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羅振玉曰:“敢”字,敦煌壬本作“能”。
謙之案:范本“兵”下有“者”字,傅、范本“言”下有“曰”字,遂州本“敢”下有“求”字。又焦竑曰:“‘用兵有言’,古兵家有此言也!敝坝帽鄙蠎小肮拧弊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無兵。
嚴可均曰:“行無行”,各本“無”作“無”,下皆倣此。“仍無敵”,王弼作“扔”。
羅振玉曰:景龍、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扔”均作“仍”!皥(zhí)無兵”,敦煌辛、壬本此句在“扔無敵”前。
武內(nèi)義雄曰:敦、遂二本作“執(zhí)無兵,仍無敵”。按此是上二句隔句押韻,敦、遂二本似優(yōu)。
謙之案:邢玄、磻溪、樓正、嚴、顧、彭、傅、趙、柰卷、河上諸本均作“仍”,同此石。嚴、傅、顧及陸希聲本亦“執(zhí)無兵”句在“仍無敵”前。譣諸王本注:“用戰(zhàn)猶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扔無敵也。言無有與之抗也。”是王所見本應同敦、遂。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吾寶。
羅振玉曰:敦煌庚、壬本“輕敵”作“□敵”,下句同。辛本作“侮敵則幾亡吾寶”。武內(nèi)義雄曰:敦、遂二本“輕”作“侮”,“ 幾”上有“則”字。
謙之案:“輕敵”,傅本作“無敵”,敦、遂本作“侮敵”。強本成疏引經(jīng)文作“侮”,顧本成疏“輕,凌侮也”,是亦作“侮”。又“幾喪吾寶”,傅、范、磻溪、樓正、高翿、顧、趙均上有“則”字!皢省保咀鳌啊酢,王羲之本作“□”,傅、范、遂州、柰卷、顧均作“亡”。王弼注:“寶,三寶也,故曰‘幾亡吾寶’!薄皢省、“亡”古通用。
故抗兵相加,則哀者勝。
嚴可均曰:各本作“哀者勝矣”,無“則”字。
羅振玉曰:敦煌辛本“加”作“若”,壬本作“如”。景龍本、敦煌辛本均作“則哀者勝”。
武內(nèi)義雄曰:敦本“加”作“若”,又一本作“爭”,遂本“加”“若”二字兩存。又敦、遂二本作“哀者勝”。
謙之案:諸王本注:“抗,舉也。加,當也!钡啦厮螐?zhí)貜】趟募易⒁鳌翱,舉也。若,當也”。是王本亦“加”“若”二字兩存。羅卷作“亢兵相若”。顧本成疏:“若,當也。哀,慈也?,舉也!睆姳緲s注:“兩邊舉?,名曰抗兵;多少均齊,故云相若。”均作“若”,與傅奕本同。惟趙孟頫本作“故抗兵加”,脫一“ 相”字。敦煌壬本“敵”作“□”,“哀”作“□”,誤字頗多,但此作“抗兵相如”,“如”字義長,“加”疑形似“如”字而訛。
勞健曰:“抗兵相如”,敦煌唐寫本如此。范與開元、河上、諸王本皆訛作“相加”。王弼注:“抗,舉也。加,當也!卑磻(zhàn)國策“夫宋之不如梁也”,高注:“如,當也!弊C王注“加”字同是“ 如”之形誤。禮記曾子問“如爵弁而用布”,又“如有兄弟”,釋文並云:“如,本作加!鄙w二字自古常互訛。……“加”字形誤所由,當作“如”。今注家多循訛文,解成相交之義,失其旨矣。
俞樾曰:案“哀”字無義,疑“襄”字之誤。史記:“梁惠卒,襄王立,襄王卒,哀王立!睋(jù)竹書紀年無哀王,顧氏日知錄謂“哀”“襄”字近,史記誤分為二人。又按秦哀公、陳哀公,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皆作“襄公”,是二字之相混久矣!跋濉闭摺白尅敝僮帧V芄俦J下氞嵶ⅰ跋宄摺,釋文:“襄音讓,本作讓!笔枪拧跋濉薄ⅰ白尅蓖ㄓ。上文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敢進寸而退尺”,即所謂讓也。故曰:“抗兵相加,讓者勝矣!币蚣佟跋濉睘椤白尅保终`“襄”為“哀”,故學者失其解耳。
謙之案:俞說迂曲,且改字解經(jīng),而武內(nèi)義雄從之。易順鼎曰:“‘哀’即‘愛’,古字通。詩序:‘哀窈窕而不淫其色!А喈斪x為愛!贡嗉,哀者勝’即上章‘慈,以戰(zhàn)則勝也’!笔Y錫昌曰:“說文:‘哀,閔也!h者,即六十七章所謂‘慈’也。此言兩方舉兵相當,其結(jié)果必慈者勝。六十七章所謂‘慈,以戰(zhàn)則勝’也!倍f誼優(yōu)。證之以三十一章“殺人?多,以悲哀蒞之,戰(zhàn)勝,以哀禮處之”,皆古用兵精言,知“哀”字並不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