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自然景觀的導游詞(通用5篇)
江西自然景觀的導游詞 篇1
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后的《山海經(jīng)》,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0__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xù)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fā)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chuàng)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chuàng)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chuàng)“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jīng)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并創(chuàng)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lián)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余國的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江西自然景觀導游詞4
旅客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高瑩麗,大家可以叫我高導也行。我將陪伴大家游玩今天的主要景點——廬山瀑布。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地度過這一天。
廬山瀑布歷史悠久,歷代諸多文人騷客在此賦詩題詞,贊頌其壯觀雄偉,給廬山瀑布帶來了極高的聲譽。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詩人李白的《題廬山瀑布》,已成千古絕唱。
廬山聳峙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余邵詩云:“長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廬山風景妍;峭壁陡崖飛瀑布,奇峰秀嶺繞云煙”,瀑布是廬山的一大奇觀。
瀑布最著名的應數(shù)三疊泉,被稱為廬山第一奇觀,舊有“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三疊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緩慢流淌一段后,再過五老峰背,經(jīng)過山川石階,折成三疊,故得名三疊泉瀑布。
站在三疊泉瀑布前的觀景石臺上舉目望去,但見全長近百米的白練由北崖口懸注于大盤石之上,白練懸掛于空中,三疊分明,正如古人所云:“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倍谒黠w濺中,遠隔十幾米仍覺濕意撲面。
現(xiàn)在大家可以去盡情的游玩了,玩完后記得到大門口集合。在景點不要亂扔垃圾、煙頭。祝大家玩得愉快。
江西自然景觀的導游詞 篇2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nèi)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fā)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__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qū),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qū)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qū)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內(nèi)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
江西自然景觀的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你們好!
現(xiàn)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筑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后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為上廬山的國內(nèi)外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以后,又有人在廬山修筑數(shù)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jīng)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cè)嵯酀,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江西自然景觀的導游詞 篇4
山門: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就是相國寺的山門了。
鐘樓:進入寺門,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同所有佛教寺院一樣的鐘鼓兩樓。晨鐘暮鼓是我國佛教寺院用來報時的定律。值得一提的是相國寺鐘樓中懸掛的銅鐘乃是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年間的遺物,重達五噸,高2.23米,口徑1.81米,上鑄“__常轉(zhuǎn),皇圖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輝” 鐘聲響亮優(yōu)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擊,聲音清越,響徹全城,“相國霜鐘”是汴京八景之一。 ?
鼓樓:和鐘樓相對的就是鼓樓,里面有一面大鼓,現(xiàn)在不對外開放。只有相國寺舉行重大的活動時,由相國寺的主持親自敲鼓。
天王殿: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大殿稱為天王殿,是相國寺內(nèi)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內(nèi)供四大天王而得名。 ?
那為什么要把彌勒佛供奉在第一重大殿呢? ?
有一副對聯(lián)是這么說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對聯(lián)給我們講得是一種人生智慧,要心胸寬廣,萬事看開,知足常樂。彌勒佛又叫布袋和尚,他是釋迦牟尼的“法定接班人”,被稱為未來佛。另外到寺院參觀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當客人看到這一樂哈哈的形象,會對佛門產(chǎn)生親切之感。所以就供奉在第一重大殿了。?
