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精選16篇)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1
畬族人自稱為“山哈”,是廣東所有民族中最接近自然的民族之一,漳溪畬族鄉(xiāng)是廣東省唯一的一個畬族鄉(xiāng),畬族人口近6000人均為藍姓,是“廣東畬族中心”,這里的畬族人民淳樸善良,畬族風情獨特自然,每年農歷四月初九的“招兵節(jié)”是當?shù)禺屪遄顬槭⒋蟮墓?jié)日。畬族歌舞表演和畬族生產生活文化展將給你一種零距離體驗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機會。這里的畬族姑娘等你來,這里的畬族小伙子等你來,來這個瑤林仙境、山水人居,去實現(xiàn)你神怡的夢幻。
黃龍巖畬族風情旅游區(qū)特色:包括三大主題內容,一是畬族風情游,二是鬼斧神工溶洞游,三是景區(qū)的植物文化游。
1、 畬族風情游:
(1)、畬族祖騰歷史圖展(2)、畬族歌舞表演(3)、畬族生產工具展覽廳(4)、游客參與具有畬族運動特色的娛樂項目----踏水車、射箭、踩竹排、踩高蹺等等(5)、景點導游講解畬族文化知識----畬族語言、畬族飲食習慣、畬族服飾、畬族住房特色等。
2、鬼斧神工溶洞游:
東源縣漳溪畬族祖先開基地——黃龍巖是個保存完好的天然石灰?guī)r溶洞,洞內面積6000多平方米,游覽路線550米左右,溶洞冬曖夏涼,全年氣溫在22攝氏度左右,是天然的“空調”。游客在洞內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嘆“空調”可謂人生一大樂事。“幽、深、奇、險”又是本溶洞的最大特色,奇就奇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造作,使得洞內的各式石鐘乳,千姿百態(tài)、景色奇絕。險就險在,整個溶洞,深達60米,從上到下,洞套洞、巖連巖、廳連廳,游客感覺就像沿著一個大海螺往下走,可能很多游客都參觀過其它溶洞,很多溶洞是平路走進去或有地下河坐船進去,而黃龍巖溶洞是從上面住深處走下去的,深幽之險,可謂國內罕見。由于洞大而深,與世隔絕,神秘莫測,特別幽靜。洞中石鐘乳發(fā)育完整,形似水簾洞,大水簾洞觀看猴獅爭霸;到九龍廳領悟福壽智慧的最高境界;入古井底探尋地下河的影蹤;上九重天做神仙逍遙一回;特別是人間仙境、瑤池勝景,由清澈而平靜的水面將石鐘乳倒映出來,形成讓人不得不為之驚嘆的海底世界奇觀,整齊景觀在廣東眾多溶洞中可算一流,瑤池仙境、夢幻海景給游客的好像是真實的感覺一樣。
溫馨提示---溶洞游覽時間為45分鐘左右,特殊的游客可以不下古井底,走捷徑,但是三分之二的溶洞包括最壯觀的第九重天一樣可以參觀。
3、 植物文化:
(1)、百年板栗----景區(qū)上千株參天大樹,讓游客漫步在百年板栗樹下,回想起我國百年歷史的滄桑變化,而且可以了解板栗的知識。
(2)、觀音坐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3)、厥草瀑布群--(長100米、高10米)是恐龍時代的食物,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4)、具有非常高觀賞價值的禾雀花
(5)、漫山遍野的油茶樹----當?shù)禺屪迦藢⑹斋@的油茶果進行榨取食用油。
(6)、幾佰株二百多年歷史的老茶樹,最大要八個人張臂合攏。
(7)、景區(qū)內很多不知名的植物有待客發(fā)掘與認知。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前往的是黃龍巖畬族風情旅游區(qū)。在去游覽之前,我想大家還是先了解以下畬族的概況:畬族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在全國五十六個民族中排列第二十位。我們漳溪畬族鄉(xiāng)有“廣東畬族中心”之稱,是全省七個民族鄉(xiāng)之一,也是廣東唯一的一個畬族鄉(xiāng)。畬族人口近6000人,這里是畬族人是明朝洪武年間由平遠縣熱拓鄉(xiāng)遷來的,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開基始祖為藍氏江南二十八世(一百三十五世)宗德公,度名:千三郎。據(jù)說畬族的祖先狗頭人身,是龍犬的化身。
為什么呢?這里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自從盤瓠古開天地以來,黃帝有一個孫子叫高辛帝,高辛帝的老婆姓劉,因為她的耳朵很大,人們都叫她大耳婆。有一年,大耳婆的耳朵張出一個腫瘤,太醫(yī)從她的耳朵里割出一條蟲子,有三寸長,放在盤子了,然后蓋上“瓠”,就是我們祖先以前用的“勺子”。三年后的一 天,突然間電閃雷鳴,金蟲變成了一條龍犬,龍犬降聲是吉祥的兆頭,全宮上下都很高興,高辛帝就命名它為盤瓠,盤瓠在軍營里一天天的長大,經常跟士兵們出去巡營、打獵,學會了一身好本領,有一年邊疆的一個番王的頭來侵犯高辛帝,高辛帝的手下都招架不住了,便貼出皇榜,說有誰能取得番王的頭,就讓他在高辛帝的三個女兒中任選一個做老婆。
但皇榜貼出很多天了,都沒有人來揭榜,龍犬看見后,揭下皇榜去見高辛帝,高辛帝一時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好派龍犬去試一下,龍犬就連夜飄洋過海去見番王,因龍犬的本領很大,自稱是來幫番王的,番王見到龍犬很高興,當天晚上就設宴招待龍犬,結果給龍犬灌了個大醉,龍犬就借個機會咬斷番王的頭帶回去叫高辛帝,高辛帝便遵守自己的諾言,讓三個女兒出來,任它選一個做老婆,龍犬選中的是三公主,可是皇后不同意,說你是狗我女兒是人,怎么能跟你結婚呢?龍犬說:你給我七天時間,我就變成人形,跟你女兒結婚,但這七天內不能有任何一個人來偷看我。當龍犬變到頭的時候就不能再變了,所以就成為了狗頭人身了。
之后還是與三公主結了婚,結婚后生下三子一女,龍犬本來是沒有姓的,就去請高辛帝賜姓于他的子女,大兒子去見高辛帝的時候,是用個盤子裝著去的,所以就賜他姓“盤”了;二兒子去見高辛帝的時候,是用一個竹藍裝著去的,高辛帝便賜他姓“藍”了;三兒子去的時候,恰好打雷,便賜他姓“雷”了,女兒長大之后招了個駙馬姓鐘,就隨夫姓鐘,丈夫是瑤族人的祖先,但是姓鐘的有一部分又跟母親姓成為了畬族。因此,畬族就有了盤、藍、雷、鐘四姓同源一說。龍犬的大兒子叫藍光輝,即是現(xiàn)在藍姓畬族人的直系祖先,又稱“藍大將軍”,他手下有五名英勇善戰(zhàn)的統(tǒng)領,分統(tǒng)五路兵馬。至今,每年的四月初九,藍姓畬民,必抬藍大將軍牌位挨家挨戶去巡寨,五路兵馬必與同行。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3
畬族村寨多以血緣附近的同姓聚族同居。部門由分歧姓氏的天緣組織為根本的同姓散居。畬村有祠堂戰(zhàn)房的構造。祠堂即宗祠,房即宗祠內人孫派系分收。
