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河北導游詞 >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通用18篇)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2-08-12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通用18篇)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

  菩提島位于河北省樂亭縣渤海之濱,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xx年更名為“菩提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幾百棵菩提樹植于島上,菩提島由此得名。

  菩提島面積2.34平方公里,為華北第一大島。 島上氣候宜人,屬暖溫帶濱海半濕潤季風氣候,夏季無酷熱感,七月平均氣溫24.2度,比秦皇島低 0.2度,受海陸風影響,往往高溫剛至又變成海風,使氣溫轉涼,非常適宜避暑度假。

  菩提島動植物資源豐富,為河北省兩個生態(tài)開發(fā)旅游示范區(qū)之一,國際觀鳥基地,動物400余種,植物168種。

  菩提島自然特點可歸納為“八島”之奇: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

  春夏秋季,奇花異草,鳥唱蟬鳴,一副純自然風光,置身其間,深有返樸歸真之感。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2

  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島,位于河北省樂亭縣西南近海,是華北地區(qū)的第一大島,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0.8公里,總面積為2.09平方公里,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國際觀鳥基地。

  自古以來,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常到海上觀光攬勝,稱石臼坨島為“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前清學者黃佾有一篇《石臼坨賦》,其中寫道:“石臼坨島,清秋濤洶洶,春水溶溶,夜月沾碧,朝曦浴紅。賈舶漁舟,出沒乎其外,琳宮梵宇羅列其中。泉既甘而覺爽,亦古而堪風。論臼坨之勝糜筆舌而能窮。”說到“坨”,其實這完全是樂亭人的一個習慣稱呼,當?shù)匕傩斩及迅叱龅孛娴纳城、土崗成?ldquo;坨”。因“坨”字寓意狹小,如今的石臼坨與面積廣博的海島名實不符,遂取原為佛教圣地,島上遍生菩提樹之內涵,改為“菩提島”。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三孔拱形石門,三拱相連,以中間的拱最高。山門上刻有兩副對聯(lián),請看上聯(lián):風帆沙島皆人間奇境,云影波光造玉宇瓊閣,橫批是:菩提島,取義菩提島上自然風光俊美之意。這是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墨跡。我們再看另一聯(lián):“晨鐘暮鼓抑揚大海潮音,蟹火魚燈掩映一天月色”。這是硬筆書法協(xié)會秘書長陳子恒先生所提。

  下面看我們的左前方有一座涼亭,這是駐蹕亭。相傳當年唐王李世民御駕東征,一路旗開得勝,但在燕南戰(zhàn)役中,唐軍兵敗潰軍南逃至大清河畔,水勢兇猛,幾次爭渡均未成功,便沿河南進,到了入?谔,水淺沒裸,有的地方露出河床,唐王便率兵過河,但這里全是淤泥,下水的軍卒被陷。此時,敵兵已向河邊追來,唐王一籌莫展,仰天長嘆道:“想我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大江大河都曾渡過,難道今日該我死于如此小小泥河不成?”這時,海中眾多螃蟹聞訊趕來,密密麻麻地架起一座蟹橋,唐王一見大喜過望,催動坐騎,帶領部下馬踏蟹橋登上海島。

  回頭看時,敵兵正欲踏橋追趕,唐王心急如焚:“眾位神蟹,趕緊撤掉蟹橋!”螃蟹卻前堵后塞,撤散不開。唐王急忙指揮:“眾位神蟹,不要擁擠,趕快橫著爬呀。”螃蟹立刻橫向爬開,蟹橋消失,敵兵無計可施。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說,但我們知道螃蟹確實是橫行的。也許是當年螃蟹不敢違抗圣旨造成的吧。據(jù)說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島上駐蹕十九日,故該島又叫十九坨,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在島上建了“駐蹕亭”!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3

  菩提島位于樂亭縣西南的渤海灣中,總面積2.34平方公里。是國際觀鳥基地、省級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風景名勝區(qū)。“環(huán)島沙埠隆,唯象形而若臼”,故菩提島原名石臼地。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這里駐留十九日,所以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自然環(huán)境呈現(xiàn)原始狀態(tài),島上有植物260多種,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奇花異草隨處可見。以“佛教圣樹”菩提樹數(shù)量之多,成為北方奇觀。被譽為“金合、銀合樹”的木絲棉和南蛇藤在黃河以北幾近絕跡,竟奇跡般生長在菩提島上。菩提島是408種鳥類的棲息地和遷移中轉站,其中國家一、二級鳥類達61種。世界上存量極少的黑嘴鷗、短尾信天翁等珍稀鳥類在此常見。島上的明代朝陽庵、清代潮音寺遺址依著可見當年鼎盛佛事。

  菩提島“古、幽、野、奇、閑”,這里有蜃氣,三日(月)同輝、海灘蟹舞,古木塑雕、軍事地堡、掘地涌泉的景觀,有無人可解的神秘圈、神秘幽火,神秘聲音的怪事,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十九坨”的傳說、周生與寶珠的神話、法本和尚“一指燃燈”的掌故,還有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八島”之奇。

  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xx年更名為“菩提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幾百棵菩提樹植于島上,菩提島由此得名! ∑刑釐u又名石臼坨,據(jù)《樂亭縣志》記載:因為形似石臼,中間凹四周凸起古稱石臼坨。 “十九坨”,是因為唐王李世民東征時,曾在此駐蹕十九日,故而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時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愛好者,背著設備和簡易帳篷,到這里一睹珍稀鳥類的芳容。來自荷蘭27歲的安德列和斯迪文在菩提島的20多天時間里,他們用自己先進的設備,觀察、記錄下115種鳥,并拍下大量照片。

  “太美了!”斯迪文說,“我們一連幾個小時觀察鳥的種類、鳥的飛行,忘記吃飯,忘記睡覺。”兩人結伴曾到過7個國家觀鳥,來中國菩提島還是第一次,他們準備回去后以此為內容撰寫論文。英俊開朗的安德列說:“這里是鳥的天堂,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與眾不同。我們在不同季節(jié)還要再來。”

  據(jù)有關專家介紹,距大陸岸線1100多米的菩提島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島上幾乎集中了華北海岸帶所有野生動物的屬種,尤以鳥類最多,曾見過鳥類20目60科共420余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鳥類12種,二級鳥類60種,14種鳥類被列入聯(lián)合國保護植物野生動物公約。

  自然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的菩提島,因生長著中國北方少見的菩提樹而得名,不僅如此,島上還生長著木絲棉、連理枝、羅布麻等260多種植物。漫步孤懸于海上的菩提島,滿目蔥翠令人心曠神怡,奇花異草散發(fā)出的陣陣芳香泌人心脾,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態(tài)和原始風貌,使人感覺進入了世外桃園。

  據(jù)了解,近日河北省政府批準建立了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樂亭縣的菩提島名列其中。自然保護區(qū)建立后,當?shù)貙驯Wo島嶼原始風貌作為立足點,適度開發(fā)旅游,作為海洋科普知識教育場所,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海洋資源考察工作。

  沿京沈高速公路到唐津高速出口下道,沿唐港高速公路東南行,從樂亭出口下道后,經樂亭縣城向西南方向行至馬頭營,再沿平青大路至北港碼頭,從碼頭乘木船或快艇即可登島。島上可乘電瓶車游覽。

