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 志第一百六十
《素問》八卷(隋全元起注)
《黃帝靈樞經(jīng)》九卷
《黃帝針經(jīng)》九卷
《黃帝灸經(jīng)明堂》三卷
《黃帝九虛內(nèi)經(jīng)》五卷
揚(yáng)玄操《素問釋音(一作"言")》一卷
《素問醫(yī)療訣》一卷
秦越人《難經(jīng)疏》十三卷
《黃帝脈經(jīng)》一卷
又《脈訣》一卷
張仲景《脈經(jīng)》一卷
又《五藏榮衛(wèi)論》一卷
《耆婆脈經(jīng)》三卷
徐氏《脈經(jīng)》三卷
王叔和《脈訣(一作"經(jīng)")》一卷
《孩子脈論》一卷
李勣《脈經(jīng)》一卷
張及《脈經(jīng)手訣》一卷(王善注)
徐裔《脈訣》二卷
《韓氏脈訣》一卷
《脈經(jīng)》一卷
《百會要訣脈經(jīng)》一卷
《碎金脈訣》一卷
《元門脈訣》一卷
《身經(jīng)要集》一卷
《太醫(yī)秘訣診候生死部》一卷
《倉公決死生秘要》一卷
《神農(nóng)五藏論》一卷
《黃帝五藏論》一卷
《黃庭五藏經(jīng)》一卷
《黃庭五藏六府圖》一卷
趙業(yè)《黃庭五藏論》七卷
張向容《大五藏論》一卷
又《小五藏論》一卷
《五藏金鑒論》一卷
段元(一作"允")亮《五藏鑒元(一作"原")》四卷
孫思邈《五藏旁通明鑒圖》一卷
又《針經(jīng)》一卷
張文懿《藏府通玄賦》一卷
《五藏攝養(yǎng)明鑒圖》一卷
吳兢《五藏論應(yīng)象》一卷
裴王庭《五色旁通五藏圖》一卷
《五藏要訣》一卷
《太元心論》一卷
岐伯《針經(jīng)》一卷
扁鵲《針傳》一卷
玄悟《四神針經(jīng)》一卷
甄權(quán)《針經(jīng)抄》三卷
王處明《玄秘會要針經(jīng)》五卷
呂博《金縢玉匱針經(jīng)》三卷
《黃帝問岐伯灸經(jīng)》一卷
顏齊《灸經(jīng)》十卷
《明堂灸法》三卷
皇甫謐《黃帝三部針灸經(jīng)》十二卷(即《甲乙經(jīng)》)
岐伯《論針灸要訣》一卷
《山眺(一作"兆")針灸經(jīng)》一卷
公孫克《針灸經(jīng)》一卷
吳復(fù)珪《小兒明堂針灸經(jīng)》一卷
王惟一《明堂經(jīng)》三卷
《明堂玄真經(jīng)訣》一卷
朱遂《明堂論》一卷
《金鑒集歌》一卷
《黃帝太素經(jīng)》三卷(楊上善注)
《刺法》一卷
《太上天寶金鏡靈樞神景內(nèi)編》九卷
《扁鵲注黃帝八十一難經(jīng)》二卷(秦越人撰)
扁鵲《脈經(jīng)》一卷
張仲景《傷寒論》十卷
《五藏論》一卷
王叔和《脈經(jīng)》十卷
《脈訣機(jī)要》三卷
巢元方《巢氏諸病源候論》五十卷
崔知悌《灸勞法》一卷
王冰《素問六脈玄珠密語》一卷
褚澄《褚氏遺書》一卷
華佗《藥方》一卷
《金匱要略方》三卷(張仲景撰,王叔和集)
葛洪《肘后備急百一方》三卷
劉涓子《神仙遺論》十卷(東蜀李頓錄)
宇文士及《妝臺記》六卷
師巫《顱囟經(jīng)》二卷
孫思邈《千金方》三十卷
《千金髓方》二十卷
《千金翼方》三十卷
《玉函方》三卷
王起《仙人水鏡》一卷
王燾《外臺秘方》四十卷
陳藏器《本草拾遺》十卷
孔志約《唐本草》二十卷
李昉《開寶本草》二十卷 《目》一卷
盧多遜《詳定本草》二十卷 《目錄》一卷
《補(bǔ)注本草》二十卷 《目錄》一卷
李含光《本草音義》五卷
蕭炳《四聲本草》四卷
《本草韻略》五卷
楊損之《刪繁本草》五卷
杜善方《本草性類》一卷
陳士良《食性本草》十卷
龐安時《難經(jīng)解義》一卷
宋庭臣《黃帝八十一難經(jīng)注釋》一卷
張仲景《療黃經(jīng)》一卷
又《口齒論》一卷
《金匱玉函》八卷(王叔和集)
扁鵲《療黃經(jīng)》三卷
又《枕中秘訣》三卷
青鳥子《風(fēng)經(jīng)》一卷
吳希言《風(fēng)論山兆(一作"眺")經(jīng)》一卷
支義方《通玄經(jīng)》十卷
呂廣《金韜玉鑒經(jīng)》三卷
《雷(一作"靈")公仙人養(yǎng)性治(一作"理")身經(jīng)》三卷
《醫(yī)源兆經(jīng)》一卷
林億《黃帝三部針灸經(jīng)》十二卷