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清暉園導(dǎo)游詞(北門入)
在整個清代,龍家都是當時大良有名的書香子弟。清暉園主龍廷槐少而好學(xué),聰穎過人,而且質(zhì)樸無奢,能詩善文。在38歲高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左春坊贊善、監(jiān)察御史。后見奸臣和坤弄權(quán),朝政黑暗惡濁,便決意隱居終老。
龍廷槐之父龍應(yīng)時也是位博學(xué)之士,在龍廷槐兩歲時,便考中進士,聘任山西靈石知縣。龍廷槐的兒子龍元任,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年紀輕輕便才中進士。古語說:積財萬千,無過讀書。龍家子孫三人都為進士,在當時的順德,傳為美談。
由“紅蕖書屋”出來,往西走我們將進入一個充滿自然氣息的景點“沐英澗”,入上門上方是一套清朝乾隆年間評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別被命名為“白云晚望”、“大通煙雨”、“蒲澗謙泉”、“扶胥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歸”、“石門返照”,這八塊彩繪蝕花金片玻璃,是一套目前僅存于世的舊羊城八景玻璃制品。清暉園整個新景區(qū),裝飾門窗的彩繪玻璃都是清代套色玻璃制品,是當年嶺南玻璃業(yè)的工匠利用從意大利、法國進口的套色玻璃運用我國古代猢的蝕刻、車磨、手繪工藝制成,這些玻璃制品只用于當年嶺南宦官達貴、富戶商賈所建的豪宅里,據(jù)說這門手藝已失傳,園內(nèi)裝嵌在窗上的套色彩繪玻璃,是由于廣州西關(guān)豪宅的清拆,經(jīng)過十三年的苦心收集,大規(guī)模地應(yīng)用在同一個庭院里,可謂“后無來者”。每一個分園的地磚都是用手工制成的泥磚,選用這種材質(zhì)可以嗇整個新園的歷史感。
“沐英”有蒙受鮮花潤澤的意思,而澗是指山間溪流。這里雖然有水池,但并非山野活水。為了模擬自然,池中放養(yǎng)了無數(shù)錦鯉,錦鯉活潑游動,便使水面保持浪花濺涌,本來靜止的池水也游動起來,汩汩(gu)如溪澗了。沐英澗主要以游廊、小橋、花徑、假山、荷塘、水榭結(jié)合,中央的這座玲瓏榭是整個景點最具特色的建筑,它呈八角形,坐落在八角環(huán)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種各種名花異木,而室內(nèi)八面全是木制裝飾的玻璃窗格,大部分鑲以無色透明的玻璃,所以整體通透,人在榭中,可細覽外面荷塘的景色。窗門上有八塊紅片玻璃,是原清暉園留下的清代玻璃制品。
玲瓏榭的周圍有四座按坐落方位分別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坐落在西面的是秋石,它用黃石所造,秋石有灰雕彩繪“沐貢澗”三字,旁邊種有楓樹、烏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氣息。坐落在北面背陰處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蘇湖州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構(gòu)圖選用元代袁江的“富貴玲瓏石”,作屏風(fēng)關(guān)。東南面置于晨光可照之處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筍,騰云駕霧種植竹子和灌木,讓我們感受到初春大地復(fù)蘇時草木的纖細和清秀!按菏钡暮竺婢褪恰跋氖,也是本園的主峰――鳳來峰。
“沐英澗”出來,步過“半月亭”,往前來到塘邊,這個塘有也名堂的,它是以蘇州滄浪亭石法用順德的龍江石配以黃石堆砌的一百羅漢石。石間遍種野芋頭、野蕨(jue)、水葵、千日紅、龜背竹、美人蕉、石榴等植物,野趣橫生。旁邊的墻上有幾個大扇窗,每扇窗都用鐵花、金箔、陶瓷臣心如水地裝飾,是設(shè)計者為清暉園專門構(gòu)思的,每個扇窗從不同方位望進去都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畫,達到步移景換的設(shè)計效果。
穿過小拱橋,來到另一個景點“鳳來峰”。鳳來峰是以古代經(jīng)典的“風(fēng)云際匯”石山構(gòu)圖,整體形態(tài)如九獅嬉舞,以宋代被列為貢品的山東花石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噸石,全高12.8米,是廣東省內(nèi)最大、最高的花石崗石山。大良鎮(zhèn)中部有山狀如鳳凰,所以大良又稱“鳳城”。鳳,歷來就是順德人最心儀的吉祥之物,此石山也因此而得名。石山上有小徑,一棵小榕樹穿山破石而長,還有人工瀑布,凌空飛瀉而下,全景達到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氣勢不凡,雖由人造宛如天開的境界。峰下水池幾塊“汀(ting)步”踏石,引導(dǎo)游人進入山洞,考究細水長流的古井。
觀瀑亭上有兩幅灰塑作品?块T口的那一幅是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著名七律《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為意境的觀瀑圖,另一面灰塑題為“秦時明月,漢國山河,高山流水,琴瑟長鳴”,描寫晉代大詩人、“竹林七賢”之嵇康、劉伶灑脫生活的奏樂進酒圖。圖中嵇康手揮五弦,正彈奏《廣陵散》,琴音慷慨激昂,寄托懷古之思,而旁邊的劉伶持酒聆聽,若有所悟。兩幅作品一動一表,都抒發(fā)了恩古幽情,為這座奇山秀水的鳳來峰,增添了文化的靈氣。
穿過塑有“讀云”二字的門口,來到了讀云軒。古語有說“讀者品石、石乃云根”,意思是山間去靄都是從山石上梟梟升起的。而“讀”有品味鑒賞的意思,這大概就是讀云軒的名字的由來!白x云軒”是依照佛山“十二石齋”所造,而“十二石齋”的出處在國內(nèi)資料并無記載,根據(jù)加拿大溫哥華市立圖書館英國學(xué)者有“東方石學(xué)”一書,認為“十二石齋”應(yīng)是古時東方傳統(tǒng)庭院的布石形制,和佛教有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讀云軒瓦面構(gòu)造層層疊疊,融合了中國亭臺樓閣“明標暗拱”的特點,每逢下雨時節(jié),雨打瓦面,雨聲清脆,恍如奏樂。據(jù)傳當年順德有名的敗家仔“大良斗官”出生后啼哭不已,家人不惜打碎珍貴的瓷器,或撕裂昂貴的絲綢以博斗官一笑,但日久失靈,后來發(fā)現(xiàn)斗官很喜歡聽雨打屋瓦的聲音,但雨聲一?蘼曈制穑谑瞧浼胰速徺I大量黃豆,派人拋灑上屋頂,年年月月日夜不停,直到斗官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