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精選9篇)
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 篇1
進入大門即是一條寬闊的長長的甬路,構(gòu)成大院的中軸線,甬路上有形式各異、建筑精美的5座門樓。從南向北門樓逐漸升高,寓意為“步步高升”,而每道院門都是3級臺階,寓意為“連升三級”。道路東西兩邊各有五進院落。東院為內(nèi)宅,有內(nèi)賬房、候客室、書房、鴛鴦廳、內(nèi)眷住房等,現(xiàn)在陳列著楊柳青年畫、泥塑、木雕、磚雕及天津民俗,細細觀覽,十分有趣。西邊的院落為接待貴賓的大客廳、暖廳、大戲樓、祠堂等,現(xiàn)已基本恢復了原有陳設(shè)。與內(nèi)宅相比,這里建筑用材更為考究,做工更為精細。大客廳院內(nèi)有高近5米的大天棚,可擋風避雨,當年從鎮(zhèn)外很遠就能看到。大戲樓寬敞華麗,可供200人聽戲飲宴,是華北民宅中最大的戲樓,京劇名家孫菊仙、譚鑫培等都曾在此獻藝,其中花靈格扇全部是楠木原色,精雕細刻,極為華貴。西院的西邊還有三進院落,是私塾先生教書及其他的專用房,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
尊美堂
隨著年代的變遷,樹大招風,時至民國后期,早先以“尊美堂”為首的四大門分成了大小近20個小堂。后世子弟中,雖有勤勉上進,刻意經(jīng)營的,但大多是紈绔子弟,吃喝玩樂,寄生度日!白鹈捞谩钡闹鞒质瞬粌H注重家產(chǎn)的積累,更善于擴大勢力,結(jié)交權(quán)貴,他的夫人就是當時兩廣總督張之洞的侄女。他還先后被李鴻章和慈禧接見過。有四品官銜。民國以后到新中國成立,石家游手好閑之輩竟有盜竊祖墓變賣揮霍之事,最終結(jié)束了石家二百年的興發(fā)史。
“尊美堂”有著“津西第一家”;“華北第一宅”的美譽。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民宅。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從設(shè)計;無論是精密還是宏大,完全可以和山西的“喬家”,“王家”媲美。這一具有典型北方四合院就是以建筑的精美而聞名于世。它那垂花迎門是宮廷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中的絕學,顯示著其豪華高貴。它那三道垂花門的門樓都是精雕細刻,門柱石鼓上的“八駿圖”和“丹鳳朝陽“由兩位巧石匠干了一年,耗銀500兩。石家的祖先在朝期間考察了各種各樣的宅第,結(jié)合了王宮官邸與大戶民宅的建筑形式,就地繪制了藍圖,在正式起地基時還從北京高薪請來幾十位建筑高手,動用了囤積50年之久的上等磚石木材,耗資白銀幾十萬兩,工期達三年之久,修繕將近幾十年,終于完成了在民居史上的一次壯舉,顯示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建筑之科學精巧,智慧之高超絕倫。
長廊回廊
石家大院的長廊回廊大約有800米,它的故事聽也聽不完。要是您來到了楊柳青的石家大院,不僅會聽到和看到石家的興衰,要是趕巧在街上興許還能碰上石家的后代,聽聽他們口中有關(guān)石家的故事呢。
整個石家大院,現(xiàn)辟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邕M石家大院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大青方磚鋪就的長甬道。甬道的東側(cè),原是石氏家族的起居寢室,現(xiàn)今是展品陳列區(qū),陳列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歷代杰作和磚雕藝術(shù)品。甬道西側(cè),主要有花廳、戲樓、佛堂等建筑,是石氏家族會晤賓朋、娛樂消閑、誦經(jīng)禮佛的場所,現(xiàn)辟為博物館的“石府復原陳列區(qū)”。
花廳
即客廳,現(xiàn)已按照原來的陳設(shè)進行復原。與花廳一墻之隔的是戲樓,這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戲樓,造型落落大方,特別是以美輪美奐的內(nèi)部裝點著稱于世,令觀者瞠目。出佛堂,往西跨一道隔扇門,就是“天津民俗陳列館”了,這里展現(xiàn)了具用濃郁地方民間特色的楊柳青風箏、剪紙、花會道具以及婚俗等。大院建筑的內(nèi)外檐裝修,用料考究,作工精細,磚雕木刻形式多樣,是清代津沽豪富住宅常見的做法,F(xiàn)為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 篇2
