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導游詞(精選3篇)
安徽亳州導游詞 篇1
各位團友:
大家好!也許在座的一些朋友們曾經(jīng)來過亳州,但是我想即使是土生土長的亳州人,有時對亳州也會感到幾分陌生。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把亳州簡單的介紹一下。
美麗的青島,古老而又年輕。
亳州鐘靈毓秀,英才輩出。千百年來,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唷育出無數(shù)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的先哲名流。道教鼻祖老子以特有的宇宙觀、行知論給后人留下經(jīng)典著作《道德經(jīng)》,雖只有五千言,卻文約辭要,博大精深,提出一個非常完整的哲學體系,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一代圣哲莊子,曾為漆園吏,他喻牛辭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后世風的詩句,至今仍在民間廣為傳誦;魏武帝曹操煮酒論英雄、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使天下多少有識之士為之傾倒;陳思王曹植的七步?quot;,至今讀來仍令人蕩氣回腸;神醫(yī)華佗的麻沸散是醫(yī)學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創(chuàng)的五禽戲現(xiàn)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習練;巾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膽識、謀略與風采著實令人敬仰,其故事更是婦孺皆知;一代圣君商成湯、道教至尊陳摶、憫農(nóng)詩人李紳、捻軍首領(lǐng)張樂行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膽識、謀略與風采著等,都是這塊蘊才積盛之地的驕子。他們?yōu)閯?chuàng)造輝煌的中華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貢獻。
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給亳州大地留下眾多的古跡和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亳州現(xiàn)存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余處;其中省以上保護單位22家,占全省的l/3。這些古跡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處處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戲樓,戲文遍布,彩繪艷麗,大殿威嚴,戲樓、鼓樓輔襯,磚木鏤雕雙絕,其建筑巧奪天工聞名于世,令人贊嘆不止。全國道教第一大殿--太清官,又名太靜宮,俗稱老子廟,規(guī)模宏大,建筑輝煌,碧瓦紅墻,紫氣縈回,莊嚴肅穆,氣勢非凡。湯陵丘埠巍然,古木虬枝盤空,蒼碑夾道聳立,置身園中,憑吊先賢,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古隱兵道,雙道并行,縱橫交錯,互相連通,工程巨大,建筑宏偉,相傳為曹操所建,堪稱古代軍事史上的奇跡。當代文史大家郭沫若親題館名的華祖淹,包括有草堂經(jīng)聲、藥圃流香、五禽鳴壽等八大景觀,廟祠完整,占樸典雅,實為亳州一大勝跡。其它名勝古跡較為著名的有占地十多平分公里,建筑考究上程浩大的曹氏宗族墓群;有金碧輝煌,殿宇寬敞,孔子問禮處的道德中宮;有造型美觀,高聳云霄,朝山進香人群如潮的薛閥塔和萬佛塔;有建筑巍峨,清幽雅靜的白衣律院及清真石寺;有嵇山之巔,古風依然的嵇康故居;有方丈凸石,平滑如砥,印有巨人所壓之痕的陳摶臥跡;還有市區(qū)內(nèi)明清風格猶存、古貌依舊的.36條老街、72條古巷等等,名勝遍布,古韻悠然。亳州的歷史人文景觀,與黃山的自然景觀遙相呼應,素有南黃山,北亳州之說。198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優(yōu)秀旅游城。
亳州所產(chǎn)的國宴用酒古井貢酒享譽九州,馳名中外。近年還建成了中國酒文化博物館,展品豐富,陳列考究,充分表現(xiàn)出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亳州下轄的蒙城縣的中國最大的良種牛產(chǎn)地,最近這個縣別出心裁的聘請了著名相聲演員、資深攝影家牛群任該縣的副縣長,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大家剛下飛機,也一定很累了。那么大家先休息一下,養(yǎng)足精神之后我們一起來看亳州,請允許我再一次代表我們亳州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到來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預祝您在亳州能夠吃得好睡的香,能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謝謝大家!
