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通用16篇)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
獨秀峰又稱紫舍山,孤峰似披紫袍金衣位于廣西桂林市區(qū)中心靖江王城內(nèi),有“南天一柱”之稱。山東麓的顏延元讀書巖是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跡。獨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南朝文學家顏延元曾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吧間”的佳句,獨秀峰因此得名。
獨秀峰如擎天柱一樣豎直聳立,峰頂?shù)莫毿阃に坪醣煌兄话,威嚴而又壯觀。西麓有太平巖,東麓有月牙池,月牙池畔有中山紀念塔,峰頂有獨秀亭。在獨秀峰下,唐有學宮,宋有鐵牛寺,元稱大圓寺,后改萬壽殿。獨秀峰在桂林市中心,平地拔起,氣勢雄偉,人稱“南天一柱”。原是明靖江王府第,現(xiàn)為廣西師范大學。
明洪武二年,明太祖封侄孫朱守謙為第一代靖江王,傳十四代朱亨加被清滅。由山西麓一條曲折的石磴道上山,穿九曲橋到仰止亭,崖上石刻很多,有唐鄧叔齊《獨秀山新開石室記》、清黃國材題“南天一柱”、清乾隆皇帝詩和慈禧太后書寫的大“壽”字等。明末清初大畫家石濤誕生于此。他是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加之子,原名朱若極,明亡時離桂流落他方。
清代將王城改建為貢院,是廣西舉行鄉(xiāng)試,考取舉人的地方。至今在東華門、正陽門、西華門之上,還嵌著“狀元及第”、“三元及第”、“榜眼及第”三塊石牌坊。朱紅大字,十分醒目。中國封建科舉三級:鄉(xiāng)試考中者為舉人,第一名解元;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第一名會元;殿試考中者為進士,前三名為一甲,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騎馬游街。清嘉慶間臨桂陳繼昌連中三元;道光至光緒年間,桂林龍啟瑞、張建勛、劉福姚殿試第一,于建章為榜眼,三坊就是分別為他們所立的。
獨秀峰所座落的靖江王城,本為明太祖朱元璋重孫朱守謙藩邸。,孫中山先生誓師北伐,大本營便設(shè)在桂林王城獨秀峰下,后人為紀念這位不屈不撓的偉大革命先驅(qū),特在其駐蹕處-—月牙池南畔興建紀念塔和仰止亭。
獨秀峰與疊彩、伏波三足鼎立,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北距疊彩1000米,東距伏波500米,海拔216米,高出平地66米,長120米,寬50米,面積0.61公頃。由3.5億年前淺海生物化學沉積的石灰?guī)r組成,主要有3組幾乎垂直的裂隙切割,從山頂直劈山腳,通過水流作用,不斷溶蝕、崩塌,形成旁無坡阜的孤峰。
獨秀山體扁圓,晨熹夕照,披上太陽的光輝,儼然一位紫袍玉帶的王者,故又被稱為“紫金山”。南朝宋顏延之詩,“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唐張固詩謂“孤峰不與眾山儔,直上青云勢未休”。都突出寫它介然兀立的氣勢。南朝文學家顏延元曾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吧間”的佳句,獨秀峰因此而得名。
獨秀亭有石階共306級,在獨秀峰頂,為2層、紅柱、6角、重檐、瓦頂?shù)姆鹿磐。?米,長寬各4.8米,面積23平方米。柱間有通透花窗,東西向雙開門。亭側(cè)另有方亭,高6米,長寬各4.7米,面積22平方米,原為空襲報警設(shè)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臺,周有欄,高踞懸崖之巔。登臨四望,云生足下,星列胸前,千山萬戶,盡在眼中。
獨秀峰位于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內(nèi),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山東麓有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元讀書巖,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跡。顏曾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吧間”的佳句,獨秀峰因此得名。假當晨曦輝映或晚霞夕照,孤峰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舍山。
20世紀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對獨秀峰石刻進行全面調(diào)查清理,發(fā)現(xiàn)一塊自明清以來就從來沒有被人知道過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書寫者是南宋慶元、嘉泰年間擔任過廣西提點刑獄并代理靜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王正功,從而結(jié)束了百年的不休爭論。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
柳侯公園位于柳江北岸中心廣場東側(cè),始建于,面積約20公頃,是柳州人民為紀念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于而在原來柳侯祠的基礎(chǔ)上擴建而成的,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占地15.5公頃的綜合性文化公園。
公園中有近7公頃的人工湖,碧水曲橋,相映成趣,湖邊林木蔥蘢,涼亭假山,景色怡人。公園南部為文化古跡區(qū):唐宋的陳跡、明清的石刻,歷代修葺的建筑和參天的古木融為一體;中部有兒童游藝場、人工湖、動物園等,兒童游藝場等,是全市最大的兒童樂園;北部是花卉盆景區(qū),位于該區(qū)北端的“山水來歸”盆景園,為人工制作,極具嶺南園林特色。
