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導游詞怎么寫(精選3篇)
北京天壇導游詞怎么寫 篇1
各位游客:
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于祭天的圣壇,占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墻和內(nèi)壇墻,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在一開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壇,直到明嘉靖年間在北城修建了地壇,才分開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壇,用于孟冬祭天,把原來的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專門用于孟春祈谷,當時殿宇屋頂已經(jīng)是三重檐了,從上至下的藍黃綠三色瓦分別代表了天地萬物。而在乾隆年間,有將大享殿改為現(xiàn)在的祈年殿,而將屋頂瓦片都改成了藍色的琉璃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可是這樣一個祭天圣地,卻也曾經(jīng)在1860年時遭到英法聯(lián)軍的洗劫,繼而在1900年的時候又遭到了八國聯(lián)軍的蹂躪。在1916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也曾經(jīng)在天壇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鬧劇。
在1918年,天壇最終還是以公園開放。解放以后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現(xiàn)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此次游覽,F(xiàn)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墻,使外方內(nèi)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墻都有四組欞星門,從東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廣利、成貞,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為“云門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欞星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cè)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而門外的一座平臺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換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臺。來到了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我請您留心每層壇面都要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也就都發(fā)現(xiàn)了,壇上所有的臺階數(shù),護板數(shù)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shù)。每登上一層,都要有9層臺階,臺面上的石板中間的叫做天心石,外圍第一圈砌著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塊,以此類推,到了最外邊的第九
北京天壇導游詞怎么寫 篇2
好了,現(xiàn)在我們以及那個在天壇里面了,我看好多游客都比較好奇,那大家注意聽我講解。
請大家隨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圜丘往北就是皇穹宇,它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由八根金柱、八根檐柱支撐起殿頂。在皇穹宇殿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有三塊石板,叫三音石。在皇穹宇門窗關閉且附近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在第一塊石板上擊掌會有一聲回音,在第二塊石板上擊掌會有兩聲回音,在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三聲回音。
不過,三音石的回音還不算最神奇的。大家看到這面圍墻了嗎?它長193。2米,高3。72米,厚0。9米。圍墻的弧度十分規(guī)則,墻面極其光滑整齊,所以能很好地折射聲波。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墻的東西兩頭,一個人靠墻說話,另一個人將耳朵貼在墻上,就可以清晰地聽到對方說的話,而且聲音悠長,所以它被稱為“回音壁”。
我們今天只是游覽了天壇公園里的一小部分,希望您有機會再來游賞。我的解說就到這里,下面大家可以自己游賞、拍照留念。天壇公園是文化遺產(chǎn)、名勝古跡,游覽時希望大家不要亂扔果皮紙屑,不要亂涂亂劃,做一個文明游客。祝您游覽愉快,謝謝!
北京天壇導游詞怎么寫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墻和內(nèi)壇墻,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xiàn)在祈年殿,將屋頂改為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聯(lián)軍的洗劫,又遭到了八國聯(lián)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后,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xiàn)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線路開始游覽。
現(xiàn)在我們是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墻,外方內(nèi)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墻都有四組門,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cè)的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就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shù)一數(shù),每一層壇面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都會發(fā)現(xiàn),壇上所有的階數(shù),都是九或九的倍數(shù)。這些難道都是巧合么?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的極陽數(shù)。所以工匠們變用這個數(shù)字來賦予圜丘壇的崇高之意。
謝謝你們來北京天壇,歡迎下次再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