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精選12篇)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1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對江南三大名樓一定是耳熟能詳,可能大家都記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分別是王勃的《滕王閣序》、崔顥的《黃鶴樓》,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可謂是千古流傳,膾炙人口人。今天我們就去游覽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南昌滕王閣。親身體驗一下王勃筆下的境界。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地方是南昌市的榕門路口。一度仿古式的大牌樓巍然屹立它東面的匾額上書“滕閣秋風”。為什么要在這里建一個牌樓?它對滕王閣景區(qū)有什么作用呢?
“滕閣秋風”牌樓是通向滕王閣景區(qū)的第一道門,也是景區(qū)中軸線上的第一道景觀。它聳立在景區(qū)東面,是座高大的二柱、彩繪、仿宋式大牌樓,高12米、跨度15米,正中是青石貼金橫匾二方,正面朝東“滕閣秋風”橫匾為宋蘇東坡墨跡,背面為文徽明手書的“勝友如云”。牌樓往西大約50米處是南北向展開的仿占街,牌樓的豎向構圖與仿古街水平舒展的橫向構圖形成對比,同時又跟遠處高聳入云的主閣遙相呼應。當我們步入景區(qū),主閣的天際輪廓線映人眼簾,這時牌樓起到了很好的框景作用,再加上仿古街對游客觀閣視線有屏蔽效果,避免了景區(qū)主要景觀一覽無余,營造出了一種“紅杏出墻來”的意味。
各位請看,這就是景區(qū)的東門,它是一幢五間歇山頂?shù)慕ㄖG色琉璃瓦蓋頂,當中一間是進入口,設內外兩道門扇。外門正對東面大牌樓,門首正中懸掛“雄州霧列”匾額;內門面向園區(qū),門首正中為“地接衡廬”橫匾。園門是游客進入園區(qū)的主要人口。作為景區(qū)中軸線上的第二道門,它既起分隔景區(qū)內外空間的作用,又是內外空間的過渡區(qū)域。
請各位隨我由此進入園區(qū),大家是否有眼前突然一亮的感覺呢?我們終于看到了主閣的雄姿。閣前廣場的設計也獨具匠心,它的寬闊襯托出了主閣的高聳,上出重霄的氣勢得到充分展現(xiàn)。廣場與主閣之間有一條南北貫通的干道,連接著南端的南門人口和北端的俯暢園。
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但唯獨滕王閣稱為“閣”,這是為什么呢?
在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中,樓是重屋,即二層以上的房屋。閣是傳統(tǒng)樓房的一種,原是架空的樓,由干欄建筑,即樹干為欄的木閣樓,演變而來。其實樓與閣在建筑形制上難以明確區(qū)分。人們常將“樓閣”二字連用。一般閣都帶有平座,四周設隔扇或欄桿回廊?峙伦蠲黠@的區(qū)別是它們使用功能的不同,樓的用途是廠“泛的,而閣僅限用于游憩遠眺、藏書、供佛等方面。如北京頤和園的佛香閣是佛閣,寧波的天一閣是藏書閣。滕王閣背城臨江,雄踞高岡,建筑風格具有較明顯的閣的特點。而且當初建造它,就是出于娛樂目的,為一歌舞場所,因此它的功能是游憩遠眺,屬閣的范疇,故稱其為“閣”是名副其實的。黃鶴樓、岳陽樓都是出于軍事的需要而建造的,所以它們都稱為“樓”。
我們眼前這座閣是第29次重建的新閣。各位可能會同,滕王閣的重建次數(shù)居然有29次之多,這在建筑史上恐怕也不多見,這個問題又該如何理解呢?
