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導(dǎo)游詞怎么寫(通用5篇)
三孔導(dǎo)游詞怎么寫 篇1
女士們、先生們: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xiāng),全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鬃佑芯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為各位擔(dān)任導(dǎo)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wù),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qū)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群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nèi)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圣人門前倒流水”之說。物產(chǎn)豐富的,景色宜人的。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于曲阜,黃帝生于壽丘(曲阜城東8里 處),舜于壽丘作什器的記載?梢,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盡管這是傳說,但也并不是毫無根據(jù)的。從境內(nèi)保存下來的20余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跡。 “曲阜”一名最早見于《禮記》。東漢應(yīng)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的。周代自“封周公于曲阜”800余年,曲阜為魯國都城,是當(dāng)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xué)之風(fēng),“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dāng)時的教育中心的。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故山東省現(xiàn)仍沿用“魯”作為簡稱的。公元前 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為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為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為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fù)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F(xiàn)面積為890平方公里,人口60余萬。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主要的有110余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為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于1994年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對曲阜的文物古跡十分關(guān)注,國家先后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為了大力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曲阜又相繼開發(fā)建設(shè)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游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游資源新格局,成為中外游人向往的文化旅游勝地。
三孔導(dǎo)游詞怎么寫 篇2
厘島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也最耀眼的旅遊區(qū)。由於地處熱帶,且受海洋的影響,氣候十分怡人。巴厘人愛花,到處都用花來裝飾,放眼望去,美不勝收。島上到處是海灘、海濱浴場,海水清澈,沙灘開闊、遊客絡(luò)繹不絕。
巴厘人大部分都信仰印度教,家家都很虔誠地在門口擺放一個粽葉編織的供品以祭神。那裡民風(fēng)很淳樸,待人友善、溫和。每次逛過一個景點,回時,那裡的人都會跟我們揮手再見,並真誠地說著“謝謝”……
那裡的人認為椰樹是神,所以他們都建平房,再高也高不過椰樹,印尼人信神且敬神的傳統(tǒng)便被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我們住在精緻的歐式居家別墅中,有兩個臥室,一個客廳,還有客廳后垂著紗簾的餐廳,四扇巨大的落地窗后是一個游泳池,游泳池兩邊環(huán)繞著窄窄的清澈小溪,一旁精緻的小亭子裝點著身後金色的沙灘和湛藍的海洋,彷彿美,已經(jīng)不足以概括這景色。這裡的每一幢房屋都是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光看這房屋便可饕餮一頓,一飽眼福。
最美的一次遊覽,便是巴厘島的那座沉睡已久的死火山。霧瀰漫在眼前,那火山若隱若現(xiàn)。朦朧便是美,心頭這樣想著。仰視,我便凝望到那抹柔和而毫無鋒芒的深藍;平視,我便目睹到一朵朵雲(yún)浪飄散在眼前;俯視,我便飽覽到那清新的綠色——田野。
回到別墅的第二天早晨,便有幾個傭人按約送來歐式早餐,我們享受的是英式貴族般的生活。掀開了落地窗,我忽然發(fā)現(xiàn)陽臺邊上竟盛開著一朵荷花,果然“拘污泥而不染”,清新純美。我想輕輕觸這長在小溪里的荷花,可竟觸不到,腦海中不竟浮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詩句,無奈,只能在此岸做著“孤標(biāo)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的美夢。荷不比花,沒有那種細膩,也沒有那種媚態(tài),但它有清新,綠意之美。遠遠地站在池塘邊,看那隨風(fēng)舞動的荷花,這種意境何等美哉!花雖應(yīng)近觀,殘荷偏宜遠。
孔子主張“仁愛”與“愛人”,相信印尼人也是。何為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賜;愛是不自誇,不張揚,不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利益之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就是永不止息。
上了回祖國的飛機,在窗口,看見了那片我生活的土地,惘然了,悵然了,但也坦然了。凝視這片土地,便有了“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不舍的惆悵之情。