  留宿島上,住進木板房、桃林別墅或是蒙古包、野營帳篷。枕著海浪,吹著海風,伴著濤聲,甜甜地進入夢鄉(xiāng),您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舒適和愜意。若無睡意,點起希望的篝火,唱歌、跳舞、侃談,真是痛快淋漓。

  在這里,您可信手擷取酸甜可口的桑葚、酸棗、野杏、杜梨、枸杞等綠色食品。這里的魚、蝦、蟹、貝新鮮味美,定能讓您飽餐一頓“海鮮宴”。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4

  炎熱的暑假我最想去的便是有水的地方,因為只有那里才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暑假里的每一天我都想往有水的地方靠近,可是我卻不得不待在家里寫作業(yè)。

  后來的某一天,我得到了爸爸媽媽要帶我去樂亭玩兒的喜訊,我高興地用最快的速度把作業(yè)寫完了。我們來到河邊吃午餐,我一邊看看那金色的沙子,一邊吃著美味的野生魚,菜油燒雞。在炎熱的夏天原本覺得吃什么都不會有胃口,可是那一天卻是個例外。

  吃飽后,我們坐船去菩提島。那里的風景很好,有青蛙、小魚、小蝦……那里的人說島上有480多種動物,還有許多花草樹木,抬眼望去,一片綠色。

  菩提島的海灘是黑糊糊的淤泥構成的,仔細一看,上面有許多小孔。拿小棍一挖,挖出來幾塊能動的泥團,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又看了看,發(fā)現(xiàn)泥巴里面伸出了幾只小腿,再看看,原來是幾只小螃蟹!我又驚又喜。我把螃蟹小心翼翼地裝進水瓶里,帶著它們從菩提島回到了北京。

  我很喜歡那美麗的菩提島。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5

  沒有去過后海的人聽到后海二字后腦海里浮現(xiàn)的肯定是一片汪洋大海的景象。去過后海之后才恍然大悟,原來后海是這么小的一片海,原來后海根本不是什么海,原來后海這么美。這便是我去后海之前與去后海之后的感觸。

  我們最先去參觀的是宋慶齡的故居,沒到一處我便會聯(lián)想宋慶齡優(yōu)雅從容的樣子。參觀完之后,我們徒步走到了四合院。四合院給我心靈帶來的出了好奇還有一種莫名而來的肅然起敬,或許那是一種對胡同文化的贊賞。

  七級臺階,四個菱形門簪,依稀可見昔日的輝煌;微窄卻古老的百年大門,給人一種威嚴、莊重的氣派。我們慢慢登上七級臺階,小心翼翼地跨過門坎,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想探個門內的究竟。

  門內的情景并沒有我想象的那樣森嚴。只見一個老北京四合院傳統(tǒng)的“影壁”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一堵雪白的墻壁,外面有木制的圍框,兩旁掛著一串串小葫蘆,兩個紅彤彤的中國結一下子就讓墻壁鮮亮了起來。墻壁上帖著一個大大的“福”字,好象要把福請進家里。“!弊智皵[著一口大缸,里面種著象征“闔家團圓”的荷花;而大缸前則種著花花草草,給原本就美麗的“影壁”平添了一種獨特的姿色。

  繞過影壁,走過游廊,我們看見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內院了。它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被刻意裝飾過,它由東、西、南、北屋圍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正屋。這時我注意到,正房的房頂比別的房頂高,后來我才得知因為這是老輩人的住房。想著想著,我們不知怎么就見到了同學劉琛,這可真是巧。“劉琛……”郭柯新首先就來了個“熱烈擁抱”?晌覅s一直在納悶兒:明明是劉琛先迎接我們的,她是怎么知道我們會來呢?帶著滿腹的疑惑,我進了正房。

  進了正房,迎面是一臺八仙桌、太師椅,一切都那么傳統(tǒng)。整個人好象都安靜了下來。這家的主人王老師給我們講解四合院。聽她介紹,我的謎題也將一一解開。原來,這間房是輩份最高的“太爺”住的,為了顯示輩份高低,所以屋頂高。而劉琛為什么能看到我們則是因為這間屋子地面就高。古時,為了不讓別人看到院里的隱私,所以才修高。這樣,屋內的人能看見院內,但院內的人卻看不到屋內的情景。這時,劉琛發(fā)現(xiàn)八仙桌上有一些奇怪的圖案。王老師解釋說:“這是滿族傳統(tǒng)的圖案,意思是家才是最美好的、幸福的港灣。”原來是這樣!這東西還真讓人捉摸不透呢……還有一間臥室!翱梢赃M去嗎?”我悄悄問劉琛。“可以。你看這床……”我走進屋,只見床梁上雕刻著葫蘆的圖案,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葫蘆是一種傳統(tǒng)花紋,與“福祿”諧音。顧名思義,也就是保佑一生福祿雙至嘍。哎,四合院里的規(guī)矩還真是多呢!

  出了正屋,我們又回到小院,玩起了“深宅游戲”。這些空竹、陀螺、風箏都是老北京喜愛的玩意兒。我們也玩了幾個,但總玩不好。聽王老師說,在四合院里小時候一起玩大的伙伴叫“發(fā)小兒”,而從穿開襠褲時就一起玩兒的伙伴則叫“屁簾兒朋友”。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時間飛快地過去了。我戀戀不舍地走出了四合院,一步三回頭,好想在這兒住一輩子呀!這里的奧秘還等著我去探索……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6

  菩提島位于樂亭縣西南的渤海灣中,總面積2.34平方公里。是國際觀鳥基地、省級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風景名勝區(qū)。“環(huán)島沙埠隆,唯象形而若臼”,故菩提島原名石臼地。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這里駐留十九日,所以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自然環(huán)境呈現(xiàn)原始狀態(tài),島上有植物260多種,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奇花異草隨處可見。以“佛教圣樹”菩提樹數(shù)量之多,成為北方奇觀。被譽為“金合、銀合樹”的木絲棉和南蛇藤在黃河以北幾近絕跡,竟奇跡般生長在菩提島上。菩提島是408種鳥類的棲息地和遷移中轉站,其中國家一、二級鳥類達61種。世界上存量極少的黑嘴鷗、短尾信天翁等珍稀鳥類在此常見。島上的明代朝陽庵、清代潮音寺遺址依著可見當年鼎盛佛事。

  菩提島“古、幽、野、奇、閑”,這里有蜃氣,三日(月)同輝、海灘蟹舞,古木塑雕、軍事地堡、掘地涌泉的景觀,有無人可解的神秘圈、神秘幽火,神秘聲音的怪事,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十九坨”的傳說、周生與寶珠的神話、法本和尚“一指燃燈”的掌故,還有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八島”之奇。

  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__年更名為“菩提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幾百棵菩提樹植于島上,菩提島由此得名! ∑刑釐u又名石臼坨,據(jù)《樂亭縣志》記載:因為形似石臼,中間凹四周凸起古稱石臼坨。 “十九坨”,是因為唐王李世民東征時,曾在此駐蹕十九日,故而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時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愛好者,背著設備和簡易帳篷,到這里一睹珍稀鳥類的芳容。來自荷蘭27歲的安德列和斯迪文在菩提島的20多天時間里,他們用自己先進的設備,觀察、記錄下115種鳥,并拍下大量照片。

  “太美了!”斯迪文說,“我們一連幾個小時觀察鳥的種類、鳥的飛行,忘記吃飯,忘記睡覺!眱扇私Y伴曾到過7個國家觀鳥,來中國菩提島還是第一次,他們準備回去后以此為內容撰寫論文。英俊開朗的安德列說:“這里是鳥的天堂,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與眾不同。我們在不同季節(jié)還要再來!

