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山西導游詞 > 關于介紹五臺山的導游詞(精選5篇)

關于介紹五臺山的導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2-08-21

關于介紹五臺山的導游詞(精選5篇)

關于介紹五臺山的導游詞 篇1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風景核心區(qū)位于五臺縣北部臺懷鎮(zhèn)內面積379平方公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最值得推薦景點首位,國家地質博物館,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十大避暑勝地之首,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__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第三十三屆世界遺產大會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8處世界遺產。

  天賜神地:五臺山位于太行山中段與河北省毗鄰,五臺山早在太古代時為大海由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互擠壓等一系列造山運動形成大山,后在7000萬年前的冰川活動中進退移動形成層巒疊嶂山岳交錯山體以結晶巖構成,其中五座山峰高大且平緩形如土臺故稱為五臺山,五座山山峰分別名為:北臺葉斗峰海拔3061米是華北地區(qū)最高山峰號為華北屋脊,每年都以0.3公分增長。

  東臺望海峰海拔2795形如大象這里可以觀看到云海和日出。西臺掛月峰海拔2773米形如孔雀松濤林密,月掛西峰。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形如雄獅,臺頂上保留了大量的地質變化時留下的碎石雜生青苔故名。中臺位于五臺正中在明以前世人認為此峰為五臺最高后徐霞客游歷五峰留下遺篇《立于中顛難絕北頂》。南臺錦繡峰海拔2458米遠離四峰一枝獨秀形如臥馬滿山花海故名。五峰環(huán)抱外有滹沱流過山環(huán)水抱東北中西毗連南臺的獨峰,形成背有靠山后有擋山,五頂上建有五座寺廟,東臺望海峰望海寺建于元代供奉聰明文殊,北臺葉斗峰靈應寺建于宋代供奉無垢文殊,中臺翠巖峰演教寺相傳這里是文殊講法之地故名,建于唐代供奉儒童文殊,此廟是五頂中唯一的漢傳密宗寺院,西臺掛月峰法雷寺建于唐代供奉獅子吼文殊寺院正中有文殊洗鈸池四季圣水不絕。南臺錦繡峰普濟寺建于宋代供奉智慧文殊。五頂建五寺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平等性——法界體——妙觀察——成所做,與文殊五字心陀羅尼《阿羅波者那》相對。

關于介紹五臺山的導游詞 篇2

  文殊信仰:五臺山能成為文殊信仰的中心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在東漢年間明帝劉莊夜夢金人派人赴西域求法在大月氏遇到四果圣人摩騰和竺法蘭,二人帶來了佛經與佛像,并將處理國家外交事務的鴻臚卿改為寺院取名白馬寺,二人翻譯了漢地第一部經書《四十二章經》,云游全國來到五臺見到五峰環(huán)抱中央有阿育王所置五金七寶佛舍利塔山形與佛主講法之地相識建議明帝修建寺廟,明帝于永平十一年〔AD68}下詔依山圍塔建寺名為大孚靈鷲寺,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寺廟,即現在五臺山顯通寺。在佛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十九品菩薩住處記到東北方有國名為震旦,國內有山號為清涼,文殊師利法王子云游住處,常在此山為五百眷屬講經說法。五臺山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又名清涼。中國的佛教徒以五臺山對應佛經中的五頂山——清涼山建起文殊道場。

  在《文殊師利涅盤經》中記載到文殊菩薩是古印度舍衛(wèi)國梵得婆羅門教貴族的兒子,經神人指點出家求法,皈依于釋迦文佛門下,在佛涅盤后四百五十年于大雪山為五百信徒演講十二部經因其辯才第一故人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后唐代宗李豫在平定完安史之亂后在五臺山修建金閣寺并將文殊菩薩欽定為首席上首菩薩。文殊在諸多佛經中站具主導地位。特別是他亦佛亦菩薩的身份,七佛之師萬佛之母!特別是文殊發(fā)愿教導所有眾生追求佛性,并教導他們修行,達到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文殊被看做是佛道中的父母,在《大成本心地觀經》稱其三世覺母妙吉祥!妒䦂A覺經》記載文殊菩薩是十地菩薩!对斠娛庀袼聦в卧~》

