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龐泉溝風景區(qū)導游詞(精選7篇)
山西龐泉溝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龐泉溝地處關帝山中。位于方山縣北十公里處。為全國八個鳥類保護區(qū)之一,重點保護對象為世界稀有珍禽褐馬雞(現(xiàn)有1800余只),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金錢豹和二類保護動物標麝、金雕及鴛等,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自然風景游覽勝地。
該景區(qū)與周邊離石市、臨縣、嵐縣較近,交通條件比較便利、太原、介休、離石三市均有通往龐泉溝風景區(qū)的旅游班車,周邊各地也有前往的公共汽車。此外,風景區(qū)所在地方山縣在抓經濟保護的同時下功夫致力于旅游業(yè)、餐飲業(yè)、娛樂業(yè)的發(fā)展成效顯著,前景廣闊,同時還能加大對其它各業(yè)的投入,如郵電、儲蓄、通信、醫(yī)療等,使之為旅游業(yè)服務。
山西龐泉溝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2
位于山西省方山、交城兩縣境內,面積10466公頃,1980年省政府批準建立, 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禽褐馬雞和暖溫帶亞高山針葉林。地處關帝山中。為中國八個鳥類保護區(qū)之一,重點保護對象為世界稀有珍禽褐馬雞(現(xiàn)有1800余只),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金錢豹和二類保護動物標麝、金雕及鴛等,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自然風景游覽勝地。
保護區(qū)位于交城縣城西北一百公里的關帝山腹部。是以褐馬雞及華北落葉松、云杉次生林為主要保護內容的森林生態(tài)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是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也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一片綠洲。保護區(qū)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4.5公里,總面積達1046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氣候屬于暖溫帶及其呂梁山半濕潤區(qū),是中溫帶到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在三到四度,相對濕度為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八百毫米左右。
本區(qū)地處呂梁山脈中段,海拔1500-2830米,山勢險峻,高差較大,自然植被茂盛,為中國暖溫帶殘存的天然林中少數(shù)保存完整的地區(qū)之一和華北落葉松的原產地。特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植被,為野生動物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尤其是分布著中國特有的珍禽褐馬雞,并為褐馬雞的主要棲息繁殖地。保護區(qū)建立后,褐馬雞及森林生態(tài)系得到有效保護,并初步取得了可喜成績。
保護區(qū)內植物資源豐富,森林保存完好,有林地面積為7709公頃,占總面積的73.8%,灌木林地面積1166公頃,占總面積的11.2%。森林依建群種大致可分為5種類型。華北落葉松天然次生林純林分布于核心區(qū)、八水溝、神尾廟等地帶,伴生著云杉、白樺、山楊、油松、遼東櫟、紅樺等樹種;云杉林多分布于八水溝、西塔溝、大背等地;油松林主要分布于陽圪臺實驗區(qū);楊-樺闊葉林是構成陽坡、山脊線附近和半陰半陽山坡森林植被的主要成份;遼東櫟林主要分布于向陽山坡。
有植物60余科500余種,其中藥材達200種以上。鳥類有15目40科150余種,獸類6目11科80余種,兩棲爬行類10余種,昆蟲上千種,菌類50余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二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黑顴、金雕等。蝶類25種,隸屬7科,25屬,區(qū)系分析結果表明,該地區(qū)蝶類以古北界種為主,東洋界與古北界共有種次之,東洋界種類最少。
山西龐泉溝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3
