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綠博園導游詞(精選3篇)
河南鄭州綠博園導游詞 篇1
大家好,我叫王飛翔,歡迎大家來到綠博園。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游覽這里。
現(xiàn)在我們在綠博園北門,正前方是一座假山,這座山雄偉壯觀,上面長滿了花木,石縫里還長著青苔。請大家看山上的那幾個大字:“綠博歡迎你。”
綠博園園區(qū)規(guī)劃設計立足生態(tài)性、注重示范性、拓展休閑性、彰顯文化性和科技性,融入了綠色生命、綠色生活、綠色經(jīng)濟、綠色家園和綠色科技的理念,充分體現(xiàn)“讓綠色融入我們的生活”的主題。鄭州綠博園綠化景觀結(jié)構(gòu)分為 “一湖、二軸、三環(huán)、八區(qū)、十六景”。
接下來請大家順著湖邊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江蘇園。這邊是古色古香的長廊,還有碧綠清澈的水,生機勃勃的松樹,一切是那么美好。走在石子路上,是不是有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味道?
游客們,我們現(xiàn)在在鄭州園,請大家往上看,那兒是一朵巨大的水晶月季,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現(xiàn)在我們身處非洲園,我們看到的是瑪雅文化了。這幾根木頭柱子,代表著瑪雅文化的圖騰,上面畫滿了各種色彩艷麗的圖案,還雕刻著鷹的翅膀。
你們還會看到許多以前沒見過的東西:猴面包樹、埃及的獅身人像、金字塔.
接下來是自由活動時間,請大家繼續(xù)參觀游覽。
河南鄭州綠博園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河南省會鄭州市參觀游覽。我叫劉齊,是鄭州天下旅行社的導游,這位是我們的司機鄒師傅。大家在鄭州旅游期間,將由我和鄒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愿您在鄭州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
鄭州是河南省會,河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地處中華腹地、九州之中,她北臨滔滔黃河,西依巍巍嵩山,東、西接廣天邊際的黃淮平原,素有“雄峰中樞,空域險要”之稱。
鄭州古屬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五王滅殷后,將其北管叔鮮封于此地,成為管國。秦滅六國后這里設縣屬三川郡。東漢時為管城。隋文帝開皇三年稱鄭州,這是鄭州稱號的開始。清代,鄭州升為直隸州。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人大罷工革命運動后,被稱為“二七”名城。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后,設置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鄭州成為省會城市。
全市轄區(qū)5區(qū)和郊區(qū)1區(qū)(上街區(qū))、5市、1縣,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580萬,其中市區(qū)城市面積約130平方公里,市區(qū)人口約190萬。
鄭州交通便利,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隴海鐵路在此交匯,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最現(xiàn)代的貨運編組站;107和310國道在此交匯:由鄭州通往全省各地的高速公路網(wǎng)正在形成、現(xiàn)在游客走高速可直達北京。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中國第21個國際機場和十大機場之一。鄭州商貿(mào)發(fā)達,素有商城之稱,早在1992年,這里就爆發(fā)了轟動全國的“商戰(zhàn)”,今天的商戰(zhàn)更是好戲連臺。鄭州地上地下資源豐富,農(nóng)副產(chǎn)品繁多,工農(nóng)業(yè)發(fā)達,是國務院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
鄭州環(huán)境優(yōu)美,綠樹成蔭,素有綠城美譽。特別是近年來,鄭州加大拉城市建設的力度,城市品位不斷提高。鄭州新建拉濱河公園,紫荊廣場等大型綠地和廣場。鄭州旅游資源豐富,有嵩山風景名勝區(qū),那里有以少林工夫名揚天下的少林寺;有鄭州黃河游覽區(qū),是領略母親河神韻的好去處;有新鄭軒轅帝故里,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好地方,還有大河村遺址,鄭韓故城,鞏義宋陵,打虎亭漢墓、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名勝古跡。鄭州旅游配套設施完善,各種星級飯店、各菜系餐廳、各種娛樂設施等等一應具全,夜生活也豐富多彩。
您旅游期間,將會得到周全高檔的服務、感受到中原人民的熱情、淳樸,更會了解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歡迎大家到鄭州旅游觀光。
河南鄭州綠博園導游詞 篇3
