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花洞導(dǎo)游詞
銀旗洞府全長288米到這就參觀完畢了。從這我們來看洞內(nèi)第三奇觀-黃河瀑瀉,請看上面紅色燈光打照的景觀,它象黃河的底部被戳穿一樣,黃河水順流而下。在紅色燈光打照下,又象是一把火炬在熊熊燃燒。它的垂直高度18米,直徑3米,是洞內(nèi)最大的石鐘乳,列入石花洞第三大奇觀。
站在這里,我們看到眼前有水的地方,取名“江南春早”,看起來象南方的水稻田,尚未插秧,旁邊還留下了農(nóng)民的腳印,這是:
江南魚米香,水稻未插秧,
下次您到此,一片稻谷香。
下次您來的時候,我們再一起享受這豐收的喜悅。
回過頭來,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有幾座高低不同的山峰,請看最高一座象是一位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漁翁,他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正在凝神遠(yuǎn)望。第二座山峰象是一座面目可怕的骷髏。第三座象是一位長壽老人,手拄拐杖,向洞中緩緩走來,有人說他象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第四座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硯臺里的水是常年由上面滴下來的,景觀取名“群峰竟秀”,請看下面這是“張國老倒騎毛驢”。
走下樓梯,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小的水池,取名龍?zhí)。石鐘乳倒影在小池里非常好看,我們回頭看這座寶塔,
玲瓏寶塔塔玲瓏,您說幾層就幾層。
李靖聞知賓客到,獻(xiàn)出寶塔表真情。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中心大廳的東南側(cè),這是洞內(nèi)第四大奇觀-龍宮豎琴,它高10米,寬15米,由540片石幔組成,由于石幔的長短、薄厚不同,輕輕敲擊,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來,不過現(xiàn)在該景觀已列為重點(diǎn)保護(hù)對象,因此您只能看,不能敲擊。它好象是一幅大型的舞臺幃幕還沒有拉開,請看幃幕前面還有一位報(bào)幕員小姐,身穿落地紗裙,手拿麥克風(fēng),還準(zhǔn)備報(bào)告節(jié)目。
龍宮豎琴勝編鐘,瓊漿玉液石幔成,
破陣還宮奏二曲,五湖四海慶太平。
通過幔幕的一角,我們將進(jìn)入一、二層的最深處,第六景區(qū)龍宮。
現(xiàn)在大家來到的龍宮寶殿是一、二層的最深處,距地面的垂直高度為78米。在我們面前有兩根粗細(xì)均勻的大柱子,好似在支撐著這個大廳,取名擎天鴛鴦柱,列為洞內(nèi)第五大奇觀。
腳踏龍宮深處,頭頂玉皇門戶,
今日終成棟梁,并非三日雕塑。
在它前方閃光的石筍長約3.2米,碗口粗細(xì),這就是定海神針,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而孫悟空是高高在上,到觀賞臺上休息一會。
現(xiàn)在我們大家來到了第四大廳第七景區(qū)-天國御園,廳寬12米,長88米左右,站在這里我們看眼前的景觀,眼前是一幅大型的立體版畫,上面是一片高低不同的塔林,下面是千姿百態(tài)石花,在燈光的照射下爭奇斗艷,取名叫“玉花千堆”美麗的景色吸引了一位仙人在這里表演倒立。看左方,這位仙人的兩條腿是一長一短,一精一細(xì),相傳是鐵拐李來到了石花洞中。
在洞頂上方,這里是一道天然形成的通風(fēng)口,里面還有一根小石柱,景觀取名“袖里藏針”這正是:
小洞幽幽上九重,巨泉滾滾架半空,
不知哪位粗心女,錯把花針藏袖中。
走到這里,我們大家請看前方,手電筒照的這一景觀非常奇特,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出不同的形象來,從這邊看是一匹馬,由于它想早日成仙,它的前半身已經(jīng)鉆入山中,只留下了馬的尾巴和兩條后腿,大家站在這個角度看,又是一頭大象剛從山里走出來,請看象鼻子和象腿,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一棵象牙,馬往山里走,象往洞中來,鉆山馬,出山象。
現(xiàn)在大家來到了石花洞的第八景區(qū)-梅竹芳林,我們游覽到這里,就接近尾聲了。請看這一景觀,取名“梅花倒垂”,在粉紅色燈光的打照下,象是一朵串串梅花倒掛在枝頭,這都是石花形成的,就是因?yàn)槎磧?nèi)有千姿百態(tài)的石花,因此取名“石花洞”,這正是:
洞俯清寒不風(fēng)春,卻有春意久長存,
花蕾喜鬧枝頭上,幽香飄過又一村。
有人說這倒垂的梅花又象是一串串熟透的葡萄一樣,請看這還引來了一支饞嘴的狐貍,這只狐貍躲在這里,長長的尾巴,又叫“狐貍偷吃葡萄”。
我們來到這里,請看前方我手電筒照的地方,是一根普通的大石柱,奇就奇在柱子上面有三根不同的小石筍,請看這是完全不透明的,中間這個是半透明的,旁邊這個卻是不透明的,形似菠蘿,又亮如明燈,取名“菠蘿寶燈”。
一石生三物,物物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