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報國寺導(dǎo)游詞(精選8篇)
峨眉山報國寺導(dǎo)游詞 篇1
報國寺四周楠樹蔽空,紅墻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煙裊裊,磬聲頻傳。此寺坐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對鳳凰堡,后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恰似一只美麗、吉祥,朝陽欲飛的金鳳凰。山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就象左右門衛(wèi),守護著這座名山寶剎。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玉藩手書。正殿懸有“寶相莊嚴”匾。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lián)“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只“金鳳凰”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
橫匾“普照禪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個意思:佛教稱峨眉山為“大光明山”,晝有神奇的佛光出現(xiàn),夜有萬盞圣燈來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邊“鶴駐云歸”,意為鶴停下了,云歸山岫,喻指清涼靜地,含有道家韻味。大門上的聯(lián)語:“獨思喻道,敷坐說經(jīng)。”前者是說靠自己的思維明白佛經(jīng)的道理,就是佛學(xué)講的“獨覺”境界。后句是說高僧大德鋪設(shè)好法座向弟子講經(jīng)說法。
整個寺廟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畝,一院一景,層層深入,蔚為壯觀。佛教協(xié)會的許多大型法會都在這里舉行。這里接待過許多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以及外國名人、佛教團體。報國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寺內(nèi)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顯雄偉自然。寺內(nèi)藏經(jīng)樓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態(tài)生動大方,是件珍貴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層的紫銅塔,塔身鑄有4700多個佛像,還刻有《華嚴經(jīng)》全文,故名“華嚴塔”,也是一件貴重文物。報國寺門口,新建一亭,掛有明嘉靖年間圣積寺所鑄的一口大鐘。鐘高2.3米,重10余噸,敲鐘時聲聞30余里,當時因在晚上敲,故名“圣積晚鐘”。
報國寺還設(shè)有峨眉山文物管理所,收藏各種陶瓷玉石、文獻字畫、金屬器皿和戰(zhàn)國時代出土的兵器、工器等。
峨眉山報國寺導(dǎo)游詞 篇2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小李,導(dǎo)游。今天我們要去參觀峨眉山,它在國內(nèi)外都很有名。
還有一個關(guān)于峨眉山的傳說:從前,峨眉縣西門外有一座西坡廟。有一年,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畫家來了,他和廟里的一個和尚交情很好。后來老畫師和和尚告別,走的時候給了和尚四幅畫,叫和尚放在一個盒子里,拿出來掛起來要7749天。但是和尚覺得把這么好的畫放在盒子里很可惜,就把四幅畫掛了。有一天,他出門回來,看到四個女孩,看著眼熟。后來發(fā)現(xiàn)那些女孩是墻上的畫。
