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鞍山千山完整導游詞
無量觀的傳說
無量觀是千山最大的道院,也是道教徒在千山建起的第一座道院,創(chuàng)建大清代康熙年間,創(chuàng)始人叫劉太琳。這劉太琳是怎樣建起無量觀的呢?相傳,劉太琳的原名叫劉玉琳,本是直隸省水平府人。小日寸候家中十分貧寒,十八歲那年,一個人闖關東來到了東北,在遼寧本溪縣住了下來。他沒想到生活越發(fā)困難起來,為了混口飯吃,不得已到本溪九頂鐵剎山出家當了道士。他是郭守真祖師的第四個弟子,在道教龍門派中排在第九代的“太”字輩,所以改叫劉太琳了。劉太琳出家后,苦修十年沒離開鐵剎山一步,郭祖師見他誠心修道,很是喜歡,把他看作自己的得意弟子。有一年,遼東一帶大旱。那時候,沈陽叫做盛京,盛京將軍聽說鐵剎山郭祖師道行很高廣就派人請郭祖師來盛京祭天求雨。郭祖師便帶著劉太琳等人來到盛京。也是巧得很郭師祖設壇求雨那天,果真天降大雨。盛京將軍認定了是郭師祖有法力,能驅龍布雨,說什么也不讓他回山夕就在城內大興土木,建起太清宮,請郭祖師居住。 那郭祖師早就知道千山風景秀麗,是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可那是佛教徒的圣地,他一個窮山老道哪有力量把道教傳到千山呢,這回結交上盛京將軍,有了依靠,他就又打起了這個主意。”一天,他把劉太琳叫到床前,對他說:“十年來,你已修行的差不多了,該出去闖一闖了,你到千山去立個門戶吧,也好讓道教龍門派發(fā)揚光大!眲⑻找宦,吃了一驚,連忙跪倒在地,叫道:“師父,是不是徒兒做錯了事,沖撞了師父,想把徒了趕出門外?那千山里都是佛教徒,怎肯容納徒兒?”郭守真拉著劉太琳的手說:“創(chuàng)業(yè)是難,可我們不能總守著鐵剎山這巴掌大的地方啊!想當年,你大師兄一人去闖閶山,不是也立起了門戶嗎?去吧!只要你誠心修道,肯吃苦,就能達到目的!眲⑻障肓讼胝f:“好吧,我去,不在千山建成一座廟宇,我就不回來見師父!本瓦@樣,劉太琳來到千山,先是客居在祖越寺。開始的時候,寺里的和尚還是把劉太琳當作客人招待的,劉太琳呢,每天詠罷黃庭,便四出化緣,積攢錢財,準備自修一廟,時間一長,他的打算就被祖越寺的和尚知道了。這下和尚們可火了,他們怎能讓道教在山里流傳,更不用說建廟了?墒莿⑻諞]有明說,和尚們又不好趕他走,于是就把他打發(fā)到寺后半山腰上的羅漢洞看守香火。劉太琳來到羅漢洞內,見里面又黑又潮,心中很不痛快,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只好在洞里住了下來。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劉太琳見他苦心積攢的這幾個錢,連買條門檻都不夠,哪能修廟呢?他整天唉聲嘆氣,吃不下睡不著,怎么也想不出辦法來,祖越寺的和尚幾次送飯,見他都一口沒吃,也就不去管他了。再說劉太琳有一俗家?guī)煹,在京城做官,人們都叫他洪將軍。一天洪將軍由京城到盛京辦事,順便來看師父郭守真,并說出了他要去千山游玩。郭祖師一聽。連忙對洪將軍說:“你的師兄劉太琳,去千山已有半年了,一直沒有音信,這回你到千山,一定要看看他!焙閷④姷搅饲剑淮蚵牭弥獛熜衷诹_漢洞內打坐,急忙前去看望。劉太琳見師弟到來,長嘆了一聲,流著淚訴說了這里的一切。洪將軍聽后問道:“師兄何不自修一座廟宇夕塑上幾尊金身,作為修行的地方呢?”劉太琳答道:“哪有那么容易,我已經(jīng)斷糧四十天了,餓了只能吃點松樹籽,渴了喝幾口山泉水,哪來的錢財修廟宇塑金身啊!”洪將軍想了一會說:“師兄不要憂慮,我們先選好地址,我拿錢來給你修廟!庇嬜h停當,二人走出羅漢洞,只見這里群山環(huán)抱,是一個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劉道人當時選中了這個地方。可是這塊地方是祖越寺的廟產(chǎn),祖越寺的和尚們不愿道教傳入千山,當然不肯把這塊地方賣給劉太琳。洪將軍見買地不成,以為是和尚們嫌錢少,就從現(xiàn)在的靈山寺一帶買了四十頃地。