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導游詞概況十篇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1
海市位于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匯合處。北靠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和浙江兩省。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4米左右。全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距離約10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120公里。其中河道、湖泊面積532平方公里。陸海岸線長約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長興、橫沙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上海解放后,至1964年5月,上海市轄有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靜安、普陀、閘北、虹口、楊浦10個市區(qū),以及上海、嘉定、寶山、川沙、奉賢、南匯、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個郊縣!1980年至20__年底,撤縣建區(qū)后,上海市轄有浦東新區(qū)、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南匯、奉賢18個區(qū),崇明1個縣。
20__年末,上海戶籍人口為1334.23萬人。其中:男性672.05萬人,女性662.18萬人,非農(nóng)業(yè)人口1018.81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104人。在人口分布中,超過百萬人口的有浦東新區(qū)和楊浦區(qū),分別為172.82萬人和107.62萬人。全市平均壽命為79.52歲,其中:男性為77.36歲;女性為81.63歲。
上海市地處長江入?,主要河道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藻浜、川楊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園泄涇和大泖港等!↑S浦江干流全長82.5公里,河寬300~700米!√K州河全長125公里,上海境內(nèi)54公里,為黃浦江主要支流。 最大的湖泊為淀山湖,面積約為62平方公里。上海地區(qū)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梅雨量為235.0毫米,上海年平均氣溫,市區(qū)為17.8℃。其它地區(qū)為16.3℃(崇明)~17.6℃(寶山)。年極端最高氣溫市區(qū)38.8℃,其它地區(qū)為35.7℃~37.6℃;年極端最低氣溫市區(qū)為-2.0℃,其它地區(qū)為-4.8℃~-1.9℃。
“申”、“滬”的由來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xiàn)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qū)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上海曾經(jīng)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xiàn)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后又改“扈”為“滬”。
上海建城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地區(qū)屬華亭縣(現(xiàn)今的松江區(qū)),范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設(shè)置市鎮(zhèn),定名為上海鎮(zhèn)。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zhèn)從華亭縣劃出,批準上海設(shè)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yè)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shè)立海關(guān)。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云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上海被殖民主義者開辟為“通商”口岸。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侵略的主要據(jù)點。1949年5月27日,上海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歷史性變革上海的解放揭開了上海發(fā)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上海人民經(jīng)過50多年的艱苦奮斗,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fā)展起來的舊上海,使上海的經(jīng)濟和社會面貌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的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上海人民以強烈的進取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時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點的發(fā)展新路,使上海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領(lǐng)域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jīng)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國際經(jīng)濟、金融、貿(mào)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邁進。
地理位置上海位于北緯31度14分,東經(jīng)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一個良好的江海港口。
氣候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__年,全年平均氣溫17.8℃,日照1686.5小時,降雨量1427.9毫米。全年6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
