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高清,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欧美就去鲁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dǎo)游詞 > 浙江導(dǎo)游詞 >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精選17篇)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2-07-26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精選17篇)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1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流傳千古,關(guān)于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為:“或云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于天下。”

  此時,蘭亭正在我們的面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寫詩作畫時的心境?

  一千六百多年來,蘭亭地址幾經(jīng)變遷,

  當我們來到蘭亭門前,便看見“鵝池”二字,這兩個字各成風格,“鵝”字看起來有著南方人的秀氣,而“池”字則顯得象北方漢子南洋的粗獷,人稱“父子碑”,據(jù)說是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共同書寫的。忽見鵝池中幾只白鵝悠然嬉游,頗有生趣。而王羲之書法的“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精髓就是從鵝的形體上,悟出書法的真諦。

  順著小徑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歷史的斑跡顯現(xiàn)出來。內(nèi)一石碑上書“蘭亭”二字,系清康熙手書。西側(cè)是“樂池”,臨池有“俯仰亭”。東側(cè)為流觴亭,亭內(nèi)有“曲水邀歡處”一匾,正下懸唐名畫家李公麟的《蘭亭修禊圖》。一條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鏡,在竹影樹蔭下緩緩并帶著輕快的節(jié)奏逶迤流過,流得那樣灑脫自在。 幾只時而盤旋、時而俯沖的蝴蝶,幾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構(gòu)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當年,王羲之邀約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兩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裝有酒的“觴”(酒杯),水流時急時緩,觴也就時飄時停。觴停在誰面前,誰就得寫一首詩。王羲之將所賦37首詩匯集成冊并書寫下了《蘭亭集序》,從此歷史登上了一個文人思想境界的巔峰。

  蘭亭位于紹興城西南13公里處蘭渚山下,占地面積30715平方米。這一帶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之處。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覽勝地。每當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之時,文人墨客常來這里游覽聚會。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nóng)歷三月初

  三,書圣王羲之邀請當時的文人學(xué)士孫綽、謝安等四十一人來蘭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觴,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

  第一行書”,從此蘭亭的名聲倍增,成為書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園林,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F(xiàn)在的蘭亭是

  清康熙年間根據(jù)明代嘉靖年間舊址重建的,

  1980年時又加以全面修復(fù)。現(xiàn)在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

  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nèi)外,是中國一外重要的名勝古跡,名列中

  國四大名亭之一。其內(nèi)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況:“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

  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zhèn)、樂池。

  來到蘭亭,不妨讓我來介紹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20xx年,山東瑯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縣(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歲。王羲之出生于書法世家,從小得

  到前輩書法家的指導(dǎo)。幼年時曾向他的姨媽,著名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xué)習(xí)書法。后來他博采眾長,自辟蹊徑,創(chuàng)造出研美流暢的新體。

  人們贊譽他的書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驚的神龍”。

  [各位,蘭亭的第一部分是鵝池。王羲之愛好養(yǎng)鵝人所共知,故蘭亭有鵝池一景以紀念這位大書法家。據(jù)說,山陰地方一位老道

  ,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jīng)”,他知道王羲之喜歡白鵝,于是就特地養(yǎng)了一群逗人喜愛的白鵝,王羲之路過,見白鵝羽毛白凈,形

  態(tài)優(yōu)美,不由得駐足不前,進而要求買鵝,道士說:“錢我不要,只要你寫本《黃庭經(jīng)》”。羲之欣然答應(yīng),筆走龍蛇,不過半日,

  經(jīng)成擱筆,道士已把群鵝用籠子裝好。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故事。

  進大門,穿過修竹小徑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現(xiàn)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著兩個大字:“鵝池”。這是蘭亭中有關(guān)王羲之的第一塊碑石

  。相傳王羲之當年在紹興做官,一天正當他興致勃勃書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

  他的兒子王獻之順手提筆一揮,續(xù)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2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這次蘭亭之旅。我姓胡,大家可以叫我小胡,也可以叫我胡導(dǎo)。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聞名世界的書法圣地----蘭亭。全世界共有七個蘭亭,分別在北京、寧波、日本等地。但作為書法圣地的蘭亭卻在紹興。

  蘭亭位于浙江紹興西南13公里處蘭渚山下,占地面積30.715平方米。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草,漢代又設(shè)過驛亭,蘭亭的名稱由此而來。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nèi)ビ忻涅Z池看看吧,那里有許多可愛的大白鵝,經(jīng)常會在水里游來游去,或在水里休息,或優(yōu)雅的疏理著羽毛,姿態(tài)不一,非常漂亮。相傳當年王羲之在紹興當官,一天正當他生機勃勃在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時,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他的兒子王獻之續(xù)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在書法史上被稱為著名的“父子碑”。

  游客們,接下來我們?nèi)ビ瓮嬷男√m亭吧。小蘭亭內(nèi)有塊大石碑,上刻“蘭亭”二字,為清康熙皇帝手書,此碑經(jīng)無數(shù)游覽者撫摸稍平,因此這塊碑叫“軍民碑”。文革動亂時期,此碑被砸成三截,雖經(jīng)修被,仍可見破損痕跡,其中“蘭”字缺尾,“亭”字缺頭,但古韻猶存。

  今天的游覽即將結(jié)束,祝游客們旅途愉快,有機會再來紹興蘭亭,再見!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3

  蘭亭是著名的書法圣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于此,東漢時建有驛亭,蘭亭由此得名。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2位文人雅士在蘭亭舉行了曲水流觴的盛會,并寫下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王羲之被尊為書圣,蘭亭也因此成為書法圣地。歷史上,蘭亭原址幾經(jīng)興廢變遷,現(xiàn)蘭亭是嘉靖年間郡守沈啟根據(jù)明嘉靖時蘭亭的舊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園林建筑的風格。現(xiàn)在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nèi)外,是中國一外重要的名勝古跡,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其內(nèi)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況:“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zhèn)、樂池。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小邵歡迎各位朋友來到我們美麗的紹興,今天我們要游玩的景點是蘭亭,

  知道蘭亭很多人都是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家說對不對?其實在1600多年前,蘭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談詩論畫的地方了,后來由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使蘭亭更加聞名于世,甚至聞名于海外,那當然了,游蘭亭,得首先知道蘭亭的主人——王羲之。

  今天來到蘭亭.講到王羲之,在這兒,把請允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王羲之.王羲之,他出生(303—361)年,字逸少,原籍山東瑯玡人,后居于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于書香門第,七歲時拜書法家衛(wèi)夫人為師,一直到十二歲,起先他練的是正楷,就是用正體的筆劃把文字寫出來,在她年紀較大時,他開始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后人將他的書法稱之為“如天上的浮云受驚的神龍”被尊稱為“書圣“,王羲之48歲任會稽內(nèi)史,在公元353年,邀請當時41位有名的書法家舉行了一種活動,稱之為—修契,眾人喝酒賦詩,匯詩成集,王羲之是即興揮毫,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這也是他書法藝術(shù)的頂峰,一直流傳到今天,此序被譽為中國書法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后因生病辭官,享年58歲,現(xiàn)葬于嵊州金庭。

  各位游客大家前面看到就是我們景區(qū)的門樓了,大家把手中的票準備好,我們即將進入景區(qū),大家看到我們比起以往變化蠻大的,

  目前,蘭亭的總面積是30000多平方米,距離紹興12公里,不過再過一年可能就是現(xiàn)代蘭亭了,先蘭亭在投資擴建到后來的4—5倍,資金為8600萬元。

  蘭亭中有三寶,第一是鵝池碑,當年王羲之在任會稽內(nèi)史時,曾在這寫鵝池兩字,不過不巧剛寫了一個鵝字,由于圣旨到了,沒法子皇命大于天嗎,擱筆接旨,當時他的兒子王獻之看父親出去了,就提筆寫了一個池字,因此此碑上的兩字各有千秋,鵝字瘦長,池字肥大,由于是出自兩人之手的緣故,現(xiàn)今稱此碑為父子碑,或二王碑。第二寶是蘭亭碑,據(jù)說秦始皇到這里來種過蘭花,漢代呢又在這里設(shè)過驛站,所以稱為蘭亭,此碑有明顯的破痕,因為文革的時候紅衛(wèi)兵的破壞,現(xiàn)在的蘭亭碑蘭字缺尾亭字缺頭。

