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西備考導(dǎo)游詞(精選3篇)
2025江西備考導(dǎo)游詞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南昌旅游,今天我們參觀的景點是,她位于南昌南郊8公里處的梅湖定山橋畔青云譜。是一紀念,紀念一位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承前啟后的大書畫家―八大山人。那里的陳列室內(nèi)有系統(tǒng)的展示了八大山人的書畫藝術(shù)和生平史料,并時常展出歷代畫壇高手的佳作。在園林里,有以碑刻方式展示八大山人藝術(shù)精品的書畫碑廊,我們將置身于古色古香,人文氣息濃郁,曲徑幽幽,機具逸趣的,我想我們的八大山人紀念館之游,將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八大山人紀念館,這是一處極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建筑。院內(nèi)有數(shù)百年的古樟樹,苦櫧樹,羅漢松,青葉蒼干,繁陰廣被,覆護著青磚灰瓦白墻紅柱的殿宇,顯得格外清靜。密葉篩過的天光灑在小徑上,明暗閃爍,野趣橫生。一灣荷池倒映著籠籠修竹,魚兒嬉戲,花影搖曳。園外清溪蜿蜒,微波蕩漾,溪畔農(nóng)田,農(nóng)舍炊煙縷縷,環(huán)境非常優(yōu)雅。八大山人紀念館成立于1959年10月,是國內(nèi)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她的前身是青云譜道院,F(xiàn)在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青云譜的概況。青云譜道院的創(chuàng)立有著久遠的歷史文化背景。相傳早在2500年前,周靈王之子此開基煉丹,西漢末年,南昌郡尉梅福曾棄官隱釣于此,后人為了紀念他建了“梅仙祠”。東晉始有道教凈明派,在此建“太極觀”。唐代時易名“太乙觀”,宋朝時為“天寧觀”;直至清代時定名為“青云圃”,這時的“圃”為苗圃的.“圃”,而現(xiàn)在的“譜”是家譜的“譜”。
遺址現(xiàn)存大門、二門建筑,大門石額刻有“青云圃”三個大字。
二門前后額分別刻有“凈明真境”,“眾秒之門”字樣,整個建筑于1957年定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南昌積淀深厚,凈明道教產(chǎn)生形成于此,F(xiàn)在我們所見的建筑基本上是明清建筑。主要三大殿依次是關(guān)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現(xiàn)已經(jīng)改為陳列室)。三殿前后之間有天井內(nèi)院,種植古樹,形成前后四合院布局,古樸幽雅,整個紀念館占地約11000平方米。建筑與園林透露出蒼莽野逸的情趣,不同于各地達觀顯貴的私家園林,在文史價值方面,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意義。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陳列館,這里陳列著八大山人生平事跡和他的繪畫、書法作品,在欣賞他的書畫作品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的國粹之一,中國畫,又簡稱國畫。它在世界美術(shù)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國畫根據(jù)其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八大山人擅長水墨大寫意,是中國畫壇三百余年來很有影響的人物。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da),生于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享年80歲。是第十六子朱權(quán)的九世孫,世居南昌。他幼時,承襲儒學(xué),受過良好的藝術(shù)熏陶,過著王孫貴族生活.