東西兩旁塑的是 “四大天王”,據(jù)說,這“四大天王”各守護一方天下。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器,是寶劍、琵琶、青傘、銀蛇分別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古代中國,作為一個農(nóng)業(yè)國家,還有什么比風調(diào)雨順更重要的呢?因此,名間常有百姓求神許愿,以求保佑天下太平,五谷豐登。
(東邊的這位手持寶劍的是南方的增長天王,他希望善良的心善良的根大大的增長起來。因為這位天王手中只拿寶劍,而為拿劍鞘,以代表鋒(風)利。在他旁邊這位懷抱琵琶可以調(diào)弦,所以代表“調(diào)”?赐炅诉@兩位天王,讓我們到對面去看看另外兩位天王。這位是西方廣目天王,大家看他手中握著一條龍頭蛇身的怪物,因他手中的這條怪物比較順滑,所以代表著“順”,同時這位天王又以高瞻遠矚而的名。在廣目天王旁邊的就是北方的多聞天王,這位天王便代表著“雨”。他左手拿著小銀鼠又稱花虎貂,它是老鼠家族中最厲害的動物,它能把農(nóng)作物的根全部吃光,使農(nóng)作物顆粒無收,所以這位天王把它持在手中,不讓它在外面行惡。因為這四位天王分別代表了“風”“調(diào)”“雨”“順”,所以這四位天王合起來便代表了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意思。)這尊面北站像為韋駝天將,被稱做“護法神”,立于彌勒佛后,正對釋迦牟尼,維護講經(jīng)道場的秩序,不許邪魔干擾的任務,韋陀的地位相當于今天的公安局長。他左手執(zhí)“金剛降魔杵”。大家應該去了很多寺院,有的寶杵是朝上的,有的是橫拿著,也有的是朝下的。如果是扛在肩上朝上,或者平端在手上,表示這個寺院是十方叢林寺院,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也就是說可以掛單。如果朝下的話,表示是子孫叢林寺院,不能在此免費吃住即掛單。?
子孫叢林寺院由自己的弟子輪流住持,是一種世襲制、家傳制。十方叢林寺院往往是邀請名宿住持。自1993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頒布《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原子孫寺院不實行家傳制,而改行選賢制。今天子孫寺院與十方叢林寺院已無明顯分別。?那么韋陀為什么要面對大佛殿呢?去過寺廟的人如果留心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一進門首先看到的,便是彌勒佛迎客的笑臉,再往后看,是面色陰沉的韋陀。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倆并不在一起,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宇。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香客很多,但他丟三落四,不善理財,致使入不敷出。韋陀管賬是把好手,但成天陰著臉,太過嚴肅,搞得香客越來越少,以至于香火斷絕。佛祖查看香火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就將兩人放在同一廟里,由彌勒佛負責公關,韋陀掌管財務。在二人的分工合作下,寺廟里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大雄寶殿: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這里就是所謂的三寶殿了。因為里面供奉三尊大佛。大雄寶殿是相國寺的主要建筑,被譽為“中原第一殿”。殿高約為13米,周圍及月臺俱白石欄桿,上鏤獅子,刻工精巧。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這三尊佛就是佛教中的橫三世佛:正中是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西邊的是西天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又被稱之為無量壽佛與接引佛,東邊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釋迦牟尼佛祖能夠滿足信徒的一切愿望,阿彌陀佛會接引修成正果之人到西方極樂凈土,藥師佛可清除眾生的一切痛苦。傳說那里的人們永遠沒有病痛,永遠健康幸福。
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海島觀音,表現(xiàn)的是南海觀音普渡眾生的場面。 ?
羅漢殿:中軸線上的第三個佛殿叫羅漢殿,八角造型,俗稱“八角琉璃殿”,造型獨特,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可謂獨一無二。附檐周圍游廊環(huán)繞,殿中一院,有八角亭聳立。游廊四周塑有 “釋迦牟尼講經(jīng)會”的大型佛雕,眾佛、菩薩、四大天王、羅漢、高低胖瘦,姿態(tài)各異,告型生動。八角亭中站立一尊3米多高的四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這立像是乾隆年間由一名民間無名藝人用一株完整的銀杏樹雕刻而成,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狀小手三至四層,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計1048只眼,民間俗稱“千眼千手佛”,為觀音菩薩三十三變相之一。此造像不僅材料珍貴,雕工更是精巧,可謂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相國寺鎮(zhèn)寺之寶。說到這尊千手千眼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jù)說古時有一個國王病重,百治不愈,無奈之際,求助于一個游方各尚。和尚說,我柯予你一個仙方,但需你親人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藥方,方能見效。國王召見他的三個女兒,大女兒說:“我剛剛生下一個嬰兒,如果斷手剜眼,誰來照顧孩子呢?”二女兒說:“我剛剛完婚,倘若如此,何以面對駙馬呢?”只有三女兒站出來說:“我年輕無憂,就讓我來幫助父王吧!”她毫不猶豫地抽刀斷下一臂,剜下一眼,做成藥引。國王用藥后,竟奇跡般地康復了。這個故事廣為流傳,竟然讓佛祖知道了。佛祖大為感慨,說這就是我們推崇的孝道啊!我要給他重新安上手眼,重塑全身讓百姓都對長輩行以孝道。佛祖的話經(jīng)傳令官傳下來,因為中國話“全” 與 “千”相近,竟傳成了 “千”,所以這個公主就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 ?
