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精選19篇)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
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于20__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青城山屬于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左右,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之稱,山內(nèi)古木參天,群峰環(huán)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
青城山旅游最佳時間:一年四季皆適宜旅游,7、8月更是避暑勝地。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2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國家5A級景區(qū)。于20__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青城山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huán)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晚年自云:“看山還故鄉(xiāng)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xiāng)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胺Q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nèi)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3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分前山和后山兩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道教文化、文物古跡多集中這里,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風光取勝,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游玩青城山,一般來說半天足矣,無需住宿。山間隨處有售賣飲食的店鋪。如果時間充裕,建議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間天師洞和上清宮皆有道觀提供食宿。
青城山山門外的建福宮建于唐代,最大的看點是宮內(nèi)懸掛的一副394字的長對聯(lián)。沿著山門進入后,經(jīng)滴翠亭、天然閣,到怡樂窩就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是左邊的步道,可步行上山;右邊則是去往月城湖,乘坐渡船到對岸乘坐索道,可直達上清宮,與步道匯合。建議步行上山,然后乘坐索道下山,可體會游山的樂趣。
沿著步道步行上山,經(jīng)引勝亭、山蔭亭等處,抵達天師洞。天師洞分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三重大殿。三清殿前懸掛的“丹臺碧洞”匾額是清朝康熙皇帝親筆手書。黃帝祠左側(cè)有一洞窟,據(jù)說是當年張道陵修煉之處。
天師洞上行至訪寧橋,路又分為兩支,左邊通往祖師殿,右邊去往朝陽洞。祖師殿供奉真武大帝和張三豐,但游玩結(jié)束要原路返回訪寧橋,你也可以掠過祖師殿,直接去往朝陽洞。朝陽洞是一個天然洞窟,據(jù)說當年蔣曾在此避難。繼續(xù)上行就到達上清宮了。
上清宮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觀,宮內(nèi)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經(jīng)堂,香火旺盛,大多數(shù)游人至此都會燒香祈福。宮門口有觀日亭,適合觀賞日出。
出上清宮繼續(xù)前行,可以到達青城第一峰(彭祖峰)頂,山頂建有老君閣,閣中供奉的老君造像是以當年徐悲鴻遺作《紫氣東來》為原型而繪制。游玩結(jié)束,原路下山,從上清宮前行不遠即達索道上站。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4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們現(xiàn)在出發(fā)去游覽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qū)63公里,因景區(qū)青山環(huán)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游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里是中國道教的發(fā)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jīng)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jīng)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9年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qū)聯(lián)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得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峰環(huán)狀排列,峰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來,道教創(chuàng)始人東漢的張陵張?zhí)鞄焺?chuàng)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為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唐初佛教發(fā)展很快,清城山上發(fā)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墒窃t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這個故事并非傳說,山上保存的唐碑詔書全文具在,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據(jù)地質(zhì)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億8千萬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山體抬升時受強烈擠壓,巖層破碎。起伏較大,褶皺明顯,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絕壁深壑,斷崖裂石,處處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傳青城山區(qū)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單八是一個吉祥數(shù)字,表示景點很多,但人們更向往的是這里滿布山嶺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無盡的清涼幽意,以及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護完好的宮觀建筑藝術(shù)。
