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門導游詞
天安門前的金水河又稱御河、外金水河。河上橫跨七座石橋,中橋正對天安門的中門,叫御路橋,最寬大,雕龍修飾,供帝、后專用。兩旁橋名王公橋,為宗室王公行走。外側的兩橋稱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通行。以上五橋均為三孔。位于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今中山公園)門前的單孔石橋,叫公生橋,為四品以下官員過往。那時門、橋行走等級森嚴,不得有絲毫觸犯。
好好天安門前,也是明清兩代進行秋審和朝審的地方。封建王朝的最高執(zhí)法機關--刑部衙門,每年五月要把全國各省被判死刑的囚犯名單匯集起來,敬呈皇帝過目。八月中旬,皇帝詔令有關官員在天安門前進行最后判決,這叫秋審。朝審則在霜降后舉行,主要終審在北京刑部監(jiān)獄里關押的死刑犯。這就是為什么以前被判處死刑的人要秋后問斬。凡經(jīng)秋審、朝審判處死刑的人,立即推出虎門--長安右門,押赴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等刑場處決。因此人們對長安左、右門,有龍門與虎門之稱。即凡出'龍門者,榮登金榜,前程似錦;而押出虎門者,則被終判死罪,毫無生還之望。長安右門的位置大致是在現(xiàn)中山公園門前西南側。
在天安門南北門外,分別聳立有一對雕刻精美、挺拔秀麗的云龍華表。據(jù)《淮南子·主術訓》記載,遠在堯舜時代就有街頭設表木的做法,用以王者納諫,征求民眾意見以治天下。到秦漢時期,表木被改為指路標,叫華表。后來華表經(jīng)不斷美化,便逐漸演變成為中國獨具民族建筑特色的藝術裝飾品,深為世人所青睞。 系神話傳說中的神異物,用漢白玉石雕成蹲于每支華表頂端的承露盤中,雙目炯炯有神,密切注視前方。于天安門里的 臉朝北,雙目緊盯皇宮,名望君出,它提醒皇帝不要迷戀深宮生活,而應及時出宮巡視,以利治理天下。在天安門外一對華表的 則臉朝南,雙目向遠方眺望,名望君歸。它時時關注皇帝外巡中的行為舉止,如不檢點或時間長了,望君歸就呼喚帝王不得沉米山水、野趣、而應早日回宮,料理國家大事。
天安門金水橋前的這一對大石獅,雕工精絕,造型逼真,威武異常。它們的雙目都緊緊注視著天安門前正中的御道(中軸線),以體現(xiàn)它們是封建帝王忠實的衛(wèi)士身份。 朋友們來看西邊的這一只石獅,它的肚皮上有一個深深的洞,這是怎么回事呢?這里有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據(jù)說明代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農民起義軍首領闖王李自成攻打北京時,當他率軍沖進天安門前的T形廣場后,只見皇城的大門--承天門就在眼前。對此,他憤怒地拈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正射中承天門匾額的天字,頓時眾軍喝彩,歡聲雷動,隨后李闖王收起硬弓,挺槍躍馬一直奔金水橋沖殺過去。突然,橋頭的兩只大石獅張牙舞爪,兇猛阻擋去路。闖王見此怒不可遏,挺槍刺去,即刻火花四濺,長槍戳向了一只獅子的腹部。雙獅見勢不妙,拖著悲慘的哀鳴聲,各自退回了原位,F(xiàn)在的這個洞,就是槍傷疤了。
朋友們,我們面前的這條街就是有神州第一街美譽的長安街。 長安街,當年從長安左門至東單牌樓,名東長安街;從長安右門至西單牌樓,叫西長安街。古時東西長安街僅3.7公里,有十里長街之稱,這是京城歷史上有名的天街,其名取自盛唐時代的大都城--長安,含長治久安的之意。 長安街修筑于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與皇城同時建造,是明代興建北京城總體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東西平行走向的長安街,與縱橫南北八公里長的御道中軸線,在天安門前正好垂直相交成準確的十字型經(jīng)緯座標中心點,從而構成了北京城座北朝南,街巷縱橫的總體布局。 原東、西長安左、右門前分別均豎有巨型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古代皇宮內是嚴禁騎馬的,除非是金殿傳臚時的新科狀元,可騎皇帝御賜的高頭大馬,在長安街上走過,以示皇恩浩蕩。 清王朝滅亡后,內城墻中東西兩側的建國門與復興門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被打開的。 新中國成立以后,街面被展寬為50-100米,東西長安街的延伸線東達通州,西抵石景山,總長50公里,有百里長街的美稱。 大家現(xiàn)在隨我通過地下通道去天安門廣場,上下臺階時請您注意安全。
