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泉景點導游詞怎么寫(精選3篇)
寶泉景點導游詞怎么寫 篇1
寶泉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西四十公里處的峪河出山口,北依太行,南眺黃河,峰奇壁峭,泉盈地靈。故名“寶泉”,總面積150多平方公里,內有六大險谷,二十四奇峰,著名景點:潭頭巨瀑、西溝水簾、幽深迷徑、避暑山莊、二龍戲珠、空中電網、鋸齒山、老爺頂、黑龍?zhí)、白龍(zhí)、西潭以及建筑宏偉的寶泉水庫大壩等。冬來云霧繚繞、仙境漾蕩;夏至泉水清涼,鳥語花香;寶泉美在天然,廳在峻險,新在別致,貴在原始,自古為旅游勝地。
“寶泉”因一口泉眼而得名,水流千年,從不枯竭。相傳古時候一年的除夕夜,一直南蠻人的商隊因大雪封路留宿在泉眼旁的人家,夜深人靜,商隊首領靜坐泉畔時無意發(fā)現(xiàn)了泉眼冒金元寶的秘密。在南蠻人年事已高決定退出江湖的最后一年,他把秘密告訴了房東夫妻。得知這個秘密的夫妻二人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慢慢慢變得好吃懶做貪欲泛濫起來,為了能更快得到更多的金元寶,他們揮起鋤頭挖開了泉眼,泉眼冒出的最后一塊金元寶卻變成了大石頭,直接滾落到了小西溝景區(qū)的寶泉谷,變成了今天游客看到的寶泉谷景點---元寶石。
該景區(qū)山清水秀,自然韻味濃厚,是南太行地區(qū)最有開發(fā)價值的旅游項目之一。
寶泉景點導游詞怎么寫 篇2
河南寶泉旅游度假區(qū)位于河南省輝縣市薄壁鎮(zhèn),屬于典型的峽谷生態(tài) 觀光景區(qū),整個旅游度假區(qū)分為大西溝景區(qū)和小西溝景區(qū)兩大部分,總 面積77.65平方公里,是國家森林保護區(qū),國家級重點生態(tài)公益林和太行獼猴保護區(qū),年平均氣溫10度左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
景區(qū)坐擁高峽平湖、雄奇峽谷、超高瀑群,猶如一幅鬼斧神工的峽谷 畫卷,分布著雙龍瀑﹑見龍瀑﹑躍龍瀑﹑飛龍瀑﹑青苔瀑﹑川字瀑﹑疊瀑﹑三連瀑﹑龍浴湖瀑﹑珍珠簾瀑等十大瀑布,號稱豫北最大瀑布群。
景區(qū)內高山林立,峽谷萬丈,森林繁茂,水源充沛,澗潭、瀑布、涼 亭密布,保留著讓人嘆為觀止的靈山秀水和原始美態(tài)。
這里集雄、秀、 奇、幽于一體,攬山、水、林、洞于一身,專家贊譽“貴在原始,美在 天然”,人稱‘中原小九寨’。
有見龍瀑﹑翡翠潭,飛龍瀑﹑躍龍瀑﹑飛虹橋﹑雙龍瀑﹑凌云臺﹑百 鹿湖﹑奇石走廊﹑吸水靈石﹑五連瀑等100多處旅游景點,一步一景,一 景一奇。
其中見龍瀑落差達320米,瀑布最大流量可達3000立方米/每秒 ,似云龍飛騰,氣貫如虹,號稱‘中原第一瀑’。
翡翠潭碧綠無暇,明麗如畫,潭水蕩漾,猶如人間仙境,被譽為‘太 行第一潭’。
游龍峽蜿蜒迂回,山崖瑰麗,碧水橫溢,原始山水之精品畫廊。
寶泉景點導游詞怎么寫 篇3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傳佛教于公元1世紀傳入峨眉山。近20__年的佛教發(fā)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圣地,F(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就峨眉山的第二高峰――金頂,海拔3077米,這里是個較大的建筑群,過去包括錫瓦殿、銅瓦殿、金頂(金殿)、光相寺、祖殿等。最早的建筑傳為東漢時的普光殿,唐、宋時改為光相寺,明洪武時寶曇和尚重修,為鐵瓦殿。錫瓦、銅瓦兩殿為明時別傳和尚創(chuàng)建。金頂金殿為明萬歷年間妙峰禪師創(chuàng)建的銅殿,萬歷皇帝朱翊鈞題名“永明華藏寺”。金頂?shù)牡妹,來源于“金殿”。據有關資料記載,金殿瓦柱門窗四壁全為滲了金的青銅鑄造,中供普賢菩薩像,旁列萬尊小佛,門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圖。當早晨朝陽照射山頂時,金殿迎著陽光閃爍,耀眼奪目,十分壯觀,故人們稱之為“金頂”?上г谇宕拦饽觊g,一次大火,燒坍了金殿,留存下來的只有一通銅碑,現(xiàn)存華藏寺中,另有幾扇原金殿窗門也存在華藏寺。從這幾件遺物中,我們可以想見當年金殿是何等的輝煌壯觀。
現(xiàn)今華藏寺比原先華藏寺規(guī)模大,寺門金字橫匾書“華藏寺”三字,是1990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第一殿為彌勒殿,殿內供彌勒銅佛像一尊。彌勒像側,即為原金殿銅碑。第二殿是大雄寶殿。殿內供釋迦牟尼“三身”佛像。三身佛后,有銅鑄大象一只,銅鑄普賢像一尊,皆為1972年金頂火災劫后遺物。第三殿是普賢殿。殿正中高懸“金頂”橫匾,是集唐大書法家柳公權的書法。
金頂四面十方普賢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普賢菩薩的第一個四面十方藝術造型,是佛教教禮、教儀與造型的完美結合。金佛系銅鑄鎦金工藝佛像造像,通高48米,總重量達660噸,由臺座和十方普賢像組成。其中,臺座高6米,長寬各27米,四面刻有普賢的十種廣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崗石浮雕裝飾,十方普賢像高42米,重350噸。金佛設計完美,工藝流暢,堪稱銅鑄巨佛的曠世之作,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審美價值,是海峽兩岸藝術智慧的結晶。金佛通高48米,源自佛經中“四十八愿度眾生”,意喻阿彌陀佛度脫一切眾生的四十八大愿。金佛中的“十”有四層含義: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愿;二是普賢的十個頭像分別體現(xiàn)普賢十大行愿的內涵,頭像分為三層,神態(tài)各異,代表每一個愿的特定含義;三是代表佛教中的十個方位,意喻空間重重無盡;四是代表時間上的無窮盡。
各位游客朋友們,我們的游覽活動到這里就要結束了,但愿峨眉山的雄、秀、神、奇,能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