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烏蘭夫辦公舊址與“五一”會址導游詞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自治政府——也就是內蒙古自治區(qū)最初的領導機構誕生地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興安盟面積5.98萬平方公里,2005年底人口達163.68萬人,其中蒙古族67.27萬人。興安盟旅游資源豐富,有不少高品位的旅游景區(qū)。我們今天去游覽位于興安盟行署所在地烏蘭浩特市市區(qū)的內蒙古著名紅色旅游景區(qū)——烏蘭夫辦公舊址與“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位于烏蘭浩特市興安北大路東側,此處的建筑物始建于1936年,1947年2月14日烏蘭夫同志奉中共中央東北局之命抵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后,即在此辦公,并在這里工作生活了兩年零九個月。后來,自治區(qū)政府遷往張家口,烏蘭夫才離開這里。1996年,經自治區(qū)政府批準,烏蘭夫辦公舊址與“五一”會址均成為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兩處革命舊址同時也是自治區(qū)、盟、市三級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烏蘭夫同志原名云澤、云時雨,于1906年12月23日出生在內蒙古土默特旗塔布村(現土默特左旗塔布賽村)一個普通的蒙古族農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時代即接受進步思想,1923年進入北平蒙藏學校學習,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受黨組織委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6月回國,回國后即投身于火熱的革命斗爭中。1931年組織抗日救亡團體,協(xié)助王若飛領導內蒙古西部地區(qū)革命。1936年與云繼先等人組織發(fā)動了“百靈廟”暴動,打響了蒙古民族抗日第一槍。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烏蘭夫同志任蒙旗獨立旅政治部代理副主任和地下黨委書記。通過他的建設,使這支部隊成為當時蒙古族中最先進、最強大的抗日武裝。1941年受黨的委派來到延安,擔任民族學院教育長、陜甘寧邊區(qū)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為各民族團結抗戰(zhàn)和培養(yǎng)黨的民族干部付出了極大的心血。1942年他參加了延安整風和大生產運動。1945年出席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黨派烏蘭夫同志到內蒙古開展自治運動。1946年4月3日,他組織召開了在內蒙古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四·三”會議,此次會議為建立黨領導下的內蒙古自治政府奠定了基礎。1947年2月,烏蘭夫同志抵達王爺廟領導籌建內蒙古自治政府。4月2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開幕,烏蘭夫同志當選為自治政府主席;5月1日,在烏蘭浩特一處青磚禮堂(人字架結構二層起脊式建筑)召開了“五一”大會,內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qū)從此誕生了。建國后,烏蘭夫同志歷任中央和內蒙古自治區(qū)黨政軍各種要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1988年12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2歲。烏蘭夫辦公舊址和位于烏蘭浩特市五一北路東側的“五一”會址均為內蒙古自治區(qū)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朋友們有幸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六十年大慶之際光臨這兩處圣地,真是有福之人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