畬族的宗族結構是"總祠(公祠)--同姓宗祠(支祠)--房--家庭"。畬族大眾認為"藍、雷、鐘"三姓本為一家人,因此視為同宗。福安畬村藏的清代"藍、雷、鐘"三姓宗譜中,都有"盤、藍、雷、鐘"4姓血脈相承的圖表,畬家認為畬族本為同宗。福安市范坑鄉(xiāng)洋坑《汝南藍氏宗譜》載"顧我盤、藍、雷、鐘四姓大宗祠肇基于廣東鳳凰山與南京一脈相連,建祠之地即吾祖原址也"。祠內四姓始祖"并列封牌位"。同姓畬族關系更為親近,在宗譜內對同姓聞名人物有詳實的記載,同姓畬族不管血緣親疏都以叔伯相等。畬諺云:"山哈,山哈,不是同宗就是叔伯。"至于"祠--房--家庭"的結構方式和當?shù)貪h族宗族結構基底細同。即"私祠"是以地區(qū)開基祖為首的血緣鄰近的同姓子孫組成的宗族組織。"房"以開基祖的各兒孫組成的宗族支派。"家庭"是組成宗祠的根本單位。隨著時間推動了子孫的繁衍,生齒增加后,一些村落華夏有家庭演進成"房","房"進級為"支祠","支祠"演進為"祠"的宗族收集。而祠(支祠)常常以建有供人活動的大眾建筑祠堂功課標志。宗族魁首由年齒輩分大、年齡高、威信重的人擔負。
1949年后,族長隨封建宗法制覆滅而刻撤廢。畬鄉(xiāng)民政、民事皆由村干部賣力經管。畬村祠堂建筑格局與漢族溝通,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20xx年),重建于光緒八年(1882年)的福安坂中大林村鐘氏祠堂,大廳中間設有祖龕,內陳放祖牌200多塊,祖牌鑲金箔,造工細致,雕琢精美。1991年7月15日福安市人民當局將鐘氏祠堂列為市級文物珍愛單位。
畬家重建譜,有"五世不修譜,乃祖宗之功人"的提法。宗譜普通20xx年建一次,鐘大昆編輯的《穎川鐘氏支譜》現(xiàn)藏省藏書樓,為全省鐘氏連環(huán)譜。畬族宗譜由名錄、圖紀、補遺、源流序列、行第擺列、公產記載和官府文告等內容構成。畬族人丁進譜有特別記錄、譜名紀錄方法,即按行第布列,首要用"念、大、小、百、千、萬"等字,作循環(huán)往復的輪回利用,此中藍姓用6個字,雷、鐘兩姓只要5個字。
畬家祭祖在宗祠或祖厝、公廳內進行,屆時將祖宗牌位、祖圖、祖杖等并列,供奉香燭牲醴,由族長或房長讀祭文,族內助丁一一拜祭。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4
紹興沈園原為沈姓舊業(yè),是南宋時當?shù)孛麍@。園中有蘆池,上有石板小橋,連同池邊假山、水井,均為當年舊物。
南宋詩人陸游初婚唐琬,后被迫離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二人在沈園邂逅。當時唐已改嫁,陸亦另娶。陸游一時感慨萬端,在園壁題《釵頭鳳》詞一首云:“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極言痛若之情。唐見后和作一首,中有:“病魂常似秋千索”,“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之語,不久抑郁而亡。《陸游集》中,有記詠沈園、追念往事的詩多首。
1987、1994年兩次擴建,全園占地恢復到18.5畝。園內新建了石碑坊、冷翠 亭、六朝井亭、八詠樓、孤鶴軒、雙桂堂、閑云亭、半壁亭、放翁橋等仿宋 建筑,堆置了假山,栽植桃、梅、柳、竹,重修題詞壁斷垣,重鐫陸游《釵 頭鳳》詞,使故園展現(xiàn)了原貌。 沈園與紹興博物館合二為一后,按規(guī)劃還將不斷擴充修復,以重現(xiàn)宋時 “池臺極盛”的風采。 20xx年5月,沈園增添新景。主要有:陸游紀念館、連理園、情侶園等三 大部分,十多個景點。沈園將不斷擴充修復,以重現(xiàn)宋時“池臺極盛”的風采。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5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處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它東西綿延一百八十里,環(huán)湖四百余里,占巢湖市,廬江,肥東,肥西和合肥四縣一市境地。四面環(huán)山,波光帆影,景色嫵媚。明代文人葉善守在《登牛山望焦湖》一詩中寫道:“風定湖水平,風生湖水活。波浪撼天高,趁風峭帆出。遠疑天上來,還向天際沒。日暮凈如濯。” 流入巢湖的河汊溝渠縱橫交錯,其源遠至英,霍二山,水面面積達一百二十萬畝,水產資源豐富,尤以產銀魚、蝦米、螃蟹著稱。
巢湖風景優(yōu)美。宋人劉某游巢湖詩云:“天與水相通,舟行去不窮。何人能縮地,有術可分風? 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紅。四山千里遠,晴晦已難同!背埠拿,不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羅列,參差相映,座座峰巒,姿態(tài)萬千。有“崎嶇萬山下,萬山高且崖”的萬家山,有“回首望諸峰,短云飛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視天開闊,俯尋路一線”的芙蓉嶺。離城東北十余里的亞父山(既旗山),是楚霸王項羽謀事范增的故鄉(xiāng),有亞父祠,亞父井,亞父冢等遺跡。東南的濡須山(今東關)和七寶山(既西關),形勢險要,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吳楚之爭,三國時魏吳之爭,都在此時進行過激戰(zhàn)。宋代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對巢山景色嘆到:“何曾蓄筆硯,景物自成詩!边@山水之勝,林壑之美,詩人們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6
北京的香山又叫靜宜園,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位于北京海淀區(qū)西郊,距市區(qū)25公里,全園面積160公頃,頂峰香爐峰海拔557米,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
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經典。據(jù)載,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羅衛(wèi)國都城(即父城)近處有座香山,為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的地方。佛教傳入中國之后,香山之名也隨之傳入。所以,中國以觀音為主祀的佛教寺廟大都名為香山寺。
香山公園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元、明、清都在此營建離宮別院,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清乾隆十年(1745年),皇家在香山公園大興土木,殿宇廊軒,共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后筑圍墻,乾隆皇帝賜名"靜宜園",名列京西"三山五園"。咸豐十年(1860年)和光緒二十六年(),香山公園先后遭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聯(lián)軍焚毀,"香山二十八景"多被破壞。1956年開辟為人民公園,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建設,現(xiàn)已成為中外聞名的北京十大公園之一。