中岳廟位于太室山東南麓黃蓋峰下,在登封城東4公里處。四周群山環(huán)繞,風景秀麗。中岳廟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漢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時令祠官加增擴建,以后歷代均有擴建。唐、宋年間極盛一時。宋末至清初屢有廢興,清乾隆年間對中岳廟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重修。
現(xiàn)存廟制基本上保留著清代重修以后的規(guī)模,中軸線建筑共十一進,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zhèn)坊、崇圣門、化三門、竣極門、嵩高竣極坊、中岳大殿、寢殿、御書樓。從中華門起全長13華里,面積十萬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現(xiàn)存宏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廟宇建筑群。
現(xiàn)存文物:有殿、宮、樓、閣、坊、亭、臺、廊廡、門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間,其中主要建筑多為清代宮庭式樣,漢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闕、漢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鐵人、宋金四狀元碑、金代中岳廟圖碑、金代和明代鐵獅、明代五岳真形圖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廟內(nèi)尚存木刻道教經(jīng)典版百余塊。另有《說嵩》、《嵩岳廟史》、《龍?zhí)端掠洝返劝蹇糖в鄩K。這些歷史文物珍品為研究我國建筑史、藝術史、道教史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中岳廟廟會)
每到春年農(nóng)歷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傳統(tǒng)的中岳廟會就拉開了序幕。會期長達10天,廟會活動豐富多彩!八┩尥蕖笔橇餍性诋?shù)氐囊环N求子習俗。凡婚后不孕的婦女,大多都要在廟會期間參加這項活動。拴的地點一般都在中岳廟后院的崇圣門周圍和寢殿里。更詳細的資料參考民俗節(jié)慶:中岳廟廟會。
(周圍景點)
中岳廟的東鄰有盧崖寺和盧崖瀑布,西鄰有“全國塔”之稱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均可一游。
(太室闕)
在這座廟的前方約300米處,有一座太室闕,是中岳廟的象征性大門。東漢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與少室闕、啟母闕并稱中岳漢三闕。
太室闕高3.92米,東西兩闕相距6.75米。闕身用長方石塊壘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頂,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陽城”六篆字,氣勢挺拔,蒼勁有力。另有漢隸和篆、隸參半的兩段銘文,記述呂堂等人建闕的因由,是研究我國書法演變的重要實物。
闕身四面用減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車騎出行、馬技、舞劍、龍、虎、玄武、象、羊頭、斗雞、犬逐兔、蟾蜍、貓頭鷹、建筑物、長青樹等畫像50余幅,是研究漢代風俗習慣和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
太室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闕是一種裝飾建筑,表示尊嚴,一般立于城、宮、門前的甬道兩旁。
(中華門)
中華門是中岳廟的大門。沿廟宇中軸線依次而上,有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zhèn)坊、崇圣門、化三門、崇高峻極坊、峻極殿、寢殿、御書樓等建筑,共11進院落。
在這些建筑中,宏偉的是峻極殿,亦稱中岳大殿。紅墻黃瓦,金碧輝煌,是中岳廟的正殿,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仿,高達20余米,面闊9間,進深5間,面積為920平方米。
(古神庫)
在崇圣門東面有一座“古神庫”。鐵人分別立于神庫四周,為鎮(zhèn)庫鐵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鑄造。鐵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這是我國現(xiàn)存形體、保存的四個守庫鐵人,人們也稱他們?yōu)椤版?zhèn)廟鐵人”。這樣的鑄像,在別的寺廟是沒有的。圍繞著這四個鐵人,當?shù)亓鱾鱾饔性S多傳說和風俗。當?shù)匦『⒆佣嫉借F人面前舉行成人儀式,據(jù)說鐵人還有祛病消災的作用。
(中岳廟的鎮(zhèn)廟鐵人)
在中岳廟眾多的文物古跡中,站立在崇圣門東側(cè)的四尊鐵人顯得特別引人注目。鐵人分別立于神庫四周,為鎮(zhèn)庫鐵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鑄造。鐵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這是我國現(xiàn)存形體、保存的四個“守庫鐵人”,人們也稱他們?yōu)椤版?zhèn)廟鐵人”。