說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兩仟多年的存在和發(fā)展,特別是歷代高道的主持和經(jīng)營,青城山一直作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護?梢哉f,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遺址、歷史傳說、飲食習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滲透著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發(fā)展也有幾個起落。遠在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崍山系的鶴鳴山(今大邑縣境)修道的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chuàng)立道教。因張陵被其弟子尊為“天師”,所創(chuàng)道教也叫“天師道”。天師道經(jīng)過張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逐漸擴及全國,晉隋時期,天師道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興起和地區(qū)教派的產(chǎn)生。青城山所傳屬于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tǒng)乃與上清道結(jié)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fā)展影響很大。
到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創(chuàng)清微派,以行雷法為能事,將內(nèi)丹術(shù)與符咒術(shù)相結(jié)合,稱“可以驅(qū)邪,可以治病,可以達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為“雷淵廣福真人”,一時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興旺起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于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shù)朗,不娶妻室,不吃葷腥,?chuàng)立了一套養(yǎng)身習靜的修練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就更為重視。明朝末年,戰(zhàn)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后來陳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欽賜御書“丹臺碧洞”,并封他為“碧洞真人”。
從此,青城山道系屬于全真道龍門派丹臺碧洞宗。新中國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來丹臺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變,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響的一支。1957年,“中國道教協(xié)會”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瑩被選為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其后,傅元天道長也被選為中國道協(xié)副會長,1992年當選為會長,并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來青城山的。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5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運河之都,禮儀之邦的濟寧。今天我?guī)ьI(lǐng)大家游覽濟寧最美麗的公園楊家河公園。我是本團的小導游,我叫黃子力,你們叫我黃導或小黃就好了。希望在楊家河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也希望大家在瀏覽過程中玩得開心。
楊家河公園位于濟寧城區(qū)東北部,新三二七國道南,洸府河以東,楊柳國際新城北部。
楊家河公園分為主題花卉園和盆景盆栽園。主題花卉園包括:櫻花芬芳園、郁金香風情園、百花爭艷園、月季玫瑰園、桃花園,繽紛大道區(qū)等。
讓我們進去參觀一下吧!這里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這里有許多大家從來沒聽說過的花,你看,在我右手邊的是美女櫻,花兒爭斗艷,像一名名美女在哪里翩翩起舞,再看我左手邊的黃金雀,像一群麻雀,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在說:“歡迎你們。”往前走一片茂密的林子,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
還有許多花在等著大家,歡迎大家慢慢欣賞吧,在欣賞過程中,希望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一、 要愛護花草樹木
二、 照顧好自己的小孩,不要在河邊戲水
三、 不亂扔果皮紙屑
謝謝合作。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6
海王九島為島礁型基巖海岸,這里的的美景自然形成,旅游資源絢麗獨特,海蝕柱、海蝕洞等海濱地貌和海岸景觀隨處可見,沿岸周圍沙灘分布廣泛,海水浴場眾多,孕育著大自然的精華。億萬年的大海波濤,歲月長河的風霜雨雪,形成了蜿蜒34.2公里的風景海岸線,使海王九島的島礁
海王九島美景(20張)分布疏密相間。雙獅爭雄、海馬巡灘、大象吸水、駱駝奇峰、神龜探海等60多個景點形態(tài)逼真、惟妙惟肖,在國內(nèi)沿海均屬罕見。景區(qū)中神雕天琢的歐洲神父、情侶礁、黑白奇石、天平礁等眾多奇礁異石、海蝕地貌更讓人不得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嘆,似如神力的雕塑公園,天然的地質(zhì)博物館。海王九島也是海鷗、海鴨和白鷺等珍奇鳥類集中繁殖棲息的地方,是聞名遐邇的“鳥島”。奇妙的自然風光,淵遠的古樸民風,使王家鎮(zhèn)集海洋、陸地、天地于一體,是理想的度假、避暑、觀光、獵險、探密的圣地。享有“黃海嬌子”、“海上盆景”“人間仙境”等美譽。大文豪郭沫若曾在這里留下了“汪洋萬頃青于靛,小嶼珊瑚列畫屏”的贊美詩句。
海王九島還具有許多歷史研究價值的遺跡。由于本域東臨朝鮮、韓國和日本,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要地。早在嘉慶年間,島上望海樓山為觀察倭寇入侵的烽火臺,至今,山上烽火臺遺址和幾百斤重的報警鐵鐘仍然保存完好。著名的中日甲午海戰(zhàn)也是發(fā)生在海王九島的東部海面,目前,小海王島仍保存當時海戰(zhàn)日寇船舶在此靠泊的鐵錨樁。海王九島還有日本侵略者1938年建造的國際燈塔、1942年在島上修筑的船泊大壩等等。
海王九島風景區(qū)依據(jù)自然狀況和游覽路線,劃分為大海王島、瘦龍島、小海王島 3個景區(qū)。大海王島有海王頂環(huán)眺、燈塔山攬勝、望海樓遐思、龍爪獵景和海王灣觀奇;瘦龍島景區(qū)包括瘦龍島、海龜島和、井蛙島、觀象島、雙獅島和團圓島;小海王島景區(qū)包括小海王島和元寶島。
