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觀光導(dǎo)游詞(精選3篇)
湖南觀光導(dǎo)游詞 篇1
桃花源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雖是虛構(gòu),但實有其地,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縣。桃花源南臨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內(nèi)古樹參天,修竹婷婷,壽滕纏繞,花草芬芳, 有石階曲徑、亭臺牌坊裝點,宛若仙境。這里每年的3月28日舉辦桃花節(jié),推出各種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動,如果你此時去桃花源,將會留下浪漫的回憶。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嶺、秦人村4個景區(qū),其中桃花山、秦人村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樹林、窮林橋、菊圃、方竹亭、遇仙橋、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館、集賢祠等70余處景點。
尋訪桃花源,車至桃花山牌坊下車。坊在公路南側(cè),始建于1943年,后傾塌,1973年按原貌修復(fù),坊上石刻,介紹了桃花山的概況。牌坊兩邊的柱上,有“紅樹青山斜陽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對聯(lián)一副,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過牌坊,上桃花山,迎面有一條小溪,這是桃花溪。溪的右側(cè)是桃林,窮林橋便隱藏在這片桃林的深處。桃花溪一帶的景致,有如《桃花源記》中的描述:“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三月桃花盛開時,這里桃花蓋頭,千樹萬樹,如織就的云錦,令人陶醉。
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旅游區(qū)位于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前面有滔滔不絕的沅江,后面是綿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內(nèi)古樹參天,修竹婷婷,壽藤纏繞,花草芬芳,有石階曲徑、亭臺碑坊裝點,宛若仙境。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嶺、秦人村4個景區(qū),其中桃花山、秦人村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樹林、窮林橋、菊圃、方竹亭、遇仙橋、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館、集賢祠等70余處景點。
桃花源這個名勝古跡,神州大地家喻戶曉,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詩并序》中描繪的“世外桃源”,環(huán)球之內(nèi)盡人皆知。久負盛名的桃花源究竟在何處?權(quán)威工具書《辭!吩谟嘘P(guān)“桃源山”條目的解釋中明確指出,桃源山“在湖南省桃源縣西南。下有桃源洞,又名秦人洞,白馬洞“,是東晉陶淵明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由于陶淵明《桃花源詩并序》的深遠影響,凡唐之著名詩人,文學家,士宦,道人等,對桃源山,桃源洞,桃源觀幾乎都向往頃心向往。據(jù)史記記載,在桃花源留下詩文的唐代名人多達四。五十名,其中有:孟浩然。張旭。王維。李白。劉長卿,劉禹錫。王昌齡,李群玉等。及至宋朝,桃花源得到了更大的開發(fā)與修復(fù),成為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宋太祖(公元963年),朝廷把有名勝古跡的桃花源的沅江中下游兩岸地域從武陵縣析出,另置一縣,并以“桃源“為縣名。其后不久,朗州改名為鼎州,桃源縣境內(nèi)桃花源遂屬鼎城州。(公元1165年),鼎州改為常德府,桃源縣及所轄桃花源隨之屬常德府,從宋初開始,桃花源大興土木,廣建道觀。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朗州官奉詔修建五百仙人閣,竣工后命令名為望仙閣。政和元年(公元1120xx年),宋徵宗親賜“桃川萬壽宮“匾額。