關于介紹五臺山的導游詞 篇3

  后弘時期藏傳佛教在阿底峽、八思巴、宗喀巴等人推進下形成了五大支派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格魯派的活佛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帶團中講到菩薩頂大家都會介紹到“師徒三尊”會介紹姓氏在這里更正下一世達lai不是賈操杰而是宗喀巴的小弟子根敦朱巴班禪是克珠杰》,五派自成體系,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活佛轉世。這樣以一個民族命名的藏傳佛教的產生就形成的佛教的三大支派。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進一步發(fā)展。元朝建國,以五臺山文殊道場為內地喇嘛教的總禪林。元朝皇帝將五臺山的一些漢傳寺廟改為黃教寺院下令八思巴在五臺山弘法,這樣五臺山成為了漢藏并存顯密雙修的佛教名山。五臺山文殊信仰達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學士、大德高僧,下至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為最基本的信仰之一,牢固地占領了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五臺山佛教圣地已經深入人心,朝山拜佛,求得文殊保佑庇護,成為人們希冀實現的宏愿。

  經過元末的常年征戰(zhàn)到了明代五臺山佛教再興高潮。出身于僧侶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剛一即位就實行了保護佛教,興隆佛教,尤尊漢藏佛教圣地五臺山的政策。他先后詔見了五臺山高僧璧峰、具生吉祥,分別頒賜紫衣、金缽、度牒、御制詩等,命隨方演教。明成祖派人迎請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寶法王,令統(tǒng)領天下釋教,遣使送五臺山顯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顯通寺,還于寺中塑哈里麻肖像。

  黃教祖師宗喀巴弟子釋迦也失到五臺山巡禮弘法,入京后受到成祖盛情接待,封大國師,賜金印、寶誥、經像、金銀器等物。釋迦也失又去五臺山之后,成祖又幾次致書慰問。英宗敕造《大藏經》送五臺山普恩寺、五臺頂供養(yǎng),又敕諭護持顯通寺。憲宗遣人送一丈六尺鍍金文殊像一尊、畫幅百軸、香金五千兩、布帛千匹、念珠萬串于五臺山文殊寺,并制書盛贊圣地,敕修文殊寺。

  武宗敕建了銅瓦殿,賜額廣宗寺,又敕梵僧于中臺頂建寺,鑄鐵為瓦,賜額演教,敕旨護持。

  萬歷年間,五臺山佛教更加興盛。明神宗重修大白塔,為母祈福;敕造《大藏經》送五臺山2藏<現存于顯通寺的水陸法會殿共3120本是現在國內保存下來最完整的大藏經>;遣使于五頂和獅子窩設弘福萬壽報國佑民吉祥大齋;又先后幾次送《大藏經》6藏,于獅子窩與五臺頂安置,修建獅子窩萬佛塔及五頂寺院,并在五臺山設水陸法會,供養(yǎng)全山僧眾。其母李太后出錢于五臺山修建寺院。其時五臺山寺院劇增,全山達104多座,僧侶眾多,佛事興盛。宗派以禪宗和藏傳佛教為盛,而華嚴、律宗、凈土諸宗皆有。

關于介紹五臺山的導游詞 篇4

  五臺山佛教開始興盛的過程,也就是《華嚴經》傳入和文殊信仰開始發(fā)端的過程。至遲在魏孝文帝時,五臺山已經發(fā)展成了文殊道場和北朝研習《華嚴經》的圣地。學習《華嚴經》的人們紛紛至五臺山禮謁文殊,舉行法會,著書釋論,出現了靈辯及其弟子道昶、靈源、曇現等一大批華嚴學者。此外,五臺山也出現了其他論師,如弘律的法聰、弘凈土的曇鸞等。

