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鏡花緣導游詞(精選16篇)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1
河源鏡花緣是按照我國十大古典名著,清代李汝珍小說《鏡花緣》的藝術(shù)構(gòu)思開發(fā)的一個景區(qū)。傳說:東海蓬萊仙山紅顏洞內(nèi),總管天下百花的群芳之主百花仙子因觸犯天條,貶入紅塵,降生在嶺南河源縣唐秀才家,取名唐小山。后為尋找父親,她歷游海外深目國、犬封國、女兒國等三十個國家,最后到達蓬萊山,登上鏡花嶺,走進泣紅亭,解讀了天榜,回來考取了女科狀元。
根據(jù)這個美麗的傳說,鏡花緣景區(qū)重點突出自然生態(tài),園林、湖濱、森林、奇石異洞等景觀,并將鏡花緣的故事融入自然。您可以在鏡花緣奇秀的自然風光中感受唐敖出游海外各國、唐小山海外尋父的各種奇聞、仙境。那里山環(huán)水繞,綠樹叢蔭,鳥語花香,奇洞清泉,百花爭艷,構(gòu)成了一個神秘的世外桃源。
在鏡花緣,娛樂項目也與環(huán)境完美協(xié)調(diào),高空速降讓您在藍天碧水間凌空飛翔,沙灘游泳區(qū)讓您在遼闊的萬綠湖中暢游,森林攀爬讓您享受森林中豐富的野趣;大型的客家表演設在依山傍水、綠樹叢林的女兒國,讓您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接受民間藝術(shù)的熏陶!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2
鏡花緣旅游區(qū),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景如畫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彩紛呈的游玩參與項目。是一個集觀光娛樂、休閑度假、登山健身、團隊拓展于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景區(qū)背靠“華南第一湖”之稱的萬綠湖,面朝萬綠湖最寬闊的湖面(達12公里),三面環(huán)水,整個景區(qū)處于原始次生森林之中,樹大林密、花繁草豐,石奇水幽。景區(qū)交通便利,距離河源市區(qū)僅6公里。陸路(車輛)、水路(游船)可直達景區(qū)。
美景如畫的自然風光:景區(qū)依山傍水,湖光山色相交輝映,山青水綠,水天一色,藍綠無垠。登山遠眺,景象萬千,既有大海磅礴的氣勢,又有湖面平如鏡、綠樹繁華相擁簇的美景,萬綠湖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漫步于湖邊、山頂、林間小道、聽鳥語聞花香,享受天然氧吧,猶如穿行于萬千畫卷中,處處好像都有瓊臺玉洞,金殿瑤池,如此鏡花水月般的人間仙境,每游玩一次都是人生的極品享受。
深厚的文化底蘊:依據(jù)百花仙子降生在河源這個美麗傳說和古典名著《鏡花緣》神話內(nèi)容,以中華民族的神仙文化,花仙子文化為主線,由幾十個美麗的客家姑娘演繹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文化大餐,特色客家媒婆絕對讓你捧腹大笑;精心制作,獨家演出的“千手觀音”之姐妹篇——“千手仙子”更讓你一飽眼福。將景區(qū)變成真正的花仙子會聚之地,名副其實的百花仙子的故鄉(xiāng)。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3
鏡花緣景區(qū)位于河源萬綠湖旅游碼頭西南面,占地約20xx畝,是根據(jù)清代小說家李汝珍所著的神話小說《鏡花緣》中所描述的“百花仙子降生在嶺南唐秀才之家,乃河源縣地方”而命名的旅游景區(qū)。
鏡花緣景區(qū)依托萬綠湖奇秀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重點突出自然生態(tài)、園林、森林、奇石異洞等景觀,以小說中描述的仙境美景,奇聞趣事為主線,設置了百花廣場、百花路、綠香亭、入夢巖、凝翠谷、紅顏洞、泣紅亭、女兒國、高空飛降等景點和項目,是一個融觀光旅游、湖濱度假、森林度假、康體旅游、會議旅游、專項特色刺激型旅游產(chǎn)品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qū)。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4
旅游線路:
木京水電站(東江)――望郎回――古云舟――飛鵝嘴――曲灘――鯉魚上水――紅軍營――香車――綠竹長廊――黃石頭――阮嘯仙故居――阿婆髻――缺牙山――桂山――蘇家圍
尊貴的各位游客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東江畫廊風景區(qū)。我是,很高興今天由我擔任本次客家風情游專線的解說工作,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度過一段開心快樂的美好時光。
東江畫廊風景區(qū)是由廣東旅游發(fā)展研究中心規(guī)劃的省重點扶持項目。風景區(qū)位于東江流域東源縣境內(nèi),首次開通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游覽的客家風情旅游專線是在木京水電站到蘇家圍近百里的河段上,這百里河段水面寬闊,兩岸風光古樸自然,秀美旖旎。更有許多景點,如木京水電站、望郎回、古云舟、飛鵝嘴、曲灘、鯉魚上水、紅軍營、香車、綠竹長廊、黃石頭、阮嘯仙故居、阿婆髻、缺牙山、桂山、蘇家圍等夾岸相迎,在一個半小時的航程里,如一幅長長的風情畫卷為我們徐徐展開,賞心悅目。因此,有許多游客把我們的景區(qū)稱為“鄉(xiāng)村的畫卷,東江上的詩篇”。
有了這如畫的風景,如詩的風情,我想這將為大家的這次旅程增添一些詩情畫意。當然,為了讓大家的旅程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我們還特地為大家安排了由我們河源客家妹子表演的原汁原味的客家風情歌舞。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人生在世,緣份難得,所以,我希望大家珍惜今天你我攜手共度的這一美好時刻,希望新朋老友都能盡情享受這一切。
我們今天共乘的這條船,就是“東畫01號”游船。東畫01號游船是目前河源市最豪華的游船,船長30米,寬7米,分上下二層,下層設有小型舞臺,就是我現(xiàn)在站立的地方,配有高檔音響,船尾有衛(wèi)生間,上層也就是二層,設有觀光臺,“東畫01”號一次載客達128人,安全性,穩(wěn)定性高,設備精良,功能也較為齊備。
在這里,我也要特別提醒大家,請注意船內(nèi)整潔衛(wèi)生,注意人身安全,不要攀爬欄桿,尤其是拍照留影的朋友一定要切記安全。與身邊的游客朋友要友好相處,要遵守公共場所道德行為規(guī)范。
如你在旅途中,遇到難題或需要我們幫助的,請及時與你身邊的乘務人員聯(lián)系,我們將時刻為你提供認真、熱情的服務。
汽笛聲響,“東畫01”號駛離碼頭,駛離木京水電站,東江畫廊客家風情旅游專線航班正式啟航,下面進入我們?yōu)榇蠹覝蕚涞目图绎L情歌舞表演時間。
東 江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游覽是東江,說到東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江是廣東省三大江之一,一直以來被譽為東江流域客家人的母親河。東江全長560多公里,流經(jīng)東源縣境內(nèi)的約有76公里,這近百公里的東江水最寬處有500多米,最窄處有近300米,平均水深10米。東江盛產(chǎn)近30種的魚、蝦和其它水產(chǎn)品。
東江兩岸景色、自然風光非常的優(yōu)美,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用她原始圣潔的風貌展示了一幅南中國最淳樸的鄉(xiāng)村畫卷。記得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浩瀚東江碧悠悠
清來濁去淌春秋
閑鶴漫舞歌新擼
薄霧蒙飄伴激流
點點鱗波星閃閃
層層竹影月幽幽
山明水綠濤聲壯
浪闊波長任泛舟
這首詩形象而又生動地描繪出東江那厚重的歷史畫卷和秀麗的自然風光。
而且東江的水質(zhì)特別好、特別清甜,這里的水可以說跟廣東很多民眾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像經(jīng)濟發(fā)達的廣州、深圳、東莞這些城市還有國際大都市――香港都是飲用東江水,這些城市民眾每天用的優(yōu)質(zhì)飲用水就是從這里流過去的。我記得著名歌手張也是這樣唱的:“輕輕的東江水,日夜向南流,流進深圳,流進香港,流進我的心里頭”。好,各位朋友聽完我介紹東江之后,請大家盡情欣賞美麗的東江水,以及兩岸縱橫阡陌的田園風光,同時我們送上下一個節(jié)目――抒情舞蹈《多情東江水》,掌聲有請我們的客家妹子
望郎回
我們向左邊(右邊)遠望,有一座外觀奇特的石山,叫“望郎回”,也叫“望夫山”。這是東江畫廊遠山中最形象最生動的奇山之一!巴苫亍笔峭ㄍ鶑V州的交通要道,是一條“黃金之路”。
直至今日,在“望郎回”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東江河畔有一對新婚不久的夫婦,丈夫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謀生。妻子盼夫心切,天天都攀上離家不遠的山上眺望遠方,盼望自己的丈夫早些返家,夫妻團圓。但是,每次眺望,希望都成了失望,每次的盼望都化成了傷心的淚花。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花開花謝,春來冬去,風雨不改地天天在山上盼郎歸,最后終于支撐不住,哭倒在山上就化成了今天的望郎回山,你看她的淚水化成了泉水,流呀流,仿佛在向遠方的郎君訴說著多少刻骨銘心的思念和牽掛。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路過河源時,還曾專程去了一趟“望郎回”并在望郎石上題了一詩:
石作婦人在遠望
無言無語苦思量
望盡幾多來往客
不見郎歸淚汪汪