安徽亳州導游詞 篇2
安徽省滁州瑯琊山上因為有了醉翁亭,使得這座原本普通的山聞名于世。從亭中流淌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睔W陽修爺爺這千古名句,成為一個傳奇的旅游勝地。
今年秋季的一個雙休日上午,媽媽帶我去了一趟瑯琊山游玩。清晨,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好像被清水洗過一樣。在駛往瑯琊山的旅游大巴上,我和媽媽有說有笑,加上導游阿姨風趣幽默的話語,更增添車內(nèi)明熱鬧氣氛。從南京到滁州瑯琊山的路途并不遠,汽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便到達瑯琊山下。下車后,導游阿姨領(lǐng)著我們走過古樸的山門牌時,我看見“瑯琊山”三個大字蒼勁而飄逸,從導游阿姨嘴中得知,這三個字和醉翁亭三個字,,都是大文豪蘇軾爺爺?shù)恼孥E,這字真漂亮,蘇爺爺不僅寫了一手好文章,也寫得一手好字。
我們沿看蜿蜒的石板路走著,路兩旁是挺拔的參天大樹,一棵棵大樹像一位位威武的解放軍戰(zhàn)士,守護著濃蔭蒼翠的瑯琊山,這些大樹像披了件綠色大衣,一片連著一片的綠,仿佛把四周的空氣都給染綠似的。走了沒一會兒,我終于看到了向往己久的醉翁亭。醉翁亭占地1000平方米,整個亭子像一只即將騰飛的白鶴,亭子依山傍水,亭臺小巧別致,清澈的溪水聲,樹上烏兒的鳴叫聲,給醉翁亭一種幽靜的韻味。
導游阿姨告溯我,當年,歐陽修被朝延貶到滁州時,他特別喜愛瑯琊山的靈氣。經(jīng)常在辦完公務后,他便到山上來游玩。一天,歐陽修和一位和尚下棋,突然天空下起大雨,他和老尚以及在旁邊觀看下棋的人,被這場大雨澆成落湯雞。于是,有人提議在這里興修一個亭子,這樣即可以避雨,也前來該處游玩的人提供休息的場所。
不久,當?shù)厝嗽诒阍谏缴辖艘蛔ぷ,亭子建好后,取個什么好名字讓當?shù)厝朔噶穗y。一天,歐陽修喝醉灑后來到這里,他醉熏熏地望著亭子沉思一會后,為這座亭子取名為‘醉翁亭‘,并寫下他那篇膾炙人口的《醉翁亭記》。我站在亭子西側(cè)的寶宋齋,望著室內(nèi)兩塊石碑上,鐫刻的《醉翁亭記》全文。此時,我心中有種想喝酒的沖動,想知道當初歐爺爺是如何在醉酒下,寫出這篇傳世之作的。
回家路上,瑯琊山上古樹,小橋,溪水,亭閣和寺廟等,構(gòu)成了一幅醉翁亭的山水畫卷,留在我的記憶里。
安徽亳州導游詞 篇3
青陽縣博物館是一個地方綜合類博物館,現(xiàn)有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各個歷史時期各類文物476件。
青花瓶元代。通高26厘米。為帶座供瓶,佛事供器,系釉下彩瓷。直口,細長頸,溜肩,腹下微收,寬圈足稍外撇。瓶座為繡墩式,頂面邊緣呈菱花形,座身鏤雕成六足花窗,座底為蓮花形圈足。胎質(zhì)潔白細膩,青花釉色明艷。
廟前春秋木槨墓遺物春秋。木槨墓葬保存之完整,規(guī)模之大,葬具之獨特,隨葬品之豐富精美,均為同期墓葬所罕見。該墓主棺、陪葬棺均為整段原木挖空刨光制作而成,主棺外用大型方木合榫構(gòu)筑木槨,槨內(nèi)兩側(cè)放鼎、戈等青銅器,以及木瑟、木柄、竹弓等竹木漆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件鎏金青銅鼎,裝飾華麗,堪稱國之瑰寶。
堆塑人物谷倉罐通高32厘米。青瓷器,胎質(zhì)致密,上部施云母狀青黃釉。器物由五聯(lián)罐與人物堆塑兩部分組成,大罐半肩處四只小罐十字對稱設(shè)置,其間堆塑人物16個,造型多樣,再現(xiàn)了一千七百多年前勞動人民喜慶豐收的情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