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俄語導游詞(通用17篇)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1
Добро пожаловать в пещеру Бенси!
пещера бенкрик расположена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уезда Бенси, на расстоянии 35 кмот города Бенси, на восточном горном плато Тайцзы, что представляет собойкрупную пещеру, образовавшуюся в конце третьего века миллионы лет назад. Здесьочень красив пейзаж, знаменитый пещерами, камнями и водами.
пещера состоит из трех отверстий. главная пещера является подземнымпрорывом до 5800 метров, а также первым в мире, который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открылпервый длинный подземный прорыв,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разрабатывается 2800 метров,известна как "чудо в мире". В дополнение к пещере в качестве засухи, в настоящееврем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природной пещеры, был создан музей древней биологии,воссоздав процесс эволюции древних существ на протяжении веков. Кроме того, естьдренаж.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пещера вместе с окружающими ее горячими источниками,храмовыми горами, вратами гуаньшань, ручьями и горами тацушань образуют главную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ь страны и туристическую зону класса 4а.
Ну же, теперь мы вместе посмотрим на странные пещеры!
пещера расположена на юге и на севере, над которой высечены четыре основныеслова ? пещера бенси?, написанные в 1983 году во время посещения Бенситоварищами по тонкой волне.
это памятники старины. Археологи раскопали здесь огромное количествокаменных и шлифованных керамических изделий, что говорит о том, что предкиляодуваны здесь еще 10 тысяч лет назад.
и вестибюль для пещер, вмещающий более тысячи человек. приёмный залсоединяется с тремя отверстиями. правое дело в бездонной пещере, а левое - вдренажной. Прямо впереди пещера.
здесь суходольная дыра, овальная. здесь построен палеонтологический дворец,показывающий эволюцию палеонтологии.
Пожалуйста, следуйте за мной по воде. пещера также известна как ? девятьгалактик?, площадь которой составляет 36 000 кв. м. четыре сезона в пещере неисчерпываются, средняя глубина воды составляет 1,5 м, а максимальная глубина - 7м. можно сказать, что экскурсия по пещере бенкрик похожа на "понтон в древнейпещере". по своему ландшафтному облику пещера может быть разделена на "дведвери, три ущелья, семь дворцов, девять изгибов", в общей сложности более 100ландшафтов. все 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и в пещере являются естественными, по словамгида, "пещера Бенси". Посмотри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 это "лампа лотоса" перед "фьордФлёр". лотос также известен как гибискус, глубоко любимые нашим народом, вместес Мэй, лань, хризантема, пион и шесть известных в истории цветов. (лотос) долженбыл быть открыт вверх, а здесь висел.
Продолжайте идти, и это будет ? дворец милосердия?. это и есть лунныйдворец, где живет чанъэ.
вышел из дворца и стал ? перешейком двух мечей?. сталактит был как меч, ивысоко висел над ним, и вот, экскурсия по нему, правда, "лодка плывёт по воде, ачеловек проходит по мечу".
проходя через ущелье с двумя мечами, это первая дверь ? девятки галактики?- ? фехтовальная дверь?. проходя через ворота меча, вдруг открылась лазейка, ивдруг ее тело вдруг стало просторно и стало самым странным и красивым местом вгалактике из Девяти.
А теперь Войдите во вторую дверь "галактики 9" - ворота тигра. Видишь ли,эта скала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 кажется свирепым тигром.
входя вперед в "ущелье нефрита", это самый длинный участок "галактики издевяти", около 700 метров.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этот "большой наклонный башня", который даже превысилПизанскую башню на 30°, является самой большой в мире.
друзья туристов теперь мы видим "мир льда и снега" - северный дворец.северный дворец - самый большой дворец в галактике.
после больших снегопадов впереди шестой дворец "девятый Галактика" -"дворец юй - цзя". на среднем острове, как одна триумфальная девушка!
Сейчас мы видим последний дворец "девятки Гэлакси" - "фонтан". вот конецтой части, в которой была развита пещера Бенси, из - за которой течет река.
друзья туристы, мы уже осмотрели конец раздела развития, впереди огромнаякаменная стена, так что мы не можем двигаться дальше. Однако пещера еще неподошла к концу, расстояние до открытия, есть более 3000 метров, так чтоперспективы ее будущего развития весьма обширны.