“望郎回”的傳說,體現(xiàn)了當年遠在他鄉(xiāng)的客家人生活的艱辛和客家女對愛情的堅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今天說起來,仍舊那樣美麗動人。
古 云 舟
各位朋友,在我們前面的河道中間,先前是一座大沙舟,因其形狀像船,故稱作“古云舟”。當時,周圍有竹林擋水,中間大約有30多畝的土地,可耕作能生產(chǎn),是一個富饒之地。70年代,由于“農(nóng)業(yè)學大寨”運動,村民為了拓寬土地的面積,將其四周竹林全都砍光,結(jié)果生態(tài)被破壞了,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土地不見,云舟不再,F(xiàn)在只剩下了這一小塊沙丘了。
古云舟所銘刻的這段歷史,深刻痛心地告訴人們,破壞自然環(huán)境,人類將會失去很多很多,F(xiàn)在“綠都”河源以“青山綠湖碧水城”的旅游形象迎接八方賓客朋友,環(huán)保意識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每個河源人的心里,相信各位不管多久以后再到河源旅游都會感覺到河源的“桃花依舊笑春風”。
飛 鵝 嘴
大家再順流而望,看一看那座山是不是像一只展翅欲飛的天鵝?請大家再看仔細一點,這只飛鵝的嘴剛好觸到了江邊的灣角,仿佛是在吮吸甘甜的東江水,這里我們都叫它“飛鵝嘴”。
相傳很久以前,在東方的天上有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女,叫阿娥。一天,當她在九霄云里游玩的時候,無意中聽到下面人間的哭喊聲,就撥開腳下的云朵,往下看,看到了居住在人間東江河畔的人們,衣衫襤褸,在河床干枯、禾苗枯萎的大旱天里,抬著祭品到山上求雨,祈求上天降下甘露,滋潤大地。
但是當時天上的風、雨、雷、電神都被玉皇大帝請去喝他的小女兒的滿月酒,一時半刻回不了家,無法聽到東江兒女的祈求,看不到東江兒女的苦難。你可知道天上一日,地上已一年,難道眼睜睜地看著東江河畔的人們受干旱之苦而不理嗎?善良的小仙女阿娥做不到,于是決定自己挺而冒險地親自幫助東江河畔的人們解除苦難。
阿娥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只天鵝,飛呀飛,飛到天上的銀河里,把長長的嘴伸進銀河里,吸了滿滿一肚子圣水,然后飛到東江干枯的河床,用嘴把肚子里吸的銀河圣水全部注入東江河,剎那間,東江河溢滿了清澈甘甜的圣水,河里滿是肥美的魚、蝦,枯萎的禾苗活了,到處一片生機,東江河畔的人們解救了,可是小仙女阿娥因觸犯了天條,她是不能把銀河的圣水偷到人間的,玉皇大帝知道后,大怒,要她把東江河的圣水收回銀河,否則,阿娥將不再量仙女,而且可能會永世不能回仙界。
于是,阿娥又變成了一只天鵝,飛到人間東江,當她看見東江河畔的人們因東江河的圣水,變成了一塊富饒的好地方,東江河畔的人們都健康快樂地生活,阿娥就不忍心吸回圣水,甘愿化成了化石也不把圣水收回去。就這樣,美麗、善良的仙女就變成守護東江河的“飛鵝嘴”。永遠永遠守護著這一方圣水凈土!
曲 灘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的游船已經(jīng)轉(zhuǎn)過了一個灣角,大家可以看到了江中間這塊灘涂,由于江水在這里轉(zhuǎn)了一個彎,泥土聚積在河床上,便形成一個灘涂,所以,這里就叫“曲灘”。東江水位低的時候,曲灘的面積會更大些。岸上的村莊也因這曲灘而得名,叫曲灘村。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5
野趣溝旅游風景區(qū)位于廣東河源大桂山主峰北部,距市區(qū)6公里,交通方便。整個旅游區(qū)面臨碧波萬傾的萬綠湖,三面山勢層巒疊嶂。
野趣溝規(guī)劃為四個功能區(qū),即以停車場、游客中心等設施構(gòu)成的游客接待區(qū);以人工湖為依托的以玩水為主要內(nèi)容的野鴨湖娛樂區(qū);以沿途趣味性景觀和約300米變化多端的杉木路構(gòu)成的狐貍坳步行區(qū);以野豬林和賞綠觀瀑為主的響水坪休閑區(qū)。
旅游區(qū)占地面積約為8平方公里,以“野在自然、趣在參與”為開發(fā)宗旨,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現(xiàn)開發(fā)建成的自然景點有40多處,如人間仙境—野鴨湖,神奇的石頭—天書石、野漢石,高崖飛瀑的響水坪瀑布等,參與性項目主要有全國唯一的暗洞漂流,野趣橫生的森林攀爬、驚險刺激的溯溪探險,暢游森林山泉浴,三國時期的戰(zhàn)場諸葛樂園、古梅園燒烤場等。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參觀游覽的景區(qū)是萬綠湖風景區(qū),在游覽景區(qū)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河源的概況。河源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上游,南接惠州、汕尾、北臨江西贛洲,東與梅州接壤,西與韶關(guān)相連。屬亞熱帶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河源猶如鑲嵌在東江之畔的一顆明珠,市區(qū)別名槎城。東江自北向南流經(jīng)市區(qū)(古稱河源水,河源由此得名),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市區(qū)東面交匯,整個市區(qū)三面環(huán)水。說到環(huán)境質(zhì)量,河源可是大家旅游度假的好地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表明,河源市空氣環(huán)境質(zhì)量總體水平維持在國家一級標準,市區(qū)空氣質(zhì)量達優(yōu)級水平,素有“綠色之都”的美譽
【萬綠湖風景區(qū)概況】
萬綠湖風景區(qū)位于河源市東源縣境內(nèi),萬綠湖與西雙版納、鼎湖山被專家稱為“北回歸線沙漠腰帶上的東三奇”。萬綠湖是河源人利用自然創(chuàng)造的人工業(yè)績,它是1958年大躍進的產(chǎn)物,其前身是新豐江水庫,20__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qū)。
萬綠湖總面積為1600多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占1100多平方公里,比一個香港還大。37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相當于68個杭州西湖,湖內(nèi)擁有360多個綠色島嶼,以及1100平方公里的青山。地處亞熱帶季風區(qū),一年四季溫和多雨,植被屬中亞熱帶綠闊葉林、馬尾松和針闊混交林,終年常綠的山倒影在水中,水庫里的水也四季常綠。1994年,河源人就給新豐江水庫起了這個美麗而又富有詩意的名字——萬綠湖。
萬綠湖最大的魅力在于水。在萬綠湖,可以領略到西湖水的秀麗、桂林水的碧綠、九寨溝水的清澈透明和高原湖水的結(jié)凈秀美。但萬綠湖又是獨特的,它把水域壯美、水質(zhì)純美、水性甜美、水色秀美都集中在一個湖內(nèi)。
萬綠湖湖面最長達147公里,占整個新豐江長度的84%;最寬12公里,最深處有110多米,平均深度約30米;庫容量達139億立方米。在全球缺水日益嚴重的今天,萬綠湖豐富的水量無疑是河源人的驕傲。
萬綠湖是東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重要水源,環(huán)保是萬綠湖的生命。萬綠湖在全國率先使用的環(huán)保船游覽,采取湖內(nèi)游,湖外住的方式”,盡量把旅游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河源導游背的環(huán)保袋,也是萬綠湖風景區(qū)最早的創(chuàng)意和倡導,F(xiàn)在,全湖的綠化率已達到98%,綠視率100%,被定為廣東省環(huán)保教育基地。國家旅游局在對萬綠湖進行4A級旅游區(qū)評定時說,萬綠湖是全國水庫開發(fā)的典范。
萬綠湖的水是國家一級地表飲用水,水質(zhì)純美,可直接飲用。20__年4月,中國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評定萬綠湖為“中國優(yōu)質(zhì)飲用水資源開發(fā)基地”,認為萬綠湖的湖水是難得的、未受污染的清潔水源。可以說萬綠湖是河源的一座寶庫。
萬綠湖水性甜美。水溫常年保持在19攝氏度至23攝氏度,這個溫度非常適合人體。泡在湖水里,柔和的水親吻著肌膚,那種感覺就像小孩依偎在母親溫暖的懷抱里。
水色秀美是指萬綠湖的水綠得迷人。請大家看,由近及遠,湖水呈現(xiàn)不同層次的綠色,有墨綠、深綠、碧綠、淺綠、淡綠、粉綠等等。隨著太陽照射時間、角度的不同,湖水一天之中還有四種不同的顏色變化。早晨,太陽剛剛升起來,金黃色的陽光灑滿整個湖面,猶如給萬綠湖鋪上了一層黃金,這時的萬綠湖象征著“富”;中午,風平浪靜,艷陽高照的萬綠湖高貴的像是鑲嵌在群山之間的一塊翡翠;傍晚的萬綠湖分外迷人,當夕陽隱沒在山的那邊,紅霞染紅了天空,萬綠湖水也被染得紅似胭脂,像盛裝迷人卻又分外害羞、擁有甜蜜愛情的客家新娘;夜晚的萬綠湖別有一番景致:月光如華,投影湖中,整個湖面呈現(xiàn)出一片銀白色,像是綻放在春天里的滿園梨花,又像是一塊明鏡,照亮人的心膛,給人一種平安祥和的感覺。各位游客,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富、貴、愛情與平安,還有什么所求呢?而在萬綠湖逗留一整天,你就可以擁有人一生中最想追求的這種四樣東西。
萬綠湖的水為什么會那么綠、那么美呢?這得益于萬綠湖的青山,大家請往湖的四周看看。湖岸向四周延伸的山都很低矮,大多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中低山。這些山都被綠色植物覆蓋,整個湖區(qū)的森林覆蓋率達90%,湖區(qū)的山被稱為“植物王國”,生長著758種植物。