漫步柳侯公園中猶如身處鬧市中的一塊綠洲,是人們公休假日和茶余飯后散步游玩的好場所。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3
南寧南湖:在廣西南寧市東南。湖面積1900畝。上世紀50年代初在邕江古河床遺址筑堤蓄水而成。湖邊修有涼亭、長廊。湖畔有竹林、果園、花圃,景色優(yōu)美怡人。
廣西南寧市南湖公園,位于南寧市東南部,1972年正式辟為公園,總面積為191.92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為
90.12公頃,水域面積為101.8公頃,是一座水體景觀與亞熱帶園林風光相結(jié)合,便于開展水上游樂活動的綜合性公園。公園內(nèi)設(shè)有李明瑞韋拔群百色起義陳列館、盆景園、蘭花圃、花圃、兒童樂園、水上游樂城等游樂設(shè)施。南湖周圍建設(shè)有南湖廣場、名樹博覽園等景點,是廣大游客游覽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地方,也是重大節(jié)日舉行游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景區(qū)概況 南湖公園位于南寧市東南部,是一座以觀賞園林植物為主的具有廣西民族特色和亞熱帶風光特色的綜合性公園。公園位于南寧市瑯(lǎng)東開發(fā)區(qū),東至茅橋防洪大堤、瑯東村和瑯西村,南連濱湖路、雙擁路,西接桃源路,北鄰廣西藝術(shù)學院、-村和小麻村,總面積為191.92公頃,其中陸地面積為90.12公頃,水域面積為101.8公頃。公園的前身為南湖苗圃和南湖魚場,20世紀60年代中期合并為南湖風景區(qū),1973年7月定名為南湖公園。20xx年10月1日免費開放,每年接待游客量在500萬人次以上。
游玩南湖,一是在湖中泛舟,或在湖岸垂釣;一是觀賞富于亞熱帶特色的花卉草木。沿湖綠化區(qū),有棕櫚、蒲葵、假檳榔等熱帶樹木;道路兩旁,種有蝴蝶果、白千層、銀樺等風景樹,百花園培植有金花茶等上百種名貴花卉,還有佛肚竹、南洋衫、中國臺灣相思等名貴竹木。
南湖公園地理位置優(yōu)越,地城廣闊,主要開展游覽娛樂服務(wù)、園林花卉生產(chǎn)和水產(chǎn)養(yǎng)殖等項目。公園內(nèi)設(shè)有李明瑞韋拔群百色起義陳列館、檳園、盆景園、蘭花圃、兒童樂園等園中園及游樂設(shè)施,南湖周圍建設(shè)有南湖廣場、名樹博覽園等景點。園內(nèi)湖光水色,碧波蕩漾,泛舟湖面漂玉帶;陸地花木交融,四季飄香,綠草如茵,是廣大游客游覽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地方,也是重大節(jié)日舉行游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重要景點南湖
南湖是南寧市城區(qū)內(nèi)最大的內(nèi)湖。古時,它是茅橋江(邕溪水)舊河道,每 南湖
逢邕江水漲,洪水倒灌進來,使城南受淹。唐景云年間(720xx年~720xx年)邕州司馬呂仁征集民工,在此興建分流蓄洪工程,聚水成湖,以減輕洪水災(zāi)害。湖水淺干之處,又成了農(nóng)田。新中國成立后,幾經(jīng)疏浚,并沿湖植樹種花,逐漸建設(shè)成為風景區(qū)。
南湖水體為東西走向,分為上湖、中湖、下湖三個區(qū)域,總體呈帶狀水系特征,總體地域跨度較大,南湖駁岸線全長約7975米,其中北岸岸線長3560米,東岸長330米,南岸長3685米,西岸長400米,F(xiàn)建有跨湖長堤和七孔拱橋,以及長達8.17公里的環(huán)湖游道,還有寬約三四十米的環(huán)湖綠化帶。人們既可以漫步觀光,也可以乘舟游湖。
南湖公園由于水面寬闊,樹木翠茂,位置靠近城市中心,游人比較集中,節(jié)日里的許多文藝活動常在這里舉行。
李明瑞韋拔群百色起義陳列館
1984年11月建成。陳列館建筑仿照烈士當年活動地區(qū)東蘭一帶的壯族民居風格構(gòu)成,樸實大方,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莫文驊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以及老紅軍多次到該館視察工作并題詞。陳列館展廳內(nèi)陳列了李明瑞、韋拔群烈土以及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紅七軍、紅八軍的文物52件、圖 學生正在參觀百色起義陣列館
片140多幅、史料42篇(冊)等資料,生動形象地記載了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壯族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卓越的農(nóng)-動領(lǐng)導人韋拔群兩位革命先烈的革命歷程和光輝業(yè)績,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到1931年間,由-、張云逸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領(lǐng)導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以及紅七軍、紅八軍、左右江革0據(jù)地的建立和斗爭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4
太姥山位于福鼎市境內(nèi)東海之濱,距城南約45公里處,雄峙于東海之濱,晴川灣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氣勢恢宏,景致獨特,被譽為海上仙都。分為太姥山岳、九鯉溪瀑、晴川海濱、,幜袓u、桑園翠湖5個景區(qū),此外還有冷城古堡、瑞云寺兩個景點。
山岳游覽區(qū)是太姥山風景名勝的主體,它包括國興寺、葫蘆洞、一片瓦、九鯉朝天、香山寺、白云寺、天門寺等7個景區(qū),面積為24.6平方公里。太姥山在唐宋時已很興盛,歷史悠久,古寺眾多,留下不少歷代文人墨客的遺跡。當時山南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國興寺、瑞云寺靈峰寺、芭蕉寺、天王寺規(guī)模最大。至今國興寺的遺址上尚存石 柱360根,寺前有楞枷寶塔、唐宋時期創(chuàng)作的人物、花卉、禽獸等雕刻和石牌。山中還有歷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觀”、“道仙佛地”等幾十處。