  北齊是五臺山佛教的第一個興盛時期!豆徘鍥鰝鳌份d,北齊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稅,以供(五臺)山眾衣藥之資”,五臺山寺院發(fā)展到200余所,現在五臺山可考的北齊寺院還有近40所。北齊武成帝于河清三年(564)“詔慧藏法師講六十《華嚴經》。次年,改五峰山為五臺山,使六十《華嚴經》成為五臺山的開山圣典,使五臺山的華嚴學派得到更大發(fā)展。其時,在五臺山盛傳的還有涅盤學、禪學、律學、凈土學等。之后的“周武滅法”之難,五臺山佛教遭到廢毀。

  中國的四大佛地大體是在唐代確立,唐代五臺山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在相對寬泛的社會下佛教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名家高僧借鑒了過去經驗與教訓和在東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中國人對佛教義理的獨特理解的六家七宗,大量的經書問世特別是高僧出訪西域尋法。枝末分裂的八宗《華嚴、天臺、三論、凈土、密、律、慈恩》的出現標志著佛教完成了中國本土化使佛教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許都高僧比如華嚴四祖澄觀國師在五臺山顯通寺駐錫十載翻譯了《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八十華嚴的翻譯系統(tǒng)的闡述了佛理也吸收中華的優(yōu)良精華,特別是他寫的《經疏》明確山西五臺即為文殊道場,《在現在五臺山的每座寺院中都供奉特別是顯通寺七處九會殿內供有五百羅漢在明十三層多寶佛塔對面靈窗上就供奉華嚴澄觀國師塑像》……在這一時期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入藏,印度的原始宗教婆羅門再度興起大批佛學大師翻過喜馬拉雅來到西藏地區(qū)與藏地崇信的苯教相互競爭融合,特別是蓮花生大師帶領著25弟子入藏改變了當時的佛苯不合使得許多藏民歸信佛教,并確定了修行密宗不休禪的思想,蓮花生大師也就是藏傳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在今五臺菩薩頂文殊殿左側的大殿就供奉著蓮花生大師》藏傳佛可以分為前、后弘期。

關于介紹五臺山的導游詞 篇5

  殊像寺在五臺山懷鎮(zhèn)西南0.5千米處,因寺內供奉著文殊菩薩而得名。它創(chuàng)建于東晉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毀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萬歷年間(1573-1620)又予重修,寺內有重修碑記。

  明代天啟六年(1626),在寺后西北角清凈處修建了一間客堂,后來被清廷三公主看中,把它改名“善靜室”,作為“習靜”之處。三公主為清世祖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媽。相傳清廷為籠絡具有勢力的漢族大官,便將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龍。后來,吳三桂叛清,康熙下令將吳應龍及其子吳世霖絞死;三公主不能另嫁他人,只好來五臺山殊像寺?滴醵四(1689),清圣祖為殊像寺的文殊騎狻猊像題匾:“瑞相天然”。于是,殊像寺一躍而成了五臺山的五大禪處之一和十大青廟之一。那時,寺內有個因失戀而來這里削發(fā)為僧的年輕人,他精通內典,常與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經文,引起流言。在京城的康熙聽見后,以為有損皇族聲譽,于是派人火燒殊像寺,試圖將三公主與年輕和尚燒死。大火燒了三天,全寺片瓦無存,惟獨三公主與年輕和尚“坐靜”的善靜室無恙?滴跽J為這是文殊菩薩證明他們之間沒有戀情,于是下旨撥巨款重建殊像寺。重建后,有人提議把它改名“清白寺”或“無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純潔。但由于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殊像寺”即意味著有文殊菩薩的真像,所以重建后仍叫“殊像寺”。