  很多人看到這路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現(xiàn)在科技這么好,為什么沒有修不完整,原因有二:讓后人明白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性,記住這一歷史教訓(xùn),另一個是他的兩個字是康熙皇帝所寫,但是現(xiàn)在咱們可以仔細看這兩字,已有明顯的痕跡上來了,這是因為有許多游人聽到這兩個字是康熙寫的,就要去摸一下,單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可以的,由于這個原因碑有被稱為“君民碑”。

  在此碑斜對面就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三,王羲之及41位詩人舉行了曲水流觴的地方了。“曲水流觴”之俗它是我國古代把除病根的一種儀式,遠在秦漢、甚至更早就有了到了漢代,才確定是個節(jié)。每逢這一天平民百姓,帝王后妃都要舉行這種活動后來漸漸變成了現(xiàn)在的臨水宴飲。那么當時王羲之舉行的“曲水流觴”就是派生出來的一種習(xí)俗,當時42位詩人在活動之后坐在水渠旁邊,在上游放置酒杯,任期隨流而下,杯停在誰的前面那誰就得座詩,故稱之,當時眾多詩人當眾,11人作詩兩首,15人作詩一首,其余都被罰酒,王羲之當年就是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據(jù)傳,過了此活動以后,王羲之也曾想寫出比這序更好的作品但一直無法超越。在流觴亭里面有一幅扇形圖,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活動情景,1981年,三月初三,浙滬兩省的27位書法家云集蘭亭,建議建立“蘭亭書會”82年經(jīng)浙江文聯(lián)批準正式成立一因此現(xiàn)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舉辦蘭亭書法節(jié),中外書法家都要來此,飲酒詠詩。情況更勝當年。

  第三寶就是蘭亭的鎮(zhèn)園之寶——御碑亭,此碑正反面都有書文,正面是康熙皇帝寫的《蘭亭序后面是1751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寫的一首即事詩,正面《蘭亭序》28行,324字,其中最為精華的是20個之字,各有不同,每個字的筆畫字型都沒有相似之處,此碑完整無缺,在這里原來住著幾個醫(yī)師,是他們的功勞,此碑有兩個皇帝的書文砸了豈不可惜,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涂成白墻。

  在上面寫下了毛澤東的語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一面寫了“毛澤東的送瘟神”詞。因此得以保留完整。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在碑的一邊就是王右軍祠,此祠以王羲之的官銜命名的,在里面分別有廊宋元明清的各個朝代的臨摹本,其中最像的是馮承素所臨摹的神龍本,那么王羲之的真跡現(xiàn)在在哪兒呢?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當年李世民非常喜歡書法,就命令人去盜取,去世的時候下了詔書說死后要一同埋葬,所以我們現(xiàn)在在這看到的是臨摹本.

  在蘭亭每年還會舉行一年一度的蘭亭書法節(jié),同時在景區(qū)附近還專門開設(shè)了書法藝術(shù)學(xué)校,假如您對書法趕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去那邊參觀參觀,當然也可以去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各位團友,時間過得好快,很快我們的蘭亭書法之行即將結(jié)束,但愿各位在這兒旅游同時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文化修養(yǎng),同時小陽希望各位可以再次來我們紹興玩,祝大家旅途愉快!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5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導(dǎo)游周時賢,大家可以叫我周導(dǎo)。歡迎大家到蘭亭景區(qū)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扔垃圾。望能在蘭亭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紹興蘭亭的概況:想必大家都已知道蘭亭是著名的書法圣地, 在曲水流觴活動中王羲之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稱為了書圣,蘭亭也因此成為了書法圣地,也成為歷代書家朝圣之地。整個景區(qū)概括起來講有四大特色,分別是:景幽、事雅、文妙、書絕。

  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鵝池。相傳王羲之非常的愛鵝,愛寫鵝字,還自己養(yǎng)鵝。在紹興民間流傳著一個抄經(jīng)書換取白鵝的故事,由此可見王羲之是多么愛鵝!同時鵝的體態(tài)很優(yōu)美,特別是游水的時候,對王羲之研究書法很有幫助,如《蘭亭序》中20個之字的寫法就是根據(jù)鵝的姿態(tài)演變來的。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點:曲水流觴。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條之字形的曲水,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點,但它卻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圍坐在曲水兩邊,他們在酒杯里斟上一點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作詩,詩不成則要罰酒三杯 。 這次活動共賦了37首詩,匯集成《蘭亭集序》。如今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都要舉行中國蘭亭書法節(jié),中外許多書法家云集蘭亭參加書會、朝拜書圣,舉行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活動。

  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蘭亭最重要的一個景點:御碑亭。亭中的碑我們稱之為祖孫碑,正面是康熙皇帝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這塊碑已有300多年歷史了,是清代原碑。此碑高6.8米,寬2.6米,重18噸,三萬六千斤,祖孫兩代皇帝同刻一碑,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堪稱國寶,是蘭亭的鎮(zhèn)亭之寶了。

  走上惠風亭便是景區(qū)的出口了, 是仿造明清時期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建筑風格而建,分為古硯街、蘭坊和水街,大家不妨去逛一逛!記住1小時以后,我們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小邵歡迎各位朋友來到我們美麗的紹興,今天我們要游玩的景點是蘭亭,

  知道蘭亭很多人都是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家說對不對?其實在1600多年前,蘭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談詩論畫的地方了,后來由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使蘭亭更加聞名于世,甚至聞名于海外,那當然了,游蘭亭,得首先知道蘭亭的主人——王羲之。

  今天來到蘭亭.講到王羲之,在這兒,把請允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王羲之.王羲之,他出生(303—361)年,字逸少,原籍山東瑯玡人,后居于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于書香門第,七歲時拜書法家衛(wèi)夫人為師,一直到十二歲,起先他練的是正楷,就是用正體的筆劃把文字寫出來,在她年紀較大時,他開始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后人將他的書法稱之為“如天上的浮云受驚的神龍”被尊稱為“書圣“,王羲之48歲任會稽內(nèi)史,在公元353年,邀請當時41位有名的書法家舉行了一種活動,稱之為—修契,眾人喝酒賦詩,匯詩成集,王羲之是即興揮毫,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這也是他書法藝術(shù)的頂峰,一直流傳到今天,此序被譽為中國書法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后因生病辭官,享年58歲,現(xiàn)葬于嵊州金庭。

  各位游客大家前面看到就是我們景區(qū)的門樓了,大家把手中的票準備好,我們即將進入景區(qū),大家看到我們比起以往變化蠻大的,

  目前,蘭亭的總面積是30000多平方米,距離紹興12公里,不過再過一年可能就是現(xiàn)代蘭亭了,先蘭亭在投資擴建到后來的4—5倍,資金為8600萬元。

  蘭亭中有三寶,第一是鵝池碑,當年王羲之在任會稽內(nèi)史時,曾在這寫鵝池兩字,不過不巧剛寫了一個鵝字,由于圣旨到了,沒法子皇命大于天嗎,擱筆接旨,當時他的兒子王獻之看父親出去了,就提筆寫了一個池字,因此此碑上的兩字各有千秋,鵝字瘦長,池字肥大,由于是出自兩人之手的緣故,現(xiàn)今稱此碑為父子碑,或二王碑。第二寶是蘭亭碑,據(jù)說秦始皇到這里來種過蘭花,漢代呢又在這里設(shè)過驛站,所以稱為蘭亭,此碑有明顯的破痕,因為文ge的時候紅衛(wèi)兵的破壞,現(xiàn)在的蘭亭碑蘭字缺尾亭字缺頭。

  很多人看到這路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現(xiàn)在科技這么好,為什么沒有修不完整,原因有二:讓后人明白文化大ge命的破壞性,記住這一歷史教訓(xùn),另一個是他的兩個字是康熙皇帝所寫,但是現(xiàn)在咱們可以仔細看這兩字,已有明顯的痕跡上來了,這是因為有許多游人聽到這兩個字是康熙寫的,就要去摸一下,單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可以的,由于這個原因碑有被稱為“君民碑”。