圍繞著這四個鐵人,當?shù)亓鱾饔性S多傳說和風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紹說,很早以前,這鐵人是八個,一邊四個,分立在東西兩個神庫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時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飛率領愛國將士轉(zhuǎn)戰(zhàn)在黃河南北兩岸。后來,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廟的鐵人摩拳擦掌,義憤填膺。一天晚上,他們喬裝打扮,偷偷來到黃河岸邊。誰知擺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個人,于是只好四個人先過,另外四個鐵人在邊等候。等擺渡的小船返回載后四個鐵人時,天色已經(jīng)大亮,中岳廟的道主派人找到黃河岸邊,把沒有過河的四個鐵人強拉硬扯綁了回來。所以,至今站立在東邊神庫周圍的四個鐵人還是一副怒目而視、壯志未酬的神態(tài)。
當?shù)氐睦习傩帐軅髡f的影響,對鐵人充滿了崇敬之情,孩子周歲時,當?shù)厝艘街性缽R的鐵人前舉行掛鎖儀式。掛鎖前,家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銅鎖或銀鎖先掛在鐵人的臂膀上,然后讓孩子焚香磕頭。待鎖從鐵人身上取下,掛到孩子的脖子上時,就意味著鎖是鐵人送給孩子的禮物,孩子將受到鐵人的保護,以后就會平安健康。
除了掛鎖之外,當?shù)厝藖淼街性缽R的鐵人前,總要有目的地撫摩一陣。據(jù)說人身體的哪個部位疼痛不適,只要摸摸鐵人與自己相同的部位,這樣,自己的病痛就會減輕甚至痊愈。
(峻極門)
峻極門又名將軍門,是中岳廟的中心院落的大門,重修于清乾隆年間。面闊5間,進深6架,歇山式屋頂,琉璃瓦蓋頂,系清代典型的宮式建筑。中門兩側(cè),塑有兩尊高5米、腰圍4.8米的手執(zhí)金斧的威武守門將軍神像,故又稱將軍門。
(嵩高峻極坊)
嵩高峻極坊位于峻極門之北14米處,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稱迎神門,此坊為四柱三樓式建筑,黃瓦蓋頂,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額上題“嵩高峻極”四字,傳說為康熙帝御書。
(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位于拜臺北面,建于高約3米的大月臺上,此殿的建筑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似,面闊9間,進深5間,面積約920平方米,重檐黃瓦,高大雄偉。殿內(nèi)裝有天花板并飾有彩色繪畫以及盤龍藻井,相傳是用柏樹根雕刻而成,工藝精致,巧奪天工。殿內(nèi)神龕中央坐橡是武則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態(tài)雄偉。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龕外兩側(cè),塑有身穿盔甲,手執(zhí)金瓜斧,高約6米的鎮(zhèn)殿將軍方碧和方相,雄偉莊重。
(拜臺)
拜臺即填臺,磚石砌造,邊長10.97米,高1.32米。俗稱填臺,為奠臺或拜臺。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軸線上。
(東西廊房)
中岳大殿兩側(cè)的東西廊房,與峻極門構(gòu)成一座長方形的庭院,其面積約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區(qū)僅有的一處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內(nèi)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閻君塑像。
(寢殿)
寢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靈妃的寢宮,建制七間,歇山式建筑,黃色琉璃瓦蓋頂,莊麗雄偉,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與天靈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兩端的神龕內(nèi),雕刻精致的龍鳳榻上,天中王睡著,天靈妃陪坐榻旁,人稱“睡爺爺,坐奶奶”。
神龕外有太監(jiān)塑像。殿前月臺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廟會期間,凡當?shù)夭辉械膵D女都要來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黃蓋亭)
黃蓋亭位于黃蓋峰上,峰頂原為中岳廟廟址,岳廟下遷后改作中岳行宮。黃蓋峰原名神蓋山。后因漢武帝劉徹游嵩岳時,曾登此峰,武帝當時身穿大紅袍,撐起黃羅傘,如天上黃云蓋頂,故改名為黃蓋峰。峰上現(xiàn)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黃色琉璃瓦蓋頂,三重石欄,環(huán)抱亭腳,幾棵翠柏,陪襯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
嵩山曾是一個被樹木覆蓋的茫茫林海,現(xiàn)存古樹名木一千余株。中岳廟內(nèi),西漢至明代種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稱為古柏博物館。這些古柏不但樹齡長,且樹形頗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態(tài),形象逼真。上圖為鹿柏,下圖為猴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