難忘的不僅是景,更是人。
三孔導(dǎo)游詞怎么寫 篇3
游客朋友們,歡迎到鲅魚圈海濱風(fēng)景區(qū)來旅游觀光!我是--旅行社的導(dǎo)游員--,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覽。我愿竭誠為大家服務(wù),與各位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
在游覽風(fēng)光之前,我先把營口和鲅魚圈的自然概況向大家做以簡略介紹,使大家更加了解營口、了解鲅魚圈。
營口市位于遼東灣東北岸、大遼河的入?谔,是全國重點沿海開放城市,F(xiàn)轄站前、西市、老邊和鲅魚圈4區(qū)以及大石橋、蓋州2個縣級市,總面積5402平方千米,現(xiàn)有人口229萬人。
營口市的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依山傍海、山海田灘并存,自然資源中菱鎂礦儲量十分豐富,為世界四大鎂礦基地之一,大石橋市有“中國鎂都”之譽。年產(chǎn)優(yōu)質(zhì)水果40萬噸,是全國重點蘋果產(chǎn)區(qū)。水產(chǎn)品中以海蟄、對蝦聞名,海蟄產(chǎn)量、質(zhì)量均居全國首位。另外,營口市交通便利、工業(yè)發(fā)達。
三孔導(dǎo)游詞怎么寫 篇4
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開封的包公祠游玩。
來到大門前,一座白底黑框的照壁便映入眼簾。照壁前后正中均繪有一葉青荷,青荷側(cè)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爸爸告訴我,它喻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黑漆大門上書有紅底金字的對聯(lián)“忠賢將相”“道德傳家”。祠兩側(cè)外廊門拱上刻有“廉頑、立懦”四個醒目大字。
走進大門,就看見了一座仿古形的、白色的小亭子矗立在用怪石堆起的假山中。小亭子是仿 古形的,四個角向上翹起。站在小亭子的正前方可以看見從石縫中涌出的一股股巨大的水流,水流打在陡峭的石壁上,掀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仿佛是一朵朵盛開的白蓮。水順著石壁向下流,匯集到一個花形的水池中。水池旁邊有一只只雕塑得栩栩如生、形態(tài)各異的仙鶴。
再往深處走,就來到了包公祠正殿。爸爸指著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塑像告訴我,那就是包公。塑像高約八尺,一手執(zhí)笏,一手握筆,古銅色的臉龐上,濃眉長髯,神情端莊嚴(yán)肅!澳前膬蛇呉欢ň褪峭醭、馬漢、張龍、趙虎四大護衛(wèi)了吧?”我問道。爸爸笑著點點頭。包拯塑像的左面陳列著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爸爸接著對我說:“虎頭鍘是用來砍貪官污吏的頭,龍頭鍘是用來砍皇子皇孫的頭。狗頭鍘是用來砍一些刁民的頭!弊钭筮吺且粋婦女和兩個小孩,他們緊握著拳頭,媽媽接過話來說:“這是陳世美的妻子和孩子。那個被押著的人就是陳世美,陳世美當(dāng)了官,就看不起自己的妻子,還追殺妻子,結(jié)果被包公砍了頭。”看來包公不愧是為民做主的好官呀!
離開了包公祠,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封建時代的官員遠去了,但是他如同長夜中一顆璀燦的明星永遠在人們心中閃爍。
三孔導(dǎo)游詞怎么寫 篇5
青島,位于山東半島的東南部,是我國著名的海濱旅游城市,地理位置[環(huán)鏡]得天獨厚,東有嶗山,西有平原,北攬大澤,南接黃海,下轄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七區(qū)和即墨、萊西、平度、膠州、膠南5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人口703萬,壯美的山巒,迷人的海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使青島成為令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青島素以氣候宜人而文明遐邇.因其地處暖溫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又瀕臨大海,受海洋氣候調(diào)節(jié)作用,當(dāng)南方酷暑之時,青島卻涼爽如秋。再加上碧浪金沙。綠樹紅瓦,實在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勝地。這里夏季的平均氣溫23攝氏度,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僅為25.1攝時度,因此,青島的夏天是吸引中外游客最多的季節(jié).當(dāng)然,也把在坐的各位吸引來啦.
[棧橋海濱]
朋友們,前海棧橋是青島的象征.我們漫步于棧橋海濱,可見青島灣形如彎月,棧橋似長虹臥波,回瀾閣熠熠生輝。所謂“長虹遠引”,“飛閣回瀾”所指即此.遠處,小青島小巧如螺,島上樹影婆娑,綠蔭濃濃,一座白色燈塔亭亭玉立.小青島既是青島名字的來由.
海灣的堤岸處是景色如畫的棧橋公園,園內(nèi)青松覆蓋,綠草如菌,藤繞長廊,鮮花綻放.園內(nèi)有很多椅子.專供游客休息.由公園正中突入海內(nèi)的前海棧橋,北和中山路相接,向南一直深入青島灣深處,盡頭的回瀾閣,翹角飛檐,別致非凡.棧橋的歷史已超過100年.1891年,登州總兵章高元奉命駐兵青島后,先在青島村(今人民會堂處)修建總兵衙門,然后在前海處搭起一座長200米左右.鐵木結(jié)構(gòu)的簡易碼頭,當(dāng)時只供軍用,名字就叫棧橋.1897年德國占領(lǐng)青島后,為運輸來自歐洲的軍需物資,將棧橋加以擴建.橋身延長到350米,北段用石頭砌成,水泥鋪的表面,南段下立鋼制橋梁,上鋪木板,并設(shè)輕便鐵軌.后來,大港碼頭(今青島港)建成,棧橋就不再作碼頭之用,開始向游人開放.1923年橋的北端兩側(cè)辟為公園,成為青島著名的旅游景點.1931年9月青島市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延長至440米,橋?qū)?米,橋墩全部由鋼筋混凝土澆灌,水泥鋪面.橋南端增加一個三角形防波堤,堤上建有中國民族風(fēng)格的雙層飛檐八角“回瀾閣”,閣頂為金黃琉璃瓦覆蓋,閣內(nèi)為二層環(huán)行廳堂。整個工程到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勝景.
棧橋西側(cè)灣內(nèi),兩端礁石突起,中間為一沙灘,沙質(zhì)細軟,是青島第六海水浴場。在浴場西邊,現(xiàn)代化氣息的大樓林立,十分壯觀。那豐球似的珍珠建筑是海上皇宮,它是一個高級飲食娛樂場所。這一帶的風(fēng)景以八個峽谷命名,所以也稱八大峽風(fēng)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