(1644年),明朝滅亡,清政權(quán)建立,使當(dāng)時只有19歲的八大山人承受著國破家亡的沉重打擊。擁有特權(quán)的貴族家庭破落了,美好理想破滅了,他從赫赫皇族論為逃避殺身之禍的遺民一員,先是躲進深山老林,后剃發(fā)為僧,?依佛門,苦心修煉,成為禪門之中的佼佼者.50多歲還俗.他一生隱于書畫,并將儒、釋道思想融通在其書畫藝術(shù)當(dāng)中。集遺民、禪師、畫家于一身,以那奇情逸韻,拔立塵表的手筆,屹立于藝術(shù)之林,成為一位承前啟后的藝術(shù)巨匠。八大山人作品幽深宏遠,寧靜純潔,超凡脫俗,渾然天成,形成了“八大”獨特風(fēng)格。大家看,他畫的鳥,鼓腹聳背,白眼向人,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的花草樹石,清新、自然,以最簡省的筆墨,表現(xiàn)大千世界豐富的氣象。再來看看他的題款,他將自己的身世遭遇,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在“八大山人”這四個字的連草書寫中,酷像“哭之”,“笑之”,寓意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后人評八大畫“松、蓮、石”最佳,我們看他畫的荷花,長長的荷柄頂著片片荷葉,迎風(fēng)搖曳,喻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風(fēng)范。再來看所畫松樹,虬枝蒼干一氣呵成,筆簡意賅,筆墨無多,氣勢磅礴,姿態(tài)非凡。他的畫面中常常只有,一只鳥,一拳石,一尾魚,簡潔凝煉,留出許多空白,使其余意豐富,供人們有開闊的想象空間。
八大山人書法成就也很高,他徹底摒棄了一切世俗功利觀念,而進入忘我之境。
他的字氣舒神斂八大山人為清代初畫壇革新派“四大畫僧”之一,其人品、畫品啟迪著三百年來畫壇上、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李苦禪等一代又一代畫家,藝術(shù)生命力經(jīng)久不衰。
走出陳列室,我們來到園林中,這里有一座銅像―八大山人像。于1986年為紀念他誕辰360周年而立,八大山人面目清秀卻又十分倔強,微笑著迎接大家的到來。兩棵古樟守護在他的身邊,與他朝夕相伴。在園林的東面建有一座八大山人書畫碑廊,將八大山人部分精美作品篆刻在石碑上,供大家欣賞、學(xué)習(xí)。
八大山人紀念館自1959年開館以來,受到各級人民政府的支持,國內(nèi)外賓客參觀后都贊不絕口。今天我們的八大山人紀念館之游就要結(jié)束了,不知大家是否有了一個較完整地認識。目前八大山人紀念館成了我市與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進行文化藝術(shù)交流的窗口,所以說八大山人藝術(shù),不光屬于江西,中國,也正逐步走向世界。
最后,請大家對我的講解多提寶貴意見,也祝大家在我們南昌玩得愉快、盡興!謝謝大家!
2025江西備考導(dǎo)游詞 篇2
三年后的一天,突然間電閃雷鳴,金蟲變成了一條龍犬,龍犬降聲是吉祥的兆頭,全宮上下都很高興,高辛帝就命名它為盤瓠,盤瓠在軍營里一天天的長大,經(jīng)常跟士兵們出去巡營、打獵,學(xué)會了一身好本領(lǐng),有一年邊疆的一個番王的頭來侵犯高辛帝,高辛帝的手下都招架不住了,便貼出皇榜,說有誰能取得番王的頭,就讓他在高辛帝的三個女兒中任選一個做老婆。
但皇榜貼出很多天了,都沒有人來揭榜,龍犬看見后,揭下皇榜去見高辛帝,高辛帝一時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好派龍犬去試一下,龍犬就連夜飄洋過海去見番王,因龍犬的本領(lǐng)很大,自稱是來幫番王的,番王見到龍犬很高興,當(dāng)天晚上就設(shè)宴招待龍犬,結(jié)果給龍犬灌了個大醉,龍犬就借個機會咬斷番王的頭帶回去叫高辛帝,高辛帝便遵守自己的諾言,讓三個女兒出來,任它選一個做老婆,龍犬選中的是三公主,可是皇后不同意,說你是狗我女兒是人,怎么能跟你結(jié)婚呢?龍犬說:你給我七天時間,我就變成人形,跟你女兒結(jié)婚,但這七天內(nèi)不能有任何一個人來偷看我。