  據(jù)有關專家介紹,距大陸岸線1100多米的菩提島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島上幾乎集中了華北海岸帶所有野生動物的屬種,尤以鳥類最多,曾見過鳥類20目60科共420余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鳥類12種,二級鳥類60種,14種鳥類被列入聯(lián)合國保護植物野生動物公約。

  自然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的菩提島,因生長著中國北方少見的菩提樹而得名,不僅如此,島上還生長著木絲棉、連理枝、羅布麻等260多種植物。漫步孤懸于海上的菩提島,滿目蔥翠令人心曠神怡,奇花異草散發(fā)出的陣陣芳香泌人心脾,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態(tài)和原始風貌,使人感覺進入了世外桃園。

  據(jù)了解,近日河北省政府批準建立了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樂亭縣的菩提島名列其中。自然保護區(qū)建立后,當?shù)貙驯Wo島嶼原始風貌作為立足點,適度開發(fā)旅游,作為海洋科普知識教育場所,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海洋資源考察工作。

  沿京沈高速公路到唐津高速出口下道,沿唐港高速公路東南行,從樂亭出口下道后,經樂亭縣城向西南方向行至馬頭營,再沿平青大路至北港碼頭,從碼頭乘木船或快艇即可登島。島上可乘電瓶車游覽。

  留宿島上,住進木板房、桃林別墅或是蒙古包、野營帳篷。枕著海浪,吹著海風,伴著濤聲,甜甜地進入夢鄉(xiāng),您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舒適和愜意。若無睡意,點起希望的篝火,唱歌、跳舞、侃談,真是痛快淋漓。

  在這里,您可信手擷取酸甜可口的桑葚、酸棗、野杏、杜梨、枸杞等綠色食品。這里的魚、蝦、蟹、貝新鮮味美,定能讓您飽餐一頓“海鮮宴”。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7

  菩提島位于河北省樂亭縣渤海之濱,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__年更名為“菩提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幾百棵菩提樹植于島上,菩提島由此得名。

  菩提島面積2.34平方公里,為華北第一大島。 島上氣候宜人,屬暖溫帶濱海半濕潤季風氣候,夏季無酷熱感,七月平均氣溫24.2度,比秦皇島低 0.2度,受海陸風影響,往往高溫剛至又變成海風,使氣溫轉涼,非常適宜避暑度假。

  菩提島動植物資源豐富,為河北省兩個生態(tài)開發(fā)旅游示范區(qū)之一,國際觀鳥基地,動物400余種,植物168種。

  菩提島自然特點可歸納為“八島”之奇: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

  春夏秋季,奇花異草,鳥唱蟬鳴,一副純自然風光,置身其間,深有返樸歸真之感。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8

  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島,位于河北省樂亭縣西南近海,是華北地區(qū)的第一大島,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0.8公里,總面積為2.09平方公里,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國際觀鳥基地。

  自古以來,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常到海上觀光攬勝,稱石臼坨島為“孤懸海中的世外桃源”。前清學者黃佾有一篇《石臼坨賦》,其中寫道:“石臼坨島,清秋濤洶洶,春水溶溶,夜月沾碧,朝曦浴紅。賈舶漁舟,出沒乎其外,琳宮梵宇羅列其中。泉既甘而覺爽,亦古而堪風。論臼坨之勝糜筆舌而能窮。”說到“坨”,其實這完全是樂亭人的一個習慣稱呼,當?shù)匕傩斩及迅叱龅孛娴纳城、土崗成為“坨”。因“坨”字寓意狹小,如今的石臼坨與面積廣博的海島名實不符,遂取原為佛教圣地,島上遍生菩提樹之內涵,改為“菩提島”。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座三孔拱形石門,三拱相連,以中間的拱最高。山門上刻有兩副對聯(lián),請看上聯(lián):風帆沙島皆人間奇境,云影波光造玉宇瓊閣,橫批是:菩提島,取義菩提島上自然風光俊美之意。這是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墨跡。我們再看另一聯(lián):“晨鐘暮鼓抑揚大海潮音,蟹火魚燈掩映一天月色”。這是硬筆書法協(xié)會秘書長陳子恒先生所提。

  下面看我們的左前方有一座涼亭,這是駐蹕亭。相傳當年唐王李世民御駕東征,一路旗開得勝,但在燕南戰(zhàn)役中,唐軍兵敗潰軍南逃至大清河畔,水勢兇猛,幾次爭渡均未成功,便沿河南進,到了入?谔,水淺沒裸,有的地方露出河床,唐王便率兵過河,但這里全是淤泥,下水的軍卒被陷。此時,敵兵已向河邊追來,唐王一籌莫展,仰天長嘆道:“想我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大江大河都曾渡過,難道今日該我死于如此小小泥河不成?”這時,海中眾多螃蟹聞訊趕來,密密麻麻地架起一座蟹橋,唐王一見大喜過望,催動坐騎,帶領部下馬踏蟹橋登上海島。

  回頭看時,敵兵正欲踏橋追趕,唐王心急如焚:“眾位神蟹,趕緊撤掉蟹橋!”螃蟹卻前堵后塞,撤散不開。唐王急忙指揮:“眾位神蟹,不要擁擠,趕快橫著爬呀!斌π妨⒖虣M向爬開,蟹橋消失,敵兵無計可施。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說,但我們知道螃蟹確實是橫行的。也許是當年螃蟹不敢違抗圣旨造成的吧。據(jù)說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島上駐蹕十九日,故該島又叫十九坨,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在島上建了“駐蹕亭”!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游覽觀光,我是來自春秋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姓楊,大家叫我小楊就可以了,非常高興這次能陪同大家共游武漢,希望在我的陪同下能使各位的武漢之行能玩的開心,游的盡興。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風景怡人的東湖,利用路上這段時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

  東湖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的東郊,是國家重點的風景名勝區(qū),它整個面積為8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就占了33平方公里,它相當于是杭州西湖的6倍。雖然東湖不如西湖聞名,但它秀美的山水,濃郁的荊楚風情吸引著國內廣大的游客,東湖的自然風光相當優(yōu)美,湖水澄清,青山環(huán)繞,樓亭點綴,而且它的湖岸線非常曲折,所以又有“九十九灣”之稱,東湖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5%,這是因為東湖屬于亞熱帶氣候,再加上充沛的雨量和光照以及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從而也就孕育出了東湖豐富的植物資源,這里現(xiàn)有各種樹木植物370多種,一年四季不斷的開放。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分別展示了東湖四季不同的林木美景,其中,東湖的梅花和荷花更是聞名全國,它們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栽培技術和研究水平也居全國領先地位。為此,中國花卉,盆景協(xié)會才專門將“中國荷花研究中心”和“中國梅花研究中心”設在東湖。