石家大院是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的晚清民居群,是中國迄今保存最好、規(guī)模最大的晚清民宅建筑群。其建筑形式典雅華貴,磚木石雕精美細膩,室內(nèi)陳設(shè)民情濃厚。清光緒年建,為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之四子石元士宅第,稱尊美堂。
石家大院是石家位于石寶珩的住宅。光緒元年(1875年)動工興建,兩年后主要建筑完工,之后又不斷增擴、拆改,前后累計建設(shè)近50年,才建成一座占地6000多平米、院落15進、房屋278間的大型宅邸。有著“津西第一家”、“華北第一宅”的美譽,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民宅。垂花迎門是宮廷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中的絕學,顯示著其豪華高貴。三道垂花門的門樓都是精雕細刻,門柱石鼓上的“八駿圖”和“丹鳳朝陽“由兩位巧石匠干了一年,耗銀500兩。
進入大門即是一條寬闊的長長的甬路,構(gòu)成大院的中軸線,長廊回廊大約有800米,甬路上有形式各異、建筑精美的5座門樓。從南向北門樓逐漸升高,寓意為“步步高升”,而每道院門都是3級臺階,寓意為“連升三級”。道路東西兩邊各有五進院落。東院為內(nèi)宅,有內(nèi)賬房、候客室、書房、鴛鴦廳、內(nèi)眷住房等,現(xiàn)在陳列著楊柳青年畫、泥塑、木雕、磚雕及天津民俗,細細觀覽,十分有趣。西邊的院落為接待貴賓的大客廳、暖廳、大戲樓、祠堂等,現(xiàn)已基本恢復了原有陳設(shè)。與內(nèi)宅相比,這里建筑用材更為考究,做工更為精細。大客廳院內(nèi)有高近5米的大天棚,可擋風避雨,當年從鎮(zhèn)外很遠就能看到。大戲樓寬敞華麗,可供200人聽戲飲宴,是華北民宅中最大的戲樓,京劇名家孫菊仙、譚鑫培等都曾在此獻藝,其中花靈格扇全部是楠木原色,精雕細刻,極為華貴。西院的西邊還有三進院落,是私塾先生教書及其他的專用房。
石家遷走后,大院開始衰敗,國民黨時期曾多次在院內(nèi)駐軍,任意拆改破壞,經(jīng)過文革浩劫,大院已面目全非。1987年開始修復,于1992年作為楊柳青博物館對外開放。
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 篇3
水上公園是天津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位于市區(qū)西南,面積150多公頃,1950年興建。1989年新評為“津門十景"之一,景名“龍?zhí)陡〈?quot;,是天津市民和中外游客游樂、休息的好場所。
既叫水上公園,當然以水取勝。它的同約為陸地的1.2倍。從公園東門進園,放眼一望,頓覺視野寬闊,大處湖光水色之間,環(huán)繞著13座小島。島上翠槐綠柳,紅亭朱閣倒映水中。島間有造型優(yōu)美的拱橋、曲橋、長廊、回欄相通,更有柳岸、桃堤相連,把水面分成了東湖、西湖、南湖三大水域。游艇載著游客來往于水上,小船載著情侶蕩漾于湖心。近岸水面則浮著荷花、睡蓮。
沿堤漫步游覽園中景點,進門北側(cè)有近兩百米長廊橫臥。長廊以北是兒童運動場。沿桃柳堤西行,可到公園中心的文化廣場。隔水可望芙蓉水榭和湖濱軒。穿過五曲橋,在一座土山上有一座高27米、建筑別致的眺園亭。它是全園的制高點。登亭一望,整個水上公園的風光盡收眼底。西湖的湖心島、玉橋、琵琶島與對岸的登瀛樓遙遙相望。從眺園亭下來,向南過雙曲拱橋,經(jīng)登瀛樓、寥廓天,就可游覽公園最南部主要景點動物園。動物園中展出著異獸珍禽100多種,最為精彩誘人。猴園里,大猴、小猴攀援戲耍,爭吃游客投給的蘋果。猩猩館里,大猩猩有時對人怒吼 。兇猛的山魈也許對人作一個難看的咧嘴笑臉。非洲大象,用長鼻子卷起青草送進嘴里吃著。長頸鹿高昂著頭,在欄院中給游人投來友善的目光。非洲河馬俯臥池中只露出難看的鼻子眼睛。獅虎山中的非洲獅、東北虎在籠中走來走去,偶爾怒吼一聲,似乎震得山搖地動。熊院里,笨頭笨腳的大熊直立身體,張開大嘴接食著游客丟下的面包塊兒。熊貓館里,大熊獵捧著竹枝葉嚼食著。珍禽園里,大孔雀見到穿著花衣裙的少女,便要展開羽屏與之比美,祝君吉祥。在這珍稀動物的王國里,人們將忘疲倦和煩惱。
