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寺院導游詞(精選3篇)
法門寺寺院導游詞 篇1
法門寺位于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zhèn)。始建于東漢末年,發(fā)跡于北魏,起興于隋,鼎盛于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
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從地涌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并”,在沉寂了1120xx年之后,2499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法門寺始建于東漢末年恒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景區(qū)由山門廣場、佛光大道、法門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眾多藝術佛像、園林雕塑小品等幾部分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學、政治、藝術等方面的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
山門廣場區(qū)域面積約15萬平方米,由佛光門、般若門、菩提門及圓融門4部分組成。此區(qū)域涵蓋酒店、素食餐飲、大唐禪茶、講經堂、旅游精品購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電瓶車租賃等配套實施一應俱全。山門廣場建筑設計風格大氣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寓意著我們眾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的過程。
穿過圓融門我們就步入了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長1230米,寬108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是一條成佛之道,同時又是景區(qū)的景觀主軸。佛光大道分別設有經幢、菩薩,等景觀,它是按佛教“五時判教”而設,我們將山門比喻為“此岸”(現世),佛光大道接引眾生通過“五時判教”到達“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國),這樣一輪回即為一大度。同時佛教中講究因緣所生法,大道內兩側的10尊菩薩是為佛之因,佛是為菩薩之果。
法門寺寺院導游詞 篇2
法門寺,位于寶雞市扶風縣以北約10公里的法門鎮(zhèn),始建于東漢末年。這座唐代的“皇家寺廟”,因安置了佛教界至高圣物——佛祖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如今的法門寺分為兩部分:唐代風格的舊址建筑群(法門寺院和珍寶館)與令人爭議的新建文化景區(qū)。你可以從舊址買票入內,也可以在新建的文化景區(qū)西側的山門廣場買票進入。
作為游客,如果想看遍法門寺的全部珍寶,那么舊址的法門寺院內的地宮、珍寶館以及文化景區(qū)內的合十舍利塔等這三個地方都要走一遍,因為三枚“影骨”(用玉石按照真骨的形狀和大小而特制的,起到保護真骨的目的)存放在地宮中;出土的唐王朝皇室供佛的珍寶,在珍寶館內展出;而最為珍貴的“佛指(真身)舍利”,則被安放在文化景區(qū)最東側的合十舍利塔內,這座新建的建筑,某年不幸的被評為十大最丑建筑之首。
如果你是從文化景區(qū)西側的山門廣場進入景區(qū),那么呈現在你眼前是長約1公里的佛光大道,大道兩旁站立著十尊閃耀著金光的巨大菩薩雕像,大道東側的盡頭就是合十舍利塔,大道上有觀光車可以乘坐,30元往返,招手即停。佛祖指骨舍利,只在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周末和重大節(jié)假日才對外放開放。
文化景區(qū)的西南邊就是法門寺院和珍寶館。寺院內的真身寶塔下,就是發(fā)現“佛指舍利”的地宮,如今在地宮中可以近距離觀賞三枚“影骨”。從地宮出來,你還可以在清凈的寺院中隨意逛逛,寺院中有鐘鼓樓,大雄寶殿和放生池等,都是典型的唐代風格建筑。
在旁邊的珍寶館(也稱博物館)內,展出了地宮出土的文物精品。你能夠觀賞到唐皇室供佛的上百件珍寶,件件都讓人為之驚嘆。其中有:安放舍利的八重寶函、十二環(huán)錫杖、純金塔、漢白玉靈帳、秘色瓷、皇帝使用的茶具等等。這些珍寶有的是用純金打造,有些珍寶的制作工藝已經失傳,有的是全世界僅有的,體現了當時唐帝國的極度富有和皇室禮佛的一片誠心。
法門寺周邊有餐飲和住宿服務,多數游客會選擇返回西安住宿。在文化景區(qū)西側附近有家佛光閣大飯店,可以在這里吃到特色素食,不過價格很不便宜。在舊址附近有快餐可以選擇,或者你也可以自帶干糧。
法門寺寺院導游詞 篇3
法門寺,位于寶雞市扶風縣以北約10公里的法門鎮(zhèn),始建于東漢末年。這座唐代的“皇家寺廟”,因安置了佛教界至高圣物——佛祖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如今的法門寺分為兩部分:唐代風格的舊址建筑群(法門寺院和珍寶館)與令人爭議的新建文化景區(qū)。你可以從舊址買票入內,也可以在新建的文化景區(qū)西側的山門廣場買票進入。
作為游客,如果想看遍法門寺的全部珍寶,那么舊址的法門寺院內的地宮、珍寶館以及文化景區(qū)內的合十舍利塔等這三個地方都要走一遍,因為三枚“影骨”(用玉石按照真骨的形狀和大小而特制的,起到保護真骨的目的)存放在地宮中;出土的唐王朝皇室供佛的珍寶,在珍寶館內展出;而最為珍貴的“佛指(真身)舍利”,則被安放在文化景區(qū)最東側的合十舍利塔內,這座新建的建筑,某年不幸的被評為十大最丑建筑之首。
如果你是從文化景區(qū)西側的山門廣場進入景區(qū),那么呈現在你眼前是長約1公里的佛光大道,大道兩旁站立著十尊閃耀著金光的巨大菩薩雕像,大道東側的盡頭就是合十舍利塔,大道上有觀光車可以乘坐,30元往返,招手即停。佛祖指骨舍利,只在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周末和重大節(jié)假日才對外放開放。
文化景區(qū)的西南邊就是法門寺院和珍寶館。寺院內的真身寶塔下,就是發(fā)現“佛指舍利”的地宮,如今在地宮中可以近距離觀賞三枚“影骨”。從地宮出來,你還可以在清凈的寺院中隨意逛逛,寺院中有鐘鼓樓,大雄寶殿和放生池等,都是典型的唐代風格建筑。
在旁邊的珍寶館(也稱博物館)內,展出了地宮出土的文物精品。你能夠觀賞到唐皇室供佛的上百件珍寶,件件都讓人為之驚嘆。其中有:安放舍利的八重寶函、十二環(huán)錫杖、純金塔、漢白玉靈帳、秘色瓷、皇帝使用的茶具等等。這些珍寶有的是用純金打造,有些珍寶的制作工藝已經失傳,有的是全世界僅有的,體現了當時唐帝國的極度富有和皇室禮佛的一片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