  東湖沿湖依次劃分為:聽濤、白馬、落雁、磨山、珞洪、吹笛六大景區(qū),但它主要的景點是集中在聽濤區(qū)和磨山區(qū)。等會兒,我們馬上將要游覽的景區(qū)就是磨山區(qū)了。

  說話間,我們已經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了,現(xiàn)在大家看到在我身后的就是磨山區(qū)的大門了,來到這里,您也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這里會叫做“磨山”呢?關于這一點其實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就是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經在這里搭臺祭天,后來他看到這座小山就象磨盤,于是就給它起名叫“磨兒山”;這第二種說法就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說的是大將關羽在這里打獵時,不慎將他的一頂六角帽遺忘在草叢中,到了第二天,這頂六角帽就長成了六峰山,也就是現(xiàn)在的“磨山”了。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對磨山又多了一份好奇和期待呢?下面就請隨我到里面去感受磨山怡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楚風楚情。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兩層的樓亭就是有名的朱碑亭了,它高20米,屬于飛翅形的亭樓,在亭上掛的這塊匾額是郭沫若先生題的,上面不僅有“朱碑亭”三個字,還有朱德先生最喜歡的蘭草圖案。再亭前立著的這個碑呢,就是朱碑了。它上面刻有朱德同志于1954年視察東湖時題的詞,其中尤為讓我們自豪的就是這句:東湖暫讓西湖美,今后將比西湖強。這不僅是朱德同志對東湖的肯定,同時也道出了東湖巨大的開發(fā)潛力,雖然時至今日,東湖的名聲仍沒有超過西湖,但它仍以秀美的山水、豐富的植物、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享譽國內外,從這個意義上講,朱德先生的愿望算是實現(xiàn)了。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0

  湖北神農架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在這里我對大家參加我社的旅游團表示熱

  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覽神農頂和神農壇兩大景區(qū)。

  神農架地處長江和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1970年建立行政區(qū)劃,面積約為325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蓋率達67%,區(qū)內居住有漢、土家、回等民族,人口約7.9萬。

  另外神農架還有個十分氣派的稱號——華中屋脊,這是因為神農架中的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高達3105.4米,為華中第一高峰,故而有此稱號。

  神農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峰,即今天的大小神農架,到現(xiàn)在則指整個神農架林區(qū)。

  神農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開始有原始人類在此活動,相傳炎帝神農氏曾率眾在此搭架采藥,教人們耕種,故將這里稱做神農架。神農架也是巴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20世紀80年代,在神農架發(fā)現(xiàn)了一部民間唱本《黑暗傳》,以解釋宇宙和人類社會的起源、敘說中國古代歷史為主要內容,其特征近似神話史詩,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也填補了華中地區(qū)沒有發(fā)現(xiàn)過長篇神話史詩的空白。

  大家都知道神農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種類繁多的鳥獸蟲魚,很多瀕臨滅絕,在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物種在神農架卻可以見到,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神農架憑借其地理位置以及自然

  環(huán)境的優(yōu)越性,在第三、第四紀冰川時期充當了生物界的避難所,至今尚較好的保存著原始森林的特有風貌,其中有金絲猴、金錢豹、華南虎等極為珍稀的動物。因此,神農架于199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接納為成員。

  神農架也是一座規(guī)模很大的天然藥材庫,有中草藥兩千多種,包括麝香、熊膽、金釵等名貴藥物和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江邊一碗水等珍惜草藥。其中有60多種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現(xiàn)在神農架憑借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旅游資源,在作為觀光度假旅游區(qū)的基礎上,還開展了森林浴行和自行車、攀巖、漂流、淡水垂釣等頗受旅游者喜愛的旅游活動。

  好,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的旅游車呢已經進入了神農壇景區(qū),請大家稍作準備,我們馬上就要下車去游覽。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1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龜峰山的核心景點—萬畝杜鵑花海。在龜背嶺上有分布集中、保存完好連片面積達十萬多畝,生長周期上百萬年得原生態(tài)古杜鵑群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龜峰山的紅杜鵑就相繼爭先斗艷的盛開了。一山連一山都被這猶如紅地毯般杜鵑花所覆蓋,整個山巒呈現(xiàn)一片紅色的海洋,遠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們把這種紅色的杜鵑花,叫映山紅,花開的時候那種如火如荼的鮮亮光彩把整個山都給染紅了。北宋詩人楊萬里曾禮贊過映山紅的這種質樸高雅的品質: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龜峰山地處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氣候、水紋和土壤的巨大差異適宜杜鵑花的生存環(huán)境。龜峰山上的杜鵑花生自天然,分布較廣,是大別山自然風光的經典,她屬于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是小灌木,適宜在潮濕酸性土壤中生長,她的習性是由長綠到落葉,花開的時候沒有葉子,花落后才長出綠葉。這里的杜鵑除作觀賞,葉子、花瓣可入藥并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養(yǎng)顏果脯,樹皮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這種高山杜鵑樹根系發(fā)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梢姸霹N有著很大的觀賞價值、醫(yī)學價值、使用價值。

  在杜鵑花海里神奇的生長著一顆杜鵑樹—杜鵑花王。也許是大自然對龜峰山的寵愛,偏將這一顆奇樹播撒到了這里,據(jù)專家考證她已經有600多年得樹齡了,她是同一個兜同一個根上長出56枝杜鵑樹。“56”一個有著特殊象征意義的數(shù)字,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56種語言匯成一家—愛我中華。 20xx年龜峰山風景區(qū)對這顆奇樹的高度重視和珍愛,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簽訂協(xié)議,為其投保960萬,象征在中華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同一個根同一個兜上長出56枝杜鵑樹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共根相系,血脈相連,為實現(xiàn)中國民族偉大歷史復興而凝聚在一起。20xx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全世界杜鵑花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國四十多位專家,他們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龜峰山,他們一致認為湖北麻城杜鵑杜鵑是他們見到過該種杜鵑分布最集中,林分結構最純,種群面積最大,樹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yōu)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跡,真可謂麻城杜鵑甲天下。

  龜峰山上的杜鵑花有著與眾不同的美,她美的真實,美的自然,美的讓人神往,美的讓人眷戀。花開的時候有粉紅、玫紅、深紅、淺紅,總之她的顏色唯獨一個“紅”字了得。她的火紅的激情象征了麻城人熱情好客,更象征麻城的革命先輩用他們的鮮血將這片土地染成的如此紅艷,如今火紅的杜鵑花也象征了后輩的麻城人在傳承著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他們要用他們滿腔的熱血開創(chuàng)麻城美好的未來。是大自然賜予麻城杜鵑內在、外在的美麗,麻城悠久的歷史和不同時代的人文環(huán)境賦予杜鵑花獨特的文化內涵,難怪白居易曾感慨杜鵑花的美麗“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姆”。

