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紅葡萄酒導游詞(通用3篇)
青島紅葡萄酒導游詞 篇1
青島葡萄酒博物館位于青島市市北區(qū)延安一路68號 ,是20xx年由市北區(qū)委區(qū)政府投資打造的以葡萄酒歷史與文化展示為主題的集科普教 育、收藏展示、旅游休閑、文化交流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地下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通道,通道兩邊的墻壁上掛滿了各種宣傳櫥窗,在壁燈、吊燈的照耀下閃爍出五光十色的色彩,為了安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通道的頂部安裝了鋼紗網(wǎng),小細節(jié)體現(xiàn)出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縝密與仔細。整個博物館以葡萄酒為主題,追溯了葡萄酒的起源和歷史,展現(xiàn)了葡萄酒的文化與品質(zhì)。在這里,真實再現(xiàn)了葡萄從種植到釀造成美酒的全過程及工藝流程,通過這些展品,使我這個對葡萄酒不太懂的門外漢也開始對葡萄酒有了初步的了解。
葡萄酒博物館里分成了幾個展區(qū),酒神狄奧尼索斯的雕像栩栩如生,神泉館里兩條巨龍歡快的吐水。葡萄酒 器皿館奢華高雅、商務會館寬敞明亮、葡萄酒歷史館莊重寧靜、中國葡萄酒銀行簡潔大方,華東葡萄酒展館古香古色。走進天然葡萄雨林館就像走入夢幻般的莊園,四處伸展的葡萄藤環(huán)繞著各個葡萄產(chǎn)區(qū)的知名酒莊,葡萄圣樹張開寬闊的"臂膀"連接著四處的葡萄藤。迷離的燈光打造出如夢似幻的感覺。國際觀展示的是具有各國風情的葡萄酒產(chǎn)品及產(chǎn)區(qū)文化。
看過了這么多的展館,如果你想品嘗世界各國的葡萄酒,世界酒吧是最好的選擇。在這里有專門的侍酒師,還有各國的葡萄美酒。伴著柔美的音樂,喝著至真至純的美酒,相信愛酒的你一定會喜歡上這里。
在參觀葡萄酒博物館之前,我對葡萄酒文化不了解,也沒有嗜酒的習慣,但出了葡萄酒博物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起了開山洞、建人防工程的年代,前輩們砸鋼釬、推小車的情景歷歷在目。前輩們的奮斗成果,雖然沒有用在戰(zhàn)爭上,后人們進行"合理利用"也是應該的。但是那些砸鋼釬,開山洞,砸石子的艱辛場面不能忘!以前輩的奮斗精神,發(fā)展我們的事業(yè),使我們的前景更美好!
青島葡萄酒博物館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qū)20xx年7月6日上午揭牌,成為集科普教育、收藏展示、旅游休閑、文化交流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博物館。
青島紅葡萄酒導游詞 篇2
朋友們,前海棧橋是青島的象征.我們漫步于棧橋海濱,可見青島灣形如彎月,棧橋似長虹臥波,回瀾閣熠熠生輝。所謂“長虹遠引”,“飛閣回瀾”所指即此.遠處,小青島小巧如螺,島上樹影婆娑,綠蔭濃濃,一座白色燈塔亭亭玉立.小青島既是青島名字的來由.
海灣的堤岸處是景色如畫的棧橋公園,園內(nèi)青松覆蓋,綠草如菌,藤繞長廊,鮮花綻放.園內(nèi)有很多椅子.專供游客休息.由公園正中突入海內(nèi)的前海棧橋,北和中山路相接,向南一直深入青島灣深處,盡頭的回瀾閣,翹角飛檐,別致非凡.棧橋的歷史已超過120xx年.1891年,登州總兵章高元奉命駐兵青島后,先在青島村(今人民會堂處)修建總兵衙門,然后在前海處搭起一座長200米左右.鐵木結(jié)構(gòu)的簡易碼頭,當時只供軍用,名字就叫棧橋.1897年德國占領(lǐng)青島后,為運輸來自歐洲的軍需物資,將棧橋加以擴建.橋身延長到350米,北段用石頭砌成,水泥鋪的表面,南段下立鋼制橋梁,上鋪木板,并設輕便鐵軌.后來,大港碼頭(今青島港)建成,棧橋就不再作碼頭之用,開始向游人開放.橋的北端兩側(cè)辟為公園,成為青島著名的旅游景點.1931年9月青島市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延長至440米,橋?qū)?米,橋墩全部由鋼筋混凝土澆灌,水泥鋪面.橋南端增加一個三角形防波堤,堤上建有中國民族風格的雙層飛檐八角“回瀾閣”,閣頂為金黃琉璃瓦覆蓋,閣內(nèi)為二層環(huán)行廳堂。整個工程到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勝景.