海王九島美麗,海王九島奇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海島遍布著數(shù)不盡的奇礁怪石:黑白石、蕎麥礁、獅狍爭峰、大象吸水、刺猬撲食、神龜過海、羅漢醉酒、猴子觀日等等,不勝枚舉,有的像井蛙,有的像羊羔喚母,有的像巨大的元寶,還有的似熊岳的望兒山、云南的阿詩瑪、桂林的象鼻山。因此,有人贊譽這里是各地盛景的博覽會。
元寶島的東端高處,就是享有盛名的觀鳥臺。黃海海域內(nèi)的水島,在這里均可見到。鳥群時而騰空翱翔遮天蔽日,時而落地憩息蓋住了島嶼、礁石。特別是海鴨落下,似秋葉紛紛附地,海鷗飛起,如雪片輕盈飄舞,反差強烈,黑白分明。各種水鳥騰飛降落落大方,盡情歌唱,聲間錯雜,形成鳥類交響曲。這奇景,常使人如醉如癡,留戀往返。
團圓島、觀象島是白鷺的領(lǐng)地。退潮時,白鷺成雙成對地到海邊捉食小魚、小蝦、小螃蟹,漲潮時候便飛走,蹲在懸崖峭壁或樹枝上、草叢里休息,一旦受到驚嚇,便呼地一聲飛起,不是“一行白鷺上青天”,而是一片白鷺難見天,非常壯觀。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們大家好,歡迎您來到廣東省新會縣環(huán)城鄉(xiāng)天馬村前的天馬河。 現(xiàn)在你正在目睹的就是這棵已有五百余年的歷史的大榕樹,它可是世界上“獨木成林的最偉大的奇觀。他占地20多畝地,它的枝干覆蓋了整個小島。
這棵大榕樹的特點是大、茂盛的美,葉子的特點是綠、多、密、亮、富有生命力。
這棵大榕樹的鳥種類多、數(shù)量多,鳥還非常歡快。這棵茂盛的榕樹也為鳥兒們提供了美好的棲息地,使它們沒有危險的繁殖著它們那活潑可愛的后代。
在這里鳥變成了這里的主人,它們在這棵大榕樹上快樂地飛來飛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著,難怪著名作家把金在這里留下那優(yōu)美、舒暢地散文《鳥的天堂》呢?大家好,今天我?guī)Т蠹胰V東省新會成郊的一條河上的‘鳥的天堂’參觀。”
大家走過一段石子路,就能到河邊了。那里有-個茅草搭的水閣。穿過水閣,在河邊兩棵大樹下有幾只小船。
我們坐船來到小島,走近這棵樹?,這棵樹占地160多畝,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一部分的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躺在水上。現(xiàn)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jié),樹上已經(jīng)結(jié)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許多落下來了。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覽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都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這里就是“鳥的天堂”鳥在樹上做窩,我們不要捉它們。瞧,幾只鳥在撲翅。
大家注意地看。這邊有一只,那邊漏了那只,看那只,那又有一只,大家的眼睛真是應接不暇。一只畫眉飛了出來了,給大家的拍掌聲一驚,又飛進樹林,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唱著呢!它的歌聲真好聽。
今天我們就游覽到這里,明天我們返回南寧,結(jié)束這次旅游。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8
大家好!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美的西雙版納,我是青春旅游公司的導游,我的名字叫周榕。很高興見到大家,西雙版納位于我國西南邊陲。西雙版納生活著傣族,哈尼族,漢族等14個民族。
這里是植物王國。原始森林無邊無際。這里還是動物的王國。
這里還有很多別有情趣的建筑。
希望大家能夠在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9
早在1983-1985年,內(nèi)蒙古環(huán)境保護辦公室、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赤峰市環(huán)境保護辦公室等單位,對這里的鳥類資源進行了考察研究,確定了達里諾爾在候鳥遷徙中的地位,并提出建立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的建議。1985年,內(nèi)蒙古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編制的《內(nèi)蒙古草地類自然保護區(qū)規(guī)劃》將達里諾爾地區(qū)列入到擬建自然保護區(qū)規(guī)劃之中。1986年,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的管理工作由達里諾爾漁場負責。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的環(huán)境意識的提高,達里諾爾這一塊寶地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她的科學價值、保護價值和將帶來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已越來越清楚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1995年,內(nèi)蒙古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廳和赤峰市環(huán)境保護辦公室委托內(nèi)蒙古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對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做了進一步的考察研究,在此基礎(chǔ)上,編制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規(guī)劃》。1996年,赤峰市人民政府向內(nèi)蒙古人民政府提出了將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晉升為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的申請,1996年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準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晉升為自治區(qū)級自然保護區(qū)。同年5月,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向國務院提出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申請。1996年12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有關(guān)材料和提出的申請。1997年12月,國務院批準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0
我是導游干雨佳,大家就叫我“干導”好了,F(xiàn)在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去游覽沿途風光。請大家坐好了,出發(fā)!
游客朋友們,我們今天要游覽的雙龍洞屬于巖溶景觀,最奇特的一點是洞中有洞。我們現(xiàn)在正在通往雙龍洞的路上。請朋友們往窗外看,這兒一叢,那兒一簇,開得正艷的是油桐和映山紅?,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大家一定覺得眼前一片明艷了,是不?