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龐泉溝景區(qū),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景區(qū)概況。在交城縣與方山縣的分水嶺上,建有一座六角攢尖亭,這就是龐泉十景之一的“文源晚翠”。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仰臥于崇山峻嶺中的“睡美人”。站在亭中放眼觀望,松濤滾滾,青山相疊,位于西北方向的“筆架山”形象逼真,山勢險峻,怪石嶙峋,滿山青松,清秀挺拔,別有一番情趣。
山腳下大沙溝內水聲轟鳴,一股清泉從陡巖懸石上飛流直下,被樹葉撕碎的光斑照耀在瀑布上璀璨耀眼,瞬息萬變。掬一口飲之,甜潤涼爽,沁人心脾,有飄然欲仙之感。在不遠處,三株巨松一字排開,頂天立地,俗稱“古樹寶塔”,與“龍泉飛瀑”相映成趣。
除此之外,還有“雄獅夕照”、“鳳凰視塔”等數(shù)十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不由使人驚嘆大自然的博大精深和無窮奧妙。在龐泉溝自然保護區(qū)進行科學考察和旅游觀光,定會受益匪淺。
龐泉溝自然保護區(qū)建于1984年,是全國8大鳥類保護區(qū)之一,被譽為中國“華北落葉松之鄉(xiāng)”,是山西經濟價值最大的林區(qū)。主峰孝文山海拔2830米,是華北第二高峰。溝谷低處海拔1650米,高差1180米,形成了高峰疊翠、深谷飛瀑的壯麗景觀。區(qū)內雨水充沛,古樹參天,植被垂直,帶譜顯著;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寒性與溫性草林齊全,覆蓋率達90%以上。區(qū)內最珍貴的是世界珍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山西省省鳥褐馬雞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兔猻、猞猁、林麝和金錢豹。
山西龐泉溝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4
蘆芽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中部,以蘆芽山(太子殿主峰)為中心,包括馬侖草原、小蘆芽山、萬年冰洞、千年地火以及懸崖棧道、天池湖群和情人谷等諸多景點,總面積為321平方公里。
蘆芽山薈萃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廟、關”十大系列的旅游產品,是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及中國民間文化旅游示范區(qū)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是三晉母親河、華北水源地、華北落葉松故鄉(xiāng)、云杉之家,也是國內唯一的毗盧佛道場和世界珍禽褐馬雞的主要保護地。
蘆芽山曾是歷代帝王將相、騷人墨客休閑游獵的首選地方。隋煬帝曾多次到此避暑游獵,在天池處建龐大行宮群落,迤邐百里,鼎盛一時,F(xiàn)已開發(fā)景點有:萬年冰洞、石門懸棺、懸崖古棧道、汾河源頭、情人谷、馬侖草原、蘆芽山、高山天池等。為提升景區(qū)檔次,本著保護資源與開發(fā)利用的原則,華青集團將投資10億元人民幣用于景區(qū)開發(fā)建設,打造全國知名的5A級景區(qū)。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全新的蘆芽山自然生態(tài)旅游區(qū)將展現(xiàn)在游客面前。
蘆芽山因形似一“蘆芽”而得名,海拔2736米,主峰絕頂約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筑——太子殿。據考證,蘆芽山是中國唯一的毗盧佛道場,太子殿即為佛頂。
蘆芽山峰巒重疊,山峰尖峭,森林廣茂,區(qū)內有700多種植物、240多種動物,100多種名貴中草藥,是世界罕見的生態(tài)基因庫。不僅擁有珍貴樹種落葉松、云杉,而且是世界珍禽、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山西省鳥——褐馬雞的主要保護地。
馬侖草原海拔2721米,面積6000多畝,形成于75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與蘆芽山南北相望,是華北地區(qū)最大的亞高山草甸之一。這里牧草肥沃,是歷代帝王牧養(yǎng)戰(zhàn)馬的基地。馬侖草原將草甸、森林、高山、峽谷、奇松、怪石、長城、將臺、基塔融為一體。東南隅有怪松苑,正南面是奇石坡,西南隅坍塌的舍利塔群半掩半露隱沒于草叢中,北齊長城縱貫草原東西......