他立即去追她,因為她的姐妹們跑得很快,他只抓到了第四個姐妹。見四姐脫不開身,她大叫:“大姐,二姐,三姐,快來救我!”三姐妹見四姐被和尚拽著,就罵:“這和尚真不害羞!”因為四姐離得遠,只聽到“不害羞”幾個字,以為姐姐們在罵她,臉紅了,慚愧了,立馬變成了一座山峰。和尚突然不見了女孩,但一座山出現(xiàn)在他面前,心里想,你變成山我就等著你,反正我放不下你。三姐妹見四姐成了山,也成了三座山等著她。后來和尚死在了山邊,成了瓷羅漢,還在守護著山。人們在那里建了一座寺廟,叫做“瓷佛寺”。四姐妹變成四座山峰,每一座都比另一座更美。后來人們把切片里的“E”字改寫成山邊的“E”字。姐姐叫大峨山,二姐叫二峨山,三姐叫三峨山,四姐叫四峨山。到現(xiàn)在,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還肩并肩,只有四個峨山相隔一定距離。
峨眉山風景很美。有多少文人墨客來訪,留下的詩文和痕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數(shù)不勝數(shù)。唐代詩人李白說:“蜀中仙山多,峨眉難敵!泵鞔娙酥芎榉Q贊說:“三僧之美,天下第一。為什么要下海找蓬萊?”當代作家郭沫若寫峨眉山是“世界名山”;峨眉山也被稱為“美麗的峨眉”。古往今來,峨眉山一直是拜佛、觀光、科學(xué)考察和休閑療養(yǎng)的勝地。幾千年來,峨眉山香火繚繞,游人不絕,韻味無窮。
游客們,峨眉山到了。請帶上您的行李,我們將出發(fā)去觀光。旅游期間,請不要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保護環(huán)境,享受仙境般的峨眉山。
峨眉山報國寺導(dǎo)游詞 篇3
報國寺布局雅致,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等五重殿堂。主要供奉有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陀菩薩、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十八羅漢等諸佛菩薩像及思摩、本空、離欲等祖師像近六十尊,造像生動莊嚴。其中,有從緬甸迎回大小玉佛二十三尊,其中接引佛高達四米,重十余噸,實為珍稀文物。目前,在國內(nèi)寺院中,擁有緬玉佛像數(shù)量之多,佛像之大,尚屬罕見! ≈信d本寺的住持、百歲高僧離欲上人,為禪門宗匠。
鑒于末法時期,凈土法門更為契時契機,四十年代在成都弘法,即興建“離欲念佛堂”,廣度有緣。并以持戒修行,凈化身心;以慈悲濟世,培植福德(離欲上人遺方)。修福修慧,自行化他,樹立優(yōu)良道風,F(xiàn)任住持昌臻法師繼承上人遺愿,興建能容納二百人念佛的“離欲念佛堂”,每年定期舉行佛七。興建面積二千余平方米的教學(xué)大樓一座,每年舉辦“凈宗弘法人才培訓(xùn)班”,面向全國四眾弟子,專修凈宗經(jīng)論(昌臻法師文集),培養(yǎng)了一批弘法人才。為滿足居士們的要求,先開辦“念佛安養(yǎng)院”,繼興建“離欲念佛苑”,為居士們提供安度晚年、清凈念佛和臨終助念的道場。
同時,本寺一直堅持以多種形式開展弘法利生活動。如:舉行佛法通俗講座,與兄弟寺院協(xié)同舉辦“禪凈共修營”、“佛法與人生研討會”,出版佛學(xué)書刊等。并長期舉辦助學(xué)、扶貧、救災(zāi)、放生、修路等活動。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宗教界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shè)的先進集體”。現(xiàn)在,報國寺已成為道風樸實淳良,專修專弘凈土宗的清凈道場,被譽為遠近聞名的“蜀中凈土”和朝拜觀光的勝地。
峨眉山報國寺導(dǎo)游詞 篇4
峨眉山報國寺位于峨眉山麓,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廟、峨眉山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動的中心。四川峨嵋山的眾多寺廟里,報國寺是入山的門戶,是游峨眉山的起點。
報國寺四周楠樹蔽空,紅墻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煙裊裊,磬聲頻傳。此寺坐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對鳳凰堡,后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恰似一只美麗、吉祥,朝陽欲飛的金鳳凰。