隨著山勢的變化,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的是一條什么呢?對,是溪流!你們看,這條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真是優(yōu)美極了。迎著溪流,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吧。請看,前面就是雙龍洞口了,原來溪水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
好了,我的解說到此結(jié)束了,接下來請大家好好游玩吧。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1
“大窯文化”遺址,位于呼和浩特市東郊33公里處,保合少多大窯村南。1973年發(fā)現(xiàn),分布著由太古代花崗片麻巖和燧石構(gòu)成的小山,其燧石質(zhì)地堅韌、易擊打成形,是制造石器最理想的原料。從舊石器時代早期起,古代人類就陸續(xù)到這里開采石料,制成生產(chǎn)、生活用具。在遺址范圍內(nèi),人工打制石器及石料遍地散布。1976年、1983年發(fā)掘,先后出土大量石器,主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石錘、石球等,其中尤以刮削器、鉆具、尖狀器等為多。根據(jù)古地磁、放射性碳素斷代、石器型制等考古學測定等斷代方法。大窯遺址年代為距今70萬年至1萬年前,分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依據(jù)石器類型,將晚期定名為“大窯文化”,這個時期的石制品種類多樣,有石核、石片,多種砍咂器和刮削器,其中龜背形刮削器獨具特色,是該文化的典型石器。與人類同時期的其他哺乳動物有,腫骨鹿、真馬、嚙齒動物、鴕鳥、羚羊、原始牛、赤鹿、披毛犀、虎、古菱齒象等。
在呼和浩特市郊區(qū)保合少鄉(xiāng)大窯村南山坡上,位于呼浩特市東北33公里處。這里海拔1,420米,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是座考古學家和文物工作隊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制造場。據(jù)說距今已有五、六十萬年之久,即相當于北京周口店中國猿人的時代。
大窯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73年10月,當時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 引起國內(nèi)外許多專家學者的重視。許多外國考古工作者也都相繼來呼考察。經(jīng)1976年到1984年進一步的發(fā)掘和科學研究,經(jīng)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裴文中和呂遵諤先生鑒定,肯定為舊石界時代早期的遺跡,是一石器制造場。幾位教授研究證明,這一遺址是國外罕見的舊石器時代的重要文化遺址,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大窯村南山坡是橫亙在內(nèi)蒙古西部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南面的支脈,山下有溪澗流水,適宜于遠古人類的居住。山上盛產(chǎn)燧石(通稱做打火石),遠古的居民就用它來打制各種石器。他們就地打制石器,使用過的石核和敲砸器等工具至今仍然隨地可見,打擊剝落下來的石片和石屑,以及未打制成功的半成品更是堆積如山,偶爾還可從地下堆積層中找到已經(jīng)使用過的石器。人們估計,遠古人類的居地,應在附近的大青山麓,只是由于年代太久,地表變化太大,再也無法查找了。它的發(fā)現(xiàn),不僅為研究我國北方舊石器時代石器文化的分布和發(fā)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同時也為研究我國文化發(fā)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科學論證資料。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人類發(fā)源于黃河流域,而北京周口店就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由于大窯文化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北方陰山之南也已有原始人活動,他們與北京周口店人共存。大窯文化遺址,在世界上目前也是獨此一處,它的面積之大,出土文物之多,場面之宏觀是少見的。這一發(fā)現(xiàn),對研究呼和浩特地區(qū)及祖國北疆古老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以及研究民族起源都提供了新的史料和充分的證據(jù)。一九七九年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大窯文化"。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2