萬綠湖的植物種類繁多,動物種類也非常豐富。群山之中活躍著146種飛禽走獸及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其中珍貴的有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穿山甲、大小靈貓、白鷴,以及瀕臨滅絕的水鹿和蘇門羚。湖區(qū)內(nèi)的大葉山在1976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新港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水鹿及適合其生存的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我們將乘船游覽萬綠湖的水月灣、龍鳳島、鏡花緣、送水觀音塑像等景點。乘船的時候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在船上奔跑嬉戲和吸煙。
【水月灣】
各位游客,為什么會有水月灣這么一個具有詩情畫意的名字呢?原來,萬綠湖的水沖刷到這里時,形狀就像一彎新月,與后面的景點鏡花嶺對應,有“鏡花水月”的含義,與《鏡花緣》小說相吻合,因而得名。
水月灣被譽為“萬綠湖中最美麗的小島”,有“萬綠湖中的翡翠明珠”的美稱,它是萬綠湖內(nèi)唯一有親水泳場和水上娛樂的景點,是集觀光、娛樂、度假的好地方。它設有眾多的水上游樂項目,有沙灘泳場,釣魚臺、清水摸魚、撐竹排、小木舟等。
大家請看這幅特別的對聯(lián):朝朝朝朝朝朝水,日日曰曰曰日月。知道怎么讀才正確嗎?20__年冬天,分別有深圳、惠州、東莞、九江、南昌、北京等21個市的市長圍繞著這座小山種下了“大京九市長林”,栽種了21棵不同種類的樹,給水月灣增添了綠色。
【龍鳳島】
龍鳳島是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的植物園,從空中俯瞰,龍鳳島的東部像一條龍、西部似一只鳳,由于山頂龍飛鳳舞,游龍戲鳳之形態(tài)而得名。島上種植了許多松樹、楓樹,古人認為龍源于松,鳳演于楓,含有龍鳳呈祥之意,這個小島也被稱為“愛情之島“、“吉祥之島”
島上植被豐富,共有植物119科、346屬、510種,松、杉、紅錐、楓、鐵冬青等樹木生長茂盛,杜鵑、野牡丹、金銀花給山嶺增添了幾分美麗。每年的三四月份,龍鳳島舉行桃花節(jié),五月是楊梅節(jié),七八月份是親水節(jié),十和十一是楓樹節(jié),并常年舉行“我為萬綠再添綠”的植樹活動。
大家請看,最為特別的是這九棵奇特的松樹,形態(tài)各異,寓意龍生九子:還有這棵枝葉繁茂的榕樹,是毛澤東主席的女兒李訥在1997年3月3日游覽萬綠湖時親手種植的;同年,100多名粵港小學生種植了1997棵的“97香港回歸環(huán)保林”以及廣東21個地級市的市花。島上的旅游項目有休閑水上高爾夫、叢林野戰(zhàn)、吉祥龍鳳鑼鼓、瑤族歌舞表演等。
【鏡花緣旅游區(qū)】
鏡花緣是按照我國十大古典小說,清代小說家李汝珍所著的神話小說《鏡花緣》所設的一個景點,小說中提到“百花仙子投胎降生在嶺南海豐郡河源縣唐秀才之家”。由于萬綠湖與《鏡花緣》書中所描寫的鏡花水月之夢境不謀而合,人們便根據(jù)小說中的意境設計了鏡花緣這樣一個景點。
鏡花緣重點突出自然生態(tài)、園林、湖濱、森林、奇石、異洞等景觀,并將小說的精髓融入自然景觀。鏡花緣山環(huán)水繞,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奇洞清泉,百花爭艷,構(gòu)成了一個神秘的世外桃源,還有沙灘游泳區(qū)、森林攀爬、客家表演等節(jié)目。
我們先來到百花仙子廣場。右側(cè)這位飄飄欲飛的是管轄天下名花的百花仙子,塑像是按照小說中所描繪的形象設計的;左側(cè)大石碑上刻著“鏡花緣”三個大字,是著名書法家黎雄才99歲高齡的筆跡。
鏡花緣是通過長5公里的百花路串聯(lián)起來的,沿途有唐敖出游海外、蓬萊山修道途徑的五個奇國,分別是犬封國、元股國、聶耳國、兩面國、深目國;還有百花仙子上山尋父及唐熬到蓬萊仙山修道所經(jīng)之地凝翠谷,百花仙子修道成仙的紅顏洞,以及客家歌舞展,速降、森林攀爬等游樂項目,以吸引不同游客的需要。
【送水觀音塑像】
各位朋友,船繼續(xù)前行,我們看到右前方的小島上有一尊潔白的觀音塑像,這是萬綠湖的送水觀音。世上觀音都稱送子觀音,惟獨萬綠湖的觀音叫送水觀音。為什么呢?這源于一個美麗的古老傳說。據(jù)說很久以前,南湖(現(xiàn)在萬綠湖水底下)一帶荒蕪人煙,是毒蛇野獸出沒的地方。后來,從中原遷來一批逃避戰(zhàn)亂的客家人,他們建起圍龍屋,安居樂業(yè)。但不幸遇上了連續(xù)三年的干旱,迫使客家人走的走,死的死,最后只剩下一對年輕的夫妻。面臨著餓死威脅的夫妻倆用僅存的野菜去救觀音變成的討飯老太婆,觀音菩薩被他們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動,便決定挽救南湖的客家人。于是,觀音用柳枝沾了凈瓶里的水揮了一揮,南湖便下了三天三夜的透雨,小溪歡快地流淌著匯成了一條江,而南湖成了河源的魚米之鄉(xiāng)。人們感恩觀音菩薩,把這條江取名為新豐江,意思是觀音菩薩賜給他們新的豐衣足食的生活。當?shù)厝诉在觀音山上修建了觀音廟,內(nèi)設觀音坐像,稱為“送水觀音”。建成水庫后,觀音廟被水淹沒。前些年,一個萬綠湖出去深圳做了一番事業(yè)的同胞,捐資在觀音山上重塑了一座18米高的觀音像。各位朋友,過去觀音把水送給客家人,今天客家人把水送給深港人。未建水庫之前,東莞、深圳經(jīng)常遭遇洪荒、旱災,香港飲用水非常困難,而修建新豐江水電站則解決了這一難題。但是,當年當年背井離鄉(xiāng)的十萬河源父老鄉(xiāng)親有多艱難!為建水庫遷移的幾萬人還沒有安置好,小孩出來念書每天要走幾十里路,為了防止污染在水庫旁不能建工廠,經(jīng)濟發(fā)展不起來,為了保水不能上山砍樹……為了萬綠湖,河源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和犧牲。但是,河源人毫無怨言,默默地、無私地守護著這一湖碧水,讓這湖水能潔凈地、清純地送往東江中下游,讓那里的人們能喝上干凈的水。這種奉獻精神與觀音的普渡眾生無異,送水觀音講述的正是河源人民與深圳、香港“同飲一江水”的情結(jié)。為此,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聽了河源人民為國家建設惜別家園、無私奉獻的事跡,動情地感概,“河源人就是當代的送水觀音,這才是真正的崇高”。如今,當代的送水觀音河源人舉起生態(tài)旅游大旗,一方面加快河源的開發(fā)與發(fā)展,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新豐江、東江的水資源增強經(jīng)濟實力。這是我們河源人的環(huán)境情結(jié)在推動一切,要知道,貧困將是環(huán)保的最大敵人和威脅。曾有一個時期,移民群眾為解決溫飽問題而亂砍濫伐山林,導致一些地方水土流失,這就是貧困讓環(huán)保付出的代價。后來,他們懂得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而且從事旅游業(yè)遠比上山砍樹有價值、效益好。
【桂山風景區(qū)】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前往的下一個景點是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桂山風景區(qū),桂山風景區(qū)背靠河源第一高峰桂山,面對華南最大的人工湖----萬綠湖。風景區(qū)依山面湖,山環(huán)水抱,自然風光得天獨厚。風景區(qū)以生態(tài)森林旅游為特色,以山水閑情為主題,是人們返樸歸真,體驗野性的極樂世界。
桂山風景區(qū)海拔1056米,是河源市區(qū)內(nèi)也是萬綠湖內(nèi)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山高林茂,原始次生闊葉林有200公頃。桂山風景區(qū)樹木終年常綠,四季花開果熟,素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旅游天堂”之稱。這里有北回歸線上廣東最大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綠闊葉林,有131種走獸和112種飛禽。良好的綠色生態(tài),釀造了負離子成倍于都市的清新空氣,這里被譽為“天然的大氧吧”,是都市人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由于桂山各方面的環(huán)保要求均達到國際環(huán)境管理體系的要求,1999年底通過了ISSO-14001國際環(huán)保認證,成為全國首家通過國際環(huán)保體系認證的國家森林公園;20__年初,桂山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區(qū)。
為了促進河源旅游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讓更多的游客觀賞到桂山的美景,廣東省政府投資5000萬元建成桂山旅游大道,全長18公里,旅游車可以從市區(qū)出發(fā)途經(jīng)野趣溝直達桂山。
桂山風景區(qū)主要景點有花園廣場、錦秀花廊、綠竹長廊、坐亭觀藤瀑、登閣看怪石、奇石秀樹、絕處逢生、綠林碧湖、險道巨瀑、峽谷飛瀑、密林幽徑、百果山莊,人字瀑,娛樂項目有激情歡樂谷、動感森林浴等。
桂山大門是仿古建筑的三拱門,大門上金光閃閃的“桂山”兩個字,是由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關(guān)山月先生在1997年秋天所書。當時關(guān)老已有80多歲的高齡,字體仍蒼勁有力,古樸端莊。兩旁對聯(lián)是:自古華岳一條路,當今桂山獨此門。由張瑞坤題字,藍榮仿書。
走進桂山大門,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的花園廣場。該廣場種的最多的是桂花,每年自八月開始,整座桂山都彌漫著淡淡的桂花香。
穿過廣場,我們沿著十八里花溪去游覽桂山,沿途有生死戀、石樹同體、把根留住、收網(wǎng)、夫妻石、絕處逢生、大象戲水、煙斗樹等十幾個小景點。
