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周邊景區(qū)一系列導游詞
—濕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qū)。其中核心區(qū)面積17807公頃,濕地面積45500公頃,核心區(qū)分為三部分:物種核心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核心區(qū)、珍禽繁育核心區(qū)。1994年經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科爾沁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1995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并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優(yōu)先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1997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網絡”。濕地——俗稱地球之腎。該保護區(qū)內的濕地對我們周圍的氣候環(huán)境有著極為重要的調節(jié)功能,同時保護區(qū)內還有以珍稀鳥類為核心的完整生物鏈,春夏季節(jié)里百鳥飛來,筑巢繁殖,有大量珍禽、水禽等鳥類盼著大家去欣賞呢。遠遠望去,郁郁蔥蔥的茫茫林海庇護著這塊神奇的綠色寶地,蒙古黃榆作為珍稀物種,頑強地抵御著大自然的侵襲,生生不息,是本地區(qū)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保護區(qū)里1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湖中間有一個小島——叫布魯島,周圍建有蒙古包村落,它與珍禽飼養(yǎng)基地相連,并與周圍的榆杏樹林自然景觀相輝映,構成了一處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集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度假村。保護區(qū)境內高20.8米的觀景——觀鳥塔巍然屹立于布魯島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和烏蘭泡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中心,登上塔頂可一覽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草原的遼闊、森林的茂盛及鳥兒的展翅翱翔。保護區(qū)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和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條件,裝點了野生動植物的天堂,尤其是造就了百鳥的樂園。朋友們,心動不如行動,快來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體驗生態(tài)旅游的樂趣吧!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朋友們,我們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是蒙格罕山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蒙格罕山又名古鮮卑山。很早以前,鮮卑人就生活在此山,此山是鮮卑人發(fā)祥地之一,也是漢晉時期鮮卑民族繁衍生息的后方根據地之一。從公元181年起,為鮮卑轄地!磅r卑”,鮮卑語為“帶鉤”的意思。蒙格罕山是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四大罕山之首,也是黃教喇嘛和科右中旗十五代王爺祭祀的神山。每年農歷五月初一,歷代的王爺們帶領王府大小官員來祭祀古鮮卑山,很多老百姓也紛紛云集古鮮卑山腳下參加祭祀活動。蒙格罕山不僅是科右中旗的名山之一,而且也是歷代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感興趣考察的山脈之一,也是人民大眾的旅游勝地。在這里,可讓你看到千年的山峰、千年的洞、千年的石刻題記,領略到古鮮卑山的悠久歷史,感受到古鮮卑民族悠久的風流。讓我們跨越歷史,去赴當年鮮卑人的約會吧。蒙格罕山位于科右中旗西爾根蘇木伊和哈達嘎查境內,距旗政府所在地巴彥呼舒鎮(zhèn)15公里處,主峰海拔721.3米,頂峰平坦,似天公所賜方圓幾千平方米的天然賽馬場,(很早王爺們就在祭完古鮮卑山后舉行活動,有摔跤、賽馬、射箭,也有演說烏力格爾、好來寶等娛樂活動)。主峰四周溝谷縱橫,山澗小溪涓涓奔流,飛禽走獸頻繁出沒,有野豬、鹿、狍子等野生動物及各種鳥類繁衍生息在山林之中。山上有茂密的林木,山間深處雜草叢生,喬灌密布,還有奇花異草和珍貴的中草藥。山里有古人筑成的微型王廟和棲人石洞。洞壁還有古人題記。洞穴坐北朝南,在距峪底約80—100米的山腰間,洞口俯瞰山谷,陡峭險峻,氣勢雄偉。山洞有三處,它們之間距離均為20米,中間洞里有佛像,很多人去上香磕頭,并給山頂上的敖包添石祈福,給敖包插上樹枝,掛上五顏六色的布條。 古鮮卑山還有奇怪的傳說:古鮮卑山原來是一條蛟龍,呼嘯向東,欲投大海,途中口渴飲水于霍林河谷。當?shù)赝鯛斝膽沿蠝y,用一把巨鎖鎖住了龍頭,蓋了九九八十一間大廟宇,鎮(zhèn)住了龍身,又在龍背上大興土木,廣辟園林,用一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的王爺府壓住了神龍,為使神龍永世不得翻身,又用童男童女運土在龍身上堆了一座小山,還在龍的肚子上刺了一個洞,流出了龍血。天長日久,這條龍就變成了一座逶迤的山,就是古鮮卑山(蒙格罕山),巨鎖也變成了一座小山——就是現(xiàn)今的敖尼斯臺山,刺的洞就變成了一股清泉,長年不斷流著,流出的龍血滋潤了一片土地,長出了一片紅葉樹木——五角楓。從此,王爺便借助這天精地氣,青云直上,飛黃騰達。在這里,游人可盡情領略大自然風光;ú輼淠灸敲瓷鷻C勃勃,那么自然,那么和諧,真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