當(dāng)龍犬變到頭的時候就不能再變了,所以就成為了狗頭人身了。之后還是與三公主結(jié)了婚,結(jié)婚后生下三子一女,龍犬本來是沒有姓的,就去請高辛帝賜姓于他的子女,大兒子去見高辛帝的時候,是用個盤子裝著去的,所以就賜他姓“盤”了;二兒子去見高辛帝的時候,是用一個竹藍裝著去的,高辛帝便賜他姓“藍”了;三兒子去的時候,恰好打雷,便賜他姓“雷”了,女兒長大之后招了個駙馬姓鐘,就隨夫姓鐘,丈夫是瑤族人的祖先,但是姓鐘的`有一部分又跟母親姓成為了。因此, 就有了盤、藍、雷、鐘四姓同源一說。龍犬的大兒子叫藍光輝,即是現(xiàn)在藍姓人的直系祖先,又稱“藍大將軍”,他手下有五名英勇善戰(zhàn)的統(tǒng)領(lǐng),分統(tǒng)五路兵馬。至今,每年的四月初九,藍姓畬民,必抬藍大將軍牌位挨家挨戶去巡寨,五路兵馬必與同行。
【黃龍巖】 朋友們,大家觀看了 祖騰圖和風(fēng)情歌舞表演后,相信大家對我們漳溪風(fēng)俗民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濃厚的興趣。下面,我將帶大家參觀游覽我們景區(qū)的重要的景點黃龍巖。關(guān)于黃龍巖,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F(xiàn)在就讓我給大家講一個極富神奇色彩的傳說故事吧,請大家邊走邊聽。相傳很久以前,漳溪一帶方圓幾十里是非常富饒的魚米之鄉(xiāng)。百姓在這里男耕女織,安居樂業(yè)。可是,有一年,管轄漳溪的土地神不慎得罪了南海龍王。龍王便不到這里呼風(fēng)喚雨。三伏天,數(shù)月滴水未下、河井干枯、田地龜裂,百姓苦不堪言。土地神多次前往南海龍宮,懇求龍王降雨,龍王記恨不允。南海龍王的小兒子,是一條心地善良的小黃龍,他見父王為了報私仇而不顧百姓死活,甚為不滿,便悄悄溜出龍宮,騰云駕霧來到漳溪上空呼風(fēng)喚雨。頓時,天上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地下萬物復(fù)蘇,黎明百姓無不歡欣。但南海龍王聞訊卻龍顏大怒,派出蝦兵傳訊,斷絕父子之情,不準小黃龍返回南海龍宮。土地嬸盛情挽留小黃龍在此居留,小黃龍也有留下造福一方百姓之意,便滿口答應(yīng)。土地神非常高興,力邀降生在河源的百花仙子,一同在漳溪的一座風(fēng)水寶山上開鑿了一個龍洞,建成一個舒適別致的小龍宮,從此,小黃龍便安居在龍洞中,小黃龍在龍宮中不時地噴霧吐水,從地底吐出的水匯成了一個大水塘,長年供這里的百姓飲用和灌溉,從此,漳溪一帶旱患徹底跟除,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百姓安康。
后人為紀念小黃龍的功德,便將這座鑿有龍洞的山頭叫作“黃龍巖”,那口大水塘叫作“汶水塘”。說到汶水塘,這也是我們漳溪一“怪”。因為這塘了出產(chǎn)的各種魚類,肉質(zhì)特別鮮嫩,味道尤其鮮美。無論煎炒蒸燜,還是熱吃冷品,都毫無魚腥之味,清甜脆滑。凡外地游客來漳溪必點此菜,吃后無不嘖嘖稱贊。人們戲說這是龍水喂養(yǎng)的結(jié)果。各位如若不信,可在參觀完黃龍洞后,再到我們餐廳品嘗一番。便知此言不假。朋友們,剛才我們聽了關(guān)于黃龍巖的神奇?zhèn)髡f,想必大家對黃龍巖早已心馳神往,急欲一睹為快了吧?現(xiàn)在,我們已來到了洞口,就要揭開它神秘的面紗了。
首先,請大家看看,洞口的幾處屋跡。據(jù)藍氏宗族記載這明朝洪武年間, 藍氏135世,也就是漳溪人開基祖先宗德公所建。也許朋友會問:這宗德公會為何要在這么險峻的山洞邊建房呢?據(jù)說就是因為當(dāng)年宗德公從平遠打獵來到這里時,聽了小黃龍造福百姓的傳說,很受感動,經(jīng)實地到黃龍巖考察后,認為這里確是龍穴寶地,便決定在此造房落居。到今六百年來,靠著“幽、深、奇、險”的天然溶洞庇護,后裔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兵災(zāi)匪禍,在此安居樂業(yè),繁榮昌盛,人口已達上萬人。因此,黃龍巖是我們漳溪名副其實的發(fā)祥地,是一塊真正的寶地。幾經(jīng)遷變,如今當(dāng)年的建筑已片瓦無存,眼前的屋跡也已深埋地下150余年,直到20__年黃龍巖開發(fā)才重見天日,F(xiàn)在大家往上看,這是龍口含珠,如果用銅錢擊中它,便會發(fā)出鐘聲,誰能擊中的話,求孩子的肯定會生男孩,求財求福也定有求必應(yīng)。