。ㄌ彀查T廣場)
我們現(xiàn)在處的這個位置是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其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扇菁{100萬人舉行盛大的集會、游行,是當今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和最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 在明清時代,天安門廣場是一處皇家禁地,由宮墻圍護,僅設三門。即南有大明門(清朝改稱大清門,辛亥革命后叫中華門)、東有長安左門、西有長安右門。三門之間形成一個封閉式的T字形宮廷廣場,原是天安門前舉行皇家活動的重要場所。 在T形廣場的東、西、南三面,當時建有通脊聯(lián)檐的朝房144間,名叫千步廊,以供場內活動之用。清代乾隆年間,又在東、西長安左、右門外加筑三座門,嚴禁行人過往。那時人們來往于東城和西城之間,需要繞行于大清門以南或地安門以北,極為不便。 在天安門T形廣場東、西千步廊外的大片地帶,原是明清兩代皇家最高官署衙門的集結之地。如:東側(今歷史博物館一帶)有禮部、戶部、吏部、工部、兵部、宗人府、鴻臚寺、欽天監(jiān)和太醫(yī)院等中央文職機關。西側(人民大會堂一帶)設有鑾儀衛(wèi)(御林軍)太常寺、通政司和前、中、后、左、右五軍都督府等武職機構。過去有文東武西和東掌生、西掌死之說,指的就是這些關系到人們生死榮辱的封建王朝的最高權力衙門而言。 明清兩朝,從天安門T形廣場南端的大明門(清時叫大清門,今毛主席紀念堂一帶)至正陽門之間,有一塊方形場地,宛如棋盤,故有棋盤街之名。當年人們喜愛在此販賣風味小吃、小百貨,以及表演戲曲、雜耍等,情似廟會,非常熱鬧。由于這里位置顯要、威嚴,人們能在此經(jīng)商、娛樂,的確非同一般,所以又有小天街的美稱。 新中國成立后,過去的千步廊和長安左、右門等均被拆除,幾經(jīng)擴展修建,從而造就了當今天安門廣場的非凡新姿。 為喜迎建國50周年的大慶典,天安門廣場被整修一新。地面全部用平整漂亮的花崗巖條石鋪砌,東西兩側各辟有一塊4800平方米的大草坪。廣場中的各式華燈及四周的高大建筑物等,均已進行大修飾。 199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新中國50華誕的盛大慶典,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天安門城樓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并檢閱了盛況空前的閱兵式和群眾大游行。晚上,廣場中禮花怒放,歌舞飛揚,人們沉浸在無比幸福歡樂的海洋之中! 請看在廣場北端雄踞的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前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高大典雅的正陽門城樓與箭樓(俗稱大前門)。這些宏偉的古今建筑群,自北而南座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十分矚目。再加上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東側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有力襯托,整個廣場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無比壯觀的動人畫卷。雄偉的天安門廣場是中華民族的光輝標志,是新中國振興騰飛的象征。由于這里政治地位顯赫,歷史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多彩,所以舉世聞名,萬眾向往。每天都有無數(shù)中外游人前來這里觀光游覽、攝影留念和觀瞻每日早、晚的升、降國旗儀式,整個廣場呈現(xiàn)一派祥和、幸福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