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精選16篇)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1
樂平市區(qū)老北街,這是一處在歷史上以商業(yè)為主,集民居、民俗文化為輔的歷史街區(qū),范圍是南以翥山東路(原東大街)劃線,北至菖蒲塘至老-一段環(huán)城長壽路,西止洎陽北路(原北大街),東至為民路,總面積約30公頃。該區(qū)內(nèi)呈里坊格局,規(guī)劃有序,縱向巷道主要有老北街、長沙巷、周家巷、富貴巷、萬壽宮等,橫向巷道主要有典當(dāng)巷、柴巷口、成佳巷、菖蒲塘巷、花園巷等。其中以老北街保存得最為完整,它全長580余米,寬4米,原為長方形花崗石地面,沿街兩面店鋪、民居、祠堂、廟宇、古井、水池、巷道、茶肆、作坊等建筑鱗次櫛比,約70%以上是明清或民國時期的古建筑。老北街始建于南朝,鼎盛于明清和民國時期。東晉太興三年(320xx年),處北街中段的安隱寺,時為贛鄱大地兩座名寺之一,樂平“大寺上”也因此得名。南朝時,鄱陽王蕭恢在萬家寺建玉脂澤莊園,從而奠定老北街之基礎(chǔ)。唐朝中和三年(883年),樂平縣治由眾埠銅山港口遷到老北街所在地花靨鎮(zhèn),北大街由此成為縣城發(fā)展之原點,到了宋代老北街被發(fā)展成鄉(xiāng)土特產(chǎn)、南北雜貨、煙花爆竹、竹炭木材等商品銷售主要街道,由于歷史上老北街有過多次火情,被樂平人戲稱為“火龍街”,宋范仲淹任饒州知府經(jīng)過樂平,令百姓集資挖井建池,蓄水防火,萬家池因此得名。同時在萬家池對面建郭西廟,以驅(qū)邪鎮(zhèn)火(清咸豐時被焚),郭西廟巷由此得名。明萬歷年間,萬家池改名范家池,并在井池東側(cè)建范家大祠堂,以紀念范仲淹,清代曾在祠堂內(nèi)展陳范文程事跡。有清一代老北街發(fā)展至鼎盛時,有近400余店鋪,成樂平最為繁榮的綜合商業(yè)街區(qū),直至解放之初。由于城市的發(fā)展,原東、西、南街區(qū)的先后改造拓寬,鑒于老北街與南街不能對接,于是新建了一條新北街(現(xiàn)稱洎陽路),老北街便有幸成為樂平市現(xiàn)今唯一保留下來最為完整的一條古街。
在老北街區(qū)域中,尚有清代江氏典當(dāng)行建筑群、周家、彭家大祠堂、荷園、-鄱湖警備司令部駐地、薛家塘、嘯月移、三都試館、老營盤、翥山書院,以及花園巷3號汪大綱、汪大綬舊居,富貴巷13號明初縣丞彭氏府宅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chǎn)(跡)。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2
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仙女湖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處,是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傳說的發(fā)祥地,是聞名遐邇的湖泊型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屬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198平方公里的景區(qū),50平方公里的湖面,島嶼星羅棋布,湖水清澈見底,原始森林神秘誘人。
仙女湖自然風(fēng)光秀美樸實,具有“幽、秀、奇、雄”之特點,景區(qū)兼具湖泊型和山岳型兩大類型。有曲水通幽,港叉相連的舞龍湖,有水流湍急,兩峰對峙的鐘山峽;有煙波浩渺,千帆競渡的鈴陽湖;有縁色基因?qū)殠斓拇髰徤。在仙女湖這片古老神奇的靈山秀水之間,既傳頌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又點綴著無數(shù)彪炳史冊的歷史遺存,千年水下古城、水中古橋、水邊古石刻,古廟、古陶窯遺址堪稱華廈奇觀,這里是唐代江西第一個狀元戶肇、宋代重臣王欽若、明代權(quán)相嚴嵩的故里,尤其是宋應(yīng)星的科技巨著《天工開物》為仙女湖平添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近年來,仙女湖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路子,加快了旅游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的步伐,先后新建了現(xiàn)代化旅游公路和國內(nèi)一流的旅游新碼頭,F(xiàn)已開發(fā)了20余處風(fēng)光景點和人文勝跡,是游人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的絕好去處。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3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古稱彭蠡澤、彭澤、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匯集贛江、修水、鄱江、信江、撫河等水經(jīng)湖口注入長江。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形似葫蘆,南北長110公里,東西寬50~70公里,北部狹窄僅5~15公里。在平水位(14~15米)時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時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時僅500平方公里,以致“夏秋一水連天,冬春荒灘無邊”,使數(shù)百萬畝湖灘地不能大量耕種,還易孳生草灘釘螺。
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或東西)兩湖。松門山西北為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為一狹長通江港道。松門山東南為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qū)主體。平水位時湖面高於長江水面,湖水北洩長江。經(jīng)鄱陽湖調(diào)節(jié),贛江等河流的洪峰可減弱15~30%,減輕了長江洪峰對沿岸的威脅。鄱陽湖及其周圍的青山湖、象湖、軍山湖等數(shù)十個大小湖泊湖水溫暖,水草豐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產(chǎn)魚類100馀種,以鯉魚為主,其次為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貝、螺產(chǎn)量也較豐。濱湖平原盛產(chǎn)水稻、黃麻、大豆、小麥,是江西省主要農(nóng)業(yè)區(qū)。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該湖區(qū)受修河水系和贛江水系影響,枯水期水落灘出,形成草洲河灘與9個獨立的湖泊;豐水期9個湖泊融為一體,形成鄱陽湖水一片0。該地是遷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候鳥及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鄱湖水清、龍蝦飄香,20xx年7月,“鄱陽湖印象”采風(fēng)活動在江西瑞昌舉行,首屆鄱陽湖龍蝦節(jié)持續(xù)升溫。本屆龍蝦節(jié)以“節(jié)慶創(chuàng)品牌、產(chǎn)業(yè)謀發(fā)展”為主題,旨在將自然生態(tài)的鄱陽湖小龍蝦品牌打響,推向全國。一直以來,鄱陽湖就是我國小龍蝦高產(chǎn)地,鄱陽湖以其清新的水質(zhì)、豐美的水草締造出肚白、殼紅、原生態(tài)的鄱陽湖小龍蝦,贏得“一湖清水出好蝦”的美名。
鄱陽湖聚集了許多世界珍稀瀕危物種,并保存了一定數(shù)目,是保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地方。保護區(qū)最為人們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鳥類。
鄱陽湖是白鶴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越冬地。白鶴是我國I級保護動物,野外總數(shù)大約為3,000只。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白枕鶴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野外大約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陽湖越冬。珍貴、瀕危鳥類還有白鸛、黑鸛、白鶴、大鴇等國家I級保護動物;斑嘴鵜鶘、白琵鷺、小天鵝、白額雁、黑冠鵑隼、鳶、黑翅鳶、烏雕、鳳頭鷹、蒼鷹、雀鷹、白尾鷂、草原鷂、白頭鷂、游隼、紅腳隼、燕隼、灰背隼、灰鶴、白枕鶴、花田雞、小杓鷸、小鴉鵑、藍翅八色鶇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浩渺的鄱陽湖在豐水季節(jié),河湖一體,水天一色,一望無際,人在其中,猶如置身-;枯水季節(jié),水落灘出,形成了廣袤的濕地草洲,構(gòu)成了美麗的江南大草原;區(qū)內(nèi)的沙山,高低起伏,延綿十余里,構(gòu)成了壯觀的水鄉(xiāng)大沙漠。保護區(qū)所在的吳城鎮(zhèn),曾與景德鎮(zhèn)、樟樹、河口并列為江西四大名鎮(zhèn)。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4
廬山石門澗位于廬山西麓、素稱廬山西大門,廬山石門澗因天池山、鐵船鋒對峙如門,內(nèi)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廬山石門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物種類繁多,石門澗又有“廬山植物一絕”美譽。
景區(qū)面積六千余畝、景觀百余處。集“雄、險、奇、秀”于一體,是一座地質(zhì)變化、生物進化、自然造化、歷史文化的綜合大觀園,有“匡廬絕勝”、“山水絕勝”之美譽。古譽廬山第一景。
廬山石門澗瀑布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最早錄入史冊的。兩千多年前的《后漢書地理》中就有記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門之奇,路險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廬山石門澗,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游廬山日記》,稱贊廬山石門澗瀑布“噴雪奔雷,騰空震蕩,耳目為之狂喜”。
山因人重,景借名傳。早在1620xx年前,這里就游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慧遠在此筑“龍泉精舍”,率儒、釋、道18高賢常游于此,傳經(jīng)布道,使之成為凈士宗的發(fā)源地。其寫下的《游石門詩并序》,開了我國山水游記的先河。此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歷代數(shù)以百計的文人墨客都為之相涉,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與摩崖石刻,文化底蘊深邃豐厚。
石門澗面對峰崖,隔澗箕立,結(jié)成危樓險闕。過大磐石,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桿峰與童子崖從澗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擁,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
最窄處的“小石門”,石門澗兩崖之間僅存一縫,游人入“門”須側(cè)身才能通過。峪谷間,高崖懸流成瀑,深谷積水成湖。潛隱湖底的雜亂怪石與兀立溪澗的巨巖,沿澗巧布,成為“石臺”,最大的一塊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數(shù)十人,石上攜有“石門澗”三個大字。
過大磐石,廬山石門澗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桿峰與童子崖從澗底;鄙希炝㈠氤,奇峰簇擁,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廬山石門澗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