離開動物園往回走的時候,人們也許會想,水上公園的景名為什么叫“龍?zhí)陡〈?quot;。原來這片湖水名叫青龍?zhí)?#65377;當?shù)孛耖g神話傳說是主管大青河的青龍因為給干旱的天津衛(wèi)南一帶耕去播雨,拯救百姓而觸犯了龍王,被龍王在李七莊上空斬掉龍頭,青龍的一腔清泉傾瀉在這里,形成一個碧藍的大水潭。從此人們叫它青龍?zhí)?青龍?zhí)督ǔ晒珗@后,水上諸島堆藍疊綠,水面荷葉浮翠飄香,因此景名“龍?zhí)陡〈?quot;不僅恰當,而且優(yōu)美生動。
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 篇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諸位來天津古文化街參觀游覽。1985年建成的古文化街為天津城市增添了幾許異彩,以其特有的“中國味”、“天津味”、“古味”、“文化味”吸引著來自遠來的異鄉(xiāng)游客。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后該稱“天后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天后宮就是在漕運大發(fā)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廟宇。
天后宮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公元1320xx年,坐東朝西,是天津市區(qū)目前最古老的建筑。
天后宮,從東到西,由戲樓、幡桿、山門、樓牌、前殿、正殿、藏經(jīng)閣、啟圣祠,以及分列南北的鐘鼓樓、張仙閣和配殿等建筑組成。
幡桿,在天后宮門前。據(jù)說,幡桿初立時,一方面掛燈,為往來三岔河口的漕船導航,另一方面則作為天后宮的陪襯物,使整個建筑群顯得錯落有致,氣勢不凡。后來,幡桿在農(nóng)歷每月初一、十五進香日及廟會期間,專門懸掛天后封號長幡。
山門是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組成。門額是用整磚雕刻“敕建天后宮”,這個山門是清朝乾隆年間增建的。
進得山門,迎面是木結(jié)構(gòu)的兩柱--樓式牌樓。牌樓是元、明時代天妃宮前的標志。“護國庇民”意思是“上以護國家,下以庇民生。”
在牌樓兩側(cè)的,北邊是鼓樓,右邊是鐘樓。
過牌樓,就是前殿。前殿是天妃宮最早的山門,供奉護法神王靈官和人稱“四大金剛”的“千里眼”、“順風耳”、“加善”、“加惡”。
越過前殿,就是天后宮的主體建筑正殿,正殿是敬奉天后娘娘的地方,天后娘娘中局佛龕,身披霞披,頭戴鳳冠,四位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兩旁。
穿正殿,即為藏經(jīng)閣。藏經(jīng)閣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二層樓閣,F(xiàn)為民俗博物館展廳。
在藏經(jīng)閣的后面,過甬路,為啟圣祠,即后殿。
昔日,天后宮供奉主神,當然是天后娘娘。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天后宮在漫長的歲月里,形成了佛道混雜,百神聚集的復雜情況。南北配殿供奉王三奶奶、挑水哥哥、送藥天師、白老太太、龍王、藥王諸神。
現(xiàn)在的天后宮內(nèi)兩側(cè)廂房陳列有介紹天津城、天后宮及皇會的興起和變遷,陳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及各種民俗造型(婚禮儀仗、服飾等)、清代水機等文物。
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 篇5
寧園位于天津北站以北,中山北路北側(cè),育紅路南側(cè),占地45.65公頃,水面11.7公頃。
寧園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園林景觀。公園前身系清末官立種植園。(清光緒三十二年),直隸總督袁世凱為推行新政,委派周學熙以工藝總局名義在天津北站附近籌辦種植園,(清光緒三十三年)正式開湖建園。出于在園內(nèi)為慈禧太后建造行宮的想法,園內(nèi)建筑在策劃設(shè)計上頗具匠心。“初建園時,挖湖堆山,開渠理水,設(shè)閘引水,湖水與園外金鐘河相通,宣泄得宜。園內(nèi)建屋三楹,曰鑒水軒。”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zhàn),種植園日漸荒廢。