報國寺山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就象左右門衛(wèi),守護著這座名山寶剎。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玉藩手書。正殿懸有“寶相莊嚴”匾。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lián)“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只“金鳳凰”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橫匾“普照禪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個意思:佛教稱峨眉山為“大光明山”,晝有神奇的佛光出現(xiàn),夜有萬盞圣燈來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邊“鶴駐云歸”,意為鶴停下了,云歸山岫,喻指清涼靜地,含有道家韻味。大門上的聯(lián)語:“獨思喻道,敷坐說經(jīng)。”前者是說靠自己的思維明白佛經(jīng)的道理,就是佛學(xué)講的“獨覺”境界。后句是說高僧大德鋪設(shè)好法座向弟子講經(jīng)說法。
夏季的報國寺尤為清幽,沒有人強行讓你上香、捐款,有的只是那些布滿青苔的小路和煙霧繚繞的香爐,隨著一聲聲鐘聲敲擊,峨眉山的清凈在這里完全體現(xiàn)。
峨眉山報國寺導(dǎo)游詞 篇5
這里還有一副禪聯(lián):“覺樹開曇花,三世諸佛,慈光普照大千世界同登彼岸;峨眉長靈芽,七尊如來,哀憐攝受億萬眾生共證菩提!薄坝X樹”即“菩提樹”,“曇花”即“優(yōu)曇花”,為無花果類,這里指祥瑞之花!叭婪稹奔催^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佛!氨税丁奔础澳汀保褪欠鸾掏綀A寂。佛教認為人包括肉體和靈魂兩個部分,修成正果的人,死后靈魂不滅,要到另一個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办`芽”,泛指具有靈性的花木!叭鐏怼保础罢嫒纭,指佛所說的“絕對真理”。也就是循此真理達到佛的覺悟!皵z受”,佛以慈心攝取眾生!捌刑帷奔从X悟。整個意思是:菩提樹開著祥瑞的花,三世佛的慈光照耀著整個世界眾生,一起到達極樂境界;峨眉長著有靈性的植物,七尊如來佛哀憐接受了億萬眾生,幫助他們覺悟。左壁掛有“七佛偈”木屏四條,是我國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書,是一件珍貴的文物。左邊是“吟翠樓”,上懸蔣介石1935年在峨眉寫的“精忠報國”橫匾,右邊的客房,叫“待月山房”。
峨眉山報國寺導(dǎo)游詞 篇6
七佛殿后,以觀音塑像為主,結(jié)合歷史故事、民俗文化,塑造了一組群像。觀音又叫觀世音,與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佛經(jīng)說,觀世音菩薩能顯現(xiàn)多種化身,說法救度眾生。你看他右手舉楊枝,左手傾凈瓶,婷婷玉立龍頭之上,左右金童玉女,飄然立于荷葉之上。金童旁是戒裝裹身的趙子龍,再旁為東、南天王,手執(zhí)琵琶、寶劍。玉女旁是美髯飄拂的關(guān)云長,再旁為西、北天王,執(zhí)傘、握蛇。另外還有“羅漢伏虎”、“蒲公采藥”,最高處是“唐僧師徒取經(jīng) 像”。群像右側(cè)還有一龕,供奉漢白玉雕刻的藥師佛坐蓮像。藥師佛又稱大醫(yī)王,他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相傳他在成佛時曾發(fā)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眾生疾苦,治無明痼疾,令一切眾生身心安樂。
最后一殿為普賢殿。供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梵語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普賢因廣修“十大行愿”,又稱“大行愿王”!霸浮笔抢硐耄靶小笔菍嵺`。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所以將他供于最后一殿。殿門上寫著“金粟莊嚴便是菩薩住處;曇花燦爛照徹納子愛心。”意思是用金黃色裝飾的殿堂,是普賢菩薩的住處;優(yōu)曇花燦爛的光輝,照透了禪僧的愛佛之心。還有一副聯(lián)語:“普濟有情,愿王垂慈,宛向峨眉尋妙諦;賢德無量,眾生瞻仰,靈冥空寂悟禪心!鄙下(lián)是說普賢菩薩在峨眉山留下慈悲,普遍幫助眾生求得解脫的真理;下聯(lián)是眾生瞻仰菩薩的無限賢德,在空靈寂靜時感悟參禪的清靜寂定心境。普賢殿樓上為“藏經(jīng)樓”,是保存經(jīng)卷的地方。