太姥山以石奇、洞異、峰險、霧多“四絕”而名聞遐邇。有“十八羅漢上山”、“仙人鋸板”、“夫妻峰”、“金貓撲鼠”、“和尚講經(jīng)”、“金龜爬壁”等380景。真是“太姥無俗石,個個似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鄙街羞有許多曲折深遂的巖洞,各具特色。有的內(nèi)低處延伸,直通海面,曰通海洞,有的向上擴展,可達九鯉朝天石頂端,曰通天洞;有的削避夾巷,見天如線,曰一線天;有的洞中套洞神奇莫測,曰神仙洞……有的洞中可觀日出,有的洞內(nèi)可觀海潮,有的洞中存丹井有的洞內(nèi)有龍?zhí)丁P〉闹蝗輲兹诵№,大的可容干百余人,甚至可建亭、臺、樓、閣。
溪瀑游覽區(qū)由九鯉溪,及溪口瀑布、龍亭瀑布組成。
村寨游覽區(qū):位于太姥山東南麓,系畬族聚居地,今是瑞云畬族民族鄉(xiāng)旅游者到此可品嘗畬族風味小吃,體驗畬族民俗風情。
列島游覽區(qū):與太姥山隔海相望,包括大崳山、小崳山、鴛鴦、鳥島等13個島嶼。海濱游覽區(qū)包括晴川灣、跳尾灣、大小蒙灣等景點。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5
首陽山位于渭源縣東南34公里的蓮峰鄉(xiāng)享堂溝,海拔在2186-2509米之間,因其列群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
首陽山因商未周初孤竹國(今河北廬龍縣)君之二子伯夷、叔齊相讓嗣君,相偕至周,后聞武王伐紂,叩馬諫陰。因武王不聽,遂憤而不食周粟,西行至首陽山,采薇而食,后餓死于首陽山而成為隴右名山。秦漢在此建縣時就名首陽縣了。
渭源首陽山最早見于莊子所言伯夷、叔齊西至岐陽,見周武王伐殷曰:吾聞古之士,遭治世還避其任,遇亂世不為茍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遜之,以潔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陽之山,遂饑餓而死。又東漢-學家曹大家(即班昭)注《幽通賦》說:夷齊餓于首陽山在隴西首陽。
渭源在秦末漢初建縣,就名首陽縣,歸隴西郡管轄,縣以山得名。直到西魏文帝大統(tǒng)十七年(公元551)始改名渭源縣。據(jù)此看來,渭源首陽山得名最早,歷史悠久,為夷齊隱居采蕨直至餓死的最確首陽山。
首陽山西北側(cè)有石門,因兩座石崖東西對峙,間開一線,形似石門而得名。石門夜月為當?shù)匾痪。兩崖之間有一水庫,容量500多萬立方米,是一處理想的水上樂園。水庫后面為長十五里的天井峽谷,這里座座陡峭的山崖相對挺立,四山合圍,藍天變成一條細線,人如處井底,其地勢恰似一大鋸解開的板縫,故此當?shù)厮追Q解板溝。天井峽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處景點。沿十五里天井畫廊,到處充滿著奇、險、壯、絕、清、秀、幽、靜、古、野之情趣。如從縣城向南行直抵天井峽,約有20多公里路程。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6
各位師哥師姐:
大家好!很高興能擔當此次環(huán)煙行活動的導游。我是可能作為非專業(yè)性導游在過程中會有做的不足之處,忘大家諒解。首先感謝院領(lǐng)導及我們的教研室老師給予我們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工程學子能夠聚在一起感受煙臺文化,體會專業(yè)優(yōu)勢。工程齊心,其利斷金。希望大家在此次游覽中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愿各位師哥師姐們旅途愉快!
冰心老人說,這片海、這個城、這些人,給了她一個靈魂的故鄉(xiāng)。是少女時代最單純美好的夢想,一點點,變得充盈的地方。這個地方叫"煙臺"。它曾獲“聯(lián)合國人居環(huán)境獎”“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等稱號,是秦始皇東巡的目的地,全真教的發(fā)源地,中國葡萄酒的重要產(chǎn)地,北方水果之鄉(xiāng);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里,電影《地雷戰(zhàn)》中原形們生活、戰(zhàn)斗的地方;是1984年國務(wù)院批準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有看不盡的青山秀水和講不完的動人傳說。煙臺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很久,迄今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而煙臺這個名字的由來卻是從明朝開始。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入侵,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御千戶所城的同時,在北山(今煙臺山)設(shè)熨斗墩,也稱烽火臺。發(fā)現(xiàn)敵情的時候晝則生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簡稱"煙臺"。到1861年,煙臺因《北京條約》增補條約而開埠,成為清政府喪權(quán)辱國條約下的通商口岸。先后十七個國家在此設(shè)立領(lǐng)事館,至今,這些飽含著異域風味的建筑還屹立在煙臺海邊,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革命戰(zhàn)爭時期,煙臺人民在膠東特委的領(lǐng)導下積極展開斗爭,以鮮血作代價換取尊嚴與自由。最終在1948年成為經(jīng)濟較發(fā)達地區(qū)中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而膠東特委的領(lǐng)導人理琪等同志卻也從此長眠于這里的青山翠谷中。
煙臺體育公園因此成為山東省第一個集體育競技與旅游、健身、娛樂、商貿(mào)為一體,具有體育旅游特點的景區(qū)。她承辦了第十一屆全運會現(xiàn)代五項(10月23日-27日)和女子籃球小組賽(10月10日-14日)。
