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艦導游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將由我?guī)Т蠹覅⒂^以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艦——中山艦。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服役二十五年,歷經(jīng)坎坷,它與孫中山先生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緊密相連。中山艦記錄了中國近代一段屈辱的歷史,同時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抵御外來侵略的象征,是近代中國革命史上一座豐碑。
說起中山艦的來歷,還得追溯到洋務派“強兵富國”、督練水師的事情上來。 1894年,李鴻章慘淡經(jīng)營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zhàn)中全軍覆沒后,清政府為了重建海軍,于1898年向德、英兩國購置艦艇九艘。1910年清政府派海軍大臣載淳和海軍提督薩鎮(zhèn)冰赴日本考察,從三菱長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所訂購了同樣款式的鋼木結構軍艦兩艘。但當1912年竣工下水時,清政府已在一年前被辛亥革命推翻。幾經(jīng)周折,袁世凱經(jīng)掌的北京政府,付清了造艦的欠款,并將兩艘軍艦分別命名為“永豐”、“永翔”號;1913年元月,兩艘艦正式編于民國海軍第一艦隊。因此可以說中山艦是清政府的遺腹子。
縱觀中山艦的歷史,是中國近代四大歷史事件的進行史,海軍南下護法、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和金口喋血生動地向我們展現(xiàn)了它的滄桑歷程。
初創(chuàng)的中華民國,風雨飄搖,多災多難,袁世凱稱帝的鬧劇剛剛落幕,張勛復辟一波又起,段琪瑞在擔任了北洋軍閥政府總理后,公然拒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并解散國會,他們的到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極大憤怒和革命積極分子的強烈反抗。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舉起護法大旗,海軍總長程璧光隨之率“永豐”、“永翔”艦所在的第一艦隊,共11艘,組成護法艦隊,浩浩蕩蕩地開進廣州。該年9月10日,孫中山擔任廣州軍政府大元帥職務,當時他想利用南北軍閥之間的矛盾來進行護法,但后來兩方軍閥在相互的妥協(xié)之中對軍政府進行改組,孫中山先生愿望落空,被迫于1918年5月4日,憤然辭去廣州軍政府大元帥職務,護法運動半途夭折。此次海軍南下護法雖告失敗,但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它發(fā)動了全國人民進行共和護法的斗爭,也鍛煉和培育了海軍的革命精神,為廣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1922年,南方國會在廣州召開兩院非常會議,當時與會人員一致選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tǒng),革命力量方興未艾并準備于5月?lián)]師北伐,但是時任內政總長、粵軍總司令,人稱“廣東王”的陳炯明,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出于一己私利不愿北伐,并于6月16日在廣州叛亂,發(fā)出“炮打總統(tǒng)府,活捉孫中山”的叫囂。由于孫中山在叛軍攻打前數(shù)小時得到消息,他化裝成一個郎中,到達天字碼頭,登上寶璧艦,并于6月17日,在永豐艦艦長馮肇憲的護衛(wèi)下,輾轉登上永豐艦,一直到8月9日指揮平定叛亂,長達55天。
孫中山先生為什么在登上寶璧艦后,又輾轉登上永豐艦呢?這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當初孫中山先生從總統(tǒng)府脫險后,徑直登上早已停在天字碼頭的寶璧艦,見到了海軍司令溫樹德。溫樹德曾得到孫中山的賞識,爬上海軍司令的位置,按理他應積極支持孫中山,以報知遇之恩,但此人慣于投機,在政治傾向上“兩邊倒”。陳炯明叛變后,溫樹德打起自己的如意算盤,如果孫中山先生平息陳炯明叛亂失敗了,溫樹德自己可拿孫中山作為和陳炯明交換的籌碼;如果孫中山先生平息了叛亂,他自己則創(chuàng)下了蓋世奇功。但其狼子之心昭然若揭。第二天,永豐艦艦長馮肇憲要求拜見大總統(tǒng),馮艦長見過孫中山后著急的說:“大事不好,永豐艦上的官兵聽說大總統(tǒng)蒙難,紛紛要求炮擊叛軍陣地,肇憲不敢妄動,再三勸阻也無效,煩請大總統(tǒng)移駕永豐艦,好好勸勸大家,以便永豐艦同整個海軍艦隊一致行動 ”。孫中山先生答應了馮肇憲的請求,當孫中山先生一行登上永豐艦,才發(fā)現(xiàn)許多海軍艦長都聚集在艦上,感到非常奇怪。馮肇憲看出了孫中山先生的疑惑,忙上前解釋:“報告大總統(tǒng),溫樹德近幾年來一直在海軍艦隊中培植自己的親信,排斥異己,并與陳炯明往來頻繁,我們大家不放心,特設此計,請總統(tǒng)居住我們永豐艦上,好保護大總統(tǒng)的人身安全”。孫中山先生聽完馮肇憲的解釋,這才明白過來。
從此,孫中山先生與永豐艦全體將士一起開始了驚心動魄的平叛斗爭。因此有人說,如果沒有永豐艦的千秋功業(yè),沒有海軍將士的赤膽忠心,中國近代史的進程也許會因此而改變。
在孫中山廣州蒙難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蔣介石。在陳炯明叛變之前,蔣介石曾提醒孫中山先生要警惕陳炯明。因陳炯明居心叵測,擁兵自大,加上盤踞廣州上層的人士多為陳炯明的死黨,所以必須先調整內部,鞏固后方,再圖北伐。當時,由于孫中山先生過分信任陳炯明,沒有采納蔣的意見,所以蔣介石一氣之下,回到浙江寧波發(fā)展他自己的事業(yè)。在陳炯明叛變的第二天,孫中山以蔣緯國接收的名義發(fā)了一封加急電報,電文僅六個字:“事緊急,盼速來”。蔣介石接電報后,于6月25日一路馬不停蹄取道上海前來廣州,6月29日登上永豐艦,之后他寸步不離孫中山先生,協(xié)助孫中山平叛。
在孫中山先生廣州蒙難時,蔣介石因護駕有功,取得了孫中山先生的極度信任,為他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所以孫中山廣州蒙難可以說是蔣介石的政治發(fā)跡點。
1923年,孫中山先生攜夫人宋慶齡重登永豐艦,與全體海軍官兵合影,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和見證著孫中山先生與永豐艦的血肉關系和特殊感情。這就是孫中山登上永豐艦保留存世的唯一的一張照片,十分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