景區(qū)內(nèi)有一條18里石峽清溪,溪中流水怪石千姿百態(tài),造形各異的亭臺樓閣點綴其間。山間瀑布飛濺,百鳥啾鳴。山上叢林密布,大樹參天,佳果溢彩流金,飛禽走獸奇異多姿,花、果、山、林、石、溪、藤、瀑形成八大特色,那“世外桃源”般的仙境讓人流連忘返。
游覽完河源的山山水水,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保持清新秀美的景色,最重要的是人類要有良好的保護意識。熱愛大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實際上是保護我們子孫后代永遠棲息的家園。大家共同努力,讓青山綠水長存于天地之間。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7
鏡花緣景區(qū)位于河源萬綠湖旅游碼頭西南面,占地約20___畝,是根據(jù)清代小說家李汝珍所著的神話小說《鏡花緣》中所描述的“百花仙子降生在嶺南唐秀才之家,乃河源縣地方”而命名的旅游景區(qū)。
鏡花緣景區(qū)依托萬綠湖奇秀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重點突出自然生態(tài)、園林、森林、奇石異洞等景觀,以小說中描述的仙境美景,奇聞趣事為主線,設置了百花廣場、百花路、綠香亭、入夢巖、凝翠谷、紅顏洞、泣紅亭、女兒國、高空飛降等景點和項目,是一個融觀光旅游、湖濱度假、森林度假、康體旅游、會議旅游、專項特色刺激型旅游產(chǎn)品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qū)。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8
桂山是河源最高的山峰,它面對著萬綠湖,整個風景區(qū)依山環(huán)水抱,自然風光十分優(yōu)美,是人們體驗野趣的好去處。
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桂山風景區(qū)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背靠河源第一高峰——桂山,面對華面最大的人工湖——萬綠湖。風景區(qū)依山面湖,山環(huán)水抱,自然風光獨厚。風景區(qū)以森林生態(tài)旅游為特色,以山水閑情為主題,風景秀麗的自然畫卷賦予游客回歸自然的幽逸感,是人們返樸歸真、體驗野趣的極樂世界。桂山風景區(qū)總面積達8平方公里,桂山主峰好漢頂海撥1056.2米,山體俊秀,層峰疊巒。
景區(qū)內(nèi)有瀑布20多個,各具特色,氣勢磅礴,美不勝收。桂山風景區(qū)樹木終年常綠,四季花開果熟,素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旅游天堂”之稱,與鼎湖山、西雙版納并稱為北回歸線上“沙漠帶的東三奇”。這里有北回歸線上廣東最大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綠闊葉林,有131種走獸和112種飛禽、植物52個科目。良好的綠色生態(tài),釀造了負離子含量成倍于都市的清新空氣,被譽為天然“大氧吧”,是都市人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9
蘇家圍客家鄉(xiāng)村旅游區(qū)位于廣東河源市,是國家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也是廣東省三大扶貧旅游示范點之一。蘇家圍位于東源縣義合鎮(zhèn)蘇家圍村,距離河源市區(qū)27公里,由18座府第式的客家民居組成,其中最古老的房子已經(jīng)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蘇家圍客家鄉(xiāng)村旅游區(qū)位于廣東河源市,是國家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也是廣東省三大扶貧旅游示范點之一。蘇家圍位于東源縣義合鎮(zhèn)蘇家圍村,距離河源市區(qū)27公里,由18座府第式的客家民居組成,其中最古老的房子已經(jīng)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蘇家圍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后裔居住地,只要您置身其中,就會被它的古老、深沉、淳樸所吸引,蘇家圍人秉承了祖先的傳統(tǒng)文化,將其交匯于嶺南的天地中,至今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图椅幕瘽饪s在這個小村莊里,客家古老民居、鄉(xiāng)村性別男女、農(nóng)耕農(nóng)事長廊,讓您體會的是客家的純樸與自然。東江與久社河交匯于蘇家圍旁,營造了蘇家圍寧靜、悠然的意境,古榕、老屋、江風、竹韻、牧歌和野趣,造就了一個南中國的畫里鄉(xiāng)村。
迎親橋———圍里第一道風景
如同黃山的迎客松一樣,迎親橋是游客到蘇家圍的第一個景點,同時也表示蘇家圍人像迎接親人一樣迎接朋友們的到來。站在橋上可以看到蘇家圍的全貌,它的民居不是人們常見的圓形圍龍屋,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圍屋。全村18座圍屋幾百間房看似雜亂地拼在一起,但從它的排水系統(tǒng)看,其實是非常講究的。在蘇家圍即使遇上特大暴雨,雨水都能從屋的暗渠里排走,絕不積水。據(jù)村里的老人介紹,蘇家圍的排水系統(tǒng)是仿照蘇家先祖在江西吉安故居前的九曲水而建。
紫蘇園———緣于夢見仙人指路
也許有人會問,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他的后代曾移居江西,但為什么又會發(fā)展到蘇家圍呢?在紫蘇園里,你可以找到答案。
紫蘇,本草科一年生植物,可入藥,河源本地人常用它作香料配菜。蘇家圍的紫蘇不是當普通香菜種的,而有特殊的意義。相傳,蘇東坡的第七代孫蘇天榮在1320xx年從江西廬陵(即現(xiàn)在江西吉安)乘船沿東江南下赴番禺任教諭,途中夜宿義合。那天晚上,他夢見五位老人指點他上岸觀看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蘇,并且告訴他這個地方風水好,所以紫蘇長得那么高大。蘇天榮醒后,覺得紫蘇與本姓有緣,非要上岸去看,結(jié)果看見一棵大榕樹,發(fā)現(xiàn)周圍的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于是他懷疑這里是夢中五位老人指點他定居的地方。后來他升任四川富順知縣,還念念不忘此事,囑咐后人定要落居此地,一直到他的第四代孫蘇秀弘任東莞京山(今東莞茶山鎮(zhèn))巡檢時,才圓了他的夢。而這片紫蘇園就寄托了蘇家圍人對先祖的懷念和敬慕。
永思堂———圍里最老的古民居
蘇家圍至今保存的18座古民居中,最古老的是永思堂,建于1481年,是為紀念蘇家圍八世祖蘇東山而建,故又稱東山蘇公祠,一直是蘇家圍人舉行祭祀、議事的地方。
古代的官宅建筑式樣和大小規(guī)模是有講究的,蘇東山曾任廣西桂林府推官,這座永思堂就是根據(jù)他的官職按朱元璋頒布的官宅府第式建筑風格而建。堂屋主體為三幢,它沒有我們常見的正對廳堂的大門,而是在兩邊開有側(cè)門。據(jù)說,這是府第式客家民居的特點,因為客家人認為正對廳堂開門不吉利,古人在建筑上對陰陽風水的講究從此可見一斑。
永思堂已經(jīng)歷了500多年的風雨,至今仍然保存得相當完整,這與它堅固的建筑結(jié)構(gòu)分不開,也與它歷史上的影響力和地位分不開。據(jù)說在1947年秋,國民黨196師師長葛先才率軍路過義合,不顧軍旅疲勞直奔永思堂,回去后即令:“燒殺以壯軍威不得在蘇圍,奸淫以供軍樂不得在義合”。
千年榕———留存才子佳人傳說
蘇家圍現(xiàn)存五棵大榕樹,均有一千多年的樹齡,其中最出名的當數(shù)五顯榕和鴛鴦榕。五顯榕是當年蘇天榮上岸,看見的第一棵榕樹。當年樹下還有座五顯祠紀念蘇天榮夢中的五位老人,“文革”時,五顯祠被毀,現(xiàn)在這里被建成了山歌臺?图颐米咏(jīng)常對著悠悠的東江水,在這里高唱悠揚的山歌,游客至此,可以學著與客家妹子對唱,感受一下客家人借歌傳情的美妙和浪漫。
鴛鴦榕則像蘇家圍的保護神一樣立在江邊,它的名字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清朝時,龍川縣一位才女逃婚至此,無處藏身。最終與自己的意中人喜結(jié)良緣。后來,才女的丈夫做了官,兩人專程運來一塊“樹恩難忘”的碑立于樹前,這棵樹也被人千古頌揚。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10
鏡花緣旅游區(qū),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景如畫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彩紛呈的游玩參與項目。是一個集觀光娛樂、休閑度假、登山健身、團隊拓展于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景區(qū)背靠“華南第一湖”之稱的萬綠湖,面朝萬綠湖最寬闊的湖面(達12公里),三面環(huán)水,整個景區(qū)處于原始次生森林之中,樹大林密、花繁草豐,石奇水幽。景區(qū)交通便利,距離河源市區(qū)僅6公里。陸路(車輛)、水路(游船)可直達景區(qū)。
美景如畫的自然風光:景區(qū)依山傍水,湖光山色相交輝映,山青水綠,水天一色,藍綠無垠。登山遠眺,景象萬千,既有大海磅礴的氣勢,又有湖面平如鏡、綠樹繁華相擁簇的美景,萬綠湖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漫步于湖邊、山頂、林間小道、聽鳥語聞花香,享受天然氧吧,猶如穿行于萬千畫卷中,處處好像都有瓊臺玉洞,金殿瑤池,如此鏡花水月般的人間仙境,每游玩一次都是人生的極品享受。