1930年(民國十九年),北寧鐵路局購得此園并規(guī)劃拓建為公園,取用諸葛亮《誡子書》“非寧靜無以致遠”之意,命名為“寧園”,并立碑于亭廊之中。公園沿襲中國古典造園的手法,在種植園原有基礎(chǔ)上,新建宏觀樓、大雅堂、志千禮堂、圖書館、四面廳、釣魚臺以及水池亭橋、長廊曲徑等古典建筑。景觀營造具有明顯的皇家園林風格:丹粱翠柱、廊檐彩繪,疊山理水、曲徑通幽。特別是20xx余米的長廊,堪與聞名世界的圓明園長廊媲美。園內(nèi)湖渠聚合相宜,以30余座拱橋、小橋貫連,沿岸遍植垂柳,樓亭錯落,回廊蜿蜒,表現(xiàn)出若隱若現(xiàn)的園林情趣和自然優(yōu)美的獨特景觀。寧園是全國鐵路系統(tǒng)第一個公園,因系北寧鐵路局產(chǎn)業(yè),亦名北寧公園。
1937年日本侵華,北寧公園東南部成為日本兵營,園內(nèi)湖心建筑被改建為日軍療養(yǎng)所,僅留西門至四面廳一條甬道為游覽路線?箲(zhàn)勝利后雖全部開放,卻未加修建,殘破不堪。
解放后,寧園歷經(jīng)數(shù)次整修,原有古典園林建筑加以保護修復,并新建舒云臺、暢觀樓、疊翠宮、電影院、花展館、致遠塔、溫泉賓館等,構(gòu)成荷芳攬勝、九曲勝境、紫閣長春、月季滿園、魚躍鳶飛、蓮壺疊翠、曲水瀛洲、靜波觀魚、俏不爭春、寧靜致遠十景,邀請名家高手撰寫楹聯(lián)匾額數(shù)十幅,詩情畫意,優(yōu)美和諧。因公園隸屬天津鐵路分局,寧園曾一度改稱“鐵路工人文化宮”、“二七公園”。
北寧公園歷經(jīng)清末、民國和解放后多次建設(shè),各個時期的景觀建筑和歷史遺存異常豐富,是我市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原貌最完整的近代公共園林。
20xx年2月,河北區(qū)委、區(qū)政府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對寧園實施提升改造工程,突出“水系、亭廊、樓閣”三大景觀特色,遵循古法,恢復舊觀,體現(xiàn)了歷史文化內(nèi)涵,再現(xiàn)了百年名園風貌。
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 篇6
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各位尊貴的客人來到八仙山旅游觀光。我是導游員某某,很高興能與大家共同渡過在八仙山這段寶貴而難得的時光。能為大家作導游服務(wù),是我們的緣分。
下面,我向各位朋友(貴賓、領(lǐng)導),介紹一下八仙山景區(qū)的概況:
(八仙山風景區(qū)位于天津市薊縣東北部,燕山山脈南側(cè),翠屏湖北岸,萬里長城橫亙景區(qū)南部,周圍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清東陵、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毗鄰?偯娣e53。6平方公里,包括神女峽、玉龍?zhí)、黑水河南山、仙姑泉、松林浴場、明安梁子、旗松臺、聚仙峰、八仙桌子、廟臺溝、石洞溝、太平溝、黃乜子、梨木臺景區(qū)等——大括號內(nèi)的內(nèi)容是原文稿刪除的)
八仙山之名來源于古代傳說。相傳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韓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乘云駕霧經(jīng)過此山上空時,發(fā)現(xiàn)了這里群峰競秀,飛瀑高懸;峽谷深邃,流水潺潺;古木參天,林海蒼茫;云霧繚繞,鳥語花香,眾八仙異口同聲稱贊道:“真乃神仙之宅也”,便降下祥云在此山中一塊方形巨石上小憩,后人便稱這塊方形巨石為“八仙桌子”,這座山也就被稱為“八仙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八仙山不僅有美麗的神話傳說,更重要的是這里有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生態(tài)旅游勝地。
從旅游觀光來看,八仙山景區(qū)有供大家觀賞的八奇:
一是奇石,八仙山景區(qū)內(nèi)有千奇百怪的石。論類型,有沉積巖、火成巖、變質(zhì)巖;論年齡,有36億年的片麻巖,18億年的石英巖;論分布,有石海、石河、飛來石;論形態(tài),有金龜石、金獅石、金猴石、金雕石、鱷魚石、青蛙石、鴿子石、將軍石、神女石、童子石;論顏色,紅黃藍白黑紫綠等各色石一應(yīng)俱全;論價值,有科學價值極高的太古界變質(zhì)巖、元古界的沉積巖,有經(jīng)濟價值很大的含金、銀銅鉛鋅礦的脈石英,有陶瓷工業(yè)用的最理想的紫陶頁巖等,八仙山真可謂一個“天然奇石博物館”。