  在此碑斜對面就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三,王羲之及41位詩人舉行了曲水流觴的地方了!扒饔x”之俗它是我國古代把除病根的一種儀式,遠在秦漢、甚至更早就有了到了漢代,才確定是個節(jié)。每逢這一天平民百姓,帝王后妃都要舉行這種活動后來漸漸變成了現(xiàn)在的臨水宴飲。那么當時王羲之舉行的“曲水流觴”就是派生出來的一種習(xí)俗,當時42位詩人在活動之后坐在水渠旁邊,在上游放置酒杯,任期隨流而下,杯停在誰的前面那誰就得座詩,故稱之,當時眾多詩人當眾,11人作詩兩首,15人作詩一首,其余都被罰酒,王羲之當年就是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據(jù)傳,過了此活動以后,王羲之也曾想寫出比這序更好的作品但一直無法超越。在流觴亭里面有一幅扇形圖,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活動情景,1981年,三月初三,浙滬兩省的27位書法家云集蘭亭,建議建立“蘭亭書會”82年經(jīng)浙江文聯(lián)批準正式成立一因此現(xiàn)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舉辦蘭亭書法節(jié),中外書法家都要來此,飲酒詠詩。情況更勝當年。

  第三寶就是蘭亭的鎮(zhèn)園之寶——御碑亭,此碑正反面都有書文,正面是康熙皇帝寫的《蘭亭序后面是1751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寫的一首即事詩,正面《蘭亭序》28行,324字,其中最為精華的是20個之字,各有不同,每個字的筆畫字型都沒有相似之處,此碑完整無缺,在這里原來住著幾個醫(yī)師,是他們的功勞,此碑有兩個皇帝的書文砸了豈不可惜,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涂成白墻。

  在上面寫下了毛澤東的語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一面寫了“毛澤東的送瘟神”詞。因此得以保留完整。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在碑的一邊就是王右軍祠,此祠以王羲之的官銜命名的,在里面分別有廊宋元明清的各個朝代的臨摹本,其中最像的是馮承素所臨摹的神龍本,那么王羲之的真跡現(xiàn)在在哪兒呢?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當年李世民非常喜歡書法,就命令人去盜取,去世的時候下了詔書說死后要一同埋葬,所以我們現(xiàn)在在這看到的是臨摹本.

  在蘭亭每年還會舉行一年一度的蘭亭書法節(jié),同時在景區(qū)附近還專門開設(shè)了書法藝術(shù)學(xué)校,假如您對書法趕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去那邊參觀參觀,當然也可以去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各位團友,時間過得好快,很快我們的蘭亭書法之行即將結(jié)束,但愿各位在這兒旅游同時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文化修養(yǎng),同時小陽希望各位可以再次來我們紹興玩,祝大家旅途愉快!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7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小邵歡迎各位朋友來到我們美麗的紹興,今天我們要游玩的景點是蘭亭,

  知道蘭亭很多人都是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家說對不對?其實在1600多年前,蘭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談詩論畫的地方了,后來由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使蘭亭更加聞名于世,甚至聞名于海外,那當然了,游蘭亭,得首先知道蘭亭的主人——王羲之。

  今天來到蘭亭.講到王羲之,在這兒,把請允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王羲之.王羲之,他出生(303—361)年,字逸少,原籍山東瑯玡人,后居于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于書香門第,七歲時拜書法家衛(wèi)夫人為師,一直到十二歲,起先他練的是正楷,就是用正體的筆劃把文字寫出來,在她年紀較大時,他開始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后人將他的書法稱之為“如天上的浮云受驚的神龍”被尊稱為“書圣“,王羲之48歲任會稽內(nèi)史,在公元353年,邀請當時41位有名的書法家舉行了一種活動,稱之為—修契,眾人喝酒賦詩,匯詩成集,王羲之是即興揮毫,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這也是他書法藝術(shù)的頂峰,一直流傳到今天,此序被譽為中國書法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后因生病辭官,享年58歲,現(xiàn)葬于嵊州金庭。

  各位游客大家前面看到就是我們景區(qū)的門樓了,大家把手中的票準備好,我們即將進入景區(qū),大家看到我們比起以往變化蠻大的,

  目前,蘭亭的總面積是30000多平方米,距離紹興12公里,不過再過一年可能就是現(xiàn)代蘭亭了,先蘭亭在投資擴建到后來的4—5倍,資金為8600萬元。

  蘭亭中有三寶,第一是鵝池碑,當年王羲之在任會稽內(nèi)史時,曾在這寫鵝池兩字,不過不巧剛寫了一個鵝字,由于圣旨到了,沒法子皇命大于天嗎,擱筆接旨,當時他的兒子王獻之看父親出去了,就提筆寫了一個池字,因此此碑上的兩字各有千秋,鵝字瘦長,池字肥大,由于是出自兩人之手的緣故,現(xiàn)今稱此碑為父子碑,或二王碑。第二寶是蘭亭碑,據(jù)說秦始皇到這里來種過蘭花,漢代呢又在這里設(shè)過驛站,所以稱為蘭亭,此碑有明顯的破痕,因為文革的時候紅衛(wèi)兵的破壞,現(xiàn)在的蘭亭碑蘭字缺尾亭字缺頭。

  很多人看到這路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現(xiàn)在科技這么好,為什么沒有修不完整,原因有二:讓后人明白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性,記住這一歷史教訓(xùn),另一個是他的兩個字是康熙皇帝所寫,但是現(xiàn)在咱們可以仔細看這兩字,已有明顯的痕跡上來了,這是因為有許多游人聽到這兩個字是康熙寫的,就要去摸一下,單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可以的,由于這個原因碑有被稱為“君民碑”。

  在此碑斜對面就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三,王羲之及41位詩人舉行了曲水流觴的地方了。“曲水流觴”之俗它是我國古代把除病根的一種儀式,遠在秦漢、甚至更早就有了到了漢代,才確定是個節(jié)。每逢這一天平民百姓,帝王后妃都要舉行這種活動后來漸漸變成了現(xiàn)在的臨水宴飲。那么當時王羲之舉行的“曲水流觴”就是派生出來的一種習(xí)俗,當時42位詩人在活動之后坐在水渠旁邊,在上游放置酒杯,任期隨流而下,杯停在誰的前面那誰就得座詩,故稱之,當時眾多詩人當眾,11人作詩兩首,15人作詩一首,其余都被罰酒,王羲之當年就是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據(jù)傳,過了此活動以后,王羲之也曾想寫出比這序更好的作品但一直無法超越。在流觴亭里面有一幅扇形圖,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活動情景,1981年,三月初三,浙滬兩省的27位書法家云集蘭亭,建議建立“蘭亭書會”82年經(jīng)浙江文聯(lián)批準正式成立一因此現(xiàn)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舉辦蘭亭書法節(jié),中外書法家都要來此,飲酒詠詩。情況更勝當年。

  第三寶就是蘭亭的鎮(zhèn)園之寶——御碑亭,此碑正反面都有書文,正面是康熙皇帝寫的《蘭亭序后面是1751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寫的一首即事詩,正面《蘭亭序》28行,324字,其中最為精華的是20個之字,各有不同,每個字的筆畫字型都沒有相似之處,此碑完整無缺,在這里原來住著幾個醫(yī)師,是他們的功勞,此碑有兩個皇帝的書文砸了豈不可惜,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涂成白墻。

  在上面寫下了毛澤東的語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一面寫了“毛澤東的送瘟神”詞。因此得以保留完整。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在碑的一邊就是王右軍祠,此祠以王羲之的官銜命名的,在里面分別有廊宋元明清的各個朝代的臨摹本,其中最像的是馮承素所臨摹的神龍本,那么王羲之的真跡現(xiàn)在在哪兒呢?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當年李世民非常喜歡書法,就命令人去盜取,去世的時候下了詔書說死后要一同埋葬,所以我們現(xiàn)在在這看到的是臨摹本.