深厚的文化底蘊:依據(jù)百花仙子降生在河源這個美麗傳說和古典名著《鏡花緣》神話內(nèi)容,以中華民族的神仙文化,花仙子文化為主線,由幾十個美麗的客家姑娘演繹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文化大餐,特色客家媒婆絕對讓你捧腹大笑;精心制作,獨家演出的“千手觀音”之姐妹篇——“千手仙子”更讓你一飽眼福。將景區(qū)變成真正的花仙子會聚之地,名副其實的百花仙子的故鄉(xiāng)。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11
我去過很多地方游玩,有:萬綠湖、筆架山、桂山、野趣溝、藏龍山……其中,我和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去的鏡花緣讓我流連忘返。
早上,我們早早地來到鏡花緣門口,那一刻,我們每個人的心都很激動,因為鏡花緣是一個很有名的地方。踏進鏡花緣門口,我們看見的是一排排樹木,他們像士兵一樣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還有那些鮮花,他們隨著風跳舞,讓人看了都迫不及待的往前走。走到半山腰,我們看見了一群群小鳥,他們在書上嘰嘰喳喳的唱歌,好像在說:“你好,歡迎你們來到鏡花緣!边有那一縷縷甘甜的山泉,聽老師跟我們講這些山泉很干凈,是從山上流下來的,非常甘甜。走到山頂,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空氣清新,景色優(yōu)美,還有一個清澈的湖。迎著徐徐吹來的風,我們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一邊吃著美味的零食,直到老師說回家了。
這次來鏡花緣,讓我大開眼界,讓鏡花緣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讓我流連忘返的地方,你想去嗎?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12
桂山風景區(qū)總面積達8平方公里,桂山主峰好漢頂海撥1056.2米,山體俊 秀,層峰疊巒。景區(qū)內(nèi)有瀑布20多個,各具特色,氣勢磅礴,美不勝收。桂山風景區(qū)樹木終年常綠,四季花開果熟,素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旅 游天堂”之稱,與鼎湖山、西雙版納并稱為北回歸線上“沙漠帶的東三奇”。這里有世界上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綠闊葉林,有 131種走獸和112種飛禽、植物52個科目。良好的綠色生態(tài),釀造了負離子含量成倍于都市的清新空氣,被譽為天然“大氧吧”,是都市人休閑度假的 “世外桃源”。桂山頂峰上長有3000畝的野生杜鵑花,每年四、五月間花開斗妍爭艷,紅遍滿山,令人嘆為觀止。景區(qū)內(nèi)花果山里近百種佳果,一年 四季,盡可嘗遍酸甜苦澀。
桂山風景區(qū)五大功能區(qū)的起始站,范圍包括東到三號橋,西至桂山 大門,區(qū)內(nèi)有游客中心、桂山大門、花園廣場、等娛樂及服務設施,在游客中心游客可通過錄像宣傳片預覽桂山,桂山大門處設有售票處、導游服務 臺、商場(售賣各類食品、飲料、旅游紀念品)游覽車可乘坐點,花園廣場是一個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廣場,與廣場一河之隔的是冰雪世界和 漂流服務中心。
生態(tài)文化體能娛樂區(qū),東至六號橋,西至三號橋。約3公里長的花溪貫穿 其中,花溪兩旁百花盛放,奇石林立,隨處可見魚蝦戲水。這段花溪可與景區(qū)張家界的金鞭溪相媲美。在花溪兩旁建有多處涼亭、竹樓、竹亭近 二十個、石臺石凳數(shù)百張供游客休息、歇腳,在這一區(qū),您可欣賞到多處奇秀的景點,其中摻和了多個感人臟腑的愛情故事 。在此您可選擇蕩秋千、 坐蹺蹺板、等多種運動及拓展項目,玩累了就躺在吊網(wǎng)床上休息。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13
河源鏡花緣是按照我國十大古典名著,清代李汝珍小說《鏡花緣》的藝術(shù)構(gòu)思開發(fā)的一個景區(qū)。傳說:東海蓬萊仙山紅顏洞內(nèi),總管天下百花的群芳之主百花仙子因觸犯天條,貶入紅塵,降生在嶺南河源縣唐秀才家,取名唐小山。后為尋找父親,她歷游海外深目國、犬封國、女兒國等三十個國家,最后到達蓬萊山,登上鏡花嶺,走進泣紅亭,解讀了天榜,回來考取了女科狀元。
根據(jù)這個美麗的傳說,鏡花緣景區(qū)重點突出自然生態(tài),園林、湖濱、森林、奇石異洞等景觀,并將鏡花緣的故事融入自然。您可以在鏡花緣奇秀的自然風光中感受唐敖出游海外各國、唐小山海外尋父的各種奇聞、仙境。那里山環(huán)水繞,綠樹叢蔭,鳥語花香,奇洞清泉,百花爭艷,構(gòu)成了一個神秘的世外桃源。
在鏡花緣,娛樂項目也與環(huán)境完美協(xié)調(diào),高空速降讓您在藍天碧水間凌空飛翔,沙灘游泳區(qū)讓您在遼闊的萬綠湖中暢游,森林攀爬讓您享受森林中豐富的野趣;大型的客家表演設在依山傍水、綠樹叢林的女兒國,讓您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接受民間藝術(shù)的熏陶!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14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河源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河源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其范圍是東經(jīng)114°14′-115°36′,北緯23°10′-24°27′。東接梅州市,東南與汕尾市接壤,南鄰惠州市,西連韶關(guān)市,北連江西省贛州市。全市面積1.58萬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粵第一市,又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市;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105國道、205國道、河惠高速公路、河梅高速公路、粵贛高速以及廣河高速和正在規(guī)劃建設中的汕昆高速、大廣高速構(gòu)筑了河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絡,形成粵東北地區(qū)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河源自然資源豐富,是廣東的重要礦藏區(qū)、林產(chǎn)區(qū)、水源區(qū),素有“粵東寶地”之譽。河源歷史悠久。秦始皇30年(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置南海郡,在這一帶設置龍川縣,首任縣令就是后來統(tǒng)一嶺南,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的趙佗。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21℃,平均降雨量1881.8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7%。河源歷史悠久,古跡眾多,風光絢麗,是南越王趙佗統(tǒng)一嶺南的發(fā)祥地,F(xiàn)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趙佗故地佗城、唐代正相塔、宋代龜峰塔;有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四季皆綠的華南最大水庫萬綠湖、華南第二大水庫楓樹壩水庫;素有“丹霞第二”之稱的龍川霍山更是境內(nèi)著名的風景名勝;還有白堊紀時期的恐龍蛋、骨骼化石。景觀:萬綠湖、龜峰塔、鱷湖、河源博物館、新豐江大壩、亞洲第一高噴泉、桂山等。
【名稱由來】東江自北向南流經(jīng)河源市區(qū),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河源市區(qū)東面交匯,使得整個河源市區(qū)三面環(huán)水,看起來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河源。
【歷史沿革】
河源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個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客家古邑,全境五縣一區(qū)皆為客家人聚居地,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一個純客家的地級市。以新豐江為界,槎城劃分為新老城區(qū)。老城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而江北的新市區(qū)是1988年建市后才建起的新城,F(xiàn)有新石器遺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龜峰塔、孫中山祖居(由閩入粵第一代)等歷史遺跡。