煙臺國際博覽中心,由南山集團開發(fā)建設(shè),是煙臺市的一座大型現(xiàn)代化展覽、會議、餐飲場所。每年都會有很多大型展覽會在此舉辦,比如說煙臺國際葡萄酒節(jié),中日韓食品博覽會,綠色食品博覽會等等。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7
外灘,百余年來,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橋至南浦大橋的黃浦江西岸,全長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和十佳旅游景點之一。外灘的東側(cè)是浩蕩的黃浦江和漂亮的外灘新堤岸,在這里,游客可以領(lǐng)略上海母新河----黃浦江的風采,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地區(qū)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綠樹花壇之間,感受大都市園林的別有風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氣的明媚陽光。
外灘西側(cè)矗立著各種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筑物,盡顯"遠東華爾街"風采,今天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的建筑群。僅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1.5公里長的這一段,便鱗次櫛比矗立著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fù)興式、中西合壁式等。伴著宏亮的鐘聲,海關(guān)大樓的身影總是最先引起來訪者的關(guān)注,海關(guān)大樓是外灘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由英國設(shè)計家威爾遜設(shè)計。建筑外觀具有歐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義風格。大鐘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鐘樣式制作,在英國造好后運到上海組裝,是世界著名大鐘之一。
黃浦公園建成于1868年8月,它東臨黃浦江,北依蘇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園。隨著時代的變遷,公園經(jīng)過多次改建。1989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改建。改建后的黃浦公園,占地31畝,在保留原有樹木的同時,使綠化面積達10.92畝,并使公園的景點布置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公園正門內(nèi),有——位身軀偉岸的大型青銅工人雕塑,揚著風帆迎向襲來的巨浪,奮勇搏擊,稱為“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圓島上,建有由-同志親筆書寫題名的上海人民英雄紀念塔,塔下設(shè)外灘歷史紀念館。雕塑四周,綠蔭環(huán)抱,花團錦簇,是游客攝影留念的好地方;雕塑后面的紫藤架長廊,供人們休閑憩息;公園內(nèi)的兩幅大板塊綠地草坪內(nèi),種有茂盛的白玉蘭、茶花、桂花……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公園整體布局得體,景點排錯落有致。風景美麗的黃浦公園,集觀光、休閑、教育于一體,是游覽觀光的勝地。
十里南京路盡頭的陳毅廣場,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陳毅為解放上海,建設(shè)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勛,上海人民對這位老市長充滿敬意,為了懷念他,上海市政府決定在南京東路外灘樹立這位老市長的塑像。陳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銅澆注,高5.6米,底座用紅色磨光花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現(xiàn)了陳毅同志視察工作時的典型姿態(tài),顯示他一路風塵,勤勤懇懇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儒將風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將舉行隆重熱烈的廣場音樂會。陳毅塑像南面是廣場涌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內(nèi)圈橢圓的現(xiàn)代化噴水池。水柱隨著聲音噴射,時高時低,池底安裝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隨著燈光的變換,條條水柱輝映出紅,黃,藍,綠的光束,為外灘增添了瑰麗的夜景。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8