滕王閣的揚名,的確與王勃的杰作《滕王閣序》大有關系,正所謂“文以閣名,閣以文傳”。但一處景觀之所以名垂千古,其原因絕不僅僅于此。全國與著名的詩歌和文章相聯(lián)系的建筑還有很多,有的已杳無蹤影,而滕王閣卻屢毀屢建,前后達29次之多,僅清代順治以后的1O代帝王就重建了13次,平均20多年就重建1次。之所以如此,其重要原因是繼王勃之后,歷代的宿儒學者、名工巨卿在滕王閣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使這座吳頭楚尾的西江名樓成為江南的重要人文中心之一。歷代名士在滕王閣留下了大量的詩文、繪畫、書法、篆刻等藝術珍品,如韓愈、自居易、杜牧、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朱熹、文天祥、辛棄疾等,或以文章紀事,或以詩詞抒懷,詩詞佳篇卷帙浩繁,僅《四庫全書》所收就達三部四十余卷;雖然五代水墨畫家李升的《滕王閣宴會圖》已湮沒失傳,但北宋郭忠恕的《王勃對客揮毫圖》和明代唐寅的《落霞孤鶩圖》已成為保留至今的稀世珍品。歷代名家的詩詞楹聯(lián)、書畫碑拓,經過一代代文人的收集整理出版,形成了瑰麗多姿的滕王閣文化體系。滕王閣還是歷代歌舞戲劇的重要演出場所,建成后幾乎所有的洪州都督、知府,每逢接官、送別、聚會、慶典,都要在此舉行規(guī)模不等的歌舞音樂演出會。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也曾在這里組織演出其不朽作品《牡丹亭》,開了滕王閣上演大型劇目的先河。
滕王閣也不愧是華夏文化的一個縮影,它兼收并蓄,雅俗共賞,這樣的景點在國人的心目中已深深扎根,所以它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2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位于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縣的交界處,國家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這些頭銜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存在。雖比不過黃山的羞,廬山的奇,但三清山獨特的花崗巖峰林地貌,一年中200多個云霧天氣,讓三清山自古就享有“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云漢江南第一仙峰”之殊譽。
三清山有著許多造型奇特,形神兼?zhèn)涞钠媸,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猴王獻寶、玉女開懷、老道拜月,都是三清山標志性的奇景。
棧道是三清山另一特色。陽光海岸位于三清山的東部,與三清山西海岸、三清宮兩大景區(qū)形成一條海拔1600米的高空環(huán)型旅游線路,是觀賞三清山東部瑰麗風光的最佳之處。其中叫絕的有以下幾大奇觀:日出、壯闊云海、百里松林、驚險刺激的索橋透明玻璃觀景臺、幽深峽谷、不同角度的東方女神和巨蟒出山等等。
西海岸位于三清山的西部,是三清山最為開闊的景區(qū),平均海拔1600米。西海岸有四大奇觀:高空棧道、云海、大峽谷、古樹名木群。漫步在海拔1660多米的高空棧道上,一邊是懸崖絕壁,一邊是幽深的峽谷,遠處是連綿群山,這種體驗不容錯過;西海岸的云海尤其壯觀。除了普通的云海,還有轟鳴的“響云”、洶涌的“瀑布云”等;當你站在棧道上俯瞰大峽谷,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三清宮是三清山人文景觀集中的景區(qū),只有游覽三清宮,才能發(fā)現(xiàn)道教文化在塑造三清山的品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清宮景區(qū)古建筑群的“先天八卦”布局方式非常值得細細玩味,它是整個布局的核心,其它建筑圍繞這個核心往八方輻射,各占一卦的位置。三清宮景區(qū)的景點造型設計非常特別。這里的建筑規(guī)模都不大,但在造型上卻有很高的造詣。風雷塔的設計、龍虎殿的選址等,都體現(xiàn)了道家“道法自然”的運用和對“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觀渾然交融,不分彼此。
西華臺景區(qū)位于三清山北麓,是宋明以來的登山石級古道,范圍從汾水村至風門。西華臺景區(qū)以田園風光和幽靜古道為勝。步云古道早在唐代就是信州太守王鑒退隱之處,這里水轉山環(huán)、梯田如畫,嶺上人家是畬族村寨,至今保持著非常淳樸的民風。
玉京峰景區(qū)是三清山最高而又最中心的景區(qū),海拔1816.9米。所謂“地到無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為峰”,觀山不至頂,總有些缺憾。只有站在玉京峰頂,俯瞰腳下千山萬壑時,三清山的壯闊才會完整展現(xiàn)。除了頂峰的壯麗之外,玉京峰景區(qū)內的云海、霧濤、日出、日落,同樣氣勢磅礴、絢麗多姿,玉京峰正是觀日出、日落的絕佳位置。
三洞口景區(qū)位于三清山西部,最可觀之處在于幽谷與瀑布。這里有三清山最大最深的溝壑飛仙谷,最深處垂直切割為1000米,是百川匯集之穴,形如迷宮八卦陣,地形復雜奇險,溝壑縱橫交錯,斷層極多,人不能通行。這里也有三清山景區(qū)內最為奇特的瀑布“八祭龍?zhí)?rdquo;,龍?zhí)镀俨几呒s30多米,遠遠望去猶如一條白龍閃耀。瀑布水簾中隱約可見一龍頭,探首峭壁外,龍頭、龍目、龍嘴惟妙惟肖。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3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原名云錦山。東漢中葉,道教創(chuàng)始張陵(亦稱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xiàn),山因得名”,龍虎山因而也成為中國道教發(fā)祥地。