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導游詞
落星湖 位于落星石所在湖區(qū)。因落星石曾改名德星山,故又稱“德星湖”。又因鄱陽湖水流經(jīng)此地時,忽然凹進數(shù)里,形成一個很大的天然的湖灣,古稱“落星灣”,李白詩“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所指就是這里。又因為湖灣浩渺十數(shù)里,故又俗稱“十里湖”。濱湖有著名紫陽堤,干百年來與之相依相伴。落星湖所遺留的古跡與傳說不少,軍事上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早在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周瑜曾在此操練水軍。梁武帝中大同二年(547年)發(fā)生侯景之亂,梁國大將王僧辨,在這里大破侯景之兵,取得了平息叛亂決定性勝利。宋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隆枯太后為避金兵,駕往洪州,過落星湖,突遇暴風,舟船覆沒,宮人溺死者數(shù)十,惟有太后舟存。這里也是北宋名士劉凝之的歸隱之所,湖畔有”壯節(jié)亭”及劉凝之夫婦合葬墓,歐陽修有《廬山高歌贈劉凝之》詩以贈。朱熹有《彭蠡月夜泛舟落星湖》詩:“長占煙波弄明月,此心久矣從誰說。只今一舸漾中流,上下天光兩奇絕;仡^忽見西郭門,尚喜蘇仙有遺烈。問予何事卻回船,塵土涴君頭上雪。”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這里曾進行過激烈的帝位爭奪戰(zhàn),相傳朱元璋在一次戰(zhàn)斗中,風浪突起,帥船船舵被折,行進受阻,隨浪退至落星湖,正在萬分危急之際,湖中鉆出一只大龜,銜船為舵護送30余里,朱元璋得以脫險,朱即帝位后,即封此龜為“定江王”,立廟享祀。
神靈湖 位于縣城東部,乘車從紫陽東路出發(fā),沿錦崗路前行,折人錦崗巷,巷盡頭為錦崗嶺,嶺下即是神靈湖。乘船由落星石順水而下四里更為方便。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廬江水》說:“(廬)山下又有神廟,號曰宮亭廟.山廟甚神,能分風劈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后得去!比藗儼眼蛾柡@一段,習慣稱之為“宮亭湖”,后來人們又把整個鄱陽湖泛指為宮亭湖。在宮亭湖西有個很大的港汊,俗稱“神林浦”,又因?qū)m亭廟神靈所致,所以人們又習慣稱之為“神靈湖”。宮亭廟始建于三國時期,清《史方輿紀要》載:“湖岸多林木,中有神廟,商賈阻風泊此,祈禱而去!边@里便成為南北水路及商賈停泊避風的天然港灣。岸上除宮亭廟外,尚有漫浪閣、觀蒔園與湖莊等,今多已不存。據(jù)漁人介紹,現(xiàn)在宮亭湖與神靈湖相接的磯頭上有大樹如蓋,樹下有廟即宮亭廟,如果存在,這也應(yīng)是清末以后很晚的建筑了。但不管怎樣,宮亭廟中這尊“能分風上下”的宮亭神,已被中國神話傳說列入“風神”一類,南朝詩人劉珊《泛宮亭湖》詩:“回艫乘派水,舉帆逐分風。”指的就是這個典故。傳說唐王勃舟行至此,由于神靈相助,一日順風,抵達南昌故郡,而寫下千古不朽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后人多把交好運比喻“時來風送滕王閣”。晉干寶《搜神記》卷四也載有一則神話傳說:有南州人,遣一位官吏,準備送一支用整支犀牛角雕琢而成的簪飾進獻給孫權(quán)。舟過宮亭廟時,官吏特意靠岸,乞求神靈。宮亭神忽然說:“你把犀簪留下!惫倮趔@得說不出話來,只有把犀簪放于香案。神又說:“你到達南京時,再將犀簪奉還。”官吏不得已,返舟,自知等待他的必定是死罪。船到南京,忽然有條大鯉魚,長三尺,躍入舟中,破開魚腹,犀簪果在其內(nèi)。這則神話是想說明宮亭神是位很善良而旨為人們做好事的神祗。它料知官吏帶著犀簪,一路前途險惡,所以用這一奇特的方法幫助他闖過難關(guān)。神靈湖畔,有張叔夜墓,張叔夜,江西廣豐人,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進士,授龍圖閣大學士、樞密使。與金兵激戰(zhàn)受傷,京師陷后被俘,拒不簽名推戴張邦昌。從徽宗、欽宗二帝被押北上,絕食而死。宋金議和,遂得歸葬家鄉(xiāng),至宮亭湖,“遇大風,舟不能進,遂葬于神靈湖畔。清乾隆、道光年間,后裔墀等屢修之。”墓碑為清道光年間重立,墓碑及封土均保存完好,F(xiàn)在,這里以神靈湖為依托,正在興建一座現(xiàn)代化的內(nèi)陸湖泊最大的避風港。
候鳥觀賞站 位于星子縣西南約18公里處的蓼南鄉(xiāng)蚌湖北岸。陸路乘車,無論從南昌或從九江出發(fā),均從德星公路的歸宗轉(zhuǎn)入蓼南鄉(xiāng)而達蚌湖;乘飛機,南昌方向抵昌北機場,九江方向抵廬山機場,然后乘車按陸路到達;水路,一條從南昌經(jīng)贛江,約90公里,5個多小時即達,另一條從九江經(jīng)湖口、星子縣城,約30公里,僅需2個小時。來鄱陽湖越冬的鳥類,主要集中在西北部湖區(qū),包括星子與永修兩縣境內(nèi)的沙湖、長湖、蚌湖、西漢湖、洲邊湖、楊家湖、寺下湖、大湖池、中湖池等。這些湖區(qū)坐西北,向東南,每至隆冬季節(jié),西北風從鄱陽湖北口侵入,因有西北的廬山與蚌湖西北部的山丘層層阻擋,所以這里陽光充足,氣候溫暖,水草豐茂,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水落灘出,露出面積廣大的草洲與湖池,使之湖池相連,湖洲相間,湖底平坦,湖水清澈,水溫及水深均很適宜,魚蝦、螺蚌、沙菜、雁咀菜等多種水生動植物異常豐富,是各類越冬鳥類最為理想的棲息之地。蚌湖面積居各湖之首,有萬余平方米,鳥類資源非常豐富,幾乎集中了湖區(qū)內(nèi)100余種鳥的種類,有天鵝、鶴、鸛、鷺、鷸、雁、野鴨、鴛鴦等4萬余只,僅鶴類就有白鶴、白枕鶴、白頭鶴、丹頂鶴(仙鶴)與灰鶴等5種。候鳥是一種珍貴的生物資源,既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又有獨特的觀賞價值,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項目,正越來越受到國際國內(nèi)旅游者的青睞。1999年8月17口,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jīng)Q定,開發(fā)鄱陽湖候鳥保護區(qū)。星子縣蓼南鄉(xiāng)蚌湖候鳥觀賞站是目前鄱陽湖所建成的第一個候鳥觀賞站,位于候鳥最集中、候鳥活動范圍最大的蚌湖北岸,這里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具有湖鄉(xiāng)特色的觀賞亭可使你極目遠望,心曠神怡,并配有高倍望遠鏡、小型游艇等觀賞設(shè)施,現(xiàn)已正式對國內(nèi)外游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