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四川西昌邛海導游詞(精選6篇)
精選四川西昌邛海導游詞 篇1
邛海,屬更新世早期斷陷湖,形成于距今約180萬年前,因“邛都夷”在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漢書》、《后漢書》分別以“邛池澤”和“邛河”之名而載入史冊。唐代以后民間普遍稱邛海,文人雅士多稱邛池!赌现兄尽吩疲“邛都縣(今西昌)東南數(shù)里有邛河,縱廣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魚,長一二丈,頭特大,遙視如戴鐵釜然。”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游歷邛海,《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述邛海有“珍珠無數(shù)”,“惟大汗自欲時,則命人采之。”體現(xiàn)了邛海悠久的文化。
邛海,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城區(qū)東南5公里處。西為素稱“川南勝景”的瀘山,雅礱江支流安寧河相隔;東接與昭覺縣之間的界山;南為螺髻山北坡低山;北至西昌市區(qū)所在的東、西河谷地;形似蝸牛出殼。南北最長11.5公里,西北寬1.5公里,西南寬5.3公里,平均寬2.7公里,東西最寬5.5公里。岸線長35公里。邛海的面積,《西昌市志》載1940年代以后,最大面積為31平方公里,1957年航測為30.1平方公里;《涼山州志》所載面積為29.3平方公里(與1987年涼山州地名辦公告同)。由于官壩河、鵝掌河等山溪河大量泥石進入邛海,湖面逐年在縮小。據(jù)20xx年代西昌市政府制定的《西昌市邛海湖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實施方案》,按湖泊水位1510.3米計,湖面面積27.87平方公里。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
精選四川西昌邛海導游詞 篇2
邛海是一個迷人的地方,這里四季如春,風景如畫,是一個旅游休閑的好地方!
邛海的水清澈透明,恬靜秀美。遠望水面,煙波浩淼,美麗極了!
邛海說它是海,其實它是個高原內(nèi)陸湖。邛海的東面群山相依,西面水天相接,海水碧藍碧藍的,水天一色,蔚為壯觀。邛海的天可真藍啊!晴空萬里,天上沒有一絲云彩。太陽金燦燦的,陽光灑在海面上,把海水畫出了粼粼金光,就像天上的仙女灑落的一把把碎金。
我們買了一袋草莓,這可是成都冬天沒有的喔!在海邊的一個亭子里坐了下來。一邊看著優(yōu)美的風景,聽著海浪拍打堤壩的聲音,一邊品嘗著那鮮紅、甜甜的草莓,可真愜意啊!
從高處向邛?矗龊>拖褚恢痪薮蟮奈伵#P踞在西昌市中。邛海很大,這只蝸牛當然也很大啦!
邛海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讓人回味無窮,好似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的一幅巧奪天工的自然畫卷。
精選四川西昌邛海導游詞 篇3
西昌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他的美麗就在于他有一個美麗的邛海,當你走進邛海第一眼你會看見一面銀光閃閃的大境子,各種船在湖面上慢慢的駛過,后面還跟著一條長長的尾巴。邛海每天都有許多爺爺?shù)节龊_呩烎~,每一次都有收獲,邛海水面上不時還有一些活潑可愛的小魚在湖面上不停的跳躍,邛海真像位姑娘在化妝。
邛海的四周長滿了楓樹,遠遠望去,楓樹就像大地上一層黃色的地毯,秋風一吹,樹葉發(fā)出“沙沙的聲音”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在太陽的照耀下,那挨挨擠擠的黃色楓葉隨風微微顫抖,像美麗的蝴碟在空中翩翩起舞。
邛海對面有一個小魚村,你一走進小魚村你就會聞到燒烤的味道,原來這里是一個美食街。小魚村的右邊是游樂場,游樂場里有碰碰車,海盜船……,小孩子們就可以在里面盡情地玩耍。
邛海你真美,真不愧豎際AAA級旅游城市啊!