土地面積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積僅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qū)范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幾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__年,上海全市面積6340.5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其中區(qū)域面積5299.29平方公里,縣域面積1041.21平方公里。境內(nèi)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是我國的第三大島嶼,面積為1041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水文上海地區(qū)河湖眾多,水網(wǎng)密布,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江南水鄉(xiāng),境內(nèi)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河網(wǎng)大多屬黃浦江水系,主要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揚河、淀浦河等。黃浦江源自太湖,全長113公里,流經(jīng)市區(qū),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蘇州河上海境內(nèi)段長54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與江、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湖泊為淀山湖,面積為62平方公里。
地勢上海境內(nèi)除西南部有少數(shù)丘陵山脈外,全為坦蕩低平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為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體呈現(xiàn)由東向西低微傾斜。大金山為上海境內(nèi)最高點,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區(qū)劃解放初期,上海共劃分為20個市區(qū)和10個郊區(qū)。后經(jīng)多次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和撤縣建區(qū),至20__年末,上海共有18個區(qū)、1個縣,共132個鎮(zhèn),3個鄉(xiāng),99個街道辦事處,3393個居民委員會和2037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上海人口總量規(guī)模不斷擴大。上海開埠時人口不足10萬,至1949年解放時,上海人口僅為520萬,至20__年末,全市戶籍人口已增加到1334.23萬人,是解放初期的2.6倍,占全國總?cè)丝诘?%。20__年,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0__人。
人口自然變動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出現(xiàn)人口自然變動負增長的地區(qū),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3年開始始終保持負增長。20__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為4.7‰,死亡率為7.3‰,自然增長率為負2.6‰。
上海在全國的地位正在向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上海,肩負著面向世界、服務(wù)全國的重任,在全國經(jīng)濟建設(shè)和社會發(fā)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這個人口僅占全國1%、土地面積占全國0.06%的城市里,完成的財政收入占全國的九分之一,口岸進出口商品總額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港口貨物吞吐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并在改革開放、產(chǎn)業(yè)升級、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發(fā)揮著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2
位于侯家鎮(zhèn)鰲山村,與壽安寺比鄰而居。既有古剎之神韻,又有園林之秀麗,堪為崇明休閑之勝地。
走近山門,就見明清特色的門樓上周谷城題“金鰲山”幾個蒼勁的大字,下面則是明清人物風情圖,頗有古意。
沿著壽安寺西墻根往里走,就來到了金鰲山最著名的景點鎮(zhèn)海塔,據(jù)介紹,鎮(zhèn)海塔始建于光緒20xx年(1893年)。由本縣大戶捐建,位于康熙七年(1668年)所筑的金鰲山之高峰,這里原有觀音閣,后改為滄海閣,清乾隆時為“鰲山八景”之一的“鰲峰遠眺”,此塔于1986年重建。塔內(nèi)有九層,順木梯拾級而上,發(fā)現(xiàn)每層供奉著六尊小菩薩。越往上空間越小,最后僅夠一人容身。
登至塔頂,極目遠眺,遠近萬象盡收眼底。天氣極晴好時,你甚至可以遙望見海灘,這大約就是“鰲峰遠眺”的由來吧。金鰲山也頗具江南園林之韻,清遠堂,觀音閣、翰墨林、醉花軒、駕山亭、紫竹林、得月橋、水香榭、月圃諸景,雖已無原“鰲山八景”之勝。但水木清靈、曲徑婉延。卻是同樣的精致。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3
上海水族館有8個展區(qū),有300余種的珍稀的魚種。上海海洋水族館是亞洲最大的水族館之一,擁有一百五十五米的世界最長的海底觀光隧道。有許多魚比如:水母、電鰻、龍虱、海馬、金菠蘿、七彩神仙、接吻魚等等。
一進來就看見,一個巨大的水族箱里到處是美麗的蝴蝶魚,應接不暇,都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旅客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照相機拍了下來。接著,我們走進一條洞穴,每隔一米遠的地方放著一些精美的化石。有從未見過的海螺和貝類;有遠古時代神秘的海藻化石;還有粗糙不平的海底生物背脊。。。。。。
在水族箱里我又看見了“金菠蘿”,它是一種性情溫和,顏色金黃到白,像公主一樣美麗、可愛。它不和自己家的人吵鬧,如果它的寶寶誕生,一定會盡全力保護它。淡水湖里,又看見了狡猾的“揚子鱷”,它們潛伏在泥沙里,要不是背上的棘刺還真的看不出來呢!