друзья любовно смотрели на все чудеса этой пещеры, и можно спросить: какобразуется такая большая пещера?
На самом дел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пещер проходит через длительный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процесс.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когда протяженность реки составляет 450 млн. Послепяти мощных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движений, в частности, 70 миллионов лет назад, Яньшань- шань, поток не только из мелкого моря в землю, но и между осадочнымиизвестняками, образовались большие и малые трещины. вода, содержащая углекислыйгаз, поступает по трещинам, постоянно растворяется известняк, превращается вуглекислый кальций, делая трещины большими пещерами, которые, наконец,образовались сегодня в пещере Бенси.
друзья, мы уже вышли из пещеры. за пределами пещеры - вишневый сад и садМулань. натуральные цветы – это цветы города Бенси. цветы белые и белые,ароматные и ароматные, цветы расцветают два раза в год в июне и сентябре, чтобыдрагоценности цветы.
Добро пожаловать в пещеру Бенси!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2
大家好!
關門山位于遼寧省本溪縣南部,自古就有“東北黃山”、“東北桂林”之美譽。因雙峰對峙,一闊一窄,一大一小,其狀如門,故稱關門山。
關門山素有“東北小黃山”之稱,景色有五美:山美,山峰奇峭,拔地而起,峰頂松姿綽約,怪石林立,宛若天造地設的巨型盆景。水美,關門山水庫碧波蕩漾,兩崖青山倒映,搖槳劃船,其樂無窮。樹美,關開山樹木繁多,千枝競秀,尤以楓林秋色而聞名;,天女木蘭花和山杜鵑,漫山遍野,芬芳宜人。云美,云、山、美、霧渾然一體,分外嬌嬈,近年輕霧繚繞,撲朔迷離;遠處云蒸霞蔚,織云弄巧;山峰若隱若現(xiàn),嫵媚含羞。
關門山是以楓葉著稱的,楓葉多得讓你數(shù)不過來,美得讓你感覺像是走進了仙境,紅得是一團大火焰。這里的楓葉一片綴連著一片,一株綴連著一株,像火焰,像扇子,形態(tài)萬千,千姿百態(tài)。關門山的楓葉不僅美麗,而且山也是那般雄偉,水也是那般清澈。
關門山的水多姿多彩,夾在兩座山之間,有一條五彩池。池中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楓葉,經(jīng)過陽光的照射,池中反射出各各顏色,給這條五彩池添加了不少色彩,使五彩池更加的絢爛了,就像人間仙境,非常美麗。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3
本溪位于 遼寧省東南部
( 東經(jīng)123°34’~125°46’, 北緯40°49’~41°35’),全境總面積8411.3平方公里,北靠沈陽、 撫順(距 沈陽77公里,距 撫順79公里),南接 丹東(距丹東198公里),西鄰 遼陽(距遼陽46公里)、 鞍山,東傍 吉林(距 通化150公里)。享有“太子城”、“東北山城”、“ 盛京后花園”的美譽。
本溪呈亞鈴形分布,境內(nèi)多山地,自然地貌為“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
本溪屬于中溫帶溫潤氣候區(qū),全地區(qū)平均 氣溫6.1~7.8攝氏度,最熱七月月平均氣溫為24.3℃;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為 零下14.3℃。雨量比較充足,年平均 降水量為800-1000毫米,其中一半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綜觀全年, 春天風和日麗, 夏季稍熱多雨, 秋季天高氣爽, 冬天冰封雪飄。
境內(nèi)有大小河流200余條,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條,主要有太子河、 渾江、草河三大 水系。年 水資源總量39.23億立方米,年平均地表徑流量35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9.7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33億立方米。
本溪市已發(fā)現(xiàn)鐵、銅、鋅、 石膏、大理石等 礦產(chǎn)八大類45種,其中鐵礦石已探明儲量27億噸以上,石灰石礦( 水泥)儲量2.1億噸,溶劑石灰( 冶金)儲量1.3億噸。南芬露天鐵礦具有低磷低硫低雜質(zhì)等特點,用此鐵礦煉出的鐵被譽為“人參鐵”。
本溪市林業(yè)用地1000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925萬畝),人均6.4畝,是遼寧中部城市群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林區(qū)和遼東天然次生林區(qū)。共有木本植物47科100屬251種,其中有大量紅松、油松、落葉松以及柞、樺、椴、榆、柳等珍貴木材,森林蓄積量4860萬立方米,占遼寧省森林蓄積量的26%;森林覆蓋率74%(其中桓仁縣、本溪縣分別為78%和76%),居遼寧首位,被稱為遼東“綠色屏障”。
本溪的山屬于 長白山余脈、尾脈,既有山之隱,又有原之闊,特殊的 地理位置和小氣候,不僅孕育了品種多、數(shù)量大的中草藥材,而且造就了中草藥材有著其它地方藥材不可比擬的特殊藥力。本溪各種植物、動物和礦物藥1117種,自然蘊藏量2200萬公斤。人參、遼細辛、遼五味等北藥馳名中外。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4
本溪地處遼寧省東南部,下轄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平山區(qū)、明山區(qū)、溪湖區(qū)、南芬區(qū)和一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全境總面積8414平方公里,總?cè)丝?70萬。20__年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119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0億元,固定資產(chǎn)投資843億元,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590億元。
本溪,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老工業(yè)基地,曾以“煤鐵之城”馳名中外。近來年,市委、市政府與時俱進,提出了堅決依托三大產(chǎn)業(yè),把本溪建設成鋼都、藥都和楓葉之都,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國家衛(wèi)生城和全國環(huán)保模范城(即“三都五城”建設)的目標,讓本溪的自然山水、地域文化與現(xiàn)代工業(yè)完美結合,使本溪煥然一新。
本溪,一座中國鋼鐵城市。本鋼擁有當今世界軋幅最寬、軋制水平最高的2300mm帶鋼熱軋機組和世界上最先進的冷軋生產(chǎn)線,擁有東北地區(qū)爐容最大的4747立方米煉鐵高爐,優(yōu)質(zhì)鋼年產(chǎn)能20__萬噸,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本溪的大臺溝鐵礦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鐵礦,南芬區(qū)思山嶺鐵礦為我國新近發(fā)現(xiàn)的世界級大型鐵礦床之一。搶抓沈陽經(jīng)濟區(qū)上升為國家新型工業(yè)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的機遇,加速推進綠色鋼都整體開發(fā)建設,橋北和東風湖鋼鐵深加工產(chǎn)業(yè)園已入駐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近百戶。依托雄厚的工業(yè)基礎和資源優(yōu)勢,本溪正在全力打造中國鋼都。