自張陵以后,道教天師在這里承襲了63代,歷,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教,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zhí)鞄?之稱。歷來被尊稱為“道教祖庭”、“百神授職之所”的大上清宮,始建于東漢,為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龍虎山建有91座道宮,81座道觀,50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這些宮、觀、院多已不存,但規(guī)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建筑和歷代天師起居之所的“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龍虎山景區(qū)面積達20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分布于瀘溪河(又名上清河)兩岸,風景秀麗。有九十九峰、六十六巖、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龍虎山因道教而名,更因瀘溪而神。景區(qū)內紅崖碧水,奇峰怪石,山秀水媚,花繁林茂。還有戰(zhàn)國時期留下的、規(guī)模宏大、文物眾多的崖墓葬,成為人們尋幽探奇的旅游勝地。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規(guī)模宏大的崖墓群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游區(qū)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
龍虎山的交通十分便利,為游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而且它東臨武夷山、北接黃山、廬山和瓷都景德鎮(zhèn),可以很方便地數(shù)景聯(lián)游。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歡迎來到風景秀麗的三清山,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三清山的概況:
三清山位于酒杯東北部玉山和德興交界處。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雄踞于懷玉山脈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華、玉虛三峰峻拔,猶如道教所尊崇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神列座其巔,并有古建筑三清宮而得名。
三清山地處亞熱帶氣候區(qū),卻具有高山氣侯的特征,年平均氣溫介于10-12℃之間,七月分平均氣溫21.8℃,年降水量平均20xx毫米左右。
三清山四委景色綺麗秀美,融融春日,杜鵑怒入,百花爭艷;春夏之交,流泉飛,云霧繚繞;三伏盛夏、濃蔭蔽日,涼爽宜人;仲秋前后,千峰競秀,層林飛染;三九嚴寒,冰花玉枝,銀裝素裹,宛如琉璃仙界。
三清山風景名勝區(qū)旅游資源豐富,規(guī)模宏林,種類齊全,景點眾多,景區(qū)面積達220多平方公里,中心景區(qū)71平方公里,共分三清宮、梯云嶺、三洞口、玉靈觀、西華臺、石鼓嶺和玉京峰七個景區(qū)。三清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兼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山之煙云、匡廬之飛瀑"的特點,奇峰異石、云霧佛光、蒼松古樹、峽谷溶洞、溪泉飛瀑、古代建筑、石雕石刻具特色,維妙維肖,形態(tài)逼真。
接下來,我們就一處處游覽以上的景點吧!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5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
水觀音亭位于南湖湖心,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妝臺”;萬歷年間,一度為相國張位別墅,稱“杏花樓”。湯顯祖在此曾有吟詠。清朝時為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又稱“水觀音亭”。民間募捐重修。1983年底重加修繕,F(xiàn)南昌畫院設在此地。
觀音亭位于南湖湖畔,現(xiàn)南湖路34號。據(jù)傳明朝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豪之妻婁妃的梳妝臺。萬歷年間一度為相國張位的別墅,稱“杏花樓”,內設閑云館。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在此多有吟詠。清朝時為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東湖雜詩有:“婁妃妝臺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有小巷通廣濟橋,巷口額稱“湖心觀音閣”。