大家不妨試一試自己的運氣吧!好了,讓我們從這個龍的咽喉里進入龍宮,來個龍宮探秘吧!進洞之前呢,我想給大家講一講進洞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第一個就是按次序進洞,由于洞內(nèi)比較窄,梯子也比較險,在里面最好不要打鬧,以免發(fā)生事故,小朋友們要跟緊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老師,千萬不要調(diào)皮,好不好。還有就是洞內(nèi)的景色非常漂亮,大家可千萬不要只顧得看上面的美景,忘了腳下的安全了,這樣吧,我建議大家“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捉緊扶手下梯子。最后一個就是,因為洞內(nèi)空氣流通不比外面好,進洞以后,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請不要抽煙,好嗎?謝謝大家的合作。大家清楚了,我們就進去參觀了。
【龍宮探秘】洞內(nèi)面積約為3900平方米,共有久廳十八彎,可分為群獅堂、九龍廳、水簾洞、古井底、九重門、情侶閣、百仙宮、瑤池室和靈宵殿等,這個龍洞以“奇、深、險、幽”著稱。奇就奇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造作,使行得洞內(nèi)的各式石筍、石花、石屏、石柱、石鐘乳,有的像獅,像龍、像人,千恣百態(tài),景色奇絕。險就險在,整個溶洞,深達60米,從上到下,洞套洞、巖連巖、廳連廳。未開發(fā)前,誰也不敢進來,以前有地質(zhì)隊、探險員下過,大家參觀時可要小心啊。由于洞大而深,與世隔絕,神秘莫測,特別幽靜,洞內(nèi)冬暖夏涼,是靜心養(yǎng)神的好地方。各位朋友,這里就是群獅堂,大家看,那不是活脫脫的一只雄獅嗎?“瑞獅迎賓”,這就是歡迎大家到龍宮來。朋友們,這是九龍廳,你看那是傳說中的小黃龍的龍身,那是龍頭,大家仔細地數(shù)數(shù),有九條之多,傳說龍生九種,種.種不同。
神龍見首不見尾,有緣人才能見到龍身。大家請看,這些石幔、石鐘乳群,多像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而水簾洞下面是一頭獅子,奇怪,獅子來水簾洞干嘛呢?這里是孫悟空的地盤瓠呀,原來孫悟空在花果山占山為王,而獅子也要占山為王,它不服孫悟空,所以來到水簾洞下挑戰(zhàn)來了,可是孫悟空和他的猴子猴孫們不見了,他們?nèi)チ四睦锪四,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待會兒我會告訴大家的。各位朋友,請隨我到這個小廳來,右邊的是只六牙白象,六牙白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代表著智慧,正上面一塊是朵靈芝,據(jù)考證,溶洞里的這些石鐘乳一年才生零點一毫米,像這么大一朵靈芝,非得要幾十億年不可,最上面的是只飛天神龜,它正要趕去天宮看王母娘娘的蟠桃大盛會,那部份黃色燈光的像彌勒佛,張開大嘴,挺著圓肚,真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這是八音石,由石頭撞擊它可發(fā)出八種聲音。好了,朋友們,請大家跟著我往古井底走,60歲以上老人,12歲以下小孩以及有恐高癥的朋友們就別去了,請這部分的朋友在這里等10多分鐘,等我們從那邊上來后,一起過大廳往黃龍巖最精彩的部分出去。各位朋友,這里是傳說中的士井底,原來有很深的水,下面有地下河,這地下水就是水黃龍噴吐的龍水匯成的,可現(xiàn)在水去了哪里呢?傳說這是濟公的酒葫蘆,大家知道,濟公的酒葫蘆無論是裝酒還是裝水都永遠裝不滿的,我們這里的水都給它裝去了,這只是傳說,而事實是這條地下水一直流到我們漳溪汶水塘里去了,一是以前曾有人用一籮谷糠倒在這里,第二天便在汶水塘里漂了出來;二是六七十年代時地質(zhì)隊來勘探的結(jié)論也是黃龍巖之水與汶水塘一脈相通。
