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優(yōu)秀導(dǎo)游詞-考證必讀(通用3篇)
趵突泉優(yōu)秀導(dǎo)游詞-考證必讀 篇1
趵突泉導(dǎo)游詞講解
各位同學(xué),歡迎大家來趵突泉公園賞泉。
趵突泉公園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內(nèi)有趵突泉而得名。位于濼源大街西首。公園內(nèi)泉池眾多,有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等,構(gòu)成了四大泉群之首。
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guī)劃為十個景區(qū),總面積近百畝。趵突泉,三窟并發(fā),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稱“趵突騰空”!霸旗F潤蒸”的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
還有一個趵突泉的傳說呢:
傳說很久以前,濟南有個叫鮑全的人,父母病故后向一和尚學(xué)醫(yī),救了許多人。那時濟南沒有水。一天,鮑全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看他整天為人治病,就說:“泰山上有個黑龍?zhí),潭里的水能治病!滨U全來到泰山黑龍?zhí),拿了一個白玉壺盛水,里面的水永久也喝不完。鮑全回到濟南后,為很多人治好了病。州官聽說后派人來搶,鮑全把壺埋在了院子里。公差挖到了白玉壺,卻搬不動,一用力,只聽“咕咚”一聲,突然“呼”地竄出一股大水,水花撒滿全城,落在哪里,哪里便出現(xiàn)一眼泉水,從此濟南成了有名的泉城。人們看泉水向外冒的樣貌,就把它叫做“趵突泉”
同學(xué)們,這就是秀麗的趵突泉公園,期望大家常來游玩!
趵突泉優(yōu)秀導(dǎo)游詞-考證必讀 篇2
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熾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正門
進入公園前,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公園東門口的“趵突勝景”坊,牌坊高7.5米,柱間總寬9.3米,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dān)式。白墻灰瓦、卷棚式的民族風(fēng)格建筑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 三大殿景區(qū) 原為著名文學(xué)家曾鞏所筑,北殿現(xiàn)稱三圣殿,祭祀中國始祖堯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濼源堂,因其臨濼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趙孟 的詠泉佳句“云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內(nèi)有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康熙題詞激湍乾隆題《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景區(qū)
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春秋時,魯桓公曾會齊侯于濼,宋代大文學(xué)家曾鞏始稱“趵突泉”。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fā)現(xiàn)“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細心的游客會注意到“突”字上少了兩個點。一種說法是表達人們的愿望,希望泉水永遠噴涌沒有盡頭。一種說法是講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點沖走了,順著護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筆。
漱玉泉景區(qū)
如同晴天下雨般的漱玉泉,最初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yǎng)浩所收藏留下來的龜石,紀念關(guān)勝的馬跑泉,來源于漱石枕流的漱玉泉,還有李清照紀念堂,有楹聯(lián)“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fēng)。”
趵突泉優(yōu)秀導(dǎo)游詞-考證必讀 篇3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趵突泉公園游覽。趵突泉公園建于1956年,是一座以泉水為主景,具有江南蘇州園林特色的自然山水公園。公園因被譽為七十二泉之首的趵突泉而得名。同時在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散落著漱玉泉、皇華泉、馬跑泉、臥牛泉、金線泉等37處名泉,組成趵突泉泉群,它與五龍?zhí)度、珍珠泉泉群和黑虎泉泉群并稱為泉城四大泉群,并位居四大泉群之冠。趵突泉公園雖然身處北方,但造園手法細膩,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結(jié)合,創(chuàng)造了“天人合一”的園林意境,可謂“到濟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也”。趵突泉公園和千佛山、大明湖并譽為濟南三大名勝。
各位團友,趵突泉公園有東、南、北三個門能夠進入,我們來到的這個門是公園的南門。
大家此刻看到的這個南門建于1995年4月,占地約1575平方米。它采用古建筑中重檐結(jié)構(gòu),主門高達8.4米,氣勢恢弘,被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因位于濟南最繁華的濼源大街、經(jīng)七路身旁,因而成為濟南的又一景觀。
進了南門,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滄園。滄園,原名“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之所以取名滄園,還因為園子的對面是白雪書院的舊址,也就是明代著名詩人,人稱“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是濟南歷城人,他倡導(dǎo)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寫下了不少出色的五言、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三百年絕調(diào)”。他自號“滄溟居士”,并給自己的著作取名《滄溟集》,因而后人把他的讀書處命名為“滄園”。滄園是一座園中園,占地2500平方米,園內(nèi)的建筑和整個公園的其它建筑在風(fēng)格上持續(xù)了一致,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園內(nèi)植有各種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十分值得觀賞。此刻園內(nèi)有王雪濤畫展。王雪濤是我國當(dāng)代著名畫家,擅長小寫意,與著名畫家李苦禪、潘天壽齊名。大家能夠在里面欣賞到他的200多幅作品。
滄園西側(cè)的這座兩層的仿古建筑就是1996年新建的白雪樓。原先的白雪樓是當(dāng)年李攀龍在任陜西按察副使時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后在趵突泉邊建的,1960年公園擴建時因白雪樓破舊不堪,把它拆除。此刻的白雪樓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樓南面的正廳內(nèi)陳放著李攀龍全身坐姿像,樓上懸掛的“白雪樓”匾額由清仁宗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李攀龍的弟子金光悌所書。樓前的《重修白雪樓記》由當(dāng)代徐北文先生書寫。樓的北面采用戲臺形式,樓前有一排排座椅。每到節(jié)日期間,公園都會邀請一些專業(yè)和業(yè)余劇團在那里舉行戲曲和曲藝、雜技表演,那里成為公園舉辦民族文化活動的主要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