本溪,一座生物醫(yī)藥城市。建設中的本溪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位于沈陽和本溪兩個城市的節(jié)點上,距省會沈陽30公里,距母城本溪20公里。在20__年獲批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是國內(nèi)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級生物醫(yī)藥科技產(chǎn)業(yè)基地、國家級創(chuàng)新藥物孵化基地、國家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綜合性大平臺、國家創(chuàng)新型產(chǎn)業(yè)集群試點集群4個國家級品牌的生物醫(yī)藥產(chǎn)業(yè)園區(qū),F(xiàn)已引進各類醫(yī)藥產(chǎn)業(yè)項目226個,投資總額近1000億元,積蓄產(chǎn)能超1000億元,其中包括華潤三九、四環(huán)藥業(yè)、天津天士力等96家醫(yī)藥制造企業(yè)和德國拜耳、華大基因等37家海內(nèi)外高層次研發(fā)團隊,以及中國醫(yī)科大學、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沈陽藥科大學等6所醫(yī)藥相關大學。結合“產(chǎn)業(yè)為重、產(chǎn)城結合”的發(fā)展重點,正在從“醫(yī)藥源頭產(chǎn)業(yè)、藥業(yè)產(chǎn)業(yè)、醫(yī)療機構和院校、高端醫(yī)療健康中介咨詢服務”四個層面,“產(chǎn)業(yè)發(fā)展、生產(chǎn)關系配置、學校與產(chǎn)業(yè)互動多贏式發(fā)展、科技研發(fā)對產(chǎn)業(yè)的支撐、資本的市場化運作、高端中介服務”六個節(jié)點,依托“生物制藥、化藥、疫苗及制劑、醫(yī)療器械、醫(yī)用耗材、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八個產(chǎn)業(yè)園,全力打造中國藥都,建設國內(nèi)一流、世界先進、產(chǎn)值千億的健康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
本溪,一座優(yōu)秀旅游城市。本溪擁有中國全部的景系、景類和84%的景型,山、水、林、泉、洞、漂、寺等各種旅游資源208處;溉饰迮匠鞘鞘澜缥幕z產(chǎn)。本溪水洞正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chǎn)。本溪還是唯一一個以行政區(qū)劃命名的國家地質(zhì)公園,先后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被國家林業(yè)局授予國內(nèi)唯一的“中國楓葉之都”稱號,擁有“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溫泉之城”等多項榮譽稱號。全市森林覆蓋率75%,居全省首位,位列全國地級市前列。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nèi)綠化覆蓋率55%。水資源總量3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二位。當前,正在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和全國環(huán)保模范城市,規(guī)劃建設本溪水洞溫泉旅游度假區(qū)等溫泉旅游集聚區(qū),打造以溫泉旅游為特色的中國楓葉之都。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5
九頂鐵剎山位于本溪市東部的田師傅鎮(zhèn),為長白山余脈,是遼東一帶的名山之一,也是東北道教的發(fā)祥地。鐵剎山有中峰元始頂,東峰玉皇頂,南峰靈寶頂,西峰太上頂,北峰真武頂,五峰坐鎮(zhèn),
東、南、北三方仰望皆見三峰,三三乘合為九,故名九頂鐵剎山。鐵剎山歷史悠久,商周時期就已得此勝名。巖洞景觀八寶云光洞最負盛名,還有天橋洞、乾坤洞、日光洞、風月洞、懸石洞、郭祖洞、三仙洞等景觀。
鐵剎山坐落在遼寧東部山區(qū)——本溪滿族自治縣南甸鎮(zhèn)境內(nèi)。古典小說《封神演義》里姜子牙借定風珠大破十絕風吼陣,乃至《楊家將》傳說中楊金豹師叢長眉老祖李大仙習武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fā)在“九頂鐵剎山,八寶云光洞”。
九頂鐵剎山其實只有主峰5座,即中峰元始頂、北峰真武頂、南峰靈寶頂、東峰玉皇頂、西峰太上頂,人們從東從南從北三面觀望皆見三頂,三三見九故曰九頂。最高峰元始頂海拔912.9米,登頂觀看日出、欣賞云海、沐浴云光,可謂鐵剎山三絕。除五座主峰外,還有南天門、北天門、獅子峰、香爐峰、來龍嶺、青陽紫氣嶺和瑤池金母嶺,比之“五頂”略低。登高遠眺,但見峰峭嶺拔,谷深漳陡,石巍巖險,崢嶸突起。據(jù)說,如果是春夏之際,這里漫山林深樹茂,松濤陣陣,草豐花盛、蝶舞鶯啼;而在金秋季節(jié),則滿坡紅葉如霞,時令山梨、榛子、核桃、山里紅、山葡萄、獼猴桃等透香撲鼻。游客盡可以饑餐野果,渴飲山泉,閑觀云月,寂聽松濤,優(yōu)哉游哉。清遼陽名士、海龍知府白永貞多次游歷鐵剎山,曾提詩曰:“天然形勝檀遼東,九頂巍巍矗碧空。瑞氣久瞻金母嶺,祥光朝射玉皇宮。山前河水蒙衣帶,月外天橋落彩虹。信是乾坤鐘毓厚,尋仙何事問衡嵩。”
鐵剎山峰巒疊嶂,洞也頗多。著名的有云光洞、天橋洞、乾坤洞、風月洞、懸石洞、云仙洞和郭祖洞。其中以天橋洞最險、最難攀涉;以云光洞最大、最有名氣。云光洞,亦即八寶云光洞。所謂“八寶”,乃洞中浮擺單置、怪狀奇形的鐘乳巖石。人們臆形狀物,稱那如虎蹲踞、威嚴雄視的為“石虎”;那似木魚中空、敲之鏗然的為“石罄”;那如盛滿荷花嫩藕的為“石蓮盆”;那像癩蛤蟆蠢蠢欲動的為“石蟾”;那沿洞壁蜿蜒三丈、呼之欲出的為“石龍”;那平平展展、令人欲臥的為“石床”;那老態(tài)龍鐘、木然端立的為“石壽星”;那周長盈尺、光滑滾圓的就是“定風珠”。清朝進士李維禎曾題詩云:“非洞非煙影橫斜,一片云光洞口遮。雜樹槎椏森立槊,亂峰突兀儼排衙。天空不落九天雪,座上爭開四時花。如此山中應記老,不須回首更思家。”
峰秀洞幽的鐵剎山自然吸引著古代文人紛紛來此尋奇探勝。他們不僅吟詩寄懷抒感,并且摩崖勒石,以留蹤跡。迄今這些碑刻石勒,為山增輝,為洞添彩。如“乾坤正氣”、“直上青天”、“一覽群山小”、“鐵剎三千年”、“別有天地非人間”、“夜誦黃庭有月來”等,字字遒勁,筆筆千鈞。最為壯觀的玉女寶印山“與天同壽”摩崖石刻,石壁高8米、寬5米,上鐫“長眉李大仙碑文”800余字,記載大仙姓李名長庚,及商朝太乙年間人,二十五歲云游遼東,駐蹕天橋洞,登仙;及至《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借定風珠等事……游人為山光洞色所陶醉,再觀瞻摩崖勒石,不禁胸溢浩然之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鐵剎山自明崇禎三年(1630年)道教龍門派第八代弟子郭守真收徒傳道,開東北地區(qū)道教之先河后,閱盡歷史滄桑370余年,道士輩份傳至25代。1997年,在遼寧省道教協(xié)會會長王全林鼎立舉薦下,武當山八大道長之一的祝真玄到鐵剎山道觀做住持。祝道長仙風道骨須冉長飄,雖然剛愈不惑之年,但輩分和道行卻很大很深。他是道教龍門派第十九代傳人,原系武當山執(zhí)撩,專門負責查處道士中違法亂紀者,和咱們的紀檢官員差不多。還擔任過武當山武館特級教練,我曾親眼見識過祝道長的“二指禪”(隨意在巖石上盤起雙腿,用拇指和食指的力量將全身高高撐起),以及了得的八卦掌功夫。這位祝道長來到鐵剎山后不負眾望——重修鐵剎道觀,重塑眾像金身,重整道家綱紀,重理龍門經(jīng)典。同時,他還鋪路修道,打井汲水,惠及旅游,行醫(yī)治病,使九頂鐵剎山的面貌煥然一新,F(xiàn)在,籍奇峰、異洞、勒石、傳說和宗教著稱于世的鐵剎山,被辟為國家級深林公園,在更早的時候則被載入《中國名勝辭典》。
沿著鐵剎山山路拾階而下的返程途中,望著天南地北絡繹不絕的游人我在想,但愿九頂鐵剎山的美景永遠鐫刻在各位貴賓的腦海,歡迎更多的朋友有機會來到我們美麗神奇的本溪做客!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6
遼東的大山里有個地方叫本溪,本溪境內(nèi)有座八盤嶺。過了八盤嶺隧道,眼前豁然開朗,遠處一座大山,披著輕紗向我們緩緩走來,那就我們的家鄉(xiāng)有名的風景區(qū)——鐵剎山。聽大人們說,鐵剎山是遼東第一道教名山。
在我們家鄉(xiāng)鐵剎山是一塊圣地,寶地。每逢年節(jié)那都聚集了好多求拜佛主的人,求助生意興隆,家庭平安。每年的春天我們都要去山上熱鬧一回。呼吸下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山里的空氣很是新鮮,每吸一口都好像是爸爸杯里剛泡上的新龍井的滋味,真想在這里吸飽了,再儲存一些帶回學校分給同學們。
一路山行。山腳下多是落葉松,剛冒出嫩綠的松針,那樣的清新新翠;山腰上多是椿樹和野藤,遠看泛綠,近看鵝黃;林中點綴著一簇簇紅櫻桃花,遠遠望去,像是跳動著的火焰;山頂則是禿頭老樹,還沒長出春天的嫩芽,樹干上綠苔厚厚,有的還長著長須,像是老爺爺胸前的胡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知摔了多少跟頭,我們終于到了山頂,互相一看,大人小孩每人身上都沾滿了泥巴,甚是好笑。
這時候,雨還在蒙蒙的飄。站在山頂四望,村莊、鐵路都隱約在春雨之中,只有遠處的河流蜿蜒盤旋著,閃閃發(fā)光。山中一小片一小片的落葉松,像是一塊塊鑲嵌在鐵剎山上的翡翠。再看山頂上,樹樹枝頭都掛滿了珍珠似的雨滴。樹下,不知多少年的落葉,厚厚的,踩上去比客廳里的地毯柔軟多了。細看,落葉中冒出了成片的綠草尖尖,扒開落葉層,才知是小根菜,大家都像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驚叫著用雨傘尖開挖,不大一會兒,每人都挖出了一堆綠綠的細細的白頭大腦的小根菜。像是稻草人。
因鐵剎山是道教名山,我們幾個小朋友吵著要去看道姑。道姑在哪?同行的王叔叔說在“云光洞”。那洞在一處懸崖上,上刻著“九轉(zhuǎn)鐵剎山,八寶云光洞”十個大字。洞口香煙和云霧一同繚繞。在洞口不遠的小房子里,我們見到了道姑,還有幾位道士。那道姑年紀很輕,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她說他們生活很清苦,冬天喝雪水,夏天喝雨水。她還向我們介紹,八寶云霧光洞靈得很,前幾年洞中曾長出了 13 株芭蕉。我很懷疑,那洞中長年不見陽光,又怎能長出南方的植物?