據(jù)考證,早在公元前10000年至4000年,東江中上游流域便有人類繁衍生息。上古時代,河源市轄區(qū)先屬沃土次州,后屬楊州。春秋戰(zhàn)國時稱百越之地,屬楚。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置南?,在東江中上游流域設置龍川縣,首任縣令是后來統(tǒng)一嶺南,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的趙佗,縣治設在現(xiàn)龍川縣佗城鎮(zhèn),縣域包括現(xiàn)在的河源市、惠州市、汕尾市,(部分)以及興寧、五華、江西省尋鄔縣等地。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龍川析土置河源縣;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龍川析土置和平縣;明崇禎七年(1634年),和平、河源析土置連平縣;明隆慶三年(1569年)由長樂縣(今五華縣)、歸善縣(今惠陽、惠東縣、古屬川縣)析土置永安縣,民國三年改名紫金縣。河源地區(qū)漢朝屬南?,兩晉南北朝屬東官郡,南梁天監(jiān)二年(503年)屬梁化郡,隋唐屬循州(期間曾更名龍川郡、雷鄉(xiāng)郡等)。南漢乾享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禎州、循州,河源地區(qū)屬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禎州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河源地區(qū)在1913年屬廣東省革命政府東江行政委員會;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屬東江行政委員會、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粵東行政公署、韶關(guān)地區(qū)、惠陽地區(qū)等。
直到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地級)。
客家古邑河源市設立源城區(qū)、郊區(qū),并將原惠陽地區(qū)的紫金、連平、和平、龍川4縣劃歸河源市管轄。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掛牌辦公。1992年8月河源市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成為既可享受山區(qū)優(yōu)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開放區(qū)優(yōu)惠政策的地區(qū)。1993年11月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河源市郊區(qū),設立東源縣,縣委、縣政府駐仙塘木京。
河源市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鞍僭健睍r期,來自江浙一帶的越民散居于少數(shù)民族之中,對開化粵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遷陜隴之民居粵,帶來了黃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戰(zhàn)亂,都有一批批的移民進入嶺南。這些南遷之民與當?shù)赝林褡逑嗷ネ鸩叫纬闪丝图椅拿鳌?/p>
【行政區(qū)劃】
河源市轄1個市轄區(qū)、5個縣。20__年,河源市轄1個市轄區(qū)、5個縣,5個街道、97個鎮(zhèn)、1個民族鄉(xiāng)。
源城區(qū) 面積 365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517000 源城區(qū)是為河源市人民政府政府駐地,而區(qū)人民政府駐上城街道辦事處。
紫金縣 面積3621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517400 縣人民政府駐紫城鎮(zhèn)。
龍川縣 面積3089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517300 縣人民政府駐老隆鎮(zhèn)。
連平縣 面積2365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517100 縣人民政府駐元善鎮(zhèn)。
和平縣 面積2311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517200 縣人民政府駐陽明鎮(zhèn)。
東源縣 面積4070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517500 縣人民政府駐仙塘鎮(zhèn)。
截止20__年末,河源市常住人口295.3萬人,居全省第17位;戶籍總?cè)丝?58.39萬人,居全省第10位。?源城區(qū)人口311790;紫金縣人口812159;龍川縣人口970915;連平縣人口397956;和平縣人口522004;東源縣人口569053。
【土地資源】河源市土地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196.268萬畝,人均占有耕地約0.62畝。處于粵東北山區(qū)與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qū)的結(jié)合部,屬山地丘陵地區(qū)。山嶺與盆地相間,境內(nèi)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江、新豐江縱貫全境。在山間和東江河邊,分布著沖積小平原和寬廣的谷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種植糧食作物、蔬菜、甘蔗、亞熱帶水果等。
【礦產(chǎn)資源】河源市素有粵東寶庫之稱。礦產(chǎn)資源品種已發(fā)現(xiàn)56種,具有種類多、分布廣、品位高、規(guī)模大等特點,其中鐵、鈦、鎢、錫、稀土、螢石、高嶺土、陶瓷土、礦泉水和地熱是河源市的優(yōu)勢礦產(chǎn)資源。鐵礦主要產(chǎn)地有連平大頂、紫金寶山嶂等地;大頂鐵礦是廣東省第一大型的鐵礦,也是國內(nèi)罕見的量大質(zhì)好、易采易選的鐵礦區(qū),總儲量達 1 億多噸。鎢礦主要分布于連平縣和紫金縣,連平鋸板坑鎢礦為目前全省最大型鎢礦。
【水資源】河源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距離廣州、深圳、香港等大城市僅100多公里,是下游地區(qū)的飲用水水源地,境內(nèi)滿目青翠,綠水長流,空氣清凈,環(huán)境優(yōu)美,被譽為東江河畔的'“綠色明珠”。河源市水資源豐富,素有“粵東寶庫”之稱,華南地區(qū)最大水庫新豐江水庫在其境內(nèi),蓄水量達139億立方米,水庫面積達370平方公里。由于河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huán)保工作,水庫水一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是國內(nèi)罕見的優(yōu)質(zhì)淡水資源。該水庫成為香港及珠三角主要城市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區(qū)。河源市有豐富的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49.9萬千瓦,占全省的18%,其中可開發(fā)量達114.3萬千瓦,截至20__年底止,全市已開發(fā)裝機容量71.04萬千瓦,仍有43.26萬千瓦水力資源可供開發(fā)。另外,全市現(xiàn)有塘庫水面面積3.92萬公頃可供開發(fā)養(yǎng)殖。目前,河源市已初步形成了防洪、排灌、發(fā)電、供水等多功能的水利服務體系,為全市改革開放,促進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供了水源保證和防洪安全。
【生物資源】河源市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動物種類200種,其中有水鹿、蘇門羚及白鷴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植物種類近千種,境內(nèi)主要野生植物有樹木、山竹、經(jīng)濟林、花草、中草藥等五大類。河源是全省重點林業(yè)基地之一,全市除松樹、杉樹外,還有較為珍貴的用材林赤黎、白黎、白稠、黃稠、黃樟、山杜英等等。新豐江庫區(qū)內(nèi)有著名的森林基因庫和國家級珍稀動物自然保護區(qū)--大葉山自然保護區(qū),面積近14500 公頃,1993年國務院批準在此建立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
【森林資源】河源市森林資源豐富,現(xiàn)有林地面積121.5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2864.5萬立方米,林木年生長量152萬平方米,林木年消耗量60.8萬立方米,是全省重點林業(yè)基地之一。森林覆蓋率71.7%,具備良好的水資源自然保護條件與環(huán)境。除有松、杉、樟、柯、楓等常見品種外,還有格木、楠木、柏木等珍貴樹種。珍稀動物自然保護區(qū)--大葉山區(qū),面積2萬余畝,1993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建立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
最后,各位朋友,你們可以到處逛逛河源的山清水秀景區(qū),我們半個小時后集合。謝謝大家!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15
河源市境內(nèi)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羅浮山脈由和平、連平縣沿西南延伸至廣州白云山,連平縣境內(nèi)的黃牛石峰海拔1340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北回歸線在河源市的南部通過,全市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為12.3℃,7月份平均溫度為28.4℃。溫和的氣候和幽深的山谷孕育出豐盛的物產(chǎn)。龍川礦泉水、彌猴桃世界聞名,忠信火蒜、三黃雞、香菇等遠銷海內(nèi)外。