往前走又是一條隧道,那里的聲音“呼呼”地吹,冰天雪地。在水箱對面是可愛的小企鵝,呆頭呆腦的,搖搖擺擺地走來走去,互相說著悄悄話,好像在議論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呢?“媽媽,你們看,這是海豹呀!”我開心極了。前面居然是是頑皮的海豹,一看見我們的到來,它們立刻表現(xiàn)出自己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一會兒兩三個結(jié)伴,一起比游泳,(它們游得真快,果然名不虛傳);一會兒又翻跟頭、轉(zhuǎn)圈,似乎把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看都拿出來了,(表演真精彩);一會兒又向我們招手,任意我們拍照,(真乖)。
終于到了海底觀光隧道,上面全都是鯊魚、海龜、五顏六色的小魚。。。。。。這是一只鯊魚向我們的上方游來,許多游客尖叫起來,迫不及待地去摸玻璃,似乎就覺得摸到了鯊魚柔軟的皮膚。走向另一個洞,里面是美倫美樂的珊瑚礁,我迫不及待站在那拍照,留影。這是一只海龜慢悠悠地游了過去,幾條鮮麗的蝴蝶魚跟在后頭。
參觀結(jié)束后,我們買了一點紀念品,開開心心地回去了,上海海洋水族館真有趣!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4
外灘,百余年來,一直作為上海的意味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她位于外白渡橋至南浦大橋的黃浦江西岸,全長4千米,是90年代上海10大新景觀和10佳旅游景點之一。外灘的東側(cè)是浩蕩的黃浦江和漂亮的外灘新堤岸,在這里,游客可以領(lǐng)略上海母新河----黃浦江的風采,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地區(qū)的新姿,或是漫步于綠樹花壇之間,感受大都市園林的別有風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氣的明媚陽光。
外灘西側(cè)矗立著各種風格懸殊的中西建筑物,盡顯"遠東華爾街"風采,今天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的建筑群。僅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1.5千米長的這1段,便鱗次櫛比矗立著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壁式等。伴著洪亮的鐘聲,海關(guān)大樓的身影總是最早引發(fā)來訪者的關(guān)注,海關(guān)大樓是外灘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1927年,由英國設(shè)計家威爾遜設(shè)計。建筑外觀具有歐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義風格。大鐘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鐘樣式制作,在英國造好后運到上海組裝,是世界著名大鐘之1。
黃浦公園建成于1868年8月,它東臨黃浦江,北依蘇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園。隨著時期的變遷,公園經(jīng)過量次改建。改建后的黃浦公園,占地31畝,在保存原有樹木的同時,使綠化面積達10.92畝,并使公園的景點布置也得到了公道的安排。公園正門內(nèi),有——位身軀偉岸的大型青銅工人雕塑,揚著風帆迎向襲來的巨浪,奮勇搏擊,稱為“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圓島上,建有由-同志親筆書寫題名的上海人民英雄記念塔,塔下設(shè)外灘歷史記念館。雕塑4周,綠蔭圍繞,花團錦簇,是游客攝影紀念的好地方;雕塑后面的紫藤架長廊,供人們休閑憩息;公園內(nèi)的兩幅大板塊綠地草坪內(nèi),種有茂盛的白玉蘭、茶花、桂花……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公園整體布局得體,景點排錯落有致。風景美麗的黃浦公園,集觀光、休閑、教育于1體,是旅游觀光的勝地。
10里南京路盡頭的陳毅廣場,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陳毅為解放上海,建設(shè)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勞,上海人民對這位老市長充滿敬意,為了懷念他,市政府決定在南京東路外灘建立這位老市長的塑像。陳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銅澆注,高5.6米,底座用紅色磨光花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現(xiàn)了陳毅同志視察工作時的典型姿態(tài),顯示他1路風塵,勤勤奮懇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儒將風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將舉行隆重熱烈的廣場音樂會。陳毅塑像南面是廣場涌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內(nèi)圈橢圓的現(xiàn)代化噴水池。水柱隨著聲音噴射,時高時低,池底安裝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隨著燈光的變換,條條水柱照映出紅,黃,藍,綠的光束,為外灘增加了綺麗的夜景。