二是奇峰,八仙山景區(qū)有崢嶸競秀的山峰,八仙山是天津地勢最高、群峰匯集的地區(qū),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其中著名的有天津市最高峰聚仙峰(1052米)、鐘鼓峰(995米)、元寶峰(978米)、駱駝峰(960米),些山峰高聳入云,接連天際,夏秋季節(jié)山峰經(jīng)常是云遮霧罩,難見廬山真面目,特別有趣的是這些山峰隨著季節(jié)的更替,而變換顏色,春季山花爛漫,夏季翠綠欲滴,秋季紅葉滿山,冬季銀裝素裹,一季一景,分外妖嬈。
三是水奇,八仙山多年平均降水量達968。5毫米,是華北地區(qū)的多雨中心,當?shù)赜幸荒?ldquo;七十二場澆陵雨”之說。降水多給八仙山帶來了生機和靈氣,夏秋季來八仙山觀水嬉水是一大享受,山崖上瀑布高懸,如彩練當空舞,著名的瀑布有石洞溝紅龍瀑布、神水峽玉龍瀑布、廟臺溝黑龍瀑布、黑龍?zhí)镀俨肌Ⅶ{魚潭瀑布、文燕溝階梯瀑布等;山腳下泉流涌出,叮咚作響,隨處可見,著名的八仙泉,仙姑泉、松花泉、冷水泉等,河谷里激流奔騰,水聲隆隆。冬春季節(jié)到八仙山石洞溝、廟臺溝、文燕溝還可以看到罕見的冰瀑布、冰河奇觀,特別是春季山桃花、杜鵑花與冰瀑布為伴的景觀,更令人稱絕。
四是林奇,八仙山景區(qū)森林茂密,覆蓋率90%以上,不少地區(qū)為100%,是華北少見的林海蒼茫、綠濤起伏的景觀。(這兒的森林起源于距今7000萬年的新生代第三紀,清朝宣統(tǒng)以前一直是古木參天、蒼松翠柏、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被列為清東陵的風水禁地,有軍隊守護,任何人不準進山樵采,柯棲息繁衍著多種野生動物,老虎、豹子、狗熊、狍子等大形動物時常出沒。宣統(tǒng)二年的,開禁以后,原始森林遭到破壞,現(xiàn)在的天然林是原始森林泯滅的地方自然萌生的原始次生林;但仍保留著原始森林生態(tài)的系統(tǒng)的特性,是地球上北半球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性植被類型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八仙山的森林還具有區(qū)系成分多,森林類型多,樹森種類多的特點,既有華北本土成分的油松、側(cè)柏、槲櫟、栓皮櫟、無寶槭即五角楓,楊柳榆白蠟,東北區(qū)萬分的蒙古櫟、糠椴、核桃楸、錦帶花、也有南方熱帶區(qū)系的黃檗即黃柏,欒樹、鹽膚木、吳茱萸、鵝耳櫪、黑棗、香椿、臭椿、苦木等,還有八仙山特有的東陵八仙花、螞蚱腿子)八仙山的天然林與人工林不同,它是由高大的喬木,矮喬木、灌木、草類、地衣苔蘚等多種成分組成,呈多層結(jié)構(gòu),并有多種高大木質(zhì)藤本植物及草類藤本植物穿插、攀緣其間,形成完整、典型的森林生態(tài),是我國北方罕見的天然植物園,游客贊譽八仙山是天津的西雙版納。
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 篇7
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世界精武之源,也是世界精武之根。精武門·中華武林園已被列入天津市規(guī)劃,是天津市20xx年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重點項目。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集國內(nèi)外武術(shù)文化交流、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影視基地于一體的世界精武文化中心和以武術(shù)為主體,集館藏、民俗、文化、武術(shù)演練、餐飲、住宿、康療、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文化旅游區(qū)。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歲月滄桑,歷史巨變,轉(zhuǎn)瞬間辛亥革命已是百年。人們不會忘記一百年前,在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領(lǐng)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政府,結(jié)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的不朽篇章。每當人們重溫起那段歷史,都會為那些為民主革命勝利不惜浴血奮斗、英勇獻身的先輩們肅然起敬!百年后的今天,當“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精神在神州大地和世界各國掀起波瀾、推崇有加時,人們不會忘記在無數(shù)先驅(qū)中的一員—--武林志士霍元甲,即孫中山先生所大力贊揚的“尚武精神”。