亭周圍湖水瀅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玉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墻,漲水時不淹。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6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洪水面積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5000億立方。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陽(波陽)、余干、南昌、新建、廬山區(qū)等八個縣(區(qū)),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qū)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qū)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蠢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蠢澤大舉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zhèn),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杩h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杩h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四大古鎮(zhèn)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杩h,出了吳城鎮(zhèn)”之說。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只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于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富裕地區(qū),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qū)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fā)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zhàn)、太平軍“湖日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fā)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人江西的唯一水道,發(fā)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shù)。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鐘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游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游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她象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游客神游翻陽湖。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7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風光秀麗、景色怡人的廬山,我是大家的導游小白,接下來的時間呢就由我?guī)е蠹翌I略廬山的風光,希望我的導游詞能讓大家滿意。
廬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具有非常高的科學價值以及旅游觀賞價值,是我國的優(yōu)秀的自然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我國的避暑勝地。
游廬山一個必須具備的工具就是雨具,因為廬山的天氣變化無常,偉大的詩人蘇東坡在游覽廬山的時候,就恰好趕上了雨霧天氣,于是在朦朧中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廬山的天氣就是小孩的臉,時而晴空萬里,時而大雨瓢潑,所以大家一定要準備好哦。
下面是導游詞的第一個景點,廬山秀峰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這個瀑布最好的形容了,看完了瀑布,我們會來到含鄱口,這里有非常壯觀的云海,真可以說是氣吞江湖呢,過了含鄱口,會經過風光秀麗的錦繡谷,它的得名源于一年四季的花開燦爛,就好像一塊五彩斑斕的錦繡,因此大家就叫它錦繡谷了,在這里呢,大家可以盡情的和大自然的美景合影留念哦,離開錦繡谷,我們就來到了仙人洞,仙人洞里面有個專供游人拍照的懸空大石板,可以說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不過大家拍照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為就曾有過女孩不小心從石板上掉下懸崖的慘劇發(fā)生,同時提醒大家,我們沿路都有設計精美的垃圾箱,大家一定注意把手中的垃圾放到那里面去哦!
好了,我的導游詞就說到這了,剩下的時間交給大家自由活動,不過記得我們的集合時間哈,晚飯后我們還有好玩的互動游戲等著大家!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8
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位于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縣的交界處,國家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這些頭銜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存在。雖比不過黃山的羞,廬山的奇,但三清山獨特的花崗巖峰林地貌,一年中200多個云霧天氣,讓三清山自古就享有“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云漢江南第一仙峰”之殊譽。
三清山有著許多造型奇特,形神兼?zhèn)涞钠媸,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猴王獻寶、玉女開懷、老道拜月,都是三清山標志性的奇景。
