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云南玉水寨導游詞(精選3篇)
精選云南玉水寨導游詞 篇1
背上行李,遠離家鄉(xiāng),來到云南麗江上學,剛來到這人生地不熟的,也沒能去領略麗江的風光。直到這次活動,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大伙坐著公交來到了第一站——玉峰寺。
一進入寺內(nèi),便被裊裊升起的香火吸引住了,感受這屬于宗教信仰的圣地氛圍。有一位喇嘛在大殿誦經(jīng),誦讀的是藏語,雖然聽不懂,但從他虔誠的面容可以得知:自己在做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從正殿的側門穿過去,看到一張?zhí)僖紊献詾樯狭四昙o的喇嘛,他正好坐在陽光下,面目慈祥而安寧,享受這大自然饋予他的溫暖。玉峰寺有許多名貴花木,例如有含笑、山玉蘭、山茶花等,尤其是“萬朵山茶”馳名中外,我們來到萬朵山茶院,目光都被那兩棵虬枝盤曲,帶著古樸氣息的山茶吸引了。雖然還未到山茶的花期,但這并不減少我們對它美好的印象。
由于這兩個景區(qū)離得很近,所以我們便步行走去玉水寨。玉水寨是東巴教的圣地,地處山地,一眼望去十分寬闊,給人以曠達之感。步入景區(qū)我們看到那神龍三疊水和皆若空游無所依的三文魚群,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越往上走,便越能清晰的感受到泉水的清涼撲面而來,我們參拜了自然神后,走到了祭祀場,場中央有一個用石塊碓成的巨大火爐,名為“天香爐”。走廊邊上有許多的壁畫,這是東巴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世界遺留下來的寶物。
這一天下來,身心、眼界、思想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這一行真是受益匪淺。
精選云南玉水寨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今天我將帶您離開喧囂的城市,到一個充滿自然氣息與人情味的地方,那里是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圣地,到過那里的老人們說那是一個讓人眷戀的地方;年輕人說那是一個讓人對美好生活充滿憧憬的地方;我說那是一個讓人品味人生的地……。那里就是瀘沽湖------人類最后一塊母系社會的大家園。
瀘沽湖位于云南省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的地方,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在瀘沽湖畔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它應當屬于納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在經(jīng)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于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稱他們?yōu)槟λ笕,作為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在經(jīng)濟生活上,他們早出晚歸,男女共同勞動,自給自足;在文化生活上,他們除了自己本民族的原始宗教達巴教的信仰之外,還不斷接受外來文化的洗禮,喇嘛教的接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除此之外,更讓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婚姻-----阿夏走婚制,我想今天各位瀘沽湖之旅的目的也是想揭開“女兒國”神秘的面紗吧?
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后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yǎng),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為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托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征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
這種婚姻與現(xiàn)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系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
精選云南玉水寨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明清寺廟壁畫,就是著名的"麗江壁畫",或"白沙壁畫"。它是明代領主經(jīng)濟繁榮,納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的結晶。這些壁畫分布在白沙,大研鎮(zhèn),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鎮(zhèn)的十多處寺廟中,是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間陸續(xù)制作完成的。
據(jù)納西族書畫家和在瑞調(diào)查研究,束河大覺宮現(xiàn)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畫,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漢族畫家手筆,用筆精細流暢,人物性格鮮明,生動自然;白沙的大寶積宮壁畫,被認為是"麗江壁畫"的中心,保存得比較完整,在十二堵壁畫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并有漢,藏文的款識。其中有幅繪有一百個神像的大畫,中央為釋迦牟尼的坐像,上列十八尊者,兩側畫道教佛像,下端正中畫著密宗三金剛,外側畫四大天王,是漢族,藏族畫手合作的,繪制精細,用筆流暢,線條勻稱,色彩鮮明,立體感強,有臟話的風格。建于明末,清乾隆時重修的白沙大定閣壁畫,每一幅都是禪宗,密宗和道教佛像揉合在一起,人物的比例,構圖,設色,變化等都與大寶積宮有別,作者多數(shù)為納西族畫家。
但制作水平不及前期壁畫。"麗江壁畫"珍貴之出還在于,漢,藏,納西族畫家在制作中,采取了一定的寫實手法,突破宗教題材的局限,反映了當時納西族社會的一些生產(chǎn)和生活情況,如樂舞,屠豬,木作,紡織,釣魚,打鐵,砍柴,以及官吏,差役,罪犯,劊子手,旅行人等的畫像。其他如奔馳的駿馬,展翅的孔雀,盛開的荷花,牡丹,山茶,梅花等,也都非常生動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