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滕王閣導游詞
(3樓)這里是明層.我們到的第五層!在中廳有壁畫<臨川夢>,在公元1599年, 湯顯祖首次在滕王閣排演了<牡丹亭>這出戲,開創(chuàng)了滕王閣上演戲曲的先河!滕王閣從此由一個歌舞戲臺變成戲曲舞臺!實現(xiàn)了功能的改變!在壁畫中的色彩以灰藍為基調,所有人物的眼睛全部是閉上的!烘托出夢境的感覺!中間的老者的頭微微向旁邊翹起,表示他不愿意同腐敗的統(tǒng)治當局同流合污!表現(xiàn)自己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抨擊!他于1616年逝世,這恰好和英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是同一年去世。由于湯顯祖在東方劇壇上的崇高地位,人們都稱湯顯祖是“中國的莎士比亞”。 由于他生活在明未清初 ,我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需要民主自由的環(huán)境,而當時的政府是不會答應這個要求的!所以湯老先生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因為這些戲的內(nèi)容都和夢有關系,又被稱為“臨川四夢”。“從作品的名稱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不滿!!他的作品所提出的反封建禮教,宣揚個性解放,主張愛情自由的口號才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古代愛情劇的思想和社會深度。 第一┆范文網(wǎng)9000bbs.cn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4樓,7山1水自由選擇2-3個重點介紹)這里是地靈亭,我們到的第6層!主要是我們江西的聞名的7山1水!它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我們江西的地貌特征”7山1水2分田”!7山一水從左至右分別是江西大庾嶺梅關,龜峰,三清山,龍虎山,井岡山,廬山,鄱陽湖,石鐘山! 大庾嶺梅關,梅關古道始通于秦漢,是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五條交通要道之一。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為適應當時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需要。張九齡又奉詔另鑿新道。前后用了二年的時間,開通了一條寬1丈,長30華里,兩旁廣植松梅的大道,F(xiàn)存的梅關古道約8公里,路面鋪砌青石的鵝卵石。古道上,梅嶺是粵贛交界的一個隘口,秦時在此設關,叫梅關。梅關是南嶺上最重要的關隘之一,關上聳立的關樓,為北宋時筑。關樓拱門兩面嵌石刻,北為"南粵雄關",南為"嶺南第一關"。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陳毅曾在此領導了三年游擊戰(zhàn)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梅嶺三章》,F(xiàn)在,當年陳毅活動過的地方,已被開辟為旅游景點。每年的新春前后,正是梅花初放的季節(jié),兩邊的梅花盛開,爭相奪目,也正是走訪梅嶺古道的最佳時節(jié)。雖然初冬的涼風栩栩,但在這條千年古道上,至今仍然有著行人的足跡。古道、西風、瘦馬,仿佛時光倒流,夢回唐朝。 現(xiàn)存的梅關古道共長約8公里,路面鋪砌青石及鵝卵石。據(jù)說在過去,這里是連接廣東和江西的唯一通道。如今這兩邊的村民要探親訪友,走的依然是這條古道。龜峰,龜峰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3a級旅游區(qū)。曾是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的外景拍攝基地.。它位于弋陽縣城西南部,總面積136平方公里,自古以"三十六峰、八大景"著稱,享有"江南盆景"之譽。龜峰側看成峰,全看成景,無山不龜,無石不龜!故名!三逕?龍虎山,井岡山,廬山,鄱陽湖,石鐘山等地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清山,古有“天下無雙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稱,三清山位于江西上饒東北部,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雄踞于懷玉山脈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座山峰高聳入云,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個最高境界而得名。在漫長的地質史中,三清山歷經(jīng)了多次地質構造運動尤以大規(guī)模斷裂褶和巖漿活動的印支燕山運動為最成熟,從而形成了三清山今日的奇?zhèn)ゾ坝^,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三清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兼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山之煙云、匡廬之飛瀑”的特點。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中國道教發(fā)祥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整個景區(qū)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游區(qū)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水滸》第一回“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就以“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這樣生動的文字描寫這里的景色。龍虎山原名云錦山。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此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山因以名”。張?zhí)鞄熢邶埢⑸匠幸u六十三代,歷經(jīng)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最長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zhí)鞄煟敝Q,“上清宮內(nèi)伏魔殿的鎮(zhèn)妖井,就是施耐庵筆下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出處。該地歷時二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戰(zhàn)國崖墓群,以其分布廣、數(shù)量多、位置險、造型奇特、文物豐富面堪稱中國這最,世界一絕。被譽為天然考古博物館。井岡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東邊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是江西省西南的門戶。解放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于1950年在茨坪設立了井岡山特別區(qū),1959年成立省轄井岡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設縣,1984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2000年5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將原井岡山市與原寧岡縣合并組建新的井岡山市。全市現(xiàn)轄21個鄉(xiāng)鎮(zhèn)和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4.8萬余人,總面積為1308.58平方米。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nóng)紅軍來到井岡山,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開辟了“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全國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敢闖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四是血肉相連的干群關系;五是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廬山(略)。鄱陽湖古稱彭澤,面積達3914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它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江之水,下通長江,它南寬北窄,象一個巨大的葫蘆系在長江的腰上,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超過了黃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總流量,是長江水流的調節(jié)器。鄱陽湖煙波浩渺、水草豐美,湖中有大量長江流域的珍貴魚類漫游,每年還有許多珍貴的鳥類棲息在這里,使得鄱陽湖的風景顯得更加宜人。不僅如此,鄱陽湖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地,許多詩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句,如王勃的“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蘇東坡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繪的都是鄱陽湖的勝境。鄱陽湖的著名景點有石鐘山、大孤山、南山、落星湖等等。石鐘山,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位于中國第一大江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交匯處;其南望匡廬,北鎮(zhèn)長江,江湖水分兩色,繪成一幅壯觀奇妙的《涇渭圖》。山上古建筑與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輝映,集樓、臺、亭、閣等于一體,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這里石塊具有天然形成的皺、透、瘦、漏、丑等特點,千姿百態(tài)。而且石叩之有聲,觀之出奇。登臨其上,看長江滔滔,觀鄱湖浩淼,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正是由于這里奇峭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人文景觀,吸引了歷代眾多的文人學者前來探奇覽勝,著文賦詩;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宋代蘇東坡的《石鐘山記》而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