人谷位于寧武縣城西林溪山深處,是一條幽雅美麗的溝谷,相傳是一對情人頂風熱戀,終成脊籍的寶地。整條溝谷全長十華里,一條四季不斷的清溪自谷掌流出,在落差十數(shù)米的瀑布下,形成許多石潭;整條出谷由許多“S”型組成,每個“S”型都蘊藏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隨季節(jié)變化各呈紛異,是一處回歸自然、抒發(fā)情感的浪漫之境。
山西龐泉溝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5
好,請大家注意一下左右的山石、植被、溝壑、溪澗、山野和村莊等景色,我們正在漸入佳境。在通往龐泉溝幾十公里的公路兩旁,有許多獨特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比如說,會立鄉(xiāng)柏峪溝川西部,有南云頂亞高山草甸旅游區(qū)──四十里跑馬墕。該區(qū)山脊寬展,南北直距20公里,海拔均在20__米以上,山體保持了燕山運動寬緩的背斜式天然特征。這兒沿平桓闊,綠草如茵,山花爛漫,景色旖旎,氣候宜人,有平坦寬展的山脊構造、清新爽暢的氣候特征、一望無際的草甸風光和極目千里的雄渾廣袤,是消夏避暑、修身養(yǎng)性、開闊視野、陶冶心靈的理想境地,也是騎馬射箭、篝火晚會、高山滑翔和冬季滑雪的絕好去處。歷史上,后漢的開國皇帝劉淵曾多次登臨此山,并在云頂山北側拾得古劍一把,素有“劉淵得劍處”之稱。此處幽深曠遠,綠茵坦坦,風光秀麗,四十里跑馬墕便成為閻錫山騎兵旅營地和騎兵操練場。這么一個坦蕩廣大的亞高山草甸,在整個華北地區(qū)也是很少見的。
這里就是名聞遐邇的果老峰水上樂園。園內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水上游樂項目,是華北地區(qū)最大的生態(tài)水上樂園,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日接待游客可達2萬人次以上。園內餐飲、住宿、體驗、拓展和狩獵等項目齊全,是生態(tài)旅游和度假的理想場所。
這里是青禾谷生態(tài)度假村,其中服務設施齊全,并有“激流勇進”等水上游樂項目,基本具備了“游、購、娛、食、住、行”的旅游要素。
這里就是華北地區(qū)最大的紅柳灣峽谷漂流景區(qū),上下碼頭水位落差130米,是理想和科學的生態(tài)休閑漂流項目。日接待游客可達1萬人次以上。
山西龐泉溝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6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龐泉溝自然風景區(qū)。文峪河是山西母親河汾河的主要支流,它的源頭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龐泉溝。
為什么叫龐泉溝呢?龐泉溝是關帝山區(qū)的中心地帶,屬于花崗巖、片麻巖為主的地質區(qū)域,地下水源匱乏。但是,這里山山有林,溝溝有水,就是找不到文峪河明顯的發(fā)源之泉。龐泉溝自然保護區(qū)面積有15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廣袤茂密的森林成為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就是這片森林的存在,形成了文峪河龐大的源泉。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天空降雨時,森林的枝葉阻擋了急速下降的雨滴,使雨水不能直接沖擊地表土壤,雨水滴落在松軟的腐殖質土層上,慢慢滲入其中,使林下土層充滿水分。郁閉的林木遮掩了日光,林下能夠長期保持濕潤。而土層以下是不透水的花崗巖層,阻隔了水分的繼續(xù)下滲,當林下土壤中水分超飽和時,它們就順著山坡形成地表徑流,大面積的地表徑流分別從各自的山坡匯入溝壑,成為數(shù)不清的山間小溪,無數(shù)條小溪匯入龐泉溝,再由龐泉溝進入文峪河的主河道。也就是說,這條河沒有地下水的源泉,是關帝山主峰一帶濃蔭蔽日的山巒溝壑形成它龐大的源泉,“龐泉”之名由此而來。
就是這條河里的水,成為交城民歌《交城山》“不澆交城都澆了文水”的水?上驳氖牵怀且呀泦恿艘粋龐大的水利工程──龍門渠引水工程。就是將交城山的水引到交城,這樣就形成了—水澆兩縣的良性循環(huán),也就應了“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澆了交城澆文水”的歌詞了。
山西龐泉溝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7
龐泉溝核心保護區(qū)人煙稀少,褐馬雞較多,落葉松、云杉集中。擁有龐泉溝10大景,八道溝12景,齊沖溝4景,龍洞溝3景,春季芳草如茵,夏季花團錦簇,秋季萬紫千紅,冬季銀裝素裹,四季皆成景觀,風光綺麗,“不雨而潤,不煙而暈”?諝庵酗柡撗蹼x子,清心芬芳,使游人陶醉在森林氛圍的美妙感受之中。目前,龐泉溝景區(qū)已成為華北地區(qū)休閑旅游度假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龐泉溝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東晉時期,后漢開國皇帝劉淵登臨云頂山,后世遂將此山命名為“劉王淵山”。北魏時期,山為皇家馬苑,魏道武帝拓跋珪曾牧馬于孝文山。之后孝文帝因喪祖母,一度“居憂避政”于此。隋代,武士彟在仁壽四年后購置此處山林,經營木材生意七年,資助李淵父子建立唐王朝。武則天稱帝后,于天授元年封其父武士彟為“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此山即稱為高帝山。唐長慶二年,唐穆宗李恒將區(qū)內寺莊賜予石壁玄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