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六
《孝經(jīng)述義》五卷(劉炫撰。)
《孝經(jīng)疏》五卷(賈公彥撰。)
《越王孝經(jīng)新義》十卷(任希古撰。)
《孝經(jīng)應(yīng)瑞圖》一卷
《演孝經(jīng)》十二卷(張士儒撰。)
《孝經(jīng)疏》三卷(元行沖撰。)
《論語》十卷(何晏集解。)
又十卷(鄭玄注,虞喜贊。)
又十卷(王肅注。)
又十卷(鄭玄注。)
又十卷(宋明帝補(bǔ)衛(wèi)瓘注。)
又十卷(李充注。)
又十卷(孫綽集解。)
又十卷(梁翙注。)
《論語集義》十卷(盈氏撰。)
《論語》九卷(孟厘注。)
《論語》十卷(袁喬注。)
又十卷(尹毅注。)
又十卷(江熙集解。)
又十卷(孫氏注。)
《次論語》五卷(王勃撰。)
《論語音》二卷(徐邈撰。)
《古論語義注譜》一卷(徐氏撰。)
《論語釋義》十卷(鄭玄注。)
《論語義注》十卷(暢惠明撰。)
《論語義注隱》三卷
《論語篇目弟子》一卷(鄭玄注。)
《論語釋疑》二卷(王弼撰。)
《論語釋》十卷(欒肇撰。)
《論語駁》二卷(欒肇撰。)
《論語大義解》十卷(崔豹撰。)
《論語旨序》二卷(繆播撰。)
《語體略》二卷(郭象撰。)
《論語雜義》十三卷
《論語剔義》十卷
《論語疏》十卷(皇侃撰。)
《論語述義》二十卷(戴詵撰。)
《論語章句》二十卷(劉炫撰。)
《論語疏》十五卷(賈公彥撰。)
《論語講疏》十卷(褚仲都撰。)
《孔子家語》十卷(王肅注。)
《孔叢子》七卷(孔鮒撰。)
右六十三部,《孝經(jīng)》二十七家,《論語》三十六家,凡三百八十七卷。
《易緯》九卷(宋均注。)
《書緯》三卷(鄭玄注。)
《詩緯》三卷(鄭玄注。)
又十卷(宋均注。)
《禮緯》三卷(宋均注。)
《樂緯》三卷(宋均注。)
《春秋緯》三十八卷(宋均注。)
《論語緯》十卷(宋均注。)
《孝經(jīng)緯》五卷(宋均注。)
《白虎通》六卷(漢章帝撰。)
《五經(jīng)雜義》七卷(劉向撰。)
《五經(jīng)通義》九卷(劉向撰。)
《五經(jīng)要義》五卷(劉向撰。)
《五經(jīng)異義》十卷(許慎撰,鄭玄駁。)
《六藝論》一卷(鄭玄注。)
《鄭志》九卷
《鄭記》六卷
《圣證論》十一卷
《五經(jīng)然否論》五卷(譙周撰。)
《五經(jīng)鉤沉》十卷(楊方撰。)
《五經(jīng)咨疑》八卷(楊思撰。)
《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撰。)
《長春義記》一百卷(梁簡文撰。)
《經(jīng)典大義》十卷(沈文阿撰。)
《五經(jīng)宗略》四十卷(元延明撰。)
《七經(jīng)義綱略論》三十卷(樊文深撰。)
《質(zhì)疑》五卷(樊文深撰。)
《游玄桂林》二十卷(張譏撰。)
《五經(jīng)正名》十五卷(劉炫撰。)
《經(jīng)典釋文》三十卷(陸德明撰。)
《謚法》三卷(荀翙演,劉熙注。)
又《謚例》十卷(沈約撰。)
《謚法》三卷(賀琛約撰。)
《匡謬正俗》八卷(顏師古撰。)
《集天名稱》三卷
右三十六部,經(jīng)緯九家,七經(jīng)雜解二十七家,凡四百七十四卷。
爾雅》三卷(李巡注。)
《爾雅》六卷(樊光注。)
又六卷(孫炎注。)
又三卷(郭璞注。)
《集注爾雅》十卷(沈璇注。)
《爾雅音義》一卷(郭璞注。)
又二卷(曹憲撰。)
《爾雅圖》一卷(郭璞注。)
《爾雅圖贊》二卷(江灌注。)
《爾雅音》六卷(江灌注。)
《續(xù)爾雅》一卷(劉伯莊撰。)
《別國方言》十三卷(楊雄撰。)
《釋名》八卷(劉熙撰。)
《廣雅》四卷(張揖撰。)
《博雅》十卷(曹憲撰。)
《小爾雅》一卷(李軌撰。)
《纂文》三卷(何承天撰。)
《纂要》六卷(顏延之撰。)
《三蒼》三卷(李斯等撰,郭璞解。)
《蒼頡訓(xùn)詁》二卷(杜林撰。)
《三蒼訓(xùn)詁》二卷(張揖撰。)
《埤蒼》三卷(張揖撰。)
《廣蒼》一卷(樊恭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