黃浦江旅游,是上海旅游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旅游節(jié)目,它不但在于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代表著上海的意味和縮影,還在于浦江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從這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過去、現(xiàn)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燦爛明天。浦江旅游進程中可看到橫跨浦江兩岸的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和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兩座大橋,象兩條巨龍橫臥于黃浦江上,中間是東方明珠電視塔,正好構(gòu)成了1幅“2龍戲珠”的巨幅畫卷,而浦江西岸1幢幢風格懸殊充滿濃郁異國色采的萬國建筑與浦東東岸1幢幢拔地而起挺拔云間的現(xiàn)代建筑相映成輝,使人琳瑯滿目。吳淞口,是黃浦江、長江和東海3股水流交會的地方,如果正值漲潮,你即可看到著名的“3夾水”奇觀,黃浦江從市區(qū)帶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長江帶來的是夾有泥沙的黃色水,而東海水則是綠色彩的,3股水色彩不同,涇渭分明,構(gòu)成色采鮮明的“3夾水”,實為一大奇景。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5
上海海洋水族館是一座具國際一流水準的現(xiàn)代化大型海洋水族館。分中國、南美洲(亞馬遜)、澳大利亞、非洲、東南亞、冷水、極地、海岸、深海九大展區(qū)。展出了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450多個品種、12000多條珍稀魚類及瀕臨絕種的稀有生物。水族館中還有長155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之一,讓游客有身臨其境之感。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南美洲的電鰻、澳洲的鋸鰩和射水魚、南極洲的企鵝等,以及鎮(zhèn)館之寶草海龍、緞帶海龍的風姿。游客們在驚嘆水母曼妙身影的同時,又將在深海區(qū)領(lǐng)略包括驚險的“鯊魚海灣”在內(nèi)6種不同海洋風情。
建筑布局形似金字塔,整體建筑由主樓水族館及輔助樓兩棟建筑物組成,主樓各層具體分布為:
第一層:設(shè)有大廳、售票處、禮品店及餐廳;參觀游客由第一層入口乘自動扶梯直達第三層開始游覽水族館;
第三層:化石展覽、武林大會--水生生物生存競技仿生展、SOS拯救鯊魚展、長江流域珍稀水生物展區(qū),中國展區(qū)、南美洲展區(qū)、澳大利亞展區(qū)。游客參觀了第三層后通過自動扶梯下到第二層;
第二層:分為澳大利亞、非洲、東南亞、冷水、極地、海岸六大展區(qū)。游客參觀第二層后直接乘自動扶梯下到地下二層;
地下二層:水族館主體,深海展區(qū)。游客進入一條自動步行隧道后,穿過體積達650立方米的鷹鲼水景展示缸和海底隧道,最后由隧道出口回到第一層的禮品中心及餐廳,完成整個參觀的旅程。
水族館除了展出世界上有特色的淡水及海洋生物外,最有特色的展示草海龍、緞帶海龍、水母、企鵝、斑海豹、沙虎鯊、揚子鱷、中華鱘等世界珍稀品種。除了展示來自五大洲、四大洋水生物外,還特別設(shè)置了介紹各大洲人文、地理環(huán)境的序廳。
展出空間以裝飾、主題、圖案和音響展現(xiàn)不同區(qū)域魚類原產(chǎn)地國家的地理、人文風貌。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6
佛教中認為,四大天王,能護佛護法護國土護眾生,佛教信徒從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寶(寶劍挾“風”、琵琶“調(diào)”音、寶幢喻“雨”、龍蛇喻“順”人之心意),能保佑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年年“風調(diào)雨順”。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記,繼佛之后在世間教化眾生的未來之佛,故又稱為彌勒佛。沉香閣內(nèi),塑的是彌勒尚在兜率天內(nèi)院時,現(xiàn)菩薩法相的天冠彌勒像,F(xiàn)在大多數(shù)寺院都塑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像。相傳在五代時,浙江奉化有一個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頭垢面,手里拿一個布口袋,乞討于街上,人們都叫他“布袋和尚”。某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日,端坐圓寂之前,說了一首偈子:“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佛教徒認為他就是彌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見了都能生歡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將他塑為布袋和尚相。
彌勒的背后是韋馱天將像,佛教中說他常常手執(zhí)降魔杵,巡游東、西、南三洲,面對佛尊,守護佛法,稱為“三洲感應”。是寺院的守護神,老百姓又稱他為韋馱菩薩。常見的韋馱像為立像,一種是雙手合十,降魔杵橫擱于兩臂彎中,另一種是雙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對大雄寶殿,注視出入之人。個別寺院也有將韋馱塑為坐像的,如江蘇如皋定慧寺內(nèi),就塑坐、立各一尊韋馱像。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7
Hi,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快樂導游——鮑雨涵。
我來自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guān)村三小萬柳部四年級七班,是一名小小導游員。
看,這就是上?萍拣^,像不像一個巨大的玻璃球?