香山由來主要說法有三:
一是其名來自佛教經典。據(jù)《佛教文化便覽》記載: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羅衛(wèi)國都城(佛經中稱父城),附近有山名香山,釋迦牟尼在世時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
二是得名自最高峰的鐘乳石,其形似香爐,稱為香爐山,簡稱香山;
三是得名自古時香山的杏花,花開時其香味使得此山成為名副其實的"香山"。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7
Located in central jiangxi province north, the gan, caresses river pavilion, the poyang lake plain area. SanLiu seven thousand four hundred and two square kilometers. The city of about one million two hundred and forty thousand. Nanchang east lake, west lake, spectrum qingyun, bay, qingshan lake five boroughs an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new city and nanchang, red valley beach, recommending virtuous man, AnYi four new county.
The vast waters, and with the landscap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plain and a large number of downland and low hills. Kan, caresses river from south to north through the territory. The topography is roughly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south-east high, low state of surrounded by half a tilt.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between seven point one to seven point seven degrees Celsius,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1515 to 1515 mm.
Nanchang began in 202 BC, emperor gaozu five years), the han dynasty's founding star YingYangHou GuanYing were ordered his army stationed in nanchang area, and formally set yu zhang county and nanchang county. The following year (201), build a passengers can call the nanchang "filling and city". Since then, a few easy name: nanchang when han yu zhang county, south to prepare ZhangGuo. Sui HongZhou main office in nanchang. The beginning of the great cause, waste state after yu zhang county, yu zhang, instead of nanchang for for all previous dynasties county, province, county, seat. Built in 1926, June 7, 1949, nanchang people's government.
Fertile land and waters wide, is rich in resources. 1000010350 thousand mu of land, of which eighty thousand mu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of four hundred and forty-six point nine, the waters area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 650 thousand ten acres. The main economic fish have grass, green silver carps, carp, carp, flat, whitebait, etc. Mineral granite, quartz and ceramic clay, coal, crystal, that is have some reserves. Lush vegetation of xishan,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Nanchang city in China's main north-south traffic arteries. Big business transaction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era, north and south, by way of nanchang. Has now been built into the water, land and air transport network, to the province and across the country. Nanchang airport to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xiamen, wuhan, fuzhou, Hong Kong direct flights. Industry dominated to live. The city's industrial machinery, textile (clothing), food, electronic, and aircraft manufacturing, metallurgy, light industry, chemical industry, medicine, building material, etc.
