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本溪水洞導(dǎo)游詞
它們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積,形成的滴石類和流石類,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積而成的。
1、鵝管:這是石鐘乳的最初形態(tài),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桿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
2、石盾:這是因?yàn)樗蕡@盤狀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種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筍: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筍狀而得名。
4、石柱:是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這是一根歪斜的石筍。這根石筍原本是直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的,因地下河水沖刷土層使臺地坍塌,石筍也就傾斜了。據(jù)測定,這根石筍高3.5m,生長年齡在距今7.97萬年至2.79萬年之間,經(jīng)歷了5.18萬年,其生長速度為每4年長6.76cm。
6、鐘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豎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后因地下河水把土層沖走,使石柱懸掛在洞頂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連續(xù)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連續(xù)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狀的沉積物而得名。
9、懸石盤:底盤呈水平狀蓋板,中心有后生的鵝管,邊緣有裙?fàn)盍魇蚴娙。它們原來是小型石柱,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其底盤蓋立臺面土層上。后因地下河水將其基座上土層沖刷掉,使帶有底盤的小石柱懸空而得此名。
10、北極宮:是洞中最大的一個呈廳堂狀的洞道,高32m,寬50m,面積為3768.75平方米。如此宏偉的洞道主要是由于洞頂?shù)膸r層塊狀崩塌,使洞體空間增大所致。
11、"昆侖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隊(duì)式堆狀石筍,它的形成主要受脈巖的影響。
地殼深處的巖漿由于侵入到馬家溝組石灰?guī)r層中的裂隙里邊,形成隔水層,對水洞的發(fā)育會起阻礙作用,并對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頂呈暗褐色的條帶就是脈巖,它沿東西向分布,因脈巖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過脈巖就得花費(fèi)更大的能量,這樣對脈巖周圍的巖石就有更大的破壞,產(chǎn)生塊狀崩塌,使崩塌下來的巖塊沿東西向呈列隊(duì)式展布。后來由于包氣帶水流沿灰?guī)r與脈巖的邊界集中滲入,在其巖塊上形成鈣板,故沿分界線形成列隊(duì)式的大石筍。
12、玉象戲水、太白神筆、天生橋......
水洞最古老的鐘乳石是玉皇宮右岸距水面約18m的高臺上小石筍的年齡最老,才十四萬五千歲,還不到"萬萬歲"。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動物可分三種:一是真洞穴動物。這種動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離開洞穴環(huán)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類動物有:盲魚、盲鰍、蜘蛛和蚰蜒等。這類動物以眼睛明顯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應(yīng)器官,缺乏色素,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為其特征。
二是洞穴動物。這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基本上能適應(yīng)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
三是擬洞穴動物。這類動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暫居及季節(jié)性回洞內(nèi)生活的動物。
水洞的洞穴生物目前在洞中發(fā)現(xiàn)的洞穴動物主要有:蝙幅、灶,這些動物多是從洞外遷入暫居的,或是在洞內(nèi)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洞穴生馬、馬陸、蛾等。在地下河中見有魚(白漂魚)、蝦和河蚌等。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等器官沒有明顯變化可以看出活環(huán)境而未達(dá)到遺傳變異的擬洞洞穴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