新中國成立后,0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桃花源的保護。修復(fù)和開發(fā)。1959年,湖南省公布桃花源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湖南省文物部門撥款修整窮林橋。玩月亭等建筑,并對桃花源其它古跡進行了修繕和油漆,1973年省文化部門也撥款修復(fù)桃花山牌坊,躡風亭。集賢祠等建筑。1975年,桃花源文物管理所恢復(fù)。1976年重修桃花觀山門。1977年縣政府撥款建桃源佳致碑。1982年月日983年省文化部門撥款修復(fù)水源亭,新建碑廊,并將歷代碑刻17方移至碑廊邁內(nèi)。1983年春,縣委?h政府組織縣直單位各級干部在桃花源種桃一星期共種4310株。1984年省水電撥款十萬元,建怡然橋。1986年整修游路,再度維修躡風亭。窮林橋籌建秦人宅賓館。1988年湖南省政府公布桃花源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列入省十大風景名勝區(qū)之內(nèi)。省文化部門撥款40萬元,修復(fù)高舉閣。1990年竣工。桃花源雖-化大革命期間損毀,到20世紀80年代末,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自明。清以來沒有過的新規(guī)模,新容貌。新活力和新意境。
當時代步伐邁進20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盛世春風吹綠了桃花源這方神奇的山水田園。從1991年至1997年,這7年成為桃花源歷史上修復(fù)開發(fā)的又一鼎盛時期。在0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關(guān)懷下,0常德市,市政府,桃源縣縣委,縣政府直接領(lǐng)導(dǎo)了這次規(guī)模修復(fù)開發(fā)工作。1991年,批準成立了湖南省桃花源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由原來的股級升格為副處級管理機構(gòu)。1991年冬至1992年春,完成了第一期修復(fù)開發(fā)工程,修復(fù)和新建了桃花源跨國道大牌坊、淵明園、桃花湖、劉禹錫草堂、詠歸亭、花影亭、雙星亭、五柳湖、水府閣、問津亭、黃聞山莊、秦人洞、豁然臺、秦人居、竹廊、公議堂、奉先祠、延至館、自樂橋、奇蹤館、儺壇等景點。1992年冬至1993年春,完成了第二期修復(fù)開發(fā)工程,修復(fù)和新建了桃川萬壽宮(上宮)。天寧碑院。悠然圓。八仙亭。秦城。秦人古洞。玄亭等景點。此外,還修建一批供食宿的賓館。餐館等旅游設(shè)施及供水供電等基礎(chǔ)設(shè)施。1996年-1997年,展開了以挖掘桃花源文化內(nèi)涵,開發(fā)沅水風光和完善景區(qū)功能配套為重點的第三期修復(fù)開發(fā)工程。修復(fù),修整和配套了一部分景點,包括桃林。淵明祠。集賢祠桃花觀。水府閣。觀景臺。天寧碑院。沅水風光線等處。7年時間,三期工程共投入10萬平方米,封山育林300余公頃,植樹50萬株。20xx年在各級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對桃花源的修復(fù)和開發(fā)給予了極大的關(guān)注。使現(xiàn)的桃花源的總面積擴大到157.55平方公里,其中“世外桃源”主體景區(qū)15.8平方公里,“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的沅江風光帶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qū)96.9平方公里。-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qū)服務(wù)功能齊全,現(xiàn)有接待場所三處、賓館5家,大小酒店87家,床位1020個,餐位1800多個。景區(qū)內(nèi),程控電話、移動通訊、郵政網(wǎng)絡(luò)、醫(yī)療服務(wù)齊全。20xx年,桃花源風景名勝區(qū)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全國保護旅游消費者合法權(quán)益示范單位。
湖南觀光導(dǎo)游詞 篇2
張谷英古村位于岳陽縣張谷英鎮(zhèn),因人而得名。村內(nèi)有聚族而居的一組古建筑群,建于明清時期,占地1萬多平方米,大小房屋1300多間,有“江南第一屋場”、“天下第一村”之稱。天井連天井,廳堂要堂,渾然一體,屋宇綿延,檐廓銜接,睛不曝日,雨不濕鞋,展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民間建筑的特點和古樸的民俗風情。
綠草茵茵,小溪淙淙,柳絮飄飄。兩只梅花鹿,口銜靈芝草;八匹膘肥體壯的駿馬,或悠閑吃草,或恣意嬉戲,或臥地休息,或回眸招侶;一只小鳥在地上自由地覓食。這就是岳陽張谷英古建筑群內(nèi)的浮雕《八駿圖》。奇妙的構(gòu)思,老練細膩的刀法,生動地刻畫了一派“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古代和諧社會景象。