峨眉山報國寺導(dǎo)游詞 篇7
從報國寺右,沿公路上行1公里就是伏虎寺。那座高大的木質(zhì)斗拱“伏虎寺”牌坊下面,有一條虎溪,水聲潺潺,迂回林中。溪上橫架著“虎浴”、“虎溪”、“虎嘯”三道廊橋。整潔的石級曲徑,將把你們引入密林深處。你們看,這片桫欏樹,是大型木本蕨類植物,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古老植物。由于地球歷史的變遷,桫欏幾乎全部毀滅,在峨眉山復(fù)雜地形的庇護下,這片桫欏樹得以保存至今。林間野花,送來陣陣芳香;溪中流水,奏出動聽的旋律。瞧!眼前紛飛的蝴蝶一晃就不見蹤影。啊,原來它停在樹枝上了,就象一片枯葉,使你不能辯認,這就是珍稀動物--枯葉蝶。過了“虎嘯”橋,便是一片楠林,濃蔭蔽天,高坡處矗立著“布金林”牌坊。“布金林”是僧人根據(jù)佛經(jīng)故事取的。穿過牌坊就是“虎溪精舍”了,即伏虎寺。相傳寺為唐時開建的,宋紹興年間因這里有虎為患,士性和尚建“尊勝幢”以鎮(zhèn),從此虎患消除,故僧人將寺取名伏虎寺。還有一說寺后虎頭山形如伏虎,寺因山而得名。明末改為藥師殿,后毀于火。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建,規(guī)模宏大,稱為入山第一大觀。
第一殿彌勒殿,中供彌勒塑像,左右兩廂為四大天王塑像,左邊為東方持國天王,手抱琵琶,次為南方增長天王,手執(zhí)寶劍;右邊是西方廣目天王,手握紅傘,次為北方多聞天王,手捏青龍。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四大天王手持四物,象征“風調(diào)雨順”。
彌勒殿后為韋馱塑像。
第二殿普賢殿,供普賢菩薩。背龕供阿彌陀佛立像。
第三殿大雄寶殿,游客們請靜一靜,殿中正在做佛事活動,做佛事念的詞和唱的腔,稱佛教音樂。你們閉著眼睛聽,這音樂悠揚、清靜、肅穆、莊嚴,似乎將把你帶入一種遠離塵囂的佛國凈土的境界。好了,現(xiàn)在我們觀看龕內(nèi)供的釋迦牟尼三身佛像!叭怼睘椤胺ㄉ怼、“報身”、“應(yīng)身”。法身是本來之身,報身是通過修持得到的名位,應(yīng)身是為適應(yīng)某種場合應(yīng)化成某種身份。
左龕供文殊,右龕供普賢。左右兩廂為十八羅漢。后龕供觀音菩薩。
峨眉山報國寺導(dǎo)游詞 篇8
沿普賢殿石階而下,至七佛殿右側(cè),是峨眉山佛教協(xié)會,再下至大雄殿右側(cè),為新建的“祗園”,是接待國內(nèi)外佛教團體和講經(jīng)的地方。通過隔墻圓門,便是“花影亭”,里面有池有亭,有珍貴的花木。步入其中,勞倦頓清,心靜神安。再步出彌勒殿前,左有1993年新建的鐘樓、法物流通處,右有鼓樓和茶園。整個寺廟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畝,一院一景,層層深入,蔚為壯觀。佛教協(xié)會的許多大型法會都在這里舉行。這里接待過許多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以及外國名人、佛教團體。報國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xiàn)在請隨我到對面的鳳堡鐘亭參觀。
這里叫鳳凰堡,鳳凰堡周圍碑刻群列,有《我眉山全景圖》、《般若波羅密心經(jīng)》、康有為書的《十里桃花》、劉光弟書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還有何紹基、趙熙等名人的墨跡。沿之字形坡道上去,便見紅柱六角重檐鐘亭,亭額懸“圣積晚鐘”橫匾。“圣積晚鐘”原為“峨眉山十景”之一。今圣積寺已不存在,里面的銅鐘是明代嘉靖年間別傳禪師募資鑄造。高2.3米,唇徑2米,唇厚10厘米,重12.5噸,鐘唇為12缺荷葉形。該鐘曾懸掛在南門外的圣積寺內(nèi)。早晚撞擊,聲音宏亮,半夜撞擊,15公里內(nèi)也能聽見。佛教認為鐘聲可以“警醒頑愚”。聽見鐘聲可以自我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規(guī)正自己的行為。所以寺里的鐘頗有講究。這口銅鐘便是峨眉山的佼佼者,被譽為“巴蜀鐘王”,是一件很珍貴的文物。好了,現(xiàn)在請游客們前去伏虎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