  在蘭亭每年還會舉行一年一度的蘭亭書法節(jié),同時在景區(qū)附近還專門開設(shè)了書法藝術(shù)學(xué)校,假如您對書法趕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去那邊參觀參觀,當然也可以去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各位團友,時間過得好快,很快我們的蘭亭書法之行即將結(jié)束,但愿各位在這兒旅游同時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文化修養(yǎng),同時小陽希望各位可以再次來我們紹興玩,祝大家旅途愉快!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8

  蘭亭,位于紹興西南蘭渚山,是中國浙江紹興的重要文化古跡和旅游勝地。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王獻之等40多位名士在此舉辦修禊集會,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而蘭亭也因此而著名。

  晉朝的紹興是一線大都市(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上海),全國經(jīng)濟文化中心,永和九年,會稽內(nèi)史兼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2位國家軍政高官在蘭亭舉行盛會,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名揚海內(nèi)外,是著名的魏晉風流朝圣地、書法圣地。

  蘭亭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chǎn),王羲之的蘭亭修禊和《蘭亭集序》開啟中國山水園林、中國山水文學(xué)、行書書法三大藝術(shù)門類,蘭亭文化是魏晉風度和玄學(xué)思想的核心組成,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xiàn)蘭亭根據(jù)明嘉靖時蘭亭的舊址重建,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nèi)外,是中國重要的名勝古跡,其內(nèi)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括:"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zhèn)、樂池。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古代春天的修禊日),四十多位東晉的明星應(yīng)東道主會稽內(nèi)史王羲之的邀請,亮相于會稽山陰城的蘭亭,飲酒、寫詩、觀山、賞水,魏晉以來顯赫的家族差不多都到齊了:王家、謝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東晉曠達、清雅、飄逸、玄遠的時代氣質(zhì)使得這次聚會完全喪失了政治色彩,哪怕組織者王羲之是會稽市長,哪怕參與者大多是會稽和建康的軍政大腕。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9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書法圣地——蘭亭。

  蘭亭位于紹興城西南13公里處蘭渚山下,占地面積30715平方米。這一帶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之處。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覽勝地。每當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之時,文人墨客常來這里游覽聚會。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書圣王羲之邀請當時的文人學(xué)士孫綽、謝安等四十一人來蘭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觴,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從此蘭亭的名聲倍增,成為書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園林,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F(xiàn)在的蘭亭是清康熙年間根據(jù)明代嘉靖年間舊址重建的。1980年時又加以全面修復(fù),F(xiàn)在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nèi)外,是中國一外重要的名勝古跡,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其內(nèi)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況:“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zhèn)、樂池。

  來到蘭亭,不妨讓我來介紹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20xx年,山東瑯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縣(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歲。王羲之出生于書法世家,從小得到前輩書法家的指導(dǎo)。幼年時曾向他的姨媽,著名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xué)習(xí)書法。后來他博采眾長,自辟蹊徑,創(chuàng)造出研美流暢的新體。人們贊譽他的書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驚的神龍”。]

  [各位,蘭亭的第一部分是鵝池。王羲之愛好養(yǎng)鵝人所共知,故蘭亭有鵝池一景以紀念這位大書法家。據(jù)說,山陰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jīng)”,他知道王羲之喜歡白鵝,于是就特地養(yǎng)了一群逗人喜愛的白鵝,王羲之路過,見白鵝羽毛白凈,形態(tài)優(yōu)美,不由得駐足不前,進而要求買鵝,道士說:“錢我不要,只要你寫本《黃庭經(jīng)》”。羲之欣然答應(yīng),筆走龍蛇,不過半日,經(jīng)成擱筆,道士已把群鵝用籠子裝好。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故事。 進大門,穿過修竹小徑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現(xiàn)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著兩個大字:“鵝池”。這是蘭亭中有關(guān)王羲之的第一塊碑石。相傳王羲之當年在紹興做官,一天正當他興致勃勃書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他的兒子王獻之順手提筆一揮,續(xù)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過鵝池三折石橋,便是小蘭亭。亭內(nèi)有石碑一方。上刻“蘭亭”二字,為清康熙皇帝的手書,此碑字經(jīng)無數(shù)游覽者撫摸而稍平,因此這塊碑被稱為“軍民碑”。文革動亂時期蘭亭遭到了破壞,此碑被砸成三截。雖經(jīng)修補,仍可見破損痕跡,其中“蘭”字缺尾,“亭”字缺頭,但古韻猶存。蘭亭不是一個亭子,而是一個地名,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草,漢代又設(shè)過驛亭,蘭亭的名城由此而來。全世界共有7個蘭亭,分別在北京、寧波、中國臺灣、日本等地,但真正的蘭亭在我們紹興。]

  [“曲水流觴”是蘭亭非常著名的景點。流觴亭前,一條“之”字形的曲水,中間有一塊木化石,上面刻著“曲水流觴”4個字。顯現(xiàn)了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描繪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農(nóng)歷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蘭亭雅集修禊,他們在酒杯里倒上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飲酒作詩,作不出的則要罰酒三觥,一觥相當于現(xiàn)在半斤;顒又泄灿11個人各作詩兩首,15個人各作詩1首,16個人因沒有作出詩而罰了酒,總共成詩37首,匯集成冊稱之為《蘭亭集》,推薦主人王羲之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應(yīng),趁著酒興,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后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來這里仿效王羲之,蘭亭雅集,飲酒賦詩。每年書法節(jié)都要在此舉行曲水流觴的雅集盛會。 [流觴亭是紀念流觴曲水場所,是蘭亭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亭的周圍木雕長窗,外面走廊環(huán)繞,古色古香。亭內(nèi)墻上掛著一副“流觴曲水圖”,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頭沉吟,有的舉杯暢飲,有的醉態(tài)畢露,令人叫絕。此圖是明末清初一位畫家的扇面畫作,這是按原件復(fù)制的。后面的《蘭亭后序》是當年孫綽所作,清同治年間山陰縣知事楊恩樹所書。]

  [流觴亭的東面是右軍祠,它的結(jié)構(gòu)非常巧妙。周圍環(huán)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連橋。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還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書。墨池兩側(cè)的回廊壁上嵌有后人題寫的石刻多方,大多是歷代書家臨摹《蘭亭集序》的各種版本和手跡。中間的池為墨池,它的出典是“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一語。上面的亭子稱“墨華亭”。兩側(cè)的回廊是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舉行書藝交流的場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蘭亭書會的書藝交流就在這里舉行。

  右軍祠的正廳端掛著王羲之的肖像。(這是當代畫家浙江美術(shù)學(xué)院宋宗元副院長的杰作)兩旁的楹聯(lián)是沙孟海先生所書:“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充分表達了王羲之無意仕途,悠游山水的性格。廳內(nèi)陳列著唐宋元明清書法家臨摹的各種版本的《蘭亭集序》,其中唐代馮承素的神龍本為臨摹本中最真。

  講到《蘭亭集序》,大家一定想目睹一下王羲之的真跡,但十分遺憾,難以如愿。當年王羲之《蘭亭集序》作為王家的傳家之寶,一代代往下傳,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孫智永,他出家當了和尚,便把《蘭亭集序》傳給了他的弟子辯才。辯才如獲至寶,將它藏在梁間暗檻中。這時已是唐太宗時代,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得知《蘭亭集序》在辯才的手中,便命蕭翼設(shè)計謀取真跡。

  蕭翼扮成一個窮書生,帶著二王的一些雜貼拜訪辯才,同他交了朋友。二人經(jīng)常飲酒賦詩,評論二王書畫,在酒酣耳熱之時,辯才終于透露了他藏有《蘭亭集序》的真本。蕭翼使辯才視他為“好友”而失去警覺,將《蘭亭序集》的真跡置于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間暗檻。一天蕭翼知道辯才外出,便潛入僧房,盜走了《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偷走《蘭亭集序》真跡后,來到地方官處,命令他傳辯才面叩朝廷御史。辯才到后,蕭翼對他說,他奉圣旨來取《蘭亭集序》,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手,特喚他來告別。辯才聽后,氣昏在地,驚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跡,命人摹刻翻拓,賜給他的皇子近臣。到臨終時還留下遺詔,要把《蘭亭集序》作為陪葬品,埋入昭陵。從此人們就再也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跡,但大家還是可以從各種臨摹的本子上欣賞到王羲之精美絕倫的書法藝術(shù)的。]

  各位,現(xiàn)在我們來到右軍祠后面的“御碑亭”。御碑亭為八角雙重檐,原為木結(jié)構(gòu)建筑,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內(nèi)御碑高6.8米,寬2.6米,碑厚20公分,重1.8萬公斤,為我國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集序》的全文,灑脫酣暢。碑陰為乾隆皇帝游蘭亭時寫的七律一首《蘭亭即事》。祖孫二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稱“祖孫碑”,國內(nèi)絕無僅有,可以說是國寶。“父子碑”、“君民碑”、“祖孫碑”人稱“蘭亭三絕”。

  各位游客,下面我們再去參觀蘭亭書法博物館。1988年竣工的蘭亭書法博物館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占地10畝。過溪流就是書法博物館,環(huán)境十分幽靜,真像是世外桃園。博物館是展示我國書法的悠久歷史和陳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時也可舉行書藝交流。