  殊像寺的文殊殿內有一尊文殊菩薩騎過猗狻的塑像,高9.87米,是五臺山臺懷鎮(zhèn)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其中,狻猊高3.95米。狻猊四蹄蹬地,昂首豎耳,張口卷舌,雙眼圓睜。面部、腰間、腿上呈藍底白點,頸上長滿深綠色的穗纓。它雄壯敦實,精神抖擻,作行走姿勢,給人一種活潑奔騰之感。這尊文殊菩薩于天空顯真容,匠人爭中生智,拿出他廚房和好的喬面,照形捏制。剛捏好,文殊的真容便隱去。匠人接著用泥仿塑,卻總是不很理想,便干脆把喬面頭安在塑像上,并貼上一層金,于是這一塑像就有了喬面頭像文殊菩薩的稱謂。

  殊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普陀宗乘之廟西面,獅子溝北麓。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弘歷陪皇太后到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殊像寺進香,見文殊妙相莊嚴,令人起敬,“默識其像以歸”。佛經中釋迦有“東方主尊菩薩是文殊,有時現比丘像,有時現國王像”預言。而“文殊”又譯“曼殊”,“曼殊”與“滿洲”音近。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獅子溝傳言;進而有人就附會說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薩轉世。乾隆和太后對此不加可否,任說其說。回到京師,太后就令人按五臺山文殊模樣雕刻石像供于香山寶相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弘歷特命內務府仿五臺山殊像寺規(guī)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廟。殊像寺落成時,乾隆參加瞻禮,并作詩道:“殊像全規(guī)臺廟模,撰辰慶落禮曼殊。金經蒙古猶常有,寶帙皇朝可獨無?譯以國書宣白業(yè),習之修士翊浮圖。雖然名實期相稱,師利應嗤謂是乎!痹搹R喇嘛皆為滿族,故清廷稱此廟為家廟。

  殊像寺為典型漢式寺廟,東西l15米,南北約200米,占地面積2.7公頃。采用庭園布局手法,大規(guī)模疊砌假山,散植松樹,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山門面南,面闊三楹,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內供護法神哼、哈二將。山門前左右置石獅一對,兩側設腰門。過門殿兩側擺鐘、鼓樓,均為面闊三楹,進深一間,單檐歇山。山門正北為天王殿,面闊五楹,進深兩間,單檐歇山。前后格封木壁板,中三間設歡門,稍間開歡窗,殿兩側置腰墻,界以一進院落,腰墻辟腰門與二進相通。天王殿北兩側為東、西配殿,東殿名饌香室,西殿名演梵堂。天王殿正北地勢增高,上多級大石階可登達月臺,月臺北起主殿會乘殿,面闊七楹,進深五間,重檐黃琉璃歇山頂,下檐施五踩單翹單昂斗拱,上檐施七踩單翹重昂斗拱。前后明、次間設菱花隔扇門,前檐梢盡問設檻窗,后封實墻。殿內奉主尊文殊菩薩(騎獅),兩側有觀音(騎)、普賢(騎象)。供桌前東西各置萬壽塔,八角三層楠木,吡秸桑?剿?詮╋紙鶩?飾蘗渴俜?08樽。今壽塔猶存,鎦金銅佛在姜桂題任熱河都統(tǒng)時期被盜。兩側墻壁置經櫥,藏滿文大藏經三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劫運一部,現存東京;一部流落西歐,現存巴黎圖書館;一部下落不明。殿內橫匾“會通三際”,條幅“發(fā)心為眾生緣深入善權菩薩果,現相如三世佛了分身住曼殊床”。會乘殿前東、西兩側有配殿,東為指峰,西為面月。會乘殿北,順勢置假山,壘石穿洞,潛巖渡橋,溝壑縱橫,曲徑幽深,是五臺山的縮影。假山如朵朵祥云,載運一座高閣,名寶相閣,又名凈名普現,重檐八角,黃琉璃瓦頂綠剪邊,正東、西、南、北四面設門,四斜面設檻窗。閣內石制須彌座上有高11.6米的木雕文殊菩薩騎獅像,傳說是按乾隆容貌塑造。兩側有兩個力士像,各高3米。閣內橫額“凈名普現”。條幅“佛說是本師宏宣象教,天開此初地示現獅峰”。寶相閣前東、西有配殿各三間,東為云來,西為凈雪。登上第二層假山,正北有樓名清涼樓,又名相合臺懷,兩層,每層九間,樓內供文殊。一樓門額“妙五福德”。樓內條幅“地分臺麓示居國,座挹錘峰供養(yǎng)云”。清涼樓前兩側有配殿,面闊五楹,東曰吉輝,西曰慧喜,慧喜殿西有六角亭。凈雪殿西有一小院,正室三間,名香林室,室后設月門。室前東有方亭一座,西有小樓名倚云樓,兩層;实鄣绞庀袼律舷銜r,皇后在此梳妝,故又名梳妝樓。