廬山石門澗絢麗而神奇的自然風(fēng)光,吸了歷史上無數(shù)名人雅士。他們或擇勝登臨;或結(jié)廬隱居;或潑墨揮毫;或?qū)び奶诫U。石門澗峰峰嶺嶺,遍布履痕;溝溝壑壑,回蕩歌吟。現(xiàn)有古文化遺址20多處,古詩詞200多首。南北朝杰出詩人,謝靈運在澗旁筑“石門精舍”。東晉高僧慧遠大法師在此佛法五年筑"龍泉精舍".寫出了我國最早的山水游記——《游石門詩并序》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5
井岡山茨坪是當(dāng)年井岡山革命斗爭的中心,是井岡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中心景區(qū),也是井岡山革命遺址最為集中的地方。
茨坪是一個花園小鎮(zhèn),非常清新美麗,是旅游和避暑的勝地;海拔841米,四面重巒疊嶂,綠蔭層染;樓臺 庭院,依山而建,鱗次櫛比,高低錯落,掩映在湖光山色、綠樹花叢之中;環(huán)城公路,綠樹成蔭;城中丘陵起伏,水曲環(huán)繞,山水和諧。20xx年4月以后,隨著市委、市政府及行政部門遷至井岡山新城區(qū),大部分辦公大樓改建為接待場所,茨坪景區(qū)內(nèi)的賓館、旅社、飯店等旅游設(shè)施更加充足、齊全,接待能力也大大提高。
茨坪是井岡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中心景區(qū),茨坪的中心是挹翠湖公園,綠蔭如蓋、湖面如鏡、亭臺樓閣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園,火炬臺氣勢磅礴;北端為雕塑園,有17位最早在井岡山從事革命活動的人物的雕塑,其中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袁文才、王佐、賀子珍、陳正人等人物當(dāng)年的形象,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依山臨水,聳立于挹翠湖旁,與茨坪革命舊址群隔湖相望;茨坪毛澤東舊居坐落在茨坪中心的東山腳下,面臨風(fēng)姿秀麗的挹翠湖。茨坪中心景區(qū)景點多,而且相對集中,是最吸引外地游客的地方;交通四通八達,接待服務(wù)可容納萬人。茨坪的環(huán)境質(zhì)量極佳。山清水秀是她美麗的容貌,除河川、道路、建筑以外,均為綠地、鮮花。綠地覆蓋率為90%。人口密度低,沒有污染環(huán)境的工廠,也未見地方性疾病。區(qū)域內(nèi)大氣含塵量、噪音都很低,水質(zhì)也優(yōu)良,據(jù)全國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會議現(xiàn)場監(jiān)測結(jié)果,環(huán)境質(zhì)量達國家一級標準。
茨坪古時本屬遂川縣管轄,因永新縣令狡詐,設(shè)計焚香叩天地圈套,以香煙吹向何方而定縣界。焚香時,永新縣令又巧用衣角一拂,使香煙倒向永新,因而判為永新縣管,所以茨坪過去是"插花"在遂川縣境內(nèi);井岡山邊斗爭時期,這里是紅軍鞏固后方,軍事根據(jù)地中心。紅四軍機關(guān)和湘 贛邊界特委等黨政軍的機關(guān)后期都在茨坪辦公,留下了許多革命遺址。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6
大家好!我是龜峰景區(qū)的導(dǎo)游小張!歡迎大家來到龜峰景區(qū)游玩。我們龜峰自古以來就有“三十六峰八大景之說哩”!接下來我就帶大家進入龜峰詳細了解一下吧。
大家看,我們的正前方就是老人峰!老人峰可謂是龜峰最有特色的景點之一。從不同德角度來看,有四種不同的風(fēng)韻哩!大家朝正前方看,老人峰是不是酷似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呵呵!我們再從左側(cè)看看吧!這時的老人峰多像一個身披盔甲,高昂著頭準備出征的將軍啊。我們再從右邊看看吧,是不是像一個背著竹簍的村姑啊,可仔細看看又像我國的珍惜動物——“大熊貓”!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進入到下個景點。你們看看對面的三塊大石頭像什么啊?是不是很像三只重疊的龜啊?哈哈,這就是龜峰最有名的景點“三疊龜”了。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下“三疊龜”的來歷。最上面的那只膘肥體壯,異常的可愛,所以稱它為“肥胖龜”。中間那只穿上了大自然為它編織的綠毛衣,故名為“綠毛龜”。最下面的那只龜因為要承受上面兩只龜?shù)捏w重,因此稱它為“大力神龜”。傳說這三只小龜?shù)膵寢尦鲩T很久都還沒回來。俗話說“站的高看的遠”嘛,三只小龜想早日看到媽媽,就爬上最高的山峰,重疊起來,希望能早日看到媽媽回來。
我們下一站要去的地方就是當(dāng)年拍《西游記》的一個景點——天女散花。從60米的懸崖上落下來的水花就像一位仙女在空中散花,很漂亮吧。
好了,朋友們接下來的時間是屬于你們自己的。你們可以盡情地拍照留念,也可以繼續(xù)去游覽其他景點。我相信龜峰一定會給你們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朋友們再見了。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7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的北部,東經(jīng)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五百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cè)嵯酀,素?ldquo;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歷代詩人墨客,更是慕名而來,紛紛賦詩填詞,歷史上李白、白居易、岳飛、文天祥、蘇東坡、李時珍 、徐霞客等均到過此處。廬山寺、廟、宮、觀多達三百處,是我國佛教和道教的中心之一。廬山以避暑和冬游勝地享譽海內(nèi)外,其各國風(fēng)格的別墅為中國名山所罕見。
廬山,作為著名的世界遺產(chǎn)地,歷經(jīng)多年的開發(fā)建設(shè),其在地理、資源和服務(wù)功能上的三大優(yōu)勢進一步顯現(xiàn)。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nèi)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fā)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xué)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xx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qū)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fēng)區(qū)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是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qū)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內(nèi)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作為大禹時所做的《禹貢》及稍后的《上海經(jīng)》,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0xx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陶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xù)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fā)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續(xù)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8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五指峰位于茨坪西南面六公里處,因峰巒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合,海拔1438米。五指峰峰巒由東南向西北伸延,綿亙數(shù)十公里,氣 向西北伸延,綿亙數(shù)十公里,氣勢磅礴,巍峨峻險,至今杳無人跡,還是個“神秘世界”,人只能站在隔岸的“觀景臺”上遠望其巍峨的雄姿,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現(xiàn)已列為自然保護區(qū)。兩邊巨峰對峙,中間一條深谷,谷底為龍慶河,即井岡山河。半山腰有個“天軍洞”,相傳為當(dāng)年太平天國軍駐地,與五指峰相望的還有“龍慶洞”。傳說此洞曾藏龍居仙,當(dāng)年紅軍曾在此頂嚴寒、斗冰雪,堅持了40多天游擊戰(zhàn),故名“游擊洞”。
景區(qū)內(nèi)是一座天然的動植物園,這里是短尾猴、木鹿、黃腹角雉等珍禽異獸出沒的地方。五指峰下的龍慶河,盛產(chǎn)石雞、石魚,河谷峭壁上盛產(chǎn)石耳等。五指峰還有一座瀑布,落差約二百米,如同千尺素絹半空懸掛,在幾公里以外就可眺見,并有流動感。五指峰瀑布是井岡山落差最大的瀑布。五指峰腳下有一群巒湖,猶如一輪明月映照在茫茫云海之中,為主峰景區(qū)增添了迷人色彩。四季如春的氣候條件和風(fēng)景如畫的高山流水,為避暑和旅游觀光提供了大然場所。值得一提的是,面額一百元人民幣的背景圖就是井岡山主峰五指峰。神游于此處的游客,往往會拿出一張百元大鈔,將畫面與完景對照一番,這也別有一番情趣。
五指峰下的龍慶河盛產(chǎn)“井岡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整個保護區(qū)春季峰巒疊翠,鳥語花香;夏末蛙蟬齊鳴,悅耳動聽;秋日紅葉映日,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冰晶似玉。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9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井岡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1982年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91年又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國十佳優(yōu)秀社會教育基地。井岡山風(fēng)景旅游區(qū)是首批國家5A級景區(qū),中國文明風(fēng)景旅游區(qū),首批國家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20xx年截至7月8日,井岡山今年門票收入突破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井岡山以建黨90周年為契機,充分依托“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積極推進旅游業(yè)發(fā)展壯大,全力打造“紅色搖籃、生態(tài)井岡、精神家園”旅游品牌。吉安市委領(lǐng)導(dǎo)要求各單位和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接待服務(wù)工作,各景區(qū)要實行 領(lǐng)導(dǎo)帶隊、責(zé)任到人,以優(yōu)美、舒適、和諧的環(huán)境迎接來山游客,繼續(xù)創(chuàng)造旅游佳績。
大家都知道井岡山是革命的搖藍,紅色的根據(jù)地,是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但現(xiàn)在更是發(fā)展成為一個國家5A級旅游風(fēng)景區(qū)!1966年陸定一老先生重上井岡山時寫過一首詩,第一句話就說了:井岡山二件寶:歷史紅,山林好!我們這次上井岡山除了學(xué)習(xí)井岡山精神,重溫當(dāng)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創(chuàng)建農(nóng)村根據(jù)地的那段光輝歲月外,還可以領(lǐng)略井岡山秀麗的自然風(fēng)光(講山林好、這山林好的介紹,大家隨便到哪里抄一點介紹井岡山風(fēng)光的資料就行了,只是要注意如果要推銷野味拿回扣的話,就多介紹那些可憐的野生動物吧) 所以說井岡山是一座風(fēng)景如畫的旅游風(fēng)景區(qū),但大家在領(lǐng)略這美麗風(fēng)光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啊?毛主席在井岡山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是多么艱辛,是多少革命先烈士用血肉之軀鋪就面成的啊?這些才是大家來井岡山的主要意義吧!