  為了滿足國內(nèi)外書法家表達對蘭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關(guān)部門已規(guī)劃在這里新建碑廊,現(xiàn)已有沙孟海、啟功等書法大師好日本西宮市、日本天溪會先后立了碑,大家可以從中領(lǐng)略到中外書法家的藝術(shù)風采。

  臨池十八缸是蘭亭的一個參與性景點,由十八缸、習(xí)字坪、太字碑組成。景點根據(jù)王獻之十八缸臨池學(xué)書,王羲之點大成太這一典故而來。相傳王獻之練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練了,認為已經(jīng)寫得很不錯有些驕傲,有一次他寫了一些字拿去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后覺得寫得還不好,特別是其中的一個“大”字,上緊下松,一撇一捺結(jié)構(gòu)太松,于是隨手點了一點,變成了“太”字,說“拿給你母親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說:“吾兒練了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聽后非常慚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練習(xí)書法,練完了十八缸水,長大后也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蘭亭的介紹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10

  蘭亭位于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紹興對外接待的當家景區(qū)之一。由于蘭亭地理位置正好處于紹興平原、水網(wǎng)地帶與丘陵山區(qū)的接緣之處,山地景觀與水鄉(xiāng)風貌得到充分而和諧地體現(xiàn),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風景游覽地。蘭亭所以有這么大的名氣,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風流人物的一次歷史性雅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為消災(zāi)除兇,祈求平安,常在水邊組織修禊儀式,同時作為一種水邊嬉戲的游樂。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組織“曲水流觴”活動。曲水流觴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的擊鼓傳花式的即興娛樂,不過曲水流觴比我們現(xiàn)代人多了一點自然,而少了一點人為控制,誰出節(jié)目,完全由水中漂著的觴來決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許多“港灣”式的小曲,從上游漂下的觴停在誰面前的“港灣”中,誰就得使出自己的絕活,或者事前約定的節(jié)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們約定的活動是即興作詩,詩不成就得罰酒。當時參與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徐豐之、孫統(tǒng)、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袁嶠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郗曇、王豐之、華茂、庚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華平、桓偉、王玄之、王蘊之、王渙之等十五人各得詩一首。九歲的王獻之等十六人詩句不成,各各罰酒三觴以助興。王羲之將已成之詩匯編成集,并應(yīng)眾人之邀,乘著酒興在集子之前寫了一篇324個字的序文,舉世聞名的《蘭亭序》就此誕生!短m亭序》也稱“禊帖”,還稱“臨河序”,非但文采燦然,書法藝術(shù)更是精絕,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也因此而成了歷代書法家與書法愛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園林。 蘭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觀建筑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

  鵝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質(zhì)建筑,碑上“鵝池”二字相傳為王羲之父子合寫,稱“父子碑”,又同是著名書法家,因此使此碑身價百倍。據(jù)傳,王羲之正在寫“鵝池”二字時,剛寫好“鵝”字,就聽到接圣旨的呼聲,身居當?shù)赜臆妼④姷耐豸酥斎徊桓业÷,立即擱筆接旨。其時正在父親身邊觀看的王獻之,忍不住提筆續(xù)寫了一個“池”字。碑側(cè)鵝池是紀念性建筑,除與鵝池碑相呼應(yīng)外,還同王羲之一生愛鵝有關(guān)。王羲之喜歡看鵝,喜歡寫鵝字,也喜歡養(yǎng)鵝,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書寫“道德經(jīng)”換鵝的故事,凡是與紀念王羲之有關(guān)的地方大多有鵝池建筑。

  蘭亭碑也稱小蘭亭,亭中碑刻“蘭亭”二字,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書。中間有斷痕,為文革時所遺留。80年恢復(fù)時,無論如何找不回兩字之間的一小塊碑石。雖然已經(jīng)精工相接,但旅游者總是深感遺憾,喜歡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處用手指去彌補摩畫,時間久了,“蘭亭”二字中間的殘缺部分似乎隱約重現(xiàn),蘭亭碑也就被人們戲稱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條彎彎曲曲小溪,流觴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臨水而坐,一觴一詠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觴?梢哉f,沒有當時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觴活動,就沒有《蘭亭序》的誕生,當然也不可能有蘭亭如今這樣的知名度,曲水流觴應(yīng)是蘭亭景區(qū)的靈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風雅之人仿古流觴。

  面對著曲水流觴處的建筑就是流觴亭,是紀念曲水流觴的場所,現(xiàn)建筑為清代所成。亭內(nèi)陳列曲水流觴圖、名家書作、當年曲水流觴所成詩文等。

  御碑亭在流觴亭之后,為八角重檐結(jié)構(gòu)建筑。亭內(nèi)有御碑高6.8米,寬2.6米,厚20厘米,重1.8萬公斤,是我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的《蘭亭即事》。與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樣,此碑被人們稱之祖孫碑,同為蘭亭景區(qū)的“三絕”。

  右軍祠在流觴亭的東側(cè)。右軍祠結(jié)構(gòu)巧妙,四周環(huán)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側(cè)有池,池中有亭,亭旁架橋。祠內(nèi)可觀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賞唐、宋、元、明、清墨寶。右軍祠常作為舉行各種紀念和交流活動之地,尤其是書藝交流的重要場所。

  書法博物館在御碑亭后,過溪流石板橋便是。博物館占地10畝,環(huán)境十分幽靜,是展示我國書法悠久歷史和陳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

  天章寺位于蘭渚山山腳,與蘭亭隔溪相望。現(xiàn)在的天章寺因已毀多年,很少有人專程游覽,但一些專業(yè)人士和蘭亭有特殊情感之人,仍不忘前去實地瀏覽。

  天章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曾為越中名寺。天章寺建成時間遠遠早于現(xiàn)在的蘭亭,是當時蘭亭建筑的一部分。天章寺雖然被毀,但大勢依舊,屋基完整,環(huán)境清幽,值得一游。

  蘭亭處處成景,處處幽雅,是人們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八十年代在日本當時很有影響的頂尖級畫家高山辰雄曾經(jīng)訪問過蘭亭,來紹興的目的是為寫生,原先計劃三天的行程被延長至七日,其中有一個半天完全泡在蘭亭鵝池的東側(cè)草地上。那天,高山先生在蘭亭之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之后,對陪同人員說:“沒有比這里更好的地方,讓我們什么事都別干,靜靜地坐著享受吧。”他一眼就看中鵝池東側(cè)一塊不大的草地,席地而坐,一直到公園關(guān)門他才不得不起身回到賓館。

  蘭亭本身就是很有檔次的園林杰作,而且是歷史文化含量非常豐富的園林,但對到達蘭亭游覽的人來說,除欣賞蘭亭的景觀之外,最讓人陶醉的還是蘭亭建筑之外的大量的動人故事。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11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導(dǎo)游周時賢,大家可以叫我周導(dǎo)。歡迎大家到蘭亭景區(qū)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扔垃圾。望能在蘭亭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紹興蘭亭的概況:想必大家都已知道蘭亭是著名的書法圣地, 在曲水流觴活動中王羲之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稱為了書圣,蘭亭也因此成為了書法圣地,也成為歷代書家朝圣之地。整個景區(qū)概括起來講有四大特色,分別是:景幽、事雅、文妙、書絕。

  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鵝池。相傳王羲之非常的愛鵝,愛寫鵝字,還自己養(yǎng)鵝。在紹興民間流傳著一個抄經(jīng)書換取白鵝的故事,由此可見王羲之是多么愛鵝!同時鵝的體態(tài)很優(yōu)美,特別是游水的時候,對王羲之研究書法很有幫助,如《蘭亭序》中20個之字的寫法就是根據(jù)鵝的姿態(tài)演變來的。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點:曲水流觴。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條之字形的曲水,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點,但它卻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圍坐在曲水兩邊,他們在酒杯里斟上一點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作詩,詩不成則要罰酒三杯 。 這次活動共賦了37首詩,匯集成《蘭亭集序》。如今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都要舉行中國蘭亭書法節(jié),中外許多書法家云集蘭亭參加書會、朝拜書圣,舉行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活動。

  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蘭亭最重要的一個景點:御碑亭。亭中的碑我們稱之為祖孫碑,正面是康熙皇帝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這塊碑已有300多年歷史了,是清代原碑。此碑高6.8米,寬2.6米,重18噸,三萬六千斤,祖孫兩代皇帝同刻一碑,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堪稱國寶,是蘭亭的鎮(zhèn)亭之寶了。