棧道是三清山另一特色。陽光海岸位于三清山的東部,與三清山西海岸、三清宮兩大景區(qū)形成一條海拔1600米的高空環(huán)型旅游線路,是觀賞三清山東部瑰麗風光的最佳之處。其中叫絕的有以下幾大奇觀:日出、壯闊云海、百里松林、驚險刺激的索橋透明玻璃觀景臺、幽深峽谷、不同角度的東方女神和巨蟒出山等等。
西海岸位于三清山的西部,是三清山最為開闊的景區(qū),平均海拔1600米。西海岸有四大奇觀:高空棧道、云海、大峽谷、古樹名木群。漫步在海拔1660多米的高空棧道上,一邊是懸崖絕壁,一邊是幽深的峽谷,遠處是連綿群山,這種體驗不容錯過;西海岸的云海尤其壯觀。除了普通的云海,還有轟鳴的“響云”、洶涌的“瀑布云”等;當你站在棧道上俯瞰大峽谷,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三清宮是三清山人文景觀集中的景區(qū),只有游覽三清宮,才能發(fā)現(xiàn)道教文化在塑造三清山的品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清宮景區(qū)古建筑群的“先天八卦”布局方式非常值得細細玩味,它是整個布局的核心,其它建筑圍繞這個核心往八方輻射,各占一卦的位置。三清宮景區(qū)的景點造型設計非常特別。這里的建筑規(guī)模都不大,但在造型上卻有很高的造詣。風雷塔的設計、龍虎殿的選址等,都體現(xiàn)了道家“道法自然”的運用和對“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觀渾然交融,不分彼此。
西華臺景區(qū)位于三清山北麓,是宋明以來的登山石級古道,范圍從汾水村至風門。西華臺景區(qū)以田園風光和幽靜古道為勝。步云古道早在唐代就是信州太守王鑒退隱之處,這里水轉山環(huán)、梯田如畫,嶺上人家是畬族村寨,至今保持著非常淳樸的民風。
玉京峰景區(qū)是三清山最高而又最中心的景區(qū),海拔1816.9米。所謂“地到無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為峰”,觀山不至頂,總有些缺憾。只有站在玉京峰頂,俯瞰腳下千山萬壑時,三清山的壯闊才會完整展現(xiàn)。除了頂峰的壯麗之外,玉京峰景區(qū)內的云海、霧濤、日出、日落,同樣氣勢磅礴、絢麗多姿,玉京峰正是觀日出、日落的絕佳位置。
三洞口景區(qū)位于三清山西部,最可觀之處在于幽谷與瀑布。這里有三清山最大最深的溝壑飛仙谷,最深處垂直切割為1000米,是百川匯集之穴,形如迷宮八卦陣,地形復雜奇險,溝壑縱橫交錯,斷層極多,人不能通行。這里也有三清山景區(qū)內最為奇特的瀑布“八祭龍?zhí)?rdquo;,龍?zhí)镀俨几呒s30多米,遠遠望去猶如一條白龍閃耀。瀑布水簾中隱約可見一龍頭,探首峭壁外,龍頭、龍目、龍嘴惟妙惟肖。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們,歡迎諸位來江西龍虎山參觀游覽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道教的發(fā)祥地,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游區(qū)。全景區(qū)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為云錦山后來因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云錦山下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xiàn),因此而改名為龍虎山。
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等。在這些宗教當中只有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源遠流長在五千年前我國就出現(xiàn)了道家。最早軒轅黃帝曾在肅州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廣成子居崆峒山,授黃帝自然之經是為道家傳道之始。到了東漢后期政治上逐漸形成了外威與宦官兩大集團的爭權奪利豪強兼并大量的土地、廣大的農民喪失了土地后成為流民,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溫疫的流行為了求得生存和解脫,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統(tǒng)治者見自己的統(tǒng)治地信搖搖欲墜,也只有以迷信來麻弊,這樣就為漢末道教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而張道陵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立了正一道,因為在當時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為入道的費用所以又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是留侯張良九世玄孫,他出生于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歲時讀《道德經》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義;對于天文、地理、河圖、洛書、讖緯之書,都能領會它們的奧妙。在他26歲時,二次任江州(四川重慶)縣令,后來辭官退隱北邙山(河南洛陽縣境),修煉三年。【后來朝延征為博士,他稱病不起。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聽說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綬,駟馬車等征為太博。后封冀縣候三詔不就”!吭谒57歲時攜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登樂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貴溪云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魯洞得神虎秘文。順帝年間,張陵已高齡90余歲,聞四川巴蜀一代鬧溫役,于是就帶著弟子入蜀。張陵入蜀后,居鶴鳴山(亦名鵠鳴山,在四川崇慶縣境),繼續(xù)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等活動。