  殊像寺內原有一口大鍋,直徑2.41米,高2米,壁厚6厘米,由88塊銅塊鑄接而成,重約5噸,用18根鐵柱支撐。平時儲水防火,每逢臘月初八,該廟喇嘛就用此鍋煮“臘八粥”,承德各廟的喇嘛都到這里吃粥承恩。

  殊像寺是皇帝和太后經常臨幸之所,建筑布局高低錯落,內部擺設考究,環(huán)境幽雅,園林氣息濃厚,猶其疊石更為馳名。今存會乘殿、山門、鐘鼓樓,余皆毀。

  清泉取名“般若”,是梵語“增加智慧”的意思,是說飲此水者能長智慧,去愚癡。明朝五臺山高僧覺玄曾寫詩贊道:“般若池邊止渴時,山瓢一吸樂何支。塵塵煩惱俱消歇,無限清涼說向誰!”歷史上般若泉水多做入朝貢品,深受佛門重視。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臺山,住在菩薩頂,非般若泉水而不飲,至今還留有茶廳痕跡。許多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們,常將泉水裝進瓶里,帶到遠方。送給親人。當地人叫“萬水泉”,極言其水源充足,長流不息。近年來,經科學家初步考證,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之效,確系稀有的珍貴礦泉水,為飲用及醫(yī)藥用水難得佳品,學者名流曾賦予“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稱。為開發(fā)五臺山特產資源,,根據有關方面的建議,現已開始修復般若泉水亭,配制各種冷熱飲料、保健食品,以滿足廣大游客、朝圣者的需要。

  殊像寺坐鳳林谷口,面對梵仙山,風景優(yōu)雅。該寺創(chuàng)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間和萬歷年間重修,與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候寺并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又為青廟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氣的寺院,F占地面積為六千四百平方米,計有殿堂樓房五十余間。寺內正中文殊閣,殿闊五間,重檐歇山頂,是五臺山臺懷上心區(qū)最大的殿宇。寺內康熙御制殊像寺碑文載:“茲殊像禪寺,開基臺畔,結宇山阿。谷邇鳳林,環(huán)千巖之紫翠。堂臨鹿苑,俯萬壑之煙霞。峰曰梵仙,望層巒于天際。泉稱般若,落清澗于云中。殿有金容,因名殊像。天人肅穆,群瞻龍象之尊。儀度莊嚴,共禮狻猊之座。青蓮妙相,琉璃光映于林瑞。碧樹幽棲,鐘磐聲聞于嶺外!庇纱丝梢,殊像寺確為一處勝境。

關于介紹五臺山的導游詞(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五臺山的導游詞(通用17篇)

    首先先贊嘆大家,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今天要踏上前往五臺山的旅途,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曾發(fā)過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無上利益福德。...

  • 五臺山景區(qū)導游詞范文(通用15篇)

    五臺山因有五座頂如平臺的山峰而得名。五座臺頂巍峨高峻,各有各的特點,但都如詩如畫,風光秀麗。境內山環(huán)水繞,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氣候涼爽,從古迄今一直為;理想的游覽與避暑圣地。五臺山佛教起源于東漢,為中國佛教發(fā)祥地之一。...

