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的中國夢的內(nèi)容資料
什么是中國夢
在參觀《復(fù)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時代解讀,既飽含著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偉愿景,為黨帶領(lǐng)人民開創(chuàng)未來指明了前進(jìn)方向。
“中國夢”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深情地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
我們的國家需要人才,需要力量,而我們就是下一代,我們就是祖國未來的星星之火,我們要點燃東方民族的志向,為著我們的中國而一搏,正是我們的任務(wù)。高地之間是要填平的,別的國家更勝一籌,中國人就要用力量追上對手,在超越對手,在未來的時代中,我們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超不過不要緊,但一定要讓中國人活的有臉面,更要有一身正氣。
時代的滄海桑田讓人疲倦,但是我們中華民族要用自己的中國夢,讓全世界人都知道這中國神。
今談中國夢,吾以為中國所以能強者,蓋人也。人能進(jìn)取則天下尼寧,再上者能進(jìn)取則國大治。孟子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夫人徒惟歡樂則禍至,國徒惟逸樂則隳突,兵徒惟安樂則耗斁,是故孟子之言是也。蓋聞武王伐紂,名傳后世,至于安定天下,盜賊不起。蟊賊不毒農(nóng)家之粟,忠臣賢士皆翊周氏。四狄咸宗,五湖歸心。股肱直鯁之臣若皓月之星,各伺其職,常伴君右,天下咸寧。后武王恐江山不安,遂分天下于厥子弟,以為萬世不朽之業(yè)也。豈知周朝末世,盜賊蜂起,諸侯分地而自立,干戈不息,四方割據(jù),元元無聊,饑寒并臻。是豈與武王私心乖忤乎!割地以分子嗣,不料厥各為梟雄,永為禍患。且后胤各視仇讎。前是,武王以為嫡血分地,后世無患,況周公弼之,而無所為也矣,豈不慟惜哉。于是乎,余維今日之江山,安者豈能久安乎,長者豈能久長乎,吾央央中華,今日見欺于日本,復(fù)又見欺于美國。民雖無長識,咸有惜國之心,兵雖無高見,日揾淚而長哭,試劍而太息。問: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或問:“今天下尼寧,四萬百姓皆無患,耄者豐衣足食,少者皆有所養(yǎng)。雖未至大同,鰥寡孤獨者亦得自安矣。山澤之利盡出,人力之所盡用也,是豈非安乎,君所謂無安者何?”對曰:“此民之安也,非國之安也。”再問:“民安則國安,國安則富強矣。”對曰:“吾子豈不知宋?地域無疆,兵甲冗多,輕重之資,出納往復(fù),是以有其繁華。當(dāng)是時也,民非不安,言盛世可也。然北下蠻戎,南服外族。耎怯非常,終亡國走君,不復(fù)存矣,豈其類今之世乎。倘兵不用,甲兵不葺,長文不武,則兵意不堅,人人貪生懼死。故兵不能持戟于戰(zhàn)場,臣不能輔君于左右矣,何以怙持耶?眾不能擯外,國何永安之有? 吾聞圖安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quán),余冀秦之季世,趙高執(zhí)柄,綿禍萬里,忠臣無折沖之勢,死義竭忠之士幾希,而是時,李斯幽囚,誅滅三族。且夫李斯何許人也,明哲也。昔始皇用李斯之謀,天下分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古今誰人堪之,而斯先害韓非,后稱矯制,立胡亥,遠(yuǎn)扶蘇,俾厥去始皇遠(yuǎn)矣,以焚書坑儒而后遭后之儒生啜詈。自一介廷尉擢升厚位,官拜宰相。田宅奪咸陽過半,威福兼作。自恃無恐,安乎自得。豈不知趙高邪虺之心,擬造斯懷篡反之意,誅之。而卒不克反矣。且斯嘗小宦臣,素以為必不成害矣!今日進(jìn)諫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終累及三世,不復(fù)存焉。此豈非李斯之圖安也哉?妄自圖安,纖禍不懲,前人不法。是以二世有望夷之?dāng)。樾坝锌沙酥,此皆乃古之賢士圖安不顧后患之憂也,難矣! 今在上之位,多有媕娿,中善人意,小利蔽明,大利逸身。如是,則滄浪之水不復(fù)清,黃河之水濁且濁矣,媕娿之徒,巧言令色。禍亂當(dāng)事者,人民疾苦未現(xiàn),四夷假和之象甚矣。眾,豈能茍安于是哉? 至于當(dāng)政,力除奸邪,永拔禍亂。立正誅惡,弘拔令德。黎民無不側(cè)目,兵士無不敬仰,而釣魚島之忿爭少減,國民少安。然天下之賊寇多之如戶樞之蠹,雖炎火亦難焫,雖滄海亦難覆,言天下已安,吾猶不信。且從古如斯,今類我者鮮矣,賊人日淺,古未及于茲也。今實乃文明曠盛之世,永保茲世,則有不安永安之心,欲求于爭不爭之世,古之能攜斯心者,伍子胥、箕子、接輿、韓信之徒是也。能有此為者,劉邦、項羽、桓公、嬴政之屬耳。前賢所為,咸能立于安世而求永安之策,立于忿亂而有保安之謀。今之官吏,倘能踶跂為國,不圖茍安,方能立于永安之地也,又何愁蠻夷不服,何懼他國恣睢,如是,始能稱雄,霸有天下,為天下所服,四海歸心焉。此乃吾之中國夢也!能不欽念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