大井:位于茨坪西北面七公里處,革命歷史參觀點有舊居,紅軍醫(yī)務(wù)所舊址等。 10月下旬,率領(lǐng)沖國工農(nóng)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就到達這里。他領(lǐng)導(dǎo)紅軍深入群眾,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組織、武裝群眾、幫助群眾進行生產(chǎn)勞動,解決實際困難。在這里還設(shè)立了紅軍醫(yī)務(wù)所,兔費給當(dāng)?shù)厝罕娍床、治療。產(chǎn)且在這里開始了對地方武裝王佐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2月,王佐率領(lǐng)地方武裝參加工農(nóng)革命軍,被改編為工農(nóng)革命第二團第二營,從而壯大了革命隊伍。大井的革命遺址已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外開放。
除了革命歷史參觀點外,大井還有中國名山大川罕見的高山田園風(fēng)光。大井周圍的群山,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松峰頂篁交翠,古樹成林,溪澗流泉清冽,石魚歷歷可數(shù),美味的石雞、珍稀保護動物娃娃魚也分布于此。當(dāng)?shù)鼐用竦淖≌瑒t環(huán)境清幽,建筑風(fēng)格古樸,和周圍環(huán)境相映成趣。村寨周圍的稻田像天梯一樣直人云霧深處。旅行者從喧鬧的大城市來到這里,看到的是一幅高山田園畫,聽到的是一首高山田園詩,耳目自然為之一新,所有的煩惱自然為之消融。
小井:位于茨坪北面六公里處,這里有中國紅軍的第一所醫(yī)院——“紅光”醫(yī)院,現(xiàn)已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外開放。當(dāng)年的“紅光”醫(yī)院設(shè)有門診室、手術(shù)室、病床等,共三十二個房間,可容納傷病員二百多人。10月1日,井岡山曾一度失守。一百多名重傷病員來不及轉(zhuǎn)移,全部壯烈犧牲。解放后,井岡人民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立了紅軍烈士墓。
茨坪:茨坪,這是當(dāng)年井岡山革命斗爭的中心,坐落在崇山臺間的小盆地。這是游覽井岡山到的地方,F(xiàn)在,這里已建有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等。從茨坪到各個紀念地及主要風(fēng)景游覽點,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戰(zhàn)場聞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絕妙之處。它們離茨坪不遠,有五哨公路通達。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游的是黃洋界。黃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形勢險要,當(dāng)?shù)厝罕姺Q之為摩天嶺。在這里放眼四望,群山起伏,層層疊疊;白云翻騰,猶如汪洋大海。當(dāng)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還依稀可見,紅軍營房保存完好,F(xiàn)在這里建有一座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勝利紀念碑,碑文由朱德書寫。另一面鐫刻的《西江月井岡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風(fēng),上有“黃洋界”三個金色大字。 山水傳說 大小五井:描述:據(jù)老人們說,以前人間沒有蓮花,只有王母娘娘的瑤池蓮塘里才有。這是天廷的寶花,一般神仙是看不到的,只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身居要職、德高望重、有功之臣和能進入王母娘娘宅地的人才能大飽眼福。 黃洋界在井岡山上茨坪鎮(zhèn)西北17千米處,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口之一(雙馬石、桐木嶺、朱砂沖、八面山、黃洋界)中最著名的一個哨口,連接湘贛邊界,黃洋界地勢險要、巍峨峻拔3月30日,這里打響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英勇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兵力的瘋狂進攻,創(chuàng)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首個戰(zhàn)績,同志在欣喜之余,揮筆寫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就是為這次偉大光輝戰(zhàn)斗勝利而的。游人身臨其境,依稀聽到當(dāng)年隆隆炮聲。陳運和詩《黃洋界抒情》佳句“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趕來助戰(zhàn),三發(fā)炮彈轟得舊中國地覆天翻”。 特產(chǎn):地方名酒 井岡山冬酒、井岡老窖、井岡醇、井岡紅米酒、井岡南瓜酒、井岡獼猴桃酒、堆花貢酒、堆花特曲等,還有井岡山礦泉水等。
三石菜 以井岡山特產(chǎn)的石雞、石耳、石魚為主要烹調(diào)物的地方風(fēng)味菜就有數(shù)十種,著名的有:炒石雞、糖醋溜石雞、清燉石雞、石耳蒸雞、炒石耳、石耳湯、清燉石魚、蘭花石魚、石魚燒湯等。 山竹菜 蘭花小竹筍、炒雙冬(冬筍、冬菇)、玉蘭片、筍干、小山竹炒香菇、酸菜炒小竹筍、酸菜炒冬筍、臘肉炒冬筍、肚尖炒冬筍等。
野味菜 紅燒地虎(當(dāng)?shù)胤Q“香芒”,不屬保護動物)、山老鼠干、泥鰍醬蘿卜湯、炒苦菜、炒紅皮菜等。
特色菜 炒血鴨、紅燒狗肉、清燉腳魚、紅澆腳魚、清燉武山雞、井岡酥雞、井岡酥鴨、八寶鴨、釀三角豆腐、煎泥鰍干、米粉泥鰍、米粉蒸鵝肉、四星望月、紅燒山豬等。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石門澗參觀游覽。在此我就把石門澗的有關(guān)情況向大家做個介紹。
有句話說得好“石門澗是廬山的一塊瑰寶。它既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華山之險。不到石門澗,難識廬山面”。石門澗位于廬山西麓,所以按其區(qū)位素稱:廬山西大門。據(jù)《后漢書?地理志》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石門澗因有天池山、鐵船峰對峙如門,內(nèi)有瀑布高懸垂落形成壯麗多姿長澗而得名。面積5000余畝。自古石門澗就有“匡廬絕勝”、“山水決勝”、“石門冠天下、澗景醉游人”的美譽。其實在遠古時期,大約九億年前,廬山及周圍地區(qū)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經(jīng)多次地殼活動,廬山才從海底慢慢上升起來,所以地貌景觀奇特,地質(zhì)豐富多彩。它屬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約120萬到24萬年前才形成這種“褶皺”型和“地壘式斷塊山”。而正是由于第四紀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門澗雕刻成一件藝術(shù)珍品。黃龍冰斗,窄口下懸崖,挾帶著的冰體,沿谷地面流,從而產(chǎn)生石門澗、U形谷、冰門檻。石門澗上連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諸峰。并且廬山將軍河的水、九奇峰的水、上霄峰的水、大林峰的水、含鄱口的水、烏龍?zhí)兜乃?.....后都匯集于石門澗,所以說是石門澗的水資源很豐富,導(dǎo)致“處處掛飛泉”的景致。是廬山西部一條長、寬、氣勢的溪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了解決廬山用電,國家在神龍宮上邊筑起40多米高的大壩蓄水發(fā)電,瀑布優(yōu)勢相對減弱。但由于水源廣,加之廬山全年陰雨天占55%,年均降水量為:1833.5毫米,年份降水量高達3362.6毫米,特別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門瀑布水,終年不涸,非?捎^。而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氣候也促使了生活在這里的“三石”的生長。說起這“三石”,大伙兒可能就要問了到底是什么?用句很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三石成一桌菜,是廬山的特產(chǎn)。分別是石雞、石魚、石耳。石雞叫雞不是雞,它生長在廬山山澗里與蛇同一個洞穴,形體很像青蛙,叫聲很像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石門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非常優(yōu)越,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廬山區(qū)域內(nèi)的植物種類中,有60%以上在石門澗分布。
廬山的山花杜鵑花在入春后個個都爭奇斗艷。早在1620xx年前,石門澗就游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會員率釋、道、儒18高賢常游于此,游覽風(fēng)光,輪道吟詩,寫下了《游石門詩并序》,成為千古絕唱。為我國山水游記之作開了先河。位團友: 歷經(jīng)艱苦磨難,穿過一片柳山樹林,爬上300多步臺階,現(xiàn)在我們大家已是氣喘噓噓,滿面汗水了。