Nanchang region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this paper adopts "the spirit" the laudatory name. The preface to tengwang pavilion in early tang dynasty, Ming dynasty Zhu Da (eight big mountain man)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are famou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In 1986, nanchang was named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the state council. Under the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in the city, the provincial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six san-jiu municipal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Bayi nanchang uprising headquarters site of the famous, he long, ye ting headquarters site and the new fourth army 30 s site is located in the city.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one of the four famous towers of tengwang pavilion.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8
查干湖又名查干淖爾,是吉林省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吉林省前郭縣的西北部。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湖泊。
查干湖旅游度假區(qū)是以生態(tài)旅游為中心,大湖濕地、草原風光及蒙古族風情為特色,集觀光、娛樂、休閑、度假、會展等功能于一體,同時兼有高檔消費的大型湖濱旅游度假區(qū)。查干湖旅游度假區(qū)具有多種景觀和因天氣、天象變化而形成的區(qū)內八景;以塔虎城、哈達山、蓮花源、庫里碑為代表的外圍八景;以青山日出、長山煙雨、佛寺曉月、飛雪迎春為代表的景外八景。同時,這里也是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9
蘇州西山以“太湖山水、古吳文化、人文自然風光、田園野趣、美食度假、休閑娛樂觀光”為特色,以發(fā)展度假、旅游、酒店、生態(tài)觀光休閑、康復、水上和山地運動等為主要內容,逐步建設成為華東地區(qū)設施、環(huán)境、服務最為完善的度假休閑勝地、人居天堂、健康樂園。
如今,蘇州西山相繼被國家命名為國家級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全國小城鎮(zhèn)綜合改革試點鎮(zhèn),這顆“太湖明珠”愈發(fā)顯得熠熠生輝。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霧無際,美不勝收。西山因太湖而嫵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豐富多彩。這里山巒起伏,奇石嶙峋,峰回路轉,曲徑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帶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勝。
全鎮(zhèn)陸地總面積82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域),其中約75%為低山、丘陵及沖積坡地,約20%為20世紀50~70年代圍湖而成的平原區(qū),其余為湖濱濕地及灘涂。島上主要河道有鄭涇港、植里港、慈里港、消夏港、鎮(zhèn)夏港、后堡港、慶豐港、中心港、元山港、蔣東港、前灣港等。其中鄭涇港位于甪里古村,始建于唐代,古名芳塘,因由甪里名門望族鄭家所筑而得名,長1.5公里,黃石駁岸,現(xiàn)存永寧、孤星2橋始建于明代。鄭涇港在明清時曾是浙江、江蘇兩省的界河,其西屬浙江省管轄。西山島東北部有面積500畝的天王蕩水庫。
太湖七十二峰中,四十一峰在西山,主要山體大多由石英砂巖、粉砂巖構成,東南部石公山、林屋山、元山等少數(shù)山丘湖島由石灰?guī)r組成,經長期流水溶蝕,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山峰有縹緲峰(336)、笠帽頂(292)、涼帽頂(269)、竹塢嶺(255)、西湖山(213)、東湖山(170)、石屋頂(144)、慈里頂(191)、團子嶺(202)、貌虎頂(147)、扇子山(133)、大庭山(63)、碧螺峰(即徐宅山62)、林屋山(57)、石公山(50)等。較大的山塢有水月塢、涵村塢、資慶塢、尖池塢、屠塢、天王塢、綺里塢、西蔡塢、東蔡塢、葛家塢、羅漢塢、包山塢、毛公塢、樟塢、旸塢等20多個。
由于西山位置偏南,加上太湖水體的調節(jié)作用,西山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較小,冬季氣溫也明顯高于臨近鄉(xiāng)鎮(zhèn),有利于亞熱帶常綠果樹生長。西山地形復雜,山丘眾多,在高度和坡向不同的地方,小氣候有著較大差異。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10
大家好!歡迎來到無錫梅園!