我們從這里要過了九重門上九重天,這是第一重門,你看上面象天空那樣空曠,有各式去彩在飄浮,這便是第一重天了。大家請聽,地下的流水聲就是暗河里的水在流動。這一大叢乳白色的石角多象梅花鹿角,我們過了第二重門后來到第二重天,第二天雖小,但入第三重天的門較空曠,表示明天會更好,好了,我們進入第三重天又是天外有天,右邊那是第四重天,正上邊是第五重天,這里上去有兩間廂房,又有石床等,但暫未開發(fā),所以還未開放;左邊上去是第六重天,這個石鐘乳像一只大象,這個像八爪魚。請大家看,這像不像鯉魚躍龍門?那個相擁抱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幽會,大家看,祝英臺依偎在梁山伯的懷里,可是不好意思給大家看見了,不過也沒關(guān)系,二十一世紀了嘛,他們也算是與時俱進的了。
這上邊是第七重天。這個叫駝鷹爭食,上面的是只駝鳥,而中間的是一只老鷹,而下面的是一支千年人參,誰會先爭得這支人參呢?我們可以猜猜。現(xiàn)在,我們到了第八重天,這是情侶閣。那兩個像我們的男女青年在此相聚。大家請看,這成雙成對的小人兒就像是我們對歌節(jié)時的對對情侶。再看看,這是神雕捕蛇,那是大鵬展翅,眼、嘴、鼻、翅俱全,還有送子觀音和耶穌。這個大冬瓜可能是世界之最。這些珍珠有上千只之多,他們是為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準備的。我們來到石猴群,原來孫悟空的猴了猴孫們都來了這里了,它們正在這里等候?qū)O悟空偷來的蟠桃呢。這個廳最大,上邊像影劇院的天花板一樣的是第九重天,約有600多平方米,稱為靈宵殿。是整個洞里最精彩的部分。大家看,這個像將軍帽,傳說是我們藍氏祖先----藍大將軍的頭盔,放在天宮門口,一是為了表彰他的卓__功,二是可以鎮(zhèn)邪。這一大群的石乳多像玉米串,又象一串串的珍珠。
大家看邊這個像不像天鵝?這天鵝經(jīng)常進來想在瑤池里洗澡,被王母娘娘定在這里不得動彈,下邊是個懶蛤蟆,看到天鵝總想吃天鵝肉,看來再等幾十億年也不可能吃到了。現(xiàn)在,我們到達瑤池室。傳說龍宮建成后,王母娘娘來視察時曾在這里洗過澡,這水有仙氣。這是微型的萬里長城,我們知道深圳中華民俗文化村也有微型的萬里長城,但他們的是人工建的,而我們這里的是天然而成。這里是百仙宮,眾仙來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可是孫悟空來天宮偷吃蟠桃,又偷仙丹,還把煉丹爐蓋打翻了,蓋子壓在百仙上面,火光沖天,眾仙都不知所措了。我們在九龍廳看到了的飛天神龜怎么會倒臥在這里呢?原來它來到天宮后,看到百仙宮火光沖天,想來看看熱鬧,沒想剛碰上了從百仙宮沖出來的孫悟空,一不小心被孫大圣一腳踢翻了,只能在此四腳朝一,永遠不得翻身。大家往上看,這里還可以爬上40米,上面別有洞天,有眾多廳堂,各種景觀等下一期開發(fā)出來大家才可以看到。大家在這個位置上可看到整個廳堂上面有上百個獨立的景觀,形態(tài)各異。像這樣大塊完整而雪白的天花板,同上面倒生出來的石花及眾多逼真的各式景觀在世界各地同類溶洞也屬罕見。朋友們,我們回首看整個天宮,燈火燦爛,金碧輝煌,一片繁華勝景,經(jīng)過孫悟空的一陣大鬧,世界已經(jīng)變了個樣,我們休息一下之后就出洞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新世界。
2025江西備考導(dǎo)游詞 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石門澗參觀游覽。在此我就把石門澗的有關(guān)情況向大家做個介紹。
有句話說得好“石門澗是廬山 的一塊瑰寶。它既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華山之險。不到石門澗,難識廬山面”。石門澗位于廬山西麓,所以按其區(qū)位素稱:廬山西大門。據(jù)《后 漢書?地理志》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石門澗因有天池山、鐵船峰對峙如門,內(nèi)有瀑布高懸垂落形成壯麗多姿長澗而得名。面積 5000余畝。自古石門澗就有“匡廬絕勝”、“山水決勝”、“石門冠天下、澗景醉游人”的美譽。其實在遠古時期,大約九億年前,廬山及周圍地區(qū)尚是一片汪 洋大海,后經(jīng)多次地殼活動,廬山才從海底慢慢上升起來,所以地貌景觀奇特,地質(zhì)內(nèi)涵豐富多彩。它屬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約120萬到24萬年前才形成這種 “褶皺”型和“地壘式斷塊山”。