我們下山的時候,雨還在下著,山中小溪淌著汩汩的清流,老樹枝頭綻出了嫩芽;仡^看去,山被春雨洗過,樹被春雨洗過,櫻桃花被春雨洗過,我們也被春雨洗過,大家都變得清翠了。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著名的風景區(qū)-鐵剎山,我為我們家鄉(xiāng)有這樣一座名山而自豪。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7
太子河是遼寧省較大河流之一,流貫本溪境內(nèi)。太子河古稱衍水,漢稱大梁河,遼稱東梁河,金時稱無魯呼必喇沙,滿語意為蘆葦河。明稱太子河,清稱太資河,即今之太子河。
本溪地處太子河上流段,自古以來就享受著太子河賜予本溪人民的豐腴與恩澤。1978年省、市、縣考古隊在距太子河1里左右的本溪縣山城子鄉(xiāng)太子河支流湯河右岸的廟后山南坡,發(fā)現(xiàn)了我國舊石器文化遺址中最東北的一處。廟后山遺址屬于奧陶紀石灰?guī)r地層洞穴堆積。其厚度為13.5米,自下而上分8層,出土了人類文化遺物14件和古動物化石74種,還有兩枚人牙和一段幼兒股骨化石。經(jīng)考古證明,廟后山人起源于40萬年前,是東北地區(qū)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人類。
1983年,考古工作者又發(fā)現(xiàn)了位于本溪縣謝家崴子村太子河左岸的本溪水洞遺址。在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有打制石器,較多的骨器,且有陶網(wǎng)墜等,并有狍子、鹿等獸骨。
在青銅時代,太子河流域的古文明更趨發(fā)展。從1983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太子河上游的本溪縣南甸鎮(zhèn)馬城子村陸續(xù)發(fā)掘出山城子B、C,馬城子A、B、C等7座洞穴,145座洞穴墓葬,出土文物1523件。這些墓葬不僅內(nèi)涵豐富,而且具有鮮明的地區(qū)特點。經(jīng)研究,該文化是我國夏商時期北方的一支早期青銅文化,于夏家店下層文化隔遼河并行發(fā)展。
之后,在本溪市明山區(qū)的梁家村,又發(fā)現(xiàn)墓葬一處。墓為石板堆砌,墓內(nèi)出土了青銅短劍和雙紐銅鏡,并有枕狀器。推斷當為春秋晚期的墓葬。
太子河流域的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說明,太子河流域稱得上是東北地區(qū)不可多得的古代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它世世代代滋養(yǎng)和哺育著遼東人民。
太子河的水源有南北兩支。南支的源頭在本溪縣東營坊鄉(xiāng)羊湖溝草帽頂子山麓,北支的源頭在新賓滿族自治縣平頂山鎮(zhèn)鴻雁溝。兩支流到本溪縣馬家崴子匯合成一股,蜿蜒西下,經(jīng)由本溪縣、本溪市區(qū),到燈塔市雞冠山鄉(xiāng)瓦子峪村進入遼陽市境。由雞冠山南行至孤家子,逶迤西下,經(jīng)安平、西大窯、沙滸、小屯、望水臺、沙嶺、黃泥洼、柳壕、穆家、唐馬寨等18個鄉(xiāng)鎮(zhèn),至唐馬寨出境,經(jīng)海城三岔河入遼河,由營口入渤海。太子河全長464公里,流域而積4000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26.86億立方米。
太子河在遼陽境內(nèi)的主要支流有24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是:藍河、湯河、北沙河、南沙河、柳壕河、運糧河、楊柳河。這些河流生育著各種魚蝦水產(chǎn)。有句諺語說得好:“居就糧,梁水魴。”魴是鳊花魚,扁身細鱗,是鮮美的魚類。據(jù)《遼陽縣志》記載,太子河等河川有魚、蝦、蟹等三十余種,名貴者有鯉、魴、鯽、鲇、重唇等。
太子河更給人以舟楫運輸之利。往昔沒有火車、汽車等現(xiàn)代化的交通運輸工具,水運就特別發(fā)達。人們憑借太子河,用牛船、槽船、木船,航行其間,運輸貨物。中長鐵路修成后,水運量逐漸減少。1941年,遼溪鐵路建成,并由于太子河水位下降,更增添了水運的困難。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8
本溪市位于遼寧省東南部,為重工業(yè)基地、山水工業(yè)之都,是我國著名的鋼鐵城市。這里礦藏豐富,同時也有神奇美麗的自然景觀!皳茉铺蕉纯,云散洞天深,石穴千年乳,冷冷滴到今”,《中國國家地理》在“選美中國”中這樣贊美本溪水洞。鐵剎山、關門山、五女山等風景區(qū)秋季楓葉火紅,給本溪涂抹著眩目的色彩。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女山山城訴說著高句麗的歷史;努爾哈赤享受過的溫泉寺,如今已是療養(yǎng)觀光的勝地。
本溪是我國著名的鋼鐵城市,舊名“本溪湖”,這里礦藏豐富,被譽為“地質(zhì)博物館”,以產(chǎn)優(yōu)質(zhì)焦煤、低磷鐵、特種鋼而著稱。主要旅游景點有本溪湖、本溪水洞以及東北道教名山——九頂鐵剎山等。山野菜、人參、鹿茸、凍梨等是當?shù)刂娘L味特產(chǎn)。區(qū)號:0414,郵編:117000,地處遼寧省中部偏東,北距沈陽84公里,南到丹東193公里。區(qū)劃:轄平山、溪湖、明山、南芬4個區(qū)和本溪、桓仁2個滿族自治縣。
位于中國遼寧省東部。面積9348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52.30萬(市區(qū)91.90萬)。有漢、滿、回、蒙古、朝鮮等民族。轄平山等4區(qū)及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2縣。因市處本溪湖而名。清光緒二年(1876)始建懷仁縣。三十二年置本溪縣。1939年設本溪湖市,1948年設本溪市。地勢中部和東部較高,西南部較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850毫米,年均溫7℃,1月均溫-13.6℃ ,7月均溫23.6℃。沈丹、溪丹、溪遼、溪田鐵路縱貫境內(nèi),沈丹、丹霍、溪遼、本桓等干線公路與市內(nèi)支線公路連結,可通鄰市縣。礦藏資源有煤、鐵、銅、鉛、鋅、錫、錳、鉬、鈷、金、銀及石灰石等 。是著名的煤鐵之城 ,以優(yōu)質(zhì)焦煤、低磷鐵、特種鋼馳名全國。大型鋼鐵生產(chǎn)企業(yè)本溪鋼鐵公司,成立于1905年,主要產(chǎn)品有生鐵、鋼、鋼材、鐵礦石、機制焦炭等。工業(yè)部門還有建材、化工、機械、電力、紡織、食品加工等。農(nóng)、林、牧、副、漁全面發(fā)展,有林地43.23萬公頃,年產(chǎn)木材15萬立方米。土特產(chǎn)有山楂、獼猴桃、梨、蕨菜、人參、鹿茸。名勝古跡有本溪水洞、鐵剎山、五女山高麗都城遺址等。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9
本溪位于遼東半島東南部,北界沈陽、撫順,南連丹東,西接遼陽,東與吉林通化毗鄰。 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3°34'~125°46',北緯為40°49'~4 1°35'。
本溪歷史悠久,廟后山古人類文化遺址證明,在四、五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生息,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填補了我國東北地區(qū)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的空白,而且為研究東北亞人類分布和遷移提供了可貴的歷史資料。自夏、商時代始,各朝代均進行有效管轄,至清代末設縣,1939年設市。1948年本溪解放。1949年本溪市劃歸東北行政委員會直轄。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本溪市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本溪市改為省轄市,隸屬于遼寧省。1993年,國務院批準本溪市為全國較大的市。
本溪自然資源豐富。礦產(chǎn)資源有鐵、銅、鋅、石膏、大理石等100余種。 其中,尤以鐵礦石最為豐富,已探明儲量在27億噸以上,具有可選性好、有害雜質(zhì)極低的特性,屬我國鐵礦特種資源之一,F(xiàn)有山林地面積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 是遼寧中部城市群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林區(qū)和遼東天然次生林區(qū)。境內(nèi)有大中河流27條,大型山谷水庫2座, 年儲水量56.2億立方米。本溪盛產(chǎn)人參、遼細辛、刺五加、遼五味子等中藥材,山野菜、香菇、黑木耳等綠色食品及冰葡萄酒、林蛙油、人參汁、紅鱒魚等土特產(chǎn)品,桓仁滿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AA級稻米生產(chǎn)基地。
本溪物華天寶,水秀山青,游覽勝地舉不勝舉,旅游資源開發(fā)前景廣闊。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本溪水洞,是世界上最長的充水溶洞,洞內(nèi)鐘乳石光怪陸離,惟妙惟肖,姿態(tài)萬千,乘船游覽其中有置身險峻三峽、秀美漓江之感。東北地區(qū)道教興始之地九頂鐵剎山氣勢巍峨,峰聳嶺翠,疊嶂重巒,山腳與遼寧省第二大水庫觀音閣水庫相依相連,景色迷人,情趣盎然。燕東名山關門山素有“塞北小黃山”美譽,尤其是十月的楓葉滿山紅遍,令人留連忘返。五女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句麗民族曾建都于此,山峰酷似玲瓏翠屏,四周陡生懸崖峭壁,每臨絕頂,遙望渾江水庫,煙波浩渺,云天山水渾然一體,奇絕畫卷盡收眼底。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10
本溪位于遼東半島東南部,北界沈陽、撫順,南連丹東,西接遼陽,東與吉林通化毗鄰。 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3°34'~125°46',北緯為40°49'~4 1°35'。
本溪歷史悠久,廟后山古人類文化遺址證明,在四、五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生息,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填補了我國東北地區(qū)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的空白,而且為研究東北亞人類分布和遷移提供了可貴的歷史資料。自夏、商時代始,各朝代均進行有效管轄,至清代末設縣,1939年設市。1948年本溪解放。1949年本溪市劃歸東北行政委員會直轄。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本溪市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本溪市改為省轄市,隸屬于遼寧省。1993年,國務院批準本溪市為全國較大的市。
本溪自然資源豐富。礦產(chǎn)資源有鐵、銅、鋅、石膏、大理石等100余種。 其中,尤以鐵礦石最為豐富,已探明儲量在27億噸以上,具有可選性好、有害雜質(zhì)極低的特性,屬我國鐵礦特種資源之一,F(xiàn)有山林地面積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 是遼寧中部城市群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林區(qū)和遼東天然次生林區(qū)。境內(nèi)有大中河流27條,大型山谷水庫2座, 年儲水量56.2億立方米。本溪盛產(chǎn)人參、遼細辛、刺五加、遼五味子等中藥材,山野菜、香菇、黑木耳等綠色食品及冰葡萄酒、林蛙油、人參汁、紅鱒魚等土特產(chǎn)品,桓仁滿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AA級稻米生產(chǎn)基地。