  •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通用15篇)

    而產生苦的來源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這是人體及心理現象構成問題的認識,就如“有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而想要的不是真正需要的”,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很好的詮釋了在南瞻部洲娑婆世界的眾生都在為這為那去最求即使知道...

  • 五臺山的優(yōu)秀導游詞(通用20篇)

    殊像寺在五臺山懷鎮(zhèn)西南0.5千米處,因寺內供奉著文殊菩薩而得名。它創(chuàng)建于東晉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毀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萬歷年間(1573-1620)又予重修,寺內有重修碑記。...

  • 五臺山的導游詞500字(通用20篇)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五臺山旅游區(qū)。我是導游李敏楠。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我的家鄉(xiāng)――河北省蔚縣,面積為21883公頃,屬恒山余脈,有東、西、南、北、中5個突出的山峰,為區(qū)別于山西五臺山,稱小五臺山。...

  • 五臺山導游詞范文(通用30篇)

    在《文殊師利涅盤經》中記載到文殊菩薩是古印度舍衛(wèi)國梵得婆羅門教貴族的兒子,經神人指點出家求法,皈依于釋迦文佛門下,在佛涅盤后四百五十年于大雪山為五百信徒演講十二部經因其辯才第一故人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后唐代宗李豫在平定完...

  •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范文(精選28篇)

    五座高山巍然屹立在天邊,被薄如蟬翼的霧籠罩著,朦朧,隱約,飄渺,就如虛幻一般。近了,更近了,來到山腳下,抬頭望去,五座高山直插云霄,給人一種神秘而有親近的感覺。這就是五臺山。...

  •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通用23篇)

    佛教之美:那么佛教的基本教義到底是什么,四圣諦《四真理》:苦、集、滅、道,現實世界中充滿了痛苦《佛主認為人生有八苦,肉體遭受的四種苦:生、老、病、死,精神遭受的苦:怨憎、求不得、愛別離,對自己永恒追求而得不到產生的苦:五...

  • 五臺山導游詞(通用30篇)

    北齊是五臺山佛教的第一個興盛時期!豆徘鍥鰝鳌份d,北齊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稅,以供(五臺)山眾衣藥之資”,五臺山寺院發(fā)展到200余所,現在五臺山可考的北齊寺院還有近40所。...

  • 2023五臺山導游詞(通用28篇)

    我和媽媽去五臺山旅游。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坐了一夜的汽車,窗外漆黑一片,我睡了一路。天亮了,我醒來一看,哇!雄偉壯觀的高山展現在我面前。五臺山到了!我們去了許多寺廟,有萬佛閣、菩薩頂、顯通寺、鎮(zhèn)海寺等等。...

  • 五臺山的導游詞500字(通用17篇)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qū)五臺縣,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譽中外,有此殊榮,一是,這里是我國最早建寺的地區(qū)之一,而且從古至今,這里的寺僧在規(guī)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記載,這...

  • 五臺山的導游詞700字(精選17篇)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qū)五臺縣,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譽中外,有此殊榮,一是,這里是我國最早建寺的地區(qū)之一,而且從古至今,這里的寺僧在規(guī)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記載,這...

  • 五臺山導游詞(通用26篇)

    首先先贊嘆大家,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今天要踏上前往五臺山的旅途,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曾發(fā)過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無上利益福德。...

  • 關于五臺山導游詞(精選27篇)

    北齊是五臺山佛教的第一個興盛時期!豆徘鍥鰝鳌份d,北齊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稅,以供(五臺)山眾衣藥之資”,五臺山寺院發(fā)展到200余所,現在五臺山可考的北齊寺院還有近40所。...

  • 五臺山導游詞(精選29篇)

    游客們大家好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qū)五臺縣,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譽中外,有此殊榮,一是,這里是我國最早建寺的地區(qū)之一,而且從古至今,這里的寺僧在規(guī)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

  • 山西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