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內蒙古導游詞 >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通用8篇)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3-03-07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通用8篇)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位于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中心地帶的呼和諾爾的湖畔,距海拉爾市61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代表。坦蕩無垠的草原環(huán)抱著波光瀲滟的呼和諾爾湖。草原綠茵如毯,鮮花爛漫,蒙古包點點,猶如綠海中的白帆。

  旅游點上的活動項目豐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騎著駿馬奔馳;也可以騎著雙峰駝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車漫游。還可劃著小船在呼和諾爾湖中垂釣,或背著獵槍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獵。

  從海拉爾乘車沿301國道北行,在茫無邊際的草海里,迎著車窗外撲鼻的花香和悅耳的鳥鳴,視野里滿目碧綠,愈走愈會感到綠的色彩愈重,遠山綠得滴翠。車過陳巴爾虎旗旗府巴彥庫仁鎮(zhèn)10公里,一個明鏡般的湖泊便闖進了你的眼簾,這就是呼和諾爾湖。在湖西岸的山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為主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潔的白蓮花開放在綠野上,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諾爾旅游點,也是近年呼和諾爾草原旅游節(jié)和那達慕的會場所在。

  "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色的湖"。莫爾格勒河從東北彎彎曲曲地來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爾河,面積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蕩漾,野鴨成群,大雁結隊,雌雄相伴,游水嬉戲。牛群悠閑甩尾,駱駝昂首徜徉;蒙古百靈在空中自由飛翔,婉轉歌唱,憨態(tài)可拘的旱獺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風力發(fā)電機的風車在飛速地旋轉著,唱著一支歡快的歌。一根根電視天線直指藍天,彩色電視給牧人們帶來了文化知識和歡樂。所有這一切給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機和色彩。

  旅游點上磚木結構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廳建筑面積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廳寬敞明亮,正對廳門處擺放成吉思汗畫像,四壁鑲嵌著成吉思汗版畫組合系列。大廳和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還可以舉辦舞會、小型音樂會。大廳兩側設有24個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艷麗、金壁輝煌的蟠龍立柱支護,寬敞明亮,顯得高貴、宏敞,氣度不凡;壁毯壁畫制作精美,圖案古樸,色彩明快。牛、馬、羊、駱駝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極富民族特色。在這里可以吃到草原風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湯等,還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湯白似乳、香味撲鼻的鯽魚湯。

  這里還備有供游客乘騎的馬匹、駱駝和乘坐的勒勒車、米力干車等。穿著蒙古袍,以藍天白云、草原銀湖為背景,拍一張騎駱駝或策馬馳騁的照片,將會給游客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這里既可以參加口徑槍有獎射擊比賽,還可以狩獵野鴨。游客既可在湖邊垂釣、乘游船在湖中搖櫓搬槳,也可以觀看賽馬、蒙古式摔跤、烏蘭牧騎演出。參加草原篝火聯(lián)歡晚會最富有詩情畫意,游客可以盡情唱歌跳舞。在小賣店,還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在這里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空氣,花香和鳥語,體驗比較原始的游牧生產方式,一定會使游客領略和感受到繁華的都市從未有過的情趣。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塞上石林自然風景區(qū)觀光旅游!塞上石林自然風景區(qū)坐落在烏拉特中旗遼闊的同和太草原上。這里地勢平坦,綠草如茵,風光秀麗,伴生有馬藺、山丹花、針茅草等200余種野生植物,棲息著野雞、野兔、石雞等30多種野生動物。然而,同和太草原上最為神奇的當屬我們腳下的這片石林。它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占地12平方公里,是由千千萬萬天然奇石組成的。石林有“三奇”,故被世人譽為“塞上奇石林”。

  一奇:地理位置奇特。石林只應水鄉(xiāng)有,草原難得見一回。而同和太石林坐落在遼闊草原上,它北依烏拉特中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流圖鎮(zhèn),并直通中蒙邊境甘其毛道口岸和中蒙184公里邊境線;東與德嶺山水庫蒙古大營相接,南臨陰山山脈和抗戰(zhàn)圣地烏不浪口烈士陵園;西靠!骞,黑色路面連通110國道和京包、包蘭鐵路線,交通十分便利。二奇:自然景觀奇特。石林中的石頭純屬天然形成,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酷似各種動物,簡直就是一座“石頭動物園”。