請大家抬頭觀看,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剎和三棵千年古樹――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又一景點,周恩來總理照相的地方――三寶樹。請大家在旁邊的臺階上坐下休息,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所謂三寶樹,即兩棵柳杉和一棵銀杏,請看這塊石頭上鑲著“晉僧曇冼手植波羅寶樹”這么一看大家會說原來這三棵樹是晉朝的一個和尚所種,那就有一千五百年啦,這種說法可對可不對,為什么呢?大家看,這兩棵叫柳杉樹,在廬山有很多品種的杉樹,有水杉、河杉、紅杉、鐵杉、和柳杉,又因為這種樹它枝葉長得像垂柳一樣,往下沉,人們稱它為柳杉。那邊一棵叫銀杏,又名白果,因為祖輩種樹,孫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孫樹,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貴。
根據(jù)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來廬山考查證明:廬山經(jīng)歷過第四紀冰川,也就是說,大約在400萬年前,我們這塊地方長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棲息著許許多多的動物、植物,但是因為第四紀冰川到來時,氣溫急驟下降,后降到零下幾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這樣被冰包圍著,包圍多少年呢?有40萬年,在這40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很多植物都絕種了,但有這種銀杏樹不知道通過什么方法活了下來,而更為可貴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體的,但銀杏樹都是“公母”分開的,卻又不能分的太開,據(jù)說分到一定的距離,花不能授粉,“公母”樹都會死掉,這樹是晉朝時的。
廬山有一廟叫“大林寺”,廟里主持叫曇詵,所種原有三棵,兩母一公,有一棵母樹種下不久就被蟲吃掉了,公樹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頭一看,還有一棵母樹,公樹想,我要一死,這棵母樹也會死,為了這棵母樹,我也要活著,所以人們又叫它愛情樹。請看那一棵是公樹,但又不是三寶樹之列了,后來到了明朝,萬歷年間,此處修了一座“黃龍寺”,廟里面的長老叫“徹空”,又重新補種了兩棵柳杉,又因為這一類型樹,佛教統(tǒng)稱為婆羅寶樹,大致寺廟里、廟前或廟后都要種上一到兩棵的,所以現(xiàn)在下面柳杉樹高41米,直徑1.9米,樹齡620xx年;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徑2.2米,樹齡620xx年;這棵銀杏高30米,直徑1.5米,樹齡1520xx年。
那么樹就是樹,為什么稱為寶樹呢?有人說樹到百年為寶,這是錯誤的,因為今古賢文上面說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而這種樹有很多說法,比如明萬歷年間,神宗天子駕游此處發(fā)現(xiàn)這棵銀杏木質(zhì)很好,就命令100個工匠限期三天,將此樹砍下做一大桌子,誰知這100個工匠就來砍,這一下可了不得啦,為什么呢?因為你這邊砍,它那邊長,你砍多少,它就長多少,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將到,樹砍不倒,這100個工人慌啦,一齊跑到樹下哭著說樹啊,你就讓我們砍了吧,如果我們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們?nèi)覍粴,求你呀,誰知此時樹上發(fā)出一種聲音,好象在說“孩兒們,我很同情你們,但是你們要砍我,也只能從上面砍,讓我一層層往下落,如果你們從下面砍,我將無論朝哪邊倒下,都會壓死我的子孫的呀,你看我四周長著多少樹,它們都是我的子孫啊,工人一聽樹能說話,一齊大吃一驚,趕緊把這事告訴了神宗天子,明神宗聽后一口氣說,樹本草木能照顧及子孫,我身為一國君王應(yīng)為百姓著想,此樹乃寶樹也,應(yīng)當(dāng)加以保護。當(dāng)然這是神話不足為奇,實際上是我們廬山腳下有鄱陽湖、長江,山上山下溫差極大,因而氣流的波動也特別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雨,風(fēng)特別大,加上雷電,十分嚇人的,人們稱為“山嘯”。據(jù)說明朝黃龍寺和尚徹空長老種下兩棵柳杉不久,廬山發(fā)“山嘯”啦,整個廬山是“飛沙走石、雷電交加、昏天暗地、日月無光、大雨傾盆、搖搖欲墜”,但是因為三棵樹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風(fēng)平浪靜,因此,徹空和尚認為是這三棵樹有鎮(zhèn)山之能,特休書一封告訴皇帝,又因為這上面黃龍寺是萬歷母親慈圣皇太后所修,所以萬歷皇帝特別重視,因此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說“樹能鎮(zhèn)山,是大明朝洪福齊天,實乃寶樹,是太后洪福齊天,今后三棵樹要加以保護,不得毀壞,凡大明官員,路過三棵樹要“文官下矯,武官下馬”,所以這三棵樹和廬山樹都被保護起來啦,這三棵樹呀才能這樣枝繁葉茂,直到現(xiàn)在都長得這么吸引人。
民國初年,愛國人士陳三立游玩三棵樹曾題詩一首說: 山山鑿徑帶痕圍,躡步青云接隼飛; 磬吐草根成薄碎,影生木未斂余輝; 誰移赤水三棵樹,只伴殘僧百衲衣; 直干瑰枝保今古,斧斤所赦與欷噓。 好啦,三寶樹介紹到此,我們大家休息一下,等一會再給大家介紹廬山的其他名景。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有廬山“的瀑布群”“神秘的大峽谷”之稱的剪刀峽景區(qū)。它坐落在廬山北部的深山之中,距離九江市區(qū)11公里,行車時間大概在30分鐘左右,請大家放松身體,隨著汽車緩慢的顛簸,給大家做免費的按摩。在大家享受的過程中,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剪刀峽的情況。
廬山縹緲的是云霧,悠久的是人文,莫測的是政治,而壯觀的就是瀑布了。在剪刀峽中就有廬山的瀑布群。剪刀峽,除了站在廬山牯嶺往下看山巒象被剪刀剪開而得名之外,更是因為在剪刀峽內(nèi),有一條瀑布像一把流動的巨型剪刀。其實在剪刀峽長約3500米、寬約250米的山谷中,大大小小的瀑布加起來有近百個。加上地形復(fù)雜,雨水充沛,使得每條瀑布的姿態(tài)各不相同,除了剛才說的剪刀峽雙瀑之外,還有上下三疊,潭深水急的烏龍?zhí)镀俨?寒玉森森,泄水如簾的水簾泉瀑布;輕舞飛揚,飄灑婀娜的龍須泉瀑布;石如太師椅,色如白龍身的龍椅石瀑布;扭扭捏捏,害羞躲藏的隱瀑……千姿百態(tài),變幻莫測。除了千奇百怪的瀑布群之外,更為奇特的是舉目成趣的嶙峋怪石,牯牛石,神龜石,天寶石,臥云石,雞冠石,羅漢石,九龍石,飛龍石,石蛙……這些巨石有的在澗旁靜坐,有的掩映在密林之中,有的在山頂眺望,或立、或臥、或懶洋洋、或欲騰空而去,不一而足,形神兼?zhèn),活靈活現(xiàn),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走進剪刀峽,你會發(fā)覺天突然的暗了,就算是在正午,你也很難讓陽光直射在身上,仿佛你走進了原始森林,這就是剪刀峽的另一個特點----幽。走進剪刀峽,舉目四望,除了綠色還是綠色,除了樹木還是樹木。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是廬山景區(qū)之冠,“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這并不是古人所獨有的享受和意境,你在剪刀峽也能親身體會到。廬山櫻花林,杜鵑谷,野葡萄園,紫藤,香果,等等等等,多達近3000種的植物會讓你目不暇接,藤纏樹,樹纏藤,藤藤相纏,樹樹相連。讓人叫絕的,是在桂花潭邊的一株桂花樹,樹圍56厘米,別看它不高,可是卻有著千年的歷史。他之所以千年還長得不粗壯,那是因為它生長在石頭上。盡管他先天條件不好,可是在這峽谷中充沛的雨水,濕潤的氣候,竟然也生長得有聲有色了,因其枝干婆娑如鳳凰展翅,又被譽為鳳凰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特地為他寫下一首詩《廬山桂》:偃蹇月中桂,結(jié)根青倚天。天風(fēng)饒月起,吹子下人間。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枝干日長大,根基日牢堅。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無人為移植,得如上林園。不及紅花樹,常栽溫室前。
大家也許都知道,廬山自古宗教繁盛,特別是佛道儒三教,在廬山扎根深,歷史也久遠。作為谷深景幽,飛瀑流泉的剪刀峽,自然也就成為方外人士的絕佳的修行之處,凈土宗的始祖----慧遠大師和他的十八高賢曾在剪刀峽講經(jīng)參佛,潯陽三隱之一的劉程之曾在此隱居修身,陶淵明沒有在沙河隱居前,也在此和劉程之,慧遠作伴,他們?nèi)ナ乐蟆L諟Y明才郁郁寡歡的遷到沙河縣。道家五祖之一的白玉蟾,也曾經(jīng)因道行不深來此修煉,終悟道成仙。匡俗就是在此修煉,成仙而去,留有廬存。廬山就因此得名。佛道儒三教在此相處和諧融洽,大家各自修煉又互相融會,形成了中國宗教歷史上少有的大融合。在剪刀峽的密林深處,有一處近百畝的寺廟道關(guān)遺址。從前宗教的興盛由此可見一斑。只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個號稱道教第三十六福地的地方竟然沒落了,廟觀頹敗,人跡全無,只剩下今日的殘垣斷壁,雜草叢生,滿目凄涼,讓人不由得唏噓感嘆。為什么會這樣呢?那些修行的高僧道長呢?那些飽學(xué)的儒士呢?真的意境肉身飛升了嗎?這個至今還沒有解開的謎團,為剪刀峽迷上了一層生米的面紗,這就是為什么說,剪刀峽是廬山神秘的大峽谷了。
介紹了剪刀峽的奇,剪刀峽的幽,剪刀峽的綠,剪刀峽的神秘,再剪刀峽應(yīng)該注意的是什么呢?1、 禁止吸煙。這是首要的。 2、其次要注意安全,很多石頭上由于濕潤的氣候,長滿了青苔,很薄的一層,有的地方肉眼很難看得出來,所以大家可能看到溪流縱橫,瀑布飛下感到很興奮,但是千萬要記住。安全才能開心。 3、由于這里還處于比較原始的狀態(tài),會給我們的一些活動造成不便,吃住不是很方便,但是就算這樣,坐在山中吃上一些山野之味,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 4、這么青的山,這么綠的水,這么美的景,你忍心看到他們被垃圾淹沒嗎?