本溪物華天寶,水秀山青,游覽勝地舉不勝舉,旅游資源開發(fā)前景廣闊。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本溪水洞,是世界上最長的充水溶洞,洞內(nèi)鐘乳石光怪陸離,惟妙惟肖,姿態(tài)萬千,乘船游覽其中有置身險峻三峽、秀美漓江之感。東北地區(qū)道教興始之地九頂鐵剎山氣勢巍峨,峰聳嶺翠,疊嶂重巒,山腳與遼寧省第二大水庫觀音閣水庫相依相連,景色迷人,情趣盎然。燕東名山關門山素有“塞北小黃山”美譽,尤其是十月的楓葉滿山紅遍,令人留連忘返。五女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句麗民族曾建都于此,山峰酷似玲瓏翠屏,四周陡生懸崖峭壁,每臨絕頂,遙望渾江水庫,煙波浩渺,云天山水渾然一體,奇絕畫卷盡收眼底。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11
鐵剎山位于遼寧本溪市東六十五公里,為長白山余脈,主峰海拔 712.9米,中有元始、真武、靈寶、玉皇、玄武、太上、錦繡、香爐、獅子、南天、北天、紫氣、金母、來龍等十余座頂、峰、嶺、巒,間以云光、日光、天冠、天橋、乾坤、臥虎等巖洞,山上流水潺潺,野花灼灼,翠柏參天,蒼松蔽日,云霧飄渺,清風徐徐,風景優(yōu)美,名勝眾多;
其中猶以云光洞最為著名,洞呈葫蘆形,口高五米,內(nèi)高九米,深達三十余米,內(nèi)有石龍、石虎、石蟾、石木魚、石壽星、石定風珠、石仙床、石蓮盆八石景,皆天然而成,惟妙惟肖,人稱“八寶”,故亦名“八寶云光洞”,洞口巖石上刻“九頂鐵剎山,八寶云光洞”十字。
明代崇禎三年(1630)道士郭守真入山居于云光洞內(nèi)清修十余載,時又收徒傳教,開關東道教之始,后被尊稱為關東道教始祖,此山亦被稱為明末清初東北道教創(chuàng)始地。山間原有郭祖塔、天官廟、三清觀等道教建筑。全山方圓二十余里,是省、市文物保護單位。鐵剎山有五個山峰,中峰原始頂,北峰真武頂,南峰靈寶頂,東峰玉皇頂,本峰太上頂。因從東、南、北三面仰視,元氣可望見三個頂峰,三三合而為九,故名九頂鐵剎山。該山奇峰峭拔,林木蔥郁,古樹參天(可惜1967年秋天一場山火燒掉大片古樹),洞穴幽深。
是東北道教興始之地,山上多古洞,有云光洞,天橋洞,乾坤洞,日光洞,風月洞,懸石洞,郭祖洞、三仙洞。其中以云光洞為最大,神話故事中說,長眉李大仙曾在此修練,楊金豹曾在此投師學藝。該洞斜向上,深約二十米,寬七至十米,洞中“八寶”,有定風珠、石壽星、石虎、石龍、石蟾蜍、石木魚、石床、石蓮花,洞外刻有“九頂鐵剎山,八寶云光洞”十個大字。山上多石刻,其中“與天同壽”摩崖石刻高八米,寬五米,字大如般。 山上有道士守廟、護林。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12
本溪市位于遼寧省東南部,為重工業(yè)基地、山水工業(yè)之都,是我國著名的鋼鐵城市。這里礦藏豐富,同時也有神奇美麗的自然景觀。“撥云探洞口,云散洞天深,石穴千年乳,冷冷滴到今”,《中國國家地理》在“選美中國”中這樣贊美本溪水洞。鐵剎山、關門山、五女山等風景區(qū)秋季楓葉火紅,給本溪涂抹著眩目的色彩。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女山山城訴說著高句麗的歷史;努爾哈赤享受過的溫泉寺,如今已是療養(yǎng)觀光的勝地。
本溪是我國著名的鋼鐵城市,舊名“本溪湖”,這里礦藏豐富,被譽為“地質(zhì)博物館”,以產(chǎn)優(yōu)質(zhì)焦煤、低磷鐵、特種鋼而著稱。主要旅游景點有本溪湖、本溪水洞以及東北道教名山——九頂鐵剎山等。山野菜、人參、鹿茸、凍梨等是當?shù)刂娘L味特產(chǎn)。區(qū)號:0414,郵編:117000,地處遼寧省中部偏東,北距沈陽84公里,南到丹東193公里。區(qū)劃:轄平山、溪湖、明山、南芬4個區(qū)和本溪、桓仁2個滿族自治縣。
位于中國遼寧省東部。面積9348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52.30萬(市區(qū)91.90萬)。有漢、滿、回、蒙古、朝鮮等民族。轄平山等4區(qū)及本溪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2縣。因市處本溪湖而名。清光緒二年(1876)始建懷仁縣。三十二年置本溪縣。1939年設本溪湖市,1948年設本溪市。地勢中部和東部較高,西南部較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850毫米,年均溫7℃,1月均溫-13.6℃ ,7月均溫23.6℃。沈丹、溪丹、溪遼、溪田鐵路縱貫境內(nèi),沈丹、丹霍、溪遼、本桓等干線公路與市內(nèi)支線公路連結,可通鄰市縣。礦藏資源有煤、鐵、銅、鉛、鋅、錫、錳、鉬、鈷、金、銀及石灰石等 。是著名的煤鐵之城 ,以優(yōu)質(zhì)焦煤、低磷鐵、特種鋼馳名全國。大型鋼鐵生產(chǎn)企業(yè)本溪鋼鐵公司,成立于,主要產(chǎn)品有生鐵、鋼、鋼材、鐵礦石、機制焦炭等。工業(yè)部門還有建材、化工、機械、電力、紡織、食品加工等。農(nóng)、林、牧、副、漁全面發(fā)展,有林地43.23萬公頃,年產(chǎn)木材15萬立方米。土特產(chǎn)有山楂、獼猴桃、梨、蕨菜、人參、鹿茸。名勝古跡有本溪水洞、鐵剎山、五女山高麗都城遺址等。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13
本溪是一座聞名遐爾的煤鐵之城,是國家重要的原材料工業(yè)基地。這里峰嶺聳翠,重巒疊嶂,山地約占總面積的80%。本溪市依山建城,群山環(huán)繞,又有太子河穿城而過。登高俯瞰全市,樓群在高崗低丘間鱗次櫛比,街道于山嶺之中縱橫交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構成獨特的城市景觀。位于遼寧省的中部地區(qū),北靠沈陽、撫順,南接丹東,西鄰遼陽、鞍山,東傍吉林。
本溪屬于中溫帶濕潤氣候區(qū),全地區(qū)年平均氣溫為6.1℃-7.8℃,年平均降水量為800-900毫米?偟膩碚f春天風和日麗,夏季稍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天冰封雪飄。 本溪歷史悠久,在廟后山考古發(fā)掘出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表明,在四、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這不僅填補了我國東北地區(qū)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的空白,而且為研究東北亞人類分布和轉(zhuǎn)移提供了可貴的歷史資料。 本溪在我國夏、商時期分別屬于青州、營州管轄,戰(zhàn)國時屬燕國遼東郡,唐代屬安東都護府遼城州,清末始設本溪縣,隸屬奉天府。
景觀:洋湖溝、南天門、大石湖、老漫子、觀音湖、桓龍湖、望天洞、地溫異常帶、太子河、水洞、溫泉寺、鐵剎山、關門山、湯溝、廟后山、平頂山、五女山、老禿頂?shù)取?/p>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14
親愛的游客們大家好:
我是快樂星球旅行社的一名導游,我叫華宇。我想大家都聽說過五女山吧, 金秋十月,是觀賞紅葉的季節(jié),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觀賞紅葉的傳統(tǒng),“曉來誰染霜林醉”,“霜葉紅于二月花”等等詩句,道出了古往今來文人騷客對紅葉的摯愛和向往,也道出了秋天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壯麗。今天我就是要跟你們?nèi)ノ迮接瓮。五女山位于遼寧省本溪市東部山區(qū)的桓仁縣。
下面我就來給你們講一講五女山的故事吧。傳說在遠古的時候,有姐妹五人,他們武藝高強,身懷絕技,屯兵居住在山上,為山下的老百姓施恩賜福,深受群眾的愛戴。有一年,渾江里來了一條黑龍,它作惡多端,欺壓百姓,這五姐妹就要下山降伏黑龍,雙方勢均力敵,混戰(zhàn)了三天三夜,最終同歸于盡于山下的江面上了,所以,當?shù)乩习傩諡榱思o念這五姐妹,就把他們曾經(jīng)居住過的山峰稱為五女山。
好了,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山下了,我們開始上山吧。大家看,這里的楓葉多么紅,多么大,共有六、七個品種,葉子有五角的,有七角的,有九角的,還有十一角的,最多可達十三個角。多么漂亮。對了, 如果您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或者繪畫愛好者,一定要選擇9簡評:詩情畫意的美景,加上你聲情并茂的講述,游客一定流連忘返。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15
五女山位于桓仁城東北8公里的渾江西北岸。五女山山體是長方體,主峰海拔820米,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xx米,這里是高句麗民族文明的發(fā)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qū)m廷之爭逃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麗第一都城,史稱紇升骨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北方地方政權管轄內(nèi)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領李滿柱率軍挺進遼寧,便駐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滿族文明的發(fā)祥和啟運之地。
近年來,考古專家在山上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古代遺跡和遺物。年代最早的遺物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歷史。這說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山上生活。發(fā)現(xiàn)的遺物還有戰(zhàn)國晚期的石劍、石鑿、陶壺以及一些遼金時期的生活、生產(chǎn)工具和兵器。
除歷史遺跡外,五女山的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登高俯瞰,前可見桓仁縣城陰陽八卦城,后可見桓龍湖似一條巨龍騰躍而下,山勢險要,多處景觀稱奇稱秀。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20xx年五女山景區(qū)被評為介紹五女山的導游詞級景區(qū)。20xx年五女山山城榮登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16
本溪水洞,又叫"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巖溶洞穴,總長5km,F(xiàn)已開發(fā)的旅游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 390000立方米,洞體規(guī)模宏大,各種巖溶景觀千姿百態(tài),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余景。