楠溪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溫州市永嘉縣境內(nèi),距溫州市區(qū)23公里,與北雁蕩山風景區(qū)毗鄰,為華東地區(qū)新興的以溪流景觀為主體,山水田園風光、農(nóng)耕文明遺跡融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風景名勝區(qū)。 疊疊云嵐煙樹榭,彎彎流水夕陽中。三百里楠溪江,清、彎、秀、美。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樸、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純凈柔和、絕無污染。經(jīng)檢定,含沙量僅為每立方米萬分之一克,水質(zhì)呈中性,PH值為7,符合國家一級水標準,被專家們譽為“天下第一水” 。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如日間泛舟坐筏漂游江上,遠眺綿綿青山,近看郁郁灘林,俯賞碧藍江水,飽覽溪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如夜間游江,見漁火點點,聞漁舟晚唱,受江風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盡抒幽情逸致;如歇息灘林,橫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晝?nèi)缁,朦朧幽靜,促膝談心,詩意盎然,此樂何極。 上游溪幽林茂,飛瀑成群;中游水清見底,卵石斑駁,兩岸灘林如黛;下游江水逶迤,舟楫如梭,全區(qū)共有625平方公里,劃分為七大景區(qū),計有800多個景點。楠溪江竹筏飄流,驚險刺激,令人心曠神怡。 楠溪江的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宋明清的古塔。古橋、古牌坊,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寶”布局和五行陰陽風水構(gòu)想而建的芙蓉村、蒼城村,更讓您領(lǐng)略到原古的風貌。 楠溪江,氣候宜人,冬暖夏涼。盛產(chǎn)彌猴桃,荊州板粟,碧蓮香柚,巖頭西瓜、灣里葡萄,澄田楊梅,沙崗粉干,烏牛早茶等著名土特產(chǎn),并有黃楊木雕,竹絲盆景、竹絲畫簾等特色工藝品。自1988年以來,楠溪江風景區(qū)已接待中外游客300余萬人次,其古樸的民居、奇異的山水,銀簾、巖峰,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9
虎谷峽風景旅游區(qū)位說于桓仁滿族自治縣縣城東南雅河鄉(xiāng)和向陽鄉(xiāng)的交界處,距縣城26公里的雅河鄉(xiāng)米倉溝和和平村。原名老虎洞溝、老虎哨,現(xiàn)在叫做虎谷峽。老虎哨在當時就被稱為桓仁的十大美景之一。這也與當時的交通有關(guān),當時的交通以航運為主,水上交通比現(xiàn)在的陸路交通重要,老虎哨因為風光優(yōu)美,而且不浪急浪險,行船到此不加小心就會被老虎嘴吞沒,所以人們記憶猶深,F(xiàn)在的老虎嘴已經(jīng)被水位上升的回龍湖淹沒,水流也不在那么急、險了。
虎谷峽風景旅游區(qū)是由山、水、島、湖和古跡組成的。山是長白山余脈老嶺支脈的群山,水是鴨綠江支流的渾江、島是臥虎島,湖是回龍湖,古跡是將軍墓。整個區(qū)域面積有幾十平方公里。來虎谷峽游覽不但可以游青山秀水、名勝古跡,還可以聽一聽民間飛禽走獸的傳說,體會鄉(xiāng)野風情。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景區(qū)的臥虎島上吃飯住宿,休閑渡假,娛樂垂釣,舉行各種會議。
虎谷峽雖然比不了國家著名的名山大川,但她稱得上一方名勝,可以說是遼東勝境她有四個景區(qū),就是藏龍灣、臥虎島、虎谷峽、將軍墓,并有幾十處景點;⒐葝{崖峭松奇,島平水碧,傳說神奇,古跡幽幽,是藏龍臥虎的寶地。
藏龍灣
藏龍灣這個地方俗名叫做燕子尾,當?shù)厝艘步醒辔,也有人把這個景區(qū)叫做群龍臨江。藏龍灣的左岸一帶看起來好像是山隨著水勢形成了環(huán)形,實際上是江水依偎山形而彎曲。這個地方雖然不過幾里長,但是每個砬子、溝岔、山坡,老百姓都給起了名字,能叫上來名字的就有十幾處,比如說冰湖溝、老頭砬子、淌石流、十八道滸等等。這就是山區(qū)的特點,無論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有個名字。藏龍灣中有數(shù)處景點和景觀。比較出名的有:
青龍懸瀑。在藏龍灣的上端。上有青龍泡,下懸掛一條潔白如練的瀑布。早年有人看到青龍泡上水柱沖天而起,據(jù)說那是青龍在顯圣,飛天而去。懸掛的瀑布有人說是青龍看到虎谷峽一帶風光優(yōu)美,被老虎霸占了,眼饞得淌出了口水,便是我們眼前看到的瀑布。
象鼻巖,這個地方原來叫做熊瞎臥子,也就是黑熊臥子。這里面現(xiàn)在黑熊是沒有了,早年以前據(jù)說黑瞎子在這里吃過人。黑熊臥子里的山巖我們現(xiàn)在看起來像大象的鼻子,所以現(xiàn)在我們把它叫做象鼻巖。我們北方是沒有大象的,但我們這里的山區(qū),狼蟲虎豹大大小小各種飛禽走獸是很多的,我們虎谷峽景區(qū)就是當年這些飛禽走獸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直到現(xiàn)在還有一些活躍分子在這里活動。你看為什么會有那個淌石流,據(jù)說是有一個狐貍精作祟害人,被天上的雷公用雷擊死了,同時也把狐貍精居住的狐貍洞擊碎了,才形成了淌石流。在我們上船一直到藏龍灣上下這一帶水域上,往往會看到成群的野鴨在水面上游,在空中飛,有時會看到灰鶴在翩翩起舞,至于水中的魚鱉蝦蟹就更不用說了,有許許多多;⒐葝{一帶是大自然的領(lǐng)地,也是動物世界,天上飛的,地面上走的,水里游的,形成了水陸空三支部隊。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0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寧夏首府銀川市西北50千米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占地面積9300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擁有各種野生動植物資源八百余種,是寧夏著名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山體巍峨,森林茂密,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近萬公頃的范圍內(nèi),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無際;櫻桃、丁香、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溝壑。尤其是當您踏入國家森林公園的深處,登上青松嶺的峰頂,人處在蒼茫林海之中,低頭看百丈懸崖,放眼望郁郁蔥蔥。古松立于峭壁之間,殘雪留存高山之上,松濤陣陣,云霧蒙蒙,宏偉險峻的景觀給您一種回歸大自然、陶醉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櫻桃谷景區(qū)全長2千米,因其遍布了櫻桃等名貴野生植物而得名。初春時分,桃花盛開,姹紫嫣紅;盛夏季節(jié),碩果累累,芳香迷人。櫻桃谷是由造山運動產(chǎn)生,谷地景色與山脊風光迥然不同,尤其是“一線天”、“雙獅峰”、“飛來石”等景點,充分體現(xiàn)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無窮魅力。從這兒拾級而上,那色彩斑斕的奇花異草、甘甜爽口的櫻桃山杏、曲徑通幽的林間小道,都會使你感受到大自然與人類是那么的親近、和諧。