萬盛石林位于萬盛區(qū)南天鄉(xiāng)境內(nèi),萬盛石林距重慶市區(qū)165千米,距萬盛城區(qū)20千米。萬盛石林系我國第二大石林,面積10平方千米。它形成于奧陶系,是我國最古老的石林。萬盛石林屬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態(tài)多柱狀型,其次為蘑菇型,主要有劍峰石、石鼓、石塔、蘑菇石、石芽等形態(tài)。石林群峰壁立,千姿百態(tài)。石頭多形似飛禽走獸,被地質(zhì)學家稱為天然石造的"動物樂園";亦或似田園阡陌,炊煙裊裊,清泉碧池,懸崖飛瀑,景象瑰麗動人。
主要景點有天門洞、神女峰、香爐山、巨扇石、地縫一線天、化石、石鼓、將軍石等百余處。萬盛石林生動地展示了若干萬年前四川盆地的造山運動,有較高的科學考察價值。
萬盛石林距萬盛城區(qū)23公里,是由地表石林、地下溶洞、地縫一線天、瀑布、森林、田園、古墓等組成的綜合性很強的景區(qū),總面積10平方公里。地表石林處于侵蝕、溶蝕中低山區(qū),地貌形態(tài)屬峰叢谷地,喀斯特地貌出露明顯,成巖年代距今約4.6億年,是中國最古老的石林。形態(tài)以柱狀型為主,蘑菇型次之。主要有劍峰石、石鼓、石塔、石扇、石芽等。
景內(nèi)石峰林立、千姿百態(tài),懸崖飛瀑,林木蒼翠,田園阡陌。尤其是依山環(huán)抱的石芽竟相崢嶸,形似各種動物,奇形怪狀,惟妙惟肖,有石虎、石獅、石牛、石魚、石龜?shù),地質(zhì)專家稱之"天然石造的動物樂園"。萬盛石林主要景點有香爐山、情侶石、萬馬奔騰、巨石扇、石鼓、天門洞、將軍石、臥虎崗、巨佛像、地縫一線天及動植物化石。其中地縫一線天全長200余米,深30米,縫壁陡峭,形如刀切,天成一線,目眩心驚,顯示出石林景觀獨有的靈性。
萬盛石林每日8:00于重慶火車站乘旅游列車到萬盛;南坪汽車站乘327路汽車到萬盛,再轉(zhuǎn)乘游覽專線汽車可直達石林。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3
凌云縣位于廣西西北部,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麓。距百色市92公里,距南寧市257公里。凌云古稱泗城,有人說是縣名,也有人說是府名,均得名于山水。城東有凌云山,為凌云縣內(nèi)群山之冠,縣內(nèi)又有江河四水交錯匯入城下,故稱泗城。凌云縣秦朝屬桂林郡,清乾隆五年(1749年)設置凌云縣。凌云縣山青水秀,文化昌明,古時素有“書畫之鄉(xiāng)”和“滿城功名門第”之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納靈洞,位于縣城迎暉山北1公里處,與水源洞遙遙相望,為70年代新開發(fā)的溶洞,被稱為“亞洲第一洞”。納靈洞長三公里,洞內(nèi)有河,四季長流,洞中鐘乳石柱、石幔、珊瑚、鳥獸等奇光異彩,千姿百態(tài)。
尤其是那218個“蓮花盆”,其形狀、規(guī)模、品位、數(shù)量都遠遠勝于世界地質(zhì)界公認的桂林陽朔“蓮花洞”,具有極高的欣賞和科學考察價值,堪稱“南國第一洞”,電視風光片《奇洞勝景話凌云》中詳細介紹了這一天然造化的溶洞奇觀。納靈洞與國內(nèi)其它溶洞相比,以奇、險、怪、美而獨占鰲頭,洞內(nèi)險象橫生、怪石突兀,巨大晶瑩的鐘乳石搖搖欲墜,象剛發(fā)生過一次戰(zhàn)爭,又象剛經(jīng)過地殼運動的洗禮,加上洞內(nèi)新生的,象小手指般大,晶瑩閃爍的鐘乳石,令你驚嘆不己。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4
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qū)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qū)。景區(qū)位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東部,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震旦紀,是國際公認的“奇特北緯30度地球圈”上不可多得的一顆綠色明珠。最低海拔260米,最高海拔1418米,總面積80平方公里。柴埠溪大峽谷呈東西走向,東西長約30公里。峽谷中涓涓溪水流經(jīng)漁洋河匯入清江,屬清江水系,是土家文化的又一個發(fā)源地。因此,柴埠溪景區(qū)又是集“武陵脈”、“土家源”、“清江水”、“生態(tài)谷”、“文化魂”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
一條清溪貫穿整個大峽谷,溪谷兩岸巖石經(jīng)過億萬年的風雨侵蝕,風化和崩落,形成了獨特的峰林景觀。大峽谷生態(tài)保持良好,氣候涼爽宜人,景觀類型多樣,尤以茂林、幽谷、異石、奇峰、險崖、溶洞和云海最為壯觀。 柴埠溪大峽谷景區(qū)一期投資近2億元,經(jīng)過兩年的規(guī)劃改造,于20xx年9月完成了一期建設,其中包括景點和游線的改造、游客服務中心、景區(qū)配套服務設施和客運索道的建設。