  走上惠風亭便是景區(qū)的出口了, 是仿造明清時期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建筑風格而建,分為古硯街、蘭坊和水街,大家不妨去逛一逛!記住1小時以后,我們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12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這次蘭亭之旅。我姓胡,大家可以叫我小胡,也可以叫我胡導(dǎo)。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聞名世界的書法圣地----蘭亭。全世界共有七個蘭亭,分別在北京、寧波、日本等地。但作為書法圣地的蘭亭卻在紹興。

  蘭亭位于浙江紹興西南13公里處蘭渚山下,占地面積30.715平方米。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草,漢代又設(shè)過驛亭,蘭亭的名稱由此而來。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nèi)ビ忻涅Z池看看吧,那里有許多可愛的大白鵝,經(jīng)常會在水里游來游去,或在水里休息,或優(yōu)雅的疏理著羽毛,姿態(tài)不一,非常漂亮。相傳當年王羲之在紹興當官,一天正當他生機勃勃在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時,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他的兒子王獻之續(xù)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在書法史上被稱為著名的“父子碑”。

  游客們,接下來我們?nèi)ビ瓮嬷男√m亭吧。小蘭亭內(nèi)有塊大石碑,上刻“蘭亭”二字,為清康熙皇帝手書,此碑經(jīng)無數(shù)游覽者撫摸稍平,因此這塊碑叫“軍民碑”。文革動亂時期,此碑被砸成三截,雖經(jīng)修被,仍可見破損痕跡,其中“蘭”字缺尾,“亭”字缺頭,但古韻猶存。

  今天的游覽即將結(jié)束,祝游客們旅途愉快,有機會再來紹興蘭亭,再見!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13

  蘭亭在紹興的西南部,離城約13公里。這個古樸典雅的園子雖然不大,卻為中外游人所矚目。

  據(jù)歷史記載,公元353年,即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2人聚會于蘭亭,行修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后來王羲之匯集各人的詩文編成集子,并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傳說當時王羲之是沉著酒興方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此序,通篇28行,324字,凡字有復(fù)重者,皆變化不一,精美絕倫。只可惜這樣一件書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愛不忍釋,臨死時競命人用它來殉葬。從此后世人便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跡了。

  在蘭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內(nèi)碑石上刻有鵝池兩個草書大字。相傳這兩個字是王羲之手書,并傳說王羲之很喜歡鵝,在家里養(yǎng)了一群鵝,F(xiàn)在蘭亭的鵝池里也養(yǎng)了幾只白凈的鵝。

  蘭亭里還有曲水流觴亭、右軍祠、墨池等建筑。

  流觴亭面闊三間,四面有圍廊。亭前有一彎彎曲曲的水溝,水在曲溝里緩緩的流過,這就是有名的曲水。當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邊,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葉托著順水流漂行,到誰處停下,誰就得賦詩一首,作不出者罰酒一杯。當今很多游人來到這里,興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飲料,放在曲水里流觴,體味當年曲水邀歡的情趣。

  右軍祠是紀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當時任右將軍、會稽內(nèi)史,因此人們常稱他為王右軍。祠內(nèi)有許多碑刻,正中懸掛王羲之畫像,兩邊的楹聯(lián)是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祠內(nèi)有一水池,稱為墨池,據(jù)說當年王羲之用這池子的水蘸筆習(xí)書,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紹興是一個古老的城市,又是一個著名的水鄉(xiāng),城內(nèi)城外,河道縱橫,到處都可通船。這里有一種用雙腳踩槳的烏蓬船,很有特色。

  紹興有許多名勝古跡,如夏朝大禹的禹陵、與南宋詩人陸游有關(guān)的沈園、明代徐文長的青藤書屋以及近代的秋瑾故居、魯迅故居等,都值得一游。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14

  蘭亭位于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紹興對外接待的當家景區(qū)之一。由于蘭亭地理位置正好處于紹興平原、水網(wǎng)地帶與丘陵山區(qū)的接緣之處,山地景觀與水鄉(xiāng)風貌得到充分而和諧地體現(xiàn),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風景游覽地。蘭亭所以有這么大的名氣,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風流人物的一次歷史性雅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為消災(zāi)除兇,祈求平安,常在水邊組織修禊儀式,同時作為一種水邊嬉戲的游樂。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組織“曲水流觴”活動。曲水流觴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的擊鼓傳花式的即興娛樂,不過曲水流觴比我們現(xiàn)代人多了一點自然,而少了一點人為控制,誰出節(jié)目,完全由水中漂著的觴來決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許多“港灣”式的小曲,從上游漂下的觴停在誰面前的“港灣”中,誰就得使出自己的絕活,或者事前約定的節(jié)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們約定的活動是即興作詩,詩不成就得罰酒。當時參與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徐豐之、孫統(tǒng)、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袁嶠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郗曇、王豐之、華茂、庚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華平、桓偉、王玄之、王蘊之、王渙之等十五人各得詩一首。九歲的王獻之等十六人詩句不成,各各罰酒三觴以助興。王羲之將已成之詩匯編成集,并應(yīng)眾人之邀,乘著酒興在集子之前寫了一篇324個字的序文,舉世聞名的《蘭亭序》就此誕生!短m亭序》也稱“禊帖”,還稱“臨河序”,非但文采燦然,書法藝術(shù)更是精絕,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也因此而成了歷代書法家與書法愛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園林。 蘭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觀建筑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

  鵝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質(zhì)建筑,碑上“鵝池”二字相傳為王羲之父子合寫,稱“父子碑”,又同是著名書法家,因此使此碑身價百倍。據(jù)傳,王羲之正在寫“鵝池”二字時,剛寫好“鵝”字,就聽到接圣旨的呼聲,身居當?shù)赜臆妼④姷耐豸酥斎徊桓业÷,立即擱筆接旨。其時正在父親身邊觀看的王獻之,忍不住提筆續(xù)寫了一個“池”字。碑側(cè)鵝池是紀念性建筑,除與鵝池碑相呼應(yīng)外,還同王羲之一生愛鵝有關(guān)。王羲之喜歡看鵝,喜歡寫鵝字,也喜歡養(yǎng)鵝,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書寫“道德經(jīng)”換鵝的故事,凡是與紀念王羲之有關(guān)的地方大多有鵝池建筑。

  蘭亭碑也稱小蘭亭,亭中碑刻“蘭亭”二字,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書。中間有斷痕,為文革時所遺留。80年恢復(fù)時,無論如何找不回兩字之間的一小塊碑石。雖然已經(jīng)精工相接,但旅游者總是深感遺憾,喜歡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處用手指去彌補摩畫,時間久了,“蘭亭”二字中間的殘缺部分似乎隱約重現(xiàn),蘭亭碑也就被人們戲稱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條彎彎曲曲小溪,流觴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臨水而坐,一觴一詠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觴?梢哉f,沒有當時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觴活動,就沒有《蘭亭序》的誕生,當然也不可能有蘭亭如今這樣的知名度,曲水流觴應(yīng)是蘭亭景區(qū)的靈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風雅之人仿古流觴。

  面對著曲水流觴處的建筑就是流觴亭,是紀念曲水流觴的場所,現(xiàn)建筑為清代所成。亭內(nèi)陳列曲水流觴圖、名家書作、當年曲水流觴所成詩文等。

  御碑亭在流觴亭之后,為八角重檐結(jié)構(gòu)建筑。亭內(nèi)有御碑高6.8米,寬2.6米,厚20厘米,重1.8萬公斤,是我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的《蘭亭即事》。與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樣,此碑被人們稱之祖孫碑,同為蘭亭景區(qū)的“三絕”。

  右軍祠在流觴亭的東側(cè)。右軍祠結(jié)構(gòu)巧妙,四周環(huán)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側(cè)有池,池中有亭,亭旁架橋。祠內(nèi)可觀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賞唐、宋、元、明、清墨寶。右軍祠常作為舉行各種紀念和交流活動之地,尤其是書藝交流的重要場所。

  書法博物館在御碑亭后,過溪流石板橋便是。博物館占地10畝,環(huán)境十分幽靜,是展示我國書法悠久歷史和陳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