所以,建議大家把垃圾裝在塑料袋里,不要隨地扔果皮紙屑,更不要隨意攀折那些自幼生長的野花,讓他們自由的生長吧。 各位朋友,還有幾分鐘就到了剪刀峽景區(qū)了,進景區(qū)之前,我們還會看到千年古塔----西林塔和凈土宗的祖庭----東林寺。到時候我在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大家可以開始準備了,換上登山鞋,去掉不必要的裝備,貴重物品隨身攜帶,其他地放在車上,然后讓我們輕裝上路。探尋剪刀峽的神秘吧。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11
婺源,是鑲嵌在黃山--景德鎮(zhèn)--廬山國際旅游黃金線上的一顆綠色生態(tài)與古文化明珠。她東連浙江衢州、南通上饒、西接景德鎮(zhèn)、北臨黃山,古為文風(fēng)鼎盛之所,今為交通皖、浙、贛三省要地。全縣面積2947平方公里,總?cè)丝?3萬人。境內(nèi)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三一分田,半分水路與莊園”之稱。這里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7度,年降水量為1821毫米。婺源古屬吳中楚尾,正式建制于唐開元20xx年(公元740年)。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婺源,自古以來,就被譽為“江南曲阜”和“書鄉(xiāng)”。由宋而下,文風(fēng)愈顯強勁,有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選入《四庫全書》172部。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百代文氣造傳世名流,文學(xué)家朱弁,哲學(xué)家、教育家、理學(xué)大師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經(jīng)學(xué)家江永,科學(xué)家齊彥槐,鐵路之父詹天佑,現(xiàn)代醫(yī)學(xué)家程門雪,都從這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此外,婺源的民間藝術(shù)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劇是京劇的源流之一,古樸的儺舞被稱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閣藝術(shù)享有“中華一絕”的美名,獨具韻致的茶藝表演風(fēng)姿迷人......婺源博物館,館藏之多,品位之高,國內(nèi)罕見,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
婺源生態(tài)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有林地面積3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2%,是全國十六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先進縣之一。境內(nèi)處處為景,猶如一個大公園,有人說她是“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也有人說她是“最后的香格里拉”。文公山、鴛鴦湖、靈巖洞國家森林公園堪稱“生態(tài)奇觀”,江灣、李坑、汪口、思溪、理坑、等許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與青山綠水與粉墻黛瓦、飛檐戧角構(gòu)成一幅幅恬靜自如、天人合一的畫卷。在婺源,春可賞五色芳菲,夏可探清幽奇洞,秋可觀漫山紅葉,冬可訪平湖鴛鴦。
婺源的物產(chǎn)中外馳名。“四色”(紅、綠、白、黑)是與“四古”(古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一樣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內(nèi)涵的地方特色產(chǎn)品,紅是“水中瑰寶”--荷包紅鯉魚,它肉嫩味美,具有食用、藥用和觀賞價值,被選入國宴;綠是婺源綠茶,它以“湯碧、香高、汁濃、味醇”等特色揚名天下,黑是“硯國名珠”龍尾硯,其“聲如銅,色如鐵,性堅滑,善凝墨”的特征廣為世人所知;白是江灣雪梨,體大肉厚,松脆香甜,當(dāng)屬果中上品。此外還有甲路工藝傘、竹編、刺繡、木雕、根雕等民間工藝品,清華婺酒、賦春酒糟魚、香菇、筍干、干蕨等特色山珍食品,均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
婺源的交通也較為便利。營運班車已直達上海、杭州、深圳、廣東、溫州、寧波、金華、常熟、南昌、九江、黃山等地,有旅游車隊一家,從縣城大型停車場到達各景點,每20-30分鐘就有一輛公交車,交通十分便利。通訊上實現(xiàn)手機鄉(xiāng)鄉(xiāng)通,各景區(qū)均有電話。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12
茨坪是井岡山市政府所在地,海拔820多米,是一座美麗的公園式山城,高樓林立,古木參天,賓館、旅社、飯店等旅游設(shè)施齊全 館、旅社、飯店等旅游設(shè)施齊全,旅游車可通往各大景點。茨坪中央是挹翠湖公園,綠蔭如蓋、湖面如鏡、亭臺樓閣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園,火炬臺氣勢磅礴,北端為雕塑園,有全國著名的雕塑家用青銅、漢白玉、花崗石等雕塑成比真人略大的17位最早在井岡山從事革命活動的人物,其中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袁文才、王佐、賀子珍、陳正人等當(dāng)年的形象,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依山臨水,聳立于捐翠湖旁,與茨坪革命舊址群隔湖相望。該館始建于1959年,館名由朱德元帥親筆手書,建筑古樸莊嚴,具有明顯的民族風(fēng)格。館舍建筑面積達3065平方米,陳列面積20xx余平方米,其中原物860多件。這些文物、圖片再現(xiàn)了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程,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課堂。
茨坪是井岡山革命遺址最為集中的地方,10月下旬,毛澤東同志率領(lǐng)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到達茨坪,建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茨坪就是井岡山軍事根據(jù)地的中心,也是整個革命根據(jù)地黨、政、軍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和后方單位的所在地。湘贛邊界黨的前敵委員會、特委湘贛邊界工農(nóng)兵政府、防務(wù)委員會、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軍部、軍官教導(dǎo)隊、軍械處、新遂邊陲特區(qū)工農(nóng)兵政府、公賣處都先后遷來這里。毛澤東同志就是在這里寫下了《井岡山的斗爭》這篇著作。這里的革命遺址都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對外開放。
茨坪景區(qū)主要景物景觀有:革命舊居舊址群、革命博物館、北山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墓革命先烈紀念塔、南山公園、挹翠湖公園、蘭花坪(花果山)、五馬朝天景區(qū)等。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13
大家好!我是龜峰景區(qū)的導(dǎo)游小張!歡迎大家來到龜峰景區(qū)游玩。我們龜峰自古以來就有“三十六峰八大景之說哩”!接下來我就帶大家進入龜峰詳細了解一下吧。
