾經(jīng)是吳應(yīng)箕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吳應(yīng)箕以身殉國之后,當時的社會名流以及吳家的后人,就把他生前所作的《泥灣觀兵》題壁詩,臨摹勒石,做成一塊很大的石碑,安放在亭...

  • 安徽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