梅園位于無錫西郊的東山和滸山南坡,距市區(qū)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園內遍植梅樹,是江南著名的賞梅勝地之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公園。園林設計者根據(jù)地勢高低,結合梅園特點,以梅飾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別具特色。園內植梅5500多株,品種繁多。園內還有天心臺、洗心泉、清芬軒、招鶴亭等步步登高的觀賞景點。
無錫梅園,全名無錫榮氏梅園,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來顯示出它的高雅古樸風格。主要景點有:梅園刻石、洗心泉、米襄陽拜石、天心臺、揖蠡亭、清芬軒、香海、誦豳堂、招鶴亭、小羅浮、念劬塔、豁然洞、開原寺、松鶴園、小金谷、吟風閣。梅園,距市區(qū)7公里,位于無錫市西郊東山、滸山和橫山。面臨太湖萬頃,背靠龍山九峰,以梅花馳名,是久享盛譽的江南賞梅勝地。 解放前曾是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的私家花園梅園以梅花兒馳名,現(xiàn)有面積812畝,其中梅林占56畝。梅樹5000多株,梅樁20xx多盆植梅數(shù)千,多為果梅.花梅有銀紅、假朱砂、骨里紅、素白臺閣、小綠萼等。至今植梅已有七十多年歷史。建國后,梅樹的數(shù)量和品種均逐漸增多.園中有梅樹4000多株,盆梅20xx多盆,品種近40個,不少是從蘇州、常熟、揚州、杭州、成都、武漢、安徽引進的! ≈挠兴匕诐崈舻挠竦,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綠萼梅,有紅顏淡妝的宮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濃艷如墨的墨梅,有枝桿盤曲矯若游龍的龍游梅等。還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懸、枯樹老干、疏影橫斜的梅樁藝術盆景。
主要景點有:梅園刻石、洗心泉、米襄陽拜石、天心臺、揖蠡亭、清芬軒、香海、誦豳堂、招鶴亭、小羅浮、念劬塔、豁然洞、開原寺、松鶴園、小金谷、吟風閣。
念劬塔是梅園的點睛之筆,也是梅園的標志性建筑。該塔八角三層,高18米,建于1930年,是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為母親石太夫人而建的紀念性建筑,以懷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當年,榮宗敬、榮德生先生的母親石氏80冥壽,特地建造這塔,以示紀念。初次擬名為“念慈塔”,恰巧錢振锽先生來梅園賞梅,榮先生請錢先生作文書寫塔記。錢先生向榮德生先生提出建議,改塔名為“念劬”。他說:取《詩經小雅》“哀哀母心,生我劬勞”之句,以示對父母的懷念。又取《詩經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之句,又包含紀念母親之意。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11
香溪源頭所在之地是著名的茶葉之鄉(xiāng)。這里的茶地分布在林深綠重、朝日暮雨的海拔700-1200米之間的山包和谷地中。由于經年的雨水沖積,這里富含腐殖質、偏酸性的土壤深厚肥活;豐沛的雨量、繁茂的植被和較小的風速,又使這里時常云彌霧漫,空氣清新濕潤;這里晨日照數(shù)少,散射和漫射光多,無嚴冬酷署,氣候溫和宜人;高山之云霧、香溪之凈水、萬木之芳香、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造就了神農奇峰茶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勢。據(jù)《神農本草經》載:“神農采藥,為民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苯裨谏褶r架的莽莽原始森林中,仍可尋得野生茶樹,可見神農架產茶歷史之悠久。
在神農架清香縷縷的茶鄉(xiāng),流傳著許多優(yōu)美的故事:少女時的王昭君常在香溪河畔的花園里采茶,并向采茶姑娘們學唱采茶歌,昭君還把自己親手焙制的新茶,送給四鄉(xiāng)八鄰的姐妹們品嘗,那些喝過昭君贈茶的姑娘們一個個越長越美麗;唐朝時茶葉專家陸羽曾泛舟長江,經過香溪口時,為香溪水的清澈甘甜所吸引,一直尋至香溪源頭,用香溪源之水煮茶品嘗,頓時滿口清香,心曠神怡,稱香溪源為“天下第十四泉”;用香溪水泡春茶,從懷里冒出的熱氣即可形成一只翩躚起舞的白鶴升騰,給品茗者以無限美好的遐想。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12
大家好,我叫崔鑫,今天讓我來給大家做導游。
現(xiàn)在,我們已經步入利津的中心建筑——鳳凰廣場。傳說,這里曾有一只鳳凰居住,這里有一個大廣場,名叫鳳凰廣場。
一走進南大門,就看到了一只火鳳凰,高聳入云。我告訴你,這一只火鳳凰有一百二十六米多高呢。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到了廣場噴泉。那里有一個噴泉池,十米見方,有一百四十五根水柱,有的在明,有的在暗。
它的四周有八根柱子,盤龍浮鳳,雄偉壯觀。
音樂響了,旁邊的彩燈一照,柱子立馬五光十色了,顯得十分耀眼。
往右邊走,有巨大的人工湖,大家到那里可以劃游船。
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游覽愉快!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13