大家看,我們的正前方就是老人峰!老人峰可謂是龜峰最有特色的景點之一。從不同德角度來看,有四種不同的風(fēng)韻哩!大家朝正前方看,老人峰是不是酷似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呵呵!我們再從左側(cè)看看吧!這時的老人峰多像一個身披盔甲,高昂著頭準備出征的將軍啊。我們再從右邊看看吧,是不是像一個背著竹簍的村姑啊,可仔細看看又像我國的珍惜動物——“大熊貓”!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進入到下個景點。你們看看對面的三塊大石頭像什么啊?是不是很像三只重疊的龜啊?哈哈,這就是龜峰最有名的景點“三疊龜”了。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下“三疊龜”的來歷。最上面的那只膘肥體壯,異常的可愛,所以稱它為“肥胖龜”。中間那只穿上了大自然為它編織的綠毛衣,故名為“綠毛龜”。最下面的那只龜因為要承受上面兩只龜?shù)捏w重,因此稱它為“大力神龜”。傳說這三只小龜?shù)膵寢尦鲩T很久都還沒回來。俗話說“站的高看的遠”嘛,三只小龜想早日看到媽媽,就爬上最高的山峰,重疊起來,希望能早日看到媽媽回來。
我們下一站要去的地方就是當(dāng)年拍《西游記》的一個景點——天女散花。從60米的懸崖上落下來的水花就像一位仙女在空中散花,很漂亮吧。
好了,朋友們接下來的時間是屬于你們自己的。你們可以盡情地拍照留念,也可以繼續(xù)去游覽其他景點。我相信龜峰一定會給你們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印象,朋友們再見了。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14
梅關(guān)古道始通于秦漢,是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五條交通要道之一。唐開元四年(公元720xx年),為適應(yīng)當(dāng)時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需要。張九齡又奉詔另鑿新道。前后用了二年的時間,開通了一條寬1丈,長30華里,兩旁廣植松梅的大道。
江西母親河千里贛江的上游,五嶺之首大庚嶺的北麓,有一個美麗如畫的地方,青山巍巍,綠水長流,古道悠悠,雄關(guān)屹立;梅花漫漫,牡丹亭秀。這方靈山秀水造就了有“南枝花落,北枝始開”的千畝梅花奇觀;有江南現(xiàn)存最長,最完整的千年梅關(guān)古驛道及古關(guān)樓;有充滿懷古幽思情調(diào)的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視筆下南安府衙后花園牡丹亭十景;有江南最大的明代寺廟群落——江南名剎丫山靈巖古寺;有集“險、奇、特”為一身的龍山瀑布群;有景色幽美的河洞熱水溫泉度假區(qū);有令人留連忘返的鎢都奇觀——“雅丹沙漠城”和“地下迷宮”,有理學(xué)名字王陽明隕落紀念亭;有清純玄妙的三江口原始森林;有奇花異草匯集的瑞香花卉生態(tài)觀賞園;有湖光山色俱美的油羅口風(fēng)景區(qū);有陳毅元帥隱蔽處……諸多景觀韻味雋永,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向往的旅游勝地。
梅關(guān),位于南雄市城北28公里、粵贛兩省交界處的梅嶺上,是古代連接長江、珠江水系陸路最短的交通要道。梅嶺是五嶺(南嶺山脈)之一的大庚嶺一段,故梅嶺又稱大庚嶺,一向以梅花出名。越王勾踐的子孫漢將梅娟,曾在此筑城據(jù)守,并在嶺上廣種梅樹,因而得名。
現(xiàn)存的梅關(guān)古道約8公里,路面鋪砌青石的鵝卵石。在古代它是連接長江、珠江水系最短的陸地交通要道,曾被譽為中國南北貿(mào)易的黃金通道。史料對此處如是記載:“長亭短亭任駐足,十里五里供停驂,蟻施魚貫百貨集,肩摩踵接行人擔(dān)”。在太平盛世,經(jīng)濟繁榮的唐代,古驛道上并未設(shè)立關(guān)卡,軍隊駐守也是時有時無。到了宋代,廣鹽入贛,為加強管理,增加關(guān)稅收入,公元1063年,南安知軍蔡挺在驛道口建筑關(guān)樓,并將其命名為梅關(guān)。位于粵贛交界之處梅嶺之上的古驛道除了在經(jīng)濟上曾經(jīng)做過卓越的貢獻之外,還是歷代兵家活動要寨。早在公元前220xx年,趙佗就率秦軍經(jīng)過梅嶺入粵,在嶺口設(shè)橫浦關(guān)。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又兩次督師度嶺北伐。甚至連開國元帥陳毅也曾帶游擊隊在梅嶺戰(zhàn)斗過三年,并因此寫下了流芳后世的《梅嶺三章》。而古驛道兩旁林立的花中君子---梅,每至寒冬,競相怒放,其嬌艷獨特的景致,更是令得無數(shù)經(jīng)此的文人墨客雅興大發(fā),自三國吳陸凱的《贈范曄》迄今1700多年,詠梅篇章數(shù)不勝數(shù)。
古道上,梅嶺是粵贛交界的一個隘口,秦時在此設(shè)關(guān),叫梅關(guān)。梅關(guān)是南嶺上最重要的關(guān)隘之一,關(guān)上聳立的關(guān)樓,為北宋時筑。關(guān)樓拱門兩面嵌石刻,北為“南粵雄關(guān)”,南為“嶺南第一關(guān)”。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陳毅曾在此領(lǐng)導(dǎo)了三年游擊戰(zhàn)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梅嶺三章》,F(xiàn)在,當(dāng)年陳毅活動過的地方,已被開辟為旅游景點。
寒冬臘月,滿嶺梅花盛開,是沿古道觀賞粵贛兩省風(fēng)光的大好時節(jié)。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1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石門澗參觀游覽。在此我就把石門澗的有關(guān)情況向大家做個介紹。
有句話說得好“石門澗是廬山 的一塊瑰寶。它既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又有青城之幽、華山之險。不到石門澗,難識廬山面”。石門澗位于廬山西麓,所以按其區(qū)位素稱:廬山西大門。據(jù)《后 漢書?地理志》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石門澗因有天池山、鐵船峰對峙如門,內(nèi)有瀑布高懸垂落形成壯麗多姿長澗而得名。面積 5000余畝。自古石門澗就有“匡廬絕勝”、“山水決勝”、“石門冠天下、澗景醉游人”的美譽。其實在遠古時期,大約九億年前,廬山及周圍地區(qū)尚是一片汪 洋大海,后經(jīng)多次地殼活動,廬山才從海底慢慢上升起來,所以地貌景觀奇特,地質(zhì)內(nèi)涵豐富多彩。它屬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約120萬到24萬年前才形成這種 “褶皺”型和“地壘式斷塊山”。而正是由于第四紀冰川鬼斧神工似的把石門澗雕刻成一件藝術(shù)珍品。黃龍冰斗,窄口下懸崖,挾帶著的冰體,沿谷地面流,從而產(chǎn) 生石門澗、U形谷、冰門檻。石門澗上連天池、九奇、大林、上霄諸峰。并且廬山將軍河的水、九奇峰的水、上霄峰的水、大林峰的水、含鄱口的水、烏龍?zhí)兜?水......最后都匯集于石門澗,所以說是石門澗的水資源很豐富,導(dǎo)致“處處掛飛泉”的景致。是廬山西部一條最長、最寬、氣勢最大的溪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了解決廬山用電,國家在神龍宮上邊筑起40多米高的大壩蓄水發(fā)電,瀑布優(yōu)勢相對減弱。但由于水源廣,加之廬山全年陰雨天占55%, 年均降水量為:1833.5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高達3362.6毫米,特別是3―9月降水量一般月均在150毫米左右,因此石門瀑布水,終年不涸,非常 可觀。而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氣候也促使了生活在這里的“三石”的生長。說起這“三石”,大伙兒可能就要問了到底是什么?用句很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三石成一桌 菜,是廬山的特產(chǎn)。分別是石雞、石魚、石耳。石雞叫雞不是雞,它生長在廬山山澗里與蛇同一個洞穴,形體很像青蛙,叫聲很像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石門澗 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非常優(yōu)越,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廬山區(qū)域內(nèi)的植物種類中,有60%以上在石門澗分布。
廬山的山花杜鵑花在入春后個個都爭奇 斗艷。早在1620xx年前,石門澗就游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會員率釋、道、儒18高賢常游于此,游覽風(fēng)光,輪道吟詩,寫下了《游石門詩并序》,成為千 古絕唱。為我國山水游記之作開了先河。位團友: 歷經(jīng)艱苦磨難,穿過一片柳山樹林,爬上300多步臺階,現(xiàn)在我們大家已是氣喘噓噓,滿面汗水了。