棧橋西側(cè)灣內(nèi),兩端礁石突起,中間為一沙灘,沙質(zhì)細軟,是青島第六海水浴場。在浴場西邊,現(xiàn)代化氣息的大樓林立,十分壯觀。那豐球似的珍珠建筑是海上皇宮,它是一個高級飲食娛樂場所。
東海路綠化美化雕塑街是青島市政府在1998年投資2億元人民幣在東部海濱建起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東海部西起太平角六路.東抵石老人旅游度假區(qū),全長12.8公里,路寬44米,這里綠意盎然的樹木和意韻悠長的雕塑是東海路成為一條全新的風景大道,被專家譽為“全國規(guī)模最大,品味最高的環(huán)境藝術(shù)長廊”,這里建成10多處園區(qū)共48座雕塑和眾多園林藝術(shù)小品,可謂爭芳斗妍,美不勝收。
東海路西端一號園區(qū)內(nèi)名為“天地間”的高大雕塑拉開了雕塑界的帷幕,作品采用現(xiàn)代藝術(shù)手法,用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手和足的組合,含蓄而生動地展示了人類征服自然,主宰萬物的能力,東鄰12根高大雄偉的花崗巖石柱及浮雕故事展示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上面刻有四大發(fā)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文成和親等歷史故事,他們共同表現(xiàn)出“中華世紀長廊”這一主題,好了,朋友們,請大家細細的欣賞吧!
青島紅葡萄酒導游詞 篇3
看看冬天的青島吧!
你走在冬天青島的小路上,迎面不時吹來凜冽的寒風,會使你禁不住直打牙架,甚至會使你恨不得再回去穿上一件上衣,嘴里喝著暖和的水。
清晨,你一開窗,就會感覺到陣陣寒氣逼人,走出家門一個濕濕的涼涼的冷霧撲面而來,當你睜開雙眼時,你會覺得自己仿佛已經(jīng)置身仙境,云里霧里的。走到,特別是雨后的海邊,更是美麗,好似云霧繚繞的天空。
冬天的青島下雪不多,但是一旦下起雪來,那可就沒的說了。雪后的清晨,打開窗戶,銀裝素裹的世界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向遠處眺望,昨日的紅瓦、綠樹、房屋、高樓,全被這白色的畫筆染成了白色。
穿上厚重的外衣,打開家門,踏著白白的.積雪,每走一步,腳底下的積雪被我踩的咯吱咯吱響,好似一曲清晨交響曲,走到小山坡上,樹下幾個小孩子在玩耍,忽然,一陣刺骨的寒風襲來,樹上的雪花一下子從枝頭上跳落下來,落在那幾個小孩子的頭上、身上,他們天真的大笑起來,使我感到冬天的歡樂。雪中的幾座小山也很美麗,白色、綠色、褐色,三色相連、相融,將連綿的小山變得更加風采迷人。
青島的冬天就是這么撲朔迷離,充滿了詩情畫意,刺骨的寒風、迷幻的冷霧、潔白的雪、連綿的小山構(gòu)成了青島那美麗的冬景圖。
青島景色導游詞作文6
嶗山風景名勝區(qū)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44個風景名勝區(qū)之一,以“海上名山第一”著稱。位于山東半島的南部,青島市區(qū)東北端,面積446平方公里,東臨嶗山灣,南瀕黃海,海山相連,水氣嵐光,變幻無窮,雄奇壯闊,靈秀幽清,為內(nèi)地名山所不及。
風景區(qū)由青島海濱和嶗山兩處景區(qū)組成。
嶗山景區(qū):位于青島市區(qū)東南約30公里,面積300 多平方公里。以嶗山為主體,地域遼闊,嶗山景區(qū)景點甚多,可分為六個小區(qū):南線太清宮區(qū),東線太平宮區(qū),中線北九水區(qū),西線華樓宮區(qū),北線鶴山景區(qū)和巨峰嶗頂區(qū)。
嶗山位于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主峰海拔1133米,是中國18000公里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也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山。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游覽、避暑、療養(yǎng)勝地,全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嶗山拔海而立,山海相連,峰雄壑險,水秀云奇,自古被傳為“神窟仙宅”、“靈異之府”。
嶗山曾是道教的一個重要傳播地,始于漢、唐,宋元兩代的發(fā)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道士曾逾千人。至今保存完好的道觀尚有10余處。
嶗山山脈系燕山期花崗巖地貌景觀,山石造型奇特。海拔500米以上的.山脊上奇峰突兀, 怪石嶙峋,象形石比比皆是,素有天然雕塑公園之稱。嶗山植物資源和物產(chǎn)也十分豐富,尤以古樹名木著稱,有漢柏、唐榆、宋朝銀杏、元朝耐冬等。此外還有高山杜鵑以及滿山遍谷的落葉松和千余種奇花異草。嶗山旅游的最佳時節(jié)為每年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嶗山的特產(chǎn)有嶗山礦泉水,嶗山啤酒,嶗山海底綠石等。
嶗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尤以“明霞散綺”、“云洞蟠松”等十二景為最。嶗山的主要景點有:龍?zhí)镀倥c八水河、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八仙墩、太平宮、白云洞、華嚴寺、百福庵、華樓宮、九水、巨峰、蔚竹庵、塘子觀、法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