張谷英的浮雕遠不止《八駿圖》呢。五進堂的華板、柱、椽、斗拱、檐,天井上方四周屏門隔扇、窗扇及下方欄板、梁、枋,廂房內(nèi)臺、凳、桌、椅、幾、案、床、箱、櫥、轎等,都巧妙地鑲嵌了千姿百態(tài)的木雕。走進張谷英古建筑群,你便走進了一座民間木雕的圣殿。
表現(xiàn)民間習俗與傳統(tǒng)題材的木雕可多吶。有人們喜聞樂見的八仙過海、老鼠娶親、二龍戲珠、四龍鬧海、四龍捧圣、丹鳳朝陽、孔子問禮、柳毅傳書、四郎探母、郭子儀祝壽、姜太公釣魚;有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連年有余(魚)、龍鳳呈祥、八駿圖、福(蝠)祿(鹿)壽(南山)喜、竹報平安、搖錢樹和聚寶瓶、鯉魚跳龍門、麒麟送子、指日高升、壽山旭日、喜鵲噪梅、松鶴延年、金蝶戲瓜;激勵后人的有寒窗、聞雞起舞、歲寒三友,以及“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孝悌乃傳家根本,勤儉是經(jīng)世文章”等警語對聯(lián)。這些木雕均能獨立成浮雕畫面。
同一種題材其表現(xiàn)形式可謂百花齊放。寒窗有冰棱窗、雪花窗、霜花窗三種,二龍戲珠有32種不同的內(nèi)容。也有一類木雕體現(xiàn)多種風格。雕花床有滴水床、關(guān)門床,椅有波紋椅、玫瑰椅、羅盤椅、太師椅等。還有幾類木雕組合表達一種意境。廂房與主堂間的隔門屏風,可開可合的靈活方式既可體現(xiàn)小家庭的個性發(fā)展,又可體現(xiàn)大家族的互通有無。
張谷英木雕采用鏤空雕刻、浮雕、淺雕、立體圓雕、鏤空貼花的藝術(shù)手段,刀法爽潔明快,雕刻細致入微?坍嬋宋镏獗憩F(xiàn)人物動態(tài)的傳神寫照,突出造型的稚拙、質(zhì)樸、洗練、明快感,具體的形體中注入了活躍的、夸張乃至幽默的動勢。在構(gòu)圖上,往往把不同的場景和人物組合在一個畫面,配以圖案紋樣,注意虛實主次,線條分割,層次節(jié)奏的處理,追求畫面結(jié)構(gòu)的嚴謹與變化,構(gòu)圖的飽滿與均衡。3680處木雕無一鐵釘,全用木榫拼接。
張谷英木雕之奇,奇在在動工之初,設(shè)計者已有整體規(guī)劃。建筑群的窗戶一般不向外,而是向著天井部位,窗扇基本用鏤空花雕,既注意光源,又利于空氣流通。窗格扇下沿用平板飾以細膩雕刻,在窗戶三分之一下部配有窗欄板,方言叫“檻窗衣”,意為窗戶的衣裳,既可擋視線,又可擋風雨,同時不影響采光。特別是梁托、梁架斗拱、檐條、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成后方可安裝,使用什么內(nèi)容與形式既要考慮美觀,又要重實用,不損梁柱承重功能。
湖南觀光導(dǎo)游詞 篇3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歡迎大家的南岳衡山做客。如果您有什么問題和要求,請告訴我,我將盡力給您幫助。祝愿大家軋過愉快的鋒山之行。
各位朋友,如果您曾為工作的重壓而苦悶,如果您曾為身體的疾患而憂慮,那么今天,您可以把種種煩惱不快全部拋開,因為您即將欣賞到的,是以“五岳獨秀”而蜚聲守內(nèi)的南岳衡山風景區(qū)了。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縱越衡陽、衡山、衡東、湘鄉(xiāng)、湘潭、長沙等六縣市,地跨八百里,峰立七十二,南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衡陽回雁峰,北抵“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長沙岳麓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在湘中南丘陵中卓爾不群。“一覽眾山小”。衡山就像一幅湘繡,楚天湘水,一覽無余;它又像一卷畫軸,濃渲淡染,舉世無雙;它更像一首詩歌,高嘆低吟,回味無窮。
南岳衡山的來源有很多傳說。一產(chǎn)盤古開天辟地,死后化為山川林木,頭化為東岳泰山,腳化為西岳華山,腹華為中岳嵩山,右臂化為北岳恒山,左臂則化為南岳衡山;另一說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nóng)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成南岳,所以大家在南岳古鎮(zhèn)入口處所見的牌坊上便繪有失鳥圖案,南岳山徽“朱鳥”也因山而來。古人們往往以天空星象圖來進行占卜,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據(jù)《星經(jīng)》記載,南岳地處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號為稱量天地的“衡星”,所以也就命名“衡山”了。軫星旁邊不有一顆主管人間壽命的“長沙”星,衡山古屬長沙,故而又有“壽岳”之稱,人們常說的“壽比南山”就以山而來。