請大家抬頭觀看,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千年古剎和三棵千年古樹――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又一景點,周恩來總理照相的地方――三寶樹。請大家在旁邊的臺 階上坐下休息,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所謂三寶樹,即兩棵柳杉和一棵銀杏,請看這塊石頭上鑲著“晉僧曇冼手植波羅寶樹”這么一看大家會說原來這三棵樹是晉朝的一個和尚所種,那就有一千五百年 啦,這種說法可對可不對,為什么呢?大家看,這兩棵叫柳杉樹,在廬山有很多品種的杉樹,有水杉、河杉、紅杉、鐵杉、和柳杉,又因為這種樹它枝葉長得像垂柳 一樣,往下沉,人們稱它為柳杉。那邊一棵叫銀杏,又名白果,因為祖輩種樹,孫子才能吃到果子,所以又名公孫樹,它是活化石,十分珍貴。
根據(jù)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地質(zhì)學(xué)家李四光,來廬山考查證明:廬山經(jīng)歷過第四紀冰川,也就是說,大約在400萬年前,我們這塊地方長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棲息著許許多 多的動物、植物,但是因為第四紀冰川到來時,氣溫急驟下降,最后降到零下幾十度,地球上有很多地方就這樣被冰包圍著,包圍多少年呢?有40萬年,在這40 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很多植物都絕種了,但唯有這種銀杏樹不知道通過什么方法活了下來,而更為可貴的是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體的,但銀杏樹都是“公母”分開 的,卻又不能分的太開,據(jù)說分到一定的距離,花不能授粉,“公母”樹都會死掉,這樹是晉朝時的。
廬山有一廟叫“大林寺”,廟里主持叫曇詵, 所種原有三棵,兩母一公,有一棵母樹種下不久就被蟲吃掉了,公樹痛不欲生也想死,但死到一半,抬頭一看,還有一棵母樹,公樹想,我要一死,這棵母樹也會 死,為了這棵母樹,我也要活著,所以人們又叫它愛情樹。請看那一棵是公樹,但又不是三寶樹之列了,后來到了明朝,萬歷年間,此處修了一座“黃龍寺”,廟里 面的長老叫“徹空”,又重新補種了兩棵柳杉,又因為這一類型樹,佛教統(tǒng)稱為婆羅寶樹,大致寺廟里、廟前或廟后都要種上一到兩棵的,所以現(xiàn)在下面柳杉樹高 41米,直徑1.9米,樹齡620xx年;這一棵柳杉高41米,直徑2.2米,樹齡620xx年;這棵銀杏高30米,直徑1.5米,樹齡1520xx年。
那么樹就是樹,為什么稱為寶樹呢?有人說樹到百年為寶,這是錯誤的,因為今古賢文上面說得好,山中易找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而這種樹有很多說法,比如明萬歷年間,神宗天子駕游此處發(fā)現(xiàn)這棵銀杏木質(zhì)很好,就命令100個工匠限期三天,將此樹砍下做一大桌子,誰知這100個工匠 就來砍,這一下可了不得啦,為什么呢?因為你這邊砍,它那邊長,你砍多少,它就長多少,這一砍就砍了三天,限期將到,樹砍不倒,這100個工人慌啦,一齊 跑到樹下哭著說樹啊,你就讓我們砍了吧,如果我們不把你砍下作成桌子,我們?nèi)覍粴,求你呀,誰知此時樹上發(fā)出一種聲音,好象在說“孩兒們,我很同 情你們,但是你們要砍我,也只能從上面砍,讓我一層層往下落,如果你們從下面砍,我將無論朝哪邊倒下,都會壓死我的子孫的呀,你看我四周長著多少樹,它們 都是我的子孫啊,工人一聽樹能說話,一齊大吃一驚,趕緊把這事告訴了神宗天子,明神宗聽后一口氣說,樹本草木能照顧及子孫,我身為一國君王應(yīng)為百姓著想, 此樹乃寶樹也,應(yīng)當(dāng)加以保護。當(dāng)然這是神話不足為奇,實際上是我們廬山腳下有鄱陽湖、長江,山上山下溫差極大,因而氣流的波動也特別大,所以每到夏天下瀑 雨,風(fēng)特別大,加上雷電,十分嚇人的,人們稱為“山嘯”。據(jù)說明朝黃龍寺和尚徹空長老種下兩棵柳杉不久,廬山發(fā)“山嘯”啦,整個廬山是“飛沙走石、雷電交 加、昏天暗地、日月無光、大雨傾盆、搖搖欲墜”,但是因為三棵樹這地方是山凹,反而是風(fēng)平浪靜,因此,徹空和尚認為是這三棵樹有鎮(zhèn)山之能,特休書一封告訴 皇帝,又因為這上面黃龍寺是萬歷母親慈圣皇太后所修,所以萬歷皇帝特別重視,因此這位神宗皇帝降旨一道說“樹能鎮(zhèn)山,是大明朝洪福齊天,實乃寶樹,是太后 洪福齊天,今后三棵樹要加以保護,不得毀壞,凡大明官員,路過三棵樹要“文官下矯,武官下馬”,所以這三棵樹和廬山樹都被保護起來啦,這三棵樹呀才能這樣 枝繁葉茂,直到現(xiàn)在都長得這么吸引人。
江西最好的導(dǎo)游詞 篇16
三年后的一天,突然間電閃雷鳴,金蟲變成了一條龍犬,龍犬降聲是吉祥的兆頭,全宮上下都很高興,高辛帝就命名它為盤瓠,盤瓠在軍營里一天天的長大,經(jīng)常跟士兵們出去巡營、打獵,學(xué)會了一身好本領(lǐng),有一年邊疆的一個番王的頭來侵犯高辛帝,高辛帝的手下都招架不住了,便貼出皇榜,說有誰能取得番王的頭,就讓他在高辛帝的三個女兒中任選一個做老婆。
但皇榜貼出很多天了,都沒有人來揭榜,龍犬看見后,揭下皇榜去見高辛帝,高辛帝一時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好派龍犬去試一下,龍犬就連夜飄洋過海去見番王,因龍犬的本領(lǐng)很大,自稱是來幫番王的,番王見到龍犬很高興,當(dāng)天晚上就設(shè)宴招待龍犬,結(jié)果給龍犬灌了個大醉,龍犬就借個機會咬斷番王的頭帶回去叫高辛帝,高辛帝便遵守自己的諾言,讓三個女兒出來,任它選一個做老婆,龍犬選中的是三公主,可是皇后不同意,說你是狗我女兒是人,怎么能跟你結(jié)婚呢?龍犬說:你給我七天時間,我就變成人形,跟你女兒結(jié)婚,但這七天內(nèi)不能有任何一個人來偷看我。
當(dāng)龍犬變到頭的時候就不能再變了,所以就成為了狗頭人身了。之后還是與三公主結(jié)了婚,結(jié)婚后生下三子一女,龍犬本來是沒有姓的,就去請高辛帝賜姓于他的子女,大兒子去見高辛帝的時候,是用個盤子裝著去的,所以就賜他姓“盤”了;二兒子去見高辛帝的時候,是用一個竹藍裝著去的,高辛帝便賜他姓“藍”了;三兒子去的時候,恰好打雷,便賜他姓“雷”了,女兒長大之后招了個駙馬姓鐘,就隨夫姓鐘,丈夫是瑤族人的祖先,但是姓鐘的`有一部分又跟母親姓成為了。因此, 就有了盤、藍、雷、鐘四姓同源一說。龍犬的大兒子叫藍光輝,即是現(xiàn)在藍姓人的直系祖先,又稱“藍大將軍”,他手下有五名英勇善戰(zhàn)的統(tǒng)領(lǐng),分統(tǒng)五路兵馬。至今,每年的四月初九,藍姓畬民,必抬藍大將軍牌位挨家挨戶去巡寨,五路兵馬必與同行。
【黃龍巖】 朋友們,大家觀看了 祖騰圖和風(fēng)情歌舞表演后,相信大家對我們漳溪風(fēng)俗民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濃厚的興趣。下面,我將帶大家參觀游覽我們景區(qū)的重要的景點黃龍巖。關(guān)于黃龍巖,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F(xiàn)在就讓我給大家講一個極富神奇色彩的傳說故事吧,請大家邊走邊聽。相傳很久以前,漳溪一帶方圓幾十里是非常富饒的魚米之鄉(xiāng)。百姓在這里男耕女織,安居樂業(yè)?墒牵幸荒,管轄漳溪的土地神不慎得罪了南海龍王。龍王便不到這里呼風(fēng)喚雨。三伏天,數(shù)月滴水未下、河井干枯、田地龜裂,百姓苦不堪言。土地神多次前往南海龍宮,懇求龍王降雨,龍王記恨不允。南海龍王的小兒子,是一條心地善良的小黃龍,他見父王為了報私仇而不顧百姓死活,甚為不滿,便悄悄溜出龍宮,騰云駕霧來到漳溪上空呼風(fēng)喚雨。頓時,天上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地下萬物復(fù)蘇,黎明百姓無不歡欣。但南海龍王聞訊卻龍顏大怒,派出蝦兵傳訊,斷絕父子之情,不準小黃龍返回南海龍宮。土地嬸盛情挽留小黃龍在此居留,小黃龍也有留下造福一方百姓之意,便滿口答應(yīng)。土地神非常高興,力邀降生在河源的百花仙子,一同在漳溪的一座風(fēng)水寶山上開鑿了一個龍洞,建成一個舒適別致的小龍宮,從此,小黃龍便安居在龍洞中,小黃龍在龍宮中不時地噴霧吐水,從地底吐出的水匯成了一個大水塘,長年供這里的百姓飲用和灌溉,從此,漳溪一帶旱患徹底跟除,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百姓安康。