  天章寺位于蘭渚山山腳,與蘭亭隔溪相望。現(xiàn)在的天章寺因已毀多年,很少有人專程游覽,但一些專業(yè)人士和蘭亭有特殊情感之人,仍不忘前去實地瀏覽。

  天章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曾為越中名寺。天章寺建成時間遠遠早于現(xiàn)在的蘭亭,是當時蘭亭建筑的一部分。天章寺雖然被毀,但大勢依舊,屋基完整,環(huán)境清幽,值得一游。

  蘭亭處處成景,處處幽雅,是人們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八十年代在日本當時很有影響的頂尖級畫家高山辰雄曾經(jīng)訪問過蘭亭,來紹興的目的是為寫生,原先計劃三天的行程被延長至七日,其中有一個半天完全泡在蘭亭鵝池的東側(cè)草地上。那天,高山先生在蘭亭之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之后,對陪同人員說:“沒有比這里更好的地方,讓我們什么事都別干,靜靜地坐著享受吧。”他一眼就看中鵝池東側(cè)一塊不大的草地,席地而坐,一直到公園關(guān)門他才不得不起身回到賓館。

  蘭亭本身就是很有檔次的園林杰作,而且是歷史文化含量非常豐富的園林,但對到達蘭亭游覽的人來說,除欣賞蘭亭的景觀之外,最讓人陶醉的還是蘭亭建筑之外的大量的動人故事。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15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小邵歡迎各位朋友來到我們美麗的紹興,今天我們要游玩的景點是蘭亭,

  知道蘭亭很多人都是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家說對不對?其實在1600多年前,蘭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談詩論畫的地方了,后來由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使蘭亭更加聞名于世,甚至聞名于海外,那當然了,游蘭亭,得首先知道蘭亭的主人——王羲之。

  今天來到蘭亭.講到王羲之,在這兒,把請允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王羲之.王羲之,他出生(303—361)年,字逸少,原籍山東瑯玡人,后居于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于書香門第,七歲時拜書法家衛(wèi)夫人為師,一直到十二歲,起先他練的是正楷,就是用正體的筆劃把文字寫出來,在她年紀較大時,他開始創(chuàng)立自己的風格,后人將他的書法稱之為“如天上的浮云受驚的神龍”被尊稱為“書圣“,王羲之48歲任會稽內(nèi)史,在公元353年,邀請當時41位有名的書法家舉行了一種活動,稱之為—修契,眾人喝酒賦詩,匯詩成集,王羲之是即興揮毫,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這也是他書法藝術(shù)的頂峰,一直流傳到今天,此序被譽為中國書法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后因生病辭官,享年58歲,現(xiàn)葬于嵊州金庭。

  各位游客大家前面看到就是我們景區(qū)的門樓了,大家把手中的票準備好,我們即將進入景區(qū),大家看到我們比起以往變化蠻大的,

  目前,蘭亭的總面積是30000多平方米,距離紹興12公里,不過再過一年可能就是現(xiàn)代蘭亭了,先蘭亭在投資擴建到后來的4—5倍,資金為8600萬元。

  蘭亭中有三寶,第一是鵝池碑,當年王羲之在任會稽內(nèi)史時,曾在這寫鵝池兩字,不過不巧剛寫了一個鵝字,由于圣旨到了,沒法子皇命大于天嗎,擱筆接旨,當時他的兒子王獻之看父親出去了,就提筆寫了一個池字,因此此碑上的兩字各有千秋,鵝字瘦長,池字肥大,由于是出自兩人之手的緣故,現(xiàn)今稱此碑為父子碑,或二王碑。第二寶是蘭亭碑,據(jù)說秦始皇到這里來種過蘭花,漢代呢又在這里設(shè)過驛站,所以稱為蘭亭,此碑有明顯的破痕,因為文革的時候紅衛(wèi)兵的破壞,現(xiàn)在的蘭亭碑蘭字缺尾亭字缺頭。

  很多人看到這路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現(xiàn)在科技這么好,為什么沒有修不完整,原因有二:讓后人明白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性,記住這一歷史教訓(xùn),另一個是他的兩個字是康熙皇帝所寫,但是現(xiàn)在咱們可以仔細看這兩字,已有明顯的痕跡上來了,這是因為有許多游人聽到這兩個字是康熙寫的,就要去摸一下,單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可以的,由于這個原因碑有被稱為“君民碑”。

  在此碑斜對面就是農(nóng)歷三月初三,王羲之及41位詩人舉行了曲水流觴的地方了。“曲水流觴”之俗它是我國古代把除病根的一種儀式,遠在秦漢、甚至更早就有了到了漢代,才確定是個節(jié)。每逢這一天平民百姓,帝王后妃都要舉行這種活動后來漸漸變成了現(xiàn)在的臨水宴飲。那么當時王羲之舉行的“曲水流觴”就是派生出來的一種習(xí)俗,當時42位詩人在活動之后坐在水渠旁邊,在上游放置酒杯,任期隨流而下,杯停在誰的前面那誰就得座詩,故稱之,當時眾多詩人當眾,11人作詩兩首,15人作詩一首,其余都被罰酒,王羲之當年就是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據(jù)傳,過了此活動以后,王羲之也曾想寫出比這序更好的作品但一直無法超越。在流觴亭里面有一幅扇形圖,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活動情景,1981年,三月初三,浙滬兩省的27位書法家云集蘭亭,建議建立“蘭亭書會”82年經(jīng)浙江文聯(lián)批準正式成立一因此現(xiàn)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舉辦蘭亭書法節(jié),中外書法家都要來此,飲酒詠詩。情況更勝當年。

  第三寶就是蘭亭的鎮(zhèn)園之寶——御碑亭,此碑正反面都有書文,正面是康熙皇帝寫的《蘭亭序后面是1751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寫的一首即事詩,正面《蘭亭序》28行,324字,其中最為精華的是20個之字,各有不同,每個字的筆畫字型都沒有相似之處,此碑完整無缺,在這里原來住著幾個醫(yī)師,是他們的功勞,此碑有兩個皇帝的書文砸了豈不可惜,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涂成白墻。

  在上面寫下了毛澤東的語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一面寫了“毛澤東的送瘟神”詞。因此得以保留完整。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到在碑的一邊就是王右軍祠,此祠以王羲之的官銜命名的,在里面分別有廊宋元明清的各個朝代的臨摹本,其中最像的是馮承素所臨摹的神龍本,那么王羲之的真跡現(xiàn)在在哪兒呢?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當年李世民非常喜歡書法,就命令人去盜取,去世的時候下了詔書說死后要一同埋葬,所以我們現(xiàn)在在這看到的是臨摹本.

  在蘭亭每年還會舉行一年一度的蘭亭書法節(jié),同時在景區(qū)附近還專門開設(shè)了書法藝術(shù)學(xué)校,假如您對書法趕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去那邊參觀參觀,當然也可以去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各位團友,時間過得好快,很快我們的蘭亭書法之行即將結(jié)束,但愿各位在這兒旅游同時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文化修養(yǎng),同時小陽希望各位可以再次來我們紹興玩,祝大家旅途愉快!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16

  蘭亭位于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紹興對外接待的當家景區(qū)之一。由于蘭亭地理位置正好處于紹興平原、水網(wǎng)地帶與丘陵山區(qū)的接緣之處,山地景觀與水鄉(xiāng)風貌得到充分而和諧地體現(xiàn),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風景游覽地。蘭亭所以有這么大的名氣,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風流人物的一次歷史性雅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為消災(zāi)除兇,祈求平安,常在水邊組織修禊儀式,同時作為一種水邊嬉戲的游樂。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組織“曲水流觴”活動。曲水流觴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的擊鼓傳花式的即興娛樂,不過曲水流觴比我們現(xiàn)代人多了一點自然,而少了一點人為控制,誰出節(jié)目,完全由水中漂著的觴來決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許多“港灣”式的小曲,從上游漂下的觴停在誰面前的“港灣”中,誰就得使出自己的絕活,或者事前約定的節(jié)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們約定的活動是即興作詩,詩不成就得罰酒。當時參與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徐豐之、孫統(tǒng)、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袁嶠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郗曇、王豐之、華茂、庚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華平、桓偉、王玄之、王蘊之、王渙之等十五人各得詩一首。九歲的王獻之等十六人詩句不成,各各罰酒三觴以助興。王羲之將已成之詩匯編成集,并應(yīng)眾人之邀,乘著酒興在集子之前寫了一篇324個字的序文,舉世聞名的《蘭亭序》就此誕生!短m亭序》也稱“禊帖”,還稱“臨河序”,非但文采燦然,書法藝術(shù)更是精絕,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也因此而成了歷代書法家與書法愛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園林。 蘭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觀建筑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