穿過南岳古鎮(zhèn),迎面而來的是一組氣勢恢弘的宮殿式建筑,這便是有著“江南小故宮”之稱的“南岳大廟”。
南岳大廟為湖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始建于唐初,距今上千年,以后歷經(jīng)宋、元、清等朝6次大火和16次重建。瑞存建筑為清光緒六年重修,占地768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欞星門、有奎星閣、川門、御碑亭、嘉應(yīng)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后門等九進四重院落。
現(xiàn)在大家腳下跨過的是壽澗橋,它前面就是南岳大廟的南正門--欞星門。“欞星”逝星宿之一,主管人興國旺,以“欞星”命名的廟門,自然也是希望咱銘家人才輩出,萬業(yè)昌盛。
穿過欞星門,大家來到的這座建筑叫做“奎星閣”?蔷褪侵鞴芪膶W藝術(shù)的魁星?情w在古代往往用做戲臺,每逢節(jié)慶祭祀之日,一些戲班都會在臺上演出一些傳統(tǒng)地方戲,如“魁星點狀元”、“五子登科”、“秋胡戲妻”等等,臺下則擠滿了四鄉(xiāng)八里趕來的鄉(xiāng)民們,熱鬧非凡。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奎星閣的基石上有4個銅錢大小的孔洞,這是干什么的呢?對了,它可以產(chǎn)生共鳴,增強音樂效果,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么聰明呀!穿過川門、御碑亭、嘉應(yīng)門和御書樓,我們就來到了正殿。正殿又叫圣帝殿,供奉圣帝火神祝融氏。圣帝殿高21米,寬54米,深35米,是大廟最高、最大的建筑,也是大廟中心。大家可以看到,它由 72根花崗石柱支撐,寓意南岳七十二峰,其中2根由整塊石鑿成,重28000斤,另外70根由兩截接成。殿內(nèi)正中是由四龍二鳳環(huán)繞的神龕,圣帝的泥塑金身就置于其中,高6.3米,高戴冠冕,持笏端坐,神態(tài)威嚴,金碧輝煌,左右排班站立著金吾二將和六部尚書。
大家看到,圣帝殿東有道教的財神殿,西有佛教的觀音殿,那么南岳到底奉什么教呢?這就是南岳衡山的大特色--佛道共榮。道教于西晉傳入南岳,南北朝佛教流入,山后兩教就一直并存,揚光大。山上既有我國第一個女道士“南岳夫人”魏華存修道的黃庭觀,也有禪宗南宗五大宗派發(fā)源地的福嚴寺和南臺寺,還有先道后佛的上封寺等等,中國的兩種主要宗教文化在這里達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
各位游客,再走過寢宮和北后門,離開大廟,我們就來到了南岳衡山主峰登山處,前面這個花崗石門叫做“勝利坊”,是1947年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而建。坊上刻有一副楹聯(lián):“七二峰,如避群英,勝算先操,中流砥柱;五大洲,盟聯(lián)友國,狂瀾競挽,世界和平。”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那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原聯(lián)為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所書,毀于“”時期,現(xiàn)在聯(lián)是著名書費新我左手書寫。
各位朋友,從現(xiàn)在起,我們就將踏上登頂之路。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先提醒您幾個注意事項:衡山作為著名的風景區(qū)處自然林區(qū),是嚴禁攀折花木和吸煙點火的,讓我貌同來愛護這一片美好的大自然吧!南岳的氣候素有“三重天”之稱,即“山下一重天,山腰一重天,山頂一重天”,每重天之間約有3度的溫差,請注意帶一些保暖衣物備用!山上雖然修建了行車大道和人行小徑,但仍有部分地段較陡峭,請大家留神一下,互相照應(yīng)點兒!好了,萬事俱備,讓我們向衡山最華麗的樂章--主峰祝融峰進發(fā)吧!
朋友們,南岳衡山在五岳之中以風光綺麗著稱,素有“五岳獨秀”的美譽。那么它究竟“秀”在哪里?秀就秀在這滿山的樹,滿坡的草,滿眼的綠!沿途大家已經(jīng)看到,衡山樹木茂密,郁郁蔥蔥。南岳植物資源豐富,有樹種600多,森林面積達30多萬畝,而且還有不少名樹古木:福嚴寺有一棵據(jù)傳受戒于六朝時慧思禪師的銀杏樹,樹齡已達1400多年,樹身需三人合抱;藏經(jīng)殿后的白玉蘭,距今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允春亭的搖錢樹,無礙林的“同根生”、“連里枝”等,也是比較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