  在龜峰山不僅有神龜,有紅杜鵑,還有原生態(tài)的民俗表演,龜峰山組建的民俗藝術團演繹麻城原生態(tài)的民間藝術,展現(xiàn)麻城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傳承發(fā)揚鄂東民間藝術,讓游人深入了解麻城傳統(tǒng)民間文化。“中華長壽山,世界杜鵑園”。最后我們要游覽的是龜峰山杜鵑盆景園。為了彌補只有春季看杜鵑的遺憾,實現(xiàn)“四季看杜鵑,麻城龜峰山”,景區(qū)在龜峰胡畔投資6000萬,占地30余畝,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鵑盆景園,園區(qū)分為入口區(qū)、溫室展區(qū)、戶外展區(qū)、原生態(tài)餐飲等多功能區(qū)。盆景園是景區(qū)一大靚點,能滿足游客對杜鵑花多樣性和綜合性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杜鵑花城”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天的導游講解就到此結束了。

  節(jié)為媒,花為魂。麻城相繼舉辦了五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游節(jié)”,今年就是第六屆,在這里,純樸、勤勞、好客的麻城人張開雙臂熱忱的歡迎海內外的朋友來到美麗的杜鵑花城做客,龜峰長壽山,杜鵑邀請您!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2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筑群。

  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筑規(guī)模著稱于世。現(xiàn)有古建筑群均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統(tǒng)一設計布局。其規(guī)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xiàn)、若明若暗、欲揚先抑、前呼后應、玄妙超然的藝術效果。國務院于1982年公布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稱:武當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xiàn)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筑成就的展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

  玄岳門:武當山的玄岳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筑,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著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為“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為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為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岳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意思是說,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凈樂國王太子—也就是后來的玄武大帝—十五歲入武當山-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20xx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梁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zhèn)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桿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墻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群峰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20xx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guī)模宏偉,氣派非凡。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3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參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紅樓。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閱馬場,因為它紅墻紅瓦,故武漢人稱之為“紅樓”。10月10日,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湖北地區(qū)的革命黨人,成功地發(fā)動了武昌起義。宣傳廢除清朝宣統(tǒng)年號,建立中華民國,結束了在中國延續(xù)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紅樓因此被譽為“民國之門”,由于紅樓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樓前的廣場中央聳立著孫中山銅像,南端有黎元洪拜黃興為將的“拜將臺”紀念碑。紅樓紀念館的墻上懸掛著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親筆題寫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匾額。紅樓的主樓平面呈“山”字形,為紅色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典雅莊重。

  我們面前的這幢建筑就是鄂軍都督府的舊址,也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筑。它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建筑風格是模仿西方議會大廈的。樓前是同心廣場,寓意是“兩岸一新,和平統(tǒng)一”;樓后是議員公所;還有東、西配樓,其中東配樓專管陳列辛亥文物300余件,許多都是世界罕見的珍品。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鄂軍都督府的會議廳,它原來是咨議局的議事堂。主席臺上布置有一面旗幟,即十八星軍旗,是武昌起義的軍旗,十八星象征著山海關內漢族居住的十八個省份。主題和象征意義是十八個省份的炎黃子孫團結起來,用“鐵血精神”即武力來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陳列分為七個部分、九個展廳,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武昌起義的歷史和影響。

  這是序廳,正面弧線是一組武昌起義的領導人物,副線上是一組十八星旗,民國成立后,十八星旗被頒定為民國陸軍軍旗。

  這是第二廳,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漢。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也未能幸免。自1961年英國在漢口建立租界后,其它各國也相繼而來。他們以租界為據(jù)點,對湖北進行侵略,與此同時,封建統(tǒng)治的危機也日益加深。面對清政府的內憂外患,湖廣總督張之洞開始在湖北推行聳動中外聽聞的“湖北新政”,主體思想就是“中體西用”,以西方先進的科技手段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

  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張之洞深受刺激,為了加強軍力,他開始在湖北編制“新軍”,大力提倡讀書人當兵,投筆從戎在當時竟成為一種時尚。張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觀上為中國的變局準備著條件,很多革命黨人都投身于起義。

  武昌起義成功后,革命黨人隨即成立鄂軍都督府,推舉原清軍統(tǒng)領黎元洪為都督,并發(fā)布公告,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清政府聞訊后大為震驚,急派陸軍和水師統(tǒng)領水路大軍分途并進,直抵武漢,并重新起用袁世凱,委以重任,全權指揮水陸各軍進攻武漢。軍政府成立后立即擴軍備戰(zhàn),武漢市民踴躍投軍,未經訓練便赴戰(zhàn)場與清軍展開殊死搏殺。最終清軍統(tǒng)領下令焚燒漢口,使繁華的街市變成一片焦土。

  革命黨人黃興聽到起義消息后,一路喬裝打扮,乘船到武漢,部署對清軍的反擊戰(zhàn)。其后由黎元洪委任黃興為戰(zhàn)略總司令一職,負責陽夏保衛(wèi)戰(zhàn)。這座由泥人張制作的黃興蠟像反映的正是當年都督拜將的情形。

  武昌起義得到了全國大多數(shù)省份的相應, ,孫中山自海外歸來,元旦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清帝下詔退位,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告終。作為“首義之區(qū)”的武漢,今天還能找到那場革命帶來的印記。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4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北大學旅行社的導游員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為大家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并有所收獲。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徜徉于歷史的長河中,看荊楚風云,聽古曲清音,與古人對話。

  湖北省博物館位于武昌東湖之濱,占地面積9100平方米,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同時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覽歷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

  首先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下湖北省博物館的歷史,他籌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并與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館。1963年1月正式更名為湖北省博物館。

  他擁有著屬于湖北獨特的文化特色,大家知道我們武漢市楚文化的故鄉(xiāng),所以該館建筑具濃郁楚風,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這三個館分別是在99年、20_年和20_年對外開放的。

  省博共收藏文物約70萬件,四大鎮(zhèn)館之寶為: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可是由于今天時間的關系我們就只能重點游覽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好,說話間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展有越王勾踐劍的楚文化館。請大家跟緊我的腳步。

  楚文化館作為湖北省博物館展館的一翼,于20_年12月建成開館。楚,既是國名,又是族名。楚國在公元前220_年被秦國滅掉,立國約有八百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湖北發(fā)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現(xiàn)了楚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楚文化作為先秦時期的一個區(qū)域文化,獨具一格、自成一體、博大精深,是構成先秦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展覽分為八個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區(qū)出土的楚文物精華,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輝煌。那么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該劍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號楚墓。劍全長55.6厘米,劍格寬5厘米,劍型挺拔、莊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劍身上面滿飾黑色菱形暗紋,劍格的一面由綠松石鑲嵌,組成美麗的圖案,另一面則鑲嵌著藍色琉璃,整個裝飾顯得典雅、華貴?拷鼊Ω裉幱袃尚绣e金鳥篆銘文,內容為“越王鳩淺自乍用劍”!傍F淺”就是“勾踐”,這八字銘文準確無誤地標明了劍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們知道面對的是一件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越王勾踐劍出土時插在木質劍鞘里,出鞘時寒光閃閃,耀人眼目,劍刃薄而鋒利,令人贊嘆不已。平時我們只是在電視里看到閃著寒光的劍,今天大家可以一飽眼福了。