好了,我們趕緊進去吧!現(xiàn)在,我們乘坐電梯去一樓看看吧!
上樓后,在你的后方就是檢票口了。
先別急,別忘了拿小架子上的免費地圖和展館介紹,要不然你準會迷路。要知道對照地圖的介紹,合理安排好自已的時間和行程還是十分必要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哦!下面就跟我一起領(lǐng)略一下各有特色的展區(qū)(館)吧!
進門后,在你的左邊有一個巨大的綠色王國,這就是“生物萬象”景區(qū)。這里仿照云南的自然風光,氣候條件,分為熱帶雨林區(qū)和石林區(qū)。熱帶雨林區(qū)包括了喬木、灌木、藤木…… 石林區(qū)則有各種爬行動物、昆蟲、鳥類和水生景觀等。
上了二樓往左轉(zhuǎn),我們來到了“機器人世界”展區(qū)。請你想一想,這些鋼琴師、棋王都是怎么工作的呢?原來,它們的動作都是由程序控制的,再加上圖像識別與語音識別的傳感技術(shù)啊!
上?萍拣^的展館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剩下的時間你們可以自由參觀了,謝謝!Bye Bye!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8
靜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剎。據(jù)碑志,建于三國吳大帝孫權(quán)赤烏十年(247),創(chuàng)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沖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cè),即現(xiàn)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后,規(guī)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nèi)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于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jīng)臺”、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詩僧壽寧所筑方丈室“綠云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御海寇的“滬瀆壘”。壽寧搜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鐘,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侍忧铩便懳,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寺屢經(jīng)興廢。雍正年間,住持孚庵,因寺院田產(chǎn)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chǎn),并勒石記其事。乾隆六年(1741)禮部侍郎麥煥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孫思望倡議集資重修殿宇。上海道(長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東建報恩院供僧眾居住。寺僧大海,曾將寺內(nèi)被火焚余的宋代銀杏樹干,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于寺內(nèi)供奉。咸豐同治之際,靜安寺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鶴峰在縉紳李朝觀、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巖等資助下,于光緒六年(1880)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儀軌舉行隆重的.浴佛節(jié),四眾云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蔚為奇觀。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三月三到龍華(看桃花),四月八到靜安(逛廟會)”遂成為滬上民諺民俗。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峰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寶殿前壁。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9
大家好!