河源市交通十分便利,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貫穿境內(nèi),深圳至河源高速公路160公里,105.205國道橫貫全市各縣。新建設了大中橋梁30座,港口碼頭4座,全市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水陸交通網(wǎng)絡。河源市山川靈秀、人文薈萃,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富有特色。有廣東最大的人工湖——新豐江水庫(萬綠湖);有嶺南第一個統(tǒng)治者趙陀的遺跡——龍川陀城,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相塔,龜峰塔等。還有陀城坑子里新石器時代遺址、孫中山入粵始祖遺跡、與羅浮山齊名的霍山等名勝古跡,吸引著眾多的游客。河源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上游,南接惠州、汕尾,北鄰江西贛州,東與梅州接壤,西與韶關(guān)相連。屬亞熱帶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河源猶如鑲嵌在東江之畔的一顆明珠,市區(qū)別名槎城。東江自北向南流經(jīng)市區(qū)(古稱河源水,河源由此得名),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市區(qū)東面交匯,整個城市三面環(huán)水。說到環(huán)境質(zhì)量,河源可是大家旅游度假的好地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表明,河源市空氣環(huán)境質(zhì)量總體水平維持在國家一級標準,市區(qū)空氣質(zhì)量達優(yōu)級水平,素有“綠色之都”的美譽。河源市客家文化源遠流長,采茶戲、花朝戲、客家山歌和龍川雜技,被譽為嶺南文化的四朵奇葩。
客家山歌
河源客家山歌,是在河源五縣一區(qū)300多萬人口中流傳最久、最廣的民間藝術(shù),它屬于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河源市共有1800多個自?然村,300多萬居民中基本是客家人.只有一個畬族居民約一萬八千多人,但他們的習俗也與漢族客家居民相近。因而客家山歌在河源流傳最廣。另外,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唱的,所以客家人最愛聽,也最喜歡唱。因為它瑯瑯上口,娓娓動聽,是深為人們喜聞樂聽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千百年來,人們用它歌唱勞動、歌唱情感,抒發(fā)思想和激勵斗志。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覺得,唱起山歌來“山歌唱得心花開,山歌解得千年愁”,山里人一唱客家山歌,唱起來就能使人忘了苦和累,使心胸開闊明朗起來,輕松起來。正像客家山歌所唱的:
客家地方客家人,客家風俗客家情:
客家音唱客家歌,客家山歌格外親。
客家山歌情意長,好比河西麥牙糖:
又甜又韌又滑口.緊扯緊梆緊甜香
山歌唱出情和愛,唱出人生歡悲傷:
唱盡心中愁與苦,唱得心頭亮堂堂。
客家山歌在音律上節(jié)奏自由,富于變化。曲調(diào)高亢而嘹亮,抒情樸質(zhì),既有哲理性又有鼓動性,與古代的“竹枝詞”較為接近。要探討河源客家山歌的流傳。得先從河源客家居民的歷史由來談起。據(jù)歷史資料記載,西晉末年,中國動亂,有不少漢人從中原地區(qū)逃亡南移,來到大江南北,再經(jīng)江西、福建,再后定居在廣東的粵東北山區(qū)的九連山脈一帶山村。他們把中原地區(qū)的風土人情、民間文化中的口頭文學,即民歌、民謠,帶到這里。后來,與當?shù)氐耐林用裨谏罘绞健⑸a(chǎn)活動,以及文化、語言、習俗等方面。都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并且長期互相交往、互相幫助、互相影響,而至水乳交融之境。由于文化活動的交流,使河源客家居民不斷吸收了當?shù)赝林用竦某凰囆g(shù)和表現(xiàn)手法的影響,逐步形成了有地方色彩的客家山歌,客家風俗和客家文化。河源客家山歌,與現(xiàn)在的中原地區(qū)一帶的山歌,江南山歌比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河源客家山歌與梅縣客家山歌比較,既是客家傳統(tǒng)一脈相傳,但也有不同的方言唱法,就旋律上、語音上.也各有不同的'特點。
河源客家山歌的流傳,還有一種原因。因為他們從中原遷徙來的客家先民,所落居的地方都是居住在山區(qū)、人煙稀少的荒山野嶺之中,山高、林密,是猛虎野獸縱橫的所在地.客家先民在此落居后,從事開墾,耕耘,生產(chǎn)生活非常艱辛,人們上山砍柴、開山種植、下田耕作或過戶交談,都要走一段很偏僻的山間小路,因此,他們一出門就有一種幽僻感覺,或怕遇上毒蛇猛獸的危險。因而就喜歡用大聲響氣的大嗓子來“吊個聲腔”唱幾句山歌,一來壯壯自己的膽,驚嚇野獸;二來便能呼喚對方得到有個照應,以驅(qū)散山里的寂寞.久而久之便養(yǎng)成了愛唱山歌的習慣。另外.由于長期以來,居住在偏僻山區(qū)的客家人.大部分缺乏文化,尤其是婦女,在封建社會里很少受教育的機會,由于封建社會的束縛,她們只能私下用山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當時的客家居民風俗習慣是女的只能在家里理家務,或在家里紡紗織布,出外的重活和對外交往全部由男人干,所以女的出門很少,只留在家里料理家務,有的女孩子長大成人后為了表達自己的愛情,只能趁父母長輩不在家.出去溪邊挑水、洗衣的空間機會,與愛慕的男青年隔遠招呼,互相用山歌來表達相互愛戀之情。所以愛情山歌
在客家山歌中占了很大的份量。過來,由于客家居民大都沒有文化.只能看到什么或想到什么就觸景生情地聯(lián)想到唱什么,客家山歌的“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就形成了常用的規(guī)律。
客家山歌作為勞動人民的一種口頭文學,他的素材是在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中長期積累的,它以勞動人民生產(chǎn)、生活為基礎.在生產(chǎn)斗爭中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所表現(xiàn)的形式和手法是勞動人民所喜歡愛好的,它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有通俗易懂的地方語言和風俗習慣,容易溝通接受。所以有強烈的民眾性、地方性、流傳性,因此受到客家居民的歡迎和喜愛。
河源客家山歌經(jīng)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和不斷發(fā)展,既保留它的民間文學傳統(tǒng),又在各個發(fā)展階段,按照歷史風貌不斷有所創(chuàng)新和進步,從傳統(tǒng)的口頭文學中推陳出新.發(fā)展到文字記載,并且在音樂旋律上,也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如:客家山歌的“賦”、“比”、“興”和“雙關(guān)”“對偶”、“排比”、“夸張”等表現(xiàn)手法。以及四句七言格式的音韻和常見的山歌引歌號子,尾駁尾,五句板,發(fā)展到山歌小演唱、山歌表演唱、山歌說唱、山歌劇等客家戲。因為它的語言豐富、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情深意切,直接反映了地方風土人情,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使當?shù)厝罕娙菀捉邮。如全國獨有的戲種、紫金的客家花朝戲,就是從客家山歌長期發(fā)展創(chuàng)新、提高、提煉出來的藝術(shù)形式。建國以來,河源客家山歌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指引下,把傳統(tǒng)性的山歌藝術(shù)創(chuàng)作手法,結(jié)合黨的各個時
期的各項方針政策,創(chuàng)作出新的內(nèi)容,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個中心工作服務,既宣傳了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社會的關(guān)注、群眾的好評。七、八十年代原河源山歌劇團編導陳旋輝、陳勛華同志創(chuàng)作的客家山歌劇《林區(qū)人家》曾獲得了中南地區(qū)文藝匯演一等獎;文化干部黃東同志創(chuàng)作的山歌劇《花香密甜》;劉暹輝創(chuàng)作的山歌小演唱《做豬斗》、《劉二叔》等等都獲得了縣和惠陽地區(qū)作品評選一等獎……
(山歌故事)
從前,村里有個劉貴仟,因為他嗜酒如命,成日喝得昏昏大醉,臉上紅得像火燒屎缸橋,因此,人們給了他個外號,叫“酒鬼癲!庇幸蝗,一位同鄉(xiāng),問他喝不喝酒。他說:“我醉不喝了!蓖l(xiāng)說:“你再不喝了?”因為客家方言“醉”與“再”是同音)他解釋說:“我是講喝醉了以后就不喝,不醉時還要喝哩。”他每逢圩日常常赴圩飲酒,往往飲得叮當大醉而回。曾經(jīng)有人勸過他,但他不聽。都說醉了就不喝。有一日,他赴圩因飲酒過量,回家時口里哼著山歌,瘋瘋癲癲,左搖右擺,走起路來,口中哼道:“好酒喝來唔知醉,好戲看來唔知累;好妹嬲來難分手,唔肯與你拆陣歸!背旰蠛鋈坏乖诼愤叺耐莸厣稀U蛇@時,來了個村婦扶起他來,他昏醉中隨口編唱出一首山歌:“喝酒喝得醉連連.失腳跌在大路邊;無情阿妹身邊過.有情阿妹雙手牽!狈鏊拇鍕D也立即以教育的口氣用山歌答道:“喝得酒多發(fā)酒癲,幸得跌倒妹身邊:今次跌倒妹牽起,下次跌倒哪人牽?”他睜開眼睛一看,看見竟是自己的老婆,原來她是尋找丈夫而來的。他聽著她在歌中動之以情,講之以理的勸說,勸他不要再次飲酒過量損壞身子的壞習慣.他聽后慚愧得很。感激地對老婆說:“你的山歌使我醒酒了!睆拇耍阆聸Q心改正了嗜酒的壞習慣。以后,朋友叫他赴圩喝酒時,他記著前次的教訓.口編山歌回答道:
上次喝酒遭大難.