向海保護區(qū)向海自然保護區(qū)最佳旅游時間系湖河相容沖地貌類型,地勢平坦,河道極不明顯,湖泊、摹、沼澤、水庫相間分布。沼澤地上生長著茂密的大片蘆葦,大大小小的水泡星羅棋布,水深一般為3米。這里年平均氣溫4.9℃,年降雨量400-450毫米,年蒸發(fā)量在1890毫米,無霜期為170天左右。區(qū)內有霍林河、額穆泰河和洮兒河三條水系;洼地中的草甸和摹上,生長著大量草本植物,是當?shù)鼐用竦闹饕拍羺^(qū)。湖泊與草甸之間,沙丘交錯起伏,生長著天然的榆樹林。四周環(huán)境幽靜,魚類及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是各種水禽良好的餌料。大面積的蘆葦,為水禽的棲息繁殖提供了隱蔽的場所,F(xiàn)已調查記錄到鳥類有200多種。每年奏,丹頂鶴、白枕鶴、白鶴、蓑羽鶴、灰鶴、白鸛及許多雁、鴨、鷺、鷗陸續(xù)結隊而來,在這片廣闊的沼澤濕地中營巢產卵。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評審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q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被國家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批準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吉林省通榆縣境內。
向海在省內有“東有長白,西有向海”之美譽。區(qū)內三大水系交匯貫通,從而形成向海水庫和興隆山水庫兩個大面積的蘆葦沼澤區(qū)。草原、湖泊、沼澤、沙丘、榆林、灌叢交錯相間,多種生物類型相互滲透,形成向海特有的生態(tài)自然景觀。區(qū)內共有鳥類293種,其中被稱為“濕地指示物種”的鶴類就有6種。一類保護珍禽丹頂鶴目前全世界僅有1500多只,在向海就有60多只。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14
各位貴賓,歡迎您來太湖,來到美麗的游客中心。我是講解員小x。作為散客出游的第一站,我們游客中心起到了承前啟后、連接內外的作用。首先請各位來看一下,我們眼前的這幅就是吳中太湖旅游區(qū)的全景圖。請看一下,在我們右手的上方有一個logo,它就是中國旅游業(yè)的標志——馬超龍雀。在logo的下方,還有五個a。在今年的1月份,我們吳中太湖旅游區(qū)正式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5a級的旅游景區(qū),也成為了今年我們江蘇省唯一一個入選國家5a的景區(qū)。我們再來看一下,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五角星位置太湖游客中心了。從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旅游區(qū)包含了三大景區(qū)、八大精品景點。從我們游客中心出發(fā),前往這三大景點可以說在距離上都是比較接近的。在正上方看到的,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被譽為“天下第一智慧山”的穹窿山景區(qū)了;在右手邊看到的則是江蘇最美的山村——旺山景區(qū);在下邊看到的是東山景區(qū)。東山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這里共有五個精品景點,其中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雕花樓、紫金庵;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陸巷古村;中國湖濱私家園林——啟園,以及在我們左手下方看到的國家級地質公園、江蘇省最后一個通電的村落——三山島!可以說,我們將這八大景點整合在一個大家庭內,不加磚瓦,不添圍墻,為度假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發(fā)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為一大創(chuàng)舉!
看完了全景圖,各位貴賓,里邊請。我們游客中心今年6月正式對外試營業(yè),它占地面積近120畝,總投資2億元,建筑面積共五層,達 3.4萬平方米,是我們華東地區(qū)最大的一個旅游集散中心。太湖游客中心一層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現(xiàn)在打造成了一個商業(yè)區(qū),二層是一個文化展示區(qū),三層、四層為辦公區(qū)域,五層則是餐廳和多功能會議廳。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游客中心大廳。這里集合了三大功能于一體,分別有咨詢服務、票務服務和導游服務。在兩側led的大屏上,左手邊滾動的是吳中旅游三十四條經典旅游線路。來到這里的朋友就能選擇其中的一條,或是制定一條個性化的路線,買好門票,叫上導游,組合成團,飽覽美景,暢游太湖!在右手邊的大屏上,為我們播放的是吳中旅游宣傳片《又見吳中》,由蘇州本地“小娘魚“韓雪所主演。我們再來看一下,在大廳四周上方,還有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精美的石雕作品。在前方看到的是西山景區(qū),有林屋洞、石公山等景點;在左手上方,看到的就是光福景區(qū)和旺山景區(qū)了,有香雪海、寶華寺等景點;在右手上方看到的是穹窿山景區(qū),因為穹窿山景區(qū)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所以我們用整塊版面展示出來;而后方看到的就是東山景區(qū)了。
好的,朋友們,參觀完了大廳,請隨我往左手邊走。我們前邊看到的是雕刻時光咖啡館。1997年,兩位中國臺灣大學生游歷新疆后,有感于新疆人民那種猶如咖啡般的恬靜、安逸的生活,便萌發(fā)了在快節(jié)奏的北京開一家讓人享受生活的主題咖啡館。而后,這一創(chuàng)意取得了巨大成功,雕刻時光如同雨后春筍般在各地建立根據(jù)地。目前在北京地區(qū)已有13家,上海有7家,眼前看到的這家店呢,是該品牌在蘇州的第一家,也是整個華東地區(qū)的總代理。我們客人來到這里,就可以點上一杯咖啡,取上一本好書,消磨一下午的美好時光,這也與蘇州人的“慢生活”交相輝映!