而正是由于第四紀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門澗雕刻成一件藝術(shù)珍品。黃龍冰斗,窄口下懸崖,挾帶著的冰體,沿谷地面流,從而產(chǎn) 生石門澗、U形谷、冰門檻。石門澗上連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諸峰。并且廬山將軍河的水、九奇峰的水、上霄峰的水、大林峰的水、含鄱口的水、烏龍?zhí)兜?水......最后都匯集于石門澗,所以說是石門澗的水資源很豐富,導(dǎo)致“處處掛飛泉”的景致。是廬山西部一條最長、最寬、氣勢最大的溪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了解決廬山用電,國家在神龍宮上邊筑起40多米高的大壩蓄水發(fā)電,瀑布優(yōu)勢相對減弱。但由于水源廣,加之廬山全年陰雨天占55%, 年均降水量為:1833.5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高達3362.6毫米,特別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門瀑布水,終年不涸,非常 可觀。而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氣候也促使了生活在這里的“三石”的生長。說起這“三石”,大伙兒可能就要問了到底是什么?用句很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三石成一桌 菜,是廬山的特產(chǎn)。分別是石雞、石魚、石耳。石雞叫雞不是雞,它生長在廬山山澗里與蛇同一個洞穴,形體很像青蛙,叫聲很像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石門澗 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非常優(yōu)越,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廬山區(qū)域內(nèi)的植物種類中,有60%以上在石門澗分布。
廬山的山花杜鵑花在入春后個個都爭奇 斗艷。早在1620xx年前,石門澗就游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會員率釋、道、儒18高賢常游于此,游覽風(fēng)光,輪道吟詩,寫下了《游石門詩并序》,成為千 古絕唱。為我國山水游記之作開了先河。位團友: 歷經(jīng)艱苦磨難,穿過一片柳山樹林,爬上300多步臺階,現(xiàn)在我們大家已是氣喘噓噓,滿面汗水了。
請大家抬頭觀看,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剎和三棵千年古樹――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又一景點,周恩來總理照相的地方――三寶樹。請大家在旁邊的臺 階上坐下休息,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所謂三寶樹,即兩棵柳杉和一棵銀杏,請看這塊石頭上鑲著“晉僧曇冼手植波羅寶樹”這么一看大家會說原來這三棵樹是晉朝的一個和尚所種,那就有一千五百年 啦,這種說法可對可不對,為什么呢?大家看,這兩棵叫柳杉樹,在廬山有很多品種的杉樹,有水杉、河杉、紅杉、鐵杉、和柳杉,又因為這種樹它枝葉長得像垂柳 一樣,往下沉,人們稱它為柳杉。那邊一棵叫銀杏,又名白果,因為祖輩種樹,孫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孫樹,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貴。