上海長風公園始建于一_六年,一_九年國慶節(jié)建成開放。面積36.6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14.3萬平方米,是上海市大型的綜合性山水公園。
公園借鑒了北京頤和園園林風格和杭州、蘇州的造景手法,總體布局模擬自然,園景以湖為主,山水結(jié)合,浩瀚的銀鋤湖面和30米高的鐵臂山構(gòu)成全園獨特的景觀。園中的青楓綠洲、夕陽晚照、歲寒三友、迎春池、睡蓮池等20余處園林景點姿態(tài)萬千。公園有適合青少年活動的各種游樂設(shè)施,水上項目有:電動船、手劃船、腳踏船、水上轎車、游覽船等可供1000余人同時乘坐游玩;陸上游樂項目有:碰碰車、海盜船、小火車、雙人飛天、豪華轉(zhuǎn)馬、漂流船、爬山車、卡丁車等。一九九九年新建的“長風海底世界”坐落在園內(nèi)銀鋤湖西岸湖底,是中國首家有主題新概念的海洋水族館,其規(guī)模一萬多平方米,展出海洋生物300多種,一萬多尾(只),是全國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海洋世界二期項目“白鯨表演館”已對外開放。園中還有“地下少先隊”群雕和“雷鋒”銅像等紀念性景點,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長風公園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qū)西部。公園第一期建設(shè)始于1957年4月四日,1958年七月第二期開工,1959年國慶節(jié)建成開放,F(xiàn)有總面積36.4萬平方米,是上海市大型的綜合性公園,唯一的山水公園。
建設(shè)初期定名為“滬西公園”,1958年7月1日部分建成開放,更名為“碧蘿湖公園”,1959年9月29日,魏文伯同志取《宋書·宋殼傳》中“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之意,把公園改名為“長風公園”,并把公園內(nèi)上海最大的人工湖命名為“銀鋤湖”,最高的人造山命名為“鐵臂山”公園建成后,聶榮臻、劉伯承、陳毅元帥于1961年春、1963年、1964年秋先后來公園垂釣和游覽。
本園設(shè)計繼承了我國傳統(tǒng)的園林藝術(shù),借鑒了北京、杭州、蘇州的造園經(jīng)驗,結(jié)合現(xiàn)代城市公園功能需要,從上海市和建設(shè)基地的實際出發(fā),由原上海市園林管理處柳綠華工程師負責總體規(guī)劃設(shè)計、地形設(shè)計和綠化種植設(shè)計。公園總體布局模擬自然,園景以湖為主,山水結(jié)合,浩瀚的湖面和26米高的鐵臂山構(gòu)成全園獨特的景觀。至今,湖畔山側(cè)的景點己建成20余處,主要景點有:鐵臂石景、銀鋤碧波,青楓綠洲、夕陽晚照,歲寒三友、迎春池、睡蓮池、荷花池、釣魚池、黑松山、牡丹苑、杜鵑苑、月季苑、玉蘭苑、櫻花苑、曲廊、畫廊等,還建有“地下少先隊”群雕、“雷峰”銅像等市、區(qū)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建成的大洋海底世界,是中國首家有主題新概念的海洋水族館,建設(shè)規(guī)模一萬多平方米,展出海洋生物300多種,一萬多尾(只),是全國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1992年4月在長風公園舉辦了上!に拇ㄗ载曀囆g(shù)燈會,盛況空前。1992年10月,舉辦上海市第五屆菊展。1997年、1998年、20_年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暨首屆中國花卉交易會、第一屆、第二屆上海國際花卉節(jié),花團錦簇、游人如織。