他們想,用這么多好地換祖越寺一條山谷,這回準行廠,不料祖越寺的和尚們還是不肯,這一下洪將軍可火了,親自告到遼陽縣。這遼陽縣的七晶縣令怎么敢得罪洪將軍,再說還有盛京將軍的話在先,就馬上判祖越寺?lián)Q地給劉太琳。和尚們被逼無奈,只好忍氣吞聲的在換來的土地上建起一座靈山寺,作為祖越寺的下院。在洪將軍的幫助下,劉太琳把無量觀建成了。完工這一天,劉太琳對大家說:”此觀可叫無梁(糧)觀。第一,我在這里曾經(jīng)斷糧四十多天,斷糧就是無糧;第二,建觀之前,我住在羅漢洞,也是沒有梁柱的石洞!睆哪且院螅藗兙徒性撚^為“無梁(糧)觀”,后來取道家法力無量的意思,改稱“無量觀”了。無量觀建成以后,道教在千山很快發(fā)展起來了,道教徒尊劉人琳為祖師。如今,無量觀聚仙臺側的祖師塔,就是埋葬劉太琳的地方。
五龍嶺的傳說
千山的中溝,有五個狀似飛龍——樣的山峰,分別叫青龍嶺、黑龍嶺、白龍嶺、赤龍嶺和黃龍嶺,合稱五龍嶺。關于五龍嶺,千山一帶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古以前,千山原本是荒山禿嶺,沒有樹木,也沒有花草。有一天,忽然有一條老龍帶領一只烏龜和五條小龍來千山游玩。它們一見千山這么荒涼,不禁有些掃興。隨同采的烏龜和小龍都吵著要走,可老龍不但不想走,還要帶領大家來開發(fā)千山,讓千山變成山青水秀,松柏成林,百花滿山的花果山,于是,它把自己的想法對烏龜和五條小龍講了。大家聽了后,想了想,這真是件好事,也都同意了。決定大家都留下來,大家一起干。從這一天起,老龍就帶領大家干起來,在山坡溝壑栽種起松柏樹、梨樹、桃樹、丁香和各種花草?墒乔饺鄙偎矗胱寴淠净ú菖iL起來,非得水源充足不可。老龍便跑遍千山的大大小小山頭,到處尋找水源。它找呀找呀,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小泉眼,看到了一灣清水。它歡喜的了不得,自言自語地連說:“這太好了,這太好了!”它忙對著泉水吸了一口氣,那泉眼隨著老龍的吸氣越來越大,泉水也越來越多,轉眼間,嘩嘩地往外流淌起來。這泉水,流遍千山的大大小小山溝,滋潤著樹木花草,滿山遍野的花草樹木都長得茂盛蔥綠。幾年后,松柏樹長高了,梨樹、桃、樹結果了,丁香花也開遍了山山嶺嶺。有一天,老龍對烏龜和五條小龍說:“我該走了。你們在這里住下吧。記住,要管好泉眼,一天去吸一遍水,讓泉水更多流出來,千萬別讓泉眼干了。好好在此為人們造福,盡到我們的天職。”烏龜和五條小龍都點頭答應著。老龍才放心地走了。老龍走后,小龍們還好,每天按著老龍囑咐,去吸一遍水;可是烏龜真是個懶烏龜,一次也沒去吸水。每日里還說三道四,不讓小龍們去。說什么這千山如今這么好,是我們開發(fā)出來的,我們應自在這兒自己享受,人間的事,我們管那么多于啥!就這樣,小龍一來二去也學起烏龜來了。他們整天不是玩耍,就是吃喝和睡大覺,不管泉眼吸水的事了。不久泉眼的流水就越來越小了。最后,那泉眼就不流水了。沒有水澆灌花草樹木,久而久之,山中的花草樹木先是枯黃,而后就枯死了。沒有水,烏龜和小龍們也受不了啦。先是烏龜干渴得爬也爬不動了,死在現(xiàn)在的中溝的三道岔口。如今還看到此處有一個大鼓包。人們叫它王八蓋。五條小龍干渴得也無力氣,想飛走不動。最后兄弟五個頭頂頭、死在一起。五條小龍死后,就變成像飛龍似的五道山嶺。北面的山嶺叫黑龍嶺,四面的山嶺叫白龍嶺,南邊的山嶺叫赤龍嶺,東邊的山嶺叫青龍嶺,中間的山嶺叫黃龍嶺。這就是現(xiàn)在的五龍嶺。當年的泉眼,便是現(xiàn)在的有名的老龍?zhí)。因為五龍嶺似游龍飛舞,在千山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格外引人注目。清代乾隆年間,千山的道士們在峰間對面修建了一座廟,叫五龍宮。傳說,千山那時只差—峰不足一千座山峰,人們就在五龍嶺中間又修了一個圓圓的山峰,恰似“五龍戲珠”。從此,人們將五龍嶺和新筑的山峰,稱為五龍飛戲寶珠。另外,五龍宮這座廟,又稱為五龍珠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