地下暗河平穩(wěn)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游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以現(xiàn)代肖草《本溪水洞》詩為證:輕舟遨游銀河間,斷壁垂劍九曲彎;擎媧細針蒼穹清,逸仙論道氣悠閑! r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于南聯(lián)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里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guī)r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后,凡是美好現(xiàn)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對象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r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巖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guī)r和白云巖巖層當中,由于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匀唤绲乃皇羌儍羲泻卸趸,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guī)r時,在石灰?guī)r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fā)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最長的巖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20xx年始勘測,歷經(jīng)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中國最長的巖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于巖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游資源,在中國已有200多個巖溶洞穴開發(fā)建設成為游覽洞穴,供游人參觀游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fā)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游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游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參觀游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游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xiàn)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于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于湯河河床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guī)r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三是來源于水洞西岸分布的寒武系、奧陶系灰?guī)r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后,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泄于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達7m,水溫保持在7-12℃,據(jù)水質(zhì)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zhì)為優(yōu)質(zhì)飲用水。 中國地質(zhì)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wěn)教授曾于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說他所見過的國內(nèi)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么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zhì)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床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秘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后經(jīng)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fā)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zhì)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說明湯河補給區(qū)內(nèi)的河床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巖溶地下河道來說,水洞的發(fā)育受到石灰?guī)r含水層中的火成巖──脈巖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巖高墻筑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續(xù)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從源頭洞到湯河入滲點這段長約3Km的尚待開發(fā)的暗洞。
各位朋友!當您乘著游船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進發(fā)時,您會被神話般的奇異景色所陶醉。
現(xiàn)在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個奧秘。這還是前面所提到過的那位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wěn)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時提出的問題。" 水洞洞口的規(guī)模為什么這么大?這也是他在國內(nèi)外所見到的地下暗河巖溶洞穴所不同之處。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這當然是個迷了。
經(jīng)過1996年對本溪水洞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也得到了圓滿地解釋。原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并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于太子河的側(cè)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cè)蝕掉"其間的一段,這一般長度大約800m。因為太子河屬于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tài)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于太子河的側(cè)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并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高達5.75m。
關于水洞暗河不見較大入水洞口的解釋,根據(jù)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屬于"側(cè)向輸入"類型暗河。但中國南方的側(cè)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層的點狀灌入式補給。因而有極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fā)育,就是有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雖獲湯河補給,但并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fā)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xiàn)象,為"地下河洞穴發(fā)育的系統(tǒng)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cè)向輸入類型"。
巖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脫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本溪水洞正處于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fā)育階段。而洞中西側(cè)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而洞口東側(cè)的銀波洞則仍處于早期的充水洞發(fā)育階段。
水洞發(fā)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萬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湯河水的入滲水流在進入"湯河──太子河間地段呈條帶分布的奧陶系灰?guī)r含水層之后,由于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較厚的石炭──二疊系砂頁巖層,是不透水層,受其影響而使巖溶水集中運動。在裂隙潛流條件下的巖滲作用應以溶蝕為主。此時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續(xù)到距今約3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雛形。水洞歷經(jīng)了全充水之后,不斷擴大洞道,特別是太子河的不斷下切和排泄基礎面的不斷降低,加上古氣候的影響,在距今約20-30萬年時,水洞進入了半充水狀態(tài)的"地下水位洞穴"階段,形成了暗河。當?shù)叵潞佣吹劳耆鼗蚣竟?jié)性地脫離全充水狀態(tài)之后,在地層平緩、巖性軟弱、機構破碎強烈的地段就產(chǎn)生了崩塌作用,從而使洞體的空間迅速增大,其洞頂?shù)母叨瓤蛇_32m,是含水層地下水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另外,在距今約20-25萬年左右時,地表水不斷地向地下滲透的水流也開始在洞頂、洞壁活動,從而產(chǎn)生了最古老的以鐘乳石為主的次生化系沉積物。
在距今大約12-14萬年之間,長期排水的主洞口脫離了水流而成為干洞口。今日的旱洞發(fā)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間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質(zhì)粘土沖積層,并堵塞了洞穴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于太子河水位持續(xù)下降的驅(qū)動,使水洞東側(cè)的銀波洞成為新的排泄口,西側(cè)的旱洞成為干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來,洞口西側(cè)的旱洞形成地下潛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蝕岸邊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萬年來,水洞次生化學沉積作用在洞穴入滲相對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許多石鐘乳、鈣板和壁流石類的沉積物。
本溪太子河導游詞二: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大型地下暗河巖溶洞穴,總長5km,F(xiàn)已開發(fā)的旅游洞道長為2438.4m,面積45000平方米,體積390000立方米,洞體規(guī)模宏大,各種巖溶景觀千姿百態(tài),有七宮、三峽、二門、九曲百余景。地下暗河平穩(wěn)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長的水上游覽洞穴之一。1994年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游覽本溪水洞不僅可以飽覽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夢幻般的美景,同時您還可以獲得許多有關洞穴科學方面的知識。
巖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詞來源于南聯(lián)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為那里的地貌景觀奇特,在石灰?guī)r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學家的關注。此后,凡是美好現(xiàn)象都稱其為"喀斯特"。研究這一對象的科學就叫"喀斯特學及洞穴學。