藏經(jīng)樓:看完了大相國寺的鎮(zhèn)寺之寶我們來到了最后一個建筑藏經(jīng)樓。
藏經(jīng)樓原是珍藏經(jīng)卷的地方,由于黃河水患,所以大部分的經(jīng)卷已經(jīng)丟失,現(xiàn)在只剩下的“傳真手卷八”現(xiàn)存在開封博物館內(nèi),還有一部《乾隆大藏經(jīng)》藏于樓上。我們所看到的中間這尊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因這尊佛全由緬甸玉制成,所以又稱緬甸玉佛,是新加坡一位老居士在92年捐贈過來的。?
藏經(jīng)樓西側(cè)是大師堂。堂內(nèi)安放的銅像是日本佛教真言宗創(chuàng)始人空海大師像。空海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35年,在世六十一年。他三十一歲那年入唐求法,其間曾到相國寺拜方丈為師,學習佛法。為紀念歷史上的這段中日交流佳話,一九九二年日相友人捐資鑄此銅像,并于寺中修建“大師堂” 供奉。空海像與大師堂已然成為中日友好的一個標志。 ?
好了各位朋友大相國寺已經(jīng)向大家介紹完了,我相信這座美麗的寺院會給你留下美好的印象的。
江西自然景觀的導游詞 篇5
靈山寺始建于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明清兩代幾經(jīng)重修,大悲閣.大雄寶殿梁柱仍為金代建筑。靈山寺原名報恩寺,傳說鳳凰山為周靈王逝安之處,因而得名靈山。寺又因山得名靈山寺。
靈山寺又名“鳳凰寺”、“報忠寺”、“報恩寺”,位于河南宜陽縣城西8公里鳳凰山北麓,前臨臨洛河,依山建寺。山溪縈繞寺前,潺潺東流,風景幽美。
靈山寺始建于宋真宗年是(約998-1020__年間),距今約有千年。始建者為憨體老祖,據(jù)《宜陽縣志》中“報恩寺圖”所示,寺內(nèi)主體建筑有山門、前殿、毗廬殿、大雄殿、藏經(jīng)后樓,以及左右配殿六座。毗廬殿和大雄寶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拱等保留有金朝遺構(gòu)。后遭天災人禍,寺院毀壞,民國八年,心空法師募資重修靈山寺,F(xiàn)存建筑有山門閣、中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東西祖師樓等。
靈山寺最獨特的建筑為山門閣樓,此閣樓坐南朝北,下部為一磚筑平臺,風格獨特。靈山寺大雄殿內(nèi)有明朝佛像三尊,即“三世佛”,栩栩如生,為河南省現(xiàn)存最早的泥塑作品,被列為河南省重點保護文物。靈山寺鎮(zhèn)寺之寶為七級四面石磚塔,為明成化十七年所建造。寺門有千年銀杏樹,蒼老挺拔。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印度國有舅甥二人,前來中國尋訪名山勝地。行至東周國都洛陽西南、洛河南岸,但見一山,林幽泉清,景山絕佳,為一路之上所罕見。便筑廬山間,虔誠修行。多年之后,舅舅因年邁體弱過世,甥兒卻修成正果,以后在山上弘法傳教,香火旺盛,后世弟子皆尊稱他“釋迦牟尼”,那座山就是靈山,靈山寺即當年釋迦牟尼筑廬虔修之處。有關資料還說:1948年,楊成武將軍揮師南進,途經(jīng)宜陽,為保護靈山寺,曾親題“保護古跡,人人有責”紅旗一面,高插靈山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