  經現(xiàn)代儀器分析測定,勾踐劍為青銅鑄造,其主要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劍脊的含銅量高,劍因此而具有較強的硬度,劍刃含錫量高,劍因此而更為鋒利。越王勾踐劍是一把采用復合金屬鑄造工藝制作的青銅劍。復合金屬鑄造工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合金冶煉技術方面的重要創(chuàng)造,其工藝過程大致是先澆鑄含銅量高的劍脊,然后再澆鑄含錫量高的劍刃。大家知道銅的熔點高于錫,按熔點高低依次澆鑄,既不會使先澆鑄部分熔掉,又可將兩部分復合為一體,使劍剛柔相濟,既堅韌有加又鋒利無比。也許大家在見到越王勾踐劍之前,就已聽說此劍削鐵如泥,這并非夸張之說。雖然我們現(xiàn)在不能用這件國寶去削鐵,但我們在稿紙上測試時,驚奇的發(fā)現(xiàn)提劍輕輕一劃,便有數(shù)十張紙破開,真可謂名不虛傳,不愧為古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杰作。

  越王勾踐劍作為建國以來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當之無愧的原因,不僅在于劍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絕倫的工藝價值,還由于劍主人曾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段顯赫的經歷,那便是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

  勾踐是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在位期間,正值個諸侯兼并戰(zhàn)爭連綿不斷的春秋晚期。地處長江下游的吳、越兩國,多年彼此征伐,互攻不休。越國當時在楚國的幫助下迅速的強大起來。越王勾踐曾經戰(zhàn)勝吳軍,吳王闔閭受傷而死。闔閭死后,其子夫差繼位,立志為父報仇。公元前496年,吳王夫差率精兵攻打越國大獲全勝,使越王勾踐淪為階下囚,被吳王扣押了三年。越王勾踐在忍受了三年的屈辱生活后回到越國,在大臣范蠡、文種的輔佐下,臥薪嘗膽、勵志圖強,用艱苦的生活磨練自己的意志。每天夜里,他睡在柴堆上,意志消沉時,就嘗一嘗苦膽以激勵自己,經過十年忍辱負重、十年韜光養(yǎng)晦,終于使越國由弱轉強。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率精兵滅了吳國,迫使吳王夫差以劍自刎,并進而成就了越國霸業(yè)。

  他發(fā)奮圖強的精神經過兩千多年來許許多多仁人志士的繼承和發(fā)揚已經匯入了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寶庫。

  越王勾踐劍,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xiàn)的越王青銅兵器中唯一一件與勾踐有關的文物。它的出土曾引起我國文物、考古、歷史界的廣泛關注。在對越王勾踐劍的深入研究中,出現(xiàn)了有關越王勾踐劍的兩大難解之謎。

  越王勾踐劍的第一個難解之謎是,地處長江下游的越國國君勾踐的自用劍,為什么沒有留存于越國故地,卻出土于千里之外的楚國貴族墓葬中?相信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就已經有所察覺并有此疑問。一部分學者認為,這柄珍貴的青銅劍是在楚國滅亡越國的戰(zhàn)爭中,被楚國國君繳獲作為戰(zhàn)利品而流入楚國貴族之手的。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江陵望山1號墓的年代在楚滅越之前,因此,勾踐劍不可能是戰(zhàn)利品,而更可能是楚、越聯(lián)姻的禮品。據(jù)史書記載,越王勾踐的女兒確實是楚昭王的寵姬,勾踐劍也有可能是作為嫁妝入楚的。兩種觀點,誰更符合實際目前尚無定論。

  越王勾踐劍的第二個難解之謎是千年不銹之謎。它埋入地下兩千四百多年為何不生銹?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測定,劍的表面大部分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化銅。硫化銅可以防銹。因此,有的專家認為,當時人們已掌握了運用硫化銅進行表面防銹處理的先進工藝,這是越王勾踐劍之所以千年不銹的根本原因。但持不同意見的學者卻認為,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真正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密封條件,并且浸泡于酸、緘適度的中性水中。專家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孰是孰非?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越王勾踐劍以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和工藝價值,無可辯駁地展示出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1973年,中日邦交正;,越王勾踐劍曾作為首批文化使者東渡扶桑,赴日本展出。展出期間引起了日本國內巨大的轟動。當時擔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先生,對這件中國文物珍品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并給予高度評價。日本《朝日新聞》社除廣泛宣傳報道外,還特意要求復制了一件,陳放于該社陳列室中,作為永久的收藏。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古文字學家郭沫若老先生在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時見到這件文物珍品后,感慨萬分,曾賦詩一首:

  越王勾踐破吳劍,專賴民工字錯金。

  銀縷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兩千四百年前,我們祖先用智慧、血汗創(chuàng)造了令人矚目的古代文明。作為今人的我們,應該繼承先人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再創(chuàng)造出新世紀的現(xiàn)代文化,向世人證明中國無愧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譽。

  好了,朋友們,湖北省博物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這次歷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來臨。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5

  神奇龜峰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自然瑰寶,也是景區(qū)標志性的奇特景觀,它是由一塊巨大的裸露花崗巖石形成的山體,俊俏挺拔、氣勢宏偉,海波1260米,堪稱世界地質奇跡。說到龜峰山的來歷,相傳在遠古時代,龜峰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里有一只龜經潛心修煉千年終成正果,神龜用它修來的千年道行為人間疾苦的人們行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玉帝之子—太陽,被貶落人間化成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龜峰山,從此神龜就在這里日日夜夜守護著這一方的人們。大家請往我手指的地方看去,神龜昂首問天,好像正在張大嘴要吞掉天上的太陽一樣。神奇的傳說為龜峰山涂抹了神奇的色彩,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里不僅有天然神龜,還可以頌龜、觀龜、賞龜、品龜、飲龜、食龜?shù)纫札敒槲幕诵牡拈L壽文化。

  龜峰山是長壽山:一是從龜峰到龜尾全場16公里,寬7公里,方圓100多公里,人稱“天下第一龜”;二是龜是動物界壽命最長的動物,自古作為長壽、健康、吉祥的象征;三是龜峰山有“天然氧吧”、“綠色寶庫”之稱,景區(qū)森林覆蓋率95%,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流、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四是游客來這里可以吃山野菜、喝山泉水、飲巖綠茶,白天登山旅游,晚上看民俗演出,心情愉悅,延年益壽;四是龜峰山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有著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在這里您能看到老人們即使年老體邁,仍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輕微的農活,看到他們那種樂觀的情緒、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態(tài)及濃厚的愛心,您會想要和他們一起去生活、去勞作、去運動、去鍛煉當?shù)剡流傳一句順口溜:“經常運動,百病不碰”。到了冬家家戶戶,烤兜子火、喝老米酒,享受著“兜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生活。智者壽,仁者壽,這就是龜峰長壽的奧秘吧!