巖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巖石特別是碳酸鹽巖類的石灰?guī)r和白云巖巖層當中,由于水的長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純凈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guī)r時,在石灰?guī)r的裂隙中流動就會發(fā)生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帶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蝕成洞穴。
世界上最長的巖溶洞穴是美國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該洞從1820xx年始勘測,歷經(jīng)180年才查清其長度為550Km。
我國最長的巖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騰龍洞,長度為39.5Km。
由于巖溶洞穴景觀奇特,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旅游資源,在我國已有200多個巖溶洞穴開發(fā)建設成為游覽洞穴,供游人參觀游覽。其中,浙江的瑤琳洞、河南的雞冠洞、廣東的蟠龍洞、四川的芙蓉洞、貴州的織金洞、廣西的冠巖、北京的石花洞和遼寧的本溪水洞......他們在開發(fā)建設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學研究,提高了旅游洞穴的科學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國各地,也曾參觀游覽過許許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參觀游覽本溪水洞,您一定會感到還是本溪水洞美。每個旅游洞穴都有他獨具特色的精美景觀,而水洞的九曲銀河恰是其精美景觀當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終年流淌不竭,每晝夜流量可達五千萬立方米。這些水是從哪來的呢?通過示蹤試驗以及同位素水文學的研究,現(xiàn)已證實其水的來源有三部分:一是源于湯河水的直接補給;二是來源于湯河河床覆蓋層下的奧陶系灰?guī)r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三是來源于水洞西岸分布的寒武系、奧陶系灰?guī)r含水層的巖溶水補給。這三部分的水匯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后,分別從銀波洞(東支洞)蟠龍洞(西支洞─潛流洞)排泄于太子河。
九曲銀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從洞到源頭長度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達7m,水溫保持在7-12℃,據(jù)水質(zhì)簡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證實其水質(zhì)為優(yōu)質(zhì)飲用水。
中國地質(zhì)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wěn)教授曾于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說他所見過的國內(nèi)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礫石沉積物,怎么水洞暗河卻不見砂和礫石的蹤影。只有一種灰色的粉砂質(zhì)粘土沉積呢!他認為暗河河床沒有礫石沉積物,這是本溪水洞的奧秘之一。使他從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后經(jīng)研究結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沒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湯河水的補給為"集中流入"式,則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發(fā)育,存在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會有砂、礫石沉積的堆積了。因為下游段僅有粉砂質(zhì)粘土沉積物的事實,說明湯河補給區(qū)內(nèi)的河床和岸邊,都不會有被沖積層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為一條巖溶地下河道來說,水洞的發(fā)育受到石灰?guī)r含水層中的火成巖──脈巖的干擾與阻隔,好似一堵脈巖高墻筑成的篩子一般,不準砂、礫石通過。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極緩,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礫石搬運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續(xù)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從源頭洞到湯河入滲點這段長約3Km的尚待開發(fā)的暗洞。
各位朋友!當您乘著游船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進發(fā)時,您會被神話般的奇異景色所陶醉。
現(xiàn)在我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個奧秘。這還是前面所提到過的那位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wěn)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時提出的問題。"水洞洞口的規(guī)模為什么這么大?這也是他在國內(nèi)外所見到的地下暗河巖溶洞穴所不同之處。一般來講,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較大,出水口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這當然是個迷了。
經(jīng)過1996年對本溪水洞的科學研究,這一問題也得到了圓滿地解釋。原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并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于太子河的側(cè)向侵蝕作用將水洞"側(cè)蝕掉"其間的一段,這一般長度大約800m。因為太子河屬于古老的上層遺留河,平面形態(tài)呈蛇曲狀,所以它的侵蝕作用的能力特別強,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攔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約800m遠處的燕丹亭下,有一個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沒,這個水下洞穴原本應與水洞相連,由于太子河的側(cè)蝕作用吃掉了這一段,使水洞成為斷頭洞,因此水洞洞口并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間一部分,所以洞口就顯得非常大,高達5.75m。
關于水洞暗河不見較大入水洞口的解釋,根據(jù)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補給是以地表水湯河為主,屬于"側(cè)向輸入"類型暗河。但我國南方的側(cè)向輸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層的點狀灌入式補給。因而有極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fā)育,就是有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雖獲湯河補給,但并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滲式,因而沒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發(fā)育,也就沒有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這一特異現(xiàn)象,為"地下河洞穴發(fā)育的系統(tǒng)演化"理論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滲式的側(cè)向輸入類型"。
巖溶洞穴的形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的潛水洞階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階段和晚期的完全脫離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稱化石洞)階段。
本溪水洞正處于中期階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發(fā)育階段。而洞中西側(cè)的旱洞已進入晚期的化石洞階段,而洞口東側(cè)的銀波洞則仍處于早期的充水洞發(fā)育階段。
水洞發(fā)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萬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湯河水的入滲水流在進入"湯河──太子河間地段呈條帶分布的奧陶系灰?guī)r含水層之后,由于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較厚的石炭──二疊系砂頁巖層,是不透水層,受其影響而使巖溶水集中運動。在裂隙潛流條件下的巖滲作用應以溶蝕為主。此時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續(xù)到距今約3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雛形。水洞歷經(jīng)了全充水之后,不斷擴大洞道,特別是太子河的不斷下切和排泄基礎面的不斷降低,加上古氣候的影響,在距今約20-30萬年時,水洞進入了半充水狀態(tài)的"地下水位洞穴"階段,形成了暗河。當?shù)叵潞佣吹劳耆鼗蚣竟?jié)性地脫離全充水狀態(tài)之后,在地層平緩、巖性軟弱、機構破碎強烈的地段就產(chǎn)生了崩塌作用,從而使洞體的空間迅速增大,其洞頂?shù)母叨瓤蛇_32m,是含水層地下水位從未達到過的高度。 來源
另外,在距今約20-25萬年左右時,地表水不斷地向地下滲透的水流也開始在洞頂、洞壁活動,從而產(chǎn)生了最古老的以鐘乳石為主的次生化系沉積物。
在距今大約12-14萬年之間,長期排水的主洞口脫離了水流而成為干洞口。今日的旱洞發(fā)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間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質(zhì)粘土沖積層,并堵塞了洞穴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于太子河水位持續(xù)下降的驅(qū)動,使水洞東側(cè)的銀波洞成為新的排泄口,西側(cè)的旱洞成為干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來,洞口西側(cè)的旱洞形成地下潛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蝕岸邊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萬年來,水洞次生化學沉積作用在洞穴入滲相對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許多石鐘乳、鈣板和壁流石類的沉積物。