柴埠溪大峽谷之美,美在四季,無論您何時來到這里,都能看見她美麗的四分之一。春:一峽碧玉翠、滿山杜鵑紅;夏:日出涼風起、雨霽云海升;秋:奇峰三千重、峰峰女兒紅;冬:銀針披萬樹、白玉砌千峰。景區(qū)內(nèi)森林茂密,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81%,是絕佳的天然氧吧。景區(qū)內(nèi)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良好,動植物保持著良好的生態(tài)平衡,“神”、“奇”、“珍”、“幽”的特點只有身臨其境方得體驗。景區(qū)內(nèi)自然景觀恬靜悠適,有山有水,有石有樹,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遠離塵世之外,徜徉山水之中讓您清心爽神、雅興怡情。是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時期難得的一塊凈土,是都市人度假、休閑和益壽延年的勝地。
土家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支絢爛奇葩,“哭嫁”、“跳喪”、“火堂”、“過趕年”等獨特的民俗風情經(jīng)久不衰。“列牙畢茲卡”、“西蘭卡普”等土家文化傳承至今。久而彌新、流而不俗、粗而大雅的濃郁民族個性融于鮮明的時代特色之中,令人流連忘返。夜幕降臨,大型土家民族風情歌舞晚會——牙列畢茲卡(我的土家族)開始上演,歌舞以“洛尼嘎的煨罐茶”“葉日媽的高山腔”“比索洛的土儺面”“幺洛蓋的哭嫁歌”“小洛巴的板凳龍”“阿利牙的咂酒舞”“舍日巴喲響鈴裙”等節(jié)目再現(xiàn)了奇特的品茶飲酒、求親娶嫁習俗,游客們還可以圍著熊熊的篝火,在隆隆的鼓聲中跳起歡快的擺手舞和豪放的“撒兒嗬”,心隨鼓動,身隨舞起。柴埠溪大峽谷的土家山民開放了他們的家,為前來游玩和旅行的客人提供休息和食宿。走進農(nóng)家,好客的土家大嫂,或端上一桌當家土菜“十碗八扣”,或抬上一個超大的蒸籠----土家人的盛宴“抬格子”。熱情的土家姑娘會為您敬上一杯用純苞谷釀造的“遍山大曲”。菜香彌漫與酒香纏繞,著實讓人垂涎欲滴!
柴埠溪大峽谷內(nèi)大灣口景區(qū)“得樂線”可以登上險峻秀美的落月橋,一覽眾山小。遠處的“對嘴石”象征了千年永恒不變的愛情。“姊妹峰”、“琴臺”、“情人谷”、“對棋臺”等景點,每個景點背后都蘊含了一個個古代土家族少女的優(yōu)美愛情故事。“圣水觀音”正手持圣水瓶,妙彈蘭花指,向人間彈灑圣水賜福。“雀尕石”正展翅欲飛。“得樂橋”橫跨天險,讓人“飄飄欲仙”。“得樂”在當?shù)鼐褪菢酚^豁達的意思。得樂線改造中最有新意的創(chuàng)舉就是新增一座“玻璃橋”,它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在兩峰之間用“玻璃”架的橋。增加了趣味性、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站在橋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兩峰間的峽谷,探索未知的谷底深淵。天空朵朵白云映照在橋面上,讓人感覺站在了白云的上端。
清澈的溪流,幽深的峽谷,茂密的叢林,起伏的山巒為喜愛戶外徒步探險,定向穿越及溯溪的驢友們提供了絕好的體驗場所!沿途植被豐厚,古木參天,奇花異草,種類繁多。放眼望去,郁郁叢林連綿不絕,滿目青山峰巒疊翠,碧綠清溪水波流淌。置身于茫茫叢林中,攀登在幽幽疊谷里,吸一口靈氣,掬一捧清泉。盡享大自然獨賦的詭秘、原始、生態(tài)、奇異,體會那份獨特的山林野趣。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5
1998年疆域資源部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地域樂業(yè)縣舉辦土地資源觀測時,發(fā)明一種天下有數(shù)的地質(zhì)異景 - 喀斯特漏斗群,又稱樂業(yè)天坑群。該地域為典范的喀斯專程貌(即巖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窟窿的發(fā)育提供了精采前提。其典范特色是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奇異,生物種類繁多。代表景觀為大石圍。
大石圍天坑
大石圍天坑位于樂業(yè)縣同樂鎮(zhèn)刷把村北邊,距縣城23公里,屬紅水河南端的干熱河谷地帶,是整個"天坑"溶洞群中的最有代表性,也是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有"自然絕壁地宮"之美稱。大石圍天坑地下原始叢林面積9.6萬平方米,垂直深度613米,對象長600米,南北寬420米,容積約0.8億立方米,其地下叢林面積位居天下第一,深度位居天下第二,容積位居天下第三。原始叢林底部地下溶洞高50~200米,寬70~150米,洞中有兩條寬7~13米的地下暗河,西藏導游詞,是廣西今朝河道量最大、流程最遠的地下暗河之一。
兩條暗河中,一條冷,一條暖,冷暖兩條河道長約30公里,被稱為鴛鴦暗河。河里有很多的地下水生生物,最具特色的是通體透明的盲魚,河岸兩旁有金黃的沙岸和五彩的奇石及龐大的化學沉積物。大石圍天坑底部暗河下流6公里處,有一處寬30-50米,高約100多米的瀑布,被專家稱為地下第一大型瀑布。20xx年9月,新疆達瓦孜第六代傳人阿迪力樂成徒步超過大石圍天坑,更為其增加無限的人文魅力。
布柳河神仙橋景區(qū)