辛亥革命前夕,對霍元甲影響最大的是孫中山和同盟會。懷慶藥棧的掌柜農(nóng)勁蓀是追隨孫中山的中堅革命者,懷慶藥棧是孫中山設(shè)在天津的一個秘密聯(lián)絡(luò)處;粼捉Y(jié)識農(nóng)勁蓀后即成莫逆之交,接觸了進步思想,并結(jié)識了革命組織的最上層人物。,霍元甲在上海創(chuàng)辦精武體操會(現(xiàn)精武體育會),培育革命力量,以適應(yīng)大規(guī)模革命運動和改良軍事的需要。是時,精武會中已有不少同盟會成員,精武會的愛國思想為世人所接受。,孫中山先生參加了精武建會十周年紀念,并為精武紀念特刊《精武本紀》撰寫序文,并題寫了“尚武精神”的橫匾給予鼓勵。
20xx年為紀念這位著名的愛國武術(shù)家霍元甲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紀念精武會成立一百周年,為更好的將“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尚武精神傳播于世界,霍元甲的故鄉(xiāng),天津市西青區(qū)精武鎮(zhèn)小南河村,修建了傳世之作——精武門·中華武林園,以期讓后人永遠緬懷這位我國近代最著名的愛國武術(shù)家;粼琢陥@一角——百米神道霍元甲陵園一角——百米神道精武門·中華武林園規(guī)劃占地3880畝,包括精武主題組團、精武民俗文化組團、民俗文化組團、精武總部組團、精武研究教育組團、精武度假組團、生態(tài)居住組團等七大部分,計劃總投資達百億億元,分三期工程完成。在20xx年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包括霍元甲紀念館和陵園。紀念館為太極八卦型三層建筑,全面系統(tǒng)地展示了霍元甲傳奇的一生和世界各精武會創(chuàng)建發(fā)展的歷程。陵園在原址上擴建,包括觀武亭、廣場、山門、大殿、碑亭、神道、牌坊、陵墓等,建筑設(shè)計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背景,按漢代風格“林”制標準建設(shè),深切表達了世人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愛戴之情。
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 篇8
東麗湖位于市郊東麗區(qū),距市中心24公里,距港口30公里,距京津塘高速公路出口10公里,距濱海國際機場12.5公里,距國際高爾夫球俱樂部7.5公里。市級公路均可通往東麗湖。東麗湖溫泉旅游度假區(qū)占地面積22.01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4.01平方公里,水面面積8公里。湖岸周長12公里,湖水容量2200萬立方米,是杭州西湖的1.5倍。湖中盛產(chǎn)銀魚,梭魚等多種水產(chǎn),每年有10萬多只野禽在湖邊繁衍生息。這里地熱資源豐富,是中國北方地熱帶源頭,有許多地熱井出口,水溫高達97度。
盤山主峰掛月峰海拔864米,峰頂聳立著一座八角三層的塔,就是遼代統(tǒng)和年間建造,天五尺”,“一覽眾山小”等題記,回首望天明代重修的定光佛舍利塔。從掛月峰下俯瞰,修葺一新的云罩寺于綠樹環(huán)抱之中尤為奪目,頗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云罩寺曾受到過乾隆的“特批”,破格用了“皇家專色”,將屋頂?shù)刃蕹山瘘S色,這是許多寺廟所不敢企盼的。從魏武帝曹操開始,陸續(xù)有唐太宗、遼太宗、遼圣宗、清康熙等多位皇帝到盤山“巡游圣境,禮佛參禪”。但與盤山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當數(shù)乾隆,他不但發(fā)出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贊嘆,而且言行一致,28次上山。其對盤山的特別眷顧,的確超過旁人。