  我們賞完龜峰勝景,接下來前往千年古寺—能仁禪寺。能仁禪寺,原名普化寺。始建于漢桓帝年間,是我國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解放前毀于兵火之中。相傳曹操曾朝拜能仁寺,并親筆撰寫了“名山名剎名僧此日名傳原是龜峰名勝境,古寺古人古圣當時古跡儼然天竺古能仁”這一千古傳頌的楹聯(lián),既贊美了龜峰山仙景,又表明了對能仁禪寺的景仰推崇之情,充分證明佛教圣地能仁寺在當時已頗具名氣。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征戰(zhàn)中原,也曾游幸龜峰山,并在能仁禪寺留下千古佳句。其鼎盛時期,寺內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及寮房等近百間,僧眾達千余人。東晉仁法禪師、唐代真應禪師、虛應禪師、靈應禪師、宋代圓喜禪師、明代道一禪師、修一禪師等高僧大德先后在此住持,香火一直旺盛。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能仁寺第一期工程——玉佛殿!這座殿是20xx年4月動工興建,采用仿唐式二重檐古代建筑。一樓是念佛堂,是供僧人和信眾念佛修行之用。中間供奉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左邊的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她們協(xié)助阿彌陀佛弘揚西方凈土的修行方法。二樓是玉佛殿,因為殿中供奉的是由緬甸白玉精雕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而得名,這尊佛像高達4米,重達15噸左右,是我們華中地區(qū)第一大玉佛!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釋迦牟尼佛的左右的是“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右邊的是“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他們侍奉釋迦牟尼佛的兩邊。在殿內的左邊是“普賢菩薩”,她象征是真理,她的座騎是大象,寓意吉祥、謹慎、穩(wěn)重!在殿內的左上角是“文殊菩薩”,她象征的是大智慧,她的座騎是獅子,寓意佛法的威嚴,如果我們的香客是學生的 或者家里有讀書或要考大學的一定要來拜拜文殊菩薩 心誠則靈 確保金榜題名!

  殿內釋迦牟尼佛神態(tài)和善、安寧,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如果大家有心,不防為能仁禪寺的重建出份力捐款積德,不在多少,為家人祈求平安,佛曰:瑬一縷黃金,蓄財富,取之不盡,福相隨;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6

  神農頂景區(qū)位于神農架西南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4A級景區(qū),是湖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該旅游區(qū)以自然保護區(qū)保存完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核心,以三峽雙神線為依托,以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物多樣性為特色,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題的自然生態(tài)旅游區(qū)。神農頂風景區(qū)為國家級自然核心保護區(qū),區(qū)內華中第一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區(qū)內以原始洪荒特點著稱,高山草甸綿延千里,箭竹林遮天蔽日,高山石林突兀陰森,冷杉刺破蒼天,杜鵑爭艷奪目,更有眾多珍禽猛獸出沒其間,自然造化之地形迷宮,光怪陸離,給這一方天空披上濃厚的神秘之紗。面積105.7萬畝,內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六座山峰共同構成了華中屋脊,成為長江和漢水在湖北境內的分水嶺,起著保護環(huán)境、凈化空氣、水土保持等重要作用。神農頂終年霧靄茫茫,巖石裸露,長有苔蘚和蕨類植物,山腰上則分布著箭竹林帶、冷杉林帶和高山杜鵑林帶。植物垂直分布特征明顯。 它的主要景點:華中第一峰―神農頂、金絲猴活動區(qū)―金猴嶺原始森林、“野人”夢苑、神農第一景―風景埡石林、野人尋蹤地―板壁巖石林、猴子石、太子埡、保護區(qū)瞭望塔等。主要景觀有高山草甸、高山杜鵑林、原始冷杉林、珍貴草藥等。這里又是地質博物館,不僅有喀斯特地貌和古冰川侵蝕遺跡,還能在崇山峻嶺中找到地球歷次造山運動的痕跡:有元古紀、震旦紀的標準地質剖面,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石化群。境內的山峰、峽谷高低懸殊,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為華中第一峰:最低點的石柱河谷海拔僅398米,高差竟達2700余米,是最具特點的地質地貌景觀匯集地。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7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龍?zhí)丶甭眯猩?rdquo;的導游員克塞,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的東湖風景區(qū)。

  東湖風景區(qū)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風景區(qū)之一,其湖面約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東湖的湖面是這樣的廣闊,風景是這樣的優(yōu)美,那么大家知道東湖是怎么形成的嗎?

  其實東湖瀕臨長江,經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江湖之間,發(fā)育著一片沖積平原,有長達十多公里的環(huán)湖長行高地,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每當汛期,長江水位高于地表時,凹地上游來水便無法外瀉,于是,在洼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東湖。

  1949年以前的東湖幾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huán)境,東湖可被分為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qū),但是現(xiàn)在對外開放的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qū)。

  那么現(xiàn)在就請大家和我一同進去游覽。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后,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qū),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這一塊地方叫做黃鸝灣,這個名字是來源于杜埔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綠樹成蔭,也正合杜埔的詩意。

  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為活化石的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個地區(qū)。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為已經滅絕了,但1945年我過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fā)現(xiàn)了水杉林區(qū),成為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為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fā)現(xiàn),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為市樹,以其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征英雄的武漢人民。

  象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一樣,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jié)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耀眼。

  繼續(xù)往東,我們就到了聽濤軒,聽濤軒的周圍種有翠竹、蒼松,在迎湖面石砌的護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東坡居士書寫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幾株蒼翠的勁松,挺立在陡峭的巖石岸邊,為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韻。在聽濤軒的斜對面就是水云鄉(xiāng)。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 篇18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參觀游覽!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赤壁之戰(zhàn)的發(fā)生地,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zhàn)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zhàn)場遺址。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的主要景觀有: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風臺、鳳雛庵、翼江亭、赤壁大戰(zhàn)陳列館、赤壁碑廊、千年銀杏、三國雕塑園等數(shù)十處,F(xiàn)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各位請看,在赤壁山臨江懸崖上,刻有“赤壁”二字,字體各長150厘米、寬104厘米,據(jù)說當年曹軍大敗,孫劉聯(lián)軍把酒慶功,酒酣之余,周瑜提劍在崖壁上刻下“赤壁”二字,因是巨手神筆,力蓋千鈞,字跡竟透過石崖到了山后,映出了反體的“赤壁,,二字。

  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武財神廟。廟中供奉的神像是我們熟知的三國名將關羽。關公為正義及正氣化身,最善制煞鎮(zhèn)妖除鬼魅防小人。據(jù)說家中若有久病之人,請一尊圣像鎮(zhèn)守宅中,便能驅兇迎吉,所以關羽亦被稱為“關圣帝君”,簡稱“關帝”;關公像除了能祛災避邪,還能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武財神。