布柳河神仙橋景區(qū),地處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磨里村布柳河大峽谷,距縣城51公里,該峽谷全長16.9公里。沿河中國臺灣綠樹成蔭,古樹繁多,野猴成群,鳥語鳴啼,有"植物的王國,鳥類的天國"之美稱,河里魚兒穿梭,既可漂泊,又可參觀旅游,被專家稱為"桂西第一漂"。尤為怪異的是,布柳河上尚有一座由三座大山塌陷形成的自然石拱橋,坐落于漂泊河段下流。石橋天成,巧奪天工,橋拱對稱,拱底滑膩,內(nèi)地人稱為"神仙橋"。神仙橋拱孔跨度177.14米,橋?qū)?9.3米,橋身長280米,橋身厚78米,總橋高165米,拱高87米,像一條巨龍凌駕在河的中國臺灣,絕景天成,氣魄宏偉,是有數(shù)的自然石拱橋。被專家稱為天下上最大、最美的水上生成橋,具有極高的撫玩代價。
布柳河是集奇山、秀水、仙橋、溶洞于一體的漂游參觀景區(qū),情形清幽,天氣宜人,是八方旅客最為憧憬的生態(tài)漂游參觀圣地。
黃猄洞天坑國度叢林公園景區(qū)
黃猄洞天坑國度叢林公園距樂業(yè)縣城30公里,是天下級大石圍天坑群的重要構(gòu)成部門。公園集天坑、溶洞、高山、叢林、瀑布于一體,具有"奇、秀、幽、野"等景觀特色。公園天氣暖和,夏無酷暑,是賞識參觀、休閑度假、科普考查最為抱負的場合。
黃猄洞天坑國度叢林公園由黃猄洞天坑景區(qū)、風巖天坑景區(qū)、花坪景區(qū)、盤古王景區(qū),一溝景區(qū)和西南習慣風情園構(gòu)成,擁有六大天坑,67個風光資源點,個中黃猄洞天坑最為奇異,天坑地貌驚險壯觀,坑口叢林茂密,坑底大面積地下叢林棲息著大型野活躍物,坑內(nèi)西側(cè)有落差一百多米的季候性瀑布,坑邊有蛙王護洞的傳說和七仙女下凡的故事,坑內(nèi)有隱秘天坑金剛、天坑仙鴿和黃猄神像等29個天然風光點,堪稱天坑、叢林、瀑布、神話的美滿團結(jié)。在天坑內(nèi)成立了天坑攀巖基地,開拓有三條國度級攀巖線路和兩條170米高的速降線路。
穿洞天坑
穿洞天坑地處樂業(yè)縣刷把村竹林壩屯,距縣城18公里。整個天坑呈多邊形,由六座山峰圍著,是全部天坑中峰體最多的天坑,屬天下六大超大型天坑之一。在所開拓的天坑中,惟有該天坑可通過溶洞走入坑底,一覽坑底之神心,穿洞天坑的存在增進了天坑旅游的隱秘,新穎代價。出格是坑底西南端的廳堂式窟窿,其頂部發(fā)育有一個小口天窗,光柱自108米高處射下,令人感想洞廳的廣大與空曠,球形洞室及天窗的存在,增進了天然景觀的隱秘感。該景點是集溶洞、地下河、光柱、原始林林于一體的"天坑"縮影。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6
南昌被譽為英雄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這周,借清明節(jié)的機會,我參觀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看一看這個記載了中國共產(chǎn)黨建軍歷史的大樓,緬懷為革命事業(yè)獻身的英烈們。
紀念館分一幢舊址和一座新館。舊址原是江西大旅社,建成于一九二四年,是一座灰色五層大樓,共九十六個房間。一九二七年七月下旬,起義部隊到南昌包租下這座旅社,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李立三、惲代英、澎湃為委員的中國共產(chǎn)黨前敵委員會。而新館建于一六年,五九年正式對外開放。
進入紀念館大門,我首先看到的是由著名的雕塑家陳允賢一九九七年創(chuàng)作的一組人物雕像《一代英豪》,紀念著南昌起義的五位領(lǐng)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雕像右側(cè)就是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舊址東邊是另一座大型銅雕《南昌起義》,充分展示了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戰(zhàn)士高舉駁殼qiang昭示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qiang;手舉馬燈象征起義點燃了武裝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揚的軍號,表明起義吹響了人民軍隊誕生和勇敢戰(zhàn)斗的號角。
銅雕后的新樓外有一塊印有五角星圖案的裝飾玻璃方框,十分惹人注意。進入大樓,來到序廳,正中有一座圓雕《石破天驚》:一只有力的大手,從崩裂的石塊中伸出,緊扣著步qiang的扳機。石塊上刻著起義的時刻——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兩點。qiang上方是藍天白云,后面是一面鮮紅的八一軍旗。軍旗兩側(cè)墻上刻著一組反映南昌起義的浮雕。當我看完這一切,心里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仿佛看到起義軍冒著生命危險,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升起了鮮紅的八一軍旗,怒吼著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口號,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qiang!