后人為紀念小黃龍的功德,便將這座鑿有龍洞的山頭叫作“黃龍巖”,那口大水塘叫作“汶水塘”。說到汶水塘,這也是我們漳溪一“怪”。因為這塘了出產(chǎn)的各種魚類,肉質(zhì)特別鮮嫩,味道尤其鮮美。無論煎炒蒸燜,還是熱吃冷品,都毫無魚腥之味,清甜脆滑。凡外地游客來漳溪必點此菜,吃后無不嘖嘖稱贊。人們戲說這是龍水喂養(yǎng)的結(jié)果。各位如若不信,可在參觀完黃龍洞后,再到我們餐廳品嘗一番。便知此言不假。朋友們,剛才我們聽了關(guān)于黃龍巖的神奇?zhèn)髡f,想必大家對黃龍巖早已心馳神往,急欲一睹為快了吧?現(xiàn)在,我們已來到了洞口,就要揭開它神秘的面紗了。
首先,請大家看看,洞口的幾處屋跡。據(jù)藍氏宗族記載這明朝洪武年間, 藍氏135世,也就是漳溪人開基祖先宗德公所建。也許朋友會問:這宗德公會為何要在這么險峻的山洞邊建房呢?據(jù)說就是因為當(dāng)年宗德公從平遠打獵來到這里時,聽了小黃龍造福百姓的傳說,很受感動,經(jīng)實地到黃龍巖考察后,認為這里確是龍穴寶地,便決定在此造房落居。到今六百年來,靠著“幽、深、奇、險”的天然溶洞庇護,后裔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兵災(zāi)匪禍,在此安居樂業(yè),繁榮昌盛,人口已達上萬人。因此,黃龍巖是我們漳溪名副其實的發(fā)祥地,是一塊真正的寶地。幾經(jīng)遷變,如今當(dāng)年的建筑已片瓦無存,眼前的屋跡也已深埋地下150余年,直到20__年黃龍巖開發(fā)才重見天日,F(xiàn)在大家往上看,這是龍口含珠,如果用銅錢擊中它,便會發(fā)出鐘聲,誰能擊中的話,求孩子的肯定會生男孩,求財求福也定有求必應(yīng)。大家不妨試一試自己的運氣吧!好了,讓我們從這個龍的咽喉里進入龍宮,來個龍宮探秘吧!進洞之前呢,我想給大家講一講進洞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第一個就是按次序進洞,由于洞內(nèi)比較窄,梯子也比較險,在里面最好不要打鬧,以免發(fā)生事故,小朋友們要跟緊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老師,千萬不要調(diào)皮,好不好。還有就是洞內(nèi)的景色非常漂亮,大家可千萬不要只顧得看上面的美景,忘了腳下的安全了,這樣吧,我建議大家“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捉緊扶手下梯子。最后一個就是,因為洞內(nèi)空氣流通不比外面好,進洞以后,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請不要抽煙,好嗎?謝謝大家的合作。大家清楚了,我們就進去參觀了。
【龍宮探秘】洞內(nèi)面積約為3900平方米,共有久廳十八彎,可分為群獅堂、九龍廳、水簾洞、古井底、九重門、情侶閣、百仙宮、瑤池室和靈宵殿等,這個龍洞以“奇、深、險、幽”著稱。奇就奇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造作,使行得洞內(nèi)的各式石筍、石花、石屏、石柱、石鐘乳,有的像獅,像龍、像人,千恣百態(tài),景色奇絕。險就險在,整個溶洞,深達60米,從上到下,洞套洞、巖連巖、廳連廳。未開發(fā)前,誰也不敢進來,以前有地質(zhì)隊、探險員下過,大家參觀時可要小心啊。由于洞大而深,與世隔絕,神秘莫測,特別幽靜,洞內(nèi)冬暖夏涼,是靜心養(yǎng)神的好地方。各位朋友,這里就是群獅堂,大家看,那不是活脫脫的一只雄獅嗎?“瑞獅迎賓”,這就是歡迎大家到龍宮來。朋友們,這是九龍廳,你看那是傳說中的小黃龍的龍身,那是龍頭,大家仔細地數(shù)數(shù),有九條之多,傳說龍生九種,種.種不同。
神龍見首不見尾,有緣人才能見到龍身。大家請看,這些石幔、石鐘乳群,多像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而水簾洞下面是一頭獅子,奇怪,獅子來水簾洞干嘛呢?這里是孫悟空的地盤瓠呀,原來孫悟空在花果山占山為王,而獅子也要占山為王,它不服孫悟空,所以來到水簾洞下挑戰(zhàn)來了,可是孫悟空和他的猴子猴孫們不見了,他們?nèi)チ四睦锪四,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待會兒我會告訴大家的。各位朋友,請隨我到這個小廳來,右邊的是只六牙白象,六牙白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代表著智慧,正上面一塊是朵靈芝,據(jù)考證,溶洞里的這些石鐘乳一年才生零點一毫米,像這么大一朵靈芝,非得要幾十億年不可,最上面的是只飛天神龜,它正要趕去天宮看王母娘娘的蟠桃大盛會,那部份黃色燈光的像彌勒佛,張開大嘴,挺著圓肚,真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這是八音石,由石頭撞擊它可發(fā)出八種聲音。好了,朋友們,請大家跟著我往古井底走,60歲以上老人,12歲以下小孩以及有恐高癥的朋友們就別去了,請這部分的朋友在這里等10多分鐘,等我們從那邊上來后,一起過大廳往黃龍巖最精彩的部分出去。各位朋友,這里是傳說中的士井底,原來有很深的水,下面有地下河,這地下水就是水黃龍噴吐的龍水匯成的,可現(xiàn)在水去了哪里呢?傳說這是濟公的酒葫蘆,大家知道,濟公的酒葫蘆無論是裝酒還是裝水都永遠裝不滿的,我們這里的水都給它裝去了,這只是傳說,而事實是這條地下水一直流到我們漳溪汶水塘里去了,一是以前曾有人用一籮谷糠倒在這里,第二天便在汶水塘里漂了出來;二是六七十年代時地質(zhì)隊來勘探的結(jié)論也是黃龍巖之水與汶水塘一脈相通。
我們從這里要過了九重門上九重天,這是第一重門,你看上面象天空那樣空曠,有各式去彩在飄浮,這便是第一重天了。大家請聽,地下的流水聲就是暗河里的水在流動。這一大叢乳白色的石角多象梅花鹿角,我們過了第二重門后來到第二重天,第二天雖小,但入第三重天的門較空曠,表示明天會更好,好了,我們進入第三重天又是天外有天,右邊那是第四重天,正上邊是第五重天,這里上去有兩間廂房,又有石床等,但暫未開發(fā),所以還未開放;左邊上去是第六重天,這個石鐘乳像一只大象,這個像八爪魚。請大家看,這像不像鯉魚躍龍門?那個相擁抱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幽會,大家看,祝英臺依偎在梁山伯的懷里,可是不好意思給大家看見了,不過也沒關(guān)系,二十一世紀了嘛,他們也算是與時俱進的了。
這上邊是第七重天。這個叫駝鷹爭食,上面的是只駝鳥,而中間的是一只老鷹,而下面的是一支千年人參,誰會先爭得這支人參呢?我們可以猜猜。現(xiàn)在,我們到了第八重天,這是情侶閣。那兩個像我們的男女青年在此相聚。大家請看,這成雙成對的小人兒就像是我們對歌節(jié)時的對對情侶。再看看,這是神雕捕蛇,那是大鵬展翅,眼、嘴、鼻、翅俱全,還有送子觀音和耶穌。這個大冬瓜可能是世界之最。這些珍珠有上千只之多,他們是為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準備的。我們來到石猴群,原來孫悟空的猴了猴孫們都來了這里了,它們正在這里等候?qū)O悟空偷來的蟠桃呢。這個廳最大,上邊像影劇院的天花板一樣的是第九重天,約有600多平方米,稱為靈宵殿。是整個洞里最精彩的部分。大家看,這個像將軍帽,傳說是我們藍氏祖先----藍大將軍的頭盔,放在天宮門口,一是為了表彰他的卓__功,二是可以鎮(zhèn)邪。這一大群的石乳多像玉米串,又象一串串的珍珠。
大家看邊這個像不像天鵝?這天鵝經(jīng)常進來想在瑤池里洗澡,被王母娘娘定在這里不得動彈,下邊是個懶蛤蟆,看到天鵝總想吃天鵝肉,看來再等幾十億年也不可能吃到了。現(xiàn)在,我們到達瑤池室。傳說龍宮建成后,王母娘娘來視察時曾在這里洗過澡,這水有仙氣。這是微型的萬里長城,我們知道深圳中華民俗文化村也有微型的萬里長城,但他們的是人工建的,而我們這里的是天然而成。這里是百仙宮,眾仙來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可是孫悟空來天宮偷吃蟠桃,又偷仙丹,還把煉丹爐蓋打翻了,蓋子壓在百仙上面,火光沖天,眾仙都不知所措了。我們在九龍廳看到了的飛天神龜怎么會倒臥在這里呢?原來它來到天宮后,看到百仙宮火光沖天,想來看看熱鬧,沒想剛碰上了從百仙宮沖出來的孫悟空,一不小心被孫大圣一腳踢翻了,只能在此四腳朝一,永遠不得翻身。大家往上看,這里還可以爬上40米,上面別有洞天,有眾多廳堂,各種景觀等下一期開發(fā)出來大家才可以看到。大家在這個位置上可看到整個廳堂上面有上百個獨立的景觀,形態(tài)各異。像這樣大塊完整而雪白的天花板,同上面倒生出來的石花及眾多逼真的各式景觀在世界各地同類溶洞也屬罕見。朋友們,我們回首看整個天宮,燈火燦爛,金碧輝煌,一片繁華勝景,經(jīng)過孫悟空的一陣大鬧,世界已經(jīng)變了個樣,我們休息一下之后就出洞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