  各位朋友,在赤壁山臨江磯頭,有一處涼亭,上蓋琉璃瓦,六柱六角,塔狀尖頂,以赤壁山、鐵山似昆鵬兩翼而得名翼江亭。相傳赤壁大戰(zhàn)時此處為周瑜的指揮哨所,站在此亭中,可憑欄遠眺隔江烏林曹軍駐扎的大本營。在赤壁磯頭,一處開闊平地上,矗立著三國東吳都督周瑜的石雕像,是為了紀念當年赤壁大戰(zhàn)時周瑜的英姿而建立的,雕像是1991年元月立起來的,雕像底座寬高各2米,長3米,人像高6.85米,由26塊花崗石雕炮而成。全高8.58米的石像,是湖北省最大的人物石雕像,充分展現(xiàn)了周郎當年雄姿颯爽、血氣方剛的英雄形象。周都督雕像手持利劍,目光英武,面對曹軍的二十多萬強敵毫不畏懼,整個雕像把周瑜“雄姿英發(fā)”的英雄氣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各位請看,這是拜風臺,又名武侯宮,位于赤壁山東南處的南屏山頂,是為了紀念在赤壁之戰(zhàn)中,諸葛武侯在此“設壇臺、借東風、相助周郎”而建造的。整個建筑面積有310平方米,分前后兩殿廟堂,內殿供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全身塑像,袍帶飄逸,栩栩如生。南屏山東南方的金鸞山上,有一座庵堂名叫鳳雛庵,相傳為赤壁之戰(zhàn)時,“鳳雛先生”龐統(tǒng)披閱兵書之處,后人于此建鳳雛庵紀念鳳雛先生為赤壁大戰(zhàn)作出的貢獻。

  各位請看,這是赤壁碑廊,位于拜風臺右側,東風閣后。碑廊建筑面積277平方米,為四合回廊式、鋼筋混凝土及木石結構。門楣有李爾重題“赤壁碑廊”四字,廊內鑲嵌有25塊石碑,碑上有歷代詩人對于赤壁之戰(zhàn)進行描述的的詩、詞,均由全國著名書法家所書,赤壁碑廊后墻的正中還有一塊黑色大理石碑,碑文乃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手跡,內容為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

  各位請看,這棵千年古樹銀杏,此樹高數(shù)十米,主干挺拔,枝繁葉茂,甚是壯觀,為周邊景致增色不少。據(jù)說這棵銀杏樹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是龐統(tǒng)當年親手栽種的。這棵古樹也是當年目睹赤壁之戰(zhàn)后唯一有生命的幸存者。更有傳說龐統(tǒng)死后變?yōu)轼P凰后棲息于這棵銀杏樹上。

  各位請看,這座望江亭位于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景區(qū)中的赤壁山的山頂,據(jù)說是黃蓋當年觀望曹營的地方。黃蓋是東吳的三朝元老,早年就跟著孫堅一起打天下,為孫氏基業(yè)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赤壁陳列館,它是以赤壁之戰(zhàn)為主題的專題陳列館,面積2069平方米。1990年動工興建,1994年建成。館內設有序廳、戰(zhàn)況模型室、蠟像故事室、文史資料室。館內的展品真實地再現(xiàn)了東漢末年的人文歷史和當時三國赤壁鏖兵的壯觀場面。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三國雕塑園,園中的石雕都是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娜龂宋,這些比較有特色的三國人物及文物模型,精致地擷取的歷史鏡頭,風趣幽默地再現(xiàn)《三國演義》中所表現(xiàn)人文主義的美麗浪花,或令人捧腹,或令人啞然失笑,或讓人浮想聯(lián)翩,發(fā)思古之幽情;原始、樸拙、和諧、自然的雕塑模型立于茂林修竹間、石桌、石凳旁等,內涵豐富,格調高雅,造型流暢,制作精細,美化空間,升華環(huán)境。更是讓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到三國文化的精彩。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三國影視城。影視城以“赤壁再現(xiàn)三國,游客親歷戰(zhàn)爭”為理念,采用三國廟會、實景演義、民間絕技、漢代戲劇等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再現(xiàn)以三國人物掌故、戰(zhàn)斗場面、民俗民風為核心的“三國文化”。景區(qū)完美融合三國文化、漢代文化、道家文化于一體,具有極為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一處非常值得一看的人文景觀。

湖北菩提島導游詞(通用18篇) 相關內容:
  • 湖北導游詞十篇

    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中外游客如此評價九畹溪漂流。九畹溪距三峽大壩20公里,分為兩段,上段兩人一舟,闖越怪石密布、浪花四濺的激流險灘;下段坐觀光艇或沖鋒舟,穿越絕壁林立、山窮水復的九畹峽谷,欣賞地縫、仙女山、望夫石等奇觀...

  • 2023年湖北景點導游詞經典(通用3篇)

    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游覽觀光,我是來自春秋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姓楊,大家叫我小楊就可以了,非常高興這次能陪同大家共游武漢,希望在我的陪同下能使各位的武漢之行能玩的開心,游的盡興。...

  • 神龍島導游詞范文_湖北導游詞(精選3篇)

    今天,我早早起了床,因為我要去千島湖。大約坐了3小時的車,我們到了千島湖。我們急匆匆地買了船票就去了碼頭,走上輪船時有點搖搖晃晃,這可是我第一次坐船,心里有點緊張。...

  • 湖北精彩導游詞(精選4篇)

    神農頂景區(qū)位于神農架西南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4A級景區(qū),是湖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該旅游區(qū)以自然保護區(qū)保存完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核心,以三峽雙神線為依托,以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物多樣性為特色,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題的自然生...

  • 湖北東湖的導游詞(精選11篇)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后,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qū)。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個地區(qū),可是后來卻一度消失了。...

  • 湖北景點導游詞(精選10篇)

    湖北神農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在這里我對大家參加我社的旅游團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 2023年經典湖北導游詞(精選3篇)

    利川市可謂物華天寶,細細數(shù)來,竟有很多世界第一、亞洲第一、中國第一。如流傳世界的《龍船調》,有“天下第一杉”之稱的“水杉王”,有“土家第一寨”之稱的“魚木寨”,“大水井”等,但是真要數(shù)出這些“名牌名品”的成名時間早遲,得...

  • 湖北武漢旅游導游詞(精選3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代表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就好人們常說的那樣,相逢就是緣分。能和大家相逢在美麗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我感到非常榮幸。...

  • 湖北的導游詞(通用6篇)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Today, we will go to visit Hubei Provincial Museum. On the way to the museum, I ‘d like to show a present to express my warmest welcome to you. You may wonder what the present is....

  • 湖北古跡旅游導游詞-湖北導游詞(精選3篇)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筑群。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筑規(guī)模著稱于世。...

  • 美麗湖北導游詞(精選3篇)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歡迎你們來到著名的旅游景點-----龜峰山游覽觀光!我是今天帶領大家參觀游覽龜峰山的導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加我小李。如果在呆會的講解中小李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及時給小李指出來,以便我能快速改正。...

  • 楚都紀南城導游詞_湖北導游詞(精選3篇)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游覽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故都紀南城遺址。要想深入了解這座古代都城,就必須首先對整個楚國歷史及它所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明有所了解。按《史記·楚世家》和《國語·鄭語》的說法,楚人是祝融的后裔。...

  • 湖北觀光導游詞(精選3篇)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huán)拱之中。據(jù)《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fā)生在這里。...

  • 關于湖北龜峰山的導游詞(精選9篇)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麻城龜峰山風景區(qū)的導游,今天很高興由我?guī)ьI大家一同走進麻城,一同走進龜峰山,一同走進那美譽神州大地的杜鵑花海!叭碎g四月天,麻城看杜鵑”。...

  • 關于湖北景點的導游詞(精選12篇)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大別山游覽觀光。經過長途的跋涉,大家一路辛苦了。我叫,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X或X導。這位是司機趙師傅,他開車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乘坐他的車,請大家放心。...

  • 河北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