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找導游詞(通用3篇)
普陀山找導游詞 篇1
普陀山是著名的觀音道場,與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并稱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于浙江省東部,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形似蒼龍臥海,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唐咸通年間,日本僧人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蓮花洋時,因為風浪所阻,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于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觀音院",成為普陀佛教開山之起始。后歷代皇帝撥幣累建,全盛時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達4000余人。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香煙燎繞、燭火輝煌;誦經(jīng)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每逢佛事,信眾求拜,時有天象顯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綿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有人曾經(jīng)對普陀山的美景作出這樣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普陀山四面環(huán)海,風光旖旎,作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勝地,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除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島上林木豐茂、鳥語花香,不僅有樹齡近千年的古樟樹,還有我國特有的普陀鵝耳櫪。而島四周白浪環(huán)繞、漁帆競發(fā),銀濤金沙環(huán)繞著青翠的峰巒、幽靜的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普陀山以其觀音道場的神圣地位,以及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成為馳譽中外的旅游勝地。相信您也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踏上這次朝圣之旅了,現(xiàn)在就請帶上我們精心為您打造的普陀山游覽攻略,隨我一同走進這海天佛國吧。
普陀山找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就是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的普陀山了。
普陀山是浙江省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3.5公里),形似蒼龍臥海。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島東部海域,與舟山本島隔海相望,岸距沈家門6.5公里。島呈菱形,南北走向,地勢西北高峻,東南平緩,最高峰白華頂海拔291.3米。海岸曲折,北部和東南部多沙灘。島上林木蒼郁,金沙鋪岸,礁石嶙峋,山秀海美。
普陀山,與九華山、峨嵋山、五臺山并列我國佛教四大名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20__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qū)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游勝地。普陀山梵語音譯作“普陀洛迦”,或“補陀洛迦”、“普陀羅伽”等,漢語意為“美麗的小白華(花)”,故有白華山之稱。相傳西漢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到此山居洞煉丹,故唐宋以前,普陀山也稱“梅山”。
普陀山四面環(huán)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
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樹木66種、1221株。不僅有千年古樟,還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普陀鵝耳櫪。普陀山盛產(chǎn)我國著名的“四大海魚”產(chǎn)品(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墨斗魚),尤以黃魚、墨斗魚最為有名。每年盛夏捕魚旺季到時,正是采購新鮮海產(chǎn)品的大好時機。
“佛手”是普陀山特有的貝類,是當?shù)靥禺a(chǎn),每年8月才能嘗到。其形似佛的五指展開,兩瓣吻合,饒有情趣,煮熟之后吃來香味四溢,鮮而不膩,是海中獨特的珍品。另外,“佛瓜”(普陀山盛產(chǎn)的一種西瓜,以皮薄、肉紅、甘甜為特點,為清暑解渴的好品種)、云霧佛茶、南海紫菜、還魂草、催生子、石菜花、觀音水仙、紫竹都是普陀山特有的,如有興趣不妨帶回一二。
普陀山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其宗教活動可溯于秦,山上原始道教、仙人煉丹遺跡隨處可覓。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跡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側供奉,遂有“不肯去觀音”。后經(jīng)歷代興建,寺院林立。
鼎盛時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煙燎繞;誦經(jīng)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每逢佛事,時有天象顯祥,信眾求拜,靈驗屢現(xiàn)。
綿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有句俗語叫:“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普陀山主要景點有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普陀山的標志南海觀音大銅像、紫竹林,還有以自然景觀和寺廟相結合的西天景區(qū)。每到夏日來臨,來普避暑的游客紛紛聚集到浙江省第一個海濱浴場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普陀山找導游詞 篇3
北普陀山位于錦州市西北郊,歷史悠久。入山門,順著寬闊平整的板油路向上行走。道路兩旁的洼地里,開滿了野花,洼地兩邊的山坡上,是各種高低不同的樹木,有的樹木已經(jīng)是濃綠濃綠的,有的已經(jīng)變成了金黃。來到山腳下,抬頭遠望,連綿起伏的群山悠遠飄渺。
媽媽說:現(xiàn)在要去找神仙了,第一站就去觀音洞拜觀音。順著石頭小路向上攀爬,大約走了十多分的路程,就到了觀音洞。這里是一個天然的.石洞,有四層樓那么高,洞內有觀音的塑像,由于是在石洞中,塑像也多了幾分靈氣。很多虔誠的人們來這里上香,為自己及家人祈福。
從滴水觀音下來,乘纜車上了雞冠山,這是北普陀山的最高峰,整個北普陀山的景色盡收眼底,滿目翠綠,那些錯落有致的山峰,在佛教悠揚的音樂中,越發(fā)顯的靜謐安閑,充滿了神秘色彩。
下山,出山門,我問“媽媽,明年我們還來好嗎?”“好!”
再見了,北普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