  每塊石頭隨著光線的變化和觀賞的角度不同,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它還是《文成公主》、《白馬飛飛》、《鐵騎》等影視劇的外景拍攝地。三奇:形成過程奇特。據初步推斷,這片石林大約形成于第二冰川期,距今已有二億多年的歷史了,詳細的形成過程還有待于進一步考證。民間傳說,這片石林的總體形狀很像天上的銀河,是遠古時代女媧補天時五彩石跌落而成,從而賦予了石林神奇的色彩。當我們看到這片石林時,會很容易地想到云南的石林。

  坐落在草原上的這片石林雖然沒有云南石林那樣秀美,但它卻有北國獨有的遼闊、蒼茫和壯美,這是云南石林所不可比擬的。而更為神奇的是這些成千上萬的石頭,形態(tài)各異,各具特色。有的像靜臥的大象,有的像站立的兔子,有的像爬行的烏龜,有的像欲奔的青蛙,有的像張開的佛手,形象惟妙惟肖,并且在早、午、晚隨著光線的變化和角度的不同,形態(tài)各不相同。每一塊石頭到底像什么,下面就請各位展開豐富的想象,去仔細地觀賞品評吧!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位于內蒙古高原東部,大興安嶺山脈南緣,渾善達克沙地東端,是三大地貌區(qū)的結合部,有“塞上金三角”之稱。在這兩萬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匯集了草原、湖泊、林海、沙地、石林等多種自然景觀,被稱作內蒙古風光的“百寶箱”。

  阿斯哈圖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巖石”。它處于大興安嶺余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地帶。草原上群山呈現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險峻,而山頂平緩起伏,冰石林在這平坦的丘陵地帶顯得格外突出。據專家分析,阿斯哈圖石林主要是由冰蓋冰川的創(chuàng)蝕、掘蝕和冰川融化時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沖蝕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紀冰川長期的精雕細刻,造就了阿斯哈圖冰石林這一方神秘的獨特的自然風貌,具有華山之險峻,黃山之秀麗,泰山之雄奇。這里山連著山,峰連著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異。

  阿斯哈圖冰石林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舉世罕見的“冰石林”。阿斯哈圖石林發(fā)育類型很多,形狀千姿百態(tài)。有的像“石柱”、“石叢”、“石筍”,有的好似“石塔”、“石墻”,還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薩斜塔”。

  阿斯哈圖石林形態(tài)多變,很少有雷同形狀,而且渾厚粗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觸目。當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馬柱、神劍石、南天門、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稱。

  阿斯哈圖高山聳立、流水潺潺、奇石怪異、風純木秀,令游人和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一處石景,從不同的方位觀賞,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會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這時,你會為大自然的偉大和神奇感慨萬千。

  阿斯哈圖石林附近是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qū),有山岡、森林、草原,景色很美。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 篇4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游覽的是北國名勝——扎蘭屯吊橋公園。扎蘭屯吊橋公園位于扎蘭屯市區(qū)北部,占地面積68公頃,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吊橋公園始建于1920_年,當初園內只有懸索橋和桁(héng)橋,是專供當時沙俄貴族們享樂的場所,園因吊橋而得名。雅魯河水順著縱橫交錯的河道流經園內,妙趣天成。

  吊橋由兩根巨大的鐵索懸空而成,上面系有42根細鐵索,橋面由木板鋪就,行人往來橋上,如輕舟泊于水面悠悠晃晃,有飄飄欲仙、心曠神怡的感覺。另有望湖亭、三角亭、環(huán)形湖、月形拱橋、一柱亭可供參觀、游覽。園內古木參天,楊柳婆娑,亭臺錯落,綠草如茵,碧波蕩漾,處處皆景。漫步園中,游客會感覺到濃濃的文化氣息。葉劍英元帥的“雅魯河畔扎蘭屯,幾派清流擁水村”的著名詩句鑲嵌在影壁上,新建碑廊上鐫(juān)刻著許多領導和著名作家老舍、葉圣陶、李準等人的詩作和墨寶。