賀蘭山陽光索道,是建設(shè)在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的寧夏第一條高山旅游觀光索道。它全長1200米,高差近百米,往返運行約20分鐘。乘坐索道,從山腳直達風景秀麗的“青松嶺”,輕松悠閑的觀山岳、聽松濤、看飛瀑,盡情領(lǐng)略賀蘭山的自然風光。
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著名詞句,使賀蘭山的名字廣為天下人所知。登上青松嶺放眼望去,林木蔥蘢、云騰霧漫、氣象萬千。在蒼茫林海之中,還能看到奔跑的馬鹿、跳躍的巖羊、嬉戲的藍馬雞。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1
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qū)位于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zhèn)境內(nèi),距青海省會西寧市31公里,總規(guī)劃面積6.8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覽區(qū)達3.25平方公里。景區(qū)包括天佑德中國青稞酒之源、彩虹部落土族園、納頓莊園和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小莊土族民俗文化村5個核心景點,分別展現(xiàn)了土族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青稞酒文化、彌久沉香的酩餾酒文化、古老純真的建筑文化、別具一格的民居文化、古樸神秘的宗教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純正、最真實的以“土族文化”為主題,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qū),成為國內(nèi)外游客集中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選之地。
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審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xx年互助土族故土園正式啟動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20xx年互助土族故土園順利通過國家旅游局景區(qū)景觀價值評審并被列入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創(chuàng)建名單。
20xx年2月25日,新晉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2
西湖位于杭州市區(qū)西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總面積5.6平方公里,環(huán)湖一周約15公里,蘇堤與白堤把全湖隔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
西湖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三面環(huán)山,秦時西湖還是一個海灣,北面寶石山,南面吳山,隔水相對是伸出海灣的岬角。海潮帶來大量泥沙,日積月累,直至隋朝時將西湖與海水隔開,這種由古代淺海演變而成的湖泊在地質(zhì)學上稱作“瀉湖”。
西湖風景優(yōu)美,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極多。宋柳永有詞《望海潮》形容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見宋時西湖盛況。
南宋畫院中的畫家馬遠、陳清波等,畫了許多西湖風景畫,這些山水風景畫的題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來。清康熙帝南巡時題十景,勒石鐫碑成了名勝,一直沿用至今。十景為: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峰插云、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峰夕照、曲院風荷、斷橋殘雪。
近幾年來,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景點的整修,1985年評選了西湖新十景: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云棲竹徑、滿隴桂雨、九溪煙樹、吳山天風、玉皇飛云、寶石流露、阮墩環(huán)碧、黃龍吐翠。這新老十景的題名,使西湖充滿了詩情畫意。
西湖四時有花,四季景色不同,晨昏各異令人流連忘返。
杭州西湖如今已名聞世界,被譽為東方的瑞士。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3
山青水秀的星海公園,位于大連南部星海灣景區(qū)的中段。始建于1909年,是一座由陸地公園和海濱浴場組成的海濱公園。因海灣水面上露出一塊形狀奇特的巨石,傳說它是來自天外的“星石”,故得名“星!薄9珗@占地19萬平方米。是集觀海、避暑、海水浴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海濱公園。
星海公園現(xiàn)分為游覽區(qū)、休息區(qū)、兒童游樂園、海水浴場四部分。海水浴場是沿國內(nèi)800米長的半月形海灘而成為大連市四大海水浴場之一。