伴著思緒我走進了陳列廳,展陳內(nèi)容分為兩大部分:南昌起義和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里面有許多展品,如起義軍在三河壩戰(zhàn)場上遺留的子彈殼和海螺等等。
通過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使我對南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我要充分發(fā)揚先烈們的革命精神,長大后為南昌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7
親愛的游客,很高興當你們的導游。我叫燕妮靖,你們叫我“燕導”就行了。
老龍洞位于渠城東二十六公里處,那里以“奇山,秀水,幽洞,飛瀑,怪石,茂林”而著稱。是川東地區(qū)旅游的好去處。
要入洞,必須乘船而入。大家請穿好救生衣,旅程就要開始了。我們所在的湖叫“七彩湖”。湖水很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太陽當頭照,湖水波光粼粼,五光十色。這就是“七彩湖”名字的由來。
湖兩岸的山石形成一個天然的裂隙式窯洞,只容得下一只船進出,我們馬上就要入洞了。這就是神奇的老龍洞。洞長五百米,、里面冷氣襲人,就算是炎熱的夏季,也會讓你倍感哆嗦。
洞壁堅硬的巖石經(jīng)過水的侵蝕,沖刷,磨礪,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石花,石柱,石鐘乳等洞天奇觀,它們圖案優(yōu)美,線條流暢,表面光潔。有的像奔騰的駿馬,有的像巨大的花生,還有的像一只螃蟹。仿佛一件藝術(shù)珍品。這里被人們譽為“水上畫廊”。
這次旅行就到這里,以后有時間還可以到“云云旅行社”找我哦。THANKS!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8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萬壽園。
萬壽園大門是朱紅的宮墻。長有20__多米,上面有藍色的琉璃瓦,這些琉璃瓦因為可以反光,所以被太陽照的閃閃發(fā)亮,美麗極了!像一個皇家園林。萬壽園大門旁有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西連巫峽路悠悠,"下聯(lián)是“東至武昌云歷歷。”表達了沙市的地理位置。
進入萬壽園,我們來到長廊旁!八庇20__多米長,70多間房。每間房的邊上都栽有各種各樣的花木。大家看一看橫梁上的畫吧,如果仔細看這些畫,就會發(fā)現(xiàn)沒有相同的畫吧?大家聞著花的清香和長江邊吹來的微風,是否覺得到了人間天堂呢?
穿過長廊,我們來到了萬壽園寶塔腳下。萬壽寶塔有7層,其中有一層被圍在了長江大堤下。寶塔每層有兩尊佛像,有的閉目養(yǎng)神、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笑容可掬、有的念經(jīng)頌佛。據(jù)說這寶塔是明朝嘉靖皇帝為了慶祝母親六十大壽修建的,所以稱作萬壽寶塔。
希望大家喜歡萬壽寶塔,有機會再來萬壽寶塔!萬壽寶塔是中國的,也是人類的!希望大家不要損壞,要愛護“她”!
關(guān)于青山城的導游詞 篇19
我喜歡大自然,因為大自然美麗神奇。我見過許多大自然的“杰作”,平遠的五指石就是其中一個,它的確名不虛傳。
平遠五指石上的棧道被稱為“廣東第一高空棧道”。棧道最高處離地面約200米,站在上面,就感覺像是做了回“神仙”。
從古樹掩映的貴妃谷開始,棧道像游龍似的蜿蜒盤旋在山腰。仰望頭頂,是一片淺藍的天空;俯視腳下,是一片碧綠的樹海。這讓不少游客直呼頭暈。但眼前美麗的景色很快就讓大家忘記了腳下的懸崖:高高聳立的五指峰;惟妙惟肖的猴子、老鼠、孔子象和山洞,這些大自然的杰作,讓險境顯露出迷人的魅力。
回到貴妃谷,美麗的景色讓人忘記一切煩惱雜念:小溪流水,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圓圓的像木頭一樣的階梯是用水泥做成的;過道雖小,卻小得幽靜,小得涼爽舒服;腳下的臺階,更是奇特好玩……
我想大聲告訴你,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就是平遠的五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