在雕刻時光旁,是一個候車室。里面約有200個座位,來到這里的散客可以18人組成團,也可以自助乘坐觀光休閑大巴前往自己想去的景點。如果候車感到無趣,您既可以逛逛一樓的商業(yè)區(qū),也可以去二樓看看文化區(qū),或者是取閱旁邊資料架上的宣傳手冊或是新聞報刊都是不錯的選擇。在候車室東邊,是特殊人群功能區(qū)。在左前方看到的是一個醫(yī)務室,不久后我們將安排當班醫(yī)生對突發(fā)事件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在右前方看到的是一個迷童區(qū),里面還有一個母嬰室,里面的衛(wèi)生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看完了4d電影,請隨我繼續(xù)往前走。眼前看到的就是我們游客中心的一大特色——評彈雅苑。評彈被稱之為說書或者說大書,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尤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而家喻戶曉。目前,蘇州評彈已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被譽為“吳文化的三朵金花”之一。我們評彈館內長期聘請江浙滬一帶的名家進行演繹,來到這里的朋友可以點上一杯碧螺茗茶,聆聽“中國最美的聲音”,在裊裊青煙中感受這門古老的說唱藝術的魅力。
聽完了動人的蘇州評彈,請隨我去看一下蘇州最大的一個景區(qū)監(jiān)控中心。出評彈雅苑往前右手邊走,在這能看到許多古老手工藝的攝影資料,更豐富了二層的文化內涵。在游客中心的辦公區(qū)域,就是我們的監(jiān)控中心了。請看一下,在熱感應屏幕上有27幅畫面。我們不僅在景區(qū)內部,在去景區(qū)的道路中,我們都安置了攝像頭。這272個攝像頭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轉的高清探頭。一旦旺季,道路出現(xiàn)擁堵,或者平日,景區(qū)突發(fā)狀況,我們有關負責的同志就能第一時間在這指揮中心緊急協(xié)調、處理問題。
參觀完了監(jiān)控中心,請隨我一起往外走。繼續(xù)往前走,粉墻上為我們展示的是何老師的作品。眼前的這幅作品叫《輕紗曼舞》,表現(xiàn)的是我們太湖流域的漁家生活。在右手邊,是我們的太湖窯diy體驗館。太湖窯土,取自太湖湖底,材質中具有金屬顆粒,所以燒制出的作品相當堅硬。來到這里的朋友,可以選擇或是手捏泥巴,制作成型;或者可以在半成品上再做修飾,畫龍點睛。在左手邊還有一個太湖窯的精品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走出太湖窯體驗館,請各位貴賓往前走。眼前看到的就是我們周建明老師的核雕藝術館。周老師和姚老師一樣,都具有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的職稱。他也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核雕項目的唯一一個代表性傳承人,XX年還榮獲“中國雕刻工藝大師”的稱號。周老師從業(yè)近40年,屢次獲得國家級大獎。在右手邊的立柜中就展示著周老師的十八羅漢、蘇州園林、水滸傳人物等原創(chuàng)核雕精品。核雕自古就有“金橄欖”的美譽,它取材于廣東油橄欖,本身需要保存數(shù)年才能進行雕刻創(chuàng)作,在配件上,大師們也不遺余力地采用象牙等珍貴輔料做裝飾。因此,這樣的核雕作品更是深受中國收藏屆朋友的歡迎。
欣賞完了核雕館,請各位同我一起乘坐電梯,返回一樓。在下方,是我們集團精心打造的太湖禮物店。走進太湖禮物特產超市,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我們太湖流域一帶極富特色的手工藝品和旅游紀念書籍,再往里走則是許多具有吳地特色的送禮佳品,如:碧螺春茶、鹵汁豆腐干、甪直蘿卜頭等等。與此點點,我們能深刻的感受到:太湖游客中心稱得上是一個整合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休閑度假圣地。
各位貴賓,今天的游覽到此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光臨,也歡迎各位再來游客中心做客,再來太湖領略湖光山色!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15
柯巖位于浙江紹興城西八公里,是以古越文化為內涵,融紹興水鄉(xiāng)風情、古采石遺景、山林生態(tài)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 始于漢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至清代,有著名 “柯巖八景” 之稱,為越中名勝。
柯巖以云骨最為奇絕,號稱天下第一石,是隋唐以來采石而成的一大奇觀。從平地上直插云霄,形體曲折,上寬下窄,猶如一座顛倒過來的寶塔,可稱奇觀。云骨高30余米,底圍僅4米。遠觀宛若一柱煙靄,裊裊升空,故又稱"爐柱晴煙"。上有光緒年間所刻"云骨"兩字,字比人高。頂端古柏蒼翠,虬枝橫斜,據(jù)考證樹齡已逾千載。
柯巖風景區(qū)是以采石遺景為特色的石文化景區(qū),始于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至清朝,形成了著名“柯巖八景”,為越中勝景。 經過現(xiàn)代別具匠心的園林營造,形成石佛景區(qū),鏡水灣景區(qū),越中名士苑和圓善園四大景區(qū),游程4-6小時,是近年來紹興規(guī)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風景旅游景區(qū),被授予“浙江省風景名勝區(qū)優(yōu)秀建設景點”和“浙江省游客喜愛美景樂園”。柯巖石景,堪與吼山相媲美,它被古人稱為“絕勝”之地。
介紹畬族風情導游詞 篇16
桂林王城位于市中心的獨秀峰下,是明代靖江王府,宋代時這里是鐵牛寺,元代改為大國寺,后又稱萬壽殿。
靖江王城位于桂林市市中心獨秀峰下,廣西師范大學內,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修造的王城。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重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后,此處設為藩邸。朱守謙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開始建府,歷時20xx年才完工。王府按照朝廷對藩王府所作的規(guī)定構筑,其主要建筑前為承遠門,中為承運殿,后為寢宮,最后是御苑。圍繞主體建筑還有4堂、4亭和臺、閣、軒、室、所等40多處,占地19.78公頃,規(guī)模宏大。城垣東南西北四門,名為:體仁(東華門)、端禮(正陽門)、遵義(西華門)、廣智(后貢門),南北長556.6米,東西寬335.5米,通高7.92米,厚5.5米,內外警以方石,內充片石澆灰漿。所有建筑系大式歇山頂,紅墻碧瓦。從建成到明代覆滅的257年中,這里住過12代14位藩王。歷 270余年,是明一代封藩最長的一支。清順治九年(1652),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將王府焚毀自歿,F(xiàn)保存府第的門、殿、宮須彌座臺基及石雕欄柱、陛階和城垣。