1998年,長風公園被國家建設(shè)部、中國公園協(xié)會選為中國百家名園之一,是人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園址原是吳淞江(蘇州河)古河道中的西老河河灣地帶。灣內(nèi)地勢高處有一村落名宋家灘,俗稱老河灘,村旁為墳地。這里因低洼易澇,農(nóng)民耕種所獲無幾,是一處有名的窮灘。1956年初市人民政府決定征用這塊灘地辟建公園,同年10月由西郊區(qū)、普陀區(qū)、曹楊鄉(xiāng)等區(qū)、鄉(xiāng)人民政府和市園林管理處等組成的征地小組開始工作,征地范圍為華東師范大學以西,大渡河路東的西老河地區(qū)全部,涉及七一、陳渡、四中3個高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的11個生產(chǎn)隊。征地工作于1957年3月結(jié)束,共支出拆遷、青苗賠償費24.5萬元。建園工程由上海市園林管理處設(shè)計科柳綠華負責總體規(guī)劃,主要建筑由上海民用建筑設(shè)計院設(shè)計。由公園籌建組組織施工。公園布局模擬自然,因低挖湖,就高疊山,山體坐北朝南,可眺望寬闊的湖面。水面采取以聚為主、以分為輔的布局,巧妙的保留了原有的一條西老河,它從鐵臂山的東南向北再西折,恰好環(huán)繞整個山體。鐵臂山有起伏的山巒和蜿蜒的余脈,隔河的黑松山向東延伸,與鐵臂山西北余脈有連貫趨勢,從而增添園林空間層次,避免山型輪廓相同。
第一期工程于1957年4月4日動工,施工面積212畝(14.13萬平方米),約占全園總面積的40%。工程主要項目是改造地形,建橋筑路,并種植樹木5.6萬株,于12月3日竣工,投資額為30.1萬元。1958年7月1日,公園局部試行開放。同月第二期工程開工后,普陀區(qū)黨政領(lǐng)導干部帶頭,每天發(fā)動上千干部、工人、學生、家庭婦女參加建園義務(wù)勞動,有時甚至挑燈夜戰(zhàn),先后共有27萬人次參加。此地原來只有占地69畝(4.6萬平方米)的西老河,新挖的大湖將水面擴大為214畝(14.27萬平方米)、平均水深1.5米。施工挖出的約30萬立方米泥土,分別堆成占地15畝(1萬平方米)、高26米的鐵臂山,和占地5.5畝(3667平方米)、高11米的黑松山,還把95%的低洼地填高1米,從而解決了這一帶長期存在的積水問題,改善了種植條件,工程提前兩年完成。1959年10月1日,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公園在籌建時名滬西公園。1958年局部開放時改名碧蘿湖公園。在1959年全園開放的前夕,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魏文伯取《宋書·宗愨傳》中“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之意,將園名改為長風公園;又取《送瘟神》詩中“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句,將園中人工湖命名為“銀鋤湖”,大土山命名為“鐵臂山”。公園初建時面積537畝(35.8萬平方米),1959年5月增至555.5畝(37.03萬平方米),1967年10月減為548.36畝(36.56萬平方米)。
由于建園工期一再壓縮,而且過分強調(diào)因陋就簡,公園開放時園景平淡,設(shè)施簡單,因此開園后數(shù)年仍處于邊開放邊建設(shè)狀態(tài)。1968年為鐵臂山加土700立方米,在銀鋤湖邊筑石駁岸3500米。鑒于鐵臂山水土仍然流失嚴重,1972年在山北坡和東坡建造了十層梯田式的擋土墻,1984年春至1985年又投資24萬元,將大部分山坡駁石。1980年以前,全園建有4亭2廊1榭。1982~1988年新建或改建了1廊、9亭、露天舞臺、露天游泳池、銀鋤湖酒樓。1984年和1990年又分別建成雷鋒銅像和地下少年先鋒隊群雕。
上海導游詞概況 篇10
松江方塔,原名興圣教寺塔,坐落在上海松江城方塔園內(nèi)。此塔在宋代熙寧、元棠曇洌ü元1068—1094年)建于興圣教寺內(nèi),故名興圣教寺塔。又因塔呈四方形,俗稱方塔。1974年,松江縣對方塔進行了大修。修復后的方塔高42。5米,塔身分9層。方塔每層四面辟有壺門,門上有目梁,門內(nèi)通道上施疊澀澡井,內(nèi)室用券門,設(shè)有木梯,可層層登高。
塔上屋面,各層腰檐、乎座和塔內(nèi)樓板,均靠斗拱承托支撐。大部分斗拱保存了宋代原物。仰觀塔身外形,古樸秀美,高聳入云。頂部由復盆、相輪、寶瓶等組成高達8米的塔剎。有4條鐵索從尖頂分別系向9層的四角塔檐,名“浪風索”。塔檐翹角處系有銅鈴,名曰“驚鳥”,上下計有36只。風吹銅鈴,叮當聲,悅耳動聽,響徹方圓數(shù)里。登高九層外廊,憑欄俯瞰,全城景色,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