  吊橋公園久負盛名,數年前就被評定為國家2A級旅游區(qū)。凡來扎蘭屯的中外游人,無不慕名而至。朋友們,讓我們步入這已經享譽百年的北國名園開懷暢游,盡情體味她的自然、人文魅力吧。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 篇5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qū),因農業(yè)灌溉發(fā)達,又稱河套灌區(qū)。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一帶的平原,南北朝時稱“敕勒川”,五代時叫“豐州灘”,明朝以后稱“土默川”;后套平原指烏拉山以西至巴彥高勒的平原。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內蒙古磴口與寧夏青銅峽之間的“西套”,即通常所說的銀川平原。現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和青銅峽以南的中衛(wèi)平原則合稱寧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qū)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境內。又稱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qū)。

  黃河在此先向東北流,后轉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馬蹄形的大彎曲,稱為河套。平原為黃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東西沿黃河延展,長500千米,南北寬20~9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勢由西向東微傾,西北部第四紀沉積層厚達千米以上。山前為洪積平原,面積占平原總面積的1/4,余為黃河沖積平原。地表極平坦,除山前洪積平原地帶坡度較大外,坡降大多為1/4000~1/8000?煞3部分:賀蘭山以東的稱銀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稱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稱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后套平原。臨河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xiāng)勝豐村就稱為大后套.

  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彥淖爾盟南部。東至烏梁素海,東南至包頭市郊區(qū),南臨黃河,西界烏蘭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體部分東西長約18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總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開。西山嘴以東,烏拉山與黃河之間的狹長地帶,又稱三湖河平原,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3一1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略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屬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地勢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黃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開渠引水,發(fā)展農業(yè)。

  周朝之前,屬于狄人的匈奴人(歸屬存在爭議)生活在河套。春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把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東部。秦朝統(tǒng)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3萬戶到那里戍邊,設云中、九原兩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漢時,前120_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出云中擊敗匈奴的樓煩、白羊二王,占領“河間”,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議在河套筑城以屯田、養(yǎng)馬,作為防御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這一建議,當年即置朔方郡(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和五原郡(今包頭西)。前120_年置西河郡(今陜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qū)還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當時的人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yè)迅速發(fā)展,經濟繁榮。

  東漢時,歸附漢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晉南北朝時,河套地區(qū)是北方多個政權爭奪的重地。唐朝時這里被重新農墾,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北宋時河套被西夏和遼朝所分別占有。在元、明、清時,河套以畜牧為主。清朝后期陜西、山西的一部分人遷到塞外,河套地區(qū)開始成為西北最重要的農業(yè)區(qū)?箲(zhàn)時期,國軍將領傅作義屯守于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這里的農業(y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清代光緒年問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長的總排干渠(俗稱二黃河),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水利建設,F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縱橫交錯。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國和自治區(qū)重要糧、糖基地,被譽為“塞上谷倉”、“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嚴重,已進行綜合治理。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 篇6

  察爾森鎮(zhèn)位于烏蘭浩特市西北部,總面積835平方公里。地形以淺山丘陵為主。洮爾河由北向南流經本鎮(zhèn)。年降水量400毫米,平均氣溫3.9攝氏度,無霜期110——120天。全鎮(zhèn)轄15個嘎查,21000人,其中蒙古族占90%。察爾森鎮(zhèn)距烏蘭浩特市33公里,有東西、南北2 條水泥大街,建有6萬平方米的集貿市場。全鎮(zhèn)各嘎查全部通電。交通發(fā)達,省級公路S202線貫穿全鎮(zhèn)。直通察爾森——烏蘭浩特柏油路。幾十次客運班車路經本鎮(zhèn)。通訊、電視無縫隙覆蓋。

  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建有蒙古包等旅游景點,有亞洲庫容最大的察爾森水庫,有國家森林公園。野生動物有野兔、狍子、野雞等。野生植物有蘑菇、木耳,還有黃芪、柴胡、黃芩、防風等10余種中藥材。