整個王城的宮殿建筑采取嚴格的中軸對稱,“左祖右社、前朝后寢”的布局方式營造,中軸線上的承運門、承運殿高大華麗,氣勢非凡,體現(xiàn)了王權至上的思想。方城南面的正陽門,有清代兩廣總督為表彰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臨桂人陳繼昌而立的“三元及第”坊,東華門上的“狀元及第”坊則是為道光年間新科狀元龍啟瑞而建,西華門上的“榜眼及第”坊是為同治年間榜眼于建章而建。明代靖江王府,規(guī)模宏大,四周以巨石砌城垣,方正莊嚴在桂林城中自成一城,故稱王城。城中有桂林眾山之王獨秀峰,平地拔起,眾山環(huán)繞,孤峰獨秀,為我獨尊,有天然的王者氣勢。
靖江王城中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建筑物——靖江王城景區(qū)。在中國4A新定評選中,桂林靖江王城被評為中國4A景區(qū)。無論從景區(qū)規(guī)模還是歷史層面來看,桂林靖江王城獲此殊榮是當之無愧的。因為桂林靖江王城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集大學院校、風景名勝區(qū)(獨秀峰)、完整歷史建筑物、歷史背景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qū)。
獨秀峰王城景區(qū)位于桂林市中心,是以桂林"眾山之王" --獨秀峰為中心,明代靖江藩王府地為范圍的精品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內自然山水風光與歷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千古名句的真跡題刻就出于此處。景區(qū)涵蓋了桂林三大歷史文化體系,是桂林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走進景區(qū)就走進了桂林歷史文化之門。
獨秀峰素有"南天一柱"的美譽,史稱桂林第一峰。山峰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周圍
眾山環(huán)繞,孤峰傲立,有如帝王之尊。登山306級可達峰頂,是鳥瞰桂林全景的最佳觀景臺。峰壁摩崖石刻星羅棋布,縱橫出世,更有太平巖內的世界文化奇觀--"太歲"摩崖石刻。南麓南朝文學家顏延之的讀書巖,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跡。桂林四大名池之一的月牙池蕩漾于山腳,青山碧水,相映成趣,為桂林古八景之一。
自古以來,王城景區(qū)被奉為桂林的風水寶地,更是整個桂林城市的發(fā)祥地。這里曾經走出了二位皇帝、11代14位靖江王;清代,這里是廣西貢院,屢出狀元;民國時期,孫中山曾駐蹕于此,為北伐大本營運,籌北伐大計;后為廣西政府,廣西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都曾在此辦公。1996年,景區(qū)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世間傳頌"北有北京故宮,南有桂林王城"。
靖江王城也叫桂林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著名的獨秀峰就屹立在王城的正中位置。遠順帝妥懽帖睦爾繼位前曾在獨秀峰前的大圓寺修行。朱元璋稱帝封藩時,將其侄孫朱守謙封藩于桂林,稱靖江王。王城就是靖江王的王府。
王城景區(qū)由明靖江王城和獨秀峰組成。王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九年(1376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故桂林王城比北京故宮建成的時間還早30多年。王城南北長557.5米,東西寬336米,占地面積18.7萬平方米,城墻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禮、廣智、體仁、遵義4門,左為宗廟,右為社稷。城內建筑及風景有承運門、承運殿、寢宮、月牙池、后花園等。寶善堂、清越亭、凌虛臺、可心軒、玄武閣、三神祠等各類建筑齊備。御園中的月牙池可泛舟。清順治九年(1652年),定南王孔有德抵抗不住義軍的進攻,火焚王府,城內建筑化為殘垣,F(xiàn)城墻及四門依然完好,城內建筑為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在原基礎上仿古重建。
清朝時期,孔有德火焚王府后,王城遺址被辟為廣西貢院,有號舍5500余間,因屢出狀元而聞名全國。如今,王城內仍保留有乾隆皇帝題書的《幸翰林院賜大學士及翰林等宴便閱貢院詩四首》,王城的正陽門(端禮門)、東華門(體仁門)及西華門(遵義門)上還留有當時人們稱贊學子們的巨書牌坊。其中,兩廣總督、清朝著名學者阮元所書的“三元及第”是表彰桂林學子陳繼昌獲三元及第殊榮的,“狀元及第”是表彰桂林學子張建勛和劉福姚在三科會考殿試中勇奪兩個狀元席位的,“榜眼及第”則是表彰桂林人于建章獲得榜眼(殿試第一甲第二名)。游人可到貢院陳列館了解古代科舉制度及桂林科舉成就。鄉(xiāng)試號舍可使游人親身體會當年學子們科舉之不易。
中山駐蹕處及中山不死紀念塔 ,孫中山率北伐軍駐桂林,以王城為北伐大本營。孫中山在這里的重要活動有:會見了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接受了馬林關于“聯(lián)合蘇俄”和建立革命軍校的建議;發(fā)表了他的著名哲學演講《知易行難》;檢閱了北伐軍;確立了青天白日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并于元旦在王城舉行了首次升旗儀式。孫中山去世后,桂林人民為紀念孫中山,將王城辟為中山公園。王城內現(xiàn)存孫中山駐蹕處遺址碑和“中山不死紀念塔”,紀念塔呈三角形,筑五級臺階,喻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之精神和五權憲法。塔的三面分別有題辭:“中山不死”為謝順慈書;“總理遺囑”為張猛書;“主義常新”為莫乃群書。塔附建有仰止亭,楹聯(lián)由譚延闿書,亭西有石碑“中山常在”,為廖承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