園內(nèi)建有望海亭、迎潮亭、望海樓等景觀,若有興致,不妨登上多姿多彩的望海亭,即可鳥瞰大海的壯闊,令人心醉神迷。另外還建有海上樂園,高臺滑水,激流勇進探險,圣亞海洋世界等旅游觀光設(shè)施。這里的圣亞海洋世界是中國、新西蘭等國的5家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大型旅游項目。主要提供水下海景與海洋生物觀賞服務(wù)。它分上下二層:一層有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展廳,供游人觀賞和觸摸的巖石池;還有西餐廳、紀念品商店等服務(wù)設(shè)施。二層為118米海底通道,放養(yǎng)魚200多種,700余尾。主水池水量近400噸。圣亞海洋世界是國內(nèi)惟一的海底通道式海洋水族館。
公園中部是高差懸殊、大小不一的兩個噴水池及95米長的疊水臺階,形成錯落有致的疊水景觀。園內(nèi)中西部鋪植了7萬平方米綴滿鮮花的綠茵草坪。
近年來,星海公園內(nèi)又新建了大連市第一座水上樂園——星海水上樂園,它位于星海公園西側(cè)小山下,這里建有高臺滑水、磁化游泳池、高臺跳水等水上娛樂設(shè)施。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4
西遞位于皖南徽州黟縣(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城東8公里處,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黟縣原屬古徽州,西遞地處徽州府西部,因設(shè)驛站“鋪遞所”而得名。宏村位于黟縣城北10公里處,始建于南宋紹興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樓、攔河筑壩、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余年歷史。
西遞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國徽派建筑藝術(shù)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著120幢明清邸宅。西遞有著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風情,該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譽。
西遞以其悠久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樸實純美的民俗風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磚雕、石雕,聞名于全國。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園、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稱“西遞牌樓”,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遞的標志。西遞村人杰地靈,培養(yǎng)出了明代荊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贈、巨富豪商胡貫三等一批國家棟梁之材和儒商。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shè)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jīng)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chuàng)業(yè)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lián),顯示了儒學向建筑的滲透。
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筑,原用于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xiàn)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
“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guān),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藝術(shù)之精華。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點,坐落于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qū)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余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據(jù)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jīng)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shè)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
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雖半數(shù)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shù)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遞被專家、學者稱譽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5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山城——重慶。我是你們的導游——廖璐瑤。