水洞的年齡
關于水洞的形成年代有過多種說法或推測: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億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約幾千萬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約數(shù)百萬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約億萬年等等不同的推測。
其實水洞的形成年代并沒有那么久遠,據(jù)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經(jīng)準確地告訴我們,水洞開始發(fā)育于距今40-50萬年前的第四紀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經(jīng)過裂隙充水和洞道擴大,形成了水洞的雛形。
在距今20-25萬年的中更新世的晚期,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地下暗河。
當您游覽了水洞之后,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么形成的,現(xiàn)在簡要地向您介紹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據(jù)1996年最新的權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個基本有利條件:一是水洞發(fā)育在奧陶系下統(tǒng)馬家溝組石灰?guī)r當中,該石灰?guī)r層是可溶性巖層,它呈條帶狀分布在太子河和湯河的河間地帶。二是這里的斷層、常理裂隙特別發(fā)育見有東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東向四組斷裂構造。其中東西向的F1斷層幾乎與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斷裂構造破壞了巖石的完整性,同時也是地下水在其中運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guī)r裂隙中流動的水,是由湯河水補給的,它具有很強的溶蝕能力。
由于上述條件并存于水洞地區(qū),湯河水在石灰?guī)r層里流動,經(jīng)過幾十萬年的溶蝕、崩塌作用,最終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巖溶洞穴。
次生化學沉積
當洞穴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脫離了地下水位后,它就接受地表滲流水的作用。其滲流水在石灰?guī)r的裂隙運移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碳酸化反應。石灰?guī)r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含有二氧化碳的水與碳酸鈣反應結果,生成碳酸氫鈣,因碳酸氫鈣溶解于水,它便隨滲流水繼續(xù)往下滲透。這樣裂隙不斷被溶蝕而加大。如果這種含有碳酸氫鈣的水(又稱巖溶水)從洞穴的洞頂或側(cè)壁上的裂隙滲出時,由于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使其部分水份蒸發(fā),結果重新在洞頂或側(cè)壁形成碳酸鈣結晶,這即是次生化學沉積物。
從洞頂向下生長的,呈鐘乳狀或圓錐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鐘乳"在地面從下往上長的呈筍狀的次生化學沉積物,稱為石筍。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的稱為石柱。在側(cè)壁上形成的形狀如幃幕一樣的稱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學沉積物類型較為簡單。但在某種意義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別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頂、洞壁和河岸兩側(cè)平臺上所形成的各種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壩、鈣板和石花等等。
它們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積,形成的滴石類和流石類,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積而成的。
1、鵝管:這是石鐘乳的最初形態(tài),屬滴石類,在國外稱麥桿狀鐘乳石,它的直徑與水滴一樣大小。
2、石盾:這是因為它呈園盤狀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種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筍: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筍狀而得名。
4、石柱:是石鐘乳與石筍上下連接起來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這是一根歪斜的石筍。這根石筍原本是直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的,因地下河水沖刷土層使臺地坍塌,石筍也就傾斜了。據(jù)測定,這根石筍高3.5m,生長年齡在距今7.97萬年至2.79萬年之間,經(jīng)歷了5.18萬年,其生長速度為每4年長6.76cm。
6、鐘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豎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后因地下河水把土層沖走,使石柱懸掛在洞頂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連續(xù)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幔狀沉積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連續(xù)不斷的片狀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狀的沉積物而得名。
9、懸石盤:底盤呈水平狀蓋板,中心有后生的鵝管,邊緣有裙狀流石或石鐘乳。它們原來是小型石柱,立在岸邊土層臺地上,其底盤蓋立臺面土層上。后因地下河水將其基座上土層沖刷掉,使帶有底盤的小石柱懸空而得此名。
10、北極宮:是洞中最大的一個呈廳堂狀的洞道,高32m,寬50m,面積為3768.75平方米。如此宏偉的洞道主要是由于洞頂?shù)膸r層塊狀崩塌,使洞體空間增大所致。
11、"昆侖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隊式堆狀石筍,它的形成主要受脈巖的影響。
地殼深處的巖漿由于侵入到馬家溝組石灰?guī)r層中的裂隙里邊,形成隔水層,對水洞的發(fā)育會起阻礙作用,并對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頂呈暗褐色的條帶就是脈巖,它沿東西向分布,因脈巖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過脈巖就得花費更大的能量,這樣對脈巖周圍的巖石就有更大的破壞,產(chǎn)生塊狀崩塌,使崩塌下來的巖塊沿東西向呈列隊式展布。后來由于包氣帶水流沿灰?guī)r與脈巖的邊界集中滲入,在其巖塊上形成鈣板,故沿分界線形成列隊式的大石筍。
12、玉象戲水、太白神筆、天生橋......
水洞最古老的鐘乳石是玉皇宮右岸距水面約18m的高臺上小石筍的年齡最老,才十四萬五千歲,還不到"萬萬歲"。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動物可分三種:一是真洞穴動物。這種動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離開洞穴環(huán)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類動物有:盲魚、盲鰍、蜘蛛和蚰蜒等。這類動物以眼睛明顯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應器官,缺乏色素,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為其特征。
二是洞穴動物。這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基本上能適應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
三是擬洞穴動物。這類動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暫居及季節(jié)性回洞內(nèi)生活的動物。
水洞的洞穴生物目前在洞中發(fā)現(xiàn)的洞穴動物主要有:蝙幅、灶,這些動物多是從洞外遷入暫居的,或是在洞內(nèi)已經(jīng)適應了洞穴生馬、馬陸、蛾等。在地下河中見有魚(白漂魚)、蝦和河蚌等。從動物的眼睛和體色等器官沒有明顯變化可以看出活環(huán)境而未達到遺傳變異的擬洞洞穴動物。
本溪俄語導游詞 篇17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本溪,我是大家此行的導游,我的名字叫王晶,晶是晶瑩剔透的晶,希望能夠用我晶瑩剔透的心為大家?guī)韮?yōu)質(zhì)的導游服務,大家也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我旁邊的這位就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他的車技十分嫻熟,有著多年的駕駛經(jīng)驗,大家可以放心乘坐。希望在我和老搭檔張師傅的配合下,大家能夠行得安全,游得愉快,玩的開心!
這次我們要旅游的目的地是——本溪關門山。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關門山的概況。
關門山位于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nèi),本溪水洞南十三公里,由紅葉湖(關門山水庫)和關門山森林公園構成。距市區(qū)48公里。它有三道門:北門,在小市方向,雙峰對峙,中間拱橋相連;南門,在去湯溝的嶺頂,雙峰對峙,一闊一窄,一大一小,公路從中穿過,十分險要,故稱關門山;中門,在深谷河道中,“雙扉”夾水,寬只二十余米,為興修水庫的天然門柱。
關門山素有“東北小黃山”之稱,景色有五美:山美,山峰奇峭,拔地而起,峰頂松姿綽約,怪石林立,宛若天造地設的巨型盆景。水美,關門山水庫碧波蕩漾,兩崖青山倒映,搖槳劃船,其樂無窮。樹美,關開山樹木繁多,千枝競秀,尤以楓林秋色而聞名。花美,天女木蘭花和山杜鵑,漫山遍野,芬芳宜人。云美,云、山、美、霧渾然一體,分外嬌嬈,近年輕霧繚繞,撲朔迷離;遠處云蒸霞蔚,織云弄巧;山峰若隱若現(xiàn),嫵媚含羞。此時的關門山占盡了黃山神韻,盡得江南的靈秀。每年,到這里寫生繪畫的人絡繹不絕。
關門山一年四季五彩繽紛,景色各異。春天,滿山滿嶺野杜鵑、映山紅、天女木蘭花,還有不知名的各種山花,彼謝此開,爛熳不輟。夏天,云起云落,云霧變幻奇妙。秋天,“曉來誰染霜林醉”,這里漫山楓葉,層林丹染,“霜葉紅于二月花”。冬天,這里雖一如北國冰封雪飄,卻突然奇崛,胸藏溝壑。
關門山森林公園占地3517公頃,森林覆蓋率95%,園內(nèi)植被保存完好,古樹名木眾多,風景秀麗,是一處集旅游、觀光、避暑、度假、休閑于一體的森林旅游景區(qū),也是遼寧50佳景之一,20__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qū)。景區(qū)內(nèi)有完善的旅游設施,游客可品嘗水庫鮮魚宴,山羊宴,山野菜宴。旅游項目有:水上快艇、水上大游船、水上游樂中心、垂釣。
關門山劃分五大景區(qū),即小黃山景區(qū)、夾砬子景區(qū)、龍門峽景區(qū)、月臺子景區(qū),鳴翠谷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