精選四川西昌邛海導游詞 篇4
邛海為一斷陷湖,屬史前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斷陷形成。湖泊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北面與西昌市區(qū)相連。湖岸東西陡峭、南北平緩,特別是北部與城區(qū)之間,有一約50公平方公里的廣闊平原,構(gòu)成湖盆糧食、蔬菜及其它經(jīng)濟作物的主產(chǎn)區(qū)。
邛海處于則木河壓扭性斷裂帶上,該斷裂帶南起普格縣以南,順則木河,越過瀘山東麓邛海湖濱,沿西昌城西部與安寧河隱伏斷裂交接,其走勢為東南——西北向,延長75公里以上。此斷裂活動頻繁,最易引發(fā)地震。邛海處在西部牦牛山與東南部螺髻山的谷地中。兩山之間的支脈瀘山又成為邛海與安寧河的分水嶺。
螺髻山,地跨普格、西昌、德昌兩縣一市。彝語稱安哈波,意為五百里山峰和五指山峰,因其主峰高聳入云,直插九霄,形似青螺,宛若玉髻而得其美名——螺髻山。據(jù)《西昌縣志》記載:“大螺髻山,穹窿崔嵬,拔地千霄,共水綿綿迤邐如長虹,亙一百七十余里。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20xx年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瀘山,位于邛海之西濱,山巒奇秀,古木參天。漢晉時,西昌建越嶲郡,又因瀘山踞水狀若青蛙,故《水經(jīng)注》稱為“蛙嶲山”。唐宋兩朝,流經(jīng)西昌的安寧河稱“瀘水”。山以水名,蛙嶲山改名瀘山,沿用至今。光福寺、三教庵、觀音閣等掩映其中,但聞鳥語蟬鳴、鐘磬悠揚、誦經(jīng)隱約。全國惟一一個研究單一民族、單一社會形態(tài)的專題性博物館——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也坐落在這里。瀘山以幽靜勝,山幽、林幽、廟幽。林中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蒼松翠柏,古木參天,虬葛莽藤,遮天蔽日,有兩千年歷史的十大“巴蜀樹王”之一的九龍漢柏。密林深處,高低錯落地露出梵宇、佛宮十余座,古剎殿宇因地就勢,各據(jù)幽境,巍峨壯觀,雕梁畫棟,素有“川南勝境”之稱。
精選四川西昌邛海導游詞 篇5
邛海,屬更新世早期斷陷湖,形成于距今約180萬年前,因“邛都夷”在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稘h書》、《后漢書》分別以“邛池澤”和“邛河”之名而載入史冊。唐代以后民間普遍稱邛海,文人雅士多稱邛池。《南中志》云:“邛都縣(今西昌)東南數(shù)里有邛河,縱廣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魚,長一二丈,頭特大,遙視如戴鐵釜然。”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游歷邛海,《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述邛海有“珍珠無數(shù)”,“惟大汗自欲時,則命人采之。”體現(xiàn)了邛海悠久的文化。
邛海,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城區(qū)東南5公里處。西為素稱“川南勝景”的瀘山,雅礱江支流安寧河相隔;東接與昭覺縣之間的界山;南為螺髻山北坡低山;北至西昌市區(qū)所在的東、西河谷地;形似蝸牛出殼。南北最長11.5公里,西北寬1.5公里,西南寬5.3公里,平均寬2.7公里,東西最寬5.5公里。岸線長35公里。邛海的面積,《西昌市志》載1940年代以后,最大面積為31平方公里,1957年航測為30.1平方公里;《涼山州志》所載面積為29.3平方公里(與1987年涼山州地名辦公告同)。由于官壩河、鵝掌河等山溪河大量泥石進入邛海,湖面逐年在縮小。據(jù)20xx年代西昌市政府制定的《西昌市邛海湖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實施方案》,按湖泊水位1510.3米計,湖面面積27.87平方公里。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
邛海是高原半封閉大淡水湖,終年無冰凍。水源補給水源以地表徑流為主,湖周沖積扇層間地下水為主、喀斯特裂隙水次之。周邊數(shù)條山溪河支流如鳥爪狀注入其中,尤以官壩河、鵝掌河為大,匯流面積3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2億立方米。降水直接補給,多年平均湖面降水量2650萬立方米。湖泊補給系數(shù)9.97,多年平均徑流深76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2億立方米,湖水滯留時間834天。水位僅1米左右。
精選四川西昌邛海導游詞 篇6
各位貴賓,大家好!歡迎來到西昌。說起西昌,很多人都會浮想聯(lián)翩,"航天城"、"月城"、"小春城"等一個個名字就會閃現(xiàn)出來。好,下面就讓我們開始西昌之旅,去認識這座美麗的城市。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環(huán)繞,冬暖夏涼,惠風和暢的美麗城市。一枚枚運載火箭從這方神奇的土地升騰,象劃破蒼穹的利劍把一顆顆衛(wèi)星送向太空。這就是有著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員面積,54萬人口,海拔1500米,蜚聲中外的中國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區(qū)首府。據(jù)史載,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她便是祖國西南邊陲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漢朝時,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詔征服這里后,把它改名為建昌。 1720xx年,清朝雍正年間,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榮昌盛,故改名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歲月中,曾演繹過司馬相如的開疆拓荒,諸葛亮的獵獵南征,楊升庵的淺吟低唱,馬可波羅的異域探奇,"彝海結(jié)盟" 的千古絕唱。