人人都說我們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謂道都仙府就是我們要去的上清天師府。在我們龍虎山道教最頂盛的時期,在上清鎮(zhèn)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個是上清宮,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zhèn)妖井中。上清宮位于上清古鎮(zhèn)的東面距天師府約二華里,是一座規(guī)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而且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yǎng)性的閬苑。也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guī)模最大時曾建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筑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場大火給燒毀了。本來一些海內外的道徒都想集資重建上清宮,但我們的鷹夏鐵路線又下好從中穿插而過,所以已經根本無法修復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只能從天師府所保存著的上清宮沙盤圖中一矚上清宮的宏偉了。
另一個建筑是正一觀,正一觀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說通俗些就是天師的學堂。
天師府坐落在上清古鎮(zhèn)的中部,在宋朝時始建于上清鎮(zhèn)關門口。元延六年(1320xx年)遷至上清長慶里,就是現(xiàn)在的天師府了。是歷代天師起居飲食的地方,也可以說是天師的家。天師府現(xiàn)以被例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龍虎山的99山峰、24巖石。它們屬于點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約在50米——200米之間,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這些山石形成大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的晚白堊至八千萬年前的第三紀。當時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紅色砂礫石不斷的下沉與海底的泥頁巖、鵝卵石交結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巖群。在赤石巖層形成后,發(fā)生了造山運動,即喜馬拉雅山運動。使赤石巖群發(fā)生平緩皺和斷裂,以后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使斷塊垂直升降。巖層斷裂發(fā)育由于是不同巖層,抵抗風化的強度不同,長期受地表水侵蝕作用,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的強烈綜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峽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稱的瀘溪河。清轍秀麗、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發(fā)源于福建的光澤縣,經過龍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陽湖。全長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個龍虎山的景點串成一體,我們今天所乘的船筏聯(lián)游大約十幾里地是龍虎山的精華景點所在,很多游客都說不游蘆溪河就不算到了龍虎山,其實這一點也不夸張,蘆溪河不是漓江卻勝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風景秀麗而著稱。一邊看著兩岸秀麗的風景,聽著動人的傳說,坐在小小的竹筏上,這種移步成畫的感覺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10
江西省省會。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處,贛江、撫河尾閣,鄱陽湖平原區(qū)域內?偯娣e七千四百零二點三六平方千米。市區(qū)約一百二十四萬。南昌設東湖、西湖、青云譜、灣里、青山湖五個行政區(qū)及南昌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南昌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和紅谷灘新區(qū)及南昌、新建、進賢、安義四縣。
地貌以平原為主,兼有廣闊的水域和較大數(shù)量的崗地、低丘。贛江、撫河自南向北流經境內。整個地勢大致呈西部和東南部高,北部低的半包圍傾斜狀態(tài)。年均溫一七點一至一七點七攝氏度,年降水量為 一五一五至一五毫米。
南昌始建于公元前二零二年(漢高祖五年),漢朝開國名將穎陽侯灌嬰奉命率兵進駐南昌一帶,并正式設置豫章郡和南昌縣。次年(前二零一年),在南昌筑一土城稱“灌城”。此后,南昌幾易其名:漢時屬豫章郡,南朝為豫章國。隋在南昌置洪州總管府。大業(yè)初,廢州復置豫章郡,改南昌為豫章,為歷代郡、府、縣、道治所。一九二六年建市,一九四九年六月七日,南昌市人民政府成立。