根據(jù)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來廬山考查證明:廬山經(jīng)歷過第四紀冰川,也就是說,大約在400萬年前,我們這塊地方長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棲息著許許多 多的動物、植物,但是因為第四紀冰川到來時,氣溫急驟下降,最后降到零下幾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這樣被冰包圍著,包圍多少年呢?有40萬年,在這40 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很多植物都絕種了,但唯有這種銀杏樹不知道通過什么方法活了下來,而更為可貴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體的,但銀杏樹都是“公母”分開 的,卻又不能分的太開,據(jù)說分到一定的距離,花不能授粉,“公母”樹都會死掉,這樹是晉朝時的。
廬山有一廟叫“大林寺”,廟里主持叫曇詵, 所種原有三棵,兩母一公,有一棵母樹種下不久就被蟲吃掉了,公樹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頭一看,還有一棵母樹,公樹想,我要一死,這棵母樹也會 死,為了這棵母樹,我也要活著,所以人們又叫它愛情樹。請看那一棵是公樹,但又不是三寶樹之列了,后來到了明朝,萬歷年間,此處修了一座“黃龍寺”,廟里 面的長老叫“徹空”,又重新補種了兩棵柳杉,又因為這一類型樹,佛教統(tǒng)稱為婆羅寶樹,大致寺廟里、廟前或廟后都要種上一到兩棵的,所以現(xiàn)在下面柳杉樹高 41米,直徑1.9米,樹齡620xx年;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徑2.2米,樹齡620xx年;這棵銀杏高30米,直徑1.5米,樹齡1520xx年。
那么樹就是樹,為什么稱為寶樹呢?有人說樹到百年為寶,這是錯誤的,因為今古賢文上面說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而這種樹有很多說法,比如明萬歷年間,神宗天子駕游此處發(fā)現(xiàn)這棵銀杏木質(zhì)很好,就命令100個工匠限期三天,將此樹砍下做一大桌子,誰知這100個工匠 就來砍,這一下可了不得啦,為什么呢?因為你這邊砍,它那邊長,你砍多少,它就長多少,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將到,樹砍不倒,這100個工人慌啦,一齊 跑到樹下哭著說樹啊,你就讓我們砍了吧,如果我們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們?nèi)覍粴,求你呀,誰知此時樹上發(fā)出一種聲音,好象在說“孩兒們,我很同 情你們,但是你們要砍我,也只能從上面砍,讓我一層層往下落,如果你們從下面砍,我將無論朝哪邊倒下,都會壓死我的子孫的呀,你看我四周長著多少樹,它們 都是我的子孫啊,工人一聽樹能說話,一齊大吃一驚,趕緊把這事告訴了神宗天子,明神宗聽后一口氣說,樹本草木能照顧及子孫,我身為一國君王應(yīng)為百姓著想, 此樹乃寶樹也,應(yīng)當(dāng)加以保護。當(dāng)然這是神話不足為奇,實際上是我們廬山腳下有鄱陽湖、長江,山上山下溫差極大,因而氣流的波動也特別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 雨,風(fēng)特別大,加上雷電,十分嚇人的,人們稱為“山嘯”。據(jù)說明朝黃龍寺和尚徹空長老種下兩棵柳杉不久,廬山發(fā)“山嘯”啦,整個廬山是“飛沙走石、雷電交 加、昏天暗地、日月無光、大雨傾盆、搖搖欲墜”,但是因為三棵樹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風(fēng)平浪靜,因此,徹空和尚認為是這三棵樹有鎮(zhèn)山之能,特休書一封告訴 皇帝,又因為這上面黃龍寺是萬歷母親慈圣皇太后所修,所以萬歷皇帝特別重視,因此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說“樹能鎮(zhèn)山,是大明朝洪福齊天,實乃寶樹,是太后 洪福齊天,今后三棵樹要加以保護,不得毀壞,凡大明官員,路過三棵樹要“文官下矯,武官下馬”,所以這三棵樹和廬山樹都被保護起來啦,這三棵樹呀才能這樣 枝繁葉茂,直到現(xiàn)在都長得這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