  鵝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質(zhì)建筑,碑上“鵝池”二字相傳為王羲之父子合寫,稱“父子碑”,又同是著名書法家,因此使此碑身價百倍。據(jù)傳,王羲之正在寫“鵝池”二字時,剛寫好“鵝”字,就聽到接圣旨的呼聲,身居當?shù)赜臆妼④姷耐豸酥斎徊桓业÷,立即擱筆接旨。其時正在父親身邊觀看的王獻之,忍不住提筆續(xù)寫了一個“池”字。碑側(cè)鵝池是紀念性建筑,除與鵝池碑相呼應(yīng)外,還同王羲之一生愛鵝有關(guān)。王羲之喜歡看鵝,喜歡寫鵝字,也喜歡養(yǎng)鵝,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書寫“道德經(jīng)”換鵝的故事,凡是與紀念王羲之有關(guān)的地方大多有鵝池建筑。

  蘭亭碑也稱小蘭亭,亭中碑刻“蘭亭”二字,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書。中間有斷痕,為文革時所遺留。80年恢復(fù)時,無論如何找不回兩字之間的一小塊碑石。雖然已經(jīng)精工相接,但旅游者總是深感遺憾,喜歡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處用手指去彌補摩畫,時間久了,“蘭亭”二字中間的殘缺部分似乎隱約重現(xiàn),蘭亭碑也就被人們戲稱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條彎彎曲曲小溪,流觴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臨水而坐,一觴一詠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觴。可以說,沒有當時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觴活動,就沒有《蘭亭序》的誕生,當然也不可能有蘭亭如今這樣的知名度,曲水流觴應(yīng)是蘭亭景區(qū)的靈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風雅之人仿古流觴。

  面對著曲水流觴處的建筑就是流觴亭,是紀念曲水流觴的場所,現(xiàn)建筑為清代所成。亭內(nèi)陳列曲水流觴圖、名家書作、當年曲水流觴所成詩文等。

  御碑亭在流觴亭之后,為八角重檐結(jié)構(gòu)建筑。亭內(nèi)有御碑高6.8米,寬2.6米,厚20厘米,重1.8萬公斤,是我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的《蘭亭即事》。與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樣,此碑被人們稱之祖孫碑,同為蘭亭景區(qū)的“三絕”。

  右軍祠在流觴亭的東側(cè)。右軍祠結(jié)構(gòu)巧妙,四周環(huán)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側(cè)有池,池中有亭,亭旁架橋。祠內(nèi)可觀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賞唐、宋、元、明、清墨寶。右軍祠常作為舉行各種紀念和交流活動之地,尤其是書藝交流的重要場所。

  書法博物館在御碑亭后,過溪流石板橋便是。博物館占地10畝,環(huán)境十分幽靜,是展示我國書法悠久歷史和陳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

  天章寺位于蘭渚山山腳,與蘭亭隔溪相望,F(xiàn)在的天章寺因已毀多年,很少有人專程游覽,但一些專業(yè)人士和蘭亭有特殊情感之人,仍不忘前去實地瀏覽。

  天章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曾為越中名寺。天章寺建成時間遠遠早于現(xiàn)在的蘭亭,是當時蘭亭建筑的一部分。天章寺雖然被毀,但大勢依舊,屋基完整,環(huán)境清幽,值得一游。

  蘭亭處處成景,處處幽雅,是人們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八十年代在日本當時很有影響的頂尖級畫家高山辰雄曾經(jīng)訪問過蘭亭,來紹興的目的是為寫生,原先計劃三天的行程被延長至七日,其中有一個半天完全泡在蘭亭鵝池的東側(cè)草地上。那天,高山先生在蘭亭之內(nèi)轉(zhuǎn)了一圈之后,對陪同人員說:“沒有比這里更好的地方,讓我們什么事都別干,靜靜地坐著享受吧。”他一眼就看中鵝池東側(cè)一塊不大的草地,席地而坐,一直到公園關(guān)門他才不得不起身回到賓館。

  蘭亭本身就是很有檔次的園林杰作,而且是歷史文化含量非常豐富的園林,但對到達蘭亭游覽的人來說,除欣賞蘭亭的景觀之外,最讓人陶醉的還是蘭亭建筑之外的大量的動人故事。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 篇17

  蘭亭是著名的書法圣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于此,東漢時建有驛亭,蘭亭由此得名。

  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2位文人雅士在蘭亭舉行了曲水流觴的盛會,并寫下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王羲之被尊為書圣,蘭亭也因此成為書法圣地。歷史上,蘭亭原址幾經(jīng)興廢變遷,現(xiàn)蘭亭是嘉靖年間郡守沈啟根據(jù)明嘉靖時蘭亭的舊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園林建筑的風格。

  現(xiàn)在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nèi)外,是中國一外重要的名勝古跡,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其內(nèi)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況:“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zhèn)、樂池。

  賞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精選17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精選20篇)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導(dǎo)游周時賢,大家可以叫我周導(dǎo)。歡迎大家到蘭亭景區(qū)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扔垃圾。望能在蘭亭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 5篇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范文

    蘭亭,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是東晉著名書法家,書圣王羲之的園林住所,是一座晉代園林。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shè)驛亭,故名蘭亭。...

  • 蘭亭導(dǎo)游詞十篇

    《蘭亭集序》,是書法界的瑰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今天,老爸就帶著我們來到了這件傳世名作的誕生地——蘭亭,尋訪書墨之味。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人流不絕。景區(qū)里,最讓我流連的景點就是“曲水流觴”。...

  • 最新的浙江蘭亭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10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小邵歡迎各位朋友來到我們美麗的紹興,今天我們要游玩的景點是蘭亭,知道蘭亭很多人都是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家說對不對?其實在1600多年前,蘭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談詩論畫的地方...

  • 關(guān)于蘭亭的導(dǎo)游詞(通用17篇)

    蘭亭在紹興的西南部,離城約13公里。這個古樸典雅的園子雖然不大,卻為中外游人所矚目。據(jù)歷史記載,公元353年,即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2人聚會于蘭亭,行修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

  • 蘭亭導(dǎo)游詞(通用4篇)

    賀蘭山的野生動物有170余種,其中藍馬雞、馬鹿、麝、盤羊、猞猁、斑羚、灰鶴等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藍馬雞為我國特有鳥類,在寧夏僅分布于賀蘭山,1983年被定為寧夏區(qū)鳥。...

  • 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8篇)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流傳千古。關(guān)于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為:或云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于天下。...

  • 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通用25篇)

    蘭亭是著名的書法圣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于此,東漢時建有驛亭,蘭亭由此得名。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2位文人雅士在蘭亭舉行了曲水流觴的盛會,并寫下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

  • 介紹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精選26篇)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參加這次蘭亭之旅。我姓胡,大家可以叫我小胡,也可以叫我胡導(dǎo)。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聞名世界的書法圣地----蘭亭。全世界共有七個蘭亭,分別在北京、寧波、日本等地。但作為書法圣地的蘭亭卻在紹興。...

  • 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30篇)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導(dǎo)游周時賢,大家可以叫我周導(dǎo)。歡迎大家到蘭亭景區(qū)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扔垃圾。望能在蘭亭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 蘭亭導(dǎo)游詞(精選10篇)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流傳千古。關(guān)于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為:或云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于天下。...

  • 最新的浙江蘭亭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22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小邵歡迎各位朋友來到我們美麗的紹興,今天我們要游玩的景點是蘭亭,知道蘭亭很多人都是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家說對不對?其實在1600多年前,蘭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談詩論畫的地方了,后...

  • 2023年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精選27篇)

    蘭亭是著名的書法圣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于此,東漢時建有驛亭,蘭亭由此得名。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2位文人雅士在蘭亭舉行了曲水流觴的盛會,并寫下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

  • 關(guān)于蘭亭的導(dǎo)游詞(通用26篇)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導(dǎo)游周時賢,大家可以叫我周導(dǎo)。歡迎大家到蘭亭景區(qū)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扔垃圾。望能在蘭亭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 關(guān)于浙江蘭亭的導(dǎo)游詞(通用26篇)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流傳千古,關(guān)于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為:或云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于天下。...

  • 浙江導(dǎo)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