從名字的演變中,我們知道了西昌悠久的歷史。同樣從名字中,我們還可以知道西昌的特點。昆明有春城之稱,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譽,這里的氣候絲毫不遜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氣溫攝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也在攝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溫度卻不過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謂:"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除了宜人的氣溫,西昌明媚的陽光也讓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時間可達2400多小時,尤其是冬季,一踏進西昌的土地,陽光、藍天、白云頓時令人心曠神怡,近年開展的攀西陽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說到陽光,免不了要說說月光。西昌有一個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氣象景觀,清風、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們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較高,又沒有污染,所以空氣的能見度特別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潔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來歷,至于 "航天城"就無須多言了。自然是這里有蜚聲中外的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它已成為我國高科技的象征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她的開發(fā)和發(fā)展前景以及整個地區(qū)資源開發(fā)的帶動作用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中央領(lǐng)導曾指出:"西昌是國家的門面,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中國有一句古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那么今天我們就做一回仁、智雙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瀘山、邛海在等著我們。
現(xiàn)在我們就行駛在通往邛海、瀘山景區(qū)的路上。邛海、瀘山景區(qū)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譽為川南勝境。瀘山因其蒼翠黛色,并且靠近瀘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稱),所以取名為瀘山瀘山是一座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身的景區(qū)。古人用松、風、水、月四字來概括瀘山的風景,如果覺得這四個字太抽象的話,那么下面這幅對聯(lián)可謂形象而貼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齊明;松濤聲,海濤聲,聲聲相應。自古名山古剎不分家,有這樣的風光,當然少不了道觀寺廟。不過瀘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純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這樣三教和諧共處一山的現(xiàn)象是不多見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說法在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 年在瀘山修建了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更是為這座名山錦上添花。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這里還處于奴隸社會時期,1956年實行民主改革后,涼山社會形態(tài)可謂一步跨千年,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這座博物館保存了大量關(guān)于這方面的實物和資料,為我們認識、了解這一巨大變遷提供了條件,同時,我們還可以了解到?jīng)錾揭妥宓臍v史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況。
進入博物館前須登上29臺階,它象征著涼山從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館建成的1985年間20xx年的奮斗歷程。博物館門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涼山之鷹",他是彝族歷史上的一位英雄—— 支格阿龍,是一位和后羿一樣的英雄。
第一個展廳是序廳,包括涼山的地理概貌、涼山彝族的來源及涼山的歷史沿革幾個部分。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總面積六萬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xx至2500米,總?cè)丝?380萬,其中彝族160余萬,另外還有漢、藏、回、傈傈等十四個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它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是一種古老的音節(jié)文字。據(jù)記載,涼山彝族的主要來源是 70年代以前,由云南昭通一帶遷入的"古侯"、"曲涅"兩個部族繁衍而來。除此之外,最早有戰(zhàn)國時期氐?quot;旄牛種"的南遷,中期有唐朝時南詔的"烏、白二蠻"的北遷,后期有明清時由云貴渡江而來的部族。自秦朝開始,歷朝歷代均在涼山設(shè)置郡、縣,涼山還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個展廳介紹的是社會生產(chǎn)力,從這里陳列的大量實物及圖片可以看到,涼山彝族地區(qū)的生產(chǎn)力十分低下,耕種還屬于原始的刀耕火種。社會分工還十分模糊,畜牧業(yè)和手工業(yè)都還未從農(nóng)業(yè)中分離出來,商業(yè)也還處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階段。
接下來的展廳介紹的是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奴隸制的社會形態(tài)在涼山持續(xù)了二千多年,森嚴的等級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據(jù)血緣關(guān)系,所有社會成員被分為五個等級,即茲莫、諾合、曲諾、嘎加、嘎西,這些名稱都是彝語的音譯,都有各自的含義。茲莫,在彝語中是權(quán)力的意思,漢語稱之為土 司,是受朝廷冊封的官員。諾合,彝語中是"黑色的群體"的意思,漢語稱之為黑彝。這兩個等級都是貴族階層,屬于統(tǒng)治階級。曲諾、即白彝,屬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屬于奴隸階級,他們毫無人身權(quán)利,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chǎn),象牲畜一樣可以被任意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