現(xiàn)在我們也將做為皇帝來休驗一下度假村的意境.
最新天津旅游導游詞 篇9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紹一下!
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F(xiàn)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臺、望海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
其中,獨樂寺坐落在薊縣,始建于唐,重建于公元984年,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大型木結(jié)構(gòu)樓閣建筑,樓閣中16米高的觀音菩薩,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泥塑之一。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黃崖關(guān)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臺20多座,盤旋于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yōu)美如畫。全市現(xiàn)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qū)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著名的有天后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近年來,新建的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天津科技館,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場所。天津各博物館、紀念館現(xiàn)有藏品達53萬件,其中一、二級品達1000多件。
天津的城市建筑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樸實的古建筑,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等,天津人通常把這些西洋建筑稱之為“小洋樓”。全市現(xiàn)有英、法、美、俄、意、奧、比、德等國的歷史風貌建筑870幢、156萬平方米。這些建筑都飽含著中國近代史的底蘊,具有極高的開發(fā)價值。在一座城市中,保存著大量民族風格的古建筑和如此眾多的西洋建筑,這在中國乃至世界城市中都是不多見的。故天津素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
天津傳統(tǒng)的風味食品多種多樣。有操作技藝精湛,頗為廣大群眾和外賓稱贊的“津門三絕”,即 龍嘴大茶壺、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之后,耳朵眼炸糕、貓不聞餃子于1997年被定為津門四絕之一。在最佳食品中,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知名度較高的還有:張記果仁、曹記驢肉、陸記燙面炸糕、白記水餃、芝蘭齋糕干、大福來鍋巴菜、石頭門坎素包。此外,天津的小寶栗子格外有名,其產(chǎn)品出口世界各國。天津在20世紀80年代末興建了南市食品街、旅館街、服裝街,集吃、穿、住為一體,為廣大國內(nèi)外消費者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
天津三絕:桂發(fā)祥麻花 (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糕。
幾種其他的小吃:大福來鍋巴菜、 芝蘭齋糕干、什大酥燒餅、明順齋什錦燒餅、上崗子面茶、王記麻花(又稱馓子麻花)、陸記燙面炸糕、豆香齋牛肉香圈、豆皮卷圈、白記水餃、水爆肚、老豆腐、煎燜子、煎餅馃子、花樣馃子、怪味果仁、石頭門坎素包、羅漢肚、熟梨糕。
天津有名的歷史人物:黃宗羲、海瑞、李冰、石達開、李秀成、魏勝、李自成、李廣、鄭成功、戚繼光、林則徐、詹天佑、閻應(yīng)天、夏完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