首先,我?guī)Т蠹胰⒂^解放碑。解放碑是重慶的標志。解放碑雖然面積不廣,但是它是重慶最繁華的地方:商品琳瑯滿目、小吃樣樣俱全、樓房高聳入云……至于人呢,大街上、商場里、書店里、廣場上、小吃屋里……到處都是人,成千上萬、人山人海,走路也是摩肩接踵。若你站在“摩天大樓”向下望:無論是人還是車,都像是小螞蟻!但還是川流不息……
逛了繁華的解放碑,我們再去看看朝天門。朝天門是兩江交匯的地方,兩江是指——嘉陵江和長江,一座大城市里有兩江交匯的地方是特別稀少的喲!黃、藍色的江水交匯在一起,可真壯觀啊!在江上架著一座座雄偉的大橋,因此,重慶也好稱橋都。
重慶的夜景是公認的,比上海和香港還要漂亮!你可以登高俯瞰兩江夜景,也可以游江觀夜景。每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漢,極為瑰麗。登上著名的“一棵樹”觀景臺,或者乘坐重慶著名的滿江紅游船,環(huán)游重慶市區(qū),都別有一番風味……夜幕中的重慶,江中點點燈光,猶如閃爍的星星掉在水里,亦真亦幻!
重慶,還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重慶的山、重慶的火鍋、重慶的人,重慶的美女等等,來了都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廣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6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qū)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國家5A景區(qū)。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耙陵I”,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jīng)東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xiàn)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shù)造詣。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據(jù)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xiàn)了唐代佛像藝術(shù)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tài)0、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shù)杰作。據(jù)佛經(jīng)說,盧舍那意即光明普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tài),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tài)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fā)現(xiàn)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nèi)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tài)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額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shù)痕跡?唔?shù)裼酗w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shù)的杰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后擁,組成禮佛行列,構(gòu)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shù)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上П幻绹斯唇Y(jié)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xiàn)分別藏于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shù)館和紐約市藝術(shù)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后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yǎng)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tài)圓潤豐滿,姿勢優(yōu)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tài)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jié)構(gòu)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y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fā)現(xiàn),這是古代醫(y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shù)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布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3600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nèi)小佛龕琳瑯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shù)、書法、音樂、服飾、醫(y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shù)寶庫。20__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