土地肥沃,水域寬廣,資源豐富。全市土地總面積一萬一千零三五萬畝,其中耕地面積四百四十六點九八萬畝,水域面積三百三十點六五萬畝。主要的經濟魚類有草、青鰱、鯉、鯽、扁、銀魚等。礦產有花崗石、石英石及陶瓷土、煤炭、水晶、銅都有一定儲量。植被繁茂的西山,野生動植物頗多。
南昌市處我國南北交通要道。明清時代,南北官商來往,多取道南昌。現(xiàn)已建成的水、陸、空交通網絡,可通往全省和全國各地。南昌航空站可與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武漢、福州、香港等地直接通航。工業(yè)占主導地住。全市工業(yè)以機械、紡織(服裝)、食品、電子為重點,還有飛機制造、冶金、輕工、化工、醫(yī)藥、建材等行業(yè)。
南昌地區(qū)文化歷史悠久,素“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稱。初唐王勃的《滕王閣序》,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的書畫藝術,均名揚中外。
一九八六年,南昌市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全市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九處。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賀龍、葉挺指揮部舊址 及三十年代新四軍舊址均設在市內。市內還有全國四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11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武功山位于萍鄉(xiāng)市東南邊緣,羅霄山脈北段,綿亙起伏120公里,為萍鄉(xiāng)、宜春、蓮花、安福四地天然屏障,上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是華東地區(qū)第一高峰。
武功山奇峰羅列。瑰崎壯麗;怪石林立,形態(tài)詭異處處深壑幽谷,美妙絕倫;峰峰懸崖峭壁,涌泉飛瀑。站立遠眺,村莊、田野盡收眼底,大有“萬進而云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氣。
宋代詩人鄭強曾登臨武功山,并賦詩一首《登武功山》:“綠色青黛梁群山,院鎖屋戀迭嶂間,金頂插天云漠漠,飛瀑瀉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馬樁,巍然在望葛仙壇。燈熒星點清霄靜。爐煙燎繞白云還。俯瞰日山齊到眼,江南盡境屬吳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余幸得一躋攀。”1638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冬游武功山。為山中奇景所陶醉,寫下了《游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間。”武功山游記當然地成為《徐霞客游記》中的一部分,因而名聲鵲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侶道人游覽憑吊的勝地。
武功山也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多少珍禽異獸,奇花寶樹生長在這里。如黃腹角雉、華南虎、短尾猴、水鹿、白鷴、娃娃魚等就屬于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珍稀植物有中國臺灣松、云錦杜鵑、猴 頭杜鵑、粗榧、水椏木、獨花蘭等。被譽為“植物三元老”的銀杏樹連片成林,最大的一株高達24.5米,樹圍12.1米,直樹徑3.63米,年逾千載,相傳乾隆帝曾名這曰“山中樹王”。
江西井岡山旅游景點介紹 ·南昌市旅游景點介紹 ·九江市旅游景點介紹 武功山的松品種繁多,古老巷勁,濃綠幽美,盤根錯節(jié),形態(tài)奇特,十進而中國臺灣松更給人以浩瀚無邊之感。武功山主要景觀有:龍王潭、盡心橋、仙池、風火洞、三包鹽、吊馬栓、雞冠巖、千丈崖、萬松巖、潭口瀑、三疊泉、鳥龍?zhí)、迎賓松等。
經過一天的愉快行程,我們的旅游活動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通過這次旅游,能給大家?guī)硪粋好的心情。我們真誠地期望大家再次光臨。謝謝大家!
2022年江西景點的導游詞 篇12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
水觀音亭位于南湖湖心,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妝臺”;萬歷年間,一度為相國張位別墅,稱“杏花樓”。湯顯祖在此曾有吟詠。清朝時為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又稱“水觀音亭”。民間募捐重修。1983年底重加修繕,F(xiàn)南昌畫院設在此地。
觀音亭位于南湖湖畔,現(xiàn)南湖路34號。據(jù)傳明朝正德年間,曾為寧王朱宸豪之妻婁妃的梳妝臺。萬歷年間一度為相國張位的別墅,稱“杏花樓”,內設閑云館。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在此多有吟詠。清朝時為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東湖雜詩有:“婁妃妝臺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有小巷通廣濟橋,巷口額稱“湖心觀音閣”。
亭周圍湖水瀅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玉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墻,漲水時不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