跌在路邊濕水灘:
好得老婆來扶起:
爭點報到去陰間。
(山歌故事)
【蘇家圍客家鄉(xiāng)村旅游區(qū)】
講解線索:
【簡介】一【迎親橋】一【迎親坪】一【客家鄉(xiāng)村性別文化展區(qū)】一【蘇公祠】一【光化堂】一【山歌臺、古榕】一【蘇氏學堂】一【義江古廟】一【娘家作坊】一【客家婚俗表演區(qū)】一【歷史標語文化展示區(qū)】一【農(nóng)事四季廊】
【簡介】
接下來我們游覽的是河源蘇家圍客家鄉(xiāng)村旅游區(qū)。該景區(qū)位于河源東源縣義合鎮(zhèn)蘇圍村。為什么叫蘇家圍呢?因為這里是北宋文豪蘇東坡后裔的聚居地,因而得名。在這里,有江風、竹韻、老屋i古榕、漁船、水車,游客可以體驗鄉(xiāng)村
的輕松和休閑;而濃厚的歷史文化則使蘇家圍更具魅力,蘇氏文化、客家文化、鄉(xiāng)村文化在這里交匯,形成了一個具有濃郁文化特色的南中國畫里鄉(xiāng)村,定會令您的蘇家圍之行不僅是一次休閑之旅,更是一次知識之旅!
蘇家圍客家鄉(xiāng)村旅游區(qū)是廣東省重點旅游扶貧項目,它既是廣東三大旅游扶貧示范點之一,也是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
【迎親橋】
如同黃山的迎客松一樣,迎親橋是游客到蘇家圍的第一個景點。這里所說的“迎親”是迎接親人到來之意:每一位來蘇家圍的游客都是蘇家圍人的親人,過了這座橋大家就是自家人了。今天,我代表好客的蘇家圍人盡地主之誼,帶親人朋友回家看看。
【迎親坪】
過了迎親橋,來到迎親坪,進門就是自家人。這迎親坪包括豐收坪、水車園和桃花林,若是在節(jié)假日,還可以看到難得一見的金龍起舞。蘇東坡并不一定來過蘇家圍,但他的后人是如何找到東坡居士一生向往的充滿田園詩意的樂土呢?不用著急,聽我慢慢講來:大家都看到了這一片紫色的植物吧,這是紫蘇草。700年前蘇東坡第七世孫蘇天榮在番禺當官,從江西順東江南下,夜宿合水江邊。當晚他做了個夢,夢見五個老人指著一棵大樹告訴他,這是紫蘇。我們都看到了,紫蘇只不過是一種草本植物,怎么會長成大樹呢?蘇天榮很奇怪地問:“紫蘇怎么能長這么大?”五個老人說“樹得其土”就消失了。蘇天榮醒了之后上岸一看,.果然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四周也是風景宜人,回想紫蘇成大樹一夢,認定這就是能使蘇家大紅大紫的福地,于是囑后人在此定居,開創(chuàng)了蘇家圍的歷史。自蘇天榮途經(jīng)合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蘇家圍人為紀念蘇天榮的夢兆卜居,追溯天榮為始祖,至今已發(fā)展到28代;若追溯東坡為始祖,則已有3 5代。
河源鏡花緣導游詞 篇16
蘇家圍客家鄉(xiāng)村旅游區(qū)位于東江流域東源縣境內(nèi),起點于下游的東江畫廊風景區(qū)縣城旅游中心區(qū),終點在蘇家圍客家鄉(xiāng)村旅游區(qū),全長約18公里,匯集了東江流域*經(jīng)典的田園詩畫、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等自然及人文旅游資源。
沿線錯落分布了古云舟、紅軍營、綠竹長廊、大人嶺、阮嘯仙故居等十多個景觀節(jié)點,規(guī)模體量較大。蘇家圍客家鄉(xiāng)村旅游區(qū)是蘇東坡后裔聚居地,以“客家文化” 、“蘇氏文化” 、“鄉(xiāng)村文化”和“農(nóng)耕文化”為旅游主題,被譽為“南中國的畫里鄉(xiāng)村”。東江畫廊與蘇家圍一衣帶水,以東江及兩岸自然優(yōu)美風光、客家風情歌舞和東江客家美食為旅游主題,因景區(qū)內(nèi)青山、碧水、林帶宛如一幅幅山水畫而得名,被游客稱為“東江上的詩篇,鄉(xiāng)村里的畫卷”。
旅游景區(qū)主題鮮明、觀賞游憩價值高、歷史文化價值高,具有較高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先后被評為“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扶貧示范點” 、“廣東省旅游扶貧示范單位” 、“廣東省*美麗鄉(xiāng)村” 、“承諾誠信單位” 、“文明旅游區(qū)”等榮譽稱號。
蘇家圍是“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有著明顯的東江流域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特色。釀酒、榨油、淋菜、施肥、鋤地,這些兒時曾經(jīng)常聽祖輩掛在嘴上的傳統(tǒng)手工藝名詞,在蘇家圍內(nèi)一應俱全。
墻上的斗笠、蓑衣,墻角的磨石,各類耕作、澆灌、收割脫粒等種種具有東江流域特色的農(nóng)耕工具……
扛著鋤頭的老農(nóng)、澆灌菜地的小阿妹、插秧的村婦……
釀酒坊、打油坊,精湛的農(nóng)業(yè)技藝,傳統(tǒng)手工作坊生產(chǎn)的流程……
景區(qū)開發(fā)過程中,合理發(fā)掘農(nóng)耕文化,開發(fā)了“四季農(nóng)事廊” 、“農(nóng)耕園”等農(nóng)耕項目。
蘇家圍是一個原生態(tài)的鄉(xiāng)村,現(xiàn)仍有著鄉(xiāng)間小路、裊裊炊煙、雞犬相聞、男耕女織•••看魚躍在池塘,聞荷香在荷塘,耳邊似乎還能聽到鄉(xiāng)村的泉水叮咚響。
景區(qū)在保持鄉(xiāng)村特色的前提下開發(fā)了歷史標語文化展示區(qū)、農(nóng)事四季廊等瀏覽區(qū)。歷史標語文化展示區(qū)記錄了新中國的農(nóng)村歷史,能感覺歷史留下的印記。農(nóng)事四季廊會讓您聯(lián)想到喜歡頂著烈日走,在地里背朝著青天白日默默揮汗的農(nóng)民。蘇家圍的村民酷愛著這片土地,農(nóng)事四季廊堆積著他們一年的辛勤勞作。在日夜守著的熱土里不停勞作而感到樂此不疲,美麗的鄉(xiāng)村土地里有他們不朽的希望,每一塊泥土每一顆沙礫都為他們譜寫著蘇家圍鄉(xiāng)村文化。
蘇家圍有著“廣東*美麗鄉(xiāng)村”稱號,有著真實寫照:蒼翠的綠竹掩映著波光粼粼的江水,美的像垂首梳妝的妙齡少女,而親水道恰似少女裙子的花邊。江水無盡延伸,水天交援,讓人心曠神怡。
義峰蘇公祠大門石楹聯(lián),刻著“眉山開奕葉,合水衍支流”。釋此楹聯(lián)之義,蘇家圍人與蘇東坡是有著血脈之淵源。眉山,是指蘇東坡故居的四川省眉山縣[今為眉山市]。合水,是指蘇家圍的所在地的義合鎮(zhèn)地老地名,時稱合水。
遠祖蘇東坡一生愛竹,對竹情有獨鐘,人們常記他“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竹令人瘦,無肉令人俗。”的名句。蘇圍人,也沒有忘記老祖宗的家訓,秉承了遠祖的雅致,村莊周圍以及江河兩岸到處都是搖曳多姿的竹林。
四蘇青銅塑像、東坡廣場、詩詞碑林、紫蘇園、蘇公祠……
客家民人俗,主要體現(xiàn)在婚嫁禮俗、節(jié)日民俗、生育禮俗、信仰民俗等。如:客家族群的婚嫁習俗,就保留中原漢人古風《六禮》的一面。時至今日,雖然各階層繁簡不盡相同,但生活在鄉(xiāng)鎮(zhèn)的平民百姓,一般都要經(jīng)過“1、傳庚——相親 2、過聘——訂婚3、行嫁與接親4、拜堂與鬧房”四個隆重的儀式。又如蘇家圍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十九日(蘇東坡誕辰)、十月十三日(蘇天榮誕辰),全蘇姓人都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此敬奉祖先?图胰耸嵌嗌癯绨菡撸“舉頭三尺有神明”之說。在客家地區(qū)廣泛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廟宇,蘇家圍現(xiàn)仍保留有義江古廟舊址。
民間節(jié)術(shù),如:舞龍、燈會、廟會、猜謎、作對、唱山歌等。至今蘇家圍的山歌臺、東江畫廊的游船上仍能聆聽地道客家山歌和欣賞客家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