  該鎮(zhèn)為辦農半牧區(qū)。耕地面積188000畝,有效灌溉面積8410畝。主要產大豆、葵花、土豆、甜菜。全鎮(zhèn)有草牧場284000萬畝,牲畜總數9萬頭(只)。從1996年,啟動中澳技術合作內蒙古草原保護區(qū)項目,投資110萬元,建設草場6000畝,綿羊改良率80%。全鎮(zhèn)有林面積28萬畝,森林覆蓋率28%。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以旅游、建材、商業(yè)為主。

  全鎮(zhèn)有中心校1所,小學14所,教學點18個。蒙語授課中學一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鎮(zhèn)中心文化站175平方米,有多媒體設備,圖書3000冊。15個嘎查全部建了文化室。鎮(zhèn)衛(wèi)生院建筑面積340平方米,投資新建蒙藥制劑室,自制蒙藥100余種。購進B超機、X光機、全自動洗胃機等20余臺件。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 篇7

  莫力廟水庫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位于通遼市城區(qū)西南45公里處,原名敖倫敖爾(眾多的水泡子)水庫,因東面不遠處有座始建于清代順治年間的喇嘛廟——莫力廟,后來習慣叫它為莫力廟水庫。這里水草風美,風光秀麗,有“沙海明珠”之譽。庫區(qū)占地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庫容1.92億立方米,水面40平方公里。長1.1萬米,底寬100米的人工沙壩堪稱世界之最。

  莫力廟水庫是亞洲最大沙漠水庫,莫力廟沙湖旅游區(qū)不僅以亞洲最大的具有海濱特點的沙漠水庫和世界最長的人工沙壩著稱,還以其神奇的傳說、宜人的景色、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八方游客。

  莫力廟沙湖旅游區(qū),位于通遼市區(qū)西南四十五公里處。這里水草豐美,魚羊肥壯,風光秀麗,鳥語花香,被譽為"通遼西湖""沙海明珠"。目前,莫力廟沙湖旅游區(qū)不僅以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世界最長的人工沙壩而著稱中外,以具有神奇?zhèn)髡f的莫力廟和景色宜人的"沙海明珠"而令人向往,而且還以莫力殿、八柳坪、碧蓮池、響水橋、龜池島、南洋半島、燕窩群島、北冰洋水上餐廳等沙湖八景,蒙古包群和全魚宴席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而吸引游客。這顆璀璨的沙湖明珠是通遼人民的驕傲,是塞北獨具特色的旅游區(qū),每年都接待二、三十萬中外游客。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 篇8

  “中國達斡爾民族園”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北9千米處的群山地帶,西鄰111國道,交通方便,東面是國家“十五”計劃工程、西部大開發(fā)標志性工程――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后形成的納文湖。民族園工程投資1000萬元,20_年開工建設,現已開園迎客。

  達斡爾民族園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2184100平方米。這里植被繁茂、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美。民族園立意新穎,地方特色濃厚,具備舉行節(jié)日慶典、民族祭粑、文體娛樂、民俗生態(tài)旅游、傳統(tǒng)教育、休閑度假等多種功能,是莫力達瓦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點。民族園東邊有一個半徑45米的圓形休閑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高大的民族圖騰圓柱,柱身四周塑有達斡爾族曾崇拜的原始圖騰物和人們生產、生活的歷史場景,畫面精美、歷史感強、民族特色鮮明。柱頂有一只雄鷹(海東青)昂首振翅,搏擊長空,意寓勤勞、勇猛、智慧的達斡爾族及莫力達瓦人在向著美好的未來奮力騰飛。

  環(huán)繞圖騰柱的是反映達斡爾歷史上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大輪車、弓箭、搖籃、神鼓等器物和人們飼養(yǎng)的羊、狗等。廣場上兩面達斡爾族歷史文化墻,藝術地再現了達斡爾族的歷史神話傳說、生產、生活、文體活動等場面。民族園的東南面屹立著一座無名英雄紀念碑,高大肅穆的紀念碑上嵌著鋼板雕塑,塑有清初至今,數百年來達斡爾族參與抗擊沙俄、抗日御敵、解放戰(zhàn)爭等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群像,碑文介紹了達斡爾族人民為保家衛(wèi)園、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國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寄托了后人對先烈的無限崇敬和追思。

  中國達斡爾民族園為AAA級景點!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通用8篇) 相關內容:
  • 介紹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導游詞(精選3篇)

    內蒙古曾是恐龍等爬行類動物生息的樂園,并成為當今世界馳名的恐龍化石產區(qū)。我們要愛護身邊的每一塊綠地,保護身邊的珍惜動植物。二月三日早晨,我們乘火車來到了呼市。...

  • 介紹內蒙古概況的導游詞(精選3篇)

    說起舉世聞名的巴丹吉林沙漠,大家可能都知道,它座落在我的家鄉(xiāng)——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右旗?烧f起它與眾不同的特點你知道嗎?別急,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 介紹內蒙古概況的導游詞(通用3篇)

    說起舉世聞名的巴丹吉林沙漠,大家可能都知道,它座落在我的家鄉(xiāng)——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右旗?烧f起它與眾不同的特點你知道嗎?別急,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 介紹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導游詞(精選5篇)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边@里的“陰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疤焖岂窂],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介紹內蒙古概況的導游詞(精選5篇)

    說起舉世聞名的巴丹吉林沙漠,大家可能都知道,它座落在我的家鄉(xiāng)——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右旗?烧f起它與眾不同的特點你知道嗎?別急,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通用13篇)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位于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中心地帶的呼和諾爾的湖畔,距海拉爾市61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代表。坦蕩無垠的草原環(huán)抱著波光瀲滟的呼和諾爾湖。...

  • 介紹內蒙古概況的導游詞(精選15篇)

    說起舉世聞名的巴丹吉林沙漠,大家可能都知道,它座落在我的家鄉(xiāng)——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右旗?烧f起它與眾不同的特點你知道嗎?別急,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 介紹內蒙古景點導游詞(通用15篇)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位于內蒙古高原東部,大興安嶺山脈南緣,渾善達克沙地東端,是三大地貌區(qū)的結合部,有“塞上金三角”之稱。...

  • 介紹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導游詞

    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3篇關于介紹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導游詞范文,希望大家喜歡!介紹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導游詞一內蒙古曾是恐龍等爬行類動物生息的樂園,并成為當今世界...

  • 介紹內蒙古的導游詞

    內蒙古是一個很好的旅游勝地,很多游客都喜歡去內蒙古旅游,導游要做好解說的工作,詳細向游客介紹內蒙古的特色景點。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帶來的介紹內蒙古的導游詞,歡迎大家閱讀。...

  • 內蒙古導游詞600字(通用29篇)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吉爾果山天池位于扎蘭屯市基爾果山上,距柴河鎮(zhèn)以西40公里。它與駝峰天池、犴溝天池等組成了柴河景區(qū)的天池群,而基爾果山天池是其中景色最為壯觀、秀美的一處天池景觀。...

  • 經典內蒙古熱門旅游景點導游詞(通用3篇)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蒙古語哈拉烏素海的簡稱,意為黑水湖,是面積約32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距呼和浩特70公里。...

  • 內蒙古導游詞備考景點2023(通用29篇)

    成吉思汗陵占地約5.5公頃,但頗有特色,是我國內蒙古的一處主要旅游景點。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東勝市70公里。...

  • 關于內蒙古景點的導游詞(精選27篇)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風情園!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以蒙古族傳統(tǒng)歷史文化、宮遷文化和民俗文化為核心,以草原景觀為背景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蒙古風情園,于20_年6月2...

  • 內蒙古風景導游詞(精選29篇)

    車窗外是一幅幅山水長卷,這里距阿爾山市10公里,遠山腳下出現了由馬、駝組成的商隊,從歷史的深處向我們走來。這就是哈拉哈河,我們進入依河而建的小鎮(